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十三亿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802256965
作者:东西文库
页数:512页

章节摘录

  01  1月1日 我们的新年  没有想到会是晴天,虽然今天是2008年的第一天。昨天降温幅度很大,应该是今冬最为寒冷的一天。晚饭后在楼下遛弯儿,虽然羽绒服的帽子我扣得还算严实,寒风照样钻进来,让我对于寒冷十分地敏感起来。好多单位在燃放烟花,与天上的星星月亮还有路灯相辉映着,五光十色,半个天都变了颜色。楼区里却几乎没有燃放的。  早上起来,感觉没有那么冷,天空呈现着蓝色,东方的朝霞也在逐渐地扩散着。我意识到,今天是个好天。2008年的第一天是个晴天,是不是预示着一年的事情都能够顺利呢?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但愿。  新的一年就这样地走来,我们每个人都长了一岁。年龄增加了,知识学识素质能力水平是否也会增加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会一样。有的可能要长点儿脾气,有的可能进一步地磨掉棱角,有的人做事情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有的人可能性子越来越急了。所有的变化都是符合人生的常情道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不仅在哲学的范畴里,即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永远都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我们在这样的矛盾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也学会解决矛盾。  新年的变化一定是很大的。医保正在从城市走向农村,惠及的人群包括了普通的农民。工资也在调整着,包括已经退了休的。住房等人们十分敏感的事情国家也在想着,国计民生,牵动着每一个公民。政府不容易,老百姓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了彼此的不容易,也许,所有的事情就都变得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党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吧。  人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担心,就是物价问题。从来都是工资未涨物价先行。前几天去超市里购买食品,猪肉和牛肉已经都是十几元钱一斤了,其中牛肉每斤是19.50元。我家很少吃肉,也很少买肉。好长时间没有买肉了,遇到这样的价格把我吓了一跳。同事说,肉价早都涨上去了。工资永远都跟不上市场物价。我似乎对这样的话语有些理解。各个行业的人都是需要生活的。于是,凡是存在着的事情就都是正常的。  新年,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情。即使我们可能要遭遇到某些不快,也还是要让自己的心情有一个很好的保持,因为,我们的日子不会停下来。  1月2日 2007年家庭大事记  1.2月19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医生说是脑疝——脑出血中最严重的一种,享年62岁。  2.父亲去世后,奶奶搬到邻村姑姑家居住,由姑姑照管。6月份,出现轻微的脑血栓,经保守治疗,现已好转,但不能自理。  3.教育方面,大侄子考研复习正如火如荼;女儿与二侄子皆高考不理想,现在同一学校读高四,儿子读高二,中游偏下,侄女今年升初中比较理想,考入所谓的贵族学校——京华中学,小侄子今年进入逸夫实验小学读一年级。  4.自正月初二开始,妻子开始在运河文化广场摆地摊,自己做起了老板,每天能挣几个青菜钱,直到10月1日,天气变冷停止。  5.家中经济出现复苏,今年添置电动车一辆(捷安特),空调一台,电磁炉一个,电脑早就配备,计划春节前后置换电视和手机。  6.岳父续弦基本定局,岳母周年前几天他携准岳母回老家办理结婚手续,因材料不完备,未果。由此拉开了姐与弟媳之间和好的序幕。  7.农历十月二十四日,与妻结婚二十周年,磕磕碰碰,风风雨雨明白了一点:久能生情——亲情、爱情。  8.前几周回老家听说,小弟弟夫妇在屋内睡着觉,停在外屋的摩托车被人偷走,基本线路是:院墙拆洞,入院。推开窗户,入屋。拔开插销,开门。推出摩托,走人。好在摩托车已经不值钱了。不过吓人一跳。  9.姑姑家的表妹元旦携男友自北京回来,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了却了姑姑和奶奶的一大心愿。小伙子不错,老家在东北。二人在一块儿工作,互相有个照应。  10.大弟弟初春去邢台包工程,现在还没完工,薪水比较高,就是撇家舍业,好几个月回家一次。元旦回来,瘦了一圈,原本近200斤的体重,现在不到170斤了,乍一看见,心里还真不好受。  1月3日 三个英雄的生命  昨天(2008年1月2日)晚上20:00许,乌鲁木齐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火灾,20:25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救火,经过17个小时的紧张扑救,大火才终于被控制,但有三个年轻的消防官兵的生命消失在火场。可敬!可悲!!可叹!!!  