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戏讲茶唱门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说戏讲茶唱门歌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38293180
作者:谈正衡
页数:336页

章节摘录

唱门歌是很有些讲究的,要唱喜庆的歌,唱发财的歌,唱祝福的歌,主人家高兴了,自然就给得多些。往往也有人促狭,故意捉弄唱门歌的,让你急,一首唱完了,不给,于是再唱。两首唱完了,依旧不给,唱门歌的人就要用眼神或是言语哀求了。这时,主人家才哈哈笑着,或者拿出一点钱,或者挖半碗米拿出几个年糕……乞者喜笑颜开,一躬腰接了,连声称谢而去。  在民间年画中,人们可以经常见到“连年有余”的字样,那些通俗画面上出现最多的是鲤鱼。如果说鳜鱼有一股清寂与孤僻之气,或者说是霸气与戾气,那么入画的鲤鱼,则喜气与俗气兼而有之。                                                                                                                                                                手上技艺,不是春色也动人。钟国琴不知道,有不少顾客特别喜欢看她的手,看她环起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平拈着打开的表盘,右手拿着小巧的镊子,或夹或拨……时间好像被她小巧的镊子夹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钟国琴偶尔从那静止里,抬了头看看门外,目光缥缈。她总是翘着兰花指,手指很灵巧,手型很美。

名人推荐

为什么如此具体、亲切、深厚,我想,除了写作功力,更重要的是对江南一种由来已久的秉性的尊重。厚德载物,也须厚德写物,我们才能永远持有对大地的敬仰之心啊。说到清澈,这差不多是谈正衡这本书的整体品格。江南的风景,说到底就是清澈。江南的风味,也是如此。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把自己打发到文字里去,或者琴棋书画、柴米油盐中,再或者在端午回到故乡南陵弋江镇上,结果与多年未见的青弋江上的龙舟们邂逅了。当时,我不知道那观众人群里也有他。他说,再大的雨,也同老柳并肩立于艾蒿菖蒲的五月之岸呵。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内容概要

谈正衡,出生于长江边,讨生活于长江边,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当过古镇上文化班头,做过县委机关干部,随性散漫而无党无派,行年五十有五,做记者、编辑二十春秋,幸得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皆有专集施施然问世,亦曾多获新闻奖项,现为某“江”字号晚报专副刊业务总监。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点口舌上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 已出版《梅酒香螺嘬嘬菜》

书籍目录

一 卖肉的胡屠夫二 李家染坊的父子染匠三 教戏的“王连举”四 说大鼓书的徐三瞎子五 刘玉英打莲枪六 做了“嫦娥奔月”的红姨七 蛐蛐圣手赵小秋八 棋魁赵大头九 推独轮车的老傅十 智仁师夫的修行十一 货郎老五十二 杨开三的“陆卢遗风”十三 白铁师傅老奎十四 杨皮匠之死十五 “圣姑娘”和小娥十六 吴大郎的修伞店十七 守墓人姚明清十八 崔大胡子吹喇叭十九 刘寿才没给自己留寿材二○ 卖炒蚕豆的辫子老爹二○一 炸炒米的对对眼老叶二○二 小喜子的烤白果二○三 唱门歌的卫六货二○四 李梅村的年画二○五 劁猪的报应二○六 石八斤子和他的“老瓢”二○七 根泰大爷拔火罐二○八 “叫哥哥”的蝈蝈二○九 翻瓦扫烟囱的侉三三○ 老吴的马桶学问三○一 昌保子的脚气精华三○二 余师母喊魂三○三 “王瞎子算命——直说莫怪”三○四 “麻聋子补碗——自顾自”三○五 “余德宝,扒灰佬”三○六 脚鱼阎王双九三○七 当厨人物苏大厨子三○八 罗老二放鱼鹰的幸福生活三○九 梅一枝做乐器四○ 打铁两兄弟四○一 老宋的剃头挑子两头都热四○二 高佬的糖人是吹出来的四○三 袁桶匠滴水不漏的境界四○四 扳拦河罾的老歪四○五 姚篾匠的一身功夫四○六 钟国琴修钟表的兰花指四○七 穿棕绷子的张小生四○八 弹花匠郎小马的政治觉悟四○九 丁毛子的前世今生五○ “鸡药刘”成了“膏药刘”五○一 陶四九的水罐炉子五○二 “挑水老王”王大仁五○三 何先生吃“讲茶”五○四 做“假领子”的石裁缝五○五 磨刀老爹五○六 张爷的桂花酒酿五○七 下小馄饨的翟大贵五○八 驼叔的蜂缘五○九 老瘪子的烧饼人生六○ 赵宗和梦魇“忠字舞”六○一 板二爷的拉梁术六○二 “老锁”未能打开的心锁六○三 项叔刻章的火红年代六○四 牙医刘心文六○五 郑五八讲的钉秤故事六○六 乔达子驭龙有术

