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洪堡的礼物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742554
作者:索尔·贝娄
页数:452页

章节摘录

  冯·洪堡·弗莱谢尔的歌谣集在三十年代一问世,就立即引起了轰动。洪堡正是人们期盼已久的人物。远在中西部的我,当然更是热切地期待着。这一点,我是从不讳言的。他是一个先锋派作家,新一代的奠基者。他漂亮,白皙,身材高大,严肃而诙谐,是一个博学的人。这家伙真是走了运。所有的报纸都在评论他的作品。他的照片在《时代》周刊登出时,没有遭到贬责, 《新闻周刊》还对他大加赞扬。我热情满怀地读着《滑稽歌谣》。当时我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学生,昼思夜想的只有文学。洪堡对我展示了做事的新途径。我欣喜若狂,羡慕他的运气,他的才智以及他的声誉。五月,我到东部去拜访他,也许是想亲近亲近他。我乘坐“灰狗”长途汽车,沿斯克兰顿①线,用了大约五十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完了那段路程。那倒无所谓。车窗敞开着。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群山呢。树木正在抽芽,一派贝多芬((1it园交响乐》中的景色。我的心不禁为满Il的青翠所陶醉。曼哈顿也美不可言。在那里,我租了一个小房间,每星期三元,同时找到了一个工作:走门串户推销福勒牌刷子。我对一切都感到无比兴奋。我给洪堡写了一封表示崇敬的长信。于是他邀我到格林尼洽村②去谈论文学,交流思想。他住在贝德福街丘里饭店③附近。他先给我倒了杯清咖啡,随后又在那个杯子里倒上杜松子酒。“呵,你是个蛮漂亮的小伙子,查理,”他对我说, “你大概还有点儿狡狯吧,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就快要谢顶了。好一双美丽多情的大眼睛。你当然喜欢文学喽,这一点很重要。你有感应性。” “感应性”这个字眼是他首创的,后来这个词儿便风行起来了。洪堡为人和善,他把我介绍给同村的住户,给我书籍,让我写书评。我一直喜爱他。

内容概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从俄国移居来的犹大商人,贝娄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一个。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麦迪威的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自1938年以来,除当过编辑和记者,并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短期服过役外,他长期在芝加哥等几所大学执教。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
从1941年到1987年的4O余年间,贝娄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早期创作有结构优美的《挂起来的人》(1944)、《受害者)(1947),颇为评论界注目。《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由于他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这部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中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之作。其后,陆续出版了《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1)、《而今更见伤心死》(1987)、《偷窃》(1989)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其中《赫索格》成为美国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此外,贝娄还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且惜今朝》(1956)和《莫斯比的回忆》(1968),剧本《最后的分析》(1965)以及游记《耶路撒冷去来》(1976)、散文集《集腋成裘》(1994)等。
贝娄的一生可以说是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强调表现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美国全国图书馆,一次普利策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1976年,由于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1915-2005),美国二十世纪大师级小说家,作品三获国家图书奖,一获普利策奖并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荣获一九七六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两代作家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以及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曾两获普利策奖并获封法国骑士勋章的中年作家查理·西特林一切都在走下坡路,前妻要刮尽他的财产、流氓砸烂了他的奔驰车、现有的情妇是个敛财娘,最重要的是他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都写不出来了。他对潦倒而死的前辈诗人兼导师和挚友的洪堡一直心怀歉疚,洪堡曾教他认识艺术的力量,要他忠于自己的创造性精神,而他在洪堡贫病交加时却并未伸出援手。最后在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的情况下,西特林终于借助洪堡留给他的一个剧本提纲摆脱了物质危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洪堡当年的精神苦痛。

