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特质论》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男性特质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214083852
作者:[澳] 雷金庆
页数:274页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128页 - 劳动阶级的英雄:传统与后毛泽东时代小说中“武”的形象

至此,我们必须超越夏志清有关男人需要以资源接受的禁欲来证明他们男子气概的见解。为什么这种自我控制如此必要?答案就在于儒家“克己复礼”的追求。这条规诫是成为君子的关键,其作用是支配女性和其他男性。因此,自我控制是控制他人的一个基本前提。
几天一口气读了好几章。虽然因为学科背景的差异对于雷氏的很多分析都持保留态度——大概是社会学的学科背景让我对这些缺乏实证根据,而只是文学世界中的推断做出怀疑,但是雷氏的很多观点还是非常引人深思的。比如说所引的文字。岳飞说自治方能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构成了一个上向治理序列,成为被儒家力倡的人生理想。刚好最近在关注福柯的治理术问题的中国回应的时候还考虑到这么一点。但很明显在雷氏这里性别的因素被加进来了,这个治理序列只是属于男人的。那么,性别因素是否能被引入到福柯的治理术问题里去呢?0 0.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223页

“武”的英雄视女人为兄弟情义的障碍。文人向女人示爱,而“武”的英雄只向他们的结拜兄弟示爱(以柏拉图式或者其他方式)。事实上,武侠电影从一开始就遵循着这一陈规。兄弟情义的理想是建立“武”的男性特质的前提条件。ps:
桑德尔《重铸男性特质:吴宇森电影中的男性亲密场面》(reinventing masculinity) √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108页


对女性来说,无论是进京赶考的才子、被劳教的犯人还是在巴黎访问的作家,“文”的男人都极富魅力。除了为他提供食物和性,女人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见证男性借以实现自身气质的自我控制}。毫无例外,对“文”的男人来说,由于智力高过他人,他们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能控制他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更要能控制自身。直到他学会了这一点,他才能从一个才子变成成熟的文人、君子。
127p男性禁欲本身并不成其为一种美德,它必须成为一种自我要求的拒绝。如果缺乏将这种自我控制付诸实践的能力,这个男人就只能成为被怜悯和蔑视的对象。
130p只有当相关文人来自“文”的阶层时,那种使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自我控制力才能从性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8页 - 文武导论:中国男性特制定义发轫

“由于既往的史书始终将“男人”作为普遍的规范的描述主体,结果,这些男人作为“男性”躲过了聚光灯的照射,任何对男性主导地位的分析都被巧妙地调转了枪口。”作者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女性主义者一直在高呼女性性别在传统父权制的种种叙事中是缺位的,甚至有学者还出版了以“没有女人的哲学”为题的专著,然而事实上,传统的叙事方式,即一种将男人等同于普遍人的做法,毋宁说是一种去性别化的叙事。其潜台词与新近的一些性别研究的观点不谋而合:虽然我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的状况,但事实上在传统的性别框架中,两种性别都是受害者,而不是简单地此消彼长甚至你死我活的斗争态势。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10页 - 文武导论

对男人来说,自我的观念是社会中流行的男性特质的理想、刻板印象和典型的投射,并与它们交互影响....我们的身体远不止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烙印——它们会根据环境改变、转换自身,并在文化趋势下产生变化的典范。
这其实与前文“男性特质的含义既不跨越历史,亦非文化普世,而是伴随不同的文化形态呈现差异,并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与时同迁”的引文相呼应。这让我想到的是方刚老师的博士论文中对男公关的男性气质的考察,方刚老师结合生命史的不同阶段(纵向维度)/情境和符号(横向唯独)建立了男性气质的坐标轴,指出男性气质的实践是一种在情境中变动的趋势,而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然而,这些具体实践却也离不开雷氏所谓的流行的男性气质,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作为这种性别气质霸权的反映。这在这种互动中去展开铺陈也许是我们这些接受过社会学学科训练的人应该做的。我最近所做的蚁族的性别气质研究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收录于魏威老师所编的一本性别气质的书中,即将出版)。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4页


4p“男性特质的社会建构模型”,这一模型主张“男性特质的含义既不跨越历史,亦非文化普适,而是伴随不同文化形态呈现差异,并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与时同适。然而,建重建、解构男性特质的理论模型以失败告终。”
8p主旨在于消除以中国“男性本质”为描述主体的常态性。将父权社会中的男性特质观念问题化,就是要将这两个概念剥离开来——男性特质并非父权制度,而是父权社会当中建构起来的性别秩序话语的一部分。←男性特质≠父权制度,也唯有如此方是展开论述之前提。
9p→对社会建构论的辩证接受:男人的性或许是被社会构建的,但我们的身体远不止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烙印——它们会根据环境改变、转换自身,并在文化趋势下产生变化的典范。
13p在当代西方的“硬汉”范式当中,男人的力量是从蛮力和沉默寡言中展示出来的。但把这一范式放在中国并不恰当。这是因为,尽管中国传统上也曾崇尚过男子气概,但它并不占主导地位。由“才子”、“文人”所代表的温和而理性的男性传统抵消了由“英雄”、“好汉”所代表的的具有男子气概的英雄传统。...不同于当代西方,在中国,理性智慧型的男性典范往往主宰勇武健壮型的男性典范。
22p 在那些神秘制造者设计的组合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文武”两极之间,总有一个人物处于二者之上。正如在阴阳组合中最完美的是阴阳调和的存在,“文武”组合中地位高于其他男人的男性必须文武兼备。
35p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阅读这些文本,就像在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和古希腊那样将双性恋作为常态、将同性情欲置于异性情欲之上,我们对“武”的英雄的看法就会迥然改变。→提到的参考书mark一下:
《隐藏的历史:复原男女同性恋的过去》(martin bauml duberman)
《男色大鉴》(井原西鹤)←嘤嘤这本吾找了好久QAQ
《古希腊同性恋》(K.J.dover)
《略有偏侧:东西欲望的形貌》(裴开瑞chris berry)
36p ❤男人之间的相互亲近和吸引力可能来自各种社会关系,比如恩惠施予、兄弟情谊、同志友爱,甚至竞争对手。这些社会关系所引发的英雄之间的情感,诸如占有欲、嫉妒心和性欲(即使只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可能比·单·纯·的·由·性·引·发·的·情·感·更·为·强·烈。
→→{{Sedgwick的“同性社交欲望”概念}};
51p 文学类别之间虽有差异,但它们都公认:男人之间的情感之自然、之基本,令它凌驾于所有其他的人类感情之上。正是这种理解,为克服女性入侵所带来的挑战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和其他为男子气概的行为举止树立榜样的故事一样,三国故事明确指出:不论情色与否,男男之爱是世界上唯一高尚的情感。异性恋至多也不过是个消遣。

《男性特质论》的笔记-第151页

在过去,女人被塑造成对兄弟情谊理想的威胁。男人们要联合起来反对女性。然而,在《百合花》中,这个女人却充当了男性情谊的中间人。她不再是摧毁兄弟之情的,令人恐惧的妖妇,而是情谊连结过程中的工具。
189p至少,对男性来说,在居住国创造出公认的“文武”成就相当于恢复了失去的男子气概。
207p通过研究李小龙的电影,陈嘉金(Jahinson Chan)认为,“李小龙扮演的人物似乎在鼓励同性对他身体的欲望”,“一个矛盾的或含混不清的男性特质模型,是更有效的对抗占支配地位的男性特质模型的方式”。↑
需要看CHAN的原文(bruce lee's fictional models of masculinity)了解此句的上下文,不过觉得后一句相当在理。


 男性特质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