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战争与和平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49905300
页数:325页

章节摘录

“您好,公爵,热亚那和卢卡不过是拿破仑家的领地罢了。可是我要警告您,如果您还不告诉我,我们已经有了战争,如果您还敢掩饰这个基督叛徒的一切罪恶和暴行,我就要和您绝交,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忠实的仆人’,像您说的那样。哦,您好,您好,我知道,我吓着您了,请坐下来谈吧。”    这番话是大名鼎鼎的安娜·舍列尔在1805年7月接待第一个前来赴晚宴的达官要人瓦西里公爵时所说的。她是皇后身边的女官和心腹。    “我的上帝,多么厉害的责难啊!”进屋来的公爵答道,他一点也没有因为这样的接待而感到不安。他穿着绣花的礼服、长筒袜和低口鞋,佩着几枚勋章,扁平的脸上带着明朗的表情。    他的法语说得那么文雅,他的语调那么温和宽厚,那种法语不但是我们的祖先用来说话的,而且是用来构思的,而那种语调又是在社交界和宫廷中阅历深厚的要人所特有的。他走到安娜面前,向她俯下洒过香水的光亮的秃头,吻了吻她的手,然后安闲地坐到沙发上,与安娜交谈起来。    瓦西里谈话总是懒洋洋的,好像演员在说老戏中的道白。反之,安娜虽然40岁了,却仍十分兴奋而冲动。    做一个热情的女子,已经成为她的社会职责。有时候,她虽然不愿意这样做,但为了不辜负熟人们的期望,她还是做起了热心人。那不断流露在她脸上的、被制约的笑容,虽然和她憔悴的面容不相称,但就像被溺爱的孩子所表现的那样,她似乎知道自己可爱的短处,可是她既不愿意也不能够矫正,而且也不觉得需要矫正。    她与公爵谈了政治,谈了今晚要来的客人,还谈到了她无比尊敬的女皇。最后,在一段沉默之后,她向公爵凑近了一些,露出亲切的微笑,似乎借此表示,政治的和社交的谈话已经结束,而知心的谈话现在要开始了。“我常常想,人生的幸福有时候分配得多么不公平。为什么命运给了您两个这样好的孩子,两个这样可爱的孩子?您的小儿子阿纳托利不算在内,我不喜欢他,”她竖起她的眉毛不容辩解地加上这一句,“但是您,说实话,就是不赏识他们,所以您不配做他们的父亲。”    瓦西里公爵皱了皱眉头。“我怎么办呢?”他终于说了,“您知道,为了他们的教育,凡是父亲能做的,我都做了,但是他们两个都成了傻瓜。伊波利特至少还是一个安分的傻瓜,而阿纳托利却不知天高地厚。这是他俩唯一的区别。”他说着,比平常更不自然更兴奋地微笑着,因此,他嘴角的皱纹便特别醒目地表现出了意外的粗俗和让人讨厌的东西。    安娜沉思了一会儿。    “您从来没有想到替您放荡的儿子阿纳托利娶亲吗?据说,老姑娘们都有替别人做媒的嗜好。我自己还没有感觉到这种弱点,但是我心目中有一个姑娘,她和父亲住在一起,生活很不幸,她就是鲍尔康斯卡娅公爵小姐。”    瓦西里公爵没有回答,然而,他具有交际家所特有的那种敏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他点了点头,表示他在考虑这番话。“哦,您知道吗?阿纳托利一年要花掉我四万卢布。”他说,显然难以克制住他不快的思绪,他沉默了一会儿,“如果这样下去,五年以后怎么办呢?这就是做父亲的好处。您的那位公爵小姐,她有钱吗?”    “她的父亲很有钱,可是也很吝啬。他住在乡下,您知道,他就是那位有名的鲍尔康斯基公爵,他在先帝在世的时候就退役了,外号叫‘普鲁士王’。他人很聪明,但是脾气有点古怪,让人难以接受。那位可怜的小姐非常不幸。她的哥哥是库图佐夫的副官,不久前才娶了丽莎·梅南,他今天也要来这里。”    “听我说,亲爱的安娜,”公爵说,他突然抓住了对方的手,又因为什么原因把她的手向下拉。“帮我做成这件事情吧,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仆人。她是大家闺秀,又有钱,这都正是我需要的。”    他用他所特有的随便、亲昵、优雅的动作,握住女官的手吻了一下,然后一面摇着女官的手,一面躺到靠背椅上,眼睛却望着别处。    “别着急,”安娜沉吟着说道,“我今天晚上要和丽莎谈一谈,这件事也许能办成。”P3-4

