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丽之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鱼丽之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63363735
作者:木心
页数:140页

章节摘录

  江楼夜谈  答香港《中报》月刊记者问  “先生是指《西方之衰落》中的论证观点?”  “这类论点不自觉的引证者从来就很多,斯宾格勒整理了一番,可惜只注意巴比伦等九种文化的有机性。  其实整部可知的人类文化史,才是意识形态的大戏。  伊刚福利德尔一辈想完成这个光怪陆离的体系,东拉西扯,强人就范,我感到乏味了,退而画画,但求分内的三重快乐循环不息。”  “第四重是精神延种的母爱的快乐。有第五种吗?”  “因画而生活安逸的快乐。”  “第六重?”  “因画而受人称道的快乐。”  “第七重?”  “没有。”画家吸纸烟,“塞尚的母爱是为了要把他的苹果放入罗佛尔大冰箱。”  “塞尚不要第五重吗?”  “也许吧!他不是大声嚷嚷法郎有难闻的气味吗。”  “那么勃拉克呢?”  “乔治勃拉克先生的住处离此不远,请去访问了他之后,再回来继续谈吧。”  机巧的遁词!我们应和着笑。饮茶,嚼糖。  二十世纪行将过去。八十年代,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东海之滨,画家的工作室,我们有幸拜赏了木心先生近三年来的一百余幅作品。我们已闻悉他是个奇特的人,画着奇妙的画,待到目睹这成集成册的杰作,完全超出我们宿构的臆想。华严深灵,变幻莫测,分不清何为必然何为偶然,何为表象何为观念,只觉得凛然,萧然,翩然,陶然,盎然,嫣然……这是什么昵,这个精神世界是达·芬奇、梵乐希、西贝柳斯踪迹依稀的幽谷,是王维、倪瓒、朱耷透露过消息的清肃酝之乡。它的广度深度是不可方物的。尤不可思议者是它的密度。其中五十幅风景(山水),画面特小,每幅蓄聚着极大的能量,使人目眩神驰。云冈的石像,其大令我们觉得非人所为,这集风景,其小使我们觉得非人所为。一伟美,一精美,都是魔术般令人迷惑、屏息……画家的灵思妙腕与象牙果核发丝上的雕工特技是全然不同的。匠人倚小卖小,以小取宠。木心先生则率性而为,他在丈二大轴八米长卷挥洒之余,忽就小幅,既不嫌方寸局促,对布局设色造像运笔亦概不介意,自由自在地调排着各种绘画因素,观赏者无从捉摸其起落始成,但觉神韵流荡,真元袭人……激动,狂喜,继之深深忧虑这样的图画的命运否泰了。隐忍不住,才借用塞尚、勃拉克的自白,冒昧启问,不料画家却冲谦自牧于三重快乐之内。  现代的初民  “先生何以预知您的作品将无一幸存,苛求的卡夫卡也还是留下吉光片羽啊!”  画家莞尔:“不是卡夫卡式苛求,是常识……塞尚、勃拉克,谁又能幸存?那种所谓‘灯光与黎明之间’的艺术劳作,画家也许因为忙碌,来不及想到永生。人的自知之明,从狂热的宗教信仰终于冷却为宇宙论……无所谓悲观主义、乐观主义的宇宙家乡观念,岂不要笑掉伏尔泰的牙}明哲而痴心,也只有这样,才能以精练过的思维和感觉来与宇宙对立。  ……

内容概要

木心,一九二七年生,原籍中国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九八二年定居纽约。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书籍目录

江楼夜谈答香港《中报》月刊读者问海峡传声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雪夕酬酢答台湾《中国时报》编者问促夏开轩答美国加州大学童明教授问迟迟告白一九八三年-一九九八年航程纪要附录  战后嘉年华  有朋自西方来  木心珍贵的文友们

作者简介

《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问录。

图书封面


 鱼丽之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一直觉得遇见一个对的人,遇见一本对的书,都是缘,善缘。初识木心先生已有五年之久,也许善缘结的不够深,早年拜读过一二作品,但那时黄口小儿,肆意狂妄,只求数胜,不求甚解。直到近日重读木心作品,才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佛罗伦萨”。读木心作品总是惶恐而卑微,像张爱玲说的,“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可是心却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遇见一本喜爱的书,何尝不是一场爱情的萌发。由作品爱上一个作者,那更是超越爱情的爱..中国文学的式微力弱不是这一两年的急性症候,而是陈年痼疾。带有宿毒的血液由奔突渐渐流缓,黏稠,而新鲜血液虽然不断再生,但怎奈浓度不够,稀释效果更是微不可计。近先当作家,割了一茬,不如一茬。现当代中国文学戏谑的说,不再由母乳喂养,而改用bottle-feeding(奶瓶喂养),带了洋味,免疫力也日趋渐下。如木心先生所说,“这流传两三千年的精神命脉是断了,文学的潜流枯涸而消失,真像是受了罪刻毒的诅咒。” 我很想反驳,但是喉头喑哑,却不知如何开口..这是现实,是无从反驳的事实。面对如今接受现代教育的作家,缺少幼功的作家,如何反驳?是要重回文言教育还是大力推行古文学习?面对这样一个功利性和实用性的社会,是否可行?中国文学过了莫言代表的这一代,再往后,中国文学的路在哪?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是否盘稳如故?或者应该这么问,中国在世界文坛还能有机会占有一席之地吗?我在问中国文学.....
