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丰臣家族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536695085
作者:司马辽太郎
页数:366页

(转)《丰臣家族》新版序言:司马辽太郎的“俯瞰法”创作秘籍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写历史小说,也写散文、游记以及有关历史和文学的评论。司马是一位多产作家,从1956年发表处女作到1982年的二十六年间,写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和不少短篇小说、游记、评论等。1971年,日本文艺春秋社在纪念该社成立五十周年时,开始出版他的全集,至今已达三十二卷。一司马辽太郎1923年生于大阪市,原名福田定一,父亲福田定是经营药房的药剂师。司马从小就对历史有兴趣,小学时代他常去奈良县的外婆家玩,那一带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坟墓,以及日本最古的官道——竹内街道。司马在那里拾到了大量的弥生时代的土器和石镞的碎片。从1938年起,在中学读书的司马,每天放学之后都上大町市内御藏迹町的市立图书馆博览群书,总要读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1940年司马中学毕业,在投考旧制大阪高等学校落选之后,利用这一年的空暇时间步行游历了有名的金刚山、葛城山和六甲山等,增长了许多见识。1941年4月,司马入大阪外国语学校学习蒙古语科。在大阪外校学习期间,司马阅读了大量小说,特别是俄国文学,并酷爱《史记》。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青年时代读《史记》,每次都很激动。”战后,司马曾当过几年记者。1946年他进入京都、大阪、神户地区驻扎的一家新兴报社——新日本新闻社京都分社工作,1948年5月转入产经新闻社京都分社。他在这两家报社担任记者期间主要负责大学和宗教方面的采访任务。他曾先后任产经新闻社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之职,1961年升任该报社出版局副局长。为了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于同年3月辞去了报社的职务。1956年4月,司马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波斯的魔术师》,用的是司马辽太郎这个笔名,意思是他远不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1957年5月,他与日本作家海音寺潮五郎等人创办了同人杂志《近代说话》刊行会,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戈壁的匈奴》。自那以后,司马写了许多历史小说,大多是些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也写过不少有关日本历史和文学的评论以及散文等。进入七十年代,司马的创作题材从日本历史扩展到中国历史,写下了《汉风楚雨》、《空海的风采》、《项羽与刘邦》等长篇小说以及散文集《从长安到北京》。司马自开始文学生涯以来,曾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二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大抵取材于日本的战国时代、幕府末年以及明治维新初年这三个时期。在取材于战国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的小说中,比较著名的有长篇小说《窃国故事》、《新史太阁记》、《关原》、《城塞》和《丰臣家族》等;取材于幕府末年的有《龙马行进》、《燃烧吧,剑!》、《新选组血风录》、《幕末》、《生活在世上的日子》、《花神》、《最后的将军》和《山岭》等;取材于明治初期的有《坂上之云》、《岁月》和《殉难》等。司马喜欢描写大动荡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在《我的小说作法》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我的小说所需要的是历史上那种剑拔弩张、金戈铁马式的紧张时期。紧张得就如一根绷得很紧、即将断裂的弦。这样的历史紧张时期,可以看做一辆正从横里开过来的汽车,而我作品中的人物和他的人生则处在与疾驰中的汽车相交错的位置上,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和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也就是说,他喜欢把人物放在时代矛盾的焦点上来描写,这样便于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司马自有他自己的描写历史人物的方法。他称这种特有的小说技法为“俯瞰法”。他在《我的小说作法》里对此作了如下说明:“我常从高楼的顶上往下眺望。即便在平日住惯了的城市里,从上面看到的也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地形和景物。变小了的人和车辆在其中行进。我喜欢从高处往下看事物。也就是说,在我看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踏着楼梯的台阶来到大楼的顶上,从上面再一次窥视这个人。这比从同一水平面来看,别有一番情趣。……总之,‘看完整的人生’是很有趣的。”司马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预见到身后的事。而历史小说作家则可以清楚地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他的命运以及他的存在与行动对后世的影响。他举例说:“如果写织田信长,任何粗心的笔者,总可以知道信长自身不曾知道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在京都本能寺为他的部将所杀的命运。而历史小说正是以这样的视角来写成的。”司马所说的“俯瞰法”以及“看完整的人生”,据译者理解,就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司马根据他自己的上述技法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既有长处也有缺点,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无论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都无不如此。司马对他所写的人物是非常熟悉的。日本的著名评论家尾崎秀树在谈到这点时说:“司马对他所写的人物了如指掌。无论是坂本龙马、斋藤道三、还是织田信长……他都能与之交朋友。”“与历史上的人物交朋友并不那么容易。”“他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因此他作品中的那些人物仿佛都在我们眼前。就像我们谈论自己的伙伴那样,司马自如地谈论历史中的人物,好像他是他们的伙伴。”关于同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有着几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记载或传闻。历史小说的作者往往是从中选取一条线索,舍弃其余的线索来从事创作的。在这种取舍中间正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司马的历史观中有一些积极的东西。从他的历史小说中可以看到如下几点:历史是变化的、发展的;战国时代、幕府末年的社会已经腐败,旧的封建制度必然要崩溃,新的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肯定那些旧秩序的破坏者和新秩序的建设者在历史上的功绩,歌颂历史上的这些英雄,并为他们中的某些人翻案,帮他们摘掉原来戴在他们头上的“恶人”的帽子。司马的历史小说在日本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而且为历史学家、文艺评论家们所称道。所以如此,我们以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司马的作品在客观上适应了战后日本人民要求推翻旧的秩序、探索新的秩序、建立新的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对经过了十五年战乱生活、正在埋头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日本人民起了启示和鼓励的作用。二、司马通过小说这一形式,以他对日本历史的独特的见解,叙述了日本中世纪至近代的为期数百年的历史。读者们从中可以得到生动而丰富的历史知识。三、司马的小说,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往往包含着某些有益的教训和解决难题的办法。四、司马把历史和现实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读者们从他的历史小说中既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面貌,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周围的人们。五、司马的历史小说的构思雄伟,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细节描写逼真生动,故事的展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流畅。他特别善于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三《丰臣家族》一书所描述的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战国时代的故事。距今约四百年前,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军人政权——室町幕府日渐衰落,出现了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局面。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这期间,以本州中部岐阜城为根据地的织田信长异军突起,势力日益发展。织田信长想以武力统一天下,然而在大业未竟的时候,由于部下将领明智光秀的反叛,他在京都本能寺丧生。同是织田部下将领的丰臣秀吉以讨伐叛逆者明智光秀的名义,将大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实现了统一全日本的伟业,并以大阪(现在的大阪)为中心,建立了丰臣政权。这一政权在结束乱世、统一全国以及实行某些政策方面,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它对外穷兵黩武,两次出兵侵略朝鲜;对内横征暴敛,穷奢极侈,使经过长期战乱的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从而失去了民心。丰臣秀吉死后,权力转移到了丰臣政权的首席大臣德川家康手里。家康移都江户(现在的东京),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三个幕府政权,即江户幕府。《丰臣家族》所写的,是在日本历史上实现了统一全国伟业的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它最早连载于《中央公论》杂志上,1973年出版单行本。全书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族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做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在封建社会里,权力是掌权人——皇帝、将军和各路诸侯的私有物,即所谓“家天下”。丰臣政权是丰臣秀吉及其家属的私有财产。因而,小说中所说的丰臣家、织田家或德川家,既是指他们的家庭、家属,也是指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或拥有的势力。为此,《丰臣家族》既是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也是丰臣政权的兴衰史。本书的构思有其独到之处:在横的方面,九篇故事中所着重描述的十个人物,都与丰臣政权的首脑丰臣秀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纵的方面来看,每篇故事都对主要人物的一生作了有头有尾的描述,巧妙地将其长达数十年的生涯压缩在短短的篇幅里,而并不像一般的短篇那样,仅仅截取人生长河中的一段或几段,一个或几个场面。作者从人物的一生中摄采了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例,加以探讨、渲染,赋予每个人物以特定的个性和使命。作品对人物的描写,贯彻了作者看待历史人物的“俯瞰法”、“看完整的人生”的主张。例如,在作者笔下,丰臣秀吉既是一个实现了统一日本伟业的英雄,也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人物,他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要使自己掌握的权力成为丰臣家世袭的天下,以致最后陷入了昏庸。作品所描述的虽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惊险的场面,毋宁说都是些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故事,然而读来不仅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使人觉得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对于我们理解日本的封建社会——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他们的思想、风习、趣味、爱好等,会有不少裨益。译者在日本工作期间,曾有机会于1980年秋天到大阪市司马先生府上拜访过先生,受到先生亲切的接待。司马先生对中国怀着友好的感情,曾多次访问过中国。司马先生时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对日中两国的文化交流甚是热心。司马先生要我向中国的读者转致问候。《丰臣家族》是我国翻译出版的司马先生的第一部小说。这个译本的出版,如果能在加深我们对日本的了解方面起一点作用,将使译者感到十分喜悦。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译者1982年6月于日本京都

