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心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毛姆读书心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49600656
作者:W.S.毛姆
页数:298页

读书是享受 而此享受无需自责

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享受不代表着就是不正义不务正业和具有道德主义败坏倾向的担忧。此时说的娱乐和享受都有相近意思了,人不是本就有让自我活得开心的本能的嘛,试问谁一生下来就有圣人品质,要如何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智理想的。所以,读书这种享受,应当是无可厚非,总不能说人有越多的苦难和折磨才算是完美的或者是美好人生吧。苦难更多的是无可避免所才要去面对的。面对人生和生活,对于苦难,我们好像也只有面对的选择。人的存在似乎从来本就是毫无意义的,要说有什么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是什么?孩童时代,不知道,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何为意义,更不知道为什么有意义这种概括总结和评断。或者疑问这些意义是应当是谁赋予的?谁来告诉我们?是上帝吗?还是父母还是身边朋友老师还是陌生人呢?都不一定,假使有好心人这样对我们讲了,什么是有意义的,我们应当要如何如何。对于我们,听不听是一回事,就算听了也去做了,到头最后会发生什么,大概也是不确定的,这个是有意义的还是毫无意义的?也不还是自我说了算。这些那些的所谓的人生意义,也大多都是由个人所赋予,每个人对自我生命的意义持不同的价值评定,就由每个人所判定内声,也往往会改变不定,所遭遇所经历的所看到的事物和事情,看过的书影视剧还有生平种种,一起塑造了一个整体,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外显一小部分的行为举止,更不能也不可能显露出来的是其个人的所内心头脑所想所思,要不怎么说总是有人老是抱怨说没有一个人懂自己或是可以体会自己。这本就是一个不成立的也是毫无来由的一个说法,当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得理解、了解懂你的人。只有自己才有可能去了解自己,况且还不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地步,所以说也只是可能认识自己而已。每个人都似乎都以为自己很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可能会在日常之中总是自我以为自我就是如此,自我就是这样的自我,从来就没有觉着陌生或者是我应该要如何改变才是真正的自我。除非照镜子对照电视电影明星之间的对比时,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对比和想法,自我是选择忽视和算了罢的心态地。我很了解我自己是什么我要去干什么,我想要什么和将要去干嘛。但这之上的这些自我映照,是表层的日常满足自我生理需求和生存的一个表象。回到这个实质问题上来,我们还有反思还有主观能动思考性呢,我们还可以有自我反思,和那种我们可以去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伟大的人类本领呢。是很奇妙的一个事情,我们可以思考到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就如我们知道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才对自我是好的有益的类比一样,所以我们是可以识别到一些不一样的或者更加本质的东西来的。这个就是,年纪渐长、经历丰富和我们心智成熟带来的自我反思和高度学习能力。也就是这种我们人类所具有的能力,才让我们才为是人。那何不拿此能力来开发发展自我呢。认识到此点,我们也有理由知道,我们人类是可以取得进步的,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思想的认识,才是根源和本质性问题所在。头脑思想思维,是认识和其他事物的一切来源,身体机能的高度配合和发展就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来指挥。回到意义和享受上面来。自己感到开心才是开心,不开心也可以假装开心,开心不开心,一辈子都不会太长。开心不开心,都是自己的,而且还是相对的和持续性的,带有些许主观意味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一辈子都不会太长,这一点才是最让人苦恼和纠结的地方。一个人,那些我们总以为一辈子长得有些漫长到可以做出无数选择的人来讲,一个可悲和残酷现实就摆在眼前而不得不去深思:直到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生抉择时机和生活的真谛知识,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和行为举动恐怕远没有我们自以为是所想到的那样多和那样容易。生活本现如今正在分秒度过流逝着,不会等人,不会因为你的思绪的暂停或者迟缓而放慢时光无情无义的流逝脚步。就在我们纠结迟疑和烦闷不堪之中,就这样流逝消耗掉了。它不会管你是开心伤心还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还是在睡梦中好不知情地度过,重来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和心绪在那里。就跟我们对于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一样,时间也不会赋予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什么价值体现也不会放慢加快脚步。全凭自我的判断选择。似乎时光更加的紧迫和无情些,但赋予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假如就如此这样一直到老到死都没有找到自我的那份意义,那时光也早就没有了我们所能赋予意义的机会了。趁着我们还能还有认识到我们的存在和认识到我们还可以去认识自我这个行为上,还是早些找到生活的本质问题,赋予自我的所能和希望的意义吧。记得要开心要去享受生活。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阅读是在2006年7月,书的名字叫做《毛姆读书随笔》,名字稍有不同,但译者相同且内容相同,只是篇目和次序有了改变。豆瓣读书里很多篇书评都是读了《随笔》之后写的。也不奇怪,《随笔》出版于1999年12月,而《心得》出版于2011年1月。先来后到不说,现在谁还有心思读书呢?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第一次借阅我是奔着“读书”二字去的,而这一次我想阅读的是“毛姆”。《文学回忆录》里,木心先生说过一段话:“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上册、P474) 我上次就说过,毛姆是我的亲人。时隔7年,两本书除了内容相同,译者相同,还有一个相同就是我所作的摘抄基本相同,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真是这样啊。时光流逝了我没有移动。应该说这本书不管叫《随笔》也好,《心得》也好,都不贴切。译者在前言中也交待说,30篇文章主要选自毛姆的三部散文著作,《总结》、《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书与你》。为什么不直接翻译原著,却要大动干戈,苦心剪裁一番呢?我的推测不无恶意,不说也罢。好在内容还不错。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的书值得一读》、《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毛姆强调: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它不能使你觉得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3)毛姆指出: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5)毛姆坦白:我自己就喜欢同时读四五本书,因为我们的心情毕竟天天都在变化,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情况。