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翼作品评论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雁翼作品评论文集

出版社:郑欣欣、崔志博、 杨金廷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3014274
页数:321页

章节摘录

致雁翼    ——评雁翼的诗集《大巴山的早晨》等    邵燕祥    雁翼同志:    你在北京的时候,我们没来得及深谈。你回去以后,我重读了你的诗集《大巴山的早晨》,还有你陆续发表在刊物上的一些诗。你把我带到巴山蜀水间去了。    我见所及,你除了长诗《风暴中的母亲》还没有看到全豹,我想还是不急于发表意见的好。至于其他,听说你正在修改准备重印,我想说一点零碎的看法。    不久以前,北京有几个写诗的朋友谈到你,说你如果能在宝成(铁)路以外,多到各地走走,扩大生活领域,必然会有好处。想来至少川黔、成昆两线,你会随着工程局前往涉猎的吧。    不过,你现有的写宝成(铁)路的诗却也证明了一点: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题材范围是十分广阔的。诗人只要深入生活中去.简直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的感受。绝不是每一产业、每一工种只能写一首诗。写建设和建设者,不可能不带有职业的特征,但是决不能停留在阐明一种工作的意义.而是要发现存在于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劳动中的诗意,劳动的美。这就对一切读者都有意义,而不是仅只用来巩固某一方面从业人员的专业思想。你的诗,虽然还不能说表现了宝成(铁)路建设的全部壮丽,但确实尽可能地反映了若干生动的方面。这正如我读梁上泉、顾工关于康藏公路的诗以后感觉到的一样。    我跟着你熟悉了宝成(铁)路沿线的山川风物,那里的云雾、冰雪、岩石、松柏、苍鹰、水影,还有用胸膛暖热冰冻的机器的女电机手,“生命可终止,架桥的工作不可中断”的桥工,白鬓飘飘的带路老人,身经百战的老指挥员,无不吸引着我。《给剑门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豪迈的宣言,我仿佛从中听到了剑在鞘中,铮然作响,又仿佛看到了拔剑出鞘,如电似雪。“生命”和“潜水手”也许不如席勒“潜士者”来得深厚圆熟.却充满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另外,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你在《心事》这首诗中,把一个青年测量员和一个女起重机手之间的“心事”,表现得那么细腻、新鲜、聪明:    青年人是桥工地的测量员,/一面测量桥墩,一面把起重机瞧;/起重机每天转动多少次,/他的眼睛就转了多少遍。/他为什么爱看起重机,/驾驶台上的姑娘你可知道?//青年的心事姑娘不知道,/她说:别把水平线定得太高;/如果按照起重机的高度修,/将来火车岂不在云里跑?/你的任务是测量桥墩的高低./不要把测量仪对着我瞧……    看得出来凡是从生活中来,并且经过比较成熟的构思的诗篇里,作者并不需要求助于概念,而是用具体感性的形象体现出完整的意境、鲜明的情绪和明确的思想。从《雾》这首12行的短诗里看得很清楚:    炸山的炮响把我从梦中唤醒,/我迎着晨光走出了帐篷,/是什么一夜把我抬到了云上啊!/是什么蒙住了我的眼睛?//是哪里传来钢钎铁锤的声响?/是哪里传来劈山的歌声?/我究竟是站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工地是不是在移动?//群山啊!你为何要吐出浓浓的白雾,/使整个的山林一片朦胧!/太阳啊!请快揭开这层白帐吧!/让我们看看谁是炸山的英雄。    也许是这最后两句带有“点题”的性质,但却不能把它同全诗分开.它同全诗是血脉相通,浑然一体的。    但是,在你的有一些诗里,情况就不大妙了。不知道是因为写得太匆忙的缘故,还是不相信读者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地自己得到结论?其实,如果诗的形象、意境中已经包含了的东西,甚至即使诗人自己都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读者也会心领神会;反之,“诗”里原来所没有的,尽管诗人苦作“题解”,也无从打动读者的心灵。读者的心就是这样:有时候“软”,有时候“硬”。    在诗歌创作中,放弃了形象化的手段,索性去发议论、写散文,尽管声调高昂,也不是有力量的表现。  “这正是他们感到的幸福、骄傲和荣誉。”(《红旗》)有没有可能更深刻地表达他们的幸福感、骄傲感和荣誉感呢?作为一个有才能的诗人,你不该贪图省事(我想这样说并不为过)。在诗里直写文章已经不好,如果写的是顶多能给人一些知识,却无论如何不能叫人感动的说明文,就更乏味。“是毛主席把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征服自然的本领”。(《风雪挡不住我们》)句句说的都是真理,但严格地说,不是诗句。还有,用某些联想为一定的概念作图解的,像《未来的车站》,也不是好诗,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好的诗。我以为这可能是由于只看到一点、想到一点就敷衍成章,因此弄得贫血无力。这样的东西最好不写,即使写出来也不要发表。这一点愿我们共勉。    还有这么一种情况,因为比较偏爱点题,点来点去,把主题的意义反而给缩小了。如写夜景,如果一定要说明这表示我们祖国不但白天在前进,连晚上也在前进云云。往往倒限制了读者本来可以从而产生的宏伟的联想。另一位写铁道建设的诗人魏钢焰在组诗《六公里》中,也就是总没脱开“日铺轨六公里新纪录”的羁绊,处处不忘扣这个环节,结果读者想象的翅膀也被“六公里”挂住了。    在你的许多诗篇里,有自己新颖的思想、独特的感受,也有一定的概括;但是还有一些诗却缺少这些。例如。在这些诗里不断看到“让火车通过这里”一类的句子,好像修通铁路就是一切,这是使我这个读者不满足的。