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文化系列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金盾文化系列丛书

出版社:张羿 黄山书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46129471
作者:张羿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一  申桦的沮丧    教育科下属分监区跑了一名犯人,申桦要承担领导责任,狱政科作为全监的职能管理科室,自然也脱不了干系。申桦感到焦头烂额,陈伦也不轻松,说不定头上这顶小小的乌纱帽要被摘下来。两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多不容易!可这种事,摊到谁头上谁倒霉,十几年了,大家都这样过来了,急也没用。    申桦见陈伦回来,忙跑过去,急急地问道:“情况怎么样?”    陈伦沮丧地摇摇头:“没头绪,看来追回来的希望很渺茫。”    申桦心里一凉。从肖雨脱逃到现在已六七个小时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追回来的可能性是不大了,以后几个月监狱恐怕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在这上面。想到这里,申桦愈发恼火起来。这六七个小时,申桦真是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他看到小山躲在一边,低着头,不停地直抹眼泪,便装着轻松的样子安慰小山:“小山,不要紧张,没事的,会抓回来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能跑哪去?抓回来只是个时间问题,迟早的事!振作一点。”    这时候能去责备小山吗?申桦望着他,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小山很老实,工作是踏实的,虽然工作经验还不足。但出了这样的事,这些将不会成为小山不受处分的理由。申桦摇摇头,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刚参加值班的那晚正好碰上两名犯人打架,自己不也是吓得不知所措,最终还是把指导员喊了过来才把事故平息下去。一个农民的儿子,能考上大学,跃了龙门,并且分到监狱这样的单位,是多么的不容易!从开始上学到大学毕业,那含辛茹苦的父母要付出多少!等到他们成家立业了,父母也老了。申桦想到父亲那在田间劳作的脏兮兮、皱巴巴的双手,母亲那布满血丝、充满忧郁的目光。穷,说到底还是一个“穷”字。可中国的农民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子女们供养出来,这是中国农民内心深处一种根深蒂固的城市户口情结,只有这样,自己的子女才能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城里人。就像申桦自己,陈伦。还有小山,哪个的父母不是如此。    想到自己其实并不能给小山什么帮助,申桦叹口气,心情越发阴郁起来。    肖雨的脱逃使溪城监狱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肖雨为什么要脱逃?又是怎么从戒备森严的监狱大门逃出去的?这两天狱侦科的侦察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至于肖雨是怎样脱逃的,申桦虽也作过种种假设,但并没有过多地想这个问题,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出来的,以现在的侦查手段,侦察查肖雨的脱逃途径并不是件太难的事。苦苦困扰申桦的。是肖雨为什么要脱逃。    肖雨,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曾经是申桦初中同班同学。申桦来自农村,肖雨家住在这所中学所在的镇上。初中毕业后,申桦考到县城的中学,肖雨随父亲举家迁到江城,后来便很少联系。直到肖雨犯罪被投进溪城监狱改造。申桦看到肖雨的案件卷宗,才知道肖雨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当了兵,成为海军某部陆战队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因为技艺超群,受过部队多次嘉奖。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肖雨会贸然走逃跑这条不归路。凭着对肖雨的了解和从事监狱工作十几年的经验,申桦有一种直觉,要么肖雨受了什么强烈的刺激,要么就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促使他逃跑。    申桦觉得白立言这两天恐怕要找他了解一些情况,所以一直待在办公室没有走远。教研分监区两名犯人已被审查,接受狱侦科的提审和调查。这两名犯人和肖雨是同一个三人互监小组。    申桦一直没有来得及细问当时的情况,觉得这两天脑子很乱,大部分时间是沉浸在回忆中,想着这两年他所认识的肖雨,想着他所知道的肖雨的点点滴滴。小山进来时,申桦还沉浸在回忆和思考中,抬头看见小山,才意识到是刚才打电话叫小山来的。小山显然还没有从肖雨脱逃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目光中充满无助的惶然,低着头,两只手的手指绞在一起,不住地抚弄着膝盖。    “事情是这样的,”小山咽了一口唾沫,“就寝前我清点了人数,那时还是正好的,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情况。夜里两点左右,我到监舍巡查,准备再清点一下人数,才发现有一个床铺是空的。仔细一看,挨着床头的窗户的钢筋栏柱被锯断了,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太妙。再仔细一查,少了肖雨,立刻向总值班室汇报。当时总值班室判断肖雨脱逃的可能性很大,一边向上级领导汇报,一边组织清点犯人人数,对全监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清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到处找不到肖雨。接着我就给你打了电话,这时白监狱长已经开始组织人进行追捕了。”    申桦仔细地听着,这后面的事他已经清楚了。那天正好陈伦总值班,身为狱政科科长,他当时表现得很镇定。一面命小山再次清点教研分监区犯人人数,一面通知各分监区立刻清点人数,并排查全监各个角落;同时迅速通知了白监狱长和驻监武警部队,做好追捕的准备。排查结果一出来,还没等自立言下达追捕的命令。陈伦已率先带领第一组追捕小分队出发了。应当讲,总值班室的反应迅速及时。冷静果断,并没有耽搁什么时间。    教研分监区、卫生所等几个小单位的监舍设在监狱后面的一排破旧的老平房里。把老平房扒掉盖新楼,也已经纳入了监狱的建设规划中。老平房北面就是监狱的高墙电网。高墙电网的外面就是一条直通向市区的马路。马路的北面属于城市的东郊区,住着以种植小麦和蔬菜为生的庄户人家。肖雨脱逃后,沿着马路向西,可直接进入市区,向北,可进入郊区暂时躲避,追捕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肖雨进入郊区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已进入市区,然后想办法尽快逃往外地。    “白监狱长知道这些情况吗?”申桦问小山。    “他一赶到现场。我就向他汇报了。”    申桦沉吟一下,看着小山年轻稚嫩的面孔,心中升起一股悲怜。如果小山去当教师,或者到机关做个文秘之类的工作,也许会做得很优秀,可把他摆在这个环境里,可能再过十年他都适应不了。    申桦盯着小山不停地抚弄着膝盖的手,眼睛迷蒙起来。    申桦看着满面愁容的小山,拍拍小山的肩膀,“噢,小山,你先回去吧。放宽心,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小山走了出去,瘦瘦高高的身体微弓着,似乎背负着一座大山。申桦这时感到一阵倦意袭来,真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肖雨脱逃十几个小时以来,他还没合过眼。知道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干脆不睡。白监狱长和陈伦肯定也在这么熬着。但申桦一直很纳闷,白立言始终没找过他,甚至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这不符合常规,出了这么大的事,至少要找他这个科室主要负责人了解一下情况。申桦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    申桦知道,白立言视陈伦为心腹,却不太喜欢他申桦。申桦也很有自知知明,白立言原来在东北某建设兵团,80年代调到溪城监狱时,只是个副科级干部,一步一步干到监狱领导的位子上。白立言文化程度不高,对他们这些喜欢舞文弄墨的,有时带点偏见,感觉他们大多只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总是眼高手低,显得既漂浮又孤傲,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如果不是陈伦的竭力举荐,申桦恐怕走不到教育科长的位子上来。好歹这教育科在监狱里也算个文化部门。申桦也就这么勉强地干了下来。    白立言的沉默,让申桦心里直打鼓,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申桦。    看看窗外,到了下班的时间,夜色已快降临了。申桦走出办公室,舒了口气。努力使自己放松下来。走在生活区的路上,正在值班戴着袖标的监督岗犯人马上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给申桦打招呼:“申科长,回去啊!”申桦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他已习惯了这种问候。这时生产区的犯人下班回监舍,列队整齐地向生活区走来,年轻的带队民警很远就向申桦打招呼。走到申桦身边时,犯人的脚步也跟着放慢下来。走出生活区,沿着监区的水泥路向监狱大门走去。看到水泥路两边的建筑物和绿化得很好的草坪,草坪中点缀着一些杜鹃花、鸡冠花和野菊花,青翠的万年青在黄绿的草坪中醒目地排出“走向新生,明天更美好”的字样。申桦不禁生出许多感慨,这几年,监狱提倡对犯人进行人文化管理,从管理理念到生活环境,监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申桦刚来那会儿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P3-6

前言

