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00478690
作者:高玉
页数:490页

章节摘录

巴赫金说:“任何现实的已说出的话语(或者有意写就的词语)而不是在辞典中沉睡的词汇,都是说者(作者)、听众(读者)和被议论者或事件(主角)这三者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和产物。话语是一种社会事件,它不满足于充当某个抽象的语言学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孤立地从说话者的主观意识中引出的心理因素。”①就是说,话语不是纯粹的语言形式,它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但涉及很广泛的生活内容,所以是“社会事件”。在巴赫金这里,“语言”不同于“话语”,在词典意义上,语言是纯粹的工具,既没有作者,也没有读者,本身构不成意义,而话语则不同,它近似于“文本”(text),有作者,有意义,还有读者。在《长篇小说的话语》这篇长文的开头,巴赫金说:“本文的主旨,在于克服文学语言研究中抽象的‘形式主义’同抽象的‘思想派’的脱节。形式和内容在语言中得到统一,而这个语言应理解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所活动的一切方面,它的一切成素,从声音形象直至极为抽象的意义层次,都是社会性的。”⑦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语言其实就是“话语”。在巴赫金这里,“话语”不同于“语言”,两者可以是同一对象,但内涵不同,思想基础不同,“语言”是传统语言学的对象,而“话语”则是社会科学的对象。在传统语言学那里,语言是形式或工具,思想则是内容,可以独立于形式。而“话语”则不同,它是具有思想性的语言,具有社会活动性,即实践性。在“话语”理论中,传统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不再具有言说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把话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区分开来,话语的“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巴赫金关于话语的基本观点,还可以看到其话语研究的基本思路。

前言

提起五色石,有谁不想到它源自中华民族借一位创世女神之巨手,谱写出的那篇天地大文章?一两千年前的汉晋古籍记载了这个东方民族的族源神话:当诸多部族驰骋开拓、兼并融合而造成天倾地裂,水灾火患不息的危难时刻,站出了一位曾经抟土造人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重新恢复和创造天行惟健,地德载物的民族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烈火中创造自己色彩的五色石,凝聚了这种天地创生,刚健浑厚的品格,自然也应该内化为以文学一文化学术创新为宗旨的本书系的精神内涵和色彩形态,探索一条有色彩的创新之路。经由“天缺须补而可补”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其缺者的大与圣,其补者的仁与智,无不可以引发创造精神和神思妙想的大爆发。何况人们又说女娲制作笙簧,希望在创造性的爆发中融入更多美妙动人的音符?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歌咏的是西域乐器箜篌,朝鲜平民乐曲《箜篌引》,可见精神境界之开放,诚如清人所云:“本咏箜篌耳,忽然说到女娲、神妪,惊天入月,变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于文。”(黄周星《唐诗快》)创造性思维既可以正面立意,又可反向着墨,如司空图《杂言》:“乌飞飞,兔蹶蹶(乌与兔是日月之精),朝来暮去驱时节。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当然也可以融合多端,开展综合创新,如卢仝的古体诗:“神农(应是伏羲)画八卦,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

后记

这是我第二本比较满意的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从2001年开始,到去年结束,用了八年的时间。去年过年的时候我用毛笔写了一首诗,题为《四十五岁有感》:“功名利禄是浮华,且为稻粱且为她,人生四十始顿悟,满脸沧桑已花发。”仿旧体诗的形式,但我的普通话不好,加上又不懂平仄规律,所以很难说是旧体诗。好在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读起来顺口就行。爱人对“她”很不满,其实这里的“她”更是家庭的代称。这不是对过去的生活感到后悔,恰恰相反,从社会的最低层一路走到现在,就实现理想的生活方式而言我是幸运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城里人,从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一理想实现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城市里转悠,我已经很满足了。但从内心里来说,我对城市生活一直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现在的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学术人,一个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人,很难想象,有一天我的精神不再能换钱,我凭什么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选择做什么和不选择做什么,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我不知道我是如何走上学术之路的,读大学时都还不曾想到我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学者。回头看似乎每一步都充满了偶然性,拼命地往前走就走到了这一步。我从来不知道远大理想为何物,从小生存困难的经历养成了我很“实在”的性格,有时也耽于幻想,也向往美好的未来,但我一般不设想过于遥远的事,从来不把当下的行为建立在想象和虚幻之上。

内容概要

高玉
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本科到博士后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政府”奖15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有专著多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语言与话语
第一节 现代语言本质观研究路向及检讨
第二节 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本体性”及其关系
第三节 语言的三个维度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第四节 “话语”及“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

第二章 “现代性”作为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一节 论“现代性”作为话语方式的言说性及其特点
第二节 “现代性”作为话语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及其限度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
第一节 《关雎》为什么不能“今译”
第二节 古诗词“今译”作为“翻译”的质疑

第四章 重审文学“翻译”作为话语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忠实”作为文学翻译范畴的伦理性
第二节 论两种外国文学
第三节 翻译文学在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
第四节 论翻译文学的“二重性”
第五节 重审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地位

第五章 超越与比较——中西文论话语比较研究意识论
第一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超越”意识
第二节 “精确”作为中西比较诗学批评话语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当代比较诗学话语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第四节 重建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

第六章 论“懂”作为文学欣赏理论话语
第一节 论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的非“懂”性
第二节 “懂”作为现代文学欣赏基本方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
第四节 反“懂”的文学欣赏
第五节 当代中国文学欣赏中的“反懂”性

第七章 “个人”与“自由”话语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第二节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近代意义
第三节 从个体自由到群体自由——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化
第四节 选择、吸取与演变——论中国现代“自由”话语的建构
第五节 中国近现代个人主义话语及其比较
第六节 “个人”与“国家”的整合——中国现代文学“自由”话语的理论建构
第七节 中国现代“自由”话语与文学的自由主题

第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话语言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
第二节 民族文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第三节 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学生存境遇及其言说
参考文献
附:本书中已经发表的文章目录
后记

编辑推荐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五色石丛书,文艺研究新视野

作者简介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内容简介:提起五色石,有谁不想到它源自中华民族借一位创世女神之巨手,谱写出的那篇天地大文章?一两千年前的汉晋古籍记载了这个东方民族的族源神话:当诸多部族驰骋开拓、兼并融合而造成天倾地裂,水灾火患不息的危难时刻,站出了一位曾经抟土造人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重新恢复和创造天行惟健,地德载物的民族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烈火中创造自己色彩的五色石,凝聚了这种天地创生,刚健浑厚的品格,自然也应该内化为以文学一文化学术创新为宗旨的《"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系的精神内涵和色彩形态,探索一条有色彩的创新之路。

图书封面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洋洋洒洒厚重无比的一大本。叙述有点啰嗦,但基本问题谈的很透彻。钦佩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术苦熬之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