我们不能把一个人选择职业的志愿就当做是他的理想的全部,也不能以一个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决心来代替他的丰富、生动、深刻、复杂得多的全部精神世界。你说是吗?    只有当致力于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才能够锤炼出各人的风格。一首诗应该有同另一首诗所以区别的地方,你的诗和他的诗应该有所区别:不落他人的窠臼,也不落自己的窠臼。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前进。你的诗,有一些构思重复、意境重复、形象重复的地方。我觉得在初学写作时这也是很自然的。我自己,就曾经把“天上的太阳虽然温暖光明,它只照白天不照夜晚”这一句诗重复写到《毛主席开的甜水井》和《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两首诗中去,当然,我不会再把它写进第三首诗了。你的诗已经证明了你有敏锐的艺术感觉,证明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如你在不同的诗里有许多关于云彩的描写。我认为大部分是新鲜的.并不重复的。加上一条:写好以后多修改.就好了。P1-3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雁翼兄辞世已经两年多了。邯郸学院的河北省雁翼研究会命我为他们出版的雁翼研究丛书写一个序,我很惶恐。一是自己很少写这类文字;二是虽然我和雁翼兄交往颇多,但要在短短的序言里涵盖他一生的诗歌和创作成就,显然是不够的。然而,这个写序的任务又是难却的。    我想起和雁翼兄交往的一些往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诗歌界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承前启后的时期。作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诗界大事之一,就是1980年4月在广西举行的以理论问题为中心议题的“南宁诗会”,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属首次。与会者100多人,为时半个月,集中总结了当代诗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牵头成立了会议领导小组,我和雁翼兄都忝列其中。“诗会”挑起了“崛起”、“古怪”的争议,成为其后关于“朦胧诗”大论战的前奏。许多与会者提出了办一个诗歌理论刊物的建议(新诗史上还没有过),大家都十分赞同。会议结束后的一个下午,张炯、谢冕、雁翼、白航和我同游南宁公园时。议论了创办诗学刊物及其命名问题。你一个我一个的想了好几个,最后还是雁翼兄灵感飞动:“《诗探索》如何?”众口一致称好!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诗探索》在北京编辑,先由四川出版。那时雁翼在四川,刊物的出版和部分稿件的组织,雁翼兄都是不遗余力地鼎力协助和支持。他比我年长一轮,在诗歌创作上早已成名,然而,他总是那么谦虚,待人真诚,虚怀若谷。那个时候,雁翼有一部诗稿委托我去找诗坛泰斗艾青写序,我未辱使命,也使我更切实地了解了艾老与雁翼两辈诗人的深厚友情.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那时雁翼兄正迎来诗歌创作的第二春,大量的诗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爱的思索》、《花之恋》同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除此之外,由他编剧的多部电影也在全国放映,如《元帅与士兵》、《山城雪》等。在我印象中,精力弥满的雁翼兄,好像在创作题材上无所不能,全方位出击,大显身手。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整个20世纪80年代,他出版了涉猎广泛的各种诗集、散文、电影剧本、诗论等20多部.真是一个高产、多产的“文侠”。    雁翼兄出身于贫苦农家,只读过13个月的小学,艰难时世中,全靠自学成才。60多年的文学创作,出版各种书籍70余部,这是和他的自奋、自立、自省的创作精神分不开的,是和他在文学领域的孜孜以求分不开的。他的一首诗也许最能代表他的人生理念:    造一堵悬崖峭壁引浪跳    宣扬一种哲学.光明    总是始于不断的粉身碎骨    20世纪90年代后,因为我在文学研究所庶务缠身,课题研究一个接一个地忙碌,有一段时间没有雁翼兄的消息了,但他的作品还是能经常拜读。他先后在上海、深圳办报纸办刊物,又常游走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的同行交流,为他的业绩感到欣慰。千禧年的时候,在《文艺报》上看到他组织了一个世界性的活动,出版了一部《世界和平圣诗》,不愧为大善举、大手笔。他总是有着超前的思维,也总是做着别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为了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他总是拖着残躯,施展着自己诗性的人格魅力。    2009年10月,得知他遽归道山的消息,很是悲痛和难过。生命就是这样轮回着。他的确是中国这一片土地养育的一棵树,长出的叶,开出的花,都沾尽黄土地上的露珠,都渗进华夏子民的血与泪、情与思。他和他们那一代诗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后人。    如今我也老了,在报纸上不时看到认识的师友去世,心都是揪的痛。回忆和他们一起的日子,虽然难忘,但总有着独谣孤叹的遗憾和惆怅,所以我极少为离世的好友们写序和回忆文章,但这次例外。    仅以此为序,愿雁翼兄在天国,还吟诵着他的《在云彩上面》,和云雀一起歌唱,和星斗一起谈笑。    2012年3月19日