光明的使者(序一)    张成功    读完张羿的小说《重生之门》,我足足静默了十分钟之久。继而,一股无法抑L制的深深的感动和澎湃不息的热流从心底涌遍全身。说实在话,我己经有些时日没有看过一部文学作品产生如此的冲动感觉了。呈现在我眼前的已不是一行行文字,分明是作者血管里涌出的赤诚和深情。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幅鲜为人知的社会世态图,这是一场发生在大墙内外黑白世界里的冷酷战争,这是一部深度剖析灵魂善与恶的警世力作。    掐指算来,我离开警界跨入军营己有整整八个年头了,曾经并肩战斗的警察兄弟己渐渐离我远去,我的创作也自然而然地从法制文学转向军旅题材,曾经创作的《刑警本色》《黑冰》《黑洞》《黑雾》等作品亦成过往的回忆。是《重生之门》。让我又重回警营,那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形象——申桦、肖雨、费斐骏、陈伦、文昕、辛紫、肖虹等等又在我的面前鲜活起来。感谢张羿,让我重温了刻骨铭心的二十年警察生涯。    认识张羿,应该是在世纪之交,也有十几个年头了。我们不仅是同行(警察、文友),也是宿州老乡。初读他的作品时,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憨厚、朴实而又威风凛凛,并且透着真诚和儒雅,典型的文化警察形象。那时他的作品不客气地讲是带着些许的纪实通讯的色彩,文笔也稍嫌直白,可看过《重生之门》后,的确惊讶他的进步——从容沉静的叙述、精到无痕的谋篇布局、准确深刻的心理描写、社会人生百态的展示,无不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力,套句俗话。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且我深有感触,要在这儿特别推崇的就是作者身为监狱警察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热爱,他把这种挚爱渗透到作品里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人物中,而主人翁申桦无疑有着作者本人的影子。不然,我不会如此地感动和震撼。这部小说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打动读者并且获得生命力。法制文学尤其是大墙文学吸引读者的不外乎两点。一是情节曲折,蕴涵着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具有令人享受求索的审美或审丑的心理过程。二是没有什么题材能比其更尖锐、更本质地凸显时代重大矛盾、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生态与心态。命运的生死存亡、性格的坚韧懦弱、境界的高低文野、情感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只有在此类题材中才能推向极致,才能更本质地追问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取向。    毫无疑问,文学即人学,人,才是作品的主旋律。宇宙万物中最复杂的是人,复杂到人自身也永远不可穷尽自我,而不可穷尽的便是心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性格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命运的各不相同,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不诠释着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张羿在越狱者中的指向正是这一创作思路。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描绘出狱警乃至囚犯以及家人的生活历程,特别是细致地凸显出他们生活拐弯处的突变,目的在于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怎样刺激他们的心理,使他们原有的心理积淀发生新的变化。读到最后,我闪过这样的想法:戏剧情节与心理解析如能融合到最后岂不更好?这是我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提出来供张羿老弟参考。    另外,作品如能在人物心理解析中增加文化之源的笔墨、增加历史经验和文化积淀的共性,以及个人的经验和感知人生的纵深,或许能更厚重深刻些。好在张羿弟正年轻,我期待着他创作出更令人感奋的新作,一定能!    2011年10月10日于南京紫金山麓    注:张成功,著名作家,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编剧(大校军衔、正师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创作了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影视剧《苦海中的泅渡》(改编为电影《天国逆子》,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两项金奖)、《天府之国魔与道》、《刑警本色》(获中国电视最高奖“金鹰奖”)、黑色三部曲《黑冰》、《黑洞》、《黑雾》等,创作或编剧影视作品《英雄泪》、《利剑》、《密使》等。