可敬——危难面前,我们敬爱的武警官兵总是冲锋陷阵在最前面,为了国家人民的财产和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这场大火中,就有三位年轻的武警官兵为抢救被围困群众而献身火海,作为乌鲁木齐市民,让我们记住这三个生命。  可悲——我去过德汇广场,由德汇大酒店和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两部分组成。德汇大酒店原先叫乌鲁木齐大厦,由于经营不善,前几年被德汇集团改组成立了德汇大酒店,后来又建设了现在的德汇国际广场,由于地处乌鲁木齐火车站附近,依托原先的商业批发市场新疆商贸城和小商品城,很快德汇国际广场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批发市场之一。市场负1楼是小五金和日用品批发,2楼是化妆品批发,3至5楼是新疆最大的童装市场,6楼是眼镜批发市场,再往上就是库房、写字间。以前我经常去那里给孩子买服装,不过,每次去的时候总感觉不是很“顺”,主要是没有很好找的出口,或者说没有很方便的指路牌和出口指示,当时就想,如果发生火灾怎么疏散人群啊。  可叹——昨天我19:30的时候还从该市场旁边走过,女儿要过生日了,因为要挑选一个相册,我穿过德汇广场到旁边的相册市场购买,差点儿成为事件亲历者,不过这样的亲历者不做也罢。  今天早晨看电视新闻,知道大火还没有扑灭,我知道问题一定很严重,所以也格外关注,看今天的报纸,虽然也是头条,但稿件中竟然有很大的篇幅刊登了到现场的各级领导的名字,从自治区领导到市级领导到辖区领导,一直到相关部门领导一一刊列出来,我认为很没有必要,完全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却占用了很大的篇幅,从职务到人名很详细地罗列出来,对事件的报道却并不是很深入,纯粹一个会议式稿件。下午时分,就有报道说有消防官兵牺牲。真是痛心!去了那么多各级领导,怎么还会死人,现场指挥的领导不是放话了吗?——“确保人员安全”!难道我们的武警官兵不是“人员”?想想,当时已经是下班时间,正常情况下已经没有人或者没有多少人,即使有,也一定是工作人员和商户,他们对广场的布局相对很熟悉,让武警官兵进去抢救“人员”真的是有如在迷宫里找出口,那么大的火,本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悲剧,可还是发生了!(我在德汇广场买过几次衣服,我每次进去就没有从相同的地方出来过,因为每次都是瞎转乱逛,里面有几座楼是相连的,很难分清东西南北,我不知道牺牲的官兵是不是因为找不到出口而被烟雾或者毒气熏倒的?!)  不多说了,我继续关注大火事件!  1月4日 终于成预备党员啦  昨天,也就是1月3日,我终于成为预备党员了。昨天会上,其实我蛮紧张的,虽然通过表决几乎没什么悬念,但是毕竟是首次当面被大家评价,心里还是有些小兴奋的。大家轮流宣读自己的入党志愿书,然后是在场的同学发表对其的看法和评价,最后我们这些发展对象回避,由党员和预备党员举手表决。所有发展对象都是全票通过,成为预备党员。  其实昨天的会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正式,很程序化,而我一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太正式的会议。但可以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虽然这种评价从某种意义来说,也不过是程序化、经过“润色”的,但我还是“洗耳恭听”。总体上来讲,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内向、婉约、温柔的女生,脾气不错,乐于助人,活得不浮躁,星那种很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情的人,而且做事比较认真;但是大家都提到,我的性格太内向,不喜欢主动和别人打交道,不喜欢主动推销自己、表现自己,这点需要改正。基本上来说,他们概括的就是大学时代的我,一个和高中、初中甚至之前都不同的我。我想,如果以前的同学听到这样的评价会作何感想?到底开朗和内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的过程。我想,我应该更加了解自己,挖掘自己,反省自己。从此刻开始。  1月5日 为退伍老兵落泪  久已不在网络上和谁深聊了,而且一聊差不多就是一整夜,但这一次却为他破例了。  半个多月没在军同聊天室露面,让众多好友惦记,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昨晚去聊天室主了一会儿麦,下线时一位聊友的关心话语让我有了莫名的感动,于是留了QQ号给他。不承想他在加我后就问我有没有BF,有就算了,没有的话他想成为我的BF。  换作平时刚加的哪个陌生人这样说,我一定会觉得这人准是在发神经,哪有一来就这么问的。但凭着对他平时的好印象,我想他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吧。  一番聊天下来,我被他的遭遇和经历给震惊了,就是这样一个平时在聊天室带给朋友们欢乐的朋友,谁会知道他竟有着如此令人心酸的一段经历:年少时因家境贫困只读完了小学,后来家里托关系去当了兵,去的还是没多少人愿意去的边疆地区。尽管几年下来对绿色军营有了眷恋之情,却终因文化程度不高没能留在部队。退伍后靠着一点退伍的钱自谋生路,开了家小饭馆,也找了个BF在一起,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意给做了起来,结果所有积蓄却在三年后被BF全部卷走。不久后他又遭遇车祸成了三级残废,自从他的母亲前年去世后,因为他是同志,不愿意和异性结婚,家里几乎断绝了和他的关系。更可恶的是,那个当年卷走他所有积蓄的人在多年后离婚,竟因为没人帮着带孩子,想再度和他在一起。还好他已看透了那个人的自私,没有再答应和他在一起。

