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族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丰臣家族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536695085
作者:司马辽太郎
页数:366页

章节摘录

  尾张国知多半岛的根部,有个叫做大高的村庄。村子里有一些松树和杉树,长得苍劲而古朴。  听说,从前这里曾经是面对鸣海海滩的渔村。但是由于战国中期织田家常存这一带围海造田,致使这个村庄如今离开海边已经相当远了。  然而即便是现在,当人们站在村子里稍高的地方向大海力向眺望,仍能透过松树丫杈间的缝隙,看到湛蓝的伊势海翻滚的波涛。  这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村庄。可出人意料的是,村子的守护神却供奉在一座按照《延喜式》的规定建造的古老的神社里。由此看来,这村庄从相当远古的时候起就已经存在了。神社取名为火上姊子。  “姊子”——顾名思义,这里祭祀的是上古时代曾在这一带生活过的一位姑娘。她叫宫箦媛,是古时候当地一位名叫稻种的酋长的妹妹。  她与从大和地方来这里征伐东夷的日本武尊结了亲。两人之间大概有过几夜的衾枕之欢吧。只因为和古代英雄有过这么一点因缘,这位姑娘的大名载人了《古事记》,当地人还在林木深处为她建造了这座神社,附近的村民们从遥远的年代起就一直对她顶礼膜拜。人是靠因缘而生存的。如果只是孤单单一个人生活,那他完全和兽类无异。只有当他生活在因缘——亦即与他人的关系里时,一个生物的人才具备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资格。这大概是佛教徒们所发现的人世的奥秘吧。宫箦媛姑娘的奇异遭遇,和我们下面要讲的故事有一点象征性的关系。  战国时候,在这个大高村里,住着一个四肢瘦小的农夫。  他叫弥助,靠自己的少量薄田和租种别人的一点田地过活。弥助无甚本领,相貌也长得丑陋。妻子早死,此时,他正要物色一个可以续弦的女人。在这一带村子里,时常有穿村走巷的货郎来往。这些货郎,就如传播花粉的风一般,所到之处,常为人介绍对象、撮合亲事。其中有一个货郎出来担当月下老人,他对弥助说道:“中村寨里,有一个女人,正好与你门当户对,虽是个寡妇,幸好并没有子女,你看怎么样?”就这样,这门亲事成功了。  女人叫阿友,长得很丑。弥助颇为失望。然而就是这位阿友。日后竞成了全日本无人不知的贵妇人——瑞龙院日秀。这自然是弥助做梦也不曾想到的。  像弥助这样阶层的人结婚,是谈不上举行什么仪式的。无非是在门口燃起一堆篝火,请几个亲戚和近邻,喝几口像醋一般的酸酒就算完事。待来宾们都回去之后,阿友双膝跪在房里的地板上,用一种与她的长相很不相称的娇滴滴的声调,对弥助说道:“妾无家可归,望夫君永远爱怜!”  “这下可拎到便宜了!”  弥助听到这女人娇滴滴的声音,看到她那温顺的态度,心里这样想道。不错,阿友就等于没有娘家。据阿友说,母亲生了她和弟弟之后不久,她的生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穷途末路,无以为生,便招了邻家的男人竹阿弥为婿,重新结了婚。不久以前,又为竹阿弥生了一子。继父竹阿弥生性粗暴,为此,她的一个胞弟被迫弃家出走。她对生养了自己的娘家没有感情。听了女人的这番诉说,弥助开口道:“这于俺反倒更好。”要是讨了个老是恋着娘家的媳妇,那该是男人的不幸。于是,他又对妻子说:“快快扎下根来,就把俺这村庄当做生你养你的地方吧。万事全靠因缘哪。”  弥助说:“万事全靠凶缘。”然而他哪里知道,一个奇妙的因缘早已存人世的一角破土而出了。它在弥助夫妇全然不知道的地方萌芽、生长,而且以一种近乎奇迹般的势头伸展着。此人就是弥助媳妇的弟弟,小名叫猴子。顺便说一下,有一本叫做《太阁的身世》的书。口述者是中村寨的里正、稻熊助右卫门的女儿,她是这姐弟二人青梅竹马的朋友。晚年,她向养子土屋贞知讲述了出生在门已村子里的那位稀世英雄童年的故事,并让他记录下来。该书一开头就用简洁的笔触介绍了这位阿友的弟弟:  幼名猴子,改称藤吉郎,后为筑前守。继而写道:  信长公赐其羽柴姓,故号羽柴筑前守。后任关白,蒙天子赐丰臣姓。……太阁姐生于同地,号瑞龙院。此姐弟二人为同父同母所生。  内弟秀吉的飞黄腾达,完全改变了大高村农夫弥助的生活境遇,这是他所不曾料到的。  他连名字都改成了“三好武藏守一路”。  他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境遇的突变而惊讶,妻弟秀吉说了句:“弥助兄,你当个大名吧!”这使他成了在尾张国的犬山拥有十万石封地的诸侯。然而弥助毕竟是个农民,他没有当大名的信心,只得恳求秀吉,允许他不去尾张,把封地放在秀吉的直属管辖之下,他自己则领着俸禄,住在大阪城里,过着清闲的日子。  “如今我这身子早已不属于我了。”弥助茫然地这样想。  他被加上“三好”这个姓氏的始末,也如一出魔术戏一般。秀吉出身低微,为此他总要给他的亲族的身份尽力粉饰一番,哪怕是虚假的也好。阿波地方的三好氏,是名门望族,一度曾是京城里炙手可热、红极一时的人家。如今这家族早已没落,只留下一个号称笑岩人道的老人,还在人世苟且偷生。这老人原名三好康长,极盛时曾当过山城守,威震摄河泉三州,后被织田信长所驱逐。现在,他将自己的老残之躯寄靠于秀吉。秀吉也待以诸侯之礼,让他当了自己的幕僚。秀吉对这位笑岩人道说:“人道,把你的姓借我用一下。”  既然是秀吉的命令,笑岩当然不能不听从。于是他就把弥助夫妇认作了自己名义上的养子和养女。不仅他们夫妇,连他们所生的孩子,也算作孙子。并让其中一个叫次兵卫的,做了三好家的后嗣,叫他使用三好家的世袭名字孙七郎,称做“三好孙七郎秀次”。  这便是日后任关白要职的秀次其人。总之,秀次的父母弥助夫妇,并没有为自己的前程作过任何努力。这一家贵族的形成,完全靠了“因缘”。孙七郎秀次也因之而享受着这奇运带来的恩泽。虽说如此,不过,孙七郎和他的父母毕竟不同,他多少作过一点点努力。确切地说,这努力还不止是“一点点”。