编辑推荐

听着门歌,品着酽茶,体味着江南小民那恬静又不失波澜的自在生活,你会不禁挂念起《说戏讲茶唱门歌》来。《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涓涓细流般讲述了江南小民琐事,将艺人的特色传神地展现给读者,成功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里身怀绝技的艺人和热闹无比的江南小民的生活,吹喇叭的崔大胡子、棋魁赵大头、去蛐蛐圣手赵小秋、唱门歌的卫六货等拥有叹为观止绝技的艺人都跃然纸上,相信其丰富、翔实的内容一定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者简介

《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谈正衡所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透过嬉戏玩乐的少小天真,闯入一个个手艺传承的行当,见证了底层小民们那一幕幕颇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生存场景。
追忆往事,记录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要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

图书封面


 说戏讲茶唱门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小民风流》是我给这本书起的简称。  书的全名实在太长了,叫《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觉得责编有些做作,他的本意是想很有诗意地表达出书中的内容,结果弄出这么大不好记的名字。我是记了好几遍,还是说不全。作者谈正衡原来起的名字《故里人物》,简洁质朴,还是很不错的。  故里人物,听着就亲切。对这样的书,天然生出好感。书中一共写了六十七个小民故事。故事里有人活,人活在故事中。这些故事中的人,质朴、简单、豁达、努力,他们的人生经历最少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那些故事,我这代人或许还残留一点点碎片和影像,稍小的一代人就没有经历过了,但我们的父母对那些故事是知根知底的。  “头绳发卡雪花膏、牙刷木梳香肥皂,橡皮铅笔小剪刀,毛巾手帕鞋袜帽,围裙围巾袖子套,还有针头线脑不用挑……”,这是《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中第十一个故事《货郎老五》中,货郎老五卖货时吆喝的一段话。一下子让我想起儿时听到的郭颂老师的民歌《新货郎》,“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有文化学习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就是这样,这本书的大多故事,一下子唤醒童年里偎着光阴软软的清寒记忆。对了,整本书的语言,都是这样生动,有趣,直白,没有冗长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句子。  作者谈正衡的简介是,“自小混迹民间,尤感兴趣于手工百业。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做过机关干部,当记者、编辑二十余年,生性散漫,无党无派,现供职于江南某报业集团”。其实,真正的知深知浅的智者,自然不敢轻视民间的,民间有生命最本原的呼息,最质朴的底色,最初始的律动,泸上老画家戴敦邦就自号为“民间艺人”。  写世间小民的书很多,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沈寂的《老上海小百姓》,这本小书和这些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本小书记述的时代稍晚些,大致年代在解放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间。这到补了许多写民间人物书籍的空子。作者是江南才人,故里的风物有着江南特有的灵气,随着笔尖淡淡地流出,传递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传达一种底层生存的力量,把那段从未走远的历史,深深地刻进小民的生命,灼人魂魄。字里行间,读着读着,到让人有了一股与命运纠结到底的豪气,从两肋喷涌而出。这本书,有点绵里藏针,老辣。  再说回来,看到这本《说戏讲茶唱门歌》时,先是相中的是它的封面,氤氲的水墨水乡画,扁舟、竹笠、白墙、青瓦、桃花,这些民间的边边角角,闪着柔和的珠光,穿越万水千山的人间烟火,铺展眼前。这本书由画家姚和平作画。据姚和平说,“最近几年,我曾就老街老屋的专题,独自一人带着速写本跑遍芜湖的老街老巷,我画下了眼前尚存的能够见证这座城市发展痕迹的老街、老房子”,扎实的功底,让书中的插图,充满了民间生活的滋味。  写文章的,画插图的,都来自民间,父辈的故事再远能远哪去呢,虽然故里旧物早就荡然无存,但我们不都是这样活过来的么。  忽然想去江南一游了。
