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禅与文化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801288622
作者:季羡林
页数:444页

内容概要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书籍目录

我和佛教研究
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论释迦牟尼
法显
佛教的倒流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佛教对于宋代理影响之一例
商人与佛教
佛典中的“黑”与“白”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敦博本禅籍校录》序
关于神韵
作诗与参禅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天人合一 文理互补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
再谈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漫谈
中印文化交流史•同化问题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
《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
《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庥》序
《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国学漫谈
《禅与文化》书后

作者简介

《禅与文化》内容简介:“野孤谈禅”与其让别人在自己脑袋上跑马,不如自己来跑上一趟。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程度不同的模糊性,而汉语则是模糊中之特别模糊者。

图书封面


 禅与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 《禅与文化》一书的后半部分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季羡林先生在1980年代谈文化的文字或讲话记录,经常强调学习、交流和拿来,总体还是开放和包容的,同当前经常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敌对势力”话语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但读到其在1990年代的言论,则发现有一个“回退”,似乎是叶公好龙,之前言之凿凿的话,真等到西方文化进来了,马上又是另一番态度。观察中国最近几十年的思想脉络,1980年代前后曾经有一段思想异常活跃,言论也异常自由的年代,但这一切在1989嘎然而止,季羡林先生的前后变化正好符合此说。还有一个解释是人在年老之后的“保守趋向”,越到后来越屈服于现实,越认同自己固有的东西,这个现象是我的观察,但尚缺乏充分的统计依据。2. 《法门寺》,1987。季羡林在这篇短文中提到他被邀前往法门寺鉴定该佛骨舍利的事,那时候佛骨舍利刚刚发现。读这个短文我才知道,与其他地方所藏的佛舍利不同,原来,法门寺所藏的佛指骨舍利出自他的肉身。法门寺我在1994年夏天去过一次,算起来当时离佛骨舍利发现的时间并不是很久,但可惜我那时候能看到的佛骨舍利也只能是复制品了。3.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987年的一个讲座记录(在网上搜索,找到一个同名的题目,说是在民盟中央举办的“多学科学术讲座”上的讲演,但时间是1982年)。这篇文章跟季羡林的其他文章似乎格外不同,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篇,文中的绝大部分观点我觉得都很有道理,从文中也能感觉到季先生的开放和包容。4. 《<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1990。读季羡林先生的这个序,似见陈寅恪先生本人,即能够体会到季羡林对陈寅恪先生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也能够感受到陈寅恪先生的高大与季羡林的谦卑,人性之美跃然纸上。文中谈到治学方法,在考据之上,季羡林特别强调陈先生的两点不同,一是于史实中求史识(义理),即考证之外的悲天悯人、明道救世的精神;二是大大地扩大了传统的“小学”(语言文字)范围,从汉语扩大到古代外族语言好少数民族语言。文中还谈到陈先生的人格和气节,尤其是其一家三代对爱国主义的身体力行,对陈先生晚年的郁闷与不幸,季羡林先生实际也是愤懑的。季羡林把爱国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是对外,广义是对内(季羡林后来也有过另外有一种划分,即底层次的爱国家,高层次的爱文化,如果按这个划分,则周作人也可算爱国的)。单独划分广义爱国主义,实际是对狭义爱国的不满。二十多年过去,看今天之媒体与网络,看各种狭义的爱国主义,看汉奸的帽子满天飞,比当时尤甚。5. 季羡林归纳的四个文化体系:一、中国文化体系(包含日本文化,后者有了某些改造与发展),二、印度文化体系;三、古希伯来、埃及、巴比伦、亚述以至阿拉伯伊斯兰闪族文化体系;四、古希腊、罗马以至近现代欧美的印度欧罗巴文化体系。他认为前三个都属东方文化体系,最后一个是单独的西方文化体系。6. 季羡林认为: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而东方(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则是综合的。所谓“综合”,主要是强调“普遍联系”和“整体概念”。这一观点反复出现在他90年代的言论中。7. 关于“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有两篇文章专门谈这个问题,钱穆先生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专门谈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也是未来世界文化的方向。恰好年初与一个朋友谈到这个话题,他的观点也是类似,我这位朋友重点谈到《道德经》,他认为《道德经》是天人合一文化的精髓,感叹现在还没有人能完整翻译和解读这本书。