精神分析与宗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精神分析与宗教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208063969
作者:埃·弗洛姆
页数:89页

章节摘录

  “因为对定向体系和信仰的需要乃是人类存在的固有部分,我们可以理解这种需要的强烈性。确实,在人身上,再没有别的比这更有力的力量源泉。人没有选择有或没有思想的自由,但他有选择不同思想的自由,有选择献身于崇拜权力和毁灭或者献身于理智和爱的自由。所有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为某种超越于获得物质满足的事物而奋斗。他们信仰的思想各不相同。无论最好的还是最邪恶的人类思想,不仅是其肉体,也是他的‘理想主义’和精神的表现。因此,那些宣称只要具有某种理想或某种宗教情感本身就是有价值的相对主义观点是危险的和错误的。我们必须理解每一种思想,包括那些同样表达人的需要而体现的世俗意识形态,并且我们必须根据它们的真理性,它们有助于展开人的力量的程度,以及它们在什么程度上是对于人在世上的平衡和和谐的要求的一个真实的回答,来作出判断。”  我关于人的理想主义看法,同样适合于人的宗教需要。凡人都有宗教需要,即需要一种定向构架和信仰目标;但是这话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这一特定语境的内容,在这种语境下宗教需要是显而易见的。人可能崇拜动物、树木、金属或石质的偶像、不可见的上帝、神圣的人或残暴的领袖;他也许崇拜他的祖先、他的民族、他的阶级或政党、金钱或成功;他的宗教可能有助于破坏或有助于爱,有助于支配或友爱的发展,它可能促进他的理性力量,也可能破坏理性力量;他可能认识到他的体系具有宗教性,不同于那些世俗领域的体系。

前言

  在给这本16年前出版的书重新作序时,作者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要改变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年来,我的思想正如我希望的那样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我准备重读这本书,以期能发现一些可以改变的看法。但令我吃惊的是,我发现在基本观点上没有必要作任何修改,本书完全可以像现在这个样子重版。  作者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是:是否应该扩展许多年以前写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我在文中强调了区分宗教的思想观念和隐匿在这种观念背后的人类真实经验的重要性,然而,无论这种思想观念可能是什么,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描述这种被称之为“宗教经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果我现在来写这本书,我将扩充“一些宗教经验的类型”这一章,但现在做这件事是不合时宜的。只是有一点我想指出:对于虔诚的人来说,无论他是不是一个信徒,生活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生俱来。

内容概要

  埃·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美籍德国犹太人,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著有《逃自由》、《爱的艺术》、《自我的追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对人的破坏性之研究》等。

书籍目录

序Ⅰ序Ⅱ第一章 问题第二章 弗洛伊德和荣格第三章 对某些宗教经验类型的分析第四章 作为“灵魂医生”的精神分析学家第五章 精神分析是宗教的威胁吗?

作者简介

《精神分析与宗教》集中讨论宗教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洋溢着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弗洛姆认为,精神分析既不是宗教的敌人,也不是它的盟友;而是与隐匿在宗教观念背后的人类真实经验及宗教理想中内含的人类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问题不在于人是否要重新皈依宗教、信仰上帝,而是他是否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图书封面


