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主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敏感的主体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214041289
作者:斯拉沃热·齐泽克
页数:467页

章节摘录

在其“克服”形而上学的谋划中,海德格尔完全赞成对急速地和轻易地逃离形而上学的这种尼采式的驳斥:打破形而上学的循环的唯一真正的道路是遭受其最危险的形式,忍受最极端的形而上学虚无主义的痛苦,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把所有骗人的镇静剂,所有通过回归前现代的传统智慧(从基督教到东方思想)来废止现代技术的疯狂的恶性循环的直截了当的企图,所有把现代技术的威胁还原成某些存在者的社会不公正(资本主义的剥削、家长制的统治、“技术主义范式”等等)的后果的努力,统统当做无用之物加以拒斥。这些努力不只是无效的: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它们正在与之斗争的邪恶。生态危机在这里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我们把它归结为因为对自然的过度的技术开发而遭致紊乱的同时,我们就已经默默地推测解决之道同样依赖于技术创新:在对自然过程和人类资源的控制上更为有效和更为全球性的新式的“绿色”技术,如此等等。这样,为了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状态而变革技术的每一种生态学的关切和谋划正由于依赖于灾难的来源而贬值了。对海德格尔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本体层面的生态危机,包括可怕的全球性灾难(臭氧层中的空穴、冰尖的融化等等),而是联系我们周遭的实体的技术模式——即使预期的灾难没有发生,就是说,即使人类在技术地“控制”危急的局面上取得成功,这种真正的危机也会以更为极端的方式降临到我们头上。基于这个理由,海德格尔同样否定了在“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之间,在尊重人权和自由的民主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活动和它的(法西斯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极权主义的“暴行”之间的张力与标准的自由主义问题的哲学相关性。至少可以说,海德格尔含蓄地贬低了把约束这种制度——坚持其“人性的面孔”,强迫它尊重民主和自由的基本规则,为人类团结创造条件,防止它不知不觉地陷入极权主义的暴行——当做从在这种暴行中可以感受到的制度的内在真相中逃离的努力:使这种制度受到约束的半信半疑的努力是依然局限于其视界之内的最坏的方式。在这里,我们应当提醒把他们渴望民主的价值、反对对人性的极权主义威胁的敌手贬斥成“歇斯底里”的布尔什维克们注意,“歇斯底里”这一能指在现代“激进”的政治话语中的关键的策略性作用。沿着同一思路,海德格尔也把要求“具有人性的面孔的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贬斥成不情愿与具有所有它的不可忍受的彻底性的划时代的真理相遭遇。说这里的思想与布尔什维克存在相似之处是绝对恰当的:海德格尔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共享的是制度的真相出现在它的暴行之中这一观念——就是说,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对海德格尔来说,法西斯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常规的”发展的一种单纯的畸变,而是内在动力的必然产物。

