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精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贾平凹精选集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40206598
作者:贾平凹
页数:311页

章节摘录

书摘天狗起身走了,女人送到院门口,说:“早早歇着。”天狗说:“嗯。”女人又说:“没事了,就过来坐。”天狗还是“嗯。”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女人还站在门口。    天狗回到家里,夜里没有睡稳。无论如何,他是很感激这一家人的。师傅给了他赚钱的出路,师傅的女人又给了他体贴。对于一个健全的男人,天狗不免常会想着世上女人的好处,但一切皆飘渺,是怎么个好,好到如何程度,他缺少活生生的感受。到了现在,天狗急切切需要一个女人在他身边了,虽然他已经过了生理最容易冲动的饥饿年龄。    人一旦被精神所驱使,就忘却饥饿,忘却寒暑,忘却疲劳和瞌睡。这时的天狗就达到了这种境界。他的心、脑、血液和四脚都不肯安静,就从屋里走出来,提了他的蝈蝈笼子,走到街上,要做一种是悠闲也是无聊的夜游。    街上站着许多人,清一色的妇女。妇女是这个堡子最辛劳的人,往往在服侍了男人和孩子睡眠之后。她们还要纺织浆洗,收拾柴火,或者去江边挑水。但现在好多人家有了水井,用不着再去挑水。这些妇女手里又没有什么活计,却都拿了擀面杖往堡下的江边去。天狗猛地明醒了什么,拉住一个妇女问道:“要月蚀了吗?”    回答是肯定的:“可不,天狗要吞了月亮!”    “天狗吞月”,这在当今城镇里的人眼里,只不过是平淡无奇的天文现象,这堡子里的人也多少知晓。但是,传统的民间活动,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的范畴而成为一种象征的仪式。这一现象并未失去神秘的色彩,从上古的时候起,堡子里的人都认为天狗吞掉了月亮,出门在外的人就会遭到不吉。于是妇女们就要在月亮快被吞掉之时,以擀面杖去江水里搅动,唱一种歌子,一直到月亮的复出。如今堡子的男人已不再为躲债而背井离乡,也不再逃匪乱远走高飞,但手艺人皆纷纷出去挣钱,家里的女人照例很注重这一天晚上的活动。    天狗看见了几乎所有手艺人的女人。    “师娘也在这人群中间吗?”天狗想着,看着妇女们走下堡子门洞,三百七十二个台阶上人影幢幢,天狗分辨不出。    门洞上的墙垣废了,荒草里有一块长条青石,天狗在上面坐下。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九月十二日夜正逢着今夜一样的月蚀,堡子里的活寡女人都去江边祈祷,那逃丁去了的妻子才到江边,肚子就剧疼,在沙滩上生下一个婴儿。这婴儿,就是现在的天狗。爹娘死后,差不多已经有了好多次月蚀出现,天狗每每看着女人的举动,只觉得好笑。今夜里,手艺人的女人们又去江边祈祷,保佑丈夫吉祥,已经做了打井徒弟的天狗,陡然间一种伤感袭上心头。    他死眼儿看着月亮。    月亮还是满满圆圆。月亮是天上的玉盘,是夜的眼,是一张丰盈多情的女人的脸。天狗突然想起了他心中的那个菩萨。    P6