 精神分析与宗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读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同样,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弗洛姆是谁。对精神分析感兴趣,也只是在皮毛上有一些了解,读了几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书而已。前一段时间突然迷失,心灵脆弱。但是我这个人有个特质:就算心灵再脆弱,也不会慌张,没事人似的。只是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改变一下。于是就想读一些相关的书。在豆瓣上看见的这本书的书名,如开头所说,很合我意。话说豆瓣真是万恶啊,经常上豆瓣之后,在网上买书要比以前多很多。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大部头,没想到打开箱子只是一个小册子,属于“袖珍经典”中的一本。八十页,捏在手里很诧异。可是就这八十页,读了很长时间。也不是反复读要参透啥,而是每次打开这本书,还没读几页就不想读了。觉得里面密度很大,如果说读通俗小说是淌水走,那读这样的东西就是淌泥巴塘。我在这之前并没有读类似的东西的经历,是觉得密度大的最主要的原因。读一段,然后想一想,嗯,是那么个理。书里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叙述了权威主义宗教和人本主义宗教的表现和内在。看完后很受用。一神论的宗教,当然是为了在教徒心中树立一个外来的权威,而多神论的宗教,则更多的鼓励教徒在心里面把自己树立为自己的权威。如果建立外来的权威对于一个宗教来说很重要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的,会压制教徒本身的能力和心里位势。鼓励教徒以自己为权威,则是直接鼓励教徒将自己的潜能挖掘。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很认真的接触了一次人本主义。我想起初中高中的课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人本主义,只是轻描淡写,在期末考试的卷子上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存在的。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很难真正的从心灵上皈依宗教,因为那条自由独立的路就在那里,它等着你去走。
  •     在这本小册子里,弗洛姆探讨的是“治疗”的问题,宗教、精神分析、权威、理性……?什么才是灵魂所需要的。人是被大自然抛弃的孩子,独自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生活是混乱的,混乱会使人发疯,还好我们可以用想象力来创造一个虚假的秩序。巫术和神话并不荒诞,恰恰相反,是对世界的合理化,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宗教,所有这些都是被遗忘的象征的语言,包括歪曲后才能用于我们自身的科学和理性。或者,我们可以陷于“日常生活”之中,当我们不再仰望天空时,就可以安心的生活。“我们假装我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忽略了从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不安、焦虑和混乱的阴影”。终会生出异端,打破这虚假,面对这混乱,但是,人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呢?这才是混乱之源。当宗教被怀疑时,我们转向虚无。但这不是弗洛姆的分类法,在他那里,我们只有两种选择:好或坏、生或死、创造或毁灭。不是宗教和理性的分别,不是这种宗教和那种宗教、这种理性和那种理性的分别,而是人本主义或权威主义,爱和怕、自信和服从的分别。权威主义宗教要我们屈服于一个超人的力量,不服从即是恶,而人本主义宗教则以我们自己的力量为中心,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理性力量。在这里“德性是自我实现而不是服从”。“早期的佛教,道教,以赛亚、耶稣、苏格拉底、斯宾诺莎的教导,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特别是神秘主义)的某种倾向,还有法国革命的理性宗教等都是主张人本主义宗教的例证”。甚至,禅宗表现了一种“更为激进的反权威主义态度。禅宗提出知识除非是由我们自己而来,否则便没有任何价值”。在我们之上的神无法拯救我们,或者说,只能通过取消我们自身来拯救我们,唯一的道路,是我们自己面对世界的混乱,通过创造性的生活本身,才能让我们分裂的心乐观而淡定,大自然抛弃了我们,却是我们走向独立的第一步。走出屈服是一个可怕的过程,个体的人独自面对整个世界:发疯、超越、自我欺骗,会有三种结果。当我们处在清醒和疯狂之间,抗拒自我欺骗引诱的甜蜜,冲突压抑着我们的无力,而我们已抛弃了上帝,现代的巫师就会登场,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我们希望如医治身体一样医治灵魂,可惜这是不真实的幻想。弗洛姆说:“精神分析对宗教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在思想体系背后的人的现实”。