前言

  表面上看,这是一堆草稿,一些无聊人的无聊事,草草了之。往深里看,这还是一堆草稿,上帝安排的各色人等的命运草图,中国人太多,忙不过来,只好胡乱将就,一人发一条小路,一头走到黑。  大概上帝没上过MBA,不懂管理学。或者说,老人家老了,未能与时俱进,天下苍生,自食其果。  中国人在读《诗经》的时候,总是啧啧称赞,称其多少风雅颂。那是经过多少代人的描红,才能铁棒磨成针,成其经典。  相信最早的时候,无事生非者收集上来的,无非也是一堆草稿,七拼八凑,他们图个啥?估计是领导要求文化部门四处搜刮,找出潜伏的造反派,因为那时候的造反分子都用民谣来闹事。结果呢,让不讲政治的人搞来搞去,搞成了文艺;两千年来,又让讲政治的人搞来搞去,搞成了考古。  想想看,那时候中国有多少人?一百万?二千万?现在昵?  十三亿中国人在做些什么呢?你猜?  有人说,从来就没有群众自己书写的历史。群众也不敢。只是碰巧有了互联网,就能观其意,取其智。  二○○八只是一个刚过去的年份,用三百六十六个小人物公开书写的日记编成年史,也许是可笑的。因为生活不是历史,生活只是命运,它就像是蒲公英,偶尔逃脱地心引力、满天乱飞,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历史是一根羽毛,只有轨迹,没有目的。  如果是那样,那就把这些个人生活当成糖葫芦吧,串在一起,只是为了好卖,为了吃起来方便。或者,把它们当成一本逆时针的日历吧,串在一起,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听从于时间的安排。  因为,时间就是我们唯一的不可反抗之神,命运的插图师。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跑到它的背后,看看它的背影。  十三亿条命运交叉的小路,好事者收集了三百多个脚印。随便找几个人一天的故事,呼应一下,重叠,可以编出多少好看的电影啊,够中国所有的导演忙个半死吧。

内容概要

东西文库 —— 一个独立的思想联合体,一个以书、互联网、多媒体为展示方式,推动相关项目和计划的自由平台。非赢利性+独立组织,目前主要关注领域:出版+互联网+视觉艺术。
东:创造新的表达语言;
西:引进启发性的思想。
联系我们:contact@ewlib.com
更多详情请访问:www.ewlib.com