前言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写历史小说,也写散文、游记以及有关历史和文学的评论。司马是一位多产作家,从1956年发表处女作到1982年的二十六年问,写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和不少短篇小说、游记、评论等。1971年,日本文艺春秋社在纪念该社成立五十周年时,开始出版他的全集,至今已达三十二卷。  ……  《丰臣家族》一书所描述的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战国时代的故事。  距今约四百年前,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军人政权——室町幕府日渐衰落,出现了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局面。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这期间,以本州中部岐阜城为根据地的织田信长异军突起,势力日益发展。织田信长想以武力统一天下,然而在大业未竞的时候,由于部下将领明智光秀的反叛,他在京都本能寺丧生。同是织田部下将领的丰臣秀吉以讨伐叛逆者明智光秀的名义,将大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实现了统一全日本的伟业,并以大阪(现在的大阪)为中心,建立了丰臣政权。这一政权在结束乱世、统一全国以及实行某些政策方面,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它对外穷兵黩武,两次曲兵侵略朝鲜;对内横征暴敛,穷奢极侈,使经过长期战乱的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从而失去了民心。丰臣秀吉死后,权力转移到了丰臣政权的首席大臣德川家康手里。家康移都江户(现存的东京),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三个幕府政权,即江户幕府。  《丰臣家族》所写的,是在日本历史上实现了统一全国伟业的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它最早连载于《中央公论》杂志上,1973年出版单行本。全书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族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做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  在封建社会里,权力是掌权人——皇帝、将军和各路诸侯的私有物,即所谓“家天下”。丰臣政权是丰臣秀吉及其家属的私有财产。因而,小说中所说的丰臣家、织田家或德川家,既是指他们的家庭、家属,也是指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或拥有的势力。为此,《丰臣家族》既是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也是丰臣政权的兴衰史。  本书的构思有其独到之处:在横的方面,九篇故事中所着重描述的十个人物,都与丰臣政权的首脑丰臣秀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纵的方面来看,每篇故事都对主要人物的一生作了有头有尾的描述,巧妙地将其长达数十年的生涯压缩在短短的篇幅里,而并不像一般的短篇那样,仅仅截取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或几段,一个或几个场面。作者从人物的一生中摄采了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例,加以探讨、渲染,赋予每个人物以特定的个性和使命。  作品对人物的描写,贯彻了作者看待历史人物的“俯瞰法”、“看完整的人生”的主张。例如,在作者笔下,丰臣秀吉既是一个实现了统一日本伟业的英雄,也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人物,他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要使自己掌握的权力成为丰臣家世袭的天下,以致最后陷入了昏庸。  作品所描述的虽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惊险的场面,毋宁说都是些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故事,然而读来不仅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使人觉得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对于我们理解日本的封建社会——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他们的思想、风习、趣味、爱好等,会有不少裨益。  