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朝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那时唐朝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561339039
作者:沁园春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文摘“世界名牌”大暴君事实上,不是的。杨广没那么昏庸无能,而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个超级大暴君。在2132年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中国共有352个皇帝。至于什么阿猫阿狗,为过把皇帝瘾,整出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朝廷,以及临时称帝的“大胆狂徒”,就无法准确统计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古代皇帝的货色进行分类,我们大体可以分成四类:明君、昏君、暴君和庸君。这么分,不但要看他的政治作为、历史功绩以及个人才干,还要看他的内在品质,也就是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和他自己的责任心,简单地说,便是才与德。一般来说,有才有德,是明君;无才无德,是昏君;有才无德,是暴君;有德无才,是庸君。杨广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皇帝,而且还是个要授予“世界名牌”的大暴君。与我们许多人一样,杨广这小子也做了不少白日梦。在他心中,曾经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无限的抱负,也憧憬过美好的生活,但他天天梦想着怎样成为光照千古、流芳百世的伟大圣王。可是杨广太不争气了,神经错乱,好大喜功,滥用权力,根本不把人民大众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所谓的大功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所欲为。君王一人欲,便是万民灾。如此一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就这样炼成了。那么,杨广怎么会叫隋炀帝呢?杨广死后,被谥号为炀,这个炀字,是他表哥李渊送的。按《谥法》,“炀”可是个非常不爽,坏得不能再坏的名号。本来这个鬼主意,还是杨广自己先弄出来,一本正经地封给那个享受第一、江山第二的阿宝的,不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表哥李渊也觉得不错,礼尚往来嘛,就替阿宝回了礼,很不客气地赏给死去的表弟阿广。从此以后,杨广就叫隋炀帝了。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由此可见,“炀”的含义,是很不给面子的,只能用极差来形容。有了这个“标记”,不单是魔鬼附身,恐怕还要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当年杨广死后,东都皇泰主杨侗也送了他一个称号,谥号为“明”,只是名气不大,隋明帝没有流传下来,让隋炀帝占了上风,直到今天依然遗臭万年。要是杨广地下有知,听到这么个称呼,恐怕不但要暴跳如雷,而且要气得哇哇哇,大口大口地吐血了。可见,一个滥用权力、奴役人民,妄想成就自己丰功伟业的统治者,不论他干出多大的成就,也必将为后世所唾骂。其实只要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连别人的生存权都不尊重,最后,必然导致自己的毁灭,只是看什么时候而已。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大运河孟子说:民为贵,社禝次之,君为轻。他的意思就是告诫那些当皇帝的,记得要有帝王之德,说白了,就是要有责任心,对自己统治下的子民,要有同情心,要存民、养民、保民,至少要尊重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杨广,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总想一夜之间,成就千古圣王之伟业,结果则肯定是事与愿违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规律,很多事情,都逃不出这个宿命——杨广,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自然,也逃不出历史规律这个如来佛的手心心。暴君与明君,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有才,可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看谁的心中真正有老百姓,看谁真正去了解百姓的疾苦,看谁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看谁真正能与他们一起去谋求他们的幸福。在我看来,西汉初年,尊崇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是很有道理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扰民,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遵循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为管理最高境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富民强的梦想,难道还会遥远吗?为了开凿千里大运河,公元605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下令征发江南、淮北等地百姓100余万人,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同年,又征发淮南百姓10多万人,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在其后的五年里,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地区的永济渠;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部连接起来。