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日瓦戈医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020053087
作者:〔苏〕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页数:535页

内容概要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肖像画家,母亲是著名的钢琴家。少年时期他曾有意当音乐家,学习了六年音乐之后,又放弃了音乐改读文学。1906年他随父母访问了德国,1909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到历史哲学系,1912年到德国马堡大学就读一年,研究新康德主义派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开始和一些未来派艺术家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他长期在教育部图书馆工作。
帕斯捷尔纳克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1917)、《生活, 我的姐妹》(1922)、《崇高的疾病》(1924)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 (1931)、《斯彼克托尔斯基》(1931)、《重生》(1932)等作品。卫国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56年完成并在次年发表后,轰动国内外,并使作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 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日瓦戈医生》便是他创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书籍目录

上卷
第一章 五点的快车
第二章 来自另一个圈子的姑娘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 莫斯科宿营地
第七章 旅途中
下卷
第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金诺
第十章 在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 荒漠中的花楸树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尤里·日里戈的诗作

作者简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
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图书封面


 日瓦戈医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2条)

  •     小说很好 真实动人 有影射反斯大林暴政思想 和赫鲁晓夫这方面应是同道 。 故赫下台 仔细看了这小说后 说是批错了 !!! 如不是遭批判 作者还可多活几年 多出些作品 。 电影作者不太懂小说内涵 不了解苏联内战历史 故删去一些精彩之处。 小说中有二位主角 ,从其经历出身20多岁就在西北利亚立下传奇战功看 是 影射被斯大林错杀的最天才一二号苏联元帅 。 斯特列尔尼科夫的原型是出身旧军官的年轻英俊的红军天才 小拿破 仑 ,26岁就担任5集团军司令,当时在西北利亚以弱胜强 ,击破高尔察克的红军主力统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电影中其演员形象却成了30多岁的脸上有刀疤的丑人 。其实适合演他的是演电影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那位演员 , 或春天的二+七个瞬问的主演 。他们神似图哈切夫斯基, 年轻英俊儒雅博学高贵。 而游击队20多岁年轻司令的原型是威名赫赫 , 28岁率领游击队 翻越乌拉尔高山森林 突出重围 越战越强 而获第一枚红旗勋章的布柳赫尔元师(即加伦将军 曾主办黄埔军校 指挥北伐战争) 。 电影作者导演 不了解这一点 把游击队年轻传奇司令的内容基本急略 并换成为一个40多岁的平庸的司令。 其他, 日戈瓦弟弟太老 ,年轻时象他老爸 。 女主角 还赶不上日戈瓦老婆 !只是眼晴头发好, 形象气质一般 ! 电影音乐好 风景好 特别是开始的白桦树很美!
  •     一直就对帕斯捷尔纳克和《日瓦戈医生》有所闻,但一直没开看,对帕斯捷尔纳克也不甚了解。6月读《时间的玫瑰》时,北岛有提到帕斯捷尔纳克因为政治缘故流浪在外,勾起了我对帕斯捷尔纳克这本书的阅读欲望。俄国文学反正也是个大坑,看了序言和评价,说是沿袭了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写实主义,就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这个大坑。《日瓦戈医生》最初是无法在国内出版的,甚至在国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后,在国内还是本禁书。