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前人人平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建筑面前人人平等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32614455
作者:赵鑫珊
页数:409页

内容概要

  赵鑫珊,毕业于北大,现为教授,作家。

书籍目录

献辞
拾起散落满地的思考碎片
屋破见青天
――我与建筑(序)
建筑面前人人平等
――硬建筑世界和软建筑世界
一、评选新中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活动
二、拉斯金这个人
三、关于建筑语言的逻辑和建筑学的哲学基础
四、建筑世界是人欲或人脑的忠实投影
建筑师是何许人?
――建筑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自由的数学,自由的建筑
二、建筑艺术与美的构成学
三、“我是谁?”
四、中庸之道
五、健康和病态的界限
六、当代西方建筑师在成才道路上的三个特点
七、建筑师和哲学
八、数学和建筑
人性中的“塔楼情结”
――心理分析
一、给世界各种意义
二、作为宗教建筑的塔楼
三、中国古诗词中塔楼的象征性意义
四、作为一种符号的灯塔
五、作为一种符号的天文台
六、叶公好龙
七、西方人不变的“塔楼情结”
恰当时间・恰当地点・恰当建筑
崇高建筑和建筑崇高
伊拉克古建筑与伊拉克战争
党家村古建筑群的中国哲学根源
关于世界乡土建筑遗产的文明哲学思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建筑
康德故乡的建筑
用“生活改变单位”看建筑语言和风格的进化
病态建筑与病态世界
建筑美是眼睛的诱饵
建筑是无声的诗
建筑是人的感觉复合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建筑可以说是人类第一门艺术,因为人类改造的第一处蔽身之所就可以称得上建筑了。建筑收容了人,于是宇宙空间收容了人类,从此漂泊的人类在宇宙大建筑框架中有了容身之所。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原始古老建筑代表了建筑的起源,那种壮阔粗犷实际体现了人类一种大孤独和大悲愤,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挑战。人与建筑开始彼此塑造。
什么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呢?穷人住贫民窟,富人住豪宅,这是平等的吗?这里的“平等”是指人对建筑本体论的思考平等。因为人类思考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它在建筑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作者还从母命题(时间、空间、物质)得出子命题(时间、空间、建筑)。因为人在时间和空间是平等的,所以在建筑面前也是平等的。
作者认为,建筑的本质、原点乃是“收容”一词。民居和寺庙,前者使人身安,后者使人心安。而建筑就是要以此为根本,回到原点,才不会迷失方向。现在人们对一些现代建筑的批判,正是因为它们背离了建筑原点。建筑师在建筑时使用了过多游戏原则,带有过多功利目的。西方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更是叫嚣离析建筑,比如将民居设计得像一堆混凝土板,外墙是歪的,内墙全部涂成黑色,室内空旷无物,低矮压抑。人住在这样的房屋里能睡得着觉吗?这样病态的建筑是违背人性的,要坚决抵制。
当然,这些建筑即使再病态,也是符合建筑力学的,否则就会坍塌。每一幢建筑都是由神圣的数学公式支撑的,这是它最有力的支柱。一幢优秀的建筑是一首数学的哲理诗。而病态的建筑则是践踏韵律和谐的歪诗。
和谐要有人的身心和谐和建筑场的和谐。建筑场是非常重要的。大漠的金字塔令时间畏惧;草原上只能是流动的蒙古包;爱尔兰村庄只能是低矮的小木屋;碧海蓝天下应是白色而不是蓝色的建筑;庄严、肃穆的教堂;月光星辉下的伊斯兰建筑……这些就是和谐的建筑场,无视这种原则,就会破坏场的统一性。
建筑是能够反映人的思想和道德的。西欧的神庙和教堂是“单纯的高贵和静穆的伟大”;纳粹集中营充满了人类的罪恶,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光怪陆离的巴黎蓬皮杜中心则是西方现代流派的展览馆,曾饱受人们非议。人的喜怒好恶结合在建筑中,使建筑成为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可以说建筑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人的思想决定建筑的思想。
高尚的建筑使人震慑,丑恶的建筑引人犯罪。建筑对人的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诗人、作家处在优美的建筑场中,这必定对他们的性情有陶冶作用,激起他们创作的灵感。哲学家们也从中燃起思想的火花。现代人追求摩天大厦,世界第一高的记录已经屡次刷新。之所以如此,从人类的心理来讲,是为了追求一种崇高感,崇高的建筑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对建筑本质的探索是本书第一大主题,这其实也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探索。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建筑不应偏离原点,也不应一成不变,否则会步入中国古建筑的后尘,几千年风格始终如一,最后无法顺应时代的变迁,受到很大的冲击。
赵鑫珊先生这部著作包罗万象,思想深邃,感情热忱,有着人类哲学家的责任感,读之令人感动。我选择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思想。相信喜欢建筑或哲学的朋友读了也会产生共鸣,有所启发。