书籍目录

序——一人一条小路,一走了之缘起——每一个人的“十三亿”01  1月1日 我们的新年  1月2日 2007年家庭大事记  1月3日 三个英雄的生命  1月4日 终于成预备党员啦  1月5日 为退伍老兵落泪  1月6日 新年,民工震撼的讨薪方式  1月7日 调动工作还××民意了  1月8日 倒垃圾  1月9日 我已经厌倦了工业文明  1月10日 中国有了“地役权”  1月11日 爸爸妈妈收不到的信  1月12日 菜市场竞争  1月13日 地铁里的生存  1月14日 家乡柑农辛酸知多少  1月15日 家有高三生  1月16日 政府领导送温暖到我家  1月17日 我的避孕小技巧  1月18日 黑心饭堂事件  1月19日 结婚,我好累  1月20日 书店买书小记  1月21日 南方老渡口  1月22日 审片:制止荧屏“低俗”  1月23日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1月24日 初学炒股感受  1月25日 中国的户口制度  1月26日 转业,明天会更好  1月27日 陪父亲看戏  1月28日 买票难,难于上青天  1月29日 天桥的乞丐女孩们  1月30日 农民工培训小结  1月31日 雪灾断电,又燃起青油灯02  2月1日 在贼窝里做卧底  2月2日 当群众演员的一天  2月3日 某贪官在狱中给同事的信  2月4日 一天生活琐记  2月5日 冰天雪地求学路  2月6日 要么折腾,要么就死去  2月7日 陪孤寡老人吃年饭  2月8日 UFO入侵事件  2月9日 听医生讲北京的医院之现状   2月10日 太刺激了,太刺激了,哈哈  2月11日 去老公家  2月12日 GRE girl  2月13日 第一天上班  2月14日 写在情人节的晚上  2月15日 50多元一斤的“无毒韭菜”  2月16日 旧城,新城  2月17日 玩游戏的人是孤独的  2月18日 信任?信任  2月19日 只有知耻得彻底,后勇才能足够  2月20日 用心带给山区的孩子一片光明  2月21日 典型趋同心理的有趣过程  2月22日 查毒  2月23日 打工?可怜  2月24日 感冒双周记  2月25日 给下岗的老婆交“公粮”  2月26日 开车远行  2月27日 一个无耻的诈骗学生家长的人渣  2月28日 宝宝日记  2月29日 万科楼盘到底降没降价?!03  3月1日 在法国老佛爷购物  3月2日 红色南街村  3月3日 放弃了我的爱  3月4日 现在的农村  3月5日 又一个转折点  3月6日 不惑年英语学习?  3月7日 人工流产全过程  3月8日 三八留印  3月9日 逛街记  3月10日 我们在国外  3月11日 这些“卖肉”小姐,价格低得让人心酸  3月12日 买房:首付&签合同  3月13日 公务近事  3月14日 经商告诫  3月15日 勒紧裤腰带宏图版  3月16日 想念我的父母  3月17日 你考驾照了吗  3月18日 春暖花开  3月19日 塔克拉玛干  3月20日 耻辱身份证  3月21日 签了工作,卖了自己  3月22日 经历生死,不过如此  3月23日 记3·15  3月24日 亲子课第一周  3月25日 T3  3月26日 到西部当志愿者  3月27日 久远的歌声  3月28日 没有硝烟的战争  3月29日 今天你团购了没有  3月30日 税收宣传日  3月31日 参观杭州跨海湾大桥04  4月1日 围棋  4月2日 劝表哥  4月3日 小学生作业  4月4日 残忍的艺术  4月5日 办公室的年轻人  4月6日 东航飞行员集体罢飞事件  4月7日 证人作证感悟  4月8日 就户口问题给女儿翟梓淇的一封信  4月9日 蝙蝠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4月10日 小姐到市长楼下拉客  4月11日 嘉禾的灰面孔  4月12日 男人和鞋的故事  4月13  一位农村妇女的坚持与中国农村的希望  4月14日 金晶护圣火全过程  4月15日 警察跟我真有缘  4月16日 单车祭  4月17日 徘徊在婚与不婚的十字街头  4月18日 公家的饭不好吃  4月19日 旁观抵制家乐福  4月20日 权益之争  4月21日 离婚两天  4月22日 理发记  4月23日 小产权房病痛  4月24日 喜欢“吃拿要”的龌龊上司  4月25日 平生第一次拿证不考试  4月26日 城市的距离  4月27日 退化  4月28日 山东淄博今晨火车相撞  4月29日 平常的幸福  4月30日 一辆公车的广告战05  5月1日 红小兵岁月  5月2日 车的喜剧  5月3日 写在2008年5月4日前夜  5月4日 天马山赛车  5月5日 久违了的销售大会  5月6日 闹市停车贴士  5月7日 刘记煎饼  5月8日 三个“十年家庭规划”  5月9日 包租男女  5月10日 坦赞铁路修建见闻  5月11日 Happy母亲节  5月12日 地震亲历  5月13日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记  5月14日 相亲的烦恼  5月15日 三十几块的奇迹  5月16日 地震废墟中未发出的短信  5月17日 千年难遇的大地震将导致中国版图扩大  5月18日 女儿,在赈灾中成长  5月19日 全国哀悼日第一天,今夜烛光点点  5月20日 社工该出发了  5月21日 你会救我吗  5月22日 佛日的放生与我们的善心  5月23日 处江湖之远  5月24日 仇恨比暴力更可怕  5月25日 梦回哈尼山寨  5月26日 我为什么不看电视了  5月27日 能歌善舞的菲律宾  5月28日 地震日记:同行没有写进报道的见闻  5月29日 钓龙虾记  5月30日 范忠美妻子对网友的回复  5月31日 地位不对等了06  6月1日 “医托”  6月2日 无法舍弃呀!我的江湖  6月3日 一起来拍电影吧  6月4日 路在何方  6月5日 缘起缘灭,谁在对岸陪你遥望幸福  6月6日 一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  6月7日 我今天亲自裹粽子吃  6月8日 一桌子的辛酸和泪水  6月9日 我的高考作文  6月10日 旅途好人  6月11日 分手第一天  6月12日 加  6月13日 凄凉的尾声  6月14日 30岁之前别跳槽  6月15日 限塑令  6月16日 洪水,十年一遇的洪水  6月17日 又见庭院深深  6月18日 亲爱的LG看球赛  6月19日 黑社会  6月20日 又涨价了  6月21日 工商局科长收万元回扣  6月22日 阿浪,你怎么忍心走  6月23日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6月24日 灾区志愿者  6月25日 女子监狱里的歌声  6月26日 狗日的短线客  6月27日 我想杀人了  6月28日 澄江支教一年  6月29日 两重宇宙大循环  6月30日 我为什么选择深圳07  7月1日 数字生活  7月2日 继母离世了  7月3日 冥想,让心安宁的家园  7月4日 清理浒苔战役  7月5日 献血  7月6日 当跳槽成为一种情绪  7月7日 北京机场雷雨  7月8日 黄埔华庭迷局  7月9日 公交线网优化跟车调查  7月10日 告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网友们  7月11日 我又要去流浪了  7月12日 两岸直航  7月13日 追思表姐  7月14日 早市有感  7月15日 和电话骗子开个玩笑  7月16日 骂人不带脏字  7月17日 茨中天主教礼拜  7月18日 世界语画轴神州传递  7月19日 市委书记接待上访市民  7月20日 法官的自由量刑权  7月21日 单双号限第一天  7月22日 跳楼  7月23日 公交车查包  ……0809101112后记