(6)不消说,他的这些观点我都是极力赞成的,但我尤为高兴的是看到了下面这段话: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虽然受到许多著名批评家的高度称赞,但是他选择的主人公却是个没有个性、没有生气、也没有任何特点的人,以至于他的所作所为以及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使人产生兴趣;结果,虽然小说中有许多出色之处,但整部小说还是令人难以卒读。(21)我今年读过的书有46、7本了,唯一读不下去的就是这本《情感教育》,还一直以为是自己欣赏水平不高呢,看到这段话后,我不由暗自长叹了口气,心里说:毛姆,你可真是我的亲人呐!毛姆提及的小说有《堂吉诃德》、《威廉·麦斯特》、《汤姆·琼斯》、《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毛姆提及的作者有蒙田、简·奥斯汀、狄更斯、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泊桑、契科夫等等。当然,书中谈到的远不止我在上面列举这么一些作者和作品,它们彼此也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让你做一次”连连看“,你能做对几个?毛姆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但最伟大的小说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49)毛姆相信,一个作家写出怎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怎样一个人。我们之所以希望了解优秀作家的生平,原因也就在于此。(129)毛姆坦言,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237)但我看得出来,除了普鲁斯特,还有一位女作家深受毛姆的喜爱。这位女作家名叫简·奥斯汀,毛姆认为她有着不寻常的幽默感,“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细的观察和坦率的心态为基础的。”(49)毛姆尤其喜欢奥斯汀写给姐姐的私信,他说,因为篇幅有限,我不能摘录的太多。然后他一口气引用了十一条之多。同样是因为篇幅的缘故,我只转录其中的三条:“请想想,霍尔特夫人死了!可怜的女人,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不受人攻击的事。”“谢勃恩的霍尔夫人昨天生了个死婴。由于受了惊吓,比她预料的早了几个星期。我猜想,这是因为她在无意中瞧了他丈夫一眼。”“理查德·哈维夫人快要结婚了,但这是大秘密,只有半数的邻居知道,请你千万不要泄密!”“霍尔博士一身重孝,一定是他母亲、他妻子或者他本人去世了。”你一定发现我多转录了一条,是的。我猜毛姆先生一开始也只打算录上十条,结果他也多录了一条。 一个如此有趣的人是不应该被错过的,至少不能错过她的那本《傲慢与偏见》。毛姆涉猎甚广,书中谈及大量名作家的私隐,以至于豆瓣网友的评论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会提到“八卦”这个现代化的词汇。比如狄更斯婚后爱上了自己的妻妹玛丽,玛丽因病去世后又再一次和另一个妻妹乔治娜纠缠不清,其间还找过一个叫爱伦的演员做情妇,送给爱伦的项链还被商店误送到了他妻子的手中。再比如司汤达青年时代确立了两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成为伟大的情人。但是老天爷并没有给他很好的条件。他一直对有恩于他的表兄的妻子心怀不轨,被婉拒后又四处出击,却屡屡碰壁。于是乎,在他笔下,《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具有吸引女性的魅力,女人一见他就会神魂颠倒,这正是他自己一直热衷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又比如巴尔扎克......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算了,我就不在这里啰啰嗦嗦了,有兴趣自己找书来慢慢看吧,看作家讲故事比看我学舌传神多了。毛姆谈及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美国文学、俄罗斯文学,推介了一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书的最后一部分:有关哲学、伦理学、宗教以及“真善美”。毛姆说托尔斯泰一直在寻求精神上的宁静和生死之谜的答案,但最终没能找到。而他本人也想寻找这么一本书,一本能使自己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疑问的书。他当然也不可能找的到。在用心啃完一部部令人生畏的巨著之后,毛姆先生得出结论:做人的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即使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出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要寻求的快乐就是慷慨大方。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便是理所当然的常识。(274)我不得不遗憾的对自己的亲人表示自己的不赞同。理由很简单,及时行乐在很多时代、很多人群中一直是一种主流价值观,但这些人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地获得生活的幸福和人生的圆满,倒是一些忘我无私的人,付“小艰辛”,得“大安逸”,物我两忘,证得涅槃。不举例了。老话也说:寻快乐时非快乐,得便宜处失便宜。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毛姆说,人生的大悲剧不是因为人会死,而是因为人会停止爱。你所爱的人不再爱你了,这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不幸,而是一种简直不可原谅的罪恶;当拉罗斯福科发现两个情人之间总是一个爱、一个被爱时,他便用一句格言说出了这种不和谐状态,而正因为这种不和谐,人们将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圆满的爱情。不管人们多么讨厌,也不管他们多么愤怒地予以否认,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爱情是以一定的性腺分泌为基础的。绝大多数人的性腺都不会无限制地受同一个对象的刺激而经久不衰地分泌。(295)他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变心看作是人类本性的自然结果。人类的经验使人类用复杂的情绪对待爱情。他们对爱情已有所怀疑。他们时常赞美它,也时常诅咒它。爱情带来的也许是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但却非常难得。爱情难得无忧无虑。(296)“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说的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本书最后一篇文章标题为“真、善、美”之我见。三者之中毛姆最看重的是善。他说,善和美不同,永远不会达到尽善而使人厌倦。善比爱更伟大,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欢愉。不过,善是从正确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那有谁来告诉我们,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上,怎样的行为才算正确?(298)学识渊博、爱八卦的毛姆没有耐心等候我们的回答,他用16世纪西班牙宗教诗人路易斯·德·莱昂修士的一句话回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答案就这么简单。你有更好的答案吗?告诉我,等我“过去”的时候我会转告他。

