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嘎达梅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020084432
作者:朱苏进
页数:396页页

章节摘录

  夏日的草原开满绚丽的野花,蓝蓝的天空回荡着悠扬的马头琴声。  是一支苍凉优美的古曲。一匹健壮的快马闪电般冲上高坡,年轻的那达木德(嘎达梅林)踞马,警惕地远眺草原…… 他远远看见——两个衣衫褴褛的老年牧民夫妇,彼此扶助着向远方走去。  他远远看见——树木中有两个形迹可疑的骑手,正远远地朝这边窥望。  他远远看见——美丽的大草原上正行进着一辆华丽的王公车驾。  王驾后面跟着数骑卫队。远处草坡上,还远远地骑行着前哨与侧卫。  王驾中坐着达尔罕王那木济勒舍楞,他要从奉天返回他的属地科尔沁左翼中旗。美貌的新婚娇妻福晋朱博儒依偎在他身边,此刻正在睡梦中,如同一朵睡莲。达王轻轻从她肩下抽出自己的骼膊,拉开车窗,惬意地看着科尔沁草原——这里一草一木全是他的。  旗卫队梅林(队长)格斯尔策马近前,掏出一条长长的佩饰绸带,恭敬地道:王爷,卫队专依达的人选,我已经想好了。  达王:你想把它授给谁? 格斯尔示意高坡上的那达木德:王爷请看——那达木德。伊德阿斯冷家的小儿子,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嘎达。  达王远眺一眼,正色道:专依达可是个什人长啊,要带哨巡边、驱匪护旗的。别看专依达官位不高,但天大功业都从它开始。当年,先王成吉思汗,也是从做专依达开始建功立业,终得天下的。说说看,你为什么选他? 格斯尔思索片刻:他聪明,勇敢,健壮。  达王沉声:不够。  格斯尔:他通晓蒙汉文字,能文能武。  达王:不够。  格斯尔:他对王爷忠心耿耿,对旗务正直公道。  达王满意颔首,沉声:好……可还是不够! 格斯尔愣怔着沉思片刻,急声道:他身如虎豹,目如苍鹰。骑马快如闪电,枪法百步穿杨。三天不进食,仍然可以格杀群狼。五天不睡觉,仍然可以策马驰骋。王爷,那达木德的本领,我都亲眼见过啊…… 达王微笑打断:可我没有见过!格斯尔,能让我也见识一下吗? 格斯尔一怔,慢慢地从箭囊中抽出一支长箭…… 高坡上,嘎达正在踞马守望。天地间忽然响起一声无比凶猛的长喝:老嘎达! 嘎达回身望去,一支长箭嗖地从王驾那边射出。  只见那箭带着啸声,在天空画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朝他射来,仿佛要将他一箭取命! 突然,嘎达的坐骑爆炸,般跃起,闪电般冲向那支飞来的利箭。就在长箭落地之前,嘎达弯腰伸臂,敏捷地一把抓住了长箭! 嘎、达诧异地看见箭身上缠着一条专依达的佩饰绶带。  顿时,远近各处的卫士们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好!好! ——老嗄达,了不起!…… 达王远远看见那达木德的惊人身手,微笑着点头。对格斯尔道:就是他。老嘎达! 格斯尔微笑弯腰:唬! 嘎达从箭身上解下那条专依达佩饰,诧异不解。  格斯尔策马近前,微笑着说:戴上吧!老嘎达啊,从今天起,你就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专依达了。  嘎达惊说:格斯尔大叔,我入卫才两个月啊。  格斯尔感叹:牛羊活一世仍然是牛羊。雄鹰一展翅,人们就能认出它是雄鹰。  嘎达感动得不再多说,戴上专依达佩饰,一弯腰:那达木德领命,感谢梅林! 格斯尔微笑:不要谢我,是王爷选中了你。  嘎达飞身下马,朝王驾方向跪地长叩,高声喊:那达木德感谢王恩,永远忠于科尔沁! 虽然天地间回荡着嘎达的感恩声,但是王驾里的达王却根本没听见。紧闭的车窗内,只见达王轻轻解开熟睡的朱博儒衣服,欣赏她雪白的脖颈,粉色的小褂……他越看越激动,终于把头埋人,开始亲吻,继之,扯掉她的下衣,就在王驾中狂热地动作起来…… 朱博儒惊醒了,嗔怪着:王爷,这是车上啊! 达王却一把扯开车窗,明亮的阳光顿时扑入车内。朱博儒失声惊叫。  达王却更加兴奋,道:外面是我的太阳,我的草原,我的春天!里面是我的福晋,我的女人,我的暖榻!我的子孙后代在你肚子里,我要他们快快出来!福晋啊,抬头看看,看看我的草原我的家,你看哪!大不大?美不美?你闻到花香了吗?闻到草叶的气味了吗?嘿嘿,你说,是草原好还是奉天城好?是我这个王爷好还是张大帅好?!…… 身下的朱博儒大窘,笑嗔:王爷!