坐看世间沧海桑田

这本书也叫《丰臣家的人们》,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名著。老先生原名福田定一,这个笔名在日语中的就是远远不如司马迁的意思。虽然看起来很谦虚,不过以太史公作为学习的对象,怎么说也有点骄傲的意思在里面。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最富盛名的历史小说家。虽说是历史小说家,其实也大多还是局限在日本战国这一百来年的岁月里。要说日本的历史,也就这点时间看起来有点波澜壮阔,很是出了些被后人记住的人物。如果这样说不好理解,那想想我们的三国时期你就差不多明白了。就是你打我,我打你,有人戏言,以当时日本大名之多,可以说就是一群乡长之间的混战。难得大河剧对这部分历史又情有独钟,拍来拍去的。能拍的强人都差不多了,只好拿些小人物充数。去年刚完结的《天地人》的主人公直江兼续就是这样无奈的结果。这个老兄供职于上杉家,一生最大的事迹就是写了所谓的“直江状”。结果被老狐狸德川家康利用,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直接导致关原合战的爆发,间接将丰臣政权埋葬。这位老兄政治上幼稚,不过人品不错,他的铠甲头盔上还有一个十分拉风的爱字。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搜索一下。潇洒程度直逼我的治部少辅三成大人的大一大万大吉之旗。怪不得这两位老兄能成为好朋友呢,敢情装酷俨然是共同爱好啊!相比于其他的历史小说名家,比如山冈庄八。他的写法更加全面,老先生把自己的这种特有的技法称为“俯瞰法”。俨然一派宗师的风范。不过实在说,老先生的文笔相当了得,笔墨简练老辣,简简单单就能将人物勾勒的十分传神。我个人觉得这种技法对于历史人物十分有效,它不拘泥于一人一事,抓住人物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又很重视具体而详细的形象描写,读来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很是好看。这本《丰臣家族》当是老先生的代表作,全书九个章节,每个章节描写一个人物,章节间既相互独立又各自联系。写法俨然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接近。每个章节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那些勾心斗角、河蚌相争都如行云流水一般缓缓张开,这种历史的张力足显作者的功力。话说这本书我知道的很早,读的却很迟。因为在战国历史人物中,我确实比较喜欢丰臣秀吉这只猴子。山冈庒八的《丰臣秀吉》一书我也拜读过,但是在人物的深刻性上显然与此书有一定距离,当然这种比较也有失偏颇。毕竟这本书更像是人物论。

