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玛托夫在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202046500
作者:史锦秀
页数:27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一、中吉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有着约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早就记载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史料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外文化的交流在新石器时代已初露曙光。从仰韶文化开始的中原彩陶文化曾向四边广泛扩散,其西支由甘肃、宁夏西人新疆,呈现出由东而西的传播方向。夏商时代的青铜文化通过草原民族的传播,与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和欧洲的塞伊玛文化、中亚的纳马兹加文化发生了最早的接触。纳伦山口的遗物表明,公元前2000年末到公元1000年初在费尔干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形成的楚斯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周朝时和葱岭(旧时对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以西的民族已有来往。周成王(公元前1115—前1079年)时平定殷代奴隶主的叛乱,中亚的渠搜(费尔干纳)、康民(撒马尔罕)、禺氏(月氏)等民族都来朝贺。这时期周的势力向西北地区伸展,汉族的移民也到达了葱岭以东的地方。周穆王(公元前1001一前947年)时西征犬戎,打开了通往大西北的草原之路。公元279年在汲县战国墓出土的《穆天子传》中,生动地记载了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周穆王自洛阳起程,北渡黄河,出雁门关到河套以北,然后往西,经由柴达木盆地,直抵昆仑之丘。在那里,他受到了西王母(塞人部落)的隆重接待,乐而忘归,最后顺锡尔河而返,向北二千里到了西北大旷原,取道伊犁河经天山北路东归。周穆王到中亚会见西王母的记载,反映了公元前10世纪以后黄河流域和中亚锡尔河上游地区已有比较牢固的联系。《穆天子传》记下了周穆王每到一处就以丝绢、铜器、贝币馈赠各部落酋长,各地酋长也向他赠送大量马、牛、羊和酒。新疆玉石的成批东运和中原地区丝绢、铜器的西传,成了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和中亚最早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费尔干纳(包括现今的吉尔吉斯)地区。周穆王西巡回归时经过的西北大旷原,据《穆天子传书后》说,“大旷原盖今里海、咸海之间大沙漠,东迤北至乌拉岭东吉里吉斯高原也”。中国与吉尔吉斯友好的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

内容概要

史锦秀,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俄苏文学的研究。合作出版专著《河北解放区作家论》,作为主编出版《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世界文学》(上、下册)、《外国名著提要》等4部教材,作为副主编出版《世界文学历程》(上、下册)等4部教材。在《外国文学研究》、《俄罗斯文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视域第一节 进入跨文化视域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一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第一节 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背景一、中吉交往源远流长二、中吉文化的亲缘关系三、中国与俄苏文学的互识与互补关系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一、“文革”前和“文革”期间的译介情况二、“文革”后至苏联解体前的译介情况三、苏联解体后的译介情况第三节 译介与传播的特点第二章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研究第一节 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一、对艾特玛托夫的评价二、艾特玛托夫思想研究三、艾特玛托夫生平思想研究的特点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一、对艾特玛托夫文学理论的研究二、对艾特玛托夫艺术成就的研究三、艾特玛托夫创作研究的特点第三节 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的比较研究第三章 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与中国作家的创作第一节 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中凸现“人”的价值一、民间立场与人民形象二、“大地——母亲”情结第二节 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展示崇高的精神价值一、追求理想的人类人道主义二、执著于信仰与宗教精神第三节 严峻而朴实的现实主义与理想色彩一、多维立体空间的对立与对照艺术二、现实主义中的假定性艺术第四章 艾特玛托夫——“期待视野”中的有效选择第一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民族接受第二节 对艾特玛托夫的个人接受结论 文学的灵魂是共通的、永恒的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是一本跨文化文学研究的专著,是作者勇攀学术高峰的成果。她依靠自己较好的中文和俄文功底,选择了这样一个对文献资料要求很高的选题。她辨析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入手,将艾特玛托夫与中国的文学关系放在宽广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对国内的艾特玛托夫研究进行了系统评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对他的民族接受和作家对他的个人接受,既有开拓性,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对艾特马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张炜、路遥、高建群、意西泽仁等的比较研究中,合理地选取了“民间立场与人民形象”、“大地——母亲情结”、“追求理想的人道主义”、“执着于信仰与宗教精神”等角度,准确地勾勒出了艾特马托夫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脉络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重大影响。

图书封面


 艾特玛托夫在中国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