1958年该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背景设在一战期间,塑造了一个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尤拉(日瓦戈医生)热爱历史艺术和诗歌写作,但他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应当从事对公众有益的工作”,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医学,成为了一名医生。除去场景壮阔的时代背景,尤拉的人道主义,还有通常少不了的爱情添加剂。《日瓦戈医生》也讲述了尤拉、妻子冬妮娅以及护士拉拉之间的三角恋故事。不知道是对历史不感冒还是女性视角使然,总觉得拉拉的形象有点抢尤拉的风头,我读的过程中,老是牵挂着这个让人心生怜意和敬意的女子。拉拉打小就没了父亲。没了父亲,也等于没了依靠,母亲柔弱的臂膀撑不起保护他们的庇佑伞,所以拉拉很小的时候就被科马罗夫斯基打造成了“女人”。诚然生活的经历让她过早地成熟起来,但是幼年悲惨的经历并没有让拉拉自暴自弃,她说不上有多乐观,但也没有长残,在心底还是保留着纯真和善良,对爱情和生活也还是持有憧憬。内心里,她其实是个妥妥地少女。然而她又过于敏感、理智和成熟。在帕莎决定要离开她时,她知道帕莎把她的爱当成同情和一个女性天生的安全感需要。但是她也并没有特别解释、表达她内心深处对帕莎深沉的爱。就是这样的一种随缘的性子,让我耿耿于怀,每次她一出场,惆怅感就莫名地涌上心头。世间能在爱情上独立的女子,还是少见的。缺爱,渴望爱,但并不强求爱。所以拉拉让我心生怜意之时又满怀敬意。尤拉对拉拉的感情,有种“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从此便孤单思念的味道”。幼年的时候就在拉拉母亲死亡的时候,对这个陌生女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其实人小时候认定地的东西,特纯粹,但也特坚定。这也是为什么尤拉之后表白拉拉的原因。他爱妻子冬妮娅,但是他也爱拉拉。我不去纠结这是不是出轨的问题,要是我真喜欢一个人物,这种事我是可以原谅的。只是说放到生活中,放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说小说毕竟是小说啊。开篇的尤拉母亲死亡的场景,像极了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俄式文学风味明显,写作调调也很熟悉。无论是精神表达还是内容的描写,其实都有托爷和陀爷的影子,整体也并没有特别出彩的部分,读来觉得还是有点虚高。
  •     我读长篇小说的能力很弱。比如三国演义,我就经常把里面的人物和事件搞混。 又比如红楼梦,一堆姓贾的人会搞得我晕头转向。这本日瓦戈医生也一样,复杂多变的俄式称呼,配合着整个故事弥漫的压抑气氛,让我痛苦不堪。男女主角本是个不谈国事的好青年,为什么被无缘无故推向了风口浪尖?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当香港陷落,一切的浮华褪尽,留下了平平淡淡的爱。在这篇小说中,时局突变,日瓦格和拉拉渴望平平淡淡的爱而不得。为什么呢?谁叫他是才子,她是佳人!优秀的医生,战争年代受两边拉拢;迷人的少女,被两派的政客青睐。双双身不由己卷入了政治漩涡。他们相爱了,然后就悲剧了。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很早以前就看了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早就被其中的大时代背景和内敛真挚爱情感动~终于得到一本试题书啦~哈哈~欣慰欣慰~温暖温暖~
  •     难怪曾被列为禁书
  •     个人在时代的大潮里挣扎,爱过,思考过,活过,最后死去.苏俄小说看起来太乏力了,完全没有阅读的乐趣.
  •     这个故事依旧让我感觉到不舒服
  •     喜欢
  •     总觉得这本小说的结构很奇特。。。
  •     好长好多人名,看了好几年,俄国人名字真的太难记!
  •     导致此书被追杀的所谓政治的东西没读出来(含沙射影?)。。。倒是对医生那种情与理的纠结印象深刻(出轨合理化?)。。。。结局太痛。
  •     静默又丰饶的悲壮。
  •     脑中只有文中的一句 说话的欲望
  •     整个大背景下的叙事很不错,故事前后有联系,人物命运彼此相关联。然而人物关系转变实在觉得有些牵强,不明就里,一切就发生了。
  •     20岁读大学时看了一遍,完全没感觉。10多年后再看一遍很多事才明白啊。
  •     革命前,人民过得不好,革命后,人民过得还是不好。
  •     一个诗人写小说
  •     剧情拖拉
  •     这本书我读大学时候就看过,感动过,今天读依旧,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温习多次
  •     陆陆续续看了很久,总觉得文字诗意故事却不够丰满连贯,似乎可以用三言二语概括完毕。其间论述宗教、政府、俄国社会变迁,但完全不及老陀宗教大法官的论述。
  •     好看到语无伦次,我写的书评好长 就不放上来了
  •     終於做完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讀了一個多月,對日瓦戈,由喜愛轉為不耐。的確,日瓦戈有思想、有追求、具有藝術創作氣質,但在我看來,他也是軟弱無能自私虛偽的所謂“知識份子”的代表,推崇“自由個性”,又被“個性自由”踐踏,最終落於平庸。
  •     文字和内容都非常棒