译者在日本工作期间,曾有机会于1980年秋天到大阪市司马先生府上拜访过先生,受到先生亲切的接待。司马先生对中国怀着友好的感情,曾多次访问过中国。司马先生时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对日中两国的文化交流甚是热心。司马先生要我向中国的读者转致问候。《丰臣家族》是我国翻译出版的司马先生的第一部小说。这个译本的出版,如果能在加深我们对日本的了解方面起一点作用,将使译者感到十分喜悦。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译者  1982年6月于日本京都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日本一代名人丰臣秀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善于吸收众人的智慧,不但是盟友的,连敌人的智慧他也吸收,终于因此而赢得天下。  ——日本企业家 松下幸之助

内容概要

司马辽太郎,日本最负盛名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奖项的起源人。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蒙语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任产经新闻社记者。获得日本多种文学奖项,一九九三年,获颁日本文化勋章。作品有《空海的风采》、《项羽与刘邦》等。
司马辽太郎善于以历史事件呈现波澜壮阔的人物画面,具有立于大背景之上,俯瞰大时代动态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司马颇具张力的笔下,其解剖和反观历史的深刻使人畅快淋漓、回味不已。令人不禁为丰臣秀吉的雄才武略所折服,更为司马辽太郎的才智所倾倒。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个故事 杀生关白第二个故事 金吾中纳言第三个故事 宇喜多秀家第四个故事 北政所第五个故事 大和大纳言第六个故事 骏河夫人第七个故事 结城秀康第八个故事 八条亲王第九个故事 淀姬和她的儿子

编辑推荐

  《丰臣家族》以历史发展贯穿其中,九个故事自成一章,又相生相连,无一不使人拍案惊奇。其人物形态各异,且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不愧为二十世纪历史小说中的经典名著。

作者简介

日本战国是成王败寇、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一次次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中,丰臣秀吉纵横捭阖,立刻群雄,从社会底层脱颖而出,登上权力的顶峰,终结了百余年的动乱,统一了日本。他是日本历史上事迹最传奇、功勋最卓著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也是不世出的野心家。他向往更为广阔而富饶的大陆,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先后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与大明王朝的援朝军队交战直到他去世前夕。这也是后世野心家、军国主义分子妄想征服中国的历史之源。
司马辽太郎围绕丰臣秀吉及其亲属的关系,以历史为证,讲述了一代英豪怎样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怎样凝结众人的智慧,为己作用,独揽天下。丰臣家族中的人们对丰臣政权鼎盛时期的维护,同时也加速了丰臣政权的灭亡。从而更具惊心,曲折。是作家独具匠心描绘的一部丰臣家族的兴衰史。

图书封面


 丰臣家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写历史小说,也写散文、游记以及有关历史和文学的评论。司马是一位多产作家,从1956年发表处女作到1982年的二十六年间,写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和不少短篇小说、游记、评论等。1971年,日本文艺春秋社在纪念该社成立五十周年时,开始出版他的全集,至今已达三十二卷。一司马辽太郎1923年生于大阪市,原名福田定一,父亲福田定是经营药房的药剂师。司马从小就对历史有兴趣,小学时代他常去奈良县的外婆家玩,那一带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坟墓,以及日本最古的官道——竹内街道。司马在那里拾到了大量的弥生时代的土器和石镞的碎片。从1938年起,在中学读书的司马,每天放学之后都上大町市内御藏迹町的市立图书馆博览群书,总要读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1940年司马中学毕业,在投考旧制大阪高等学校落选之后,利用这一年的空暇时间步行游历了有名的金刚山、葛城山和六甲山等,增长了许多见识。