《丰臣家族》中让我流泪的两段话

《丰臣家族》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不一样。前几个故事,讲的都是秀吉的养子。这些养子中,我最喜欢宇喜多秀家。他虽然与秀吉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却是秀吉的养子中最出色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倒向家康,支持家康,尽管秀吉的政权在秀吉逝世以后风雨飘摇,他却以一己之力支撑着养父的留给秀赖的世界。他的孤傲和忠贞,让人们相信即便在权力场中,也有一丝光亮和温暖。而这丝光亮和温暖,正是超越权力的永恒的人性光辉,而揭示人性,正是司马辽太郎的“俯瞰法”得以傲视其他一流历史作家之所在。所以,当我读到以下两段话,我哭了:“后来,秀家又从久能发配到在江户城以南一百二十里之遥海面上的孤岛——八丈岛上。秀家在这个岛上足足住了四十年。他在岛上的生活始终十分贫苦。日常的工作就是编草席,然后把它换成食物,这样来勉强维持生活。“要是能吃一顿白米饭,就是死了也心甘。”这是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这话传到了江户。有一年,一艘便船来到八丈岛,给他带来了几草袋的大米。赠米的是他过去的家臣志摩守花房。此人在关原之战中参加了家康一方,现在在江户享受着荣华富贵呢。这么做,大概是因为对过去的主人有点负疚之感吧。 秀家死于明历元年(1655)的冬天,终年八十四岁高龄。在这之前,秀赖也死了,家康也死了;德川幕府也已经到了第四代,即家纲将军这一代了。秀家,这个被流放的囚徒,关原战场上的失败者,却比胜利者中的任何人都活得长久。”

更喜欢旧版

虽然新版的封面更为华丽,但还是喜欢旧版,有点漫画味道~书名改成了丰臣家族,与象征天潢贵胄的黄色搭配起来很不错~而且新版有张精美的图,苦恼啊~副标题太夸张了,其实揭示出了什么,应该由读者自己来判断~

丰臣秀吉与日本乱世

对于日本乱世有些认识是小学看《霸王传说》的时候,不过那个故事都虚构的,但也有真实历史的影子,据漫画家岛崎让说,《霸王传说》有丰臣秀吉的影子。后来是在著名的“信田之野望”里开始真正了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在这三个人里,最具有传奇性的是织田信长,而最让人遐想的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是真正让织田信长敬佩的人,换句话说,这两个人应该是互相佩服,所以织田信长负责四方征战,而德川家康则负责进行管理,到织田家控制日本本土的时候,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着一对黄金搭档也达到了织田家政权的巅峰。接着是“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时代结束,征服东方的梦想破灭,德川家康不得不面对自己最好的兄弟和战友的死亡。而当时的天下,还处于纷乱的乱世。但是势力强大的德川家康并没有因此崛起,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的人物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丰臣秀吉。这个侍卫起家的小侍卫用自己的魄力和左右时局的能力夺取了天下,并且“携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还动起了和日本隔海相望的明朝政府的心思。《丰臣家族》主要描写的就是丰臣秀吉统一乱世之间的故事。我是在写作《锦衣卫》的时候正式接触到丰臣家族的故事的,不过也只是窥到了一斑,强大的明军最终两次击败日军,丰臣秀吉死后,蛰伏了多年的德川家康终于圆了自己的王者梦,开启了我们在上中学时就知道的德川幕府时代。新经典文化公司做的《德川家康》最近卖的很火,重庆出版社也出版了日本风云人物系列,但是个人认为只有《宫本武藏》和《织田信长》两本的可读性不错,而这本《丰臣家族》,可谓是风云人物系列之外的一本真正可读性的图书,作者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有名的当代作家,其作品被大江健三郎等名家奉为经典。重庆社的这本《丰臣家族》翻译的也有很多让人唏嘘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作者司马辽太郎控制节奏与叙述的能力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丰臣家族:历史拐角处的苍凉与落寞