  •     买之前没仔细研究下,说实话,我光顾着注意上面大写的《说戏讲茶唱门歌》了,而没有注意下面那行小字”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尼玛(#‵′)凸!就是一本类似于《城南旧事》的串烧故事,压根不是什么美食文,只是以作者的角度,追忆儿时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见证了既平静又热闹的江南小民生活。该书旨在,记录匠人,留述往事。成功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里的手艺人,用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到了大时代背景下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或许,更确切的应该说是、文革的创伤。
  •     《说戏讲茶唱门歌》这本书适合在心境平和、最好是慵懒散漫的时候,不按目录,随意翻看。也不急着读完,可以拖上一年半载,慢慢看、细细品,反正书中那些小巷子、老风流、风一般的往事,都已经兀自存在或灭绝很多年了。每次看书,都要翻一下扉页,很喜欢这页的感觉,尤其是右下角那点点的红(不知是不是梅花),深深浅浅,看上去生长旺盛却又恬静淡然,绝无争相斗妍般的紧凑与繁华。这也正是内文传递出的感觉,每一个市井买卖人都很小很平凡,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生死存亡不沾边儿,却透着那么一种个性、清新:卖肉的胡屠夫面恶、性狠、不吝鬼神、做生意却良心十足;说大鼓书的徐三瞎子油嘴滑舌、机警变通、讨人喜欢;修鞋做鞋的杨皮匠实诚、大方、却因一个错字死于文革;翘兰花指的女修表师傅 优雅闲适、自信灵巧;打铁的兄弟俩封闭、和睦、却受不了邻居们的风言风语而迁徙;......这些走街串巷或村头巷口摆摊的手艺人,已经和那些老行当一样,销声匿迹了。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就是商场、高楼、汽车、电梯,越来越机械化、便利化、坚硬化。旧时喝亮的叫卖,在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甚至在你想午睡的时候还来扰民,而现在只能偶尔听听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了。上一辈爸妈会觉得拔根儿、糊风筝、找蝉蜕、揪鸡毛绑毽子,是莫大乐趣,而现在的小孩,幼儿园就会捧着iPad说无聊。时代进步了,生活节奏快了,但偶尔累了烦了的时候,就体验一下旧时江南的生活,原汁原味的,也许能抹平心境,消去浮华,通过这些有血有肉不麻木的市井小民,弥补一下未曾体验过的风流。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果真写得是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有种坐在茶楼听说书人说书的悠然之感
  •     每篇都是民间风俗画卷,文笔娴熟,不事雕琢,在喧嚣的浮世中讨取一爿闲适。每晚睡前捧读,心自然静,呵呵,有降压作用。
  •     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谈正衡所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透过嬉戏玩乐的少小天真,闯入一个个手艺传承的行当,见证了底层小民们那一幕幕颇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生存场景。追忆往事,记录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要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
  •     书中很多老手艺,都是文革的时候被打击的。这也算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了。