  •     《鱼丽之宴》,那里有我想要知道的答案,关于木心。睡前醒后车上行中,一直拉着他的手,不肯松。直到合上书,终于得以歇息。因为,我终于知道,木心终究会成就一个“完成”的人生,就算不在,此时,现世。我是无力评论他的,只能轻轻地触碰,缓缓地感受,他的文字就像是一股轻灵的泉水,温和地滋养着我,身浸其中,我竟然真的是不能言语当中妙处。只能默默地念,那些智达而又柔软的文字: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时间是铅笔,在我心版上写许多字。时间是橡皮,把字揩去了。那拿铅笔又拿橡皮的手,是谁的手?谁的手。天空有一堆 无人游戏的玩具,于是只好,自己游戏着,在游戏着,在被游戏着。自由主义的、希腊思潮的,如“哈姆雷特”。极权主义的,希伯来思潮的,如“唐吉诃德”。一是明智的怀疑,一是专横的信仰,一种现世、快乐、审美,一重未来、苦刑、义务。彼此消长起伏,居然从古到今势不两立。像对待书一样地对待人,像对待人一样对待书,我是这样学习的。识时的知趣的现代诗人都种感觉,重悟性,用眼来听,用耳来看,用皮肤来思想,用脑子来抚摸——现代诗人是冷贤得,善节制,风雅内敛,虽然未必入圣,却是早已超凡。所谓“浓得化不开”者的呢,化不开是事实,浓倒不一定浓,也许是稠浊。我信仰“信仰”。而人类始终只能独白。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三个哈姆雷特在一个戏台上同时独白。三个哈姆雷特的独白,第一个咬字清晰,第二个条理分明,第三个声调优美。世界是整个儿的,历史是一连串的,文学所触及的就是整个儿世界和一连串的历史。有点,有线,然而如果是孤立的点,断掉的线,经不起风吹雨打。故意触及,是个人性的,必然触及,是世界性的;表面触及,是暂时性的,底层触及,是历史性的。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市声隐隐沸动,犹如深山松涛……电话响了,是陌生人拨错号码,断而复续的思绪,反而若有所悟。现代人(现代社会)缺乏或丧失两种远景:历史远景,理想远景。旧信仰式微之后,新信仰没多久就恶性地破灭了,再新的信仰,萌发不起来。写作是快乐的,醉心于写作的人,是个抵赖不了的享乐主义者。“文化”,原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否定性、抉择性(超越现实的追求),然而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连一点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力也保持不住,整个社会沦为单向度的维护既成秩序的肯定性文化。中国的现状时,有的地方“元”而不“多”,有的地方“多”而不“元”,“文化”一直在商品和政令的夹缝中喘息,中国文化可真经得起折腾,这个韧性,也许便是希望之所在,不妨提前“其言也善”,走着瞧而瞧着走吧。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星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古文化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辨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你可曾觉得二律之间有空隙,那终于要相背的二律之间的空隙,便是我游戏和写作的场地。珍珠是印象,穿过珍珠的线是主见,这样就是一串项链,先是看不见的,是不能没有不能断的。若问我为何离开中国,那是散步散远了的意思。至于文学家个人的幸与不幸,则在乎一己所遇的是什么样的朝代,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坐的是夜行车,驶过风警极美的地带,窗外大片黑暗,玻璃映见的是自己的脸……而今渐渐看到一层薄明头上车窗来。为柏林墙的推倒,我写了一首诗,目睹苏联的崩溃解体,我又写了一首更长的诗,艾略特所见的是沉寂的“荒原”,我们面临是喧嚣愤怒的“绝处”“死地”,但仍能听到阵阵钟声,闻者知是报丧,不知是新的福音,我们还参加过敲钟人的生日派对哩。不料造化弄人,像夏加尔所画的,从埃菲尔铁塔那边飞来一对天使,男的说:尔当作文章,写了交给我。女的说:你答应,我们就会巴黎,不答应,我们坐在这里不走。男女天使一起说:不要结婚,要写文章——记得我当时确乎昏昏沉沉清清楚楚地允承下来,街头送别天使后上楼就写,一些十六年。粉墨登场,粉墨是人事,场是天命。以粉墨登场而换来的知名度是“行过”,洗尽铅华至心朝礼于艺术才有望于“完成”,我在《战后嘉年华》中再三感叹“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现实中,所见者笑,而在历史上,就大有人真是完成了才离开的世界,而其业绩从此与世共存。历史还公道于人心,不必以公道还我,彼者无身无名可减,江河自然不废而大流,杜子美知之,予亦制止。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绝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我恨这个既属于我而我亦属于它的二十世纪,多么不光彩的丧尽自尊的一百年,无奈终究是我借以度过青春的长段血色斑斓的时光,我,还是,在爱它。二十世纪明明是辜负了十九世纪的寄托,是对不起十九世纪的。