但我认为,只要有佛教在,《道德经》这些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方向,但退一步说,我想,如果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个分工,两者结合还是有可能的。8. 季羡林先生在1992和1993年,用了两篇长文,几万字的篇幅,着重谈了他对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看法,其实就是他经常讲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认为西方文化未来要被东方文化超越和取代。他在文中着重以李慎之为反例,认为未来不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前一个后,后一个取代前一个的问题,季羡林主要提出了三点依据,一是西方科学秉承“征服自然”的思维不可持续,并且也遇到许多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如人体特异功能、中国的气功、中国的傩文化,二是中西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别,分析和综合,综合优于分析,第三中国的文化历史上经过多次“输血”甚至“换血”的过程,比如佛教的传入、明清之际西方思想的传入、五四运动,而西方文化没有这个过程(我存疑!)。(说实话,如果“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将来能取代西方文化,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美好幻想,但看季羡林先生的论述,尚不能服人,也期待更有说服力的论述,同时,在未来尚看不到具体时间的当下,先好好学学西方我觉得是必要的,中国文化历来讲究包容,讲究兼收并蓄,不妨再大度一点,别一味精神胜利。当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下功夫“消化”并用好我们自己的东西,因为我感觉我们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东西了解太少,而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的现状其实跟真正的“中国文化”是割裂的,我们的“中国文化”,大部分时候还只是写在书上,压箱底,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还有,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时候,掌握着资源和话语平台的当政者常常偷偷往里面塞一些其实不属于中国文化的“私货”,比如中国特色、比如人治、比如素质论、比如“和谐”(加引号的,掩耳盗铃的和谐)论、比如敌对势力。。。,这也是要时时警惕的,不然很容易被绕进去,犯糊涂。)9.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1994。本文是季羡林读《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中华书局出版社,1993年)之后的一个观感,能够感觉到,季羡林是带着强烈的惊喜和欣赏来评述那本书的,文中大量引用了原书的内容。根据季羡林的转引和评述,那本书的作者因为通晓阿拉伯语及许多中亚语言以及他的文史知识和他所掌握的大量资料,所以信息量丰富,书中披露了许多原来中国学者没有掌握的资料,弥补了中国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很值得国内借鉴和参考。那本书除了介绍中国和伊朗的文化交流,包括了双方相互的文化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那本书,季羡林发现了中国学者原来不知道“中国对欧洲的文化影响”(有些是通过伊朗等中亚国家),远不止四大发明,比如中医(针灸、大黄、麝香、樟脑、“血液图”)、茶叶、檀香木、元戏剧、法律(《大明律》)、气功、火炮(元)、冶炼(钢、铸铁)、刀剑、瓷器、天文、诗歌、风磨、郁金香、丝绸、编年史方法、谷子、高粱。文字还转述了原书中记录的伊朗古代曾经流传的的关于中国的两种说法,“希腊人除了理论之外从未创造过任何东西。中国人则相反,他们确实传授了所有工艺,但他们确实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伊朗萨珊王朝时代的说法),“除了以他们的两眼观察一切的中国人和仅以一只眼睛观察的希腊人之外,其他的民族都是瞎子”(扎希兹:《书简,论黑人较白人的优越性》,语出摩尼教,伊朗古代的一种宗教)。10. 季羡林在书中多处提到梁启超和汤用彤,也经常引用他们的文字,感觉是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两个人。梁启超关于佛教的著作有机会当找来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前面写的很好,但是后面……
  •     无聊
  •     主要是以科学的研究,对佛教中关键的术语起源进行分析,我一定要给吾儿推荐
  •     学术过头了。。
  •     听唯物论者讲佛教
  •     作诗与参禅,《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庥》序,《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     无需多言
  •     前半部分跟《季羡林讲佛教》基本重复,后半部分主要是季羡林在90年代谈文化(尤其是中外文化)的内容。
  •     真贵啊,这本书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6日捐赠
  •     文字很流畅,虽然没有读完,但感觉很有趣~~
  •     2007-12-3 15:19:21借书
  •     至少知道了什么是大乘佛学什么是小乘佛学,还有当年商人和佛教中人密不可分的关系,ps以后读书笔记,要再做的好一点。
  •     季羡林对佛教历史研究真称得上神乎其技 对佛陀 浮屠几个字在不同语言间的转化推理出佛教传播路线 对宗教探讨和东方文化研究也算大家 不过对其它领域推论太多想当然和附会了 文科生确实该学点逻辑思维 另外他文章里对钱学森支持特异功能的维护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