1941年4月,司马入大阪外国语学校学习蒙古语科。在大阪外校学习期间,司马阅读了大量小说,特别是俄国文学,并酷爱《史记》。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青年时代读《史记》,每次都很激动。”战后,司马曾当过几年记者。1946年他进入京都、大阪、神户地区驻扎的一家新兴报社——新日本新闻社京都分社工作,1948年5月转入产经新闻社京都分社。他在这两家报社担任记者期间主要负责大学和宗教方面的采访任务。他曾先后任产经新闻社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之职,1961年升任该报社出版局副局长。为了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于同年3月辞去了报社的职务。1956年4月,司马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波斯的魔术师》,用的是司马辽太郎这个笔名,意思是他远不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1957年5月,他与日本作家海音寺潮五郎等人创办了同人杂志《近代说话》刊行会,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戈壁的匈奴》。自那以后,司马写了许多历史小说,大多是些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也写过不少有关日本历史和文学的评论以及散文等。进入七十年代,司马的创作题材从日本历史扩展到中国历史,写下了《汉风楚雨》、《空海的风采》、《项羽与刘邦》等长篇小说以及散文集《从长安到北京》。司马自开始文学生涯以来,曾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二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大抵取材于日本的战国时代、幕府末年以及明治维新初年这三个时期。在取材于战国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的小说中,比较著名的有长篇小说《窃国故事》、《新史太阁记》、《关原》、《城塞》和《丰臣家族》等;取材于幕府末年的有《龙马行进》、《燃烧吧,剑!》、《新选组血风录》、《幕末》、《生活在世上的日子》、《花神》、《最后的将军》和《山岭》等;取材于明治初期的有《坂上之云》、《岁月》和《殉难》等。司马喜欢描写大动荡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在《我的小说作法》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我的小说所需要的是历史上那种剑拔弩张、金戈铁马式的紧张时期。紧张得就如一根绷得很紧、即将断裂的弦。这样的历史紧张时期,可以看做一辆正从横里开过来的汽车,而我作品中的人物和他的人生则处在与疾驰中的汽车相交错的位置上,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和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也就是说,他喜欢把人物放在时代矛盾的焦点上来描写,这样便于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司马自有他自己的描写历史人物的方法。他称这种特有的小说技法为“俯瞰法”。他在《我的小说作法》里对此作了如下说明:“我常从高楼的顶上往下眺望。即便在平日住惯了的城市里,从上面看到的也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地形和景物。变小了的人和车辆在其中行进。我喜欢从高处往下看事物。也就是说,在我看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踏着楼梯的台阶来到大楼的顶上,从上面再一次窥视这个人。这比从同一水平面来看,别有一番情趣。……总之,‘看完整的人生’是很有趣的。”司马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预见到身后的事。而历史小说作家则可以清楚地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他的命运以及他的存在与行动对后世的影响。他举例说:“如果写织田信长,任何粗心的笔者,总可以知道信长自身不曾知道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在京都本能寺为他的部将所杀的命运。而历史小说正是以这样的视角来写成的。”司马所说的“俯瞰法”以及“看完整的人生”,据译者理解,就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司马根据他自己的上述技法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既有长处也有缺点,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无论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都无不如此。司马对他所写的人物是非常熟悉的。日本的著名评论家尾崎秀树在谈到这点时说:“司马对他所写的人物了如指掌。