  •     这不是书评。以我之力,无法评说。看先生的书,极度沮丧又极其满足。沮丧于自己的无知,同时又因为与先生同栖于汉语世界而感到深深的满足。不仅如此。对我来说,先生是美丽的彼岸,可是他又包涵我母语的种种神秘与美丽,丰富与尊严。所以我痴迷于他的世界,不能完全听懂他说什么,可还是喜欢听他说呀。我喜欢一个字一个慢慢的读出来,好像错过一个字,就会错过许多似的。我当然知道自己并非理想的读者,但是无疑的,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鱼丽之宴》是先生与媒体的一些访谈录,另外一篇《迟迟告白》,一篇《战后嘉年华》。即便是先生的谈话,也带有他特有的风格,非一般的访谈可比。下面是一些书摘,是一些让人看了又看的句子。其实何止这些,先生的金句,在书中俯拾即是,随便摘出一句,也会兀自燃烧的。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深深浅浅之中。孟德斯鸠自称是波斯人,梅里美自称是葡萄牙人,司汤达自称米兰人,都是为了文学上之必要,法国文学家似乎始终不失“古典精神”。那么,我是丹麦人,《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在此处,我写上,同意,哈哈!)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所以,多看点历史与哲学书籍吧)我选择艺术作为终身大事,是因为这世界很不公平,自痴可以是亿万富翁,疯子可以是一国君主。最好是“得道”,其次是“闻道”,没奈何才是“殉道”。古人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我是朝闻道,焉甘夕死——以“死”殉道易,以“不死”殉道难。我择难。走在达不到目的的路上,就是迷路。人类还是克制不住地要去和宇宙对话,想用手指嘴唇触及宇宙本体,因为“生命”是由“好奇心”“求知欲”“审美力”掺和蛋白质之类而构成的。做中年人最好。我赖着,就是不上车,也没有人来挟持我上车,夜是深了,不过是“白夜”,正是开怀畅饮的时候。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果然是啊,只是我不能说的这么好)“知识的贫困”也到底不是“行路”“读书”就可解决。(嗯,如是也。若不然,在知识上脱贫就太容易了)写得顺意的环境是: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薰风亦可啊),市声隐隐沸动,犹如深山松涛……电话响了,是陌生拨错号码,断而复续的思绪,反而若有所悟。写作是快乐的,醉心于写作的人,是个抵赖不了的享乐主义者。书市凋疲固非好现象,书市兴隆又何尝是文化景气。艺术与梦正相反,梦不能自主,不可修改,艺术是清醒的,提炼而成的。文化像风,风没有界限,也不需要有中心,一有中心就成了旋风了。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坐的是夜行车,驶过风景极美的地带,窗外大片黑暗,玻璃映见的是自己的脸……而今渐渐看到一层薄明投上车窗来。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是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  …………看先生的书,忽然觉得,书的空白处也是极好的,可以在那里写上我查出来的种种注释,这样,下次看的时候就能一气呵成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读木心老先生的书简直有惊艳的感觉,他学识之渊博,文思之敏捷,思维之宏观,在分析问题时他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艺术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各种论据观点融合在一起说明问题而又不显唐突!!以至于书中小小一节我也要重复多次看,慢慢消化。。。。
