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康复的家庭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40737115
作者:大江健三郎
页数:192页

章节摘录

  痛苦的样子  1  二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看到起居室门背面贴了一张祝贺妻子生日的卡片,这是我的家人互相祝贺生日的习惯做法。这张卡片是被我们叫做小胖的长子贴的,上面画着两个穿同样颜色衣服、高矮差不多的少女,正在给盛开的大朵黄花和蓝花浇水。花朵上和少女身上都写有UKARI,这是长子用罗马字母拼写的母亲名字,他一向这么称呼母亲。对不了解我家内情的人来说,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长子出生时脑部发育不正常,做了畸形矫正手术后,又出现了癫痫病等新的症状。每次发病,医生都像亲人一般悉心治疗,这使我们家与一位医生结缘,这位医生名叫森安信雄,已经去世了。我以后还要详细介绍森安先生。在我的心里,先生首先是作为“文化问题”存在的。人生多际遇,从人际交往中可以学习纷繁多样的人类文化。我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统统作为“文化问题”来思考。森安先生使我知道了医生这个职业是个什么样的“文化问题”。  我的长子智力发育迟缓,虽说已经二十六岁了,可是相当于什么年龄的正常人,不光是我,家里人都没有仔细算过。但是,那天长子写在生日贺卡上的一段奇妙的话,比贺卡上的画儿更引起了我的注意。  “进了今年,过了很长时间,好像痛苦的人很多。由佳里,再忍一忍吧。让姥姥学会许多罗马字,这一天就很好过了。非常痛苦的不是妈妈,只是姥姥,我就放心了。”  我又看了一遍,惊奇地发现长子的语言仓库里还储存着“痛苦”、“痛苦的人”这些生疏的词汇。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痛苦这个词,因为以前从来没听他说起过。  这些平常不大用的词,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收藏在了长子的心里。每当他创作完一小段钢琴曲,给曲子起名字时,他的脑海里会突然冒出一些词汇。比方说《悲伤》这首曲子吧。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词,包括其形容词的变化形态“悲伤的”。但是有一天,在他放在钢琴前的乐谱上,却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悲伤”这个题目。  语言这种东西真是不可思议,它使我经常想起窿田空穗年轻时写的一首旋头歌:  沉寂心海上,忽隐忽现浮沉问,一词在荡漾。  痛苦这个词究竟是以什么形式或通过什么机缘传达给长子,存进他心里去的呢?这成了我们家一天的话题。可是,“痛苦的人”却是他独特的用法啊。难道能够说,这不是从他自己的内心涌现出来,而是从外面传进他耳朵里的词语吗?  长子在心里把外祖母叫做“痛苦的人”,家里人都很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我们现在和已过八十五岁的岳母住在一起。她经常把客厅的拉门敞开,然后打开玄关的门,去迎接她脑子里能想得到的家人或者来访的客人。有时候连续几天,从早到晚,每隔四五分钟就去门口一趟。  岳母是伊丹万作的遗孀。即使作为亲属,我们也想用“伟大”来称呼这位电影导演,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无法松的一生》。岳母还记得伊丹是在日本战败前后,患肺结核卧床不起时,创作的这部由阪东妻三郎主演的电影剧本。  伊丹万作制作出非常详细的剧本绘画分镜头,对角色分配也相当用心,他的儿子伊丹十三导演说,只要把演员定下来,这部电影也就等于基本完成了。导演拿到剧本绘画分镜头后,就立即开机拍摄。我还是学生时,曾经仔细看过这个剧本。  电影中的那位出身名门,品行端庄,又不乏幽默感的军官遗孀,是伊丹万作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儿塑造的人物形象。伊丹十三曾对他的妹妹——我妻子说过,电影里的军官遗孀与她儿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父亲为妻儿留下的教育规划。  外祖母年轻的时候,应该说直到十年前,在家人和老朋友看来,简直与电影里受到无法松仰慕的军官遗孀的品格没什么两样,而现在,长子觉得外祖母是“痛苦的人”……  按照文意来看这段文字,长子所写的“由佳里,再忍一忍吧”这句话,似乎含有黑色幽默的意味。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由于这种痛苦的疾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很快就会康复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长子来说,人的死亡,特别是森安先生的去世是他最害怕、最拒绝面对的事,也是最大的遗憾。贯穿于我正在写作的一系列文章的主题是:每个人——或者其家人,从生病到康复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真正的喜悦、成长和人格的完成。