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枣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祸枣集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203071303
作者:缪哲
页数:196页

章节摘录

  说同名  同名不是问题。一在天南,一在海北,都无藉藉名,自然相忘于江湖,不会因此有烦恼。但脚不旋踵,迎面一个同名者;脚一旋踵,背后一个同名者;环顾左右,尽是同名者;自呼自名,却应者云集:那就不是愉快事了。  汉字有数万之谱,能作名字的,却百不得一。如纯动词不成,故“王拉李拽孙踢钱踹”,不见于名谱。形容词多寓褒贬,难以尽用。茫茫人海,未见以“汪逆”“陈奸”作名的,正是这道理。名词指陈事物,兼及雅俗,牛溲马勃,笼而统之。篆刻家邓散木自署“粪翁”“逐臭之夫”,别具一格,但多数人则格于常律,不拿屎尿埋汰孩子。故名词能作名字的,也百?一见。比如“虎”行, “狼”不行,可以名“骏”,但不能叫“马”,能称“寿”,不能叫“龟”。至于语气词与介词。则“哎呀” “咳哟”的,没个“名”样, “之乎者也”的,可惜太少。  但古人起名,虽有“不以畜牲,不以器币”之说,忌讳依然很少。故“黑臀”之名,可见于《春秋》。现在的人,哪怕屁股再白,也只供情人欣赏,不会以“白臀”为名,把优点挂?名上。故春秋有“伯禽”,“孔鲤”,如今则无“王鸟”“张鳖”;战国有“重耳”“杵‘日”,今天无“豁嘴”“面盆”。到了近代,取名的范围,也还是较宽的。郑逸梅《艺林散叶》说: “以煤字作名号者殊少,现有陈荒煤,较前有林耕煤。”但郑特加标举,亦见忌讳渐多的趋势。这样三除两去,能作名字的汉字,就“多乎哉?不多也!”了。求人不同名,戛戛乎难哉。  建国以来,凡事爱闹一窝蜂。如70年代前,人们争相名“军”,名“东”。70年代后,则男爱名“迪”、名“磊”,女爱名“莎”、名“蕊”、名“璨”,让人听着,俨然入了童话国。这样军来东去,迪来璨往,重名的事,就El见其多。故某些个地区,就有给孩子起三字名的号召。无奈听来不太像中国人,故应者颇寥寥。但也有例外。有回我的女儿回家来,说“田李太郎打我了”。我心想,这都他妈什么年头了,还欺负我们中国人,于是“噌”地站起来说: “那个小日本儿在哪儿?”未承想那小子是个中国人。  重名无大碍,却以不重为好。开放之前, “天下一统”,同名的事,自难避免。如今“到处闻人说自由”,当各出机杼,以汉字之多,不是非“田李太郎”不足示异于人。自陷囚笼,心存“这可作名那不可作名”的成见,名重了怪谁?谁说“不”字不入名呢?我有朋友之子名“不器”。谁说“商”字不入名呢?英美文学教授有“陈冠商”。汉代之“去病”,宋朝之“弃疾”,东坡得名于“登轼而望”.子由得名于“下视其辙”,莫不见开张视听的气象。到了现在,反拘拘牵牵.画地为牢,社会与个人,都为同名而烦恼。这是哪儿跟哪儿?  ……

内容概要

缪哲,1986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艺术史学者。译有《瓮葬》《钓客清话》《塞耳彭自然史》《美洲三书》等作。作品见于《读库》《读书》《随笔》《南方周末》等。

书籍目录

失言
说同名
荷塘月色
全是鸡奸子草
北岛的“世界诗学”
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
论陈丹青教授辞职事
法官的文学批评
国学的学与术
圣人与丧家狗
读《上学记》
读《剑桥艺术史》
读《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感兴
不为困穷宁有此?
标点
花木兰
母亲节
咖啡馆
布谷
“小姐”
官腔
说“经济”
经济文字
医生的书法
说雕桥
忆往
开场白
记老Tra
记骆驼
寿“边帅”
端端
短发
常情
鬼子来了
少不读唐诗
着读书十年,再来开笔
侄子,有空读一读古希腊吧
鹅妈妈
揪辫子与开鞋仗
游戏二则
说书
好书无秘密
志愧谈
读《悔晚斋臆语》
读《邵燕祥诗抄》
旧上海的“人间喜剧”
序《中国好人》
《三尺书架》丛书总序
约翰逊博士的字典
谁实为之
兰姆
基斯与乔雅
读《两百年的孩子》
《大学生活回忆》
《钓客清话》再版序
谈艺
文人传统的绝唱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明瓒画集小引
《范硕书画集》序
《唐永谦画册》序
题松霖山水轴
跋赵俊奇书法册
书白联盛《称职的讲师》后

作者简介

本书《志愧谈》一文里,取了段玉裁一句注说:“古人著书,不自谓是,未死以前,不自谓成。”这种视文字为生命的认真,用在这本二十年才成的文集上,也是恰当的。
作者缪哲出身北大,是国内著名的艺术史学者,曾在《南方周末》、《读库》、《读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作品,话题兼及时事、历史、艺术、文学、教育等等方面,获得知识界、媒体圈的高度评价。“缪哲的文字里有一种隐约的文气,与我们几千年的东西暗暗相通:他用母语,还原和再现出了传统思想的精髓与优美。”正是学者对其文的绝佳评价。《南方周末》的副刊编辑更是感叹:“如果说近年来,有谁的文字能看见陈寅恪的影子,那就是缪哲了。”
本书自云“祸枣”,取意于“祸枣灾梨”一词: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嘲喻滥刻无用之书。正由于缪哲先生一向惜字如金,才如他自序所言:“人间的事,我偶有感兴,但胆小,逡巡避席。有时又觉得不可与言而与言,是谓失言。故二十年来,写的全是淡话,仅得这薄薄一册。”不过思想与文采往往不在身段,而藏于眉眼之间。君不见这个浮躁的年代,有多少著作等身的“大师”,又有多少依靠包装、营销堆砌出的“畅销好书”。
这本多年才完成的小册,虽不致“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实是一琢一磨、字斟句酌的远谋之作。时事之类,从文史哲学等角度提出“国学非学”论,所谓“国学”一词,实是学术界的一个笑话而已;回味历史,正谈何兆武先生的“兴亡哀思”,反弹杨绛先生的“道德底线”;艺术方面,贯穿古今,纵横东西,不圈于大义,不拘于小节,颇有拈花捭阖的大家之谈;文学一项,左忆北岛,右复金庸,前后二十年北大人的深刻变化尽收一章;教育题材,则从陈丹青看教育界的弊病,又从学术界论陈先生之不足……
真正北大出身的作家,总似有一种无形的烙印,使人易于辨识、记忆。诗人西渡回忆缪哲时说,他是北大最有特点的诗人之一,那种讽喻、睿智的诗歌在北大没有