  •     还是当当便宜啊
  •     木心先生的鱼丽之宴,拜读
  •     “诗甜,散文酸,小说苦,评论辣。” 我嗜甜,爱小说。
  •     时刻感觉自己“知识的贫困”
  •     早餐时间读木心,年轻时候与年迈时候的影像不断重叠,读《战后嘉年华》终于可以壮着胆子说摸到了一点儿木心的门路。
  •     好看的封面设计和排版,很有意思~
  •     木心的文章大多非饱读诗经及思维跳脱者不可强求。这本书我算是读过就忘,希望以后有时间再次研读
  •     已经想到文学回忆录会有多么难啃。
  •     喜欢木心的文字,但不确定喜欢木心…看得越多,越觉得这个人是一株自然植物,当然还不是好养的那种。比前一本略微严肃些,能看出一些伤心流淌,世上诸多难耐,每个人多经历过,这样方才显得真实。清丽的文字啊,只能偶尔凝望发呆。
  •     第一本木心的书,一见钟情,为之倾心。随后木心文辑一二、《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爱的人便爱的要死。
  •     这书里的随便一段话都足以成为经典,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访谈录,为什么在访谈时候说出来的话也这么充满哲学的光辉。书中有很多独特的观点,比如人类文明进入了中年阶段,所以产生的种种现象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尤其喜欢木心谈哲学 科学 艺术与这世界的关系,分析的简直透彻。。 后面的内容是讲木心在上海学画的自传,遇到的人和事和物。不禁感叹什么时候的人都是一样,虚荣心胜于追求画技与艺术的真心
  •     太好了 就是很多看不懂
  •     鱼丽之宴(精装)挺好的
  •     蓬莱枯死三千树
  •     对中国文化精粹的总结、对宗教的态度;另有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
  •     木心,一定要静下心来读啊
  •     木心自述,亲切有味。木心是木心,他不妄自菲薄,能将自己放置在古往今来最璀璨的群星间,欢喜自在;另一方面,他对读者又心怀敬畏。其实这本书可以倒着读,先看《战后嘉年华》,再读《迟迟告白》,他诚恳地剖白自我,优雅从容,一篇一篇都很动人。2017.3.20春分
  •     这部书,主要收录了木心在一些访谈中的经典对话,和他的一点人生经历及感悟。字里行间将大师对艺术追求以雅致、清新的文字,浓厚的底蕴巧妙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既感慨于他、以及我中华文化命运的悲怆,但这悲怆中,也看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文化的融会贯通。做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极其别扭的,时至今日,文化仍然被作践着,虽然以无甚可作。少年知其为中国人,但不知其和以为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还有救吗?那要看何时能实验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顺便多说两句,余秋雨之辈浮华做作,根本不配谈论中国文化,给木心擦鞋都不配,现在居然还跳出来说网络造谣,实数败类!
  •     睿智又俏皮
  •     这本是木心先生对于记者提问的一些回答 喜欢木心先生的话 这本应该会有更多的了解了
  •     什么都要懂得克制 学学怎么做访谈
  •     时间想来公正,带来一切,也摧毁一切。
  •     庞大的知识量 言语之中尽是睿智 欣赏
  •     第一次买,比想象的要快要好,满意
  •     木心的作品,值得拥有
  •     14年读毕
  •     干干净净,不为所扰,字如其人。
  •     《鱼丽之宴》看到尾声。想了想,觉得比起人物传记,果然还是更喜欢访谈集。也许是固执地认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比他本人更准确地阐述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一些被美好化了的,故事化了的东西,在访谈中被还原真相。而另外一些问题,则被轻描淡写地避开。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猥琐的窥探者,在字里行间寻找着他所隐藏的观念和性情。
  •     读后觉得好,又买来送朋友
  •     一直想把木心先生的书买齐!这本书的书名特喜欢!