公元1592年,大明王朝的万历二十年,此时,距离一代名相张居正的离世,已经五年了,腐朽没落却尾大不掉的朝廷正在走向帝国末日的途中;也正是这一年,在东北的女真部落里,皇太极出生了,多年之后,他和他的兄弟多尔衮等人率领如狼似虎的八旗兵,终结了中原地区的汉人政权,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帝制政权。对于同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这也是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年份之一,在这之前终结了已经混战百年的战国时代,完成了统一,在这个历史的“拐角处”,人们看到那个身材瘦小却充满着雄心壮志的身影,他就是丰臣秀吉。正是在这一年,丰臣秀吉统率五十万大军,进入了朝鲜半岛,发动了中国、日本、朝鲜这东亚三国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拉开了自此之后三个世纪间日本侵略中国并妄想征服远东地区的序幕,在此意义上说,丰臣秀吉对于日本军事历史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到三百多年后的中途岛海战。日本历史作家司马辽太郎在《丰臣家族》这部著作中,描写的便是丰臣秀吉和他的家族,从贫贱到富贵的巅峰,而后又归于衰亡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决定着这个家族走向的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丰臣秀吉,原名藤吉郎,在走出家乡跟随一代名将织田信长以武士身份征战天下之时,蒙信长赏识,赐姓“羽柴”,更名为“羽柴秀吉”。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后,秀吉迅速确立起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并由天皇赐姓“丰臣”,自此,进一步打造起了属于他的“太阁家族”。然而,在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丰臣秀吉与中国的帝王将相一样,同样未能避免树立某个子嗣为接班人,将家族的基业永远保持下去以至千秋万代的梦想。从丰臣秀吉一开始走向自己人生顶峰之时,便一边努力对外扩张日本的疆土,一边不停物色能够继承其霸业的合适人选,从养子秀秋和秀次,到嫡子鹤松和秀赖,其间屡次将自己的接班人亲手扶植起来又亲自将其打倒。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生活在秀吉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的一颗棋子,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司马辽太郎的笔下,秀吉的发妻宁宁(北政所)、备受宠爱的淀姬、他的心腹手下石田三成与福岛正则等人,以及生活在那个时期的著名将领宇喜多秀家、德川家康、上杉景胜、前田利家等,悉数登场,在帮助丰臣秀吉建立起自己的基业的同时,也加速推动着丰臣家族的衰亡。司马辽太郎以“俯瞰式”的笔法,将这些人物与这段历史娓娓道来,呼吸吐纳之间收放自如,使人在读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历史之魅力,亦可见司马辽太郎之笔力。尽管司马辽太郎没有对丰臣秀吉发动的中日朝三国战争中落下过多的笔墨,却剑走偏锋,从秀吉与身边人交往的一些细节中,道出了日本军人妄图征服东亚各国的野心之源起,尤其是经历了六年的战争之后,丰臣秀吉这位一代英雄在战败的情况下,心力交瘁,终于一病不起时的悲凉和落寞:“……他说着说着,中途难过得说不下去了,终于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最后竟不顾当着众人的面,失声痛哭起来。满座的诸侯都低着头,没有一个抬头看他。他们的心中想来定是百感交集,思绪万端。他们自然也想到了秀吉死后丰臣家的前途问题,但是更加切实地考虑的是,在秀吉死后必然会发生的政局的变动之中,如何才能保住自己。当年的八月十八日,秀吉死了。”在此之后,丰臣家族交到了丰臣秀赖的手中,这位秀赖却并未遗传到秀吉的雄才大略,而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终于,秀赖将秀吉用一生时光建立的基业拱手奉送给了真正的王者德川家康,从而开始了延续二百年的德川幕府时代。关于作者司马辽太郎在写作过程中的历史观,同样也清晰地反映在这部作品中,那是一种充满佛教徒悲悯情怀的目光,注视着曾经在历史的崎岖道路上走过的人们。在写到丰臣家族最后的结局时,他写道:“纵观全局,甚至令人觉得,丰臣家的荣华富贵,犹如秀吉这个天才所带来的一片五彩浮云。”对于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人来说,有这样的历史观并不会令人感觉讶异。也许,在司马辽太郎的心里,不仅是丰臣家族,甚至也包括之前的织田信长,以及隐居的宇喜多秀家和八条亲王、给身后留下雄厚基业的德川家康,每个人的生命无不是一片五彩浮云,即使世间的功名利禄色彩斑斓,终究不过是浮云蔽眼。也许这才是司马辽太郎的这部作品中最使人叹息的。丰臣秀吉去世二百多年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当时的诗人福原公亮在读过这段历史,并亲眼目睹了幕府时代的终结之后,喟叹着写下了一首名为《读史有感》的七律:今人浑就古人看,论定何须待盖棺。富贵从来居不易,功名毕竟退为难。英雄末路托仙佛,隐者当年求仕官。掩卷喟然长太息,满天风雪岁云殚。正是在这首七律完成的时候,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时代,也已隐退到了历史的深处。历史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拐角处:欧洲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亚洲的大门,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马上就要到来了。(完)