你,信上帝吗?遭遇《毛姆读书心得》

10月20日,在图书馆泡了大半天,最大的收获是遇见了一本《毛姆读书心得》。惊讶地发现其中一篇《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里的话语那么贴合我心。其中的一些话是我前一天(10月19日)下午才对别人说过的。这是巧合吗?还是真有神迹显现?9月28日和10月19日,我两次和几个信基督教的朋友见面。19日的这次,有人问我:“你信神吗?对上帝,对耶稣基督你有什么疑惑吗?”我说我不确定,有些将信将疑吧。她问为什么。我说:“以我的理解,真正的神应该是博爱的、宽大的、谦虚的,他不会因为别人信他就随便降福给他们,也不会因为别人不信他就惩罚他们、给他们定罪。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其次,世上若真有一个超然物外的神,它就应该是统摄万物的,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宗教流派,而它们又各有各的神?”她们问我如何得出上帝会“因为别人信他就随便降福给他们,因为别人不信他就惩罚他们、给他们定罪”的印象,我举例:马可福音第16章第15、16节:“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她们试图说服我,但很遗憾,虽然我耐心听着,没有反驳一句,但我知道自己最终没被说服。倒是《毛姆读书心得》P282的这篇《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却既说出了我的困惑,又解答了我的问题,因此,我做了很长的摘录:当你读过作为世界各大宗教基础的那些教义后,便会不无惊异地注意到,其中大部分是后人对原始教义的发挥。他们的说教,他们的榜样,已形成一种比他们自身更为重要的模式。我们多数人听到别人的恭维总会感到困窘。奇怪的是,虔诚的教徒们在奴颜婢膝地恭维上帝时,却以为他会高兴。我年轻时,有个年长的朋友常要我到乡间去和他一起住。他是个教徒,每天一早都要给聚在一起的家人念祈祷文。但他却把《祈祷书》里的那些赞美上帝的段落全都用铅笔划掉。他说,没有比当面讨好别人更恶俗的事了。他是个绅士,不相信上帝会那样没有绅士风度。那时我觉得他实在古怪。现在我认为,我的朋友非常有见地。……虽然没有理由相信,你希望有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但是也很难说,你无法证明的东西就一定不能相信。你为什么不能相信呢?就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相信的东西缺少证据?这不成其理由。我认为,只要你是出于本性,希望在艰辛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一种能支撑和鼓励你的爱,那么你就不会过问它有没有证据,也不需要这样的证据。凭你的直觉就足够了。神秘主义不需要证明,只需要内在的信念。它并不依靠那些教义,因为它只是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它完全是个人的,满足的只是个人癖性。它感觉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是整个神性宇宙的一部分,并由此而获得其自身的意义;它意识到,有一个支持和安慰我们的上帝。……P283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么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用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他许诺给信仰他的人以恩惠,同时以可怕的惩罚来威胁不信仰他的人。至于我,我不能信仰一个因为我不信仰他就要对我发火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还不如我宽宏大量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既无幽默感、又不懂人之常情的上帝。……P286面对这样一个大谜团,出于对宏大宇宙的敬畏,同时又不满于哲学家和圣徒们所告诉我的,我有时候追溯到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基督和释迦牟尼、希腊神灵、耶和华(犹太教信奉的上帝,也是基督教信奉的天父,是耶稣基督的在天之父)和太阳神(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神)之前,直到奥义书(远古印度宗教文献)里的婆罗门。那些精神自我生成而超然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上,但它却是一切有生之物的唯一源泉,所以的存在物都存在于它之中。不管怎么说,至少它的宏伟壮观使我的想象力得到了满足。只是我多年来一直和文字打交道,不能不对它们有所怀疑。就是看一下我自己刚刚写下的那些文字,我也总觉得它们的意思是含糊不清的。对宗教而言,一切事物之上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某种客观真理;唯一有用的上帝,就是一个人性的、至上的、仁慈的上帝,他的存在就象“二加二等于四”一样确定无疑。但我仍不能彻底领悟这种神秘。我始终是个不可知论者,而不可知论得出的实用性结论是:你自管做人,只当上帝并不存在。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以《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等长篇小说而出名。说来好笑,我对他的了解始于他早年的一则征婚轶闻:话说当年毛姆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写作者,为了打开自己作品的销路,他灵机一动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本人是个年轻的百万富翁,喜欢音乐,热爱运动,是个非常有教养的男士。我最大的愿望,是与一位像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的女性结婚。”广告刊出之后,英国众多未婚女性为此兴奋不已,疯狂抢购他的作品,他也因此一炮而红。毛姆从此也就给我留下了机灵、幽默的印象。我没想到他写起宗教、哲学、读书问题时,是眼下这本书这样的风格。挺喜欢这本书,于是看了一小半,准备慢慢把它读完。对于这种无意之间的遇见,我是满心欢喜的。附一下书籍信息和全书目录:《毛姆读书心得》,(英)毛姆著,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298页,25元。这本书今年才出版,但封面设计却给人古旧的感觉。其实,1999年12月上海三联书店曾出版一本《毛姆读书随笔》,著译者与本书相同,但结构与各文章篇名稍有不同,内容应该说是一样的,共300页。全书目录:前言I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小说家不是故事员,但小说要有故事关于畅销书的好与坏Ⅱ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堂吉诃德》与《蒙田随笔》《威廉•麦斯特》值得一读读《汤姆•琼斯》的忠告简•奥斯汀的魅力何在?狄更斯的私事与《大卫•科波菲尔》谈谈《呼啸山庄》的美与丑司汤达其人与《红与黑》巴尔扎克其人与《高老头》福楼拜其人与《包法利夫人》读《战争与和平》,兼谈托尔斯泰的为人与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生涯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读莫泊桑,兼淡有十全十美的小说家吗?读契诃夫,兼谈短篇小说可以无头无尾吗?Ⅲ 怎样的书值得一读英国文学漫谈“英国文学漫谈”补遗法国文学漫谈谈俄罗斯三大长篇小说美国文学漫谈Ⅳ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其实人人都和哲学有关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读伦理学所想到的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真、美、善”之我见