前言

执着而艰辛的攀登李星如果以《满月儿》1978年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作为标志,贾平凹走上中国文坛已经28年了,在这28年中,他出版了一百余部小说、散文、文论、诗歌、书法、美术著作,数十次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其中近十本被翻译成英、美、法、日、韩等语言文本并在国外出版,两次获美、法文学大奖。他的读者遍及老、中、青、少四个层次,曾经有人估计,全中国每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阅读过他的著作,几乎每个识字的人都知道贾平凹。从其创作生命力持久不衰来说,他被称为文坛上的“日不落”作家;从大众知名度来说,他是“明星”作家;从其作品的常销不衰来说,他是文化“品牌”作家;从他所显示的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来说,他又是“全能”作家。因此,说贾平凹创造了一个作家的奇迹,说他是一个当代的文学艺术天才,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同时,贾平凹又是一个自走上文坛之日起就伴随着强烈争议的作家。从初期的“唯美主义”批评,到八十年代初的“历史唯心主义”、“颓废消极”的帽子,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走回头路”的指责,和同时对他小说、散文语言的不承认,被斥为“不通”,到新世纪以来对《怀念狼》、《病相报告》、《秦腔》等作品的贬斥,贾平凹真可谓一直在骂声中前行,一边是鲜花,一边是蒺藜。最严重的批评,当然来自他的《废都》,当肯定“传世之作”的声音尚未落地,这部书就被称为“流氓书”,他本人也被称为“流氓作家”。据统计,各种批评声音汇编的书就有十三本之多,创造了中国当代作家单本著作的批评之最。有哲人说过,不要苛求于古人,我们也可以说,不要苛求于活着的人。在人类思想和艺术史上确有天才,但天才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贾平凹的创作也不可能完美无缺,然而他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每一个单项所取得的成就,都足以使一个普通人成为大家,而他却是至少在四个单项中都卓然不凡。一1952年3月16日,贾平凹出生在父亲教书所在的陕西省丹凤县金盆乡。他的故乡在丹凤古镇棣花寨。其父考虑到妻子是头胎生育,就把临盆的母亲接到金盆乡,借住在一个姓李的农家,因此就给平凹起名贾李平,长辈们平时都称他为平娃,后来开始写作,他就干脆改名为平凹。贾平凹后来说:“母亲生我时,经阴阳先生掐算,不宜在家,故投宿二十余里外姓李的一户人家。后平安落草,即起名贾李平。……后本人自改名为平凹,改字不改名,而意境天地之别也。”又说:“我出生在一个二十三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学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懦弱阻碍了我,懦弱又帮助了我。”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父亲常常不在身边,“文革”中又遭到批斗;母亲极其谦让;自己个子小,木讷拙言;匮乏的时代,正是这种种因素,形成了贾平凹内敛、孤独、善于观察、喜欢思索、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获得外部承认的性格和基本人生态度。在以后的文学道路上,这种气质和心态,使他受益匪浅。贾平凹最早的文字生涯,开始于他十八岁时家乡的水库修建工地,干不了重活的他,却在刷标语,喊广播,编印《工地战报》等事上派上了用场,并让人们刮目相看。1972年,贾平凹被县上推荐上了西安的西北大学。一入学,他就以一篇叫《相片》的长诗在众多新生中崭露头角,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排成铅字,登在学校的校刊上。而公开发表作品,则在一年以后,因此,研究家一般将1973年发表的故事小说《一双袜子》、散文《深深的脚印》作为他的处女作。1975年,贾平凹的诗歌、小说、儿童文学作品在许多报刊上频频出现,南到上海、广州,北到北京、东北三省,虽然是广种薄收,往往是多篇投出去,只有一篇发表,但这对平凹来说,已经很高兴了,他的怪怪的名字,也渐为人所熟悉。等到1978年的《满月儿》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这个奖在当时的影响力要比现在的同类奖大得多),贾平凹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作家,他再也不会为他高产的小说出路而发愁了。二贾平凹长青不老的秘诀之一,是他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从来没有固定在一种,哪怕是很成功的一种模式上;他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周期短则一年两年,长则三年五年。