  •     老式故事会的段子,一个小结是一个故事,多数故事都有主人公的结局。 很多场面让我想起小时候农村生活,看杀猪,膨炒米,挑货郎,看大戏等等等等吧,集结成册也算有点意思。70,80后江浙的同学看了会怀念小时候吧……
  •     比起印在纸上一下午读完 更适合每天晚上搬马扎出去摇着蒲扇听一群人中最有故事的那个用一整个夏季慢慢讲出
  •     喜欢慢慢讲故事的感觉!
  •     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
  •     乡野小人物史。给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人做一段落在纸上的叙述,本身就是个伟大的事情。历史的进程里永远只有大人物,对大人物,大事迹的评判永远伴随争议和逆转。小人物不会,微小如尘埃也会凝结成磐石,是这个世界的基底。
  •     风老师那种风格
  •     各种手艺人的故事
  •     有点汪曾祺的味道,那些小人物,小风俗,可以还原那个远去的时代。看到馄饨担子、烧饼什么的美食时,描述的那叫一个诱人,吞口水(*@ο@*) 哇~
  •     江南旧事,正在渐行渐远,那份浓情,深烙心底。
  •      听着门歌,品着酽茶,体味着江南小民那恬静又不失波澜的自在生活,你会不禁挂念起《说戏讲茶唱门歌》来。  《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涓涓细流般讲述了江南小民琐事,将艺人的特色传神地展现给读者,成功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里身怀绝技的艺人和热闹无比的江南小民的生活,吹喇叭的崔大胡子、棋魁赵大头、去蛐蛐圣手赵小秋、唱门歌的卫六货等拥有叹为观止绝技的艺人都跃然纸上,相信其丰富、翔实的内容一定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     一些江南街巷里的小故事,配合经历过的江南风景,很有感触。
  •     一个个普通人的一辈子
  •     江南好风光,好吃、好喝、好玩
  •     读完至今断续用了半年时光,可随看随停,流动的河水光阴的旧事,有些人在旧画里无恙地守着日升日落。
  •     礼失求诸野,高手在民间。江湖,不在紫禁城里,在说戏讲茶唱门歌里。
  •     写的不错,闲暇时读一下很好
  •     就像江南傍晚的夕阳,需要静静地看
  •     短小精悍。
  •     哈 其实喜欢这类型的的书 书写一些周围的有趣的人 但文字作者应该有些年纪了 看起来觉得跟现代有点儿远 不过是好书 慢下来时可以仔细看看。
  •     江南民间的旧事很吸引人,也很让人唏嘘,有些日子不记录下来,历史就会被人淡忘。
  •     想了解一些市井风情,积累知识。
  •     很漂亮的封面,里面插图也让我回忆起江南的秀丽,很不错的书!
  •     世间百态,不胜唏嘘的人生
  •     讲述六七十年代的故事
  •     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有趣。
  •     这是一本差不多正方形的书哦,小小的厚度和平常的书一样。我很喜欢手感啦,书里都是一些民俗故事,睡前翻翻还是挺有意思的。
  •     那个剃头的,卖小馄饨的,染衣的,修伞的···真是太熟悉了,小时候的我真是见过这样的场景啊,不过印象有点模糊了,但谈先生却把小民的韵味写得极其贴切,让我依稀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文笔很像汪曾祺老先生,非常生活化,很喜欢。
  •     喜欢这样描写市井小民栩栩如生的文字
  •     每晚翻一到两个故事
  •     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老江南百业,长见识了。
  •     读一本好书,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一本十分引人入胜的好书!
  •     再不看,这些人和事就完全消失了。适合我这个年龄以及更大些的人看,更小的孩子看了会无感和不懂吧。
  •     此书每一小章或一人、或一事、或一物,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格,加上不俗的配图,很让人开怀!
  •     很多遗忘的片段被作者唤醒,小时候的事还有那种江南的风俗,关于谋生,关于生活,非常不错的书~
  •     这个商品不错!我非常喜欢江南!好吧!