虽然长子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他通过自己的身体,应该已经深刻而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然而,没有康复希望的疾病,或者渐入老境后,不仅是肉体,连精神也慢慢衰弱下去,这是何等地痛苦啊! “进了今年,过了很长时间,好像痛苦的人很多。”这种痛苦的衰老之终点就是死亡,如果不相信灵魂救赎和彼岸世界,其本人和家属的心灵怎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呢?即使是不治之症,当病情略有好转时,哪怕像小阳春天气那么短暂,都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鼓舞。  尽管现在我还无法谈论灵魂救赎和彼岸世界,但是智力低下的儿子感觉到外祖母是痛苦的人,使我依稀看到了从他们二人的关系中浮现出来的朦胧之光。  2  前年,我和妻子自费出版了长子光创作的钢琴曲作品集。我为作品集写了后记,想把长子患有残疾以及音乐对于他的意义告诉读者,现转抄如下。  光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确切地说.经过手术,他才活在了这个世界上。手术之后,森安信雄博士一直为光进行治疗。森安先生去世的时候。光写了一首《给M的安魂曲》。这首乐曲的旋律充满真诚而深切的悲伤,使我们一家人感到无比震惊。透过他创作的音乐,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据妻子回忆,尽管光的智力发育迟缓逐渐显现出来,但从婴儿期开始,他就对音乐具有敏锐的反应。三岁的时候,光一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就发出“贝——贝——”的声音;一听到肖邦的曲子,就发出“邦——”的声音。同样对于妻子来说,头一个孩子就是残疾儿童,作为年轻的母亲,她一定发现了,从在婴儿床边听到的音乐中,可以获取激励自己的力量。  我这个年轻的父亲,当然也一直陪伴在光的身边。发现光对鸟的呜叫声显示出兴趣后,我便买来一百多种野鸟叫声的录音带让他听。那是光五岁的时候,我和他在森林里的小木屋中,偶然听见鸟叫声,光缓慢地开口说:“这是——秧——鸡。”他的语调就像是录音带里的解说员,这是光第一次用有意义的词语和我们进行交流。  然而,光进入小学特殊班和残疾儿童学校中级班以后,对鸟叫声逐渐失去了兴趣,开始喜欢音乐了。他一天到晚都在听贝多芬、肖邦、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  自从跟着田村久美子老师学弹钢琴后,光开始自己作曲了。残疾对光的身体动作也会有影响。久美子老师并不拘泥指法的练习,而是想方设法地把光引向自己选和弦、编旋律的方向。终于有一天,我和妻子惊喜地看到了他用豆芽似的细长音符写出来的第一首曲子。  我总是坐在不远的地方一边看书,一边听着久美子老师给光上课。我从中感受到了光通过音乐。生动而充满自信地表现出来的人最美好的素质。每当听到久美子老师以及给我们巨大鼓励的其他音乐家们演奏光的作品时,我都会为光那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感动不已。  光内心世界的丰富感情,若没有音乐。恐怕一生都无从表达,而我和妻子、光的弟弟妹妹也绝对无法了解他的内心。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我必须说。从音乐里我发现了Grace,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优雅或品格,也可以理解为感恩的祈祷。我倾听着光的音乐以及音乐之中超越我们世俗的内涵。  钢琴曲作品集里收入了十六首曲子,每一首曲子都鲜活地反映出了长子与家人共同生活过来的各个场景。自长子出生以后,我和妻子,尤其是妻子,为了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尽管如此,在每一阶段的间歇,也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时候。有智障的光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在这种间歇时的感觉,这使我觉得有趣。  光以小学“特殊班”毕业那一天的情景为主题创作了《毕业》,进入残疾儿童学校高级班以后,他为学生节创作了《青鸟进行曲》——这所都立学校名叫青鸟残疾儿童学校。当然表现这种间歇的,并不止这些能明确回忆起日期的曲子。  例如《北轻井泽之夏》这首曲子,我在倾听一位钢琴演奏家朋友录制这首曲子时,恍然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在北轻井泽的别墅里度过的几个夏天。那个时候,妻子常常给北轻井泽的花草写生,也给孩子们写生。每当看到这些画册,那些夏目的情景便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今年考入大学理科的次子跟我们说,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马拉松”。