正如资深文艺记者胡殷红后来所说的:“贾平凹骨子里是个比较前卫的人,包括情感方面。在文学探索上是喜新厌旧的。”“他不会永远在一个巢里孵蛋,做好一个窝他就要走了。贾平凹内心的叛逆和颠覆性很强,哪怕头破血流先干了再说,写作品也一样,不会在一个套路里没完没了。表面上形式上看不出的前卫。他没圈子,他在写作上完全是一只孤独的狼,祸害读者的‘狼’,祸害评论家的‘狼’。”这种“喜新厌旧”的“前卫”意识、探索精神,除了性格气质使然外,大致还受以下条件影响:一是社会现实和时代潮流。许多人以为贾平凹就是一个只知埋头写作的工作狂,实际上他总是能及时地发现社会生活现实的种种变化,敏锐地感应每个时期社会思潮的变迁,并能及时地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说关注现实、感应时代,是他创作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二是一个时期读什么书的影响。从现有的资料看,贾平凹的阅读兴趣十分广泛,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著作,到中外名家小说、随笔,乃至诗书、绘画,他都极为关注。平凹读书虽然也有积累知识、打稳基础的目的,但主要是寻找自己创作的出路和方向。因此他的取舍常常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且这一“点”必是与自己心灵相通的,可以为其创作指导和借鉴的。对此,有人批评说,从平凹作品中常能看到他这个时期读某个名家作品,受那个作家影响。这种观点对平凹早期创作或许适用,但“转益多师为吾师”,包括他早期有模仿嫌疑的小说,也多被平凹的心灵、气质、生活现实所融化,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则完全看不出其所师承了。第三,平凹创作变化的原因还来自他对自己文学生涯的总目标。去过平凹家的人都知道,平凹写字台前的座右铭虽然常换,但挂得时间最长的却是:“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这是一个不到一尺的小条幅,总是挂在他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如果将“奥林匹克”精神理解为最高、最快、最好的话,那么我们不难窥知贾平凹的文学野心:他的目标,不仅是陕西乃至全国的最高、最好,而且是世界范围的最好。如果说这个目标还比较抽象的话,那么他在1982年说的两段话,则要具体得多了。在贾平凹的创作和人生里程中,1982年是一个重要的界碑,之所以重要,不只因为这一年他进入孔夫子所谓的“而立之年”,这一年他还经历了出道四年以来最集中、最尖锐也最严重的批评。其实,从1981年开始,因为《二月杏》、《鬼城》、《生活》、《年关夜景》、《好了歌》等中短篇小说对生活的消极表现,陕西乃至全国就出现了一股否定贾平凹创作的声音:先是地质战线发表了批评《二月杏》“丑化地质队员”的声音;再是从贾平凹故乡地区的官员那里出现了“贾平凹丑化商洛,丑化商洛人民”的言论;再就是陕西省作协机关有人写了批评贾平凹“歪曲现实生活本质”,“背离了文学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生活、指引生活的神圣职责”的文章,它的背后可能是省作协机关的一些老作家,甚至党组织。这时“文革”刚刚过去,一场批评就导致作家“封口”、“封笔”的“大批判”,仍使许多作家心有余悸,因此这一切都给贾平凹一种“山雨欲来”的印象,促使他苦苦思索化解之策。1982年2月,这个敏感的“早春”时节,由省作协牵头、省作协主席兼党组书记参加的贾平凹创作研讨会召开了。正是在这次后来证明是一次真正的“学术研讨会”的会后,早有准备的贾平凹提出了自己对创作分“三个阶段”或“三种境界”的追求。第一境界,是“单纯入世”;第二境界:“复杂处世”,就是表现出复杂性;第三境界是“单纯出世”,意即随着对复杂现实认识能力的提高,达到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超迈高蹈哲学境界。并表示那些受批评的小说属于由第一境界向第二境界转变期的作品,它们并不是他的最高理想。所谓“单纯出世”当然比“奥林匹克”要具体得多了,说明此时的他远比外界估计的更为成熟,更有文学的整体感和长远的使命感。须知,中外文学史上,凡是能将“复杂”写得“简单”,将“丰富”化为“单纯”,举重若轻的都是了不起的大师级作家的境界啊。对第三境界的另一段论述由1982年发表于《当代文艺思潮》杂志上的散文《“卧虎”说》一文提出。在该文中,由茂陵石刻中“卧虎”的“拙厚、古朴、旷远”,“单纯、朴素、自然、亲切”,贾平凹发出了后来证明成为他至今追求目标的感想。他写道:“(卧虎)卧着,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它卧了个恰好,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他又写道:“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他又发挥道:“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的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作家中贾平凹是最早将自己的艺术追求转向“茂陵石刻”这样的中国民族美学传统的。