无论是坂本龙马、斋藤道三、还是织田信长……他都能与之交朋友。”“与历史上的人物交朋友并不那么容易。”“他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因此他作品中的那些人物仿佛都在我们眼前。就像我们谈论自己的伙伴那样,司马自如地谈论历史中的人物,好像他是他们的伙伴。”关于同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有着几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记载或传闻。历史小说的作者往往是从中选取一条线索,舍弃其余的线索来从事创作的。在这种取舍中间正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司马的历史观中有一些积极的东西。从他的历史小说中可以看到如下几点:历史是变化的、发展的;战国时代、幕府末年的社会已经腐败,旧的封建制度必然要崩溃,新的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肯定那些旧秩序的破坏者和新秩序的建设者在历史上的功绩,歌颂历史上的这些英雄,并为他们中的某些人翻案,帮他们摘掉原来戴在他们头上的“恶人”的帽子。司马的历史小说在日本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而且为历史学家、文艺评论家们所称道。所以如此,我们以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司马的作品在客观上适应了战后日本人民要求推翻旧的秩序、探索新的秩序、建立新的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对经过了十五年战乱生活、正在埋头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日本人民起了启示和鼓励的作用。二、司马通过小说这一形式,以他对日本历史的独特的见解,叙述了日本中世纪至近代的为期数百年的历史。读者们从中可以得到生动而丰富的历史知识。三、司马的小说,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往往包含着某些有益的教训和解决难题的办法。四、司马把历史和现实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读者们从他的历史小说中既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面貌,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周围的人们。五、司马的历史小说的构思雄伟,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细节描写逼真生动,故事的展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流畅。他特别善于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三《丰臣家族》一书所描述的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战国时代的故事。距今约四百年前,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军人政权——室町幕府日渐衰落,出现了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局面。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这期间,以本州中部岐阜城为根据地的织田信长异军突起,势力日益发展。织田信长想以武力统一天下,然而在大业未竟的时候,由于部下将领明智光秀的反叛,他在京都本能寺丧生。同是织田部下将领的丰臣秀吉以讨伐叛逆者明智光秀的名义,将大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实现了统一全日本的伟业,并以大阪(现在的大阪)为中心,建立了丰臣政权。这一政权在结束乱世、统一全国以及实行某些政策方面,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它对外穷兵黩武,两次出兵侵略朝鲜;对内横征暴敛,穷奢极侈,使经过长期战乱的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从而失去了民心。丰臣秀吉死后,权力转移到了丰臣政权的首席大臣德川家康手里。家康移都江户(现在的东京),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三个幕府政权,即江户幕府。《丰臣家族》所写的,是在日本历史上实现了统一全国伟业的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它最早连载于《中央公论》杂志上,1973年出版单行本。全书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族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做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在封建社会里,权力是掌权人——皇帝、将军和各路诸侯的私有物,即所谓“家天下”。