  •     一群老灵魂的挽歌
  •     在图书馆看到的,于是回来就赶紧买了,特别好的一本书,特别牛的作者,大爱一个,嘿嘿
  •     文字很细腻,读来很有古雅的感觉,喜欢!
  •     恬静淡雅的文字细细追溯那远去的记忆,将江南小民的生活跃然纸上
  •     了解江南的一些风土人情,语言诙谐有趣
  •     把我带回了幼时的江南家乡。很多工种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     很风味的休闲书,看的很开心,民俗民情巧妙的化在故事里,带着童年是淡淡的懵懂以及长大后点点的无奈
  •     读到开心处就幻想游戏 这种感觉很好 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     很有江南古镇的风味
  •     那些插画真不错
  •     小民的风流,真实的历史
  •     难说这书是关于失传的手艺,还是操弄手艺的消失了的人们。看得出有的地方写得有避讳,不知道是因为自我审查呢还是什么
  •     对生活的观察真细致,记忆力也真强!江南味略显不足。
  •     各种江南的小故事~非常喜欢~
  •     看看这些江南旧事既可以瞎想又可以回味,心情轻松,买来打发时间
  •     都是些小故事,乡野的味道,真实朴素。
  •     小镇人物,轻轻浅浅的文字多舒服,弥补一下看过烂书后的糟糕心情.
  •     好一个小民风流
  •     各种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行当,一门手艺一种生活。蛮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俗世奇人》。
  •     一个个平凡人物的白描,有意思。
  •     书是小开本,设计合理,而且便于携带。老爸喜欢写东西,都这类文章也很感兴趣,可以说真的物有所值。
  •     这是第三次购买,非常好的一套书。印刷、版面、纸质都非常之棒。其中,谈正衡老师编著的三本尤其出色。一幅江南画卷透纸而出。江南的小食伴着江南的民俗,让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江南人家。朋友看了我的那一套都很喜欢,所以又替他们代购了两套。
  •     小民风流,说的是如今只能在故纸堆中才能寻到的能工巧匠,讲的是街头巷尾老底子荒诞不经却又无比真实的故事,唱的是三百六十行悲欢离合戏一场。
  •     烟雨江南的不一样的风情。在书中沉醉。
  •     这套书几乎要买全了。民俗民风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江南,是曾经那个纯美秀气的江南!是无数人梦里依稀的那个江南!读这种书会产生要穿越的渴望,并不追回去多远,只想回到那个曾经桃花遍布的故乡。
  •     这种充满民俗文化的小品文读来使人倍感亲切温馨,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讲故事,配上一杯浓茶,细细品读,十分惬意啊!
  •     水乡江南的戏曲和茶话。
  •     忆旧性文章,文笔简约,角度清新.很有专栏文风的范儿..
  •     书中都是淡淡的描述,说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小故事,各行各业。没有大道理,只有简单的生活。推荐之!
  •     江南,秀气又含蓄;旧事,陌生又亲近;小民,平淡又熟悉。书中描述的很多场景对我来说是从未见过的历史,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随着作者回到了那些年。
  •     很不错的书,纸质量很好。特别是插图,中国画风格很漂
  •     似乎就像有一个老人在你面前一样,讲述着以前的老故事,说着那些生活中的小角色。他们无处不在,并不起眼,却已慢慢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把他们写出来,却似乎找不到那样传神的语言。忽而看到这本书,心里那些感情才得以宣泄,他们就像小时候隔壁家的邻居,那么逼真,似乎一伸手就可触到。就像坠入了回忆的河流,不得不去想象他们的模样,而只要一闭眼,却又会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不由发出时光匆匆的感慨。要说为什么会带给人这样的感觉,也许只是因为作者自己内心对于江南的深切热爱,安静,朴实,细水长流,这本书是这样,江南也是如此。一壶茶,一声曲,似乎时光就如细涓一般淡淡流逝。
  •     文笔就是二三流小报的水平,不过不要苛责。装帧是亮点,比起内容来说。