  •     读过回忆录有助于理解
  •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     蓬莱枯死三千树,为君重满碧桃花。
  •     好好哈哦哈还是欧爱红啊哈哈哈啥从速是
  •     赞封面
  •     = =没想到这么。。袖珍,木心,某文青的推荐
  •     木心老先生的书都很不错
  •     木心的,推荐
  •     「我曾见过的生命 都只是行过 无所谓完成」#2017/3/24
  •     即使它是“胡言,乱语,假语,村言”,我就是喜欢,能奈我何?!
  •     睿智而不失风雅,先生想必一直生活在民国之中,没有大陆特有的酸腐气,这才是文人的风骨。
  •     “西方文化也在衰颓,然而总要尊严些,舒徐有致些”。这是木心先生答问录,如果想要了解老人,不妨购入一读。
  •     这是所读木心的第一本,从此迷恋
  •     木心先生的访谈录以及一篇自传式的叙事散文,确实如一壶甘甜醇厚的醴酪,如一餐丰盛美味的珍馐。文字的无限可能性,很多地方即使看不懂也觉得是美的,值得有了足够知识储备后细细地咀嚼。也始终佩服木心先生对艺术的一往情深,“艺术是极广大的,足够占有一个人”,希望自己也能早日找到真正的热忱。
  •     书特别轻,挺好看的
  •     被祖国忘记的人,支持一下
  •     读木心的作者,真正感受他的从容淡定超凡脱俗。细读作者的文字,怀念作者其人:虽驾鹤西去,但文字永存。
  •     我不得不佩服木心的头脑和气场,问者哑口叹服,听着畅快淋漓
  •     期末期間見縫插針地讀完 經歷三篇論文 沒想到對每篇論文都有啟發 可能下回換個情境重讀 又有新的啟發 「寫作 如果出於真誠 都知道文學有個奇怪的特性 寫下去 才漸漸明了可以寫成什麼」木心的天才是真摯的
  •     作家谈文学得心应手,再谈历史哲学未免班门弄斧。全书从中段开始层次渐佳,《战后嘉年华》和《上海赋》相比我更爱前者。哦,哈代曾说"多记印象,少发主见"。
  •     真正的文人墨客,是现在那些口水书作者没办法比的
  •     喜欢木心,喜欢这种纸质,包装设计。
  •     木心的作品,一直很喜欢,超赞!!
  •     问答是可爱的
  •     如若说时下许多事物是辣眼睛,木心丹青一类的评论者则是在给我们擦眼睛,然而眼睛若是擦的锃亮,又该如何安放,以避陷于沮丧而后不爱
  •     是一些答作者的访谈内容
  •     属于木心作品中不那么难懂的。这本书可以让你离木心更近一点。
  •     也无何绚丽的辞藻,在木心先生面前还是虚下心来低到泥里的好。 卷首是先生手记,简繁掺杂的草书看的人头疼,心痒难耐地摸出纸笔一一辨认,意会了,但终究对错与否也无从得知,怏怏觉得没趣便略过。 看了第一节,说到底就几个字,看不懂。 艺术难,哲学也难,混在一起睁着眼也分不清来。 喜爱艺术也喜爱哲学,不甘心又从头看了一次。 依旧看不懂。 恨得牙根痒痒,无知愚昧原形毕露,只好装腔作势的只好装腔作势的继续看,但凡看见个别似懂非懂的有哲理的话,连忙掏出本子记下来。 谈论起世界名著,心底里也默默应和着先生那句“书也绝版,人也绝版”。一声长叹。 书已读完,再阖上。封面是牛仔衣似的蓝,书名,作者,再无一物。 看上去恨不得空无一物。
  •     这本书很有感觉啊,木心虽不出名,但文字功底真的很高。
  •     书中,木心先生关于各种问题的回答比较真诚的感觉,有一些关于年轻时候的想法与正处于这个时期的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对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     记得重读战后嘉年华
  •     书很精彩,值得一看,中英版本都有,值得收藏
  •     木心的书,看着让人平静又欲罢不能
  •     是从小小岛家看了推荐才买的一本书,看的很辛苦。有时候一段文字要反复看几遍才会看得懂。或者是似懂非懂。刚又下单买了另一本。看评论说是适合初次接触这个作者思想的读者看。正在期待中。
  •     看到文坛很火木心,犹豫了那么久我才买了这本。老人家的言词自成体系也很好玩。
  •     不错的.中文书只看几个人写的.