读书心得的读书心得

经典的小说或者文学著作,即使历经百年依然能传于世,他心目中的十大小说,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无疑都是值得读的。毛姆本人学过医,其小说也以严谨敏锐著称,这本书可谓是他小说之外彰显这些特点的典范。他的点评虽然偶尔辛辣却看得过瘾,何况一本书,小说也好,书评也好,若不能让人回味于心田,不自觉的翻下一页,那怎么会有心人去享受其中呢?所以我打算先摘取一些文中的精华,(当然不会包括他对其他十位作家的精彩评论)然后再表达我的看法。好的书,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优秀的小说家是讲故事的高手,虽然文笔也很重要,但文笔精美并不是小说家应有的基本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人形的关注、认识和理解。但不管怎么说,文笔精美总比文笔糟糕的好。我认为没有一个作家是尽善尽美的。看到一个作家的长处而赞赏他,这当然不错;但看不到他的短处,甚至对他的短处也一味的赞美,最终会有损他的名誉。一个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决于他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我觉得,没有任何作家能像契诃夫那样深刻而有力的表现人的精神交流。莫泊桑满足于观察人们的肉体生活,契诃夫则专注于研究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他们却一致认为:人是卑鄙的,愚蠢的和可怜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毫无意义的。小说的寓意似乎是想告诉你, 对人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超过他力所能及的限度。这本书(指《克莱福公主》)今天读来特别有意义,因为现在的人大多认为爱情是不顾法律的,好像在任何情况下请于都要比责任来得重要似的。(注:当然,我认为现在的社会也许还有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但大部分人都会尊重法律和爱情的责任。)(毛姆说哲学的下面几句觉得很有趣。)我听好多人说,哲学是那些高级数理学家的专门领地。这使我百惑不解。既然进化论学说认为,知识视为生存竞争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和全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知识总和——哲学,又怎么可能仅仅属于一小群搞冷僻专业的人呢?我难以相信。但是,我却想形成我自己的思想模式,而且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想弄明白,哪些是我必须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尽力想获得有关宇宙总体构造的知识;我想做出决断:我是否只需要考虑此生呢,还是只需要考虑来生?我想搞清楚:我是完全自由的呢,还是出于一种幻觉才自以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我想知道:认识是本来就有意义的呢,还是必须由我来赋予它某种意义?于是,我便开始杂乱无序的读各种各样的书。(但毛姆放弃了写关于哲学的书,也可以理解,因为哲学家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并且对于人性和自然的关系作很多的研究,消耗时间真的太多。他说要写出一本像样的,最少要读二十年,而他开始研究哲学时已经40岁了)(他对于艺术杰作,人的反应的这段描述,我非常赞同。大概就是起鸡皮疙瘩,心跳加速的感觉吧)那是一种激越之情,它使我产生一种智性的、但又充满感性的兴奋感,一种似乎觉得自己有了力量,似乎已从人生的种种羁绊中解脱出来的幸福感;与此同时,我又从内心感受到一种富有人类同情心的温柔之情;我感到安定、宁静,甚至精神上的超脱。确实,有时当我观赏某些绘画或雕像,聆听某些乐曲时,我会激动万分,其强烈程度,只有用神秘论者描述与上帝会合时所用的那种语言才能加以描述。(我真心希望喜欢的毛姆的人读这篇《真善美之我见》,不是说其中的道理讲的多好,我相信,这篇文章里的想法对于有思想的长者都是共同的,那么就应该为我们这些小辈留下更多的警示,我认为整篇文章都是箴言,然而篇幅有限,我只选取两句。)我们是变化的产物,变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难道作为我们最强烈的的本能之一的性本能,就能背离这一法则吗?今年的我们已不再是去年的我们;我们所爱的人也不再是去年那个人。要是我们便了,却还能继续爱一个同样也变了的人,那是幸运所至。那么正确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路易斯·德·莱昂修士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它的话做起来并不难,虽说人性脆弱,也不会将其视为畏途。他说:美好之人生,不外乎个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分割线---------------------从读书以来,我并没有狂热的崇拜过哪一个作家,对于毛姆,我也并没有到崇拜的程度。然而,相比于其他作家,他的作品和言论仿佛更得我心意。当自己开始写一本书的评论,就会发现,从读者的角度看作者的思想,并且做出客观,有理的评价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毛姆精彩的人生经历,阅人无数,阅书无数,幼年时期的困苦,还有从医阶段对社会的观察,这些都足以让他养成自己的世界观哲学观,全部反映到他的书上,他对伟大作者们的评论上。书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十大作者的代表作以及一些私人生活,你会惊人的发现,伟大的作家,或者可以称为艺术家,私人生活往往是不能对其歌功颂德的,毛姆他本人也说了,有道德感的普通的人是写不出伟大的作品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毛姆本人的传记或者生活轶事,但单凭他对一些作家乱七八糟的感情问题和不良嗜好做出的接近于鄙夷或者嘲笑的调侃口吻,就可以想象毛姆本人对于道德观念非常的重视,也许这和他学医的经历有关。当然,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本能,不能否认,伟大的作家往往是缺乏控制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的。毛姆是伟大的作家吗?他的晚年是在荣誉声中度过的,他的戏剧作品至今还在舞台上上演,他成名之时,人们对于他的崇敬几乎可与萧伯纳齐名。但我心里,他不能是伟大的作家,也许他本人也不屑于成为。对于小说,他并不是一个靠天赋出名的作家,因为一般有天赋的作家或者艺术家,往往会仰仗自己的天赋,而忘记思考和观察,毛姆是时刻记得这点的,因此他看书并且诚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适当幽默的调侃,他观察人性和人心并且对于道德和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思考。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家,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毛姆也不相信上帝。书的最后一部分我建议有时间的人应该都去读一下,毛姆自己也说过,读书的关键不在于囫囵吞枣,全部都看,而是在于哪些对于你是真正重要的,如果你看到了作者说出了你认为重要的内容,那就算是真的读过了这本书。这一部分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三缄其口,留给你们自己去看。我这篇书评写的行云流水真不是好书评,是读书笔记和书评的混合体,由于我本不是看书多的人,很多心理的想法也未能全然跃于纸上,那么就自我原谅,到此为止吧。

