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4730817
作者:徐湘林
页数:226页

章节摘录

  政策选择是一个受多方面政治因素影响的博弈过程。在全国政策结构性调整中,农村政策的选择依然要受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制约,受到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的限制。因此,国家政策结构中城乡“二元化”政策体系的调整无法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改革高成本运行的县乡管理体制,在解决“三农”问题、缓和农民与基层政权矛盾方面将会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一些学者通过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设想,例如,将乡镇政府改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通过政府管理层级简化和财政体制创新来排解县、乡财政困境①,或者撤销乡镇政权,实行“乡镇自治”,以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权力与责任不平衡的问题②。这些主流学者的乡镇体制改革方案和设想,更多的是试图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实行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来解决基层政府财政所面临的问题,或者通过行政执行体制的内部调整增强体制的自我约束以规范基层行政行为。他们过多地倚重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能力,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来自乡村社会潜在的自主能力和政治影响力。③主流学者的局限在于对我国自上而下的传统行政管理与执行体制所存在的结构性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管制型的政府行政建构、准动员型的行政执行模式和以完成任务指标为手段的行政激励体制。在这种管理执行体制下,基层政府很容易忽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无节制地增加行政运行成本,产生行政执行的外溢性。④因此。在传统行政管理与执行体制缺乏结构性变革的条件下,县乡管理体制实行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的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

前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30年,但基本是以经济领域效率导向的改革和开放为主线,社会、文化尤其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明显落后。这不仅导致了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步履维艰,而且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与世界先进文明高度接轨,而且更加开放、民主、平等和自由。显然,目前和未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这是因为经济政策的边际创新动力已经枯竭,而上述其他领域公共政策的边际创新才刚刚起步。我们开始进入一个航向尚不完全明确的深海区域。全面配套的转轨改革将更加艰辛。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几年前专门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部,陆续聘请了众多的具有国外工作学习经验的中国学者作为高级研究员,这些优秀的学者跨越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学科,并长期从事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咨询工作。从2008年起,我们以“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公共政策论丛·专著”和“公共政策论丛·学者自选集”三个系列为组合,推出这套公共政策论丛,并将其作为一项连续出版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国内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讨论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能够更深入地展开,并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

内容概要

徐湘林,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比较政治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途径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    一、政治发展理论的缺失与替代理论的意义    二、政治变迁的理论解说    三、政策过程:一种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    四、政策过程理论的框架  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目的与政治稳定    二、渐进政治改革的历程    三、作为政策选择过程的渐进政治改革    四、当前渐进政治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五、渐进政治改革的限度和制度空间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    一、政治改革政策选择的三大变量关系    二、政治改革目标和策略设定    三、政治改革的波浪式发展和预应性延续第二篇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政策  后毛泽东时代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    一、用社会经济因素解释精英转换的局限    二、精英转换的政治动力    三、作为政治决定的精英转换    四、作为政策执行的精英转换    五、新精英与依附性技术官僚(Technocrats)  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    一、党管干部任用体制的组织目的和性质    二、传统干部选拔任用体制的缺失与运行中的弊端    三、中央干部体制改革政策与地方民主试改革    四、地方政治民主试改革的出发点和动机    五、结论  “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一、村民自治、地方权威与利益共同体    二、政策结构、行政体制与“三农”问题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与体制制约    四、农村政治稳定与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变化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误区与发展空间    一、非政府组织理论研究的价值定式    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性质和组织效率误区    三、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四、结论第三篇  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    一、经济改革前国有企业的特征和政府与企业间关系    二、1979—1989年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变化    三、1992年以来的企业改革和政府与企业间关系    四、结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制约与制度创新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准备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执行困境    三、传统行政执行体制的制约    四、行政执行体制转变的制度创新  建立法治型责任政府的路径与契机    一、根治地方保护主义的政治学分析    二、“非典”危机为中国政府带来改革契机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地方官  农村社保体制转型与地方政府创新    一、农村社会福利体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境遇    二、农村社会福利体制转型的特点和困境    三、政府推动体制转型和制度创新的作用    四、“五保村”模式的理论启示和现实前景第四篇  经验借鉴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分析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内在原因    一、后发展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和发展战略    二、权威主义和经济发展动力    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四、非政治化的行政技术官僚层    五、结论  论美国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地方主义传统以及中央与地方二元制的宪政冲突    二、政策集中化及中央与地方合作    三、新联邦主义和政策分散化    四、结论第五篇  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与本土化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问题探源    一、公共政策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二、公共政策学科的基本研究范畴    三、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状态    四、公共政策分析与政治民主    五、结语  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一、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二、政策科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困境    三、政策学科本土化的内容后记

作者简介

《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论、路径与政策过程》是作者于1996-2006年期间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成果的累积。《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论、路径与政策过程》的主题是探讨中国政治改革实际运行中可观察的某些规则和逻辑,解释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模式的特点和运行方式以及这些特点和方式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论、路径与政策过程》在研究方法上选择的是政策过程的分析,试图在经验和事实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政治改革的理论、路径和政策过程等相关问题。

图书封面


 寻求渐进政治改革的理性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理论性比较强,但是加个比较的便宜呢
  •     本书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的论文集。论文集以政策选择过程为主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政策选择的过程。如何在政策选择的过程中寻找中国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的理性,本论文集做出了初步的尝试。
  •     徐老师的论文集,对中国渐进政治改革的分析非常独到!
  •     论文集呀
  •     非常扎实和不错的治学品味。鉴于是一本集子,着重看了下第一篇的研究框架部分。徐老师认为自己的研究是从政治变迁进入的对于政策过程的研究。研究的是政党选择政策的原因,并以此理解中国政治改革。这是一种去价值判断的务实视角,也更能揭示中国渐进式政治改革的逻辑。前三篇对于文献的梳理部分非常细致,海归就是海归。国内学者的一大弊病正是不看别人的文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