丰臣政权是丰臣秀吉及其家属的私有财产。因而,小说中所说的丰臣家、织田家或德川家,既是指他们的家庭、家属,也是指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或拥有的势力。为此,《丰臣家族》既是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也是丰臣政权的兴衰史。本书的构思有其独到之处:在横的方面,九篇故事中所着重描述的十个人物,都与丰臣政权的首脑丰臣秀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纵的方面来看,每篇故事都对主要人物的一生作了有头有尾的描述,巧妙地将其长达数十年的生涯压缩在短短的篇幅里,而并不像一般的短篇那样,仅仅截取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或几段,一个或几个场面。作者从人物的一生中摄采了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例,加以探讨、渲染,赋予每个人物以特定的个性和使命。作品对人物的描写,贯彻了作者看待历史人物的“俯瞰法”、“看完整的人生”的主张。例如,在作者笔下,丰臣秀吉既是一个实现了统一日本伟业的英雄,也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人物,他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要使自己掌握的权力成为丰臣家世袭的天下,以致最后陷入了昏庸。作品所描述的虽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惊险的场面,毋宁说都是些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故事,然而读来不仅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使人觉得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对于我们理解日本的封建社会——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他们的思想、风习、趣味、爱好等,会有不少裨益。译者在日本工作期间,曾有机会于1980年秋天到大阪市司马先生府上拜访过先生,受到先生亲切的接待。司马先生对中国怀着友好的感情,曾多次访问过中国。司马先生时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对日中两国的文化交流甚是热心。司马先生要我向中国的读者转致问候。《丰臣家族》是我国翻译出版的司马先生的第一部小说。这个译本的出版,如果能在加深我们对日本的了解方面起一点作用,将使译者感到十分喜悦。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译者1982年6月于日本京都
  •     这本书也叫《丰臣家的人们》,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名著。老先生原名福田定一,这个笔名在日语中的就是远远不如司马迁的意思。虽然看起来很谦虚,不过以太史公作为学习的对象,怎么说也有点骄傲的意思在里面。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最富盛名的历史小说家。虽说是历史小说家,其实也大多还是局限在日本战国这一百来年的岁月里。要说日本的历史,也就这点时间看起来有点波澜壮阔,很是出了些被后人记住的人物。如果这样说不好理解,那想想我们的三国时期你就差不多明白了。就是你打我,我打你,有人戏言,以当时日本大名之多,可以说就是一群乡长之间的混战。难得大河剧对这部分历史又情有独钟,拍来拍去的。能拍的强人都差不多了,只好拿些小人物充数。去年刚完结的《天地人》的主人公直江兼续就是这样无奈的结果。这个老兄供职于上杉家,一生最大的事迹就是写了所谓的“直江状”。结果被老狐狸德川家康利用,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直接导致关原合战的爆发,间接将丰臣政权埋葬。这位老兄政治上幼稚,不过人品不错,他的铠甲头盔上还有一个十分拉风的爱字。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搜索一下。潇洒程度直逼我的治部少辅三成大人的大一大万大吉之旗。怪不得这两位老兄能成为好朋友呢,敢情装酷俨然是共同爱好啊!相比于其他的历史小说名家,比如山冈庄八。他的写法更加全面,老先生把自己的这种特有的技法称为“俯瞰法”。俨然一派宗师的风范。不过实在说,老先生的文笔相当了得,笔墨简练老辣,简简单单就能将人物勾勒的十分传神。我个人觉得这种技法对于历史人物十分有效,它不拘泥于一人一事,抓住人物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又很重视具体而详细的形象描写,读来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很是好看。这本《丰臣家族》当是老先生的代表作,全书九个章节,每个章节描写一个人物,章节间既相互独立又各自联系。写法俨然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接近。每个章节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那些勾心斗角、河蚌相争都如行云流水一般缓缓张开,这种历史的张力足显作者的功力。话说这本书我知道的很早,读的却很迟。因为在战国历史人物中,我确实比较喜欢丰臣秀吉这只猴子。山冈庒八的《丰臣秀吉》一书我也拜读过,但是在人物的深刻性上显然与此书有一定距离,当然这种比较也有失偏颇。毕竟这本书更像是人物论。