死亡的人说出的话

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并不在于毛姆写的那些名人传记式的作家私生活八卦,或者那几篇对于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文学作品的推荐和品鉴,而是最后那几篇关于哲学、人性、真善美的短文。这几篇短文写得好极了,很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朴实、诚肯而又内涵丰富的文章了。这些话在我心里激起了美好而强烈的共鸣。读书的意义对于每个拿起书的人来讲都不一样。对于我而言,更多是一种娱乐,但除了填补生活的空白,在某些时候,我翻开的书却没有任何娱乐性可言。除了疯子,没有人天天想到自己的死亡。不管聪明或者愚蠢,人总是趋向于避开这些重压到可以让心灵崩溃的话题。但死亡又引申出人生的意义,爱情,人性,宗教信仰,等等等等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答案?有时候我也想从书里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比我聪明万倍,伟大万倍,绝望万倍,痛苦万倍,经历过无数坎坷的人都没有答案。没有答案是否就意味着印证了人的无意义呢?因为只要存在过的,必将会消失。有生命的,必将会死亡。毛姆说,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没有一本书能解决这所有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写着我们自己的,只和我们自己有关的,但仍然没有答案的书。谁也没有答案,这就是在看完书之后,所能得到的最大安慰。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并不能减轻痛苦,但了解了痛苦的根源,换句话说明白的可能比糊涂的死会好那么一点。虽然这一点,也没有任何意义。毛姆是个很平易近人的作家,他在文章里流露的困惑是我这样的平常人也会有的,但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是那样精准,他读过那么多的书,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所以当这么聪明的人在和你真诚的对话时,你不由得怜惜他,并怜惜起自己来。人的悲剧在于个人的短暂,而时间的永恒。但也许我们被奔流不息的时间河流裹胁着前行的时候,这些智慧的言谈,动人的绘画和音乐,燃烧的爱情都是让我们可以依附的浮木,我们的灵魂可以在上面得到短暂的休憩,而这些“美”会让这种无止境的飘流变得不那么痛苦了。

不要结束

读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有了不要结束,不要停下的感觉。太喜欢这个本书了。也很欣赏毛姆这个人。他的文风很好,他对读者负责。刘文荣的译笔也很流畅,在此向他致敬。总之,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

