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诠释学精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激进诠释学精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300143088
作者:罗伊·马丁内兹 编
页数:31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利奥塔论悖谬逻辑和实践智慧利奥塔根据库恩科学革命的概念,提出科学知识意味着对不稳定性而非对一致性的寻求。利奥塔坚称:“革命性科学”的结果是造成理性概念的转变。在后现代的理性里,将会不存在在科学领域中建构或者提供一种总体感或等级制的合法的元语言,只有多重相对的和局部的叙事或语言游戏。这就是悖谬逻辑的处境:后现代知识将自身与不可通约性(in commensurabilities)、不确定性、不完整的信息、支离破碎(fracta)、不连续性以及悖论相关联。对元叙事的依赖结束了:不再有神学的系统化,不再有关于灵性的哲学,没有诠释学,没有启蒙运动的解放意识形态(参见《后现代状况》,35页)。从而才有了利奥塔对后现代主义著名的定义:“对元叙事的不信任。”科学的目标,既非在元叙事内取得一致,也非建构稳定的范式。对读过利奥塔《关于知识的报告》的人来说,所有这些观点都不陌生。在《后现代状况》(以下略作《后》)中,利奥塔确实以某种有限的方式努力应对悖谬逻辑处境中的正义问题。他谴责技术专家治国论的傲慢自大,认为这种自大将把我们禁锢在严格可控的范式内。根据悖谬逻辑处境的异形态本质,我们必须在局部层面上行事而不依赖元叙事。

内容概要

  罗伊·马丁内兹,生于伯利兹的丹格里加。在美国、丹麦和加拿大求学后,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 982-1
984年,他担任道芬河中学(位于曼尼托巴的道芬河,一个索尔托印第安人保留区)的校长。他是斯派尔曼学院(Spelman College
in Atlanta,Georgia)哲学系副教授。他曾在Philosophy Today,Lavalth60logique et
philosophique,Man and World,Sounding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

书籍目录

序言
编者导言
第一章 哲学研究基础:论激进诠释学的核心观念
约翰·卡普托和罗伊·马丁内兹
第二章 实践智慧在后现代中的地位
肖恩·盖勒格尔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与激进诠释学:谦卑的教训
戴安娜·米歇尔菲尔德
第四章 如激进诠释学这样确定的后现代主义
麦洛德·韦斯特法尔
第五章 论体制与权力:解构和另一选择
伯纳德·P·道恩豪尔
第六章 激进诠释学的战栗
马克·杨特
第七章 棘手的难题:科学与诠释学
罗伯特·P·克里斯
第八章 重演的形而上学
约瑟夫·马格里斯
第九章 论诠释学的激进转向
杰拉尔德·L·布朗斯
第十章 根除/具体化:或者对《激进诠释学》来说,是什么如此激进?
杰奎琳·沃特·布洛根
第十一章 一种受难之爱的诠释学
詹姆斯·H·奥尔修斯
第十二章 实际性诠释学
约翰·范·布热恩
第十三章 塞利斯与卡普托笔谈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激进诠释学精要》是诠释学与当代世界书系之一。

作者简介

《激进诠释学精要》内容简介:学术思考如何忠实于生活本身,避免成为“灰色的理论”避免脱离现实而成为高高在上的形而上学?卡普托(JohnD.caputo)提出,要让传统的哲学诠释学发生一个转向:通过接受后现代主义的质疑与挑战,使之更加激进,最终在理论中恢复生活本身的复杂与艰难。“这部多位作者合著的论文集正是在卡普托理念的基础上,从哲学、宗教、文学乃至科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令诠释学更加激进化,如何摆脱形而上学的重负,进行没有始基的开放性思考——如永远提问的苏格拉底一样。