至此,全长4000多里,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更混账的还在后头,杨广还干了哪些荒唐事呢?晚唐诗人皮日休,作了一首《汴河怀古》的小诗,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说杨广开了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浪费一事,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可是,历代的诗词和评论,还是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更要命的是,运河开通了,杨广要干的大事业,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为什么要三巡江都,三征高丽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张艺谋导演电影编剧与文学策划,著名剧作家和资深文学评论家。策划和编剧过的电影有:《英雄》、《霍元甲》、《活着》、《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一个都不能少》、《幸福时光》、《漂亮妈妈》、《菊豆》、《我的父亲母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青春爱人事件》、《美人依旧》等,发表过的作品有小说、文学评论、散文等近百万字。王斌沁园春与我结识于网络,我们共同迷恋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神奇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识,似乎也有了“奇异”的可能——或许无需太多的语言,太多近距离的接触,在虚拟空间中留存的文字,就足以让相知却不相识的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与沁园春便为典型一例。沁园春隶属“80后”,如今这一称谓也成了一个颇为时尚且时髦的名词了,它的后缀还要引申出诸如任性、骄狂、自私、沉迷于网络且追逐流行及时尚的诸般解说,而在这一切的说明中,却暗含着对这一代“沉沦”的叹息。我亦属“叹息”一族。所以沁园春的出现让我惊诧,他告诉我说,写了近百万字的历史小说,并且正在写全唐史,希望我能为此写篇序。接着,他的部分文稿也随之出现了,我留心地看了一遍,一时无语。坦率地说,在沁园春驾轻就熟的历史知识面前,我自愧弗如。他告诉我,少年时就迷上了历史,他像一位好奇且又执拗的“探险者”,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汪洋之海中,开始了他漫长的游历。而我少年时却在狂热地“挥霍”着“读书无用论”,我们逃学,打架,戏弄老师,嘲讽长者,以学习为耻,历史在那时的我看来了无生趣,我鄙夷且不屑一顾。在残酷的青春岁月中,我们虚度光阴,于今想来,悔之晚矣!而沁园春的少年,却悠游自在地与历史为伴。他在其中发现了乐趣,也发现了自我的志向所在。终于在今天,他要启动他所执掌的历史巨轮,起航了。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在沉重的历史迷雾中一直在追寻着民族的大义。这一被冠之于“春秋大义”的精神于今几经沉沦后,终于在萌动中苏醒了,可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喧嚣,众家各显神通地挥舞着个性的大旗摇唇鼓舌,并以“卫道士”角色自喜。我高山仰止,自惭形秽,因历史于我是一片空濛的崇山峻岭,虽心向往之,然毕竟才疏学浅,即便窃自潜心研读,试图跟进时代的步履,可还是徒叹奈何,少年的轻狂让我耽误了大好时光,只能怆然自叹了。所以我对沁园春示以敬意,他的文字亦如“80后”之风格。轻盈,率性,不拘一格,随意挥洒,而且俏皮风趣,一路游戏。在这一代人的眼中,历史失却了它故有的那份沉重和苍凉,失却了岁月的凌厉和悲壮,仅仅是一个好玩的故事,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于是他潇洒自如地道来,看着有趣,让人心生快意。读沁园春的文字及故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不经意间,信手拈来,轻松而不刻意,宛如茶余饭后可口的小甜点,一路读来亦有收获。这收获是对历史事件及人物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起码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那样的一个冷兵器时代,或者说是铁血年代,我们中华民族诞生了许多伟大而有趣的传奇人物。无论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和欲望,毕竟无意中缔造了中国历史,缔造了中华记忆,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集体无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存再度被发掘,说明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开始走向真正的成熟,开始在历史的千年流变中重新找寻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个性和位置。我们的确迷失太久了,太多纷纷扰扰的“西式”思想及作派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盲目地亦步亦趋。我们忘记了一个民族要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恰恰不是因为“大同”式的共性,而是自强且自信的民族个性。沁园春目前更多的是在发掘历史的故事,他那“80后”典型的游戏心态驱使他要将历史“还原”于一个充满“喜剧感”的叙事。因为是隔岸观火,因为年轻,让他一时还无法梳理出隐藏在这貌似“游戏”的历史背后的分量和气韵,以及随处可能散出的中华精神。但他毕竟已然“生活”在了历史中,这就足以让我惊叹了。我们还不能要求他做到把历史作为反观今天的一面镜子,他太年轻了,终究有一天,他也会带着他散发着风尘的经历重新走进历史,那时,或许他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发现是需要岁月磨砺的。2007年5月25日