聪明人写的聪明书

看到如此钟爱的书只有寥寥几篇评论,实在是忍不住要说几句。难得的聪明人写的聪明书,这些个大部头的作品,能介绍的流畅简洁,让你恨不得连标点符号都吃了接着往下读往下读(离奇的是连标点符号都像海藻一样顺滑易于入喉),并且让你绝对重燃激情与欲望搬出书柜里平常连搬出来都需要勇气的封了灰的名著,恨不得变成书虫立马钻进去得到永生,这是绝对人家的本事之一。懂草书的人写的草书和不懂的人写的草书绝对是两回事。原以为小说就是在作者设计的世界里,被情节推着走,遇到人和事,感受人物的所有触感随着情节而跌宕起伏,全不知人家早已凌驾在全新的位置,带着思考在阅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明辨力,全非任作者摆布的羔羊。抽身于外,却中肯谦逊,这是绝对人家的本事之二。传说毛姆现实生活中不擅言辞,可能有这样感官的世界任其徜徉,换作小女人鱼真不该去换双腿而应该用银铃般的声音去换这样引人入胜的内心与情怀。为了写一句公允的话查阅数部著作,这负责任的态度,是人家的本事之三。相似的感受我还有一回,是读讲古典音乐的《CD流浪记》是台湾吕正惠的,也是十分推荐。一本书,能唤起读者对书籍的渴望和热度,能让读者喜爱到无从放下,能尝试让读者接触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对人生,宗教,生命等诸多命题陷入思考(请知晓这仅仅是本读书心得!),却全非说教充满尊重,这是人家的本事之四。但毛姆的书,真是精彩,真是精彩。真是我喜欢的人,是我喜欢的书。

好的指导书

我看过的书评中,写得最好的一本。毛姆对于每位作者和写作的方法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值得参考。看外国文学不知从何开始,避开哪些雷区的话,先看一看《毛姆读书心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喜欢这本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好恶和我差不太多。

跟着毛姆读书

“小说家似乎只有把自己从小熟悉的人作为原型,才有可能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跟着自己喜欢的作家去寻找一份合适的书单出来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跟着毛姆的这本书,整理了一份书单,供大家参考。英国文学:笛福《摩尔 弗兰德斯》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琼斯》 斯特恩《项狄传》 包斯威尔《塞缪尔 约翰逊传》 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勃特勒《众生之路》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 赫兹里特《初识诗人》 萨克雷《名利场》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乔治.爱略特《米德尔马契》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这是我最赞成毛姆的一句话。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也一直认为这不是在说读书粗略只求大概,而是觉得他是体验读书的乐趣胜过读书得到的功用。其实读书也是个人的事,怎么读,别人无可干涉。对于同一本书,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看法,想读的就读,不想读的就不读。当然这里说的书都不是什么辅导资料啊,它们在我看来不算书。书是有思想的,书的背后是有一个鲜活的人。我们读书是与那个背后的人交流。他告诉我们他的故事,或者讲述他的想法,我们像一个朋友在默默听着,中间我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想法,或许写下来,就成了读书心得。

心得

1.毛姆认为,要是读者以为能在读小说时轻松的获得知识是不可能的。知识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获得,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工作。2.做人的目的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及时舍己为人,那也是处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要求寻求的快乐就是慷慨大方。既然未来式不确定的,及时行乐是理所当然的常识。3.即使阅读小说时,也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将整本书通读下来,小说家们通常也会做一些凑字数或是写些与书的大意不相干的情节,这些篇章读不读都不会影响读者掌握书的大概。