最好的日本历史小说

如果你喜欢历史小说,或者往大一点的范围说,喜欢小说,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本。它是我读到的最好的日本历史小说。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加上陈生保的翻译,一个字:绝。你见过哪位作家如此深刻地描绘一个人的愚蠢:孙七郎秀次是个搜集迷,喜欢搜集是他毕生的嗜好之一。近来他正在热心搜集有名武将的武具。举个例子来说,他所用的作为大将徽记的马标,是一面金色的大旗。这物件,原为越前北庄战死的织田信长手下首屈一指的勇将柴田胜家所有。他戴的头盔是一顶仿照中国的头盔制作的唐冠,此物本是美浓地方出身的武将、现在秀吉手下任备中守的日根野弘就的武具,孙七郎死乞白赖地一再向物主索取,才勉强弄到手的。那件用鸟毛制作的披肩,则是木村常陆介的物品。木村是一位近江地方出身的豪杰,现在秀吉军中任职。这披肩本是木村的常用之物,架不住孙七郎苦苦请求,才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真可以说是集当代英雄豪杰的战场装束于一身。……吉政去传令之后,孙七郎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所有的人都在徒步奔跑着逃命。孙七郎也不例外。他一边逃跑一边在动着脑筋。唐冠的头盔,金色大旗的马标,鸟毛做的披肩,这些英雄豪杰的标志,全被他扔掉了。他只身奔跑着。这么一来,敌人会把他看成一名普通的士兵。这当儿,可儿才藏一边把插在胄甲上的印有剪竹图案的小旗稍稍向旁边倒了一下,一边扬起鞭子催打着他的千里驹,从孙七郎面前悠然逃去。可儿是美浓人,善使一杆长枪,枪术高超,没有人抵得过他。秀吉为了培训孙七郎,特意在他身边配置了不少象可儿这样能征善战的武将。可儿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人物,就连逃跑也显得十分熟练。“才藏,才藏!”孙七郎一边紧追不放,一边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从孙七郎来说,现在用不着可儿,要的只是他骑的那匹千里驹。“把马借我用一下!”听孙七郎这么说,可儿回过头来瞪了孙七郎一眼,随即回答道:“下雨天要借伞吗?”你见过哪位作家如此深刻地描绘一个人的残暴:“看我的武艺!”当一刀就结果了来人性命时,秀次就这么大吼一声,叫他的随从们,聚集在他的猎获物——被害人尸体的旁边,让他们用耳朵贴着死者的心脏,听听是否真的停止了跳动。后来,甚至在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就出动了。有一次,孙七郎一行人正蹑手蹑脚地来到京都北野的天神神社的牌坊前面。这时,有一个盲人正用手杖笃笃地敲着脚边的地面探路,迎面走来。以杀人取乐的秀次,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盲人。秀次悄悄地向他靠近,心想他会作出什么反应,砍杀时的趣味如何呢?“瞎子!”秀次喊了一声。“来,我给你酒喝。”说着便亲亲热热地拉住了盲人的手。 盲人抬起头来,兴冲冲地对秀次说道:“不知是哪位相公,说话这么和气。”说着便跟随秀次走了过来。但是走了没多久,秀次便扭转身子,使出浑身的力气,挥刀把这位盲人的右臂连根砍落下来。按照秀次以往的经验,如果是正常人,受到这突入其来的打击,便会昏死过去。然而,也许是由于瞎子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不同吧,只见这瞎子蓦地一跃而起,离地有三尺来高,而且伸直了腰,以出人意外的大声叫道:“附近有人吗?有坏人杀人哪!快来人啊,救命啊!”盲人用断断续续、然而却是正常人所没有的那种沉着的语调,不断地喊叫着。“瞎子倒是别有风味嘛。”秀次这么说。这时,担任大膳职务的年轻大名熊谷亮直之,一位在秀次进行这种杀人游戏时总是跟在身边,善于讨好主人的人物,为了进一步加深秀次的兴味,走近盲人,对他说道:“你已经少了一条胳膊啦,鲜血象喷泉一样流着。”熊谷把真实情况告诉盲人,心想,盲人知道了一定会昏死过去的。熊谷期望能出现这样的结果。谁知盲人却作了与此不同的反应。他迅速镇静了下来,侧着头思索了一下,然后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沉静的语调,低声说:“啊,我有数了,我明白了。这个凶手大概就是那个杀生关白吧,近来他常在这一带出没行凶,准是他!”秀次的跟班熊谷,传说是熊谷次郎直实的后代,祖上原是室町幕府时代世代相传的名门望族,祖祖辈辈住在京城里。如今的熊谷家乃是若狭国井崎城的城主。熊谷是个颇为聪明的人物,他完全明白秀次的兴趣所在。他就象医生询问病人的病情似的,对盲人说道:“你原本是个瞎子,现在又少了条胳膊,这下可成了双重残废啦。我问你,你现在还想活吗?”熊谷想让盲人讲讲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如何。秀次站在熊谷的背后,他也伸长了脖子,全神贯注地等待盲人的答复。“我不想活了!”盲人高声喊道。接着他回答说:“这双重残废,我受不了。你们干脆杀了我吧。快朝我的脖子上砍!你们听,周围有人们走动的声音。这说明街上的人都在从门缝里往这边瞧呢。快把我的头砍下来吧。让你们遗臭万年吧。老天爷会惩罚你的。”听着盲人的大声呼喊,秀次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忍不住了,便挥刀用力向盲人砍去。大概是因为刀口上凝结了一层血的缘故吧,刀口很钝,只听得喀啦一声,肩胛骨裂开了。盲人被砍倒在地,但他仍旧连声惨叫。这使秀次更加手忙脚乱,挥刀对盲人的面孔、腿脚、身躯乱砍乱戮,打落了牙齿,砍断了手和手指。最后几乎将盲人剁成了肉酱,完全不成人样了,这才结束了这个顽强的生命。自从他爱好拦路杀人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费劲的事。“没有比瞎子更有味道的了。”秀次气喘吁吁地这么说。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尽,连腰都直不起来,以至于他的跟班们不得不在他身后撑扶着他了。当夜,秀次对跪在身边为他斟酒的女人说:“当今的公卿大夫之中,有哪一位有我这么大的勇气啊!”