看你疯的…… 达王气喘吁吁,颤声说:是啊,我疯了,我乐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回家了! 山坡上,两人并骑,缓缓行进。  格斯尔继续教导着嘎达:老嘎达啊,你要永远牢记,上天不但赐给我们无边的大草原,更赐予我们一位伟大的达尔罕王。要是没有我们的王爷,就没有我们的一切。要是没有王爷,草原就没有了甘泉,天空就没有了太阳! 嘎达犹豫,欲言又止:是。不过,吴老师跟我说…… 格斯尔追问:他说什么? 嘎达:他说,不是王爷养育我们,是草原养育着我们。草原养育了一切,包括养育一代又一代王爷。所以,王爷其实跟我们一样,都是草原的子民。  格斯尔一怔。沉思片刻,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老嗄达,这话放在心里,永远不要说出来! 嘎达:哎。  说话间,嘎达的两眼却一直眺望着远方山林间形似两个牧民的骑手。  此刻,两个骑手正极力躲避嘎达的视线,进入小树林。他们下马,整鞍,捧起泉水饮着。但是,眼睛却暗暗盯着草原上行进的王驾…… 那对衣衫褴褛的老牧民夫妇彼此扶助着,从骑手身边走过,已经是奄奄一息。  其中一个骑手伊德尔,从囊中掏出一块饼子,远远地掷给他们:吃吧。  但老夫妇俩表情庄严,看都不看面前施舍的饼子,仍然朝远处的山峰走去。  另一个骑手诧异:怎么_…J这俩人瞎啦?面饼都不要! 伊德尔也奇怪,但是渐渐明白了,他一声长叹:他们的心已经死了。  达王夺走了他们的家园。  他们这是去哪? 伊德尔望向远方山峰:太阳落下的地方,神圣的七驾王公山,达尔罕王陵。  去那干吗? 伊德尔:大概是要祭陵吧。  自个儿的家都没了,心也死了,还祭王陵干吗? 伊德尔注视着他们的背影,也不解地摇头。  两个老牧民继续朝远方的王陵踉跄而去,其步履如行尸走肉。  ……

内容概要

朱苏进,男,1953年生于江苏涟水,知名军事小说作家、国内一线编剧。作品曾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金鸡奖”最佳电影奖、文化部优秀电影奖,另数十次获得全国、全军其他文学、艺术、散文类奖项。
创作的军事小说有:《惩罚》《在一个夏令营里》《射天狼》《引而不发》《凝眸》《战后就结婚》《第三只眼》《绝望中诞生》《轻轻地说》《两颗露珠》《接近于无限透明》《孤独的炮手》《金色叶片》等。
创作的剧本有:《鸦片战争》《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郑和下西洋》《朱元璋》《永乐大帝》《三国》(新版,高希希导演)等。

编辑推荐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传奇英雄,在历史上他的死是千古谜案。以他的故事编成的歌曲《嘎达梅林》至今仍传唱在蒙古草原上。这是著名作家、编剧朱苏进继《让子弹飞》之后,潜心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中既有男人与男人之间较力的阳刚,又有蒙古草原爱情的宽阔动人。

作者简介

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与牧民,争取自由与幸福,奋起反抗达尔罕王公和腐朽的民国政府,勇敢进行武装起义。他单枪匹马为民请命,他和草原奇女子牡丹感天动地的爱情共同化为一首永世流传的《嘎达梅林》。本书堪称中国版《勇敢的心》。他的死因在历史上成了永久的谜案……

图书封面


 嘎达梅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朱苏进其人这两年,经常有消息关注中国编剧界的“十万元俱乐部”,消息称“中国已有6位编剧的单集稿酬达10万到15万”,朱苏进是其中的一员。据影视圈的朋友透露,自从《让子弹飞》的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之后,作为主要编剧的朱苏进的稿酬也水涨船高。有制片人称,朱苏进的本子意味着收视的保证,也意味着投资回报的保证。只是,朱苏进感兴趣的题材基本上是宏大的历史题材,他不写时下热门的谍战剧,也不愿意写家庭伦理剧。从最早与谢晋合作的电影剧本《鸦片战争》,到后来的电视剧剧本《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郑和下西洋》、《朱元璋》、《三国》,再到最近热播的《嘎达梅林》,朱苏进基本上都沉浸在宏大的历史和声名赫赫的帝王将相之中。而他早年所擅长的军旅题材,目前只有一部《我的兄弟叫顺溜》。