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马华新诗的承传与流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战前马华新诗的承传与流变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1日
ISBN:9787222044258
作者:郭惠芬
页数:444 页页

章节摘录

  四 中外诗歌艺术的滋养 马华新诗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中外诗歌的滋养。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主要是在外国诗歌、传统诗歌及民间歌谣的哺育下成长的,而促使马华新诗产生发展的因素似乎比中国现代新诗所接受的影响更为多重。  第一,马华新诗是直接受到五四新诗的哺育而诞生的。五四新诗在马华诗坛的大量传播,是马华新诗产生的首要因素。中国新诗对传统诗歌观念和形式的颠覆,以及所形成的自由体诗、散文诗、小诗、民歌体诗和现代格律诗等,使马华新诗有可能学习和借鉴这些新型的诗歌形式。  第二,传统诗歌继续给予马华新诗以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滋养。马华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没有与传统断裂而失去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积淀,如相对整饬均匀的诗歌形式,具有传统韵味的诗歌意象和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等。  第三,外国诗歌为马华新诗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因素。外国诗歌对马华新诗的影响主要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的传播,即马华作者直接向外国诗歌学习;二是经由中国诗坛的二次传播而间接学习的。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外国诗歌对马华新诗的承传流变都产生过影响,如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诗歌,以及欧美的现代派诗歌等。  第四,民间歌谣也是马华新诗汲取营养的另一来源。战前的一些马华新诗一直存在着民间歌谣的影响痕迹,至抗战时期尤达至高峰。这种影响使某些马华新诗具有民间草野的诗风,也因而呈现出接近民间的草根性。  第五,马来民歌(马来班顿)的影响,为战前马华新诗增添了南洋色彩和本土性。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马来民歌曾经使马华新诗产生不同于中国新诗的独特色彩。尽管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这一因素被淡化了,但它仍构成战前马华新诗某个特定阶段的独特韵味。  以上通过对战前马华新诗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文学条件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促进战前马华新诗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互动对战前马华新诗的冲击和影响,以便能够深入观照和透视战前马华新诗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种族和文化等内涵,以及诗体承传流变的各种动因。P28-29  ……

内容概要

  女,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的现代与当代》(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选集看历史:新马新诗选析(1919-1965)》(合编,新加坡:创意工作圈,2003年)。

书籍目录

总序 朱水涌导论上编 背景与发展概述第一章 社会背景与文学条件概述第二章 战前马华新诗发展概述中编 作者的心态观照第三章 社会的关怀与未来的期待:战前马华作者的忧患与理想第四章 故乡的萦念与家庭的情思:战前马华作者的乡情与亲情第五章 两情的爱恋与知交的情谊:战钱马华作者的爱情与友情下编 诗体的流变形态第六章 颠覆传统的穆斯女神:战前马华自由体诗第七章 游刃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战前马华散文诗第八章 采自民间草野的诗风:战前马华民歌体诗第九章 戴上新的脚镣跳舞:战前马华现代格律诗第十章 其他马华新诗体式:战前马华小诗与图像诗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1919--1942年由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和婆罗洲)作者创作的华文新诗,这二十余年,正是马华新诗从诞生到成长的重要时期。全书分别对战前马华新诗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发展历程,以及作者的心态和诗体的流变形态进行研究和论析。这有助于研究新马华文文学作为区域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拓宽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和领域。

图书封面


 战前马华新诗的承传与流变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