图书封面


 激进诠释学精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書據《The Very Idea of Radical Hermeneutics》譯出。如激進詮釋學這樣確定的後現代主義--------------------------------by 麥洛德·韋斯特法爾與德里達比高達美更激進的普遍看法不同,韋斯特法爾認爲,至少在反現代性上,兩人差不多是同樣激進的。由於德里達使用的修辭、風格和重點是由法國知識分子喜歡引發震動和驚訝的傳統所塑造的,因此造成更激進的印象。當德里達致力於不可決斷性的時候,高達美注意到,盡管視野的融合不可能是完全的和永久的,但還是可能存在一種達成理解與一致的相互關係,就好像對一個人來說玻璃杯是半滿的,對另一個人來說它是半空的。(pp. 64-65)棘手的難題:科學與詮釋學------------------------by 羅伯特·P·克里斯克里斯將科學實驗納入詮釋學的表演範疇,從而將科學與詮釋學聯繫起來:> 世界永遠比我們期望用來接近它的概念和實踐要深厚,它引導我們調整我們的概念和實踐,反過來可能產生更多的驚喜。因而在實驗表演中,我們產生我們用科學語言處理的對象,但同時這些對象並非完全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世界並非一勞永逸給出的東西,而是一直通過複雜的包含方法和實踐的詮釋學持續地經歷着轉變。(p. 131)論詮釋學的激進轉向------------------by 傑拉爾德·L·布朗斯布朗斯區分了詮釋學的兩種方式:寓意性和諷刺性的:> 寓意是一種理解的形式,它並不努力揭示自身解釋的前結構或背景,而是通過將一切都轉化爲自身來肯定這一結構。(p. 164)> 它是一種將異質文本重新納入我們自身的詮釋學循環的方式。(p. 165)> 然而,根本的詮釋學經驗就是文本(與其他事物一道)拒絕被挪用。(p. 165)> 異質的文本(每個文本)總是「多於的」(excessive),這一多於性(excessiveness)總是諷刺性的,因爲它暴露了詮釋建立的基礎——「預先」,這一多於性會引起整個前結構(可能是整個文化體系)的瓦解。(p. 166)實際性詮釋學------------by 約翰·范·布熱恩這是一篇討論青年海德格爾的文章。> 死亡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或一個公共的事實,而是,一個人最本己的可能性(dieeigenste Möglichkeit)。既然沒有人能替我死,死亡的可能性「在它獨一無二的不再有可能之中」,闡明了「在它獨一無二的命運中,我此刻的獨一無二性」(BZ,16、27頁)。日夜面對着死亡的生存也是自在發生的。(p. 246)> 考慮到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sum),海德格爾堅稱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在』的意義」上,而非在我思(cogito)上(G61, 173頁)。「我在」的時間化意義,它的存在恰是運動。作爲一個主格的我(I),一個賓格的我(me),就像在自在發生的流變中你四處遊走、奮力掙扎。笛卡爾本質性的我思和德國唯心主義的超驗意識只是在流變表面閃爍的倒映。一個人的「歷史性的我」絕沒有站在某個認識論的基礎上,作爲一個獨立的觀察者,高高站在流變之上(G56/57,75頁)。它浸沒於時間的具體性(Jeweiligkeit,temporal particularity)中,或者,更字面的意思,片刻性(awhileness)中(BZ,11、13頁)。(p. 248)> 海德格爾指出,作爲懷疑主義,詮釋學必須一直防範這一持續的誘惑,即把自己說的話當做固定的結果,當做目的。這將遠離生活動態的不確定性,進入這樣的形而上學神話,即我們身處流變之外(解歷史化)。(p. 256)上面用到的縮寫:- BZ:Der Begriff der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1989.- G56/57: Gesamtausgabe, Vol.56/57: 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 G61: Gesamtausgabe, Vol. 61: Phä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nen zu Aristoteles.----https://gist.github.com/weakish/5894594
  •     这书写的不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地步。德里达木有消化好,对解释学的认识也非常快餐化。赶脚他们这堆儿人并没有理解解释学是什么,也木有对解释学的意义提出神马有当代人文关怀的见解。有点儿回到阿奎那时期皓首穷经的赶脚,但又木有那个时期的人类那样质朴虔诚,赶脚四不像。总之,这并不能代表解释学在当代的发展成果。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论文集。感觉上就是,分哲“实践转向”的风吹到北美文艺青年小圈子的产物。XD
  •     不知所云的一本书,觉得这个解释学提法完全没有必要,所谓由“激进”到达“谦卑”的路径一点也不新,其实解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也就在于解构最终的指向不是“雄心”而是“谦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