  •     装订很好,翻起来很舒服,不过木心的书真的要有点功底才能看
  •     盲借的一本书 原来是答客问选篇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木心 “我曾见的生命 都只是行过 无所谓完成”
  •     很不错,值得细细品读。
  •     在午夜看完这本书。觉得木心先生确实无愧于大家之名。之前看了散文,虽然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但终究不如这本容易看懂。
  •     迥然脱尘,拒斥流俗
  •     对谈精彩。
  •     纸张有点薄了,就内容来说很好
  •     虽是随口对答,却智慧如虹。
  •     木心书中表达了自己关于文学,关于人文的理解,纷繁浩大的话题他却把所有了然如心,越是如此越觉得他对于文学艺术的功力深厚,常人难以企及。但我关注更多,是字里行间他本人的经厉,这一生的肆意洒脱,除却在文革时期遭受的,是可以说的是完美无瑕。
  •     包装精美,印刷很正,内容充实,给人启迪,总体都不错!
  •     第一次看木心的书,第一眼看不懂,之后渐入佳境,最后战后嘉年华竟然觉得短了
  •     很有启发
  •     木心先生的思想让我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 更为本源的世界 这让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像海一样的人 够广阔 也够深沉 一本很棒的书 看完后会继续买木心先生的书
  •     文学家就是文学家 !!经典
  •     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作品呢,这个是问答录~
  •     从前面看倒不太看的下去 索性从后面看起 木心的文字 挺好
  •     俏老头,这本小书更加真诚。
  •     木心的书是精华,字字珠玑啊。。。见解也相当独到。。。
  •     推荐
  •     虽是关于文学的答问录,答问本身总觉得不那么舒服,看到有人评论“风雅过度”,会心一笑。最喜欢的却是附录中的《战后嘉年华》,好一篇追忆似水年华。
  •     在我还没有读到她的书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位大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书中慢慢思议这位大家的作品。
  •     还没开始看。。。。。忙
  •     文学与文艺,平和安静嫣然的生活,阅读安宁的书籍。
  •     这是一位颠覆了当代华语文坛整体结构的“新人”,这是一本与自己的良知面对的访谈录,精准、坦荡、幽默亦犀利入骨。
  •     隐隐约约 没完全看通透 但觉得着实睿智 深刻 优美乃至有趣
  •     这本书是木心的代表作,推荐想了解作者的人阅读
  •     木心实在智慧
  •     因为知识的贫困导致读木心读的晕头转向。前几本中只能偶尔识得智慧的火花闪耀,而这一本总算是看到了星光,尤其是《战后嘉年华》,欣喜非常地读下来。但没有读附录二,总觉得以木心的高冷再来写些他人的溢美之词有些不协调,但也可见木心先生还是颇有知识分子脾气的。
  •     等了很多天,本来应该是周天收到的,不过因为人不在家,所以又拖到了周一才收到。书的感觉很不错,性价比也很高,很期待呢!!
  •     挺薄的 两本作品一起买的 还不错 等细细品味之后才知道
  •     顺序读错了...对作者作品印象不多就读了这本访谈录,对内容难有进一步体会。好在附录作者自我勾勒了一番,平实、精彩。
  •     2011-15
  •     知道木心是因为那首著名的从前慢。读完木心,才发现书真是是分为读来解解无聊和读进心里的。 木心的书适合,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慢慢读,读书里跨越了作者人生的经历,读带有一点民国风味的文字,读有中国字魅力的文字。 相见恨晚,
  •     非常喜欢,内容很不错,包装也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