从“五四”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主流文论,一直把实际上是从十九世纪法、俄舶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作既是传统的又是革命的小说创作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大家也常提民族化的问题,但“民族化”在这里却成为一种从人物语言到生活图景的风俗点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的“文体革命”阶段,可能是为了堵住文学保守派们从意识形态高度的扼杀,关于学习西方现代派“只能学习形式,而不能学其内容和哲学”的说法又大为流行。最早对此公认法则质疑的又是贾平凹,他认为“形式”属于民族思维方式和审美精神的范畴,不应该重东而弃西,弃中而学外,应该学习吸收的反倒恰恰是西方艺术中属于人类性的哲学内涵,他说:“地方性、民族性得趋人类最先进的东西,也就是说,有国际视角,然后才是越有地方性、民族性,越有世界性……云彩之上都是灿烂的阳光,我们应该追求那阳光的地方,但不必抛弃东方思维这块云彩而去到西方思维那块云彩。中国人不能写西方小说。”据费秉勋教授的研究,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即渗透着婉约派词人的才情和性灵派作家的自由心性,后来他的创作更较多继承了从《世说新语》、唐人传奇、宋人话本到《浮生六记》、《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古典艺术美学精神,改造了从“五四”以来新小说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古典诗词、戏曲、造型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的表现传统得以大面积的继续和再创造。而美学精神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又来源于他对中国古典哲学意识和人生意识的感受和领悟。如果分阶段来考察贾平凹的哲学意识和美学精神,则在其早期作品中,空灵高蹈的庄禅的影响较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则是雄浑大方的汉唐艺术的影响比较重,而进入九十年代则明显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民间神秘文化的影响,但是一以贯之的却是对“重精神,重感情,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的东方艺术精神的追求和实践。他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他的追求越来越自觉,他作品中内在的东方艺术思维特征、东方哲学内涵和文化人格内涵,就越来越饱满而充盈。三以小说创作为主体来划分,贾平凹成名后的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主要包括儿童文学集《兵娃》和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中的大多数作品,尽管有其成名的奠基之作《满月儿》在内,但我们仍然把这个阶段称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操练期。其依据是:一,这个时期他的中短篇小说中虽然有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语言表现才能的自我,但究竟处于以能发表为实现自我的手段的非自觉阶段;二,这个时期他的文学观念虽然有追求和表现生活美的主导,但受外界环境和阶级斗争背景下的社会主流意识影响较大,善良的天性和生活的经历虽然使他不可能去写什么阶级斗争主题,但其所写却大多数停留在倡扬好人好事阶段,如老饲养员一心为公,护林人忠于职守,少年儿童助人为乐等等;即就是《满月儿》所写的仍未脱姊妹两个搞农业生产试验的“榜样”窠臼。第三,这个时期他的小说模仿的痕迹最重,其所写的生活背景虽然在故乡商州,但其语言、情境,甚至人物性格塑造,都能明显看到孙犁等五十年代中国一些小说大家的影子。如《满月儿》中爱笑的两姐妹,让人想到蒲松龄的《婴宁》;尤其是他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其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美丽和醉人的气息,与《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化身简直属于同一家族。但贾平凹的心理、天性和文学理想终究与当时的中国文坛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不仅不写极“左”政治影响下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甚至与以批判极“左”危害为内容的“伤痕”文学也拉开了距离。