九个故事十种人生

丰臣家族整本书由九个故事并联起来,讲述了丰臣秀吉从发迹到死去期间的事情。九个故事分别讲了十个主要人物,类似小传记。分别是:杀生关白(地位次于天皇)秀次(秀吉养子),秀秋(养子),秀家(养子),北政所(秀吉正妻),秀长(秀吉哥哥),阿旭(秀吉妹妹),秀康(秀吉养子,德川家康长子),八条宫智仁(后阳成天皇弟弟),淀姬(秀吉妾),秀赖(秀吉唯一儿子,淀姬所生)。每个故事既独立又联系紧密,司马辽太郎说他所写的日本历史小说就是给外国人看的,读罢后确实深有体会 。九个故事十种不同的人生。全书没有丰臣秀吉的单独小传,但读完九个故事发现他的人物形象最为丰满。从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杀死织田信长开始,丰臣秀吉当机立断,揭竿而起讨伐光秀,纵横捭阖,使许多之前信长的家臣纷纷臣服效忠,秀吉想方设法最终让远在关东的家康臣服(关东地区是秀吉送给家康的),可以说,当时是秀吉政权最为鼎盛之时,如此聪明好色的人最终也会失败,让人唏嘘。在我看来丰臣家族的没落存在其必然性,最关键的问题是秀吉壮年时期膝下无子(所以收了不少养子),直到五十几岁时老来得子(即为后来的“草包”丰臣秀赖),他已经无法庇护幼子到成年,死后丰臣家族分崩析离,直接让家康给一锅端了(此外秀吉出生卑贱也给他减了不少分,家康是名门望族)。再说德川家康是个什么人物呢?众所周知,这位就是以后建立江户德川幕府(有史以来最为强盛的幕府,也是最后一任幕府)的大神,我把家康归为政治的野兽,为了家族延续,他能亲手杀掉自己的妻儿,在他的观念里,政权第一,亲情第二。也难怪司马辽太郎说,你要是对一个日本人说你像德川家康,两人一定吵架,要说你像丰臣秀吉,他就难掩喜悦之情。番外:丰臣秀吉除了文武双全之外,还是个不错的理财家,他的思想挺超前的,在当时以米谷为中心的经济思想下,他已经在开发金矿等矿产资源,囤积了老多金币,他还兴建不少店铺收租赚钱。本书中我最为欣赏的人物是秀吉的弟弟丰臣秀长,机智无比却甘原充当秀吉的影子,默默维护家族,可惜英年早逝,只想说如果他没死,最终鹿死谁手未可知啊。看他有种看到三国郭嘉的感觉,甚是喜爱。最后附上人物关系图:

俯视写法,精彩。

司马辽太郎这种写人物传记的方式很有意思。他是根据人的生平来分析人的个案。同时,司马辽太郎挑选了丰臣家后继无人,政权真空这个特殊时期作为题材,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传记小说成败因素的独到之处。

姜还是老的辣啊

第一次接触到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一气呵成、精彩非常!!司马辽太郎不过是笔名。因为其人酷爱《史记》,敬佩司马迁;于是取名辽太郎——是说自己比不上司马迁的意思。(司马迁忍辱负重编写《史记》,受后人敬佩当之无愧。)《丰臣家族》一共有九个故事,是丰臣家的人物列传。叙述了丰臣家的女人、儿子、养子的故事,唯独没有单单为丰臣秀吉列传。但秀吉是主线,贯穿在每个故事之中。诚然,没有秀吉哪有丰臣家族呢~?!秀吉出身贫寒,丰臣家的人大多资质平凡(秀吉发妻大政所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能够被封地升官,甚至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关白(杀生关白——秀秋),无一不是得于秀吉的筹划提拔。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丰臣家没落历史来看,传宗接代很重要,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要。秀吉和淀姬的儿子秀赖,简直就像蜀国后主“阿斗”;纵有忠臣归心,仍是无法支撑大局。这一位秀吉嫡传坏在淀姬手中,淀姬纵有“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并不代表她的智商也与她的外表、血统(信长的妹妹战国红颜“阿市”与战国大名浅井长政的女儿)一样可以打高分。她仅仅从一个母亲保护儿子的角度出发,丝毫没有政治洞察力和手腕,又不善于听从意见,更不用说为弱冠的儿子筹划天下。可以说丰臣的天下就败坏在两个女人手中,一位是秀吉发妻宁宁(大政所),秀吉的政府分为两派:以宁宁为中心的尾张派和以淀姬(虽然不关心政治但毕竟是嫡子的生母信长的妹妹;仅仅是精神领袖吧)为中心的近江派。在决定性战役“关原之战”中宁宁说服尾张派系武将充当家康主力,这个女人与秀吉一起创造了天下,又亲手毁掉了丰臣家的基业;另一位是淀姬,她一步步陷入家康的谋划中,将大阪城拱手相让。书中对秀吉的私生活也有所描述。这一部分虽然很少,却是我感兴趣的(汗)。无非是英雄爱美人的一套。说秀吉对女人有一种情结——喜欢武家出身的贵族女人。司马辽太郎甚至分析了这种情结是由于,秀吉本身出身贫贱,女人的高贵血统对于他来说就是turn on。但是,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弄女人。试看下面一段描述(摘自原文):他不光是一个拈花惹草的采花人,而且这个人对于跟他有过关系的任何女性,都有着多的过剩的爱情,他总要千方百计的让这个人幸福。这是秀吉的脾气和性格。女人是天生需要获得幸福的动物。在这个意义上,秀吉是一个值得终身托付的男人;虽然大部分女人渴望一夫一妻制。这本书的副标题“揭示日本野心家妄想征服中国的历史起源”与书内容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书社打的一个幌子。司马氏的纯历史系小说读完之后真是太畅快了~!!值得一看。

杀生关白

我由于时间紧,几个星期过去了,只看了第一个故事,这本书应该是很耐人寻味的。丰臣家族的落败也许是因为“后继无人”吧,记得茂吕美耶也有类似的评论吧。秀次回到最后的下场,作者认为跟秀吉不重视教育有关,当然也有自身的因素,我想还是因为身边一些忠直部属的离开,导致对秀次失去控制。当然,我的看法仅限于对认为性格这方面来看。秀次最后只有切腹是自己能做出选择的,虽然他过着荒淫的生活,以残忍的杀人游戏取了。但是,作为政治木偶的他的一生,也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一生。金吾中纳言只看了一点点,我对宁宁是比较喜欢的,她真是一位聪明有见识的女性。