图书封面


 建筑面前人人平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拿到这本《建筑面前人人平等》的时候,我被整本书里密布的文字吓了一跳。也不得不说,书中饱含了各式丰富的建筑物图片。可仔细阅读起来,我不得不说我很累,可能这本书对于哲学系的学生或者哲学爱好者的喜爱会更多于建筑系的学生或者建筑爱好者。而如果你只是个普通读者例如像我这样,只想在其中获得一些我们力所能及可以接受的观点和知识点,我劝您还是不要读它了。例如这样的话:“在本质上,一切诚实的建筑(包括羊圈和猪圈)都具有一种宗教的神性。见出这神性是我的建筑醒悟,是我得以撰写有关建筑的书的根本理由。我要写出建筑的神性,以及我对它的爱、感激和敬仰。在这里,“诚实”这个词很重要。”再例如这样的文字:“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我同它的关系恰如佛教哲学经典《景德传行录》所说:‘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基本态度和姿势,目的是为了体认建筑哲学和美学,进入一种最高境界,即佛所见到的妙理:‘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是说,诸佛所见出的真谛很微妙,同一般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毫不相干。”类似的文字占满了全书。我认为这样的文字初看起来很“玄”,似乎很“美”,人有时候对越艰涩难以理解的东西越奉为上乘,我很折服,除了这些哲学,还有数学(各类数学公式)、文学(引经据典的诗词文)。我不得不说赵教授很有“才”!--可是,就如“爱,我要暗杀你;吻,把我谋杀吧”这样的现代诗一样,让人陷入无边的茫然当中。此时,我没有力量再去享受和欣赏书中美轮美奂的建筑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而是不断去揣测作者想说什么,他的语言和文字是让我太渺小还是让我变成了白痴?而且书中通篇以“我”为中心的坚决和跋扈,像是在告诉读者,我的观点是哲理,是关键,是不可推翻的,它就这么以“法”的姿态阻隔了读者本身的体验和感受,让读者,最起码是我,觉得像是个被教授训斥的无知的学生,抬不起头来。
  •     P64页下方“19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6岁的时候听到教堂浑厚、低沉的钟声居然被感动得哭了起来。――这说明在他的天赋中就有音乐家的素质。爱因斯坦一再推崇欧氏几何推理的严密和逻辑上的优美:‘如果欧氏几何未能激起你少年时代的热情,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天生的科学思想家。’(‘理论物理学的方法’,载《脑力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我也可以说:‘如果在沙滩上造屋造桥的游戏不能激起你少年时代的热情,那么,我就劝你不要去报考清华、同济建筑系。’”我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奉者,我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一颗完全庸碌的头脑。无论隐藏得有多深,每个人都必有一个闪光点。 世界好比一个极大的花园,人们举目望去,只见挤挤挨挨,一片花的海洋。这花园里究竟有多少花?我不能说成千上万,甚至不能说数以亿计,因为这花的数目是无法统计的。它多到让人眼花瞭乱,正如这世界的丰富性,每一样乐器,每一本书,每一块石头,乃至每一句话都是一朵花,无法计数。太多了,就不稀奇,沦于平凡了。人们的目光滑过一片又一片的花丛,觉得没什么奇特之处。其实不然,一片又一片相似乃至相同的花丛中,必有一朵花,它静静地绽放,不为别的,只为你。我无法描述这朵花的特征,如颜色、光泽、气味、姿态等。我只能说,只要你看到这朵花,你自会认出它。世上有无数人听过教堂的钟声,声音从他们耳边滑过,正如花丛从他们眼中滑过,过去就过去了,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6岁的帕格尼尼却哭了。同样的钟声响在人们耳边,他却听到了别人没听到的,真正的教堂钟声。这钟声就是花园里那朵一直为他绽放的花。帕格尼尼听到教堂钟声,这一事实本身就叫人感动。幸福的花,幸福的帕格尼尼。欧氏几何是为爱因斯坦绽放的花。在沙滩上造屋造桥的游戏也是一朵花,作者希望它的主人能看到它。从万花丛中找到那一朵的人是幸福的,但并不是每个找到花的人都能成名,成音乐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等,等等。花有很多世俗的分类,牡丹、玫瑰、百合、水仙、雏菊,以及无名小花。有人的花名贵如牡丹、有人的花平凡如野花。人们给这些花的待遇是不同的,或价值连城,或弃如野草。但不论是哪一种花,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花。我喜欢《简爱》里简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话:“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如果这些花全都穿越泥土,下落黄泉,站在最初的地方,抛掉颜色、光泽、气味、姿态,一切外在的。这个时候,所有的花彼此平等,再无不同。无论你是哪种花的主人,无论世俗对一朵花,一个人是如何界定的。如果穿过坟墓,彼此平等,那么灵魂与灵魂之间,只有找到花,与没找到花的区别。那就是幸福与不幸的全部区别。