前言

列夫·托尔斯泰,一座令人景仰的圣山,人们将他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继古希腊文学、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三个高峰;《战争与和平》,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托尔斯泰三部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最早的一部。    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生于图拉的雅斯纳雅·波利亚纳庄园,幼时便失去父母,在姑妈的监护下成长,接受了典型的贵族式家庭教育,16岁时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又转至法律系,但因迷恋社交、迷恋哲学阅读而淡漠学业,终于在1847年退学,回到划归他所有的他母亲的遗产——雅斯纳雅·波利亚纳庄园,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1851年,他以志愿兵的身份去高加索地区服兵役,参加过与当地山民的战斗,两年之后被提升为准尉。克里米亚战争时,他又自愿来到塞瓦斯托波尔,在要塞中任炮兵连长,表现十分勇敢。1856年,他以中尉衔退役,此后游历了西欧诸国。回到庄园后,他先后进行了一些旨在解放农奴的改革,但因得不到农民的理解而收效甚微。1862年9月,他与莫斯科一位医生的女儿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别尔斯结婚,从此过起恬静、淡泊的庄园式家庭生活,并开始专心致志于《战争与和平》的写作。经过6年艰苦、细致的创作,《战争与和平》终于在1869年问世,并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在这之后,托尔斯泰开始对生活的意义感到怀疑,对贵族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在《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复活》(1889—1899)以及众多的小说、剧作和论文中,托尔斯泰卓越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宣传了他以博爱和不以暴力抗恶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从而达到了俄国乃至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1910年11月10日,对庄园生活深感绝望的八十余岁的老人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试图彻底地抛弃惯常的生活。几天后,老人因在旅途中染上肺炎而病逝在梁赞至乌拉尔铁路线上一个名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站上。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故园,安葬在雅斯纳雅·波利亚纳的一片树林中。童年时,列夫·托尔斯泰曾与他的哥哥一同在这片树林中寻找过传说中那种能带来幸福的“绿色魔杖”。如今,走进这座已辟为博物馆的托尔斯泰故居,沿着幽深的林中小径,可以一直走到托尔斯泰的身边。托尔斯泰的墓上没有十字架,更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片萋萋的芳草,但这无疑是一座丰碑,简朴然而永恒。    仅从小说的题名来看,《战争与和平》就是一部史诗。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与和平便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如同生与死、爱与恨之于个人生活一样。托尔斯泰的小说广泛地描绘了自1805年至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这里的“战争”,是指1805—1812年间俄罗斯与法兰西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直到库图佐夫率兵彻底击退拿破仑;这里的“和平”,是指这段时间里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从贵族阶级的舞会、出猎,到普通士兵的战斗生活和农民的日常劳动。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又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的社交界中,他写起这一阶层的生活、刻画起这一阶层人士的心理来,可谓得心应手;他刻意接近下层人民,主动地去体验平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又具有了一般贵族所没有的对人民生活的熟悉和理解。托尔斯泰长期在军中服役,并担任过下级军官,这使他能生动地写出战场上的细节,使他能比别人对战争及其意义和性质有更深的理解。可以说,无论是对“战争”还是“和平”,托尔斯泰在写作这部巨著前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他在写作《战争与和平》之前即已创作出的、后为他赢得广泛声誉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和军事题材的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就可以分别被视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生活体验的积淀,是史诗《战争与和平》的铺垫。    《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主线,恢弘地反映了19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生活。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让他的五百余位人物来回穿梭其间,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作者歌颂了俄罗斯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人民战争的正义和胜利,并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置于战争的特殊时代,通过其言行和心理,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是四大家族以及与四大家族有各种联系的贵族人物,他们被作者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为趋附宫廷、投机钻营的库拉金家族,他们漠视祖国的文化,在国难当头时仍沉湎于寻欢作乐;一类是另外三大家族,尤其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接近人民、在危急关头为国分忧的人物,他们甚至能挺身而出,为祖国献出一切。