正是他小说中这种另类气质,以及文本中那类似天真无邪的少年眼中的透明的清浅的美的生活,美的人,美的自然,使他赢得了文坛和读者的广泛关注。第二阶段,1979年到1981年,以《山镇夜店》、《下棋》和1982年初受到批评的那部分中短篇小说为主,这是他追求小说更大的思想和生活内涵的探索阶段。这个时期的贾平凹已经离开家乡在城市生活了将近十年,年龄上将近三十,文学的视野也日渐开阔。他终于发现自己以往那些引以为荣的作品,是那样的如水般清浅,而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也不是自己以往认为的那样单纯,那样美好。他发现了人性的缺陷,发现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正如他在1979年总结自己创作时反省的那样:“对照自己,我又否定起我前一段的作品,那是太浅薄的玩意儿……(我)不愿意对人提起这些书名,不愿意出门见人,不愿意让外人知道我是谁。”1981年他发表了一篇既像小说又像散文的文章叫《生活》,从童年和成年两个角度,抒写了自己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既表现了童年眼光的局限和遮蔽,又表现了发现事情真相以后,自己对生活和人认识的迷惘和苦闷心情;生活哪里有那么单纯,人哪有那么单纯美好。这个时期他在代表性作品《好了歌》中,终于提出了“好中写坏,坏中写好”的概念。放在贾平凹的创作里程中,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将这些如大梦初醒、满眼阴霾的小说投入尚存禁锢的当时文坛,他的被批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00第三个阶段:1982年到1984年,以开始发表时被称为散文,后来又被许多研究者称为中篇小说的《商州初录》和《腊月·正月》、《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等为代表。这可被称为贾平凹的回归商州、回归正在变迁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阶段。对于1982年陕西文坛一些重要人士对他的尖锐批评,贾平凹当时是反感的,但虽然如此,他还是直觉到批评的某些合理性,何况主持这些批评会议的是一个省级文学领导机构,更使他感到“此路不通”的压力。正是带着这种压力和寻找新路的心理,从1982年到1983年,他开始了从事创作以来的第一次自觉的深入生活阶段。这两年中他走遍了陕西关中和陕南陕北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故乡商州,他待的时间最长,访问、调查也更加广泛深入,到过该地区的每一个县,有些村镇还去过三四次以上。也正因此,他才可以说了解了商州,才获得了新的创作自由,并极大地影响了他此后的创作。1985年12月在一次与友人谈话中,他坦率地承认那次集中“评说”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我对这些评论家怀上了连我自己也都吃惊的感激之情。他们的批评,在重新正视之后,让我深感震动。”第四阶段:1985年到1987年,以《古堡》、《龙卷风》、《天狗》、《黑氏》、《人极》、《远山野情》、《冰炭》等一批中篇小说为代表,可以称之为对其第三阶段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超越阶段,或自然主义阶段。《腊月·正月》等作品,以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为背景,描写了商州在改革开放以后所经历的社会历史的大变迁,人与人关系、社会价值观念、人们情感心理的巨大变化,它们理所当然地被中国主流文学所承认。在《黑氏》、《人极》等中篇中,仍然以商州的生活和现实为背景,但已没有了《腊月·正月》那些小说明显的改革模式,而是集中于写大历史下的人及人的命运,商州儿女的命运,尤其是他们的情感和爱情生活;写人性,宽厚忠实的男人和柔情似水与刚烈似火互为表里的女人。说它们是自然主义的,是因为其结构框架与故事发展完全顺从生活的自然逻辑,以人的命运心理为主,以社会背景为背景,看不出丝毫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感觉。因其几乎原生态的生活面貌和古朴自然的人性风貌,这些作品又被季红真等批评家纳入当时主导性的“寻根文学”系列。第五阶段:从1988年到1990年,以《太白山记》和《白朗》、《五魁》、《美穴地》等中篇小说为代表,可以称之为贾平凹创作的神秘主义阶段。这种变化来自于贾平凹在经历了现实命运的一些打击之后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一次历时近十年的病。1988年贾平凹因肝病爆发而住进医院,在不足二百字的《太白山记》序中,贾平凹说:“这一本书对我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一九八八年的七月,我因病住进了医院,至今(1990年7月)病未全愈。