内容概要

沁园春,诗人,青年作家,出生于80年代,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深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致力于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被誉为“80后青春派历史写作第一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皇帝与疯狂第二章 美人计第三章 严峻的考验第四章 唐朝诞生了第五章 穷追猛打第六章 空前的危机第七章 大决战第八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九章 全国大恐慌第十章 血溅玄武门

作者简介

新讲史明星震撼登场
顶尖新作引发新读史热下的巅峰PK

百万人追捧的最新年度讲史明星推出最新力作
张艺谋导演电影编剧与文学策划王斌先生亲自作序

《那年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

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难过程。书中对当时的许多历史之迷,更有深入的剖析及独到的见解。

作者深入研究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汲取了前辈高人的经验成果,用现代的语言、小说的笔调、幽默的风格,终将这集大成之经典呈现于世。

图书封面


 那时唐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当年在当当上评的时候不能打分,至为遗憾。今天移到豆瓣来,一偿打1星的夙愿~--------------------------------------------------------这本书当初在天涯上发帖的时候,就已经对它“印象深刻”。作者大概是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的走红,心生向往,以为用白话文侃侃历史,再炒作一下,造个百万点击率,就能声名鹊起,名利双收了。于是乎也开始正儿八经地在天涯煮酒上发帖连载了。可惜水平和当年明月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人家明月虽然被质疑点击率造假,至少人家写的东西里面还是有点货色的,也确实有人追捧。可这位爷的书那就不敢恭维了,想模仿明月体不得其法,没什么历史功底还在那里显摆,无聊当有趣,无知当幽默,俗不可耐,读了感觉像吃了只苍蝇一样。顶贴的水平也是乏善可陈,连马甲都不知道换一下,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在干嘛了,被誉为“煮酒最白痴炒作帖”。作者唯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就是脸皮厚度实在非同一般。其顶贴搏点击率行为在经历了无数网友的揭穿,嘲笑,讽刺,谩骂之后,依然故我。到后来,连骂的人都懒得骂了,版主也懒得删帖,估计是要树个反面典型。马甲们却依旧孜孜不倦,最后帖子的点击率居然真的还超过百万了!这种恒心毅力倒是值得钦佩~ 估计也就冲着百万点击率,也真有出版商把书出了。陕西师范以前出过不少好书,这次却彻底看走眼,栽了跟头了,浪费了不少纸张油墨。估计后面的二,三,四,是没啥希望了。这本书也别在这丢人了,把库存收了回炉再造吧,还能节约点纸浆什么的。诸位看客读者要是碰到这本书,那可得千万悠着点,别和自己过不去。
  •     看介绍抱着很大的兴趣读的,以为又是一本明朝。可惜不过如此。作者有意模仿明月兄,可惜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深度不够,而且笑话很冷,感觉是在恶搞。我和同学都不怎么喜欢,她看了一小半就懒得看了。我为了学习点儿唐朝历史,坚持着读完了。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文笔还行吧,有点贫过了
  •     《明朝那些事》之后的跟风,也还凑合
  •     这个文章在网络上就看到过的,但是就看了一个开头,那个时候觉得还不错,但是现在感觉这个书写的感觉跟《明朝那些事儿》差远拉!!
  •     没楼下几个人说的这么难看,还可以,感觉作者是读了很多书的,这点支持!只是有些地方还要精炼点.
  •     这是中国作者典型的抄袭主义,完全模仿人家当年明月,可是又没有历史功底,一味瞎写瞎侃,这样不好,建议作者扎扎实实读几年历史,创作自己的风格!!
  •     超人气小说,易中天推荐,大唐历史轻松看
  •     刚刚读了两章,实在是爱不释手.除了非常喜欢本书的语言风格,其内容也十分精彩.如果有人不爱看的话,那他肯定也不爱看<武林外传>.
  •     确实不值得一读,后悔买这本书!写的太贫乏,象是流水帐,思路也不清晰,既缺少对人物的刻画,又没有自己的见解,更不能带给读者深思!平淡无味!而且笔法模仿《明朝那些事》,学的不伦不类,实在有辱唐史。我想笔者一定属于略懂历史,然后搬出唐史现抄现卖,借《明朝那些事》这股风挣点银子的人!
    建议看《明朝那些事》,实在不错!
  •     写的蛮有意思的
  •     风格有抄袭《明朝那些事》之嫌,条理有些不清,细节描写过于罗唆,废话连篇!看了几页我就看不下去了!价格又贵!有退货没有?
  •     书的内容不错,值得看看。
  •     确实不值得一读,后悔买这本书!写的太贫乏,象是流水帐,思路也不清晰,既缺少对人物的刻画,又没有自己的见解,更不能带给读者深思!平淡无味!而且笔法模仿《明朝那些事》,学的不文不类,实在有辱唐史。我想笔者一定属于略懂历史,然后搬出唐史现抄现卖,借《明朝那些事》这股风挣点银子的人!建议看《明朝那些事》,实在不错!
  •     写的挺一般
  •     随着央视"百家讲坛"的热播和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热销,全国人民开始流行读史。不过这也算是件好事。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怎么也要有个基本的了解。《那时唐朝》的风格明显模仿当年明月。只可惜有些事情不是靠简单的模仿就能做到的。尤其是写历史这种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对人情世故的一些感悟,是绝对写不出深刻的内容的。作者沁园春是个80... 阅读更多
  •     这是一部俗不可耐的书,如果说明朝哪些事是白话历史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低级无耻让我对唐史没有一点想了解的想法
  •     狗屎
  •     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后对历史类书有了新的兴趣,但这本书与《明朝那些事儿》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很让人失望。
  •     喜欢唐朝历史的人,应该是能看的。也看出作者很努力。但与明朝那些事还是有较大差距。明是把整个历史和历史人物融汇贯通,了然于心,然后一个一个人物分析。这本书更想按时间顺序的古文翻白话,自己的见解也少些。
  •     那时唐朝 作者确实是用白话文加上戏谑的手法 写作的 但是徒有其表,看看可以 不可当真 还得看正史。 和当年明月的 明朝那些事儿 差太多 不提也罢
  •     不论是幽默还是史学都功力不够,废话一堆都是绕同一件事
  •     看不下去
  •     不是很读得进,留着以后吧。
  •     作者似乎很想往幽默方面描述,但粗俗的词用得太多,使得整书看起来低俗,缺乏深度.
  •     风格照搬《明朝那些事儿》,粗俗语言太多,有东施效颦的感觉,挺后悔花钱买这样的书。
  •     将就看吧
  •     作者想幽默,可是有弄巧成拙的感觉.我后悔买了书,不值得收藏,在网上看看就可以.
  •     第126页怎么有29字重复印刷?并且遗漏了标点。你们卖的是正版吗?
  •       看介绍抱着很大的兴趣读的,以为又是一本明朝。可惜不过如此。
      作者有意模仿明月兄,可惜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
      深度不够,而且笑话很冷,感觉是在恶搞。
      我和同学都不怎么喜欢,她看了一小半就懒得看了。我为了学习点儿唐朝历史,坚持着读完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