在赞美这一类型的贵族精华的同时,作者也描写了普通人民中的杰出代表,这些普通的官兵在战争中体现出的朴实勇敢、高尚忠诚的品质,与那些身处高位却卑鄙渺小的贵族统治者恰成鲜明的对比。    《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大场面描写是无与伦比的,作家在短短的一两个章节中,就能将数万人拼搏的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作家又能在几段看似简单的叙述性文字中,准确地描写出一个个关键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转折过程。与此同时,托尔斯泰又能深入进多个人物的内心,让客观的历史画面描写与微观的人物心理历程相互媲美。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合情合理,他的这一艺术手法,后来被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为“心灵的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出的托尔斯泰的另一杰出的艺术才华,是其“道德情感的纯净”,这一点在《战争与和平》中也有突出的体现。通过彼埃尔、安德烈等人深刻的内心反省过程,我们似乎能看到托尔斯泰苦苦追求自我灵魂净化的轨迹。与对道德情感的描写相关的,还有托尔斯泰的道德学说,即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在托尔斯泰的晚年时最终形成的,但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如博爱、不以暴力抗恶等,在《战争与和平》中已有了鲜明的体现,如作者通过卡拉塔耶夫的形象就宣传了他的勿抗恶思想。列宁曾评价说,托尔斯泰及其创作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而我们也可以说,《战争与和平》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托尔斯泰本人追求道德完善之心路的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是不朽的,《战争与和平》也同样是不朽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几乎已被翻译成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语言,拥有数不清的版本和读者。早在20世纪之初的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托尔斯泰的小说就已被介绍到中国(《托氏宗教小说》)。抗战时期,由郭沫若翻译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卷)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此后至今,又有多种全译本出现,使几代的中国读者得以在托氏的巨著中神游。    然而,洋洋四大卷一百余万字的这部巨著,也让一部分读者难以卒读,尤其在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的今天。于是,我们出了这个缩译本。这个工作是冒险的,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几乎是字字珠玑,原本是不必删削一个字的。而我们斗胆做不可为之事,所奉之原则为:不破坏原著结构,不损害原书中的主要形象,只将小说中的次要情节、次要人物删去,力求保持原书的“原味”。比如,对原著中的某些“经典”场景,如安德烈战场负伤倒下后对天空的凝望以及由此而悟出的生命的意义和战争的无谓,彼埃尔与安德烈在夕阳辉映中的渡船上关于人生和人生意义的谈话,安德烈去娜塔莎家做客时来回路上两次路见老橡树不同的所见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娜塔莎坐在窗口对明月的遥望和她的遐想,娜塔莎与濒死的安德烈的相见,等等,我们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按照原著翻译出来的。有了这些原韵,再加上连贯的情节,我们希望能让读者读到一部简短但完整的《战争与和平》,与不朽的托尔斯泰进行又一次短暂而又深刻的交流。    刘文飞

内容概要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书籍目录

第一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三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声
 第一部
 第二部

编辑推荐

仅从小说的题名来看,列夫·托尔斯泰编著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一部史诗。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与和平便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如同生与死、爱与恨之于个人生活一样。托尔斯泰的小说广泛地描绘了自1805年至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这里的“战争”,是指1805—1812年间俄罗斯与法兰西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直到库图佐夫率兵彻底击退拿破仑;这里的“和平”,是指这段时间里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从贵族阶级的舞会、出猎,到普通士兵的战斗生活和农民的日常劳动。

作者简介

战争与和平,ISBN:9787549905300,作者:(俄)托尔斯泰 著,刘文飞 译

图书封面


 战争与和平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书上都是灰,脏
  •     名著吗,买来看看还不错
  •     被坑了,这是缩印版,我以为是正常的呢
  •     一起下单买的书,这一本是分开寄过来的,也不收邮费,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