  •     江南旧时光里的三百六十行,许多都已消失在今日。字里行间,尽是市井百姓满是烟火气的往事。
  •     翻了下,还是不错的,很多小插画
  •     一些平常人,一些再没有的景象,幽默而不轻松,值得一读。
  •     比我想象好的多,真是说不尽的故事与人物
  •     拿到书就看了几个故事,很有味儿。就是字太小,看的眼睛疼
  •     很隽永的小品文,很多形象很鲜活,其中有些人物的结局又很让人心酸。我本以为不会写悲伤的,虽然生活就是如此……一眼就记下了一句话,“少剑波军中定情小白茹”,好俏!
  •     当当换购权当看故事
  •     看看江南旧事好像回到小时候的小镇神游了一遭,蛮有趣的
  •     很好的小人物,小故事
  •     谈正衡的书一直都非常喜欢,这本还没看,等看完再续评价吧。
  •     江南民间风物,百姓平淡生活!
  •     应当说这个题目取的好。书中记录的东西虽然家常,但今天的孩子估计是见不着了,所以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看的。
  •     一个个类似于白煮豆腐的小故事,讲了坊间巷里的普通人。
  •     想买了讲了让自己的后代也看看,看看中国过去的这些故事。
  •     我想这标题一定是编辑为了顺利出版后拟的,哪里是小民风流,遍数书中人物有几个平安渡劫得了善终的,满纸的凄凉辛酸。每个故事前半部分都还是建国初期江南小镇往事录,跟鸡汤大师刘墉回忆幼年的部分十分相似。然后就是以某事件为标志的急转直下以及某运动开始的雪上加霜,荒诞剧一样的情节竟然是当年那些人的日常,还谈什么生活情趣。牙猪可以糟践队里妇女,说书的讲两句黄腔就被打。美人“心甘情愿的”嫁给了没腿的军烈,相恋的人们只能在吐沫星子的长河里殉情自杀。唱戏的死里逃生,讲茶的三缄其口,唱门歌的自断其舌,到底是哪里风流!文字狱自不必说,挑水老王从带人写信到被罚挑水又撑杆接船,老来平反只得守着水龙头收水费,结婚时说那句“我是学水利的呀!”直戳在我心上,满眼春光都成了凄凉景。真是好一派江南旧事小民风流啊!
  •     抱着清净随和的心态带着微笑看完一个个小故事。冬天的时候心情突然变得很恬静,在书店站了一下午,看着这几本清水般的散文,带着江南世俗的烟火气,带着米和鱼的香气,黄梅雨和雨前茶的香气,风土人情,小桥流水。怡情怡性,充满生活。
  •     很划算。毕竟不到十块钱但书的质量和厚度都很让人满意。
  •     江南里一个个匠人手中的手艺,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觉得他们虽然卑微、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却总给我中民间艺术家的光芒,市井小民在求生存,生活时依然有那么多可爱的地方,很棒的书。让我想起小时候左邻右舍,年纪很大总是笑告诉我们即使她将来死了也会保佑我们的曾婆婆,会盐焗特别好吃的花生的坡脚阿伯。。。很多美好的记忆~
  •     很有味道。让人的心静下来。
  •     房前屋后的故事,很悠长
  •     文学味很浓的一本书,可以感受出作者对江南民间的深深爱恋之情,不错的小故事!
  •     江南旧事什么的最有爱了!~
  •     很精彩的一本书,虽然短短的,不像吴念真的《那些人那些事》那般感人,但江南的那些匠人往事,浮现在眼前,读起来饶有趣味。睡前,车上读上几则,好看。
  •     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谈先生的文笔与姚先生的插画相得益彰;字虽然小了一些,但相比之下根本不是问题
  •     写出了那个年代的味道,,是一种我们很少涉及的领地。。。
  •     出乎意料得好看,细腻的文字,配上古朴的插画,相得益彰。记录了各种小买卖,小手艺人的生活。卖肉的,染布的,打鼓唱戏,算命通灵,补锅锯碗,劁猪配种,爆米花,见过的,没风过的,这些已随时代渐渐消失的行当,在我生活中烙下难忘的回忆。一个行当,一段人生,又因为是发生在那个畸形的时代,大多数是一段段辛酸史,让人唏嘘。
  •     适合在周末的下午,一杯清茶,几首小曲咿咿呀呀地放着,捧着书,半躺在老爷椅上,看得困了,不觉睡去的节奏。
  •     啊,温馨而多情的回忆。
  •     机缘巧合看到这本书并且买了这本书,原本这么高的定价竟然没多少钱就买来了,足以见到它的没落 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不亚于冯骥才的民俗小说 很有意思 就是读的人太少 作者知音难觅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