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

出版社:湖北武汉大学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307040595
作者:吴根友
页数:391页

内容概要

吴根友,1963年2月生于安徽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86年获安徽师范厌这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晋升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先后出版了《中国社会思想史》、《郑板桥的诗与画》、《自由的表演与魅力》等七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自序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二、现代化:普遍的抑或是特殊的问题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及其本质特征  四、古代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分水岭  五、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历史背景  六、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核心标志  七、传统价值观向现代蜕变的多维表现  八、本书研究的范围、方法及其取材的理由第二章  “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而“决之一己之是非”的价值重估时期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呼唤“真人”的时代精神    三、道德真诚与事实之真的关系——“求真”价值理想在科学领域的表现  第二节  重新界定人的价值——重功利而倡平等的新价值取向  第三节  “人情物欲”与“天理”价值的重估  第四节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的个性解放思想第三章  “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明清之际  第一节  “天崩地解”、“海徒山移”的政治变故与过程  第二节  “我者,大公至理之所凝也”——兼顾个性与社会和谐的“大我”观  第三节  理欲、情理关系的新整合  第四节  “不以一人之私害天下之公”——新公私观第四章  回流中前进的18世纪  第一节  18世纪的历史回流与回流中的历史前进  第二节  “天理”观念内涵的再辨析与“分理”观念的产生  第三节  “夫妇之道,人道之始”——男女价值平等观念之再深化  第四节  旧的价值秩序之颠倒与新的平等思想之曙光第五章  结束语  一、“求真”价值理想的历史轨迹及其二重投影  二、“崇公”价值理想的逻辑进程与中国特色的平等思想附录一:20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的三种范式述评附录二: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酌评参考书目录后记

作者简介

吴根友编著的《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主要从价值观念转化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蜕变的历史进程。本书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按照其固有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规律,生发出了早期的现代化经济与思想的萌芽。本书在继承侯外庐、萧萐父等学者关于明清“早期启蒙学说”的基础上,着重从价值观念变化的角度,对19世纪以来部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社会不能自我产生出现代文化的种种观点进行了批评。本书认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应该充分注意自己民族早期现代化的文化传统、思想成果及其对待西学的正常心态,从而更好地处理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古今、中西两大问题,建立起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新文化传统。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立足于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的三大标志性价值取向:求真、贵我、即工夫即本体的经验论思维方式。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将明清三百年的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运动分作三个时期:1.嘉靖至万历、天启时期,大约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20年。此时期为“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而“决之一己之是非”的阶值重估时期。其思想的历史任务在于冲破旧的束缚,以片面的深刻性为其突出特征。2.明天启至清康熙后期,大约为17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前20年。此时为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思想家们在拯救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忧患意识指导下,从事“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文化创造工作,其思想特征是在舍旧趋新时表现出一种深度的历史理性,力求在新与旧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结合点。3.康熙后期到道光前期,大约为18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前20年。此时期乃是在历史的回流中寻求前进的深沉反思阶段。其思想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典籍的全面重新整理,在思想领域里从事历史的自我批判任务。第五章为结束语,主要探讨了求真、贵我的两大价值观念对后世中国的二重影响。一方面,这两大价值观念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接受西学提供了精神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由于这两大价值观念对于知性的丰富性与个性的独立性开掘得不够深入,从而未能为中国人接受近代西方的科学、民主与自由精神提供足够丰厚的精神土壤。

图书封面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