前言

……笛卡尔的主体的幽灵。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参加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现代蒙昧主义者(他们为了有助于一种新的整体论观点,想要废弃“笛卡尔的范式”)和后现代的结构主义者(对他们来说,笛卡尔的主体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虚构,是去中心的本文结构的结果);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他们坚持从笛卡尔的独白的主体性向推论的互主体性的转换)和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的辩护者(他们强调需要“超越”在时下的破坏性的虚无主义中达致顶点的现代主体性的视界);认知科学家(他们力图经验地证明并没有自我的独特舞台,存在的只不过是各种互竞力量的一个混乱场所)和深度生态学家(他们指责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因为它为对自然的无情掠夺提供了哲学基础);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持认为资产阶级思想主体的虚幻的自由是植根于阶级分裂之中的)和女性主义者(她们强调所谓无性别的我思事实上是一种男性家长的构造物)。还有哪一种学术倾向不被对手谴责为还没有完全摒弃笛卡尔的遗产?又有谁没有把笛卡尔的主体性这一侮辱性的责骂回敬给他的更为“激进”的批评者,就如同回敬给他的“保守”的对手?从这里可以得到两点结论:1.笛卡尔的主体性作为一种有力的和仍然活跃的理智传统继续得到所有学术力量的承认。2.面对整个世界(的反对),笛卡尔的主体性的坚决支持者应当表明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倾向,并使笛卡尔的主体性的幽灵这一刚刚出现的传说与笛卡尔的主体性本身的哲学宣言相遭遇,现在正是这样做的时候。基于此,本书力图重新肯定笛卡尔的主体,对它的拒斥形成了挣扎在当今学术界的所有派别之间的无声的条约:尽管所有这些倾向都正式卷入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战斗(哈贝马斯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者;认知科学家与现代蒙昧主义者……),但在拒斥笛卡尔的主体这一点上,他们又都联合在一起了。当然,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以“我思”这一观念(自明的思想主体)已经支配了现代思想为借口回归我思,而是阐明它的被遗忘的正面,即我思的极端的、未被人承认的内核,它是与透明的自我的平静的形象大相径庭的。本书的三部分分别把焦点集中在主体性在其中是生死攸关的当今三个主要领域:德国唯心主义传统;后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以及从(大写的)主体向多样的主体立场和主体化的盖然性转换的“解构主义者”。①每个部分的第一章 是对一位关键性作者的评述,他的著作代表了对笛卡尔的主体性的典型批判;第二章 就进而探讨潜在于前一章中的基本观念的变迁(德国唯心主义中的主体性;政治的主体化;作为对主体的出现的心理分析解释的“俄狄浦斯情结”)。②第一部分 是对海德格尔力图超越现代笛卡尔主体性的地平线的一个详尽考察。主体性的真正哲学家们的哲学谋划的内在逻辑一再迫使他们去表现内在于我思的一种相当极端的“疯狂”的成分,这是他们此后立刻努力去“重新规范化”的要素(在康德那里的“恶魔般的邪恶”、在黑格尔那里的“世界之夜”,如此等等)。而海德格尔的问题则在于他的现代主体性观念没有对这种内在的超越作出说明——它甚至没有“涉及”我思的这一方面。拉康关于“我思是无意识的主体”的断言正是基于这一维度作出的。海德格尔的致命缺陷在他对康德的误读中清晰可辨:在把其焦点放在先验想像力之上的同时,海德格尔没有把握住想像力的关键维度,即其分裂的、反综合的方面,这正是“自由的深渊”(theabyssoffreedom)的别名;这一失误也为海德格尔的纳粹生涯这一老问题投注了新的光明。因此,在对海德格尔的方案提出这一质疑之后,第二章 就力图详尽阐释主体性在黑格尔那里的地位。哲学的反思概念与刻画无意识的(歇斯底里的)主体的反思转向之间的联系是这一说明的焦点。第二部分 包括对四位哲学家的一个系统的质疑,他们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阿尔都塞作为他们的出发点,但后来又通过对阿尔都塞的批判,形成了他们关于政治主体性的理论:拉克劳(Laclau)的霸权理论、巴里巴尔(Balibar)的平等自由(egalliberte)理论、朗西埃(Ranciere)的不和(mesentense)理论、巴迪欧(Badiou)的忠于真理事件的主体性理论。第一章 的焦点是巴迪欧系统表达削弱当今的结构主义者和(或)后现代主义者的立场的“真理的政治”的尝试,特别强调他对圣保罗的独辟蹊径的解读。尽管我声援巴迪欧重新肯定作为资本主义全球性的真正对立面的普遍性维度,我还是拒斥了他对拉康的批判,即心理分析无法提供一种新的政治实践的基础的论题。接下来的一章分析了四位作者把握作为当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的流行的“后政治的”自由民主立场的方式,每个作者都展开了他自己关于政治主体化的观点。第三部分 则讨论当今“后现代的”政治思想的如下取向:这种思想在(先验的)主体的幽灵的背景中,努力肯定主体性的多种形式——女性的、同性恋的、族性的,如此等等——的解放作用。根据这种取向,人们应当抛弃全球性的社会转型这种无法实现的目标,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在我们复杂和分散的后现代世界中肯定一个人的特殊主体性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上来。在这个世界中,文化的承认比社会经济的斗争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文化研究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取代了政治经济的批判。在这些理论(它们的实践表现是文化多元主义的“认同政治”)中,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观点是朱迪思·巴特勒(JudithButler)的性别形成的施行理论(Performativetheoryofgenderformation)。因此,第三部分 的第一章 是对巴特勒的著作的一个详尽探讨,焦点则是使其可能与拉康的心理分析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的那些方面[即构成主体性的“强烈的依恋”(passionateattachments)和反思转向的观念]。最后一章直接考察“今日俄狄浦斯”这一关键问题:所谓主体化的恋母情结的模式(主体通过对体现在父系的律法中的符号禁忌的整合而出现)今日是否确实处在衰败之中?如果是这样,取而代之的模式是什么?通过与“第二种现代性”(吉登斯、贝克)的倡导者的对质,这一章论证了“启蒙辩证法”的持续的现实性:远非简单地把我们自己从家长制的传统约束中解放出来,我们当今正在见证的符号秩序的活动模式的空前转换产生了它自己的新的风险和危险。尽管本书的基调是哲学性的,但它首先是一种论战性的政治干预,提出了我们如何在一个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补充,即自由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重构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政治谋划这一棘手问题。1997年的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无疑是来自婆罗洲的某些土著部落的成员用塑料袋装水以图熄灭正在毁灭他们的聚居处的大火,他们杯水车薪的努力与目睹他们的整个生活世界消失的恐怖交相辉映。据报道,笼罩印度尼西亚北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南部整个区域的巨大的烟云打破了自然本身的正常循环(由于持续的阴暗,蜜蜂不能起到它们在植物的生物学再生产中的作用)。这里我们恰好有了一个例子:全球资本的无条件实在扰乱自然实在——这就有必要提到全球资本,因为大火并不只是当地的木材批发商和农场主的“贪婪”(以及印度尼西亚政府听任其存在的腐败)所造成的,它也是由于厄尔尼诺效应,在正常情况下会使这样的大火熄灭的降水并不能缓解的异常干旱这一事实造成的后果,而且厄尔尼诺效应是全球性的。于是,这种灾难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的主要成分:无情地藐视和毁灭特殊生活世界的资本的冲击威胁着人性的残余。然而,这种灾难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仅仅在与资本的逻辑打交道,抑或这种逻辑正是对自然的技术支配和掠夺的现代生产主义态度的最显著的冲击?或者进而言之,这种技术掠夺正是现代笛卡尔的主体性本身的最深沉的潜在力量的最终表达和实现?作者对这种二难推论的回答是为笛卡尔的主体进行的强有力的“无罪”抗辩。在我为Verso出版社细致地编辑我的手稿的过程中,吉利恩·博蒙特(GrillianBiaumant)经常使我措手不及地陷入理智上的窘境:她准确地辨别出我的思路中的重复之处,我的论证中的低级的不一致以及表明我缺乏通识教育的错误的归属和引证,更不用说问题的笨拙了……我怎么能不感到羞耻并因此而憎恨她呢?另一方面,她也完全有理由憎恨我:我常常用对手稿的事后补充和修改来回敬她。因此我很容易想像她拥有的是我的一个伏都教。的玩偶并在夜间用一支巨针戳穿它。当这种相互的仇恨在经典的美国影片的美好往事中加以表现时,就标志着美好友谊的开端,因此我谨把本书献给她。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敏感的主体》也许是齐泽克迄今为止最凝练的和最具政治性的著作。  ——Lingua Franca齐泽克是最近数十年欧洲所出现的精神分析,而且实际是广义的文化理论的最令人敬畏的杰出倡导者。   ——Terry Egaleton 对于齐泽克来说,讨论黑格尔和拉康就好像是在自如地呼吸。   ——Juditb Bulter