我知道我的‘病从何起’,数个年头的家庭灾难,人事的是非,要病是必然的。”“有一种‘应无所住’的‘平常心’,于文学却十分有益,这就使我写出了这本书的绝大多数作品。我不敢说这些作品写得怎么个样子,但自我感觉良好,是比我病前的作品少了几分浮躁气。”《太白山记》由20个短篇组成,作品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搜奇猎异,以实写虚,隐含禅机物理,充满神秘主义的心理氛围,有人称之为“新聊斋”,又有人称之为“禅宗体小说”、“新志怪小说”。如果说《太白山记》的写作是贾平凹在病榻上医疗孤寂的痛苦的良药的话,《白朗》等则是他病稍轻了以后赴商洛以考察代疗养的产物,被人称之为“土匪系列”小说。但它们绝不是对故乡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的实写,而是以“土匪”这个旧中国特有的社会阶层为载体,抒写自己对于男人、女人及爱与性这个永恒人性主题的思考,这里有对所谓“纯粹”而“圣洁高尚”的爱的失望,也有对即使英雄草莽、神巫卜祝也难以把握自己今生及未来命运的慨叹,表现了经历人生大劫难、心理大痛苦之后作者对神秘命运的恐惧。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与神秘的《太白山记》相通。到了《太白山记》以后,贾平凹的创作才真正上升为一种生命和心灵的自由。第六阶段是1991年至今,其代表作则是有《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和《秦腔》等,这个阶段可以笼统称之为贾平凹创作走入象征主义或意象主义阶段。早在《浮躁》序中,贾平凹就说过:“我欣赏这样一段话:艺术家最高的目标在于表现他对人间宇宙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硬的和谐,苦涩的美感,艺术诞生于约束,死于自由。”“中西的文化深层结构都在发生着各自的裂变,怎样写这个令人振奋而又令人痛苦的裂变过程,我觉得这其中极有魅力,尤其作为中国的作家怎样把握自己民族文化的裂变,又如何在形式上不以西方人的那种焦点透视办法而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来进行,那将是多么有趣的试验!”八十年代中期就调整到这一新高度的文学理想,《太白山记》可以说是一种小篇幅的试验,“土匪”系列是一种中篇幅的试验,到《废都》以后的长篇、中篇、短篇,贾平凹在实践自己艺术理想的道路上,艰难而孤独地行进着。尽管其成败可以有各种论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盯准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大裂变中的种种美丽而又令人痛苦的大风景,他创造着自己愈来愈独特的艺术世界,也奔向着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新境界。四本“精选集”所收录的八部中篇,可以说都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分别写于1983年和1984年;《黑氏》、《人极》、《天狗》写于1985年;《龙卷风》写于1987年;《美穴地》写于1990年,是“土匪”系列中的一篇;而《艺术家韩起祥》则写于2003年。关于这些作品在贾平凹创作和中国新文学上的意义,前文多有涉及,此处不再赘述。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在2000年,笔者曾在一种选本上以“题记”的方式说:“贾平凹被认为是写女性的高手,包括她们的形体的美丽和灵魂的美丽。九十年代上半期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对某些女性的描写而在一部分人群中引起了争议。为了完整展现贾平凹审美世界中的女性观,我们拟从他写在不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中选编一部关于女人的书,但等工作开始后,我发现在他的小说中,女人和男人是如此地粘连在一起,不仅分割甚难,而且发现他笔下的男人们同样构成一个有独特意义的世界。”之所以要旧说重提,是因为这样的感慨同样适用于本书。而他最新创作的纪实体小说《艺术家韩起祥》,其玄机奥妙可能更深邃更丰富一些。韩起祥这个从黄土地沟壑中走出的民间艺术家,创造了一个盲人艺术家命运的无比辉煌,也留下了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和教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贾平凹从容内敛的叙述和意蕴深藏的白描语言以及所构成的无限广阔的意象世界。这是一段是非难辨的历史,又是一个人悲辛交集的命运,特别是当将韩起祥的命运与师兄马步云的命运相互映衬的时候,其启示力和心灵的撞击力就更加令人震撼。一部纪实体中篇小说能产生如此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我们不能不为贾平凹的艺术才华而感叹。