朱苏进1953年出身军人之家,16岁入伍,在当时台海战争的前线厦门做一名“大火炮瞄准手”。而实际上他是高度近视,“20米外,敌我不分;30米外,男女莫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手。他的文学之路,开始的也颇有荒诞色彩。当时,怀揣文学梦想的他向一位发表了多篇文章的老大哥请教,发现他的新闻报道竟然都是编的!他想既然“编造”,为什么不更彻底些呢?于是就写了第一篇小说。之后,他凭着一系列不同凡响的军旅小说,扬名文坛,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与莫言、周涛,并称新军旅作家“三剑客”。他的成名作《射天狼》第一次写军人的悲伤,他的《醉太平》,堪称“官场小说”的军队版,其中的现实细节和批判锋芒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也不过时。无论在小说界还是在影视圈,朱苏进都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从1996年后朱苏进就没再写过小说,但很多读者依然记得他。他从不讳言拿编剧稿酬的时候“很爽”。他更愿意隐身幕后,即使被迫走到台前接受采访,说话也都是直来直去,是一个不大“配合”的人。早年写小说的时候,朱苏进总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军人和英雄之间不能划等号,普通人遇到的困惑在军人那里一个都不少;后来写电视剧的时候,朱苏进倒过来了:任何一个人,尤其是男人,身上都有英雄气质和英雄情结。出身行伍的朱苏进似乎注定了要和“英雄”这个词纠结在一起。只是,他似乎总是在和社会氛围对着干:整个社会高扬理想主义旗帜的时候他说“英雄也是普通人”,在社会氛围变得温软颓废的时候,他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也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功和商业成功。朱苏进坦言自己有比较顽固的英雄崇拜,“我认为英雄是老百姓们共同创造的,而且英雄代表了老百姓的意志。人民是大地,英雄像抓着一片大地一样往天空蹿。”但是他又不喜欢世俗的英雄,而更中意于一种英雄的潜在基因。“这种基因不在乎你是少将,还是上将,也许是在马夫的身上,也许在俘虏的身上,这是没有区别的。”嘎达梅林的故事清朝末年,为防止沙俄入侵而进行的放垦戍边就开始了。日俄战争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科尔沁的那木济勒色楞王爷商定,开始大范围的放垦戍边。1929年,“东北易帜”后不久,张学良继续放垦。越来越多的牧场变成耕地,草原牧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根基,被迫离乡背井。一时间民怨沸腾。嘎达梅林就是在这样的“时势”下出现的传奇英雄。“噶达”是蒙语,指一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梅林”是官职,是王爷的护卫军统领。看到牧民流离失所,嘎达梅林到垦务局反对放垦,被免职,之后又带领牧民去奉天请愿,被捕入狱,被第二个妻子牡丹营救出狱后,开始组织起义,在与张学良派来的军队对抗中战死,年仅39岁。嘎达梅林死后,有一种说法是,官军为了抓住他的妻子牡丹而杀害无辜的百姓,牡丹只能挺身就捕。被捕之后,被李守信部下一名连长强娶成妻。这个连长后来成了伪团长,1944年被日本人秘密杀害。牡丹与这个连长婚后生有一子。1948年,牡丹送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随子定居长春。牡丹在上世纪60年代还曾是长春市的政协委员,1975年在长春病逝。而嘎达梅林和牡丹也曾留有一子,但孩子的下落,有人说死了,有人说没死,送给了一户温姓的人家,但是都没有考证。而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当事人的回忆,内蒙古的文史资料《李守信自述》中有一段“我镇压嘎达梅林起义部队的经过”,里面曾详细记载了嘎达梅林的起义军被打败的经过。而对于牡丹的结局,文中说“嘎达梅林只带了四五十人,朝南面败退,连那个叫牡丹的二太太,也被扔到一个牧民家里。胡宝山走进去见她的脸和我们一样冻得铁青。经过恐吓,她说了实话,便被胡宝山带上做了老婆。