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叙事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影像叙事论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811122183
作者:郝朴宁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这也是影视作品具有“迷幻”作用的原因,即在剧中世界,总是以道德战胜邪恶,以公理和正义取代不公,使得影视作品的虚构又对应了某种社会生活的愿望。  受到国际研究思潮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及女权主义的影响,许多学者近年来开始针对一些传播目的特定而文本时间集中、内容结构清晰且论述符号明确的通俗文化(如广告)进行探索,却没有注意到对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的通俗艺术(如服装、流行歌曲、漫画、卡通)进行研究,以及没有进一步探索内容结构都更为复杂的影视作品。但是,这些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没有得到研究者青睐的“流行”与“通俗”文化不仅大量存在于大众社会中,而且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并往往借着消费商品的名义,在各社会阶层中流行。二、影像--文化的载体影视作品的复杂性在于,它是一种夹杂在古典与民间艺术、传统与新潮文化之间的通俗商品,所以,不仅应该得到社会学与人类学的重视,还应该得到传播学的关注。这些通俗文化一向没有固定的形式,是由历史情境和接收品位决定其对象与内容的。但无论是视觉或听觉符号,或是视听符号共同运作的通俗文化形态,除了在各个年代显现出当代意识形态与当代符号诠释外,还保留着对于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这两个方面都对社会传承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影视作品情节结构的基础。这就使它能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研究认为,大众通俗文化中最重要的“现在感”属于持续的“转换”过程。虽然通俗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形式,天性上追求解放和叛逆,但建构起影视作品或其他通俗文化中的最基本的骨架,仍然是社会中最熟悉的意义,即那些持续存在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在我国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影视作品中完全能够得到证明,即作为观念的表现,总是在超前和回归两个极点上运动。  按照电影理论家儒特的观点,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现象,实际上它属于文化产品,反映着社会精神的特质与需求。  ……

内容概要

  郝朴宁,1957年生于上海,1978年2月考入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份入云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广播电视艺术学”与“新闻学”硕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出版过《传播理伦》、《传播文化论》、《影视艺术论》、《中国传播史论》等专著、合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现正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丽芳,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研究涉及写作学、文艺理论、传播学史、民族文化传播学等,并有多篇文艺作品发表至今著有《微型小说创作论》、《凝固的旋律--纳西族音乐图像学的构架与审美阐释》、《中国传播学史论》、《传播理论》、《影视艺术鉴赏》、《现代写作教程》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多个省级科研课题等学术感言:在艺术中体味生存的价值,在学术中寻找生命的坐标,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过去与未来,尝试用不同的观点表述自己对世界的诠释。

书籍目录

第1章 影像叙事理论第一节 影视作品与“故事”一、叙事的起点--故事二、影像--文化的载体三、影像叙事--社会大众的自我观照第二节 影视作品的叙事系统一、影像叙事元素二、影像叙事层次三、影像叙事与话语表述第三节 元叙事理论一、叙事理论的发展二、叙事与传播三、叙事理论的内涵四、故事与表述第四节 影视叙事理论一、影像叙事理论的产生二、影像叙事的意义生成三、影像叙事中的代码规则第2章 语境与影像存在第一节 影视戏剧文学一、影像叙事的原始依托--戏剧二、戏剧性对影视艺术的启示三、影视艺术的类属性--文学四、影视艺术的戏剧化表现第二节 观念的实践发展一、电影观念的改变二、电视剧观念的嬗变第三节 影视作品叙事与社会影响一、影像叙事与社会传播二、影像叙事与社会意识第四节 解读神话语境一、第五代导演解读二、影像叙事中的神话编织三、当代影像与后殖民语境四、影像叙事与民族文化第3章 叙事元素环境分析与综合第一节 对于记忆与符号的再现一、影像叙事与人类精神内核二、影像叙事与社会认知三、影像叙事与艺术创造四、影像叙事与作家记忆五、影像叙事与大众记忆第二节 影视语言的综合性一、语言与传播二、影像语言的全能叙述三、节奏第三节 影像符号的意义生成一、影像符号的再现与表现二、影像符号的“隐喻”与“转换”第四节 编剧分析一、影视编剧素养要求二、叙事视点的确立三、人物叙事策略四、影视叙事的情节设置第五节 符号的凝聚一、影像叙事及与人类精神结构二、影像叙事与时间凝聚三、影像叙事与空间调度四、影像光影空间及象征性展示五、影像叙事的结构类型第4章 影像叙事的话语建构”第一节 叙事的影响因素一、叙事与话语形式二、影像叙事的时间概念三、影像叙事的视觉类型第二节 人事境一、动作与情境的关系二、规定情境中的典型人物三、规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四、矛盾冲突与动作第三节 影像的象征与纪实一、影像象征的艺术特质二、纪实性叙述的发展三、长镜头与影视纪实第四节 话语的多元嬗变一、影像的戏剧化表现二、影像的形态性三、影像工业化生产的商业诉求四、乡土影像与传统温情五、西部影像的原始阐释六、沉重的女性影像七、英雄叙事的变化八、以史为鉴--诉说与戏说九、重构人学第5章 受众与文本的互动第一节 受众研究理论一、接受--影像叙事价值的实现二、接受与深层心理分析三、受众心理同化四、影像传播与接受的互动第二节 接受参与一、影像叙事与现代观众二、观众的群体性三、影像接受观众分析四、创作与鉴赏第三节 接受心理分析一、影像观赏的感性进入二、影像观赏的心理描述三、观赏幻觉四、影像欣赏与文本互动第四节 规则变异与互动一、叙事与接受的差异二、电视剧与欲望客体三、延宕与“连续”四、叙事张力--矛盾与冲突第五节 影像双重思维空间的意义构成一、影像叙事与现代文化二、影像语言与影像思维三、影像结构与叙事理念四、反思与阐释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影像叙事论》是作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话语叙事怎样转换为影像叙事的一个研究成果,论述了影像叙事理论、语境与影像存在、叙事元素环境分析与综合、影像叙事的话语建构、受众与文本的互动等内容。

图书封面


 影像叙事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深的一本书,缓慢的啃下这本书。看完以后,对电影和生活有了新的看法。重新在心中定位电影。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或许部分内容显得有些累赘,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本书也是值得一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