编辑推荐

  366位普通人,自由书写的民间叙事,指向中国过去与未来,每个人的每一天,最真实的人生;卑微而又宏大的声音,发自内心的呐喊,历史中予以尊重个人的方式写就数字时代的新史观。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自述版《历史十五年》,个人版《我的世纪》。

作者简介

366位普通人 自由书写的民间叙事
指向中国过去与未来 每个人的每一天 最真实的人生
卑微而又宏大的声音 发自内心的呐喊
历史中予以尊重个人的方式写就数字时代的新史观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自述版《历史十五年》
个人版《我的世纪》
由老百姓自己讲述13亿人自己一年的故事,每天一篇,366天,366篇,366位作者。
本书是从全年全国各地大量的博客里搜取精华,客观记录了13亿中国人民在这特殊的2008年里的喜怒哀乐,乃至癫狂的生活状态以及08年中国的整体社会状态。
囊括雪灾、地震、奥运等大事,也有民俗民风、柴米油盐的小事;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普通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境遇,同时关照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与老百姓间的微妙联系。
13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想了解全体13亿人的状况,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们选取这些博客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奢望。但是如果能够每天和一位中国人进行彼此无遮拦的对话,或许可以比较接近了解“13亿整体状况”这个目标。
选取“2008年”这个年份,也正如黄仁宇选取“万历十五年”一样,并没有特别一定的因素,而这个年份也比较巧合的汇集了众多对于中国人来说重要的时刻。我们只能说,“2008年”作为记录实际生活的“切片”比较适合。当然,我们尽量选取的是身处这些时刻里的个人表达,重大新闻事件并非是我们选取的标准,只有当这些事件与某个人的身心碰撞到一起的时候,他(她)的表达才会在这本书里出现。甚至,我们对这些作者真实的身份都无从知晓,大家在博客里人人平等——也正因此,这些话语具有一种来自“真实的生活土壤”的“旺盛的生命力”。