  •     读到兔血。很长的名字,很多的人物,很慢的节奏,拖泥带水,感觉黏糊糊的,没什么好感,只有坚持读完。
  •     二十多年前只听过电影插曲,十多年前看了影碟,继而买了诺贝尔文学奖丛书版的书。通过干热的故事情节,让人反思暴力革命的原罪。
  •     张秉衡毁了上部蓝英年先生译作如神!
  •     整篇文章里都是诗,笔触很美,写小说毁了。 战争如火如荼时,搬迁移栖的过程夕阳的描写好美,总觉得接下来就是毁灭的结局,到我们都知道历史并没有随着夕阳的落幕而走进黑夜。变革总是伴随着战争,受苦的是劳苦大众。和平啊才是人们追寻的最终的幸福。
  •     也许是版本没选对,译得让人看不下去。是我少有的不太读得下去的小说!
  •     她活在这世界上 是为了掌握它狂野 销魂的意义 是为了用恰当的名字来称呼每一样东西
  •     简直是一本长达50万字的叙事散文,语言很有诗意,但真的挺无聊的。
  •     时代性大于其它
  •     很好,字体大小适合,纸页不错,这个版本的翻译也喜欢。
  •     尤拉 安德烈耶维奇 这简直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俄国名字
  •     好看的小说可不能这样开头……好难读下去。
  •     纯净,大爱。最后医生倒在路边时,心痛得不能自己。
  •     俄罗斯文学…最大的痛苦是记不住人名。文字很美。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管强烈的抗争还是软弱的抗争,不认命比认命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我只是被尤拉和拉拉的那种强烈的相互吸引的感情打动得浑身发冷,当某种感觉在一本书上找到共鸣,你会发现痛得并没那么难受
  •     一文一生
  •     经典
  •     读前一部和后一部中间隔太久了,有点接不上。只读出了一点点政治革命和爱情的模糊片段。决定再读一遍。
  •     2008年3月30日购自99网上书城,14元。
  •     17年第十二本。俄国的冬天太久,所以当地作家动则就是大部头;篇幅长的好处就是可以写出命运在时间长河中的纠葛缠绕,再挂上历史大事件的钩子,最后给主人公一颗柔软的心,就是一部好小说了。日瓦戈一生逃避太多欲望也太多,所以让人看着不是那么喜欢
  •     一般了。因为学校找不到才买的。同时还买了古拉格群岛
  •     很多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而且这个译本的语言非常棒,可惜我看得太过着急而且不够专注,其中的魅力有所削减,但绝对值得再看一次。
  •     相当好看
  •     沉重的题材!!看过电影,新版本的,很感动人!!因此才买这本书!!值得一看!!不过缺陷就是俄罗斯人名太长了,总是记不住!!
  •     有点糊涂~看到了一个总结: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     苏俄风格很喜欢的,悲惨的表现形式很真实。
  •     唉,最大的问题在于贫困。
  •     很震撼
  •     秋叶飘落,历史脚步匆匆而过……
  •     爱,责任家庭,战争...
  •     动荡的20世纪初,动荡的俄国。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写,帕斯捷尔纳克却没有揪住其中的任何一件狠狠地分析前因后果,只写了一个人,一个让人觉得优秀,又让人心生惋惜的人,他能看到的、他能想到的、他能感受到的、他能经历到的一切。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有一句话:一个人无法超越他的时代。而故事,也很克制地没有让尤里超越他的时代。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光辉形象,他的对于革命的热情会消退、他对于生活的热情会冷却、他对于写作的热情会丢失。所以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会有感同身受的错觉。然而我又怎么能说自己感同身受呢。
  •     伟大
  •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行,看着看着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还以为是译本不行,换了好几个译本同样看不下去,就没有一个翻译舒服的,以至于对原小说的质量也产生了怀疑。放弃了
  •     跌宕起伏,从小事件中看大历史。充满对人生的思考……
  •     需要重读。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
  •     还不错,虽然年代有些陌生了
  •     “这种毫无理性的四处奔波是所有人的命运,是这个时代的状态。”作为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个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在最为孤独绝望的时刻所呼唤的名字,是小说所试图展现的。
  •     年纪大了,记不住名字。除了婚外恋,其他什么都没记住。
  •     长长的诗歌小说
  •     寒假第一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