读书:趣味第一,教益第二

如果不是看了毛姆的读书随笔,我大概会一直按照我以前的方式读书,那就是几乎带有强迫症的无论好坏从序言一直读到封底的定价。这种一根筋式的固执更多是来自于对纸质书页的敬畏和珍惜,在使用kindle之前,基本都是从豆瓣上挑选评分较高的书籍,购买然后阅读。然而有的书,虽则评分很高,读者众多,但因个人喜好及水平有限,读起来既没有阅读快感也很难有所教益,甚至有时候觉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关于趣味然而尽管如此,想着此书既然有众多读者,且众多读者均一致认为该书称得上是一本好书,既是好书,那一定有它的道理,如若因为开头的不顺畅便早早放弃,岂不可惜?万一再多读一章就发现书中趣味,那收获不就来了。再说如果一本书如若大家都说好,而自己不觉得好,想来必是自己的水平有限,竟不能察觉它的好。有了上述种种理由,只要一本书开了封而不读到尽头就放弃,便是于心有愧,对它有一种深深的责任。然而,就像毛姆所说,一本书对一个人来说是不是好说,大的方面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趣,而是教益。当然这里说的书指非专业书,专业书枯燥无味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一本书对自己而言枯燥乏味始终引不起你的兴趣,那么你自然读不下去,那么这种情况下,就算书里或多或少存在某种教益,你也未必吸收得进去。就像中学时的历史课,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整整齐齐的写了一块板书,如果不是死记硬背,那么你能真正记下来的东西非常有限。而如果他以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讲出来,你自然而然就住了。所以读一本有趣的书就像听一堂有趣的历史课一样,趣味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本书不能或多或少使你产生点兴趣,那么你就理直气壮的中途抛弃它。跳读也是读毛姆一生读书无数,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不过如果每本书都精读细读那他也够呛。事实上,真正会读书的人懂得什么样的书该一目十行,什么样的书适合再三回味,在胡适的《怎样读书》里也同样谈及了跳读的重要性。所谓跳读,是指对于书中冗杂部分可以一目十行甚至直接跳去,而不影响整本书的连续性逻辑性。有不少书,标题和摘要写得非常好,为了要阐述清其中的精妙,不少书的例子举得冗杂繁琐,而事实上吸收能力好的人完全这些可以跳过这些案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吸收的结果未必就必案例效果差。毛姆在,书心得里就大胆指出,甚至是有些经典著作,比如《卡拉马左兄弟》《塞万提斯》等也都有冗杂繁琐的篇幅,除去累赘篇,毛姆认为其经典程度将大大提高。不过,能够从世界经典著作里读出冗杂部分,恐怕也只有毛姆这样的大作家才有如此眼光。不过也没关系,除了经典,我们可以读的书还很多。而跳读可以说真正提高了读书的效率,懂得跳读就懂得在精彩的篇幅驻足停留,在乏味繁琐的篇幅蜻蜓点水,这样一来阅读速度提高了,读后在脑海里存留下来的精彩部分也浓缩了,何乐而不为?博览,为了遇见重复多读几本书,读到书中相似的内容时就吸收了。这是前几天在文案进阶群里看到的一个观点,现在想来这话不无道理。想来,我们从前读得大部分书时间一久除了书名内容基本忘却,除了个别非常经典的,其他的书大概都静悄悄的躺在某个地方。而真正在你脑海里留下深深烙印的却是那些你在读一本书偶然注意到的内容,却在读第二本书时再度邂逅,然后到第三本再出现的类似观点或内容。就像我开始读一《怎样读书》,里面提到跳读时,我脑子里面可能当时“嗯,有道理”,等我再毛姆《读书心得时》,跳读这个字眼一下就深刻的蹦出来了,这时我的反应是“果然,大家都觉得跳读很科学”,这时,原来只是听听而已的东西,没准你就记住了当真了,甚至还行动了。上面的方法延生开来说就是,读一本书不要拘泥于细节,不要想读一遍就什么都记住都吸收,你看大学时的词汇书籍看了一遍通常什么也记不住,敞读就行了。把在一本书上死磕到底的时间缩短,敞读、粗读,甚至于跳读,读完后再度相似的书,读个四五本,这个时候你自然有所收益,就像四六级词汇上的单词,你再偶然做阅读题是碰见同一个单词四五遍,你自然而言就记住它了。基于类似的道理,我觉得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风格,就不能光读他的代表作,比如毛姆,要了解毛姆的作品风格,手法,就不能光读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只有把他的《刀锋》《面纱》包括《毛姆读书心得》等读完,你才能不偏不倚的说你读过他作品,了解作品里对客户人物精神追求的共性。毛姆他本人应该也是这样做的,《读书心得》里谈到的对经典著作的解析不光是来源于对作品本身的研读,更来自于同一个作家不同作品之间的比对和赏析,甚至对不同作品里人物的评论,还包括对作家身平事迹性格品行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的高度和广度来审视作品,提供给我们有所裨益的参考。

读书的乐趣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读书首先是跟功利挂钩的。几千年来,读书人前仆后继,都是为了仕途二字。偶尔出现一个陶渊明之流的,也是因为仕途暗淡所致。英国人毛姆读书却是图的“快乐”二字。阅读是一种乐趣,不能使你快乐的书,就不是一本好书。当然,这里的快乐是广义的。在毛姆眼中,能在书中与人物一起嬉笑怒骂,经历悲欢离合,都是快乐的事。我喜欢毛姆,因为他不装。他最爱读的是小说,而且是他那个年代的通俗小说。当然,这些小说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世界名著了:狄更斯,简奥斯汀,福楼拜,巴尔扎克等。他喜欢一本书,就会想去研究一下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写书这样的东西。所以读他的书评,就像是读一本野史一样,充满了猎奇的趣味。巴尔扎克为了钱勾引了一个富有的寡妇,福楼拜原是个性无能,托尔斯泰夫人有婚外情。。这些东西本来很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既然毛姆能孜孜不倦地把这些八卦讲得绘声绘色,我这个读者也看得津津有味。毛姆提倡跳跃式读书。对于《堂吉诃德》里面大段无关紧要的小故事,他是深恶痛绝。因为这些小说中的小故事,就要大城市里的城中村一样,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切割得支离破碎,还消耗读者的时间精力,打击他们读书的积极性,罪不可恕。 根据这一点,毛姆首创了“节选本”这个概念。把冗长的名著浓缩起来,好让读者在不浪费太多的时间前提下,领略到名著的精华。当然,”节选“这个权利如果本滥用了,被改写的名著就会惨不忍睹了。毛姆这个书虫,放在今天,可以当一个超级受欢迎的专栏作家吧。什么梁文道,林夕的,在他面前,可以自惭形秽了。