后记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警魂    ——长篇小说《重生之门》代后记    万众    《重生之门》这部长篇小说,是安徽省司法系统的张羿先生用了5年多的业余时间写作和反复修改后,于近期杀青的。在不同版本,先后使用了《监狱纪事》《逃脱与救赎》《为了忘却的记忆》等名字,我记得在江苏监狱网连载时使用的是《为了忘却的记忆》,在安徽的《江淮晨报》连载时,使用的是《逃脱》。这就意味着张羿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活动,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都用到写作上来了,可谓三年磨一剑。相对于那些日写万字、半月成书的“高产作家”来说,张羿先生的写作是慢了点,但我认为至少他是认真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小说究竟写得如何,读者自有公论,我在这里不先下定论。在这灯红酒绿的都市,张先生能克服浮躁,忍受着那份难以言状的孤独,潜心于大墙文学创作,着实令人可钦可佩。    据张羿先生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是源于世纪之交发生在东北某监狱的一起脱逃案件。故事虽然没有原型,却融入了张羿先生近20年监狱工作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悟,既有感性的描写,亦有理性的渗透。小说共23万余字,着力描写了以申桦、辛紫为代表的新一代监狱民警。他们经过警校两年正规的教育和专业训练,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陆续分配到监狱基层工作。这群热血青年的到来,给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带来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兼备老一辈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迅速成为监狱罪犯改造工作的中坚力量。这部以警校毕业生为背景的小说。在讲述着他们一个个故事的同时,真实地反映了新一代监狱民警的工作、生活、追求、彷徨、困惑和奋斗,从侧面让读者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监狱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正如小说主人公申桦所说:“监狱事业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法律,道德,人性,亲情,爱情,友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断碰撞着,永远碰撞着,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每一个人,像一只无形的手,点拨着每一个人。监狱也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给我无穷无尽的体验人生的空间。我珍惜这个环境,也热爱这个环境。监狱是需要关注的,但它还远远没有得到关注。我愿意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透过他们青涩的恋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思想上的困惑等成长过程中的“青春自画像”,反映了监狱工作的神圣、监狱基层一线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传达了他们对责任的理解,对改造罪犯工作的切身感受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文字显得凝重又富有力量。小说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一同毕业于警校的陈伦,由于他工于心计,城府极深且不择手段,在爱情与事业上总是处于领先地位。这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囿于其内心的虚伪与灵魂的不洁,导致表里不一,最终未能抵挡住时代大潮的负面影响,被费斐骏拉下水,跌入犯罪的深渊,令人扼腕叹息。这究竞是个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作者留给读者以深深的思考。    小说从罪犯肖雨深夜脱逃,引发了溪城监狱上下的极大震动开始。肖雨为什么脱逃?是怎样逃出监狱的?监狱教育科长申桦对肖雨的脱逃百思不得其解,对事件发生感到十分蹊跷,顿生重重疑虑。一个多月来,监狱追捕人员无功而返,申桦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请示批准,他独自一人千里追逃,忍辱负重,通过逃犯的亲人、恋人、情人查找线索,终于弄清楚肖雨脱逃的真实动机。同时,意外发现罪犯费斐骏乃属非法保外就医,并排除重重阻力,将其重新押回监狱,由此捅开了监狱的马蜂窝,副监狱长白立言、同窗好友狱政科长陈伦纷纷落入法网,与此同时,逃犯肖雨自己也主动归案自首。迷雾一点点被拨开,真相终于大白……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段凄美的爱情,一个令人吃惊的幕后交易,法律,道德,人性,亲情,爱情,友情、复仇……一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里悄悄演绎着……故事悬念丛生,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这部小说取材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一看即知道该书为业内作者所写。