光升入中学的那年夏天,女儿在读小学。他们三个人每天早晨从半山坡的林间别墅出发,一路“马拉松”到网球场旁边泉水淙淙流淌的地方。  女儿只要和光一起跑步就很满足了,完全不想跟哥哥争胜负。今年她就要大学毕业了,做事谨慎小心。回想她小时候总爱哈哈大笑的个性,变化之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次子总想要超过哥哥,第一个回到母亲种有败酱草、桔梗的别墅院子里,为此冲刺过好几次。不过,还是光经常夺得“马拉松”的第一名。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光的运动能力是最好的。后来由于癫痫病经常发作,体重也增加了很多,再来北轻井泽别墅时,他就不和弟弟妹妹一起去跑步了。对于光来说,十岁到十二三岁时,跑步给他带来了愉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好时期。  对我和妻子来说也是这样。那时候,妻子一边拿着写生画册给花草写生,一边等着孩子们“马拉松”回来,我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看书。现在,有如盛夏的人生早已逝去,光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我和妻子正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慢慢走向人生的秋天和冬天,我们的生命力正朝着必须忍受人生晚年的“痛苦的人”的方向发展……  外祖母在身体和精神好一些的时候,会到起居室来,用哄小孩儿似的温柔而又威严的口吻,告诉光电视台什么时间播放古典音乐节目,光也像幼儿那样温顺地回答。一天傍晚,外祖母每隔两三分钟就来起居室一趟,叫妻子把水倒进各式各样的小容器里。在妻子没完没了地应付外祖母的时候,光一直低着头躲在角落里。那个时刻,他的内心是否浮现出了“痛苦的人”这个词语呢?  到了第二天早晨,当外祖母又恢复了她原有的老年人的严肃和温柔后,叫光时,光也同样很规矩地答道:“是!”  谨直的幽默  每隔四周,我都要去板桥的一家大学附属医院一趟,给光取预防癫痫病发作的药。长此以往,已成了日常习惯,从来没有忘记过。有一次,家里的药只够吃到星期天早晨,于是我星期六去医院取药时,碰上医院休息,弄得十分狼狈。  医院里空空荡荡的,我在医院里的汽车站正一筹莫展时,一位住院的老人出来散步,问我怎么回事后,让我去地下一层的急诊挂号处看看。在那儿,医生给我开了一天的药。我正要离开时,一位负责人模样的护士严厉地警告我说,以后务必提前来取药。  有了这次教训,每个月快到月底的时候,家里人都会互相提醒,该谁去取药--自然要避开星期六。每次取药得花费一上午的时间,不过,当我发现在医院里看书,其实和在书房里看书没什么区别后,就主动要求去取药了。  有一回,我在医院外面的大药房等了近一个小时,听见穿白大褂的年轻药剂师叫光的名字--处方上写的当然是儿子的名字,我走到柜台前,他很和气地对我说道:“配这种药费时间,请您用完午饭后再来取吧。”其实,刚才我已经从对讲机里的对话中听见,好像是配这几种药时出现了差错,我觉得这位年轻药剂师不够诚实。  我又返回医院,去了餐厅。我已经在这儿吃了二十多年各种饭菜了。这儿的三明治与别处不同,带有种特殊的芥末味,使我不禁回想起光动手术前后的幕幕往事。那天,餐厅人很多,我坐在最靠边的餐桌用餐。我旁边的餐桌,坐着三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医生,一边吃饭一边压低声音议论着什么,好像说的是给一个脑病患者--不知道是小孩还是大人动手术的事,其中一个人说“那个患者手术就算成功了,也不能成为正常人回到社会里来,真是徒劳啊”,等等。  在那之前不久,我在名古屋参观了收治重残儿童的医院。我还记得当时看到的情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干净的床上,这些重症孩子的病房里都弥漫着好闻的气味。这个孩子明天要接受肠道手术,医生在床边躬下身子,正给孩子鼓劲儿。尽管孩子不具备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医生却耐心地告诉一声不吭的孩子,怎样发现了他的肠道异常,以及要忍受手术的痛苦等等。我一边吃着咖喱饭一边回想着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情景。现在,旁边那三位年轻医生也给我留下了因工作的辛苦而显得疲惫的印象,当然,我没有勇气和他们打招呼。  那天,我为取药耗费了大大多于以往的时间才回到家里。第二周,儿子因感冒引起发烧,就没去残疾人职业培训福利院上班。第二天或是第三天的深夜,我被他剧烈的咳嗽声弄醒,便来到他床边。只见儿子满脸通红,睁着一双湿润的眼睛,盯着空中。平时我总是把他当作孩子,甚至当作幼儿一样来对待,而此刻,面对凝神思索自己内心异常的儿子时,忽然间感到,他完全像个与实际年龄相符的独立的人了。  接下来,儿子表现出了祈求尽快从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不安中摆脱出来的情绪。我只能在一边瞧着儿子,帮不了他什么忙。上一周在医院取药时被压制住的怒气,不由再度升腾起来。我当时想必也和儿子一样,满脸通红,呼吸急促吧。但是,躺在我眼前,忍受着发烧痛苦的儿子本身却使我平息了怒火,镇定下来。  ……