后记

本书是《雁翼研究丛书》中的一册,分工收集有关雁翼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    2010年春节过后,雁翼先生的亲属把其生前的藏书、信件、手稿以及雁翼先生所有作品集的各种版本等全部捐献给邯郸学院,供我们筹建雁翼文学馆。最初,我们只是想把雁翼这位由邯郸一方水土养育的诗人的文学之魂迎回故里,让他的文学业绩完整地得以保存并展示,让他的文学精神在大学的校园里薪火相传。然而,在整理这些资料和翻阅雁翼先生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对雁翼的认识,由原来在《当代文学史》教材上面的了解,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着,于是慢慢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应仅此而已。    雁翼现象值得研究:由战士而诗人——这种经历在当代文学史上虽然不止雁翼一人,但写了一辈子诗,却说“只追求一个愿望——/烈士陵园里相等的灵魂/不因我的晚去为耻”,在他心里自己永远是战士;作为诗人——虽然雁翼的起点不高,他的诗曾经幼稚,可他在新诗形式上的探索却从未停息,在实践这个层面不断出新,七十多本诗集,还有诗歌理论著作出版。从这个意义上,他又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从创作来看——雁翼虽然主要以诗名世,但其成就又不仅限于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剧本等领域无不涉足,笔锋几乎掠过当代文坛的所有体裁,所以有人称他为“全能型”作家;作为一位用诗发言的思想家——既有浪漫情怀,又始终关注现实,既抱有革命理想,又始终把人民与故乡放在心上,因为从战争中走出来。所以比别人更祈望世界与人类的和平。这就是雁翼——生命中承受如此之重的诗人.令我们肃然起敬。    所以我们决定编一册书,为有志于对雁翼和他的作品做进一步研究的学者提供尽可能完备的文献资料。这个想法得到了学院领导和科研处的大力支持,批准立项。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通过从网上搜索目录,再到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河北省作协资料室等处复印原文,终于有了现在的面貌。    在此书中,收集了1950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内,所有为雁翼作品写的序言、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书信中的点评等。所录文章.尽可能以最初发表时的面貌呈现,而一些未曾发表的文章,则以雁鹏(雁翼先生之子)提供的手稿为依据。在文章的编排体例上,按照文章最初发表的时间(如未发表的则按写作落款时间)顺序排列;在每篇文章后面,附上了作者的简介和原文出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部分作者的信息是在网上获取的,有的经过本人核实,而有些因无法联系到本人很可能留有遗憾,更有个别作者的资料实在难以找到,只好暂时空缺。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的具体分工是:郑欣欣负责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文章:崔志博负责1980年代的文章;朱金娥负责1990年代的文章;韩燕红负责2000。20lO年的文章。最后的统稿由郑欣欣承担。    本书的编辑得到了雁翼先生的夫人徐靖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她所捐赠的雁翼藏书和嘱雁鹏带来的一些作者手稿,促成了此书的第一批目录;本书还凝聚了许多人的热情:邯郸学院院长、河北省雁翼研究会会长杨金廷教授一直关注本书的进展,科研处长王丽萍教授在课题立项、资金落实方面给予了许多具体的关心和指导;雁翼先生的子女颜小鹂、雁鹏参与了内容的定夺和与作者联系等工作。本书更凝聚了中文系师生的辛勤劳动:李素梅、郭红、王红升、郑宜兵、李红霞、李慧、贾建钢等几位老师参与了最初的资料整理和筛选,雁翼文学社的同学们:肖刚、冯静、牛召洋、王浩、张艳梅、陈层、贾诺、顾思远和2007级的尹茹青等同学则在稿件录人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甄晓玲责任编辑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智慧和努力,在此对她表示美好的祝愿和衷心感谢!    虽经多方努力.