张羿先生凭借他有着10多年来监狱工作的经历和对大量鲜活素材的占有,根据表达的需要,轻车熟路地将各种素材信手拈来。其实作者本人就是小说的剧中人及亲历者,对监狱的工作与生活最具有发言权;他是用“回忆”视角和“怀旧”情怀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地书写着这断难忘的岁月。同时,作者又不满足于一般的占有素材和切入生活,而是深入地研究生活素材,找出蕴藏于其中的人性与人生的深意,然后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现,我们看到的是他过滤后的记忆之真、情感之真。既然称之为小说,其人物与故事情节应当是虚构的。然而小说的主要线索——肖雨从监狱脱逃以及出去复仇的故事情节,并非是完全虚构出来的,狱内这样的罪犯脱逃案例绝不止一起两起。很多场景和情节的素材也都有真实的一面。费斐骏装疯骗取保外就医以及在监狱中的特殊待遇,最后白副监狱长受牵连被捕,与不久前发生在东北某监狱的一个真实案例有相似之处:肖虹到监狱附近宾馆打工照顾哥哥,也是取自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真实素材,不过有的是姐姐照顾弟弟,有的是妻子照应丈夫;一名见习女刑警爱上一名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经常鸿雁传书,也早有所闻;一名监狱女民警家中突遭不_幸,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却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亦是真实素材:很多监狱民警长期奋战在工作第一线,节假日得不到休息,积劳成疾,有的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英年早逝,亦有其真实的素材作基础;一名工作几十年喜欢摆弄文字的监狱民警退休后回上海被一家影视公司聘为办公室主任,也不难找到生活中的原型;监狱民警为救助家庭困难罪犯的生病子女捐款、筹款也经常发生在看似神秘却充满温情人性的大墙里;监狱民警帮助有冤情的罪犯联系律师申冤,也有真实素材作参照;文艺演出、亲情帮教、“非典”生活等都是监狱工作真实的记录。作者把这些真实的素材包括很多细节整理、加工、提炼后,用在小说中。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可信度,使读者、特别是监狱工作者有如身临其境一般。可以说,这部小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一幅生动的历史前影。    小说中的另一条线索就是围绕肖雨和费斐骏的恩怨情仇展开的。肖雨和费斐骏是罪犯中两类典型的人物。肖雨性格偏执,为给妹妹报仇,他相信拳头不相信法律,要用自己的方式找费斐骏复仇,因此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结果锒铛入狱。费斐骏穷凶极恶,阴险狡诈,表面上是冠冕堂皇的年轻民营企业家、纳税大户、“县十大杰出青年”,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暗地里却玩弄女性,强奸杀人。无恶不作。一个是个性偏执,良知未泯;一个是为非作歹,恣意妄为。肖雨和费斐骏的较量,是道德、人性的较量,更是正义与邪恶、法律与犯罪的较量。费斐骏最终被绳之以法,充分说明邪不压正,玩火者必自焚,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作者说这部小说有不少情节是虚构的,特别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担心这样硬加上去不知是否妥当?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家海岩在他的小说《深牢大狱》的前言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情的故事能算故事吗?监狱人民警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工作上,他们铁肩担道义,热血铸警-魂,为将罪犯改造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而任劳任怨超负荷地忙碌在监狱基层一线;生活中,他们侠骨柔肠,有情有义,对爱情也有美好的追求,尽管在形式上稍许内敛含蓄,但这种爱,爱得更加深沉。因此,监狱文学作品也不应该拒绝爱情。作者在写到申桦和肖虹之间朦朦胧胧的情愫时,申桦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毕竟是一名监狱警察面对一名罪犯的妹妹。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名监狱警察身上是绝对不允许的,但似乎就是这种反差才更有看点,就像诲岩的《玉观音》中一名女缉毒警察爱上了罪犯一样。尽管作者在小说中尽量作了一些让读者能接受的柔缓的处理,比如申桦的一直压抑和拒绝,即便是酒醉之后,申桦也未越过道德和理性的底线,肖虹是申桦初恋情人的妹妹,最终肖虹的死去等等。申桦与辛紫之间的朦胧的爱,在当今社会也许已见怪不怪,这种同事之间的暧昧感觉,不点不明,不道不破,似乎又躲躲藏藏地存在着,但因为名誉和道德的底线彼此却又不得不压抑着。申桦最终不得不选择也许并不真正爱或不能让他产生爱的激情的监狱职工子女玉兰,这是许许多多监狱民警在情感和婚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最终归宿。