而“分析的疗法本质上是一种帮助病人获得或重新获得爱的能力的尝试”。精神分析不是一服见效的药丸,只是在艰巨的过程中引导我们克服自己的异化。而我们需要的是“治疗灵魂”的精神分析学而不是“社会适应”的精神分析学,后者发现我们的本质,却要压抑它们,舒缓我们的焦虑,却只是为了我们能符合秩序地生活。而没有真实的欲望,成功的社会生活也只是一种躯壳的假象。正如弗洛姆对精神病的论述:“有些人提出抗议,由此出现了冲突;他们并不比那些成功的自我适应的人更弱,相反,在人的意义上说,他们更健康”。精神病人可能是疯子,而社会才是病态的。我们只有“努力去认识真理”,“必须独立、自由、有自我目标,而不是别人目地的工具”。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完全的人,而不是在阴影下寻求安全。治疗灵魂精神分析学的“精神分析过程本质上是寻找真相的过程,其目标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自身现象的真实情况”。“问题不在于人们是否要重新皈依宗教、信仰上帝,而是他们是否热爱生活、思考真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力量的自信中不断发展理性,我们就能“在否定偶像崇拜中坚定的团结起来”。在现代的混乱和后现代的虚无中,在权威和自欺中,在科学和宗教的迷雾中,在质疑一切中,只有在生活中创造和创造中生活才是我们唯一的自由选择。这就是最根本的生活悖论。
  •     这本书写得好理解,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看起来都觉得不难。本书里强调人真正的意义在于寻求真正地认识自我、世界,独立、自由和爱应是人最本质的追求和真正的幸福的先决条件。强调以人为本,从完善自我的灵魂出发的重要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居家旅行随身小书时刻思考轻巧易携. 之所以不力荐是因为自己还没读很懂. 仍在形成独有思维体系的艰困过程中.
  •     主要讲述了权威主义宗教和人道主义宗教的区别,最重要的是阐述了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和自由,思想深邃精妙表达浅显易懂,真不愧是大师!
  •     面向情感的理性才是真实的理性,求爱与求真是大宗教
  •     很有现实意义
  •     好书
  •     这本书找了好久,购于兰州纸中城邦
  •     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本哲学类的书,一本人本主义的书,比较赞同弗洛姆其中的观点。
  •     非常棒的书,简洁厄要,条理清晰,清楚易懂~
  •     向下挖具有同一性
  •     社科 B920 3-32
  •     这本书力荐啊!好久以前读的,作者开篇把人为什么有信仰这个事情分析的很深刻、很客观、很真实、很优美。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记得想把里面的内容摘抄下来的,先推荐一篇吧。
  •     真好看~~权威主义宗教、人本主义宗教、适应性治疗、理性治疗的种种差异,以及特别喜欢一个观点“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都不能放弃让一个人获得快乐的希望(大意如此)”,摆脱了种种功利心的真正来源于灵魂的愉悦才是真正的愉悦。
  •     薄薄一本书,读了很久。
  •     第一本翻的很旧了,又买来一本收藏
  •     这本书对宗教的分析其实不是那么深入,要想看更深入的剖析,建议看《逃避自由》,那本书对路德和加尔文教义背后的权威主义心理的分析非常到位。在这一本书里,弗洛姆的宗教定义是泛宗教论的,他认为人的生理性生存之外的追求,对确定的秩序和意义的向往都可成为宗教,从这个种角度而言所有人都是教徒,除了一般认为的宗教徒外,还比如拜金拜物教徒、机械教徒、祖先崇拜(对父母过度依赖)教徒等等。而把宗教分为权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 权威主义宗教是压制性的,是不成熟的心理需求产物,而人本主义宗教是成长性的,培养人们对爱、真理、自我实现的追求,他提倡后者,提倡我们追求自我实现,也就是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励志读物,哈哈。
  •     还有点读不懂 有时间细读
  •     弗洛姆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似乎比起荣格,他更偏向弗洛伊德。起初读着感觉没有肯威尔伯、荣格、河合隼雄舒服,后来一章比一章更好看。支持人本主义宗教,支持对权威的怀疑与否定,重视内在体验与人的完整性,尤其是最后一章诠释的宗教的四个面向颇给人启发。富于理性的美感,可惜欠缺神秘的美感。最后提到的宗教与国家政体的对立,荣格书中也提到过。
  •     小而薄的册子,读来读去弗罗姆的书内容多是大同小异,最不喜欢看到的是: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论述了,遗憾的是每本书必有这句
  •     人本主义宗教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发展,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创造,用虔诚专注的行动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盲目的偶像崇拜