图书封面


 十三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作为一个极度缺乏整理规划能力的人,我总会很羡慕那些以独特立场去记忆生活的人。他们的记忆套路或许颇为单调,比如日复一日地拍下自己做的菜肴,周复一周地对着窗外天空按下快门,年复一年地给自己来张年终照,但量变引起质变,这些日常积蓄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一场场动人心魄的个人史、民族志甚至人类行为文献。日常,单独挑出来是那么平庸,聚集在一起却可观到足以凝结出时间的晶体。记得南都周刊在做唐山大地震30周年特刊时,就颇为创新地选择日常,而基本弃绝了新闻,这作为“日常的例外”之再现。编辑去图书馆中找来1976年7月28日前后的各地报纸,在彼时千篇一律的批邓斗争倡议中,也留有一丝难得的生活气息,武汉当天有什么电影、天津当天什么天气、西安涌现了什么好人好事、广州医院有了什么贡献。像一部灾难大片,在这些安静到挤不出水的日常里,毫无知觉的人们在被迫等待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地震。网络,特别是博客,让本来庸常的日常开始丰富多彩起来,有人开始公开洗澡、有人不断曝光八卦、有人成为意见领袖、有人惹来骂声一片。于是,又有人想了个办法,何不搜集刚过去的2008年不同国人们的博客,按日历的模样来展示这个国度的日常,在年终十大新闻、十大事件、十大名博之外的更广阔日常。《十三亿》就被这么“创意了”出来,试图以这个闰年366个日子的366个普通中国人的自我记忆,去勾勒出2008年国民生活的轮廓。毕竟,你不大可能去每个县城查阅县志、也不大可能去各行各业各部委去检索全年档案。它成为一部彻底自由甚至无所预知的“创作合集”,让人可以从任何一页放起,而不用担心前后是否有逻辑联系。很多时候,你还巴不得把经过的日历倒过来去穿越一番,这样就可以吃到后悔药,就可以考试及格、就不会恨不相逢未嫁时……《十三亿》当然不会成为一部穿越小说,它完全散落于世界上每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的每一个日子。我想看看去年我生日那天,有哪个家伙发了什么牢骚,翻看一查,原来是某个曾参与过20多年前大兴安岭森林扑火工作的退伍老兵,在追忆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我想看看奥运开幕当晚,是否有某个不从众的刻薄人士,翻到8月8日,好无聊,这人是看着电视听着台词练习打字吗?;我想知道在汶川大地震当天,某处的某台电脑是否在书写中告终,书中给出的是西安某博主的震感亲历;我无聊地随意翻开某个页码,想让某陌生博主的历史行为来决定我今天的未知安排,结果却是一封写给新生女儿的信,写信人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他通过哭诉自己为孩子跑出生证明和户口手续的无能,来控诉这个首都、这个国家毫无人情的政策,“孩子……你爸爸,这个小小的北大博士、政法大学老师很无能,希望你快快长大,将来给自己的孩子上个美国户口。”像一个收集情绪的糖果盒,你打开它,可以从中挑出不同滋味的一颗,欢乐、麻木、放纵、忧伤、控诉、无聊……你闭上它,又开始重复着和2008年一样的酸甜苦辣。未来,或许现在已经有这么个程序,你选择某个日子以及某种相应的情绪,就可以自动打开某人的糖果盒,好好看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某张破碎的脸。
  •     好几年里,在阅读体验上,我都无法脱离格拉斯的《我的世纪》对我重锤击打留下的心脑震荡。《我的世纪》体例特别,每年一个故事,从1900年写起,100个故事,全是小人物,写了德国的20世纪。有的故事是创作,有的故事是采访,有的就是写格拉斯自己。中文版序言里,格拉斯说初衷:“在这里不让那些有人说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有权有势的人发言,而是让那些不可避免地与历史相遇的人出来说话。”这就是他给我的那计重锤。有一些书的观点和态度,就几个简单的字词,可这简单的一点点,就是一个人/一些人清晰的世界观和美学归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世纪》本来就不是一本书。——可恨!它远不如《铁皮鼓》有名。要是诺贝尔奖金有历史学一项的话,就该给格拉斯这个奖。他以文学的方式,书写了德国20世纪历史。数字化在改变很多东西,包括美学和历史观。以前的时候,我看见一些朋友的书架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的二十四史,会觉得异常,可一直说不清楚异常在哪里。直到《十三亿》出现。《十三亿》在2008年浩如烟海的博客中每天选了一篇,连缀在一起,成了一本书。尽量选择大事件的当事人(不选媒体人,不选知名人士),尽量覆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找各色人等,尽量覆盖更多地域,尽量…………尽量和二十四史的所有原则相反。沈颢为《十三亿》作序,写道:“二零零八只是一个刚过去的年份,用三百六十六个小人物公开书写的日记编成年史,也许是可笑的。因为生活不是历史,生活只是命运,它就像是蒲公英,偶尔逃脱地心引力、满天乱飞,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历史是一根羽毛,只有轨迹,没有目的。”某个造字的老祖宗发明出“历史”这个词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设想过,无数生活记录终于和历史不分?这根羽毛划出的轨迹,已经变得不再轻灵,而是粗重、纷杂。所以,《十三亿》不是博客集,它和《我的世纪》是一本书,是一本历史观之书。格拉斯做过这样的建议:为什么不应该有一位中国的作家也来考虑考虑这个“一百年,一百个故事”的想法,根据中国的历史经验,把一百年的希望和悲伤,战争与和平,行诸笔墨呢?嗯?为什么非要一百年呢?就一年,希望和悲伤,战争与和平,都已经行诸笔墨了。