后来我投降日本担任了伪蒙古军总司令,胡宝山跟着我升了团长,牡丹给胡宝山在呼和浩特生了一个男孩。胡宝山在宝昌死后,她下落不明。”无论如何,嘎达梅林从此永远活在了科尔沁草原。普通蒙古人用世代传唱的叙事民歌纪念他,艺术家用交响诗、歌曲、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各种方式纪念他。其中2002年冯小宁的电影《嘎达梅林》和三宝的音乐应该是反响最大的。电影选取的主线是嘎达梅林和牡丹的爱情,而悠扬的马头琴声演绎的音乐更是经典,它的声名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如今,嘎达梅林又变成了蒙古文化的一张名片,2008年,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已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而随着科尔沁草原因当年放垦而的沙化,至今仍治理艰难,嘎达梅林的抗争似乎又有了环保的意义和价值。朱苏进版的《嘎达梅林》据电视剧《嘎达梅林》的制片人、蒙古人呼和巴特尔介绍,他最初选择编剧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先后跟几位编剧谈过剧本大纲,还付过不少的预付金,但最后的结果都不满意。找到朱苏进的时候,他寥寥数语就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精髓和整个电视剧的脉络。导演随后迅速敲定了跟朱苏进合作过《康熙王朝》的陈家林。之后的运作变得顺利起来。在电影《让子弹飞》正热得发烫的时候,《嘎达梅林》也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几乎同时,同名小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嘎达梅林》没有脱离基本史实,只是在人物关系和故事展开上体现了典型的朱苏进风格。在朱苏进的创作中,爱情总要让位于男人之间的斗争和较量。故事以嘎达梅林和王爷父子的关系为主线展开。尤其是嘎达梅林与王爷的关系,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亮点。朱苏进相信,绝境出英雄,总是要“棋逢对手”才能显出英雄本色,于是男二号达尔罕王被塑造成了老练、沉稳、诡诈的形象。斗争双方原是“伯乐与千里马”,从惺惺相惜到暗生嫌隙,最后发展成为刀兵相见,中间不仅有武力冲击,更有智力对抗。朱苏进突破了传统历史观的路数,他没有把两个人简单处理成两个政治阵营的代表,而是写出了各自的合理性。有读者说,看了达尔罕王和噶达的斗争,很容易让人想到不久前硝烟四起的国美争夺战,想到商战中的黄光裕和陈晓。除了主要人物和主要关系,朱苏进版《嘎达梅林》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把达尔罕王的福晋、大学毕业生朱博儒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鲜活。她是张作霖做媒嫁给王爷的,她有知识有心机,她屡次在奉天的民国政府官员中周旋,把科尔沁草原高价卖掉。历史上朱博儒是曾任清廷要职的朱思古之女,毕业于北京高等学堂,她成为达尔罕王的福晋之后,达尔罕王对她极为尊重信任,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朱博儒不仅为达尔罕王对外联系应酬,甚至插手旗内要政。朱苏进说,电视剧版《嘎达梅林》与同名电影区别很大,“我们将着重塑造一个民族传奇英雄,打造‘最后一个草原武士’的形象,其中渗透一些坚强、宽广、风情的东西。”他介绍说,为了这个剧他准备了几年,两次到草原去体验生活,去和蒙古牧民聊天,感受他们心中的嘎达梅林,感受他们心中的草原。素材都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嘎达梅林的故事很动人,一个人物必须要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光看史料、听故事了解不到他的真正内涵。人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土壤中才会有更大的力量。”