前言

  记得是2007年的8月底至9月初,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先生及其夫人前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在一次午餐的餐桌上,这位作家说起希伯来民族在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劫难,多次面临种族灭绝、文化消亡的危险,却总能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延续至今,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在任何时期,群居的希伯来人都会推举族群里最有知识和智慧的长者担任拉比,将历史、法典和智慧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即便在今天的以色列这个现代国家里,拉比在社会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我便插话说道,奥兹先生您以及大江健三郎先生、爱德华·赛义德先生等人都是当代的拉比,在不停地为人们讲述着历史、知识和智慧,当然,更是在不停地讲述着历史的教训以及我们面临的危险。奥兹先生当时似乎没再拘泥于礼节,用提高了许多的嗓门说道:“对!对!正是如此!”  这里说到的大江健三郎先生,就是你们正要阅读的这套丛书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这位可敬的老作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自己的人生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为了把这些经验和智慧以及感受到的危险告诉你们,特地为他所认定的新人,也就是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你们,陆续写下了《康复的家庭》、《宽松的纽带》和《在自己的树下》这三部作品,并且请夫人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绘制了非常漂亮的彩色插图,与“妻子一道,从内心里期盼这些作品也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悄悄期盼着将来有一天能够把这三本书汇编成一套系列丛书”,而且,老作家“现在正想象着,这三本书汇编成一套丛书后,被中国的孩子以及年轻的父母们所阅读时那个家庭的情景。在并不久远的将来,在东京,在北京,抑或在更为广泛的各种场所,假如阅读了这套丛书的日本孩子、中国孩子(那时,他们和她们已然成长为小伙子和大姑娘了吧),能够围绕这套丛书进行交流的话……啊,在我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最为期盼的梦境”。  大江先生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座被群山和森林围拥着的小村庄,他最初的“拉比”是家里的一位老奶奶,这位老奶奶向儿童时代的大江极为生动地讲述了当地历史上的几次农民暴动,还述说了那片森林里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老奶奶去世后,母亲接替了老奶奶曾扮演的“拉比”这个角色,她不去理睬战争时期那些宣传极端国家主义的所谓“国策”书籍,却从家里并不多的粮食里取出一部分,徒步前往很远的地方城市换来《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使得大江得以沉浸在美妙的神话世界里。战争结束之后,母亲取出原本作为敌国文学而藏在箱子里的《鲁迅选集》送给少年大江,作为他由小学升入初中的贺礼。由此,大江开始了对鲁迅文学从不曾间断的阅读。七年后,大江考入东京大学,邂逅了人生中另一位“拉比”,法国文学专家渡边一夫教授,开始沐浴在人道主义的光芒之下……  在人生不同时期的“拉比”的引导下,少年大江掌握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了慈爱、悲悯和宽容,同时形成了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个性,及至成为作家后,他又将这一切反映在包括这套丛书在内的文学作品里。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大江先生更是时时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以上品质。四十多年来,他一直用慈父的爱心关爱着患智力障碍的儿子大江光;为南京大屠杀、广岛原子弹轰炸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等二十世纪的人道主义灾难大声疾呼;为日本复活国家主义并导致再次走向战争之路的可能性不断提出警告;为人类社会当今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和灾难发出警示……  自不待言,大江先生的这种高贵品质尽管为所有拥有良知的人们所赞许,却也让另一部分人恼怒异常。你们将要阅读的《在自己的树下》中,大江先生曾这样告诫孩子们:“早在你们出生之前——直到现在,就有人提出要写出新的历史教科书,他们现在都是和我同龄的老人了。他们说这是为了日本的孩子们,也就是为了你们,能够拥有一种尊严。他们打算怎么去写呢?那就是从历史教科书上,把有关日本侵略过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内容统统抹掉!”这里所说的想要从教科书里删除侵略历史的老人们,就属于那些恼怒异常的那部分人了。  这些人不仅要删改教科书中的相关历史记述,还将大江健三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象征着人类文明和良知的老作家送上了被告席,理由是大江先生在将近四十年前出版的《冲绳札记》里,部分内容谈到在二战末期,面对美国军队的进攻,日本军队曾强令冲绳当地居民集体自杀。在保守团体的支持下,曾参加冲绳之战的原目军士兵及其遗族于2003年起诉《冲绳札记》的作者大江健三郎先生,说是该书中的相关表述没有事实根据,要求停止出版并进行赔偿。  面对挑衅,大江先生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战斗,表示要将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底。这种“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让我们无法不联想到另一位可敬的作家——鲁迅先生。所以,在倾听大江这位“拉比”为我们讲述知识、智慧以及警示时,我们不但要善于学习大师的知识和智慧,更要继承为了真理而战斗到底的优良品质。  许金龙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 (1935- ),日本作家,生于四国爱媛县一个森林环绕的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专修法国文学,以萨特为主要研究对象;1958年,小说《饲育》获得芥川文学奖;1994年,以小说《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作品有:《死者的奢华》