  •     2011夏天
  •     通过精神分析把“爱智慧爱人”诠释到了人本主义宗教中...
  •     怎么看都像披上了对政治社会体制的一些洞见的外壳下剽窃了弗洛伊德的一些宗教的精神分析视角的琐碎杂糅...
  •     可以十周目
  •     人本主义与权威主义宗教共同存在
  •     弗洛姆之道一以贯之。受教
  •     想起自己在机器轰鸣的无尘太阳能电池车间读的这本书...
  •     客观理性分析宗教与精神分析
  •     字字珠玑。社会适应vs灵魂治愈;人本主义宗教vs权威主义宗教;经验感受vs符号象征系统;有意义的链接vs乱伦;偶像崇拜vs自我解放与实现。
  •     弗洛姆是基本靠谱的。敢这么写宗教,也是有胆量的。
  •     soul、mind & psychology. 权威主义宗教&人本主义宗教。适应性劝告&灵魂的治疗。
  •     ”首罪不是反抗上帝,而是背叛自我“。弗洛姆将宗教分为威权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的目的也有世俗和人本之分。他认为精神分析应该具备人道主义宗教那种治疗灵魂的作用。非常喜欢弗洛姆的文风,每本都对人和社会有很深的洞见,却起来却非常轻松。
  •     读完心里为什么那么难受呢?! 去写读后感吧?!
  •     :B920/5034-1
  •     看得我瞎哭,我都服了自己了
  •     弗洛姆将宗教看成是一种人类对上帝乃至对领袖、甚至是世间万物的一种信仰。在这种信仰中,人交出了他的全部爱和依赖而使自身变得虚无。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信仰。它只是一种“声称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发展人类自我的力量并且努力完善这种力量,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只有这时,人才能割断和”母体“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力量。
  •     我放弃这个领域了。。。
  •     看到这书想起了他是《爱的艺术》作者。不待见《爱的艺术》,不过这书是《爱的艺术》的哲学阐释,毕竟宗教也是主张爱
  •     @_@
  •     现今的偶像崇拜已经不是崇拜巴力和阿斯塔蒂的问题了,而是国家及其专制权力的神化、对我们自己文明的成功的神化,而这个文明竟威胁着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本质而不是外壳,关心的是经验而不是文字,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教会,因此,无论我们是不是宗教徒,是相信新的宗教的必然性,还是相信没有宗教的宗教,或继续犹太-基督教的传统,我们都可以在否定偶像崇拜中坚定地团结起来。在这种否定中,比在任何对上帝肯定的论述中更能找到共同的信仰。当然,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谦卑和兄弟般的爱。
  •      袖珍经典!
  •     精神庇护
  •     从弗洛伊德出发,到最后还是弗洛姆写得又深刻又温柔,充满关怀。
  •     要读的书,还很多。
  •     连读两遍,初步理解了宗教是什么
  •     此书作为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宗教观点的澄清颇有助益。荣格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精神值得商榷。
  •     之前哲学家或精神分析学家的伟大,在于他们对真理、爱、正义毫不妥协的信仰,对自我的确认与宇宙万物生命合一的大爱的观念,其无可置疑的坚信与激情令人动容。当上帝和主体的概念双双随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而分崩离析,这种伟大的宗教或精神分析的信念也不复存在了。用弗洛姆的话说,只有思想体系或“适应性”的治疗,却没有体系背后的人的现实,也不复为接近理性、实现自我的“灵魂的治疗”。小时代,无大思想家。
  •     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但很好地解决了之前存留的疑问 信仰是人类在被自然抛弃之后自我升华的产物 弗洛伊德强调它的真实 荣格强调它无意识性 弗洛姆对宗教的划分也恰好符合是自己的想法 所谓人道主义宗教 抛弃了神的权威性 “因为我们被神遗弃 因而想要成为神” 宗教的终极性 即自我的突破 超越 蜕变 完善 原本就可以脱离宗教的形式本身存在 爱 然后补完
  •     非常经典
  •     神的国在人心里.
  •     目前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地打破和调整自身的认知。最终会收敛到何处,我也不知,只是想把内心的冲突理顺和驾驭。在“适应”和“灵魂探索”中,选择了后者,虽然很痛苦。因为“适应”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一个商品的人,享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还是想面对自我和人的价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