而在创作谈《英雄成就传奇》中他说,“我过去熟悉的帝王豪杰们个个充满心机,他们的目的性常常玷污了他们的心灵与性灵。”“嘎达梅林的伟大并非来自他的功业,而是他干干净净的精神。那或许已经永远成为人类记忆的一种精神。”朱苏进说,剧本跟小说相比,更商品化。但是在一个商业机制的运作过程中,他似乎还坚持着某种属于小说的东西。很多观众从《让子弹飞》中看到了现实批判的锋芒,而《嘎达梅林》的卖草场、牧民被迫搬迁、王爷与民国政府的勾结等等,相信也会让很多观众和读者会心。搞电视剧的人都说,中国现有的编剧力量、审查制度,运作机制,注定了电视剧出精品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写过小说的朱苏进,而且总是独立思考,显得不那么“合作”的朱苏进,是不是可以在这二者当中,找到平衡点呢?
  •     本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嫌其太过主旋律,跟看央视大剧似的,可等我找来长诗《嘎达梅林》一读,才发现跟这首浸透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诗歌比起来,小说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故事虽仍然发生在一个正邪对立的大框架下,正面人物也几乎是完美的,反面人物当然是阴险狡诈恶毒的,但至少丰富立体了很多,还增加了一些不好不坏狡猾且憋屈的中间人物,但进步是针对长诗的某些方面而言的,归根到底小说仍是一部充满了俗烂模式的媚俗小说,风格很电视剧,所以它也确实被拍成了电视剧。关于长诗我想在这里引上几段,非常具有时代特色:草原上的鲜花啊,离不开明亮的太阳;推翻军阀和王爷,带路人就是共产党。(153)严冬过去是明媚的春天,共产党送来了温暖;穷苦人民翻了身,金色的阳光洒满草原……(154)口传心记的歌儿,伴着深沉的马头琴; 歌唱民族大团结啊,歌唱英雄嘎达梅林……(完)我相信关于嘎达梅林的诗歌应当有很多版本,而如今流传最广的这个版本应成型于五十年代或之后。在那个时代“共名”的状态,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形式的入侵是很普遍的,当时搜集整理的少数民族文学都经历了“去伪存真、去芜取精”的过程,而其所谓的“真”与“精”最突出的便是对阶级斗争的强调。如此便少不了将原本复杂暧昧的反抗故事加以改造简化,以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于是我们看到《嘎达梅林》到最后所突出的重点,是在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团结的歌颂的同时,顺便歌颂了英雄嘎达梅林。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然进入时代“无名”状态的今天,同样取材嘎达梅林故事的小说,所采取的视角从“媚国”转向了“媚俗”。英雄传奇加政治权术再加上凄美爱情,的确很吸引眼球,不过对爱情部分抱有期望的读者可能要失望了,作为《我的兄弟叫顺溜》《让子弹飞》新版《三国》等几部男人大戏的编剧,朱苏进显然不善写女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爱情,传说中的草原奇女子牡丹出场极少且面容模糊,她极像一个跑龙套的,她的出场并非是为了亮相,而仅仅是剧情需要。而这也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人物都是为了故事服务的,所以故事很精彩,人物嘛,都是跑龙套的。当然故事讲得好是不能称为缺点的,只是有点对不住用其名字为小说命名的嘎达梅林,毕竟感觉上他才是主角嘛。虽然小说人物都有些脸谱化的倾向,但反面人物确实比正面人物写得更精彩。或许这是由于但凡理想跟现实比起来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一点,坏人反而时常比好人更让人感觉真实且更富有生气,比如曹操之于刘备、罗果静之于梅什金、伊凡之于阿辽沙。一个人太坏我们总能为其找出点缘由来,一个人太好,我们只能感叹,此乃圣人也,有点遥不可及不可想象的感觉。所以嘎达梅林受好人身份所限,从忠于达王到对其失望愤怒最后终于揭竿而起,每一步都符合道德标准,每一次都做到仁至义尽,每一次都占领了道德高地,反而令这个人的面容与万千好人的脸模糊在一起,无法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如果嘎达梅林成功了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例子啊。所以达王感叹,起义军是比马匪更恐怖,这种人就是死了,留下的名声都足以乱世。但这是一个悲剧,嘎达梅林悲壮死去,或许他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凭着一股子傲气和对大草原对牧民的深厚感情发起了起义,也许不过是被后人过度阐释了,有时候要过度拔高到一种什么境界,反而失去了其本身该有的魅力。