  •     《丰臣家族》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不一样。前几个故事,讲的都是秀吉的养子。这些养子中,我最喜欢宇喜多秀家。他虽然与秀吉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却是秀吉的养子中最出色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倒向家康,支持家康,尽管秀吉的政权在秀吉逝世以后风雨飘摇,他却以一己之力支撑着养父的留给秀赖的世界。他的孤傲和忠贞,让人们相信即便在权力场中,也有一丝光亮和温暖。而这丝光亮和温暖,正是超越权力的永恒的人性光辉,而揭示人性,正是司马辽太郎的“俯瞰法”得以傲视其他一流历史作家之所在。所以,当我读到以下两段话,我哭了:“后来,秀家又从久能发配到在江户城以南一百二十里之遥海面上的孤岛——八丈岛上。秀家在这个岛上足足住了四十年。他在岛上的生活始终十分贫苦。日常的工作就是编草席,然后把它换成食物,这样来勉强维持生活。“要是能吃一顿白米饭,就是死了也心甘。”这是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这话传到了江户。有一年,一艘便船来到八丈岛,给他带来了几草袋的大米。赠米的是他过去的家臣志摩守花房。此人在关原之战中参加了家康一方,现在在江户享受着荣华富贵呢。这么做,大概是因为对过去的主人有点负疚之感吧。 秀家死于明历元年(1655)的冬天,终年八十四岁高龄。在这之前,秀赖也死了,家康也死了;德川幕府也已经到了第四代,即家纲将军这一代了。秀家,这个被流放的囚徒,关原战场上的失败者,却比胜利者中的任何人都活得长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朴实的叙事风格,关西行前回顾下历史
  •     第一次看关于日本历史的书籍。角度很好。但是第七第八个故事跳过了,最后一个竟然看不下去。更多是已经大概懂得这个人,了解到整个变化过程缘由。政治真是复杂至极。
  •     初读很平淡,到后面开始渐入佳境。每个人物,基本划分几个时代,本能寺之变前后,秀吉晚年,关原之战后,如流行般璀璨又短暂的丰臣家族,被娓娓道来。
  •     副标题是个什么鬼
  •     内容很好,文笔不细腻~其实我一直在想,有可能日文原文书籍在日本人读起来应该文笔不错;反过来说,中国的红楼梦估计翻译成日本,日本人读起来也会觉得文笔不好吧.....
  •     所谓的关原之战,其实是丰臣秀吉的妻妾指挥各自的党羽举行的一场大决战,最后帮助德川家康夺得了政权. 在继承人方面,当权者总是不断地在为子嗣之间的制衡伤脑筋,无嫡子的时候扶养子,得嫡子之后就开始诛杀养子.结城秀康既是德川家康的嫡子,又是丰臣秀吉的养子,结果就在夹心饼中过完了毫无戏剧性的一生,徒生了一副德川家无比威严的好皮囊. 丰臣家族的聪明才智和运气似乎全被秀吉一个人占了,后继实在无人,宁宁她做得对,索性交给德川家康算了~~~~~
  •     收尾都挺回味的。政治的牺牲品不要太多…但反而对政治没那么反感了…
  •     特别喜欢的一本书
  •     一般,秀次那一章真是读不下去。作者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见识。。
  •     丰臣家族基本上除了猴子和大纳言都是弱智,即使真的传给秀次,丰臣政权也不一定会二代而亡,猴子身后事安排得一塌糊涂!
  •     手不释卷
  •     老版本更好 木下小一郎不错
  •     从此入了日本战国史的坑,至今还记得杀人关白
  •     丰臣盛世就是猴子从金色天空摘下的一片五彩浮云
  •     印象最深的是宇喜多秀家那一篇 秀家活到了八十多岁 作为关原之战的失败者 比每个胜利者活的都长
  •     赞 脉络分明
  •     描世了一组丰臣时代的人物群像,相当不错。
  •     像其他大多数伟人一样,秀吉晚年也变得昏聩。他的功成如此令人敬佩,后期一手造成的暗涌也将家族席卷,走向破灭。有种“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感觉,可惜了。
  •     2014年读过。
  •     如前言引用司马辽太郎自己的话来描述本小说,正是对历史用俯瞰的手法来记录……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虽然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在其上,但是总体还算接近史实。
  •     简洁而有力。读了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再来读这本发现也许先读这本还好些,脉络很清晰了。ps:越来越讨厌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里面为德川家的洗地了!