这种选择带点些许无奈,但在生活的磨合或磨砺中,平淡间却洋溢着不经意的温馨和幸福,这恐怕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哲理吧。    小说用重墨描写了监狱中的许多场景,这些描写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纯文学的传统衣钵,但并不妨碍小说的可读性。尽管其写作方法不是很符合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略显传统和陈旧,但作为一名业内作者,我认为这些描写是必要的。这里很多场景的描写都是非常真实的,意在通过这部小说展现中国监狱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真实状况和管理理念。进入90年代以来,对罪犯人权的尊章和管理上的人文关怀,彰显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是现代监狱管理的重要理念,诸如《监狱法》颁布实施、监狱更名、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分级管理、离监探亲、犯人与家属亲情同居、亲情帮教、罪犯走出大墙做警示教育演讲、监区文化生活、心理咨询与矫治等“新生事物”。这些纪实性的描写,意在使读者了解和认识真正的中国现代监狱,揭开监狱神秘的面纱。当然,作为反衬,也稍微用了一点笔墨描写了罪犯在监狱中的压抑——精神的压抑以及性的压抑,以至于发生心理上的变态。这更表明对罪犯施以人文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科学、文明和进步,是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必然趋势。    小说中也有一些说教性的东西,其中有些是对改造罪犯理论的宣讲与诠释。我曾经跟作者进行过沟通,不要以理论家的身份炫耀,社会读者会感到这些文字的晦涩与枯燥,并曾建议给予删除,但是后来我改变了初衷,决定在网站连载中还是予以保留。法制文学是为加强法制建设服务的,大墙文学(监狱文学)亦是法制文学的一部分。一部优秀的大墙文学作品,应该既是一部社会人生警示录,更是给服刑人员的新生导航,也应该是监狱工作者改造罪犯的教科书。广泛的受众,在其阅读作品后,都应该能够从中受到教育或者启迪,这样才能起到“服务”的作用。我认为这本书对一些(改造罪犯)“老办法不灵、新办法奇缺”的监狱民警做好工作应当是有所裨益的。当然,书中有些人性化的监狱改革举措,是对中国监狱传统管理理念的挑战和革新,供读者参考。小说在正式公开出版时,可能是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进行了大幅的删减和修改,故事的确显得更为精彩,但删去了很多发生在监狱中原生态的素材,于作者,这或许是一种无奈,但不能不深感遗憾。    2011年10月于南京    注:万众先生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江苏监狱网网站编辑、站长。

内容概要

张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山东济宁人,政府部门供职,文学学士,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业余时间创作、撰写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理论调研文章100余万字。曾出版个人专著《沉沦与升华——走出死亡线的女囚》,获得司法部“金剑文化工程’,文学类三等奖,长篇小说《逃脱》在安徽《江淮晨报》连载。2012年入选“全国百名监狱理论研究专家”。

编辑推荐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一年,申桦刚好进入不惑之年。心里想着,生命的进程刚刚进入一半,以后的路还很长。生活在继续着,一切都在继续着,但故事永远不会完结,这一个个故事组成了生活,组成了永不停息的斑斓多姿的生活……    张羿的《重生之门》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通过一个在监狱人看来极普通的罪犯脱逃案,引出了一个又一个蜿蜒曲折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整部书布局严谨,情节设计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作者简介

《重生之门》由张羿著,讲述的是:罪犯肖雨深夜脱逃,引发了溪城监狱的震动。肖雨为什么脱逃?是怎样逃出监狱的?监狱民警申桦感到肖雨脱逃事件发生的蹊跷,联想到最近总感到监狱里的氛围不太对劲,好像有一个无形的影子存在着,改变着这个相对封闭环境以往的平静,不禁疑窦顿生。一个多月来,追捕人员无获而归,申桦背负沉重的压力,也陷入深深的思考。随着追捕的一步步深入,迷雾一点点被拨开,真相终于大白……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段凄美的爱情,一个令人吃惊的幕后交易,法律,道德,人性,亲情,爱情,友情,复仇……一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里悄悄演绎着……
《重生之门》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图书封面


 金盾文化系列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