  •     嘎达梅林是一位反抗体制的英雄。体制是个什么东西?在著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名言:“制度是这样的东西,一开始你抗拒它,再后来适应它,到最后离不开它。”在嘎达梅林生活的那片科尔沁草原,原本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而美好。牧人,羊群,歌舞,摔跤,奶茶……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愚昧、荒蛮,但是那里的人们乐在其中。是什么改变了人们原本美好的生活呢?是体制,是一种文明的体制,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体制,是一种进步的体制,是一种我们长期生活其中觉得窒息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达王纵然有点不舍,但是还是一步步地背叛了草原,他原本不太习惯留声机发出的音乐,后来他不但习惯了,而且还陶醉于其中。在这样的体制下,包仁钦纵然聪明,却也还是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外孙死于非命,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女婿一步步推向死亡,他不愿意挣扎了,他觉得体制的力量是如此地强大,以至于所有的人,都只能服从。我们一定要进步吗?我们可不可以不进步?当远离工业文明,回归原始愉悦的选择权力被剥夺了,我们所标榜的幸福生活又在哪里呢?体制的罪恶来自权力行使者的欲望。在历史上,真正下令镇压嘎达梅林义军的其实是张学良。他要求放荒、屯垦的目的是备边,是发展经济。他有他的考虑,我们很难说在历史长河里,谁的考虑更加正确一些。(比如说嘎达梅林死的那条河边,据说现在因为环境破坏得太严重,已经成为了一条沙河)但是,生命,对,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值得而且必须被尊重。浙江某村长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政府花大价钱建电站,不唱赞歌也就罢了,反倒竭尽全力去阻挠这件事情。可是钱村长的背后是许多依靠滩涂生活的穷苦人,电站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电站会夺取他们生活的所有希望。嘎达梅林似乎也有一些某村长的影子,那些带着日本仪器来测绘的人,到底会给草原带来怎样的未来,他其实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但是他看到无助的牧民被赶离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牧场,他们哭陵、他们上吊、他们迁徙、他们反抗、他们哭泣……文明的体制让他们无路可走,这个时候,唯有反抗,才能改变这些现实,即使反抗要流血,即使反抗要妻离子散,即使反抗要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文明的体制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我们恐惧于文明,恐惧于文明背后那莫测的翻云覆雨手;我们恐惧于权力,恐惧于权力背后生杀予夺的暴力。我们亲手制造出了这个利维坦,它吞噬了我们所有的幸福。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凡是能拿银子买来的东西,都是便宜的。”