  •     如果要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我一开始会说《十三亿》是一本没有太多文学价值的书,网上打折买也要40多块钱,挺贵。但,一本书的价值和定位,对其观察的角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章题目叫“小历史”,这“小”是有小的价值的,只是此书的前言后语都总是想跟黄老人家的《万历十五年》套套近乎,则没有太大的必要。选文的角度和构思很有趣,2008年一共366天,每天只选择一篇博客文章,因此就从十三亿的中国人中选到了366个草根,构成了一部2008年的平民史。CCTV能把新闻的东西做成一个电视频道,还配备24小时滚动字幕,说明中国这个社会每天都有大事发生,每天也有很多不得了的明星人物在孜孜不倦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但了解这些“大事件”都只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还是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书里的那些点点滴滴,人生百态:有结婚的,有打胎的,有办户口的,有请客送礼的,有买菜的,有求学的,有买房卖房的,有看病住院的,有出国旅游的,有无病呻吟的……这其实就是生活,全中国13亿人中绝大部人的生活。自视清高的人会忽略这些细节,甚至是避而不见,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平庸未必就是生活的必然,否则这个社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不过人间百态,世态炎凉,是社会这个“江湖”的特点,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你怎么退出?老家有一档晚间新闻节目叫《新播报》,每天说的就是谁家的房屋漏水了,哪个路段施工挖断电线了,甚至一个建树上的马蜂窝太大请消防队处理也要来个头条,于是乎老百姓们酒足饭饱之后就能久坐电视前,翘着二郎腿,叼着根牙签,半个多小时就这么打发过去。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去寻找生活的影子,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人觉得既亲切又有安全感。当人们觉得生活就是应该这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稳定了,当人们觉得生活好像可以那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进步了。但是稳定压倒一切,希望突破并且最终突破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刚体检完不久,去新单位报道还有段时间,于是在家反省自己的社会经验是如何的稀缺,借着三姑六婆左邻右里同学朋友的教诲,好好的在概念上把社会理性地认识、学习了一把,尽管还是很初级。当老百姓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对老百姓的这种身份和定义去思考,现在看来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认同也好,厌恶也罢,总应该有个态度,否则就是行尸走肉,虚度光阴了。草根也有草根的历史,伟人成功之前都是草根,从草根变成精英,是个人历史的重要一笔,抹不掉的,但要多少能领悟到人生的起起伏伏也是一种和谐,这才算是悟出点门道。人活着,不容易。书中那个跟老外上司闹翻的人,最终离开了公司,现在找到了新的工作;那个结婚十几天就觉得悲哀委屈的人妻,现在依旧过得很抑郁;还有那位为自己女儿办户口的大学老师,是否最后办好了我不想去打听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他能在女儿没出生的时候就知道了孩子的性别,很可能违规的去做了B超性别测试……人都是想去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可惜很多时候手都打滑,还是先把手洗干净吧。趁着有兴致,去书上提供的那些博客地址上翻翻查查,你会发现经过了一年的磨练,那些草根的生活还是多少有些变化的,进而反思一下自己一年以来的经历,或许能让自己头脑更清醒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所有人问少数人。
  •     当我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它好看的包装,又不小心看了序言之后,就小心抱着它,带回了宿舍,它给我一种很想挖个究竟,到底是什么的感觉。虽然我现在不知道它具体写了什么,但是总感觉到,那种“每一个人的十三亿”,让每一个人都小小感觉到,我,原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之外。
  •     成人版作文大全
  •     一本号称跟黄仁宇先生选择1587年这个年份一样没有特别含义地选择了2008年这个年份,不知道这么说是什么修辞手法,总之前言中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怪异和不适。前三个月的博客有些琐碎加离奇,看得人扑朔迷离:如果整本书都这样的博客,真的很难看完;还好后三个月好了些,似乎是春天来了,生命力又焕发起来。下半年的一些博客写的挺好的,但不管选择的博客以什么形式表达了什么主题的内容,整体让人读起来很沉重:如果这就是现代中国的白描,那真的很可悲,——中国人生活的很不好,真的很不好,因为不快乐。看完合上书,想了想,百姓接触的必然是社会最真实的基础,很多看似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事情实际上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又或者,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只有写在纸上,我才能看到它的离奇吗?另外,这本书好贵,500页要48元……
  •     看吧,它会让你无语。。。
  •     从博客看我们的生存方式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     不同的365个人的日记,每人一天,描述生活中得变化,最初被这种结构吸引哈哈
  •     有一天,我看到央视柴静的博文《瞬间》,大为感动,又一口气看完了这篇博文后面的视频《奥运瞬间》,热泪盈眶。太喜欢这样的视角了!当所有的媒体对奥运冠军蜂拥而上的时候,柴静选择了奥运场上的失败者。当我们随着她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那些苦痛挣扎背后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的温暖,更深地打动了我。我把这篇博文的网页链接给朋友并告诉他我的感受,朋友说:去买本《十三亿》吧,相信你会喜欢。
      