  •     P037 金阁寺图片下,“最后”至P038。“我想起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幸福感:‘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岂不幸乎!’这也是我在书库时的心情。”我只要发觉一个人不读书,心里总是窃笑:好个笨蛋!如果那人越聪明,我就越笑得得意。好像遍地黄金,偏偏人们走来走去,从不向脚下望一眼,由得我一枚枚捡起来,悄悄揣入自己的腰包中。为什么不读书?人们不知读书之好,就比如不知如何让熟鸡蛋立起来。这两者同样都是说穿后,简单得令人发笑的事情。你我都知道,不论什么事情,如能得到行家里手的指教,必会事半功倍,顺利万分。所以,人凡遇事,都爱找熟人,即使不能行方便,得些内幕消息也好。新进单位,必定着意讨好老员工,桩桩件件,悉心求教。然而不论是熟人也好,老员工也好,顶多就指点一二,绝不肯指点十分。这世上谁不防人三分呢?要找个全心全意帮自己的,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读书?如今有这么多书,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没有书呢?与其辛苦从别人那里挖些零星窍门,为什么不去读一本汇集了大量窍门的书?不论种花养鱼,美容瘦身,乃至衣食住行,什么是在书里找不到的呢?为什么不读书?!人都爱占便宜,所以超市说有免费鸡蛋送,立刻门前排长队。某样牌子促销,买一送一,果然销量大增。一本书只要十来块钱,就算是几十块好了,别人费尽心思得来的经验、窍门,这样就全部被你拿到手了。读书这么大的便宜,为什么不去占?“坐集千古之智”,就是指不必奔波劳苦,不必上下求索,只要舒舒服服地坐在书桌前,轻拈书页,古往今来,无数杰出人士的智慧就这么轻易地在你眼前展现出来了!我总觉得读书是少有的一种付出远大于收获的事情。只要付一点点金钱,就能得到别人披肝沥胆,倾囊相授。我喜爱收集各式各样的好书,就像守财奴收集财富。我检阅书目,尤如守财奴咽着口水数金币。我每找到一本心目中的好书,便如得到一个宝藏,得到千古之又一智,心里觉得万分侥幸。何其侥幸,我能生于此书作者之后,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再作一个人人皆懂的比方:何其侥幸,我生在一个已有九九乘法表的年代,这使我只要读书,背出九九乘法表即可,不必辛辛苦苦先用加法把七个八、九个九的什么逐个加出,再绞尽脑汁弄个乘法表来背!书里还有其它数不清的“乘法表”,卿皆妙人,为什么不读书!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我太外行了,只能看着瞎过瘾
  •     建筑历史
  •     有没有人转手原版给我啊
  •     是以哲学家的态度看待的建筑,如果想从事建筑评论看看还可以陶冶点情操。
  •     信息量非常大的一本书,旁征博引,蔚为大观!
  •     夸夸其谈
  •     主观化的严重,读起来像是在和作者在精神上辩论……
  •     感觉很一般
  •     唯一看过的建筑书,可能是当时太红吧。
  •     从哲学 艺术 历史 人文等多角度结合建筑在谈 佩服作者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对自己受益很大的一本书
  •     什么都不懂还什么都写
  •     这本书不仅编排很差,杂乱得像一个菜市场。同时,作者太将自己当一回事了,全都是“我,我,我”的视角。不乏摔给读者一脸各式高端术语和名词,极尽抒发个人体会感受之能事,着实自恋。对待这样的书题理应平实朴素些,多放干货。熟料通篇洋洋洒洒类似“美文妙律“的华丽文字,实在接受无能。另外,全篇资本主义最最好的跪舔实在是......不过,不善于从一本平庸之书或烂书里吸取知识的,也不是好读者。
  •     五星送给博雅的作者赵鑫珊,这本建筑哲学与美学的通识书图文并茂,洋洋洒洒,除了图片为黑白色略有遗憾外,作者纵横古今中外及各个学科的渊博知识和中正端雅的大情怀,令我感佩不已。
  •     在读中
  •     书很好!但为何网上插图是彩页的而书中的不是?
  •     从各种角度描写建筑,品味建筑,感受建筑,值得一读.
  •     建筑美学和建筑哲学
  •     很有可读性,说是建筑,其实包罗了艺术,逻辑等多门学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