我们在为了银子可以牺牲一切的体制中生活得太久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生活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是幸福,对,是幸福,而不是银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嘎达梅林反抗的不是达王,不是王制,而是体制,一种让我们远离幸福的体制。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需要嘎达梅林的时代。BY ZJMR2011.3.27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在初中的音乐课上,我学过这首《嘎达梅林》,直到现在也还能哼唱。八十年前发生在蒙古草原的那场起义,最终失败了,这首赞颂嘎达梅林的歌曲却流传至今。
      根据电视文学剧本改编的小说《嘎达梅林》,还是以对话为主,情节上有着尖锐的戏剧冲突。电视剧里必然有些很狗血的东西,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放到小说里,有时不免矫情。长篇电视剧要求情节复杂,但是结构不能复杂,改编成小说后读起来就比较简单,轻轻松松就能读完。
      但是,嘎达梅林的故事本身并不能让人觉得轻松。1930年,嘎达梅林组织起义,反抗王爷大面积放荒草场,第二年被张学良镇压。军旅作家朱苏进写过许多电视剧本,比如《我的兄弟叫顺溜》、新版《三国》,编写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显得游刃有余,正面人物嘎达梅林和他的妻子牡丹、呼德尔兄弟都是大智大勇之人,而达王和他的福晋朱博儒、儿子包明远、管家色旺等大反派则各自心怀鬼胎,没有简单的脸谱化;牡丹的父亲包仁钦、达王的兄弟卓王这些中间人物性格也较为复杂,特别是包仁钦这个聪明绝顶的投机家,在亲情、大义与个人安危之间艰难抉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嘎达梅林虽然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但在那个年代,在贫穷落后的蒙古,他不可能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作家根据历史合理想象,描写了嘎达从忠于封建王权到举起义军大旗的思想转变,其间还写了他与马匪斗智斗勇、与牡丹的纯洁爱情、去奉天向王爷请愿、与共产党人的接触等重大事件,谱写出一曲英雄与草原的热血赞歌。
      正面人物不管怎么写,就应该是那个样子,而那几个大反派,倒是各有特色。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民主的火焰燃遍大江南北,但在蒙古草原还保留着封建王制。“草原的主人”达王不断把草原卖给奉天政府和张作霖父子,牧民流离失所。小说中的达王老奸巨猾,左右逢源,深谙制敌复仇之道,他那贪财的管家、风流的福晋、觊觎王位的儿子、阴谋夺权的兄弟,都逃不出他的圈套。而嘎达梅林、呼德尔兄弟这些正义之士,也被达王欺骗。这个人物藏得很深,身上具有鲜明的王族特征。
      现在流行“好看小说”,《嘎达梅林》倒真是“好看”的。当然,对于影视小说,就不要去苛求艺术性了。
  •     英雄的诗歌,一区赞歌,
  •     但嘎达梅林是一位真正英雄,也是早期环保者
  •     朱先生拍电视拍多了罢,落笔时想必处处都是心里怀着荧屏画面的:一、大主线“反抗王权,讴歌英雄”符合主流需要;二、三方人物嘎达、达王、朱博儒(色旺)各自不同的立场便于拍摄时矛盾的展开;三、部分场景如牧民自杀、劫持达王、省府示威等,在笔触上都是基于为拍摄而准备的。不过,书和剧本还是不一样的东西,更与电视剧截然不同。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容留的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方面本书是不是就有些顾此失彼了呢?
  •     嘎达梅林是一位草原英雄,为了人民和家园更是为了草原人民的利益和自主权而牺牲!也许至今蒙古人民还没忘记那首用血转化的英雄悲剧史歌!
  •     故事引人入胜,作者写的结构很紧凑,结尾有点悲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