内容概要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孙晓坤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斯洛文尼亚人,斯洛文尼亚社会学和哲学高级研究员,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界当红人物,拉康理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新左派》杂志力捧的政治哲学家,能说六种语言,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涉猎的主题无所不包,享有国际声誉,誉满天下的精神分析大师。立志以精神分析为利器,揭露资本义是以何种方式左右公众的想象力的。不读他的著作,不仅无法理解拉康学说,也无法把握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他的表述方式是杂耍演员般的大话连篇,独树一帜的反直觉大师。“他摆出的一个基本姿势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个文本,之后做出你期待已久的解读,然后他会说:‘我倾向于认为,结论与此截然相反。’”

书籍目录

导论:一个幽灵在西方学术界游荡
第一部分“世界之夜”
第一章 先验想象力的僵局或作为康德的读者的马丁•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政治介入和政治解脱
为什么《存在与时间》依然是未完成的?
先验想象力的困境
穿越疯狂
想象力的暴力
畸形
康德和大卫•林奇
康德的非宇宙论
第二章 黑格尔式的敏感主体
何谓“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变形体
3,4,5
实体和主体的思辨同一
黑格尔的被迫选择
“具体的普遍性”
“与其说需要无……”
“把我排除在外!”
面对唯物主义的恩典论
第二部分 分裂的普遍性
第三章 真理政治学,或作为圣保罗的读者的阿兰•巴迪欧
阿兰•巴迪欧
真实之物
……及其不可决定性
真理和意识形态
圣保罗和巴迪欧
在两种死之间
拉康式主体
主人还是分析者?
第四章 政治的主体化及其变迁
巴迪欧,巴里巴尔,朗西埃
霸权及其症候
进入主体
为什么统治观念并不是统治者的观念?
政治及其否定—现象的(误)用
后政治
存在进步的欧洲中心主义吗?
三种普遍性
文化多元主义
法律的左翼悬置
排泄物认同的模糊性
接受行为
第三部分 从服从到主体的匮乏
第五章 强烈的(非)依恋,或作为弗洛伊德的读者的朱迪思•巴特勒
……
第六章 俄狄浦斯向何处去?

编辑推荐

《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从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重新肯定了笛卡儿的主体概念。自从笛卡儿提出“我思”这个主体的幽灵以来,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加入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从现代蒙昧主义和后现代的结构主义,到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和黑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的辩护者,到认知科学家和深度生态学家,再到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力图重新肯定笛卡儿的主体,它分别从三个主要领域来论述主体性:德国唯心主义传统;后阿尔都塞的政治学;以及从(大写)的主体向多样的主体立场和主体化的盖然性转换的“解构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提出了我们如何在一个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补充,即自由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重构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政治谋划这一棘手问题。

图书封面


 敏感的主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译文质量差,译者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
  •     不能買這譯本。
  •     非常好的一本书,深奥啊,主体性研究。
  •     o
  •     俄狄浦斯何去何从?
  •     很能见老齐功底的一本书~
  •     难死·····
  •     收到 是理想中的 还没看完
  •     还是翻译有问题
  •     反复读了几次全都跳过了巴特勒的部分 我特烦她
  •     翻译太差
  •     对当代左翼政治哲学的最佳综述性著作。作者牛逼,译者傻逼……
  •     政治那几章怎么都读不进去,我怎么都不觉得巴丢有如此的重要性,而政治的主体那章更是云里雾里。不过其余部分,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线,拉康线,很多细节的地方,细节的名词。周一马哲课整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