书籍目录

痛苦的样子慎直的幽默击中中心同情接受啊,我的故乡现在灯火初明个性没法子,干吧!独立个性的裂缝哪个家庭都一样异人经过推敲的语言残疾人十年活动优情(一)优情(二)萨尔茨堡·维也纳之旅(一)萨尔茨堡·维也纳之旅(二)声音的表情哭叫的灵魂一切都完了后记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温馨随笔,朴实文字叙述生活的极致。夫人由佳里女士手绘插图,素淡色彩描绘世界的原色。  现在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看到我的残疾儿子已经具有了decent,即人性的宽容、幽默、值得依赖的人格,而且我们家庭的所有成员在与残疾儿童的共同生活中,都受到他人格的影响。

作者简介

《康复的家庭》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以残疾孩子光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如清澈溪水,自作者笔下缓缓流出。光的智力障碍常使作者感到苦恼,但光的天真又时时给家庭带来微笑与感动。光会因为父亲的不体谅而闹别扭,又会在事后尽量找机会和解,加上其他家庭成员的微笑旁观与适时调解,原本辛苦的生活因此活泼生动起来,充满温暖的亮色。而当光借助鸟鸣走进音乐世界,并终于写出豆芽菜一样的音符,开始音乐创作,那份纯然的情感流露,让人心灵震撼。
残疾孩子光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重压,更是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扶持。在逐渐接受现实之后,一家人凝聚起并肩前行的力量,这个康复的家庭让人肃然起敬。作者因此对人生及历史有了特殊的理解,同时反映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上。他以感恩和悲悯的情怀叙述光的主治医生森安信雄博士的真诚,音乐大师小泽征尔先生的高尚,文学大师井上靖先生的精神,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充满人性关怀。
所谓生活的极致幸福,正在于平常;所谓人的尊严,正在于承担无可逃脱的责任。

图书封面


 康复的家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不过与绝望,也不过与期望, 一个很细腻的作家 另:健康真好
  •     老实说,是看了《新闻晨报星期日特别版》上的推荐才去买的但是,翻了几页,就放下了。不知是语言的问题(我一向看译文都有水土不服的感觉),还是确实写的一般。总之,没有让我读下去的欲望,只能在床头放着,偶尔睡前翻翻了
  •     好像还是地域文化的差异,有些地方不能理解。
  •     我是帮朋友买滴。。。。
  •     作者有一个残疾孩子,在这个家庭里的成长故事,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     好看极了。
    我很喜欢作者,作者的思想很有深度,文笔优美,充满温情。
    太好看了。
    个人认为比《宽松的纽带》好看。
  •     人生真美好啊,不禁感慨
  •     大概是2010年读的,特别喜欢!很多共鸣!
  •     是大江健三郎三本书之一,一个系列,同一个风格。文字浅显易懂,就像听隔壁的白发苍苍的长者聊天
  •     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心底,很难说清这种感动,似乎人和人之间建立了灵魂的联系。
  •     7/10。
  •     12
  •     喜欢大江健三郎的坦诚。
  •     我喜欢看大江的随笔文章,谦逊温和,娓娓道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