  •     对人物的刻画丝丝入扣,栩栩如生。司马辽太郎笔力雄健又不失细腻。秀家知其不可而为之,让人为之动容,眼眶湿了。
  •     天命 时运
  •     司马的确比较偏爱丰臣政权,所以看他写丰臣家的书通常都是不错的。这个更加像史记的结构,典型的列传格式。
  •     整本书里面最喜欢和同情结城秀康,拥有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名,可惜在两大家族的夹缝之中毫无用武之地。就像是核武器,威力巨大却只当着摆设,威慑而不能用于实战。
  •     司马辽太郎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俯瞰法”,描写丰成秀吉为中心周边的人物,从而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丰臣家的荣盛、衰落灭亡,德川家的崛起。描写的人物包括关白秀次、叛徒秀秋、忠臣秀长、大政所宁宁、养子秀康、忠心养子秀家、亲王、白痴淀姬及儿子秀赖等。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安排。秀吉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从路边饿死的猴子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信念,还有借助特有的性格及天上掉下的好运最终成为日本第一的男人(关白)。然而没有子嗣,晚年得子,周围的养子手下昏庸,对手(家康)阴险,以及同样是运气不好(利家早逝、秀家内乱、淀姬白痴、三成性格缺陷等)最终落得灭门灭族的悲惨命运。不过还好,在他在世的时享受着荣耀过世,这一切的悲剧都发身在身后。
  •     2016.4 中规中矩的短篇小说 翻译把日式词语都翻译成了易懂的汉语,注释也很详细
  •     第一次读这种历史类小说,感觉很有意思,对日本丰臣政权到德川政权有了大概的了解。前言说的很对,司马辽太郎的视角是一种带入的、仿佛是朋友一样在那些历史人物身边思考。从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次和丰臣秀秋出发,到他的夫人北政所,弟弟大和大纳言,和其他养子,最后到淀姬和秀赖,讲述了围绕秀吉的所有人,唯独没有讲秀吉。看到一个风云变换下每个人的想法和视角,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觉得早年秀吉的性格很像路飞,政治是将自己的诚意传达给别人的手段,如此心胸才能容下天下。
  •     翻译的有点太违和感,什么公子啊,办公室啊,宿舍啊。
  •     通过秀吉身边的几个人,大致勾勒出丰臣政的样貌。
  •     有点拖沓重复,细节也没那么丰富,但还是能引着人看下去,写了丰臣秀吉身边的那么多人,都有点面目模糊,但秀吉却越来越清晰起来
  •     秀次,秀秋,秀家。相似的身份,迥异的选择,不同的结局。
  •     挺好的历史科普读物,作者不愧是通俗历史小说的大家,语言简洁明快,读来舒服顺畅
  •     经典之作,简洁冷峻直接平铺
  •     司马先生很喜欢秀吉啊。活得长真的很重要。
  •     一个家族的悲剧。特别是几个儿子们,终其一生,全为傀儡。
  •     描寫了幾個跟豐臣家有關的人的書
  •     第一次系统的接触
  •     我其实还是不太明白这个副标题。。。
  •     看不出哪里好了,历史见解平庸,小说技法阙如
  •     战国时代的平家物语,丰臣家的悲剧总是和过去的武家悲剧那般相似,又因为许许多多人物透着自己的味道……司马辽太郎最好的历史小说,没有之一,丰臣兴盛灭亡的抒情诗
  •     开阔的人生还是要从牛逼哄哄的伟人身上学习啊。
  •     司马作品,聊可一读
  •     永远处于上帝视角的司马老先生
  •     讲的是丰臣家族的破败史
  •     写的还是比较精彩的,这么多小短篇更能体现作者把握全局的笔力。但是个人觉得缺乏了一种厚重感,大多数部分只给人以轻描淡写的感觉,不是很喜欢
  •     朝露消逝如我身,世事已成梦中梦
  •     算是中规中矩的一本
  •     即便我一向是半个司马黑,也不得不说这个类型里面司马辽太郎确实首屈一指,是其他人实在太不堪入目么……
  •     这部作品是我在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里借来看的,估计是翻译错误,把它译成了丰臣秀吉,搞得我还给别人推荐,之后说怎么跟描述的不一样,闹了笑话哈哈哈。一直比较喜欢日本战国史,对丰臣秀吉也情有独钟,他是战国时期的一朵奇葩,同样丰臣家的荣耀也像秀吉这个天才带来的一朵七彩云,随着他的去世也就逐渐消散了。通过这本书更深入的了解了桃山时期的见闻,在司马辽太郎笔下让我觉得智慧的人很智慧,**的人也真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