名人推荐

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王蒙商州一直是我的根据地,或许我已经神化了它,但它是我想象和创作之本。——贾平凹自述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 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

内容概要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及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出版的主要作品:《商州初录》、《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天狗》、《黑氏》、《秦腔》《高兴》等。如果以《慢月儿》1978年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作为标志,贾平凹走上中国文坛已经28年了,在这28年中,他出版了一百余部小说、散文、文论、诗歌、书法、美术著作,数十次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其中近十本被翻译成英、美、法、日、韩等语言文本并在国外出版,两次获美、法文学的奖。他的读者遍及老、中、青、少四个层次,曾经有人估计,全中国每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阅读过他的著作,几乎每个识字的人都知道贾平凹。同时,贾平凹有事一个自走上文坛之日起就伴随着强烈争议的作家。

书籍目录

执着而艰辛的攀登
天狗
艺术家韩起祥
腊月·正月
鸡窝洼的人家
黑氏
人极
龙卷风
美穴地
创作要目

编辑推荐

《贾平凹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编辑推荐:"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作者简介

《世纪文学60家:贾平凹精选集》收录的中短篇小说,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贾平凹长青不老的秘诀之一,是他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从来没有固定在一种,哪怕是很成功的一种模式上,他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周期短则一年两年,长则三年五年。正如资深文艺记者胡殷红后来所说的:‘贾平凹骨子里是个比较前卫的人,包括情感方面。在文学探索上是喜新厌旧的。”读者可跟随《精选集》的脚步体会不同时期贾平凹内心的变化。贾平凹内心的叛逆和颠覆性很强,哪怕头破血流先干了再说,写作品也一样,不会在一个套路里没完没了。
《世纪文学60家:贾平凹精选集》收录了贾平凹的《天狗》、《龙卷风》、《腊月·正月》等中短篇小说。贾平凹的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一群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是一些琐碎小事。贾平凹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表述“看法”,使小说更显力度,又使故事不单一,充分展现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在这浓重的大背景下聚光照耀两人爱情之舞。他坚持形式传统的,平实的,而作品境界上则是现代的,人类的写法,人生的苍凉,故事的浑然,留给我们的是对这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苦难的咀嚼和对生命之花绚丽的赞歌。

图书封面


 贾平凹精选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很好的贾平凹选集
  •     从土土的天狗,到古风的韩玄子,再到卖萌的禾禾、山山,名字风格变化真大。
  •     总听三毛说起他,于是买了
  •     80年代的中国农村
  •     吴海菁 藏书整理 2008年春节。大学时代迷恋过的小说家。
  •     好看——但是看完也就没什么印象了,不过真好看——不愧是世纪文学六十家
  •     叹息
  •     这套里面选的刚好是不用单独购买的中短篇,很好
  •     书很好,送货很快,质量也不错。
  •     有点有趣。
  •     非常喜欢的家乡作家,他的文字很厚重
  •     第一次看他的文子 就爱上了 也算知己
  •     金路借我的
  •     初中时看的,乡土质朴又热烈暴力
  •     每篇里面都有个把光棍
  •     天狗
  •     好多年前就看过。现在又重新买回没事的时候看,很不错。那些短篇还是那么的入眼。
  •     各个结尾都噶然而止。4星。《围城》是我心中的完美五星,超越5到
  •     非常喜欢,浓厚的地域色彩,情节特棒,玄乎,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     这么好的正版书,值!放心买吧!
  •     觉得最后一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应该好看
  •     读过
  •     西北味很浓,纯人物故事。
  •     这清新脱俗的土味
  •     乡土文学?还是选材的问题,看不下去
  •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贾平凹写得很脏,有点受不了。
  •     中短篇小说:天狗 艺术家韩起祥 腊月·正月 黑氏 龙卷风 美穴地
  •     地域上的接近性,以及刻画人物入木三分。中短篇。
  •     为了让他和王小波一决高下(看谁更污)才看的,不过感觉他写的比王小波有意思多了,难道是因为这本是精选?
  •     《龙卷风》一篇极有趣;最爱的还是《天狗》
  •     我是从《秦腔》里认识他的。
  •     一直就对贾平凹的作品抱有很高的期待。他的文字让你觉得很真实完全不矫情造作。不过总还是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带着那么些许的仙味儿,好像同时期的一些作家写作上都有这样的些许雷同。让人觉得不是那么的鲜活和实在,有点儿距离感。
  •     听说三毛身前十分欣赏贾平凹在作品中能与之产生深刻的共鸣。
  •     不错。不过不及散文。想看土匪系列,《太白山记》。不知家里还有没有《怀念狼》
  •     乡村爱情故事
  •     泥土的乡气,如墟
  •     那个年代其实挺美好的。
  •     写得形象不过的人性啊
  •     高二暑假和王小波选集同买,意在平衡王小波的猥琐,结果贾平凹更猥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