    书到了,束腰上写着:文字版《清明上河图》、自述版《万历十五年》、个人版《我的世纪》。这本书是否能达到编者追求的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我喜欢它“历史终于以尊重个人的方式写就”的态度。我在读《缘起:每一个人的“十三亿”》这章序前文字的时候,激动不已——“当我们讲述‘十三亿’的辉煌、荣耀、尊严、激情、思考乃至困惑的时候,我们讲述的,其实也是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同样,当我们想了解真实的‘十三亿’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这个群体中的单个个体,他们的喜与悲,他们的爱与恨,如同每一个针尖,刺在‘十三亿’的肌肤,感同身受。”“我们对这些人真实的身份都无从知晓,他们在博客里都是‘小人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话语才具有一种来自‘真实的生活土壤’的‘旺盛的生命力’”。当我照着书一指指地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生怕我的断章取义破坏了原文带给我的强烈共鸣。
      
    编者说:如果,你在某天偶尔翻到一篇,看到在“十三亿”这个群体里有那么一个人和你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你对自己说“哦,原来还有另一个人和我有类似的体验,我并非那么孤独或另类”,你因此而露出微笑或伤感。那么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好奇“我”之外的人怎样生活?还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关注众生?当我悲悯的时候,我已经是站在高位俯视人群了,我有这样的资格吗?
      
    2005年底的时候,作为江苏教育台的主持人,我参加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期“高级记者研修班”,柴静也来给我们上课。可能是我那天戴了顶漂亮的帽子有些醒目的缘故吧,柴静一上来就问我:“你为什么当记者?”我说:“我不是记者,我现在做主持人。”“那么,你为什么做主持人?”柴静追问。没有时间给我细想,我说:我的形象、气质适合做这行;我的兴趣爱好能很好地跟我的工作结合;我现在做谈话节目,我喜欢那些嘉宾在我面前没有虚饰、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我会陪着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柴静的表情不置可否,很显然,这些都不是她的答案。我于是很仔细地听她讲课,寻找她的答案。我发现她的目标是:探寻事件背后的真相并试图改变这个世界。
      
    我的境界没有她那样高。我只是想知道发生在具体的普通人身上的事情,它们有些琐碎,但,这就是生活。工作时,我常常让自己做一个倾听者,那么,在读《十三亿》时,我愿意跟书里的人一起愤怒、一起感慨、一起快乐甚或一起流泪。但愿像我这样的读者的共鸣能给被阅读着的人们带去安慰和幸福。
      





  •     你真的不用买.
  •     国风。
  •     先藏着,某年某月末日再看吧
  •     真的...
  •     内容五花八门,每天一篇,涵盖各行各业。属于闲书。
  •     这本书的价值将随时间凸显
  •     木有想象的好……
  •     十三亿分之一 2008年的特殊纪念
  •     像是党校的教材
  •     形式值得提倡
  •     先见已有,然读罢依然几分感动
  •     。。。多数文章文笔极其业余,个别篇目亦有党语言的宏大叙事。就将就着当无间看吧。
  •     在书城略略看过,有空再买下。
  •     每天一篇,几乎也可以按照这里面的文字过日子了,不错。
  •     比较别出心裁,一天一个故事,看13亿人的风雨,十三亿人的辛酸,这是一出宏大的戏剧,在琐碎中体会过日子的美感。
  •     终于读完了,厚重
  •     既不是向西,也不是往东,而是指向内心 久邦数码前总裁张向东(PS朝西)
  •     在重庆喝着茉莉柠檬看到的书 决定买了
  •     书挺好的,包装时书角窝了,这都无所谓,只是邮寄的时间太长了。。。。受不了了
  •     正如作者所言,想通过采选广大网友的博文表达全国人民的言论心声。但内容充其量算是拼凑,大多数或者说绝大多数博文过于平俗,还不如自己随便找找。严重怀疑没有用心,只是通过这种较为独特的成书方式作为卖点。
    也就是看个新鲜,翻翻就好了。
  •     从来没买过这样一本书,厚的如同字典一般,但是的确是如你我般普通的人书写而成!
  •     真实人生
  •     平凡人的小事
  •     365天 看人间百态。。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接到包裹,打开一看惊了!像一本大号厚字典,虽没看完,但内容五花八门,也很丰富多彩,挺对我口味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