大阪烟花梦中梦

有时候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的历史还真觉得有趣。历史上中国的布衣皇帝比比皆是,刘邦、朱元璋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可是出身底层的统治者在日本上下千年史上却只有丰臣秀吉一人而已。而且根据司马辽太郎先生的观点,丰臣氏的急速衰败似乎也和秀吉的出身有关。即使日本明治开国以后,历届的首相中也以官二代、官三代为绝对多数,平民首相寥寥可数。日本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啊。

一气呵成

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大名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只不过当时在找的是《新选组血风录》(当然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而日本的战国时期是我印象最模糊的一个时段,明明大致听说过,但总也理不出个头绪。基于以上两个理由,这本标签是“丰臣秀吉”+“司马辽太郎”的书就让我没有办法不把它从图书馆里借出来。我妈告诉过我“一本好书就是能让你一边迫不及待的想读完,一遍又想着‘不要就这么完了啊,再多几页吧!’”这本《丰臣家族》简直就是对这段话的最好注解。读之前我把它当成了普通的史书,甚至还认认真真地拿出读书笔记本,预备大抄特抄一番,结果甫一开读,就什么也顾不上了。司马先生将自己的书称为“小说”,的确是这样。人物形象生动,对话朴实具体,细节描写细致入微……从根本上来讲这就不是一本普通的史实。我以为影评和乐评是比较容易写的,至少是不论质量高低能够写出来的;然而书评并非如此,原作的文字像不可及的高峰一样矗立在面前,我只有膜拜的份,想要狂妄的写出多少千字的评论来与之比肩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我所做的只有表达出心里的感叹,有兴趣的同学请千万不要犹豫,走进离你最近的图书馆,把这本书借出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宇喜多秀家

不得不佩服司马辽太郎构思鬼斧神工,这么多个故事,每个都是以丰臣家的人物为中心来写的。不同的主角就有不同的视角,多方面来打量丰臣政权的崛起的衰落。这些故事中,我最想谈一谈宇喜多秀家,这位秀吉的养子。都知道,秀吉是老来得子,且长子鹤松夭折。在此之前,秀吉从亲戚家,大名家收养了很多孩子。秀家九岁成为秀吉犹子,信长死后改为养子。从描述上看,秀家喜欢华丽,颇有文采,为人正直且不善心计,战场上很勇猛,对于政治却可以说是毫无才能。司马在文中说秀吉最为喜欢这个养子,这尚且无可考究,毕竟他写秀家的时候说最喜欢秀家,写亲王的时候说最喜欢亲王。不过相比起秀吉亲戚家的孩子,秀家算是鹤立鸡群了。在秀吉晚年,为了秀赖的天下,秀吉设立了五大老制度,其中最年轻的家老便是秀家。足见秀吉对秀家的信赖和期望。秀家对秀吉忠心,尊敬。这样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的,因为在秀家的父亲直家病重时,秀吉亲自带当时是人质的八郎来探望,并许下要将秀家培养成材的承诺,还将自己的秀字赐给八郎。自此,直到太阁过世,秀家都没有离开过秀吉身边。秀家对秀吉的感情,不是简单忠义二字就能形容。他始终遵守着秀吉的吩咐,从未违背。这样的感情,维系着他一直到关原之战。尽管家康战前策反了大量西军势力,但战事还是没能如他想象的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吃尽苦头。让家康吃苦的,很大部分来自于宇喜多家的队伍。说说秀家的政治生涯。说过分点,我觉得他在政治上简直是毫,无,头,脑!一个连自己的家务事都管不好的大名,如何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实或许可以理解为他太正直。家里混乱得大谷吉继都看不下去了,帮他出主意。可是我始终没想通他为什么要求助家康的人。秀吉逝世,大家对关原之战都或许有所预见吧,让家康的人来调节宇喜多家的内乱,不是白送家康一个机会吗?借这个事件,家康收服了宇喜多家某反派的人心。在最后关头,小早川秀秋叛变,战局形势发生逆转,秀家都还不愿相信是秀秋搞的鬼。照录原文:“秀家弄不清这瞬间所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回事。他在这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那是金吾搞的?不可能是他吧!’秀家无法相信这是真的。”这等反应,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是纯粹的天然呆啊。同样是秀吉的儿子,就不可能叛变!这是何等简单又让人心酸的想法啊。在秀家弄清状况之后,知道战果无力回天之后,他所做的事才让人热泪盈眶。他说不能放过金吾这小子,让人牵马,要和秀秋决一死战。在石田三成的“大吉大利”旗帜消失之后,部下催促他逃走,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让人心中一震的话:“治部少是治部少,我是我。“治部少也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发动这一场战争的,然而,我确实根据自己的信念到这里作战的。别的事,我不管他。我只是一心一意要遵照已故太阁殿下的遗嘱,扶持秀赖公执掌天下,而作了全力以赴的努力。太阁的遗嘱也好,秀赖公的天下也好,全都败坏在金吾这忘恩负义之徒手里了。我除了用这柄宝剑诛伏金吾这逆种之外,已无法贯彻自己的信念。”这段话是真有出处还是司马的杜撰尚不可考。不过我相信就算他没说过,当时心里也是这么想着的吧。不然对于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且毫不在行的人,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让他拼命战斗的理由。战败之后秀家没有被处死,他剩下的生命全都是在流放。然而他却活得那么长久,活了八十四岁。对于一个战争的失败者,一个生活里几乎全是苦难的人,这么长的生命对他是不是也是种折磨?如果他不是秀吉的养子,如果他不曾出身在武家,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有才情的诗人吧。做一个头脑简单的诗人,比做一个头脑简单的政治家,实在有趣太多了。