图书封面


 洪堡的礼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带着美国式怀疑精神和淡淡病房味道
  •     作品中充溢着浓烈的自传色彩。两代文化精英的殊途同归,晚年都被囿于穷街陋巷苟延残喘。美国标榜的自由独创精神,在与旧世界的钱潮利欲狭路相逢后,依然难逃一败涂地。欲望淡薄之流“难成大器”,灵魂在巨大的危机感下意欲出逃,然而却难免被其胁迫拐卖,终其一生受制于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另,这个译本的字体太小纸张偏薄,不太适合阅读。
  •     惊艳无比。
  •     节选
  •     【你真的以为精神和物质可以彻底分离吗?西特林先生?如果你想要一个纯粹的精神生活的话,那么钱财对于你又有何意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决绝的放弃这一生荣华富贵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那种精神生活中去,而不是等到其他人把你扒的精光后才这么干呢。】<-这一段话就是我在读小说的时候时时想起的,而且即便物质生活已经大规模入侵精神生活,我们这个世界上依然还是不乏遗世独立的人,所以说到底还是他懦弱吧。以及那一套所谓的精神可以分离肉体在宇宙四处漂移的论调实在令人心烦的可以——或许你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的手法,但三番五次的重复它又有何必要?但书中还是有不少精妙论断,值得细度。文学性上乘,但故事性极差。
  •     Vincent归还,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     关于知识分子境遇的题材在今天仍有可读性。可是1975年的笔法……是我不能卒读的原因。
  •     110723
  •     test
  •     比我记忆里的和想象里的贝娄都要好得多,一边是琐碎无奇的贫瘠现实的不断发展,一边是对洪堡自相遇之决裂不断重复叙述并加深的回忆,你能感到贝娄总归不是完全美国的,尽管他在叙述同样的百态人生政治风云吞,可那些平铺直叙的段落并不是完全无秩序的日常,总会有诗意的语言把人从故事中拉出来,而他惯用的反讽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露出刺的锋芒,查理这个主人公给人的感觉很像洛丽塔里那个以引诱的语言不断自我辩护和隐藏的亨伯特,总是漫不经心地好像对周围非常认可,他说起前妻、好友、兄弟、编辑的语气,都仿佛把他们放在对立自己的正确的那个位置,却被现实映照的愈发荒唐。至于对洪堡的回忆,语调就更显得复杂,更像是在自我崩塌的时候极力塑起的一座纪念碑。而我爱上这书的原因全在洪堡的那封信里,全力抵抗神话的人比谁都更需要神话。
  •     西特林的形象读来感觉好亲切呢。
  •     金钱社会下的精神危机与社会百态!一个被性欲支配的时代!一个纵欲时代下的精神世界!
  •     终于读完了,40万字却只有450页,那字小得只能拿掉眼镜贴在眼前看。话比较密,略显絮叨,文字不如《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再次的没读完
  •     精神探索。【上学期看的-0-还做了很多摘抄呢=-=
  •     贝娄写特西林回忆洪堡在贝拉斯科剧院拐角公寓的猝死,透明的写法以及事无巨细的超出真实逻辑的那种“在场感”,这种贯穿全书的心理透写也正是特西林视角令人怖惧之处:对于“人”的距离的取消,恰恰反转了二人现实际遇的升降对照。很难去确认“我”的立场究竟是确凿的定论,还是出于潜意识的粉饰,在某种程度上洪堡与“我”又正是一体两面的。一例:年轻时代的洪堡身披彩虹,他的恶仅仅是变形虫似的一个小小黑点。“恶”的措辞反映出的心理期待很微妙。又,“我”眼中的洪堡:“现代权利下妄想占据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暴君的声音”,无处不在的警惕又哀伤的笔调,不断暗示而出的美国物质文明的阴影(“越来越多贫弱的偶像”、“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已经有些古怪的美国身体正适于穿起艺术的外衣”),也是“我”在压抑下权力身份的移置。
  •     每一句话信息量都很大。。。这个人脑子里肯定有上亿个计算器。看了好几天才看了40几页。以难读程度来说可以媲美麦卡斯勒。
  •     荒原上来自远古的回声是无力而好笑的。
  •     姗姗来迟的洪堡的礼物,再也不能也再也不甘于独善其身的文人。
  •     琐琐碎碎的多。美国现代社会反映在文字里,没有上升,为批判而批判。无趣。读到第七章抛弃。
  •     初读令人作呕(并非说作者不行)有待重读
  •     读了一下午 印象深刻
  •     原著四星,翻译一星。
  •     这个不错!作家的故事。
  •     贝娄像伍迪艾伦,一幅文青样子。看得出来他为祖籍俄国文学自豪。
  •     2016.01.25 ~ 2016.02.29 书是好书,但大师果然不是我辈能hold住的。不喜欢论文里面夹小说,更不喜欢小说里面夹论文,有什么思想、认识,用故事编排和人物塑造来表现,才算英雄好汉呢。
  •     好好本书给翻译瞎了
  •     絮絮叨叨,跟俄罗斯小说似的
  •     痴迷捧读一个月
  •     在医院外的长廊上读完的书
  •     P132
  •     因为这本书从此喜欢上索尔·贝娄,某人多年前从云南赠给我的礼物~
  •     汪洋大海式的氣勢和寫法
  •     涵盖极广,涉及领域繁杂,明显我读不懂
  •     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反英雄式胜利。同时言语诙谐流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