有些文章的作者一直无法联系到,因此希望本书文章的著作权所有者,通过责编与我们联系,以便奉寄样书。    郑欣欣    2012年6月10日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1950年代  致雁翼——评雁翼的诗集《大巴山的早晨》等  雁翼的诗  我不同意雁翼同志的看法  诗歌,不是诗人的专利品  雁翼同志的看法是正确的  对诗歌下放的一点看法  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关于学习民歌及对雁翼同志创作倾向的意见  对诗人雁翼的意见  雁翼同志怎样走上了歧路1960年代  具有特色的姊妹篇——读《川江行》和《凉山行》  跨出新的一步——略谈雁翼的近作  读《白杨颂》  生活与战歌——读雁翼近作《田坎散歌》1980年代  读雁翼话剧本《风雪剑》——从别林斯基论“戏剧诗”谈起  《白杨林风情》序  关于影片《山城雪》中的两个情节  雁翼的抒情诗  诗风当随时代变  谈雁翼近年的抒情诗  火一样的激情——读雁翼的《白杨林风情》  生活、时代与诗歌——《诗的信仰》读后  生命的泉水——谈雁翼的《我心上的河流》  谈雁翼诗歌的特点  建设者的脚步与歌声——评雁翼的创作  生活激情的抒发——读雁翼散文集《没有声音的歌》  论雁翼的诗歌创作  论雁翼的散文创作  改革激流中弄潮儿的旋律——读雁翼《献给山城的情歌》  我生活,因而我才思索——《爱的思索》代序  试谈雁翼的散文诗  震撼人心的警示——读雁翼《我曾扮演过悲剧》  中国当代诗论50家雁翼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赏雁翼的《爱的思索》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军队——读雁翼的军事题材散文  白杨飞絮柔婉秀丽——论雁翼诗的艺术风格  《巴黎少女素描》评析  《在云彩上面》点评1990年代  读雁翼十四行感言  对苦果的品味:雁翼的诗  《囚徒手记》后记  大难不死的雁翼——《囚徒手记》台湾版序  播种爱的诗人——简论雁翼的爱情诗  在“海”中更深刻地认识人生——读雁翼近年诗作  重塑诗魂升华人生——简谈雁翼的超短诗  雁翼的忧患意识——读《雁翼选集小说散文卷》  读雁翼《爱的思索》  雁翼:九十年代,突破与创造  从小诗中读雁翼的心灵活动  斗室见大干——我读雁翼《斗室偶记》  用诗串连成的故事——试论雁翼先生《故乡三行诗》  论雁翼的诗  一个“囚徒”的心灵史——读《囚徒手记》札记  读《雁翼说古》的启示  只有雁翼,才能写出这样的情诗——读《雁翼的情诗》  读《深圳奇情录》随想  《商人悟语》读后  雁翼的十四行诗2000年代  生命在时空的岩壁上撞击的火花  深如潭炽如火  商机诗意悟者得之  我们怎样看待当今的商人  评《商人悟语》  描写儒商形象的精品——读《商人悟语》  不是诗,更不是“圣诗”  诗路雁语雁翼的微型诗  现代诗语言点滴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雁翼传》序言  一位用诗发言的思想家——读雁翼《爱的旗帜》  爱,诗的生命——读《爱的旗帜》  博大的爱心,深邃的哲思——读雁翼的《爱的旗帜》  生命的结晶——简论雁翼的近期诗作  一片丹心护“草叶”——雁翼《惠特曼像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后记

编辑推荐

郑欣欣、崔志博、杨金廷主编的《雁翼作品评论文集》收集了1950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内,所有为雁翼作品写的序言、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书信中的点评等。所录文章,尽可能以最初发表时的面貌呈现,而一些未曾发表的文章,则以雁鹏(雁翼先生之子)提供的手稿为依据。

作者简介

郑欣欣、崔志博、杨金廷主编的《雁翼作品评论文集》主要收录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有关雁翼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所有为雁翼作品集写的序言、书信中的点评以及在雁翼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等。《雁翼作品评论文集》同时还搜集了一些近年来在网络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尽可能展示到目前为止雁翼研究的现状,为雁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

图书封面


 雁翼作品评论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