家族还是很重要的

初次接触司马辽太郎即是这本书,从前一直迷高阳,但是高阳太过啰嗦,而且更加注重展现语言的机锋,古典民俗的展现,缺乏男人权力斗争的大气和权谋。而司马辽太郎则具备了这一点。丰臣秀吉在日本这个注重门阀的社会体系内,确实是罕见的人才,但是门阀也是丰臣家族灭亡的助推器之一,缺乏忠诚的谱代家臣,家族内人才的缺乏,皆是门阀制度所致的缺陷,丰臣家族的灭亡,诚可叹,可感,亦可想见也

我读《丰臣家族》是为了了解日本为什么侵华

珍珠港事件中,山本五十六以“虎”为口令,虎(Tiger)很有可能是“太阁”的音译。这里的“太阁”指的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枭雄——丰臣秀吉。丰臣在1591年12月辞去“关白”后,由他的养子丰臣秀次继位,自己则成为“太阁”(当时是官名)直至去世。后人敬其功业所以称其为“太阁”。丰臣秀吉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这和他的平民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丰臣秀吉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据说丰臣秀吉因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一度被邻人称为“猴子”。大约1555年的时候,出走后屡遭挫折的丰臣秀吉回到尾张,并加入了当时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的麾下。自此,丰臣秀吉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骁勇善战,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很快从一个下级仆役成长为织田手下最核心的重臣之一。1582年,在丰臣秀吉水淹高松期间,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突然谋反杀害了信长及其长子信忠,史称“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得知消息后立刻与毛利议合并回师讨伐光秀。并在山崎合战中彻底打败光秀。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州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丰臣秀吉继位后,对内横征暴敛,穷奢极侈;对外穷兵黩武,两次出兵侵略朝鲜。侵朝被认为是丰臣秀吉一生下的最大的一着臭棋。有人认为,晚年的丰臣秀吉变得狂妄自大起来,小看了朝鲜与中国人民的实力。应该说,侵朝是不正义的,秀吉确实没有意识到中朝的力量是这么强大,但他并不是夜郎自大。战争初期,日军所向披靡,中国参战后,日军照样取得了许多大捷,以至当时中国一本介绍日本的小册子上说,要不是“敌酋”突然死了,这场战争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第一次侵朝失败了,按说秀吉已经明白中朝人民的威力,可他还是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似乎除了用“疯狂”、“愚蠢”这类的词,没有词好形容他了,但事实也并不是如此。侵朝是日本的一贯理想,《日本书纪》将朝鲜看作是天神赐予日本的财产。若侵朝成功了,那么秀吉就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功臣,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丰臣家族不但可以武运长久,甚至可以成为日本历史上另一个神的家族,千秋万世,基于这么大的利益,冒点险也是值得的了。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日本疆土狭小,发展潜力有限,它必须要争夺新的领地与疆土。另外,占领朝鲜可以获得大量的领地用于恩赏给在统一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士。大家一直有一个错觉:日本人是不计较报酬的。错!当年日本人打败了蒙古人,可由于没有新的领地赏给武士,造成武士的强烈不满,后来北条氏的倒台,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有北条氏的前车之鉴,秀吉当然对朝鲜这块土地蠢蠢欲动了。其实,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还有另外的目的。即通过对外战争调整各地大名的势力,丰臣的亲信大名可以借朝鲜战争得到提升与重用,外洋大名则可以在战争中被削弱。怎奈中朝比想象的更为强大,抵抗更为猛烈;德川家康借口新近调换领地,拒不出兵,忠于丰臣家族的大名反倒被损耗的七零八落;国内由于对战争的不满、对新政策的不满,动乱频仍。结果,侵朝成了丰臣秀吉永远的痛。很多人对丰臣秀吉以及他所发起的两次侵朝战争都很感兴趣,事实上,这段历史早已经被写进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最近大陆流行日本战国历史图书热,一批很经典的由日本本土作家创作的历史小说,如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海音寺潮五郎的《上衫谦信》、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族》等纷纷被国内的出版社引进出版。我眼下在读的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族》,以前的译本书名翻译成《丰臣家的人们》。《丰臣家族》所写的是实现了统一全国伟业后的丰臣秀吉及其几个亲属的故事。它最早连载于日本《中央公论》杂志上,1973年曾出版过单行本。全书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丰臣家族》所写的都是丰臣家族的事情。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权力是掌权人(皇帝、将军、诸侯等)的私有财产,即所谓的“家天下”。丰臣政权是丰臣秀吉及其家属的私有财产。因而,小说中所说的丰臣家、织田家或德川家,即是指他们的亲人、家属,也是指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或拥有的势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丰臣家族》当作一本丰臣政权的兴衰史来读,或许,历史的真相就掩盖在那些纷扰的“家务事”中。

猴子

猴子老年,好色,好战,好大喜功。可能是玩了多年太阁立志,从来对猴子有一种好感,即使老年他入侵朝鲜。所以一直不愿意看关元之战的历史。猴子真的老了,竟然在临死前没有安排好德川家康。秀赖如果是宁宁亲生,应该不会是这个结果。不知是否出于对淀姬的妒忌,宁宁亲手摧毁了猴子的家业,后来猴子宗庙被毁,不知她是否后悔。加藤清正,福岛正则,愚蠢忘恩石田三成成事不足若前田利家或秀长不死德川未必成事。只有秀家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丰臣家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