听毛姆讲小说

关于小说的创作有很多著名作家都写过一些指导性意见,比如乔治·奥威尔的《我为什么要写作》,张大春的《小说稗类》,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小说,或者写能够不朽的小说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阅读小说却是每个人都可以独自享受的愉悦体验,《毛姆读书心得》是一本不错的私家阅读指南,前提是你很喜欢毛姆这种率真诚实的风格。毛姆的小说我在大学期间读过不少,对当年的我比较震撼的是《人性的枷锁》,时至今日小说的情节已经模糊,但小说中毛姆对一个青年人在二十岁左右时期的愁苦刻画的非常真实,可以说,这种对自身前途的愁苦,对未来不可知的焦虑与恐惧,其实是代代相传,不断重现在每一代青年人身上。不管是他的小说,还是他关于小说的一些评论,都有一种很普通,很凡人的感觉,他没有端着作家的架子,首先是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在阅读,在体验,然后才以作家的视角写出普通读者的感受,这样的经验也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毛姆在世的时候写过不少文学评论,给很多小说写的序言都广为传颂。可惜的是国内引进比较多的是他的小说,如此,这本《毛姆读书心得》就显得更加珍贵。毛姆的很多论点可能会和时下的“严肃阅读者”不合,比如:> 我坚决主张为娱乐而读书。不应该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那种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能理解其含义的艺术表现,就像被它所吸引的那一小批人一样不值一谈。只有人人都可能欣赏的艺术,才是伟大而有意义的艺术。小说家的目的不是教育,而是娱乐。毛姆的率真从以上评论可见一斑。作为读者,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自己欣赏不到作品的真正价值,所以总是盲目地相信评论家的指点,为自己无法领悟到作品的美妙而羞愧。但实际上,就像毛姆所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批评家。”你不应该去依赖某教授,某作家列举的所谓读书清单去一一拜读,你要做的只是从兴趣开始,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培养起你从阅读中发现乐趣的能力,然后再继续。中国式功利教育毁掉的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从根本上铲除了绝大部分人去享受阅读,发现乐趣的好奇心。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所以从小说开始,从听故事开始,是大多数人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的起点。以我个人经验,在我终于摆脱应试考试的中学教育后,我疯狂地读了几乎整整两年小说,然后才是去读写散文、哲理类书籍,最后才是更进一步去阅读那些艰深的书籍。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不好,只是很容易让你丧失阅读的兴趣,因为有些书,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生体验,更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去理解和发现其价值的。你能够做好的就是找到一本你喜欢的书,然后认真地阅读完,那么你就可以读完任何一本书。毛姆对很多已故的著名作家的点评都非常到位,而且有一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世界上的故事其实是有限重复的,杀父、娶母、复仇、报恩、相爱不得、暗恋无望……,不同的只是故事的主角。不同的作家写着相同的故事,而很多作家其实是可以用相同的评论去评价他们的作品。比如,毛姆这样评论简·奥斯汀:> 她的生活经验很有限,她的每部作品中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她笔下的人物也无甚变化,都是从不同角度加以观察的相同的人物。不过,她很有自知之明,比谁都了解自己的弱点。其实这样的评论也适用于很多作家,关键是他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这才是他地位是否重要的依据,而不是其局限性。又如,毛姆写道:> 我不得不说,梅瑞狄斯或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就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的人物都千篇一律地用梅瑞狄斯或亨利·詹姆斯的腔调说话。村上春树的作品不也是如此吗?从毛姆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他写评论是很负责任的,因为他首先会读完要评论的作家的所有出版书籍,甚至包括传记,从作家的生平去了解他创作的动机及写作灵感的来源等,这种主题阅读后得出的结论非常值得推荐。比如关于巴尔扎克,人人都说巴尔扎克是为了偿债才努力写作;而毛姆认为,与其说是巴尔扎克是为了偿债才不得不写作,不如说巴尔扎克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才不断去负债来逼迫自己,因为:> 他只有在债务的压力下才能专心致志地写作。他一直写到脸色发白,疲惫不堪,而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恰恰是他最好的作品;反之,如果有人能创造奇迹,使他不再身陷困境——即估价人不再来打扰他,出版商也不再对他起诉——那么,他的创作活力很可能就会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毛姆自己也创作小说,因此以一个内行的身份告诉普通人小说中的门道,总比那些看热闹的评论家给出的意见更加中肯。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率真有趣的作家写的普通读者的阅读心得。

Wake Up and Smell th Coffee

喜欢毛姆和萨冈,因为在他们的书中找到了一种自然,能听见自己内心流淌的浑浊的声音,感受到挣脱教科书的教条的畅快。我不是个勇敢的人,却又不想让自己浸在犹豫和胆怯当中,于是生活中的很多时间表里不一。读书让我平静,尤其是深夜读书,让人明白自己。人只有一辈子,读书和看电影却能提供几辈子的灵感,不同的活法,鲜活细致的体验。这大概是我爱他们的原因,尤其是别具一格的理念,打开生活陈旧而狭窄的门,重温空气清新。我不是个耽于声色的人,却奉行及时行乐。“请不要以为,享受就是不道德。享受本身是件好事,享受就是享受,只是它会造成不同后果,所以有些方式的享受,对有理智的人来说是不可取的。”“做人的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即便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出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寻求的快乐可就是慷慨大方。”“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便是理所当然的常识。”

杰出的人都是病态的

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这本书,就是感觉通过名人的读书心得以后自己也可以在别人面前拽几句,还有就是可以把它推荐的书看一下,节省挑书的时间,看了有两点感触,第一句是读书是快乐的!第二那些写名著的人物都是病态的!正是应为他们的与别人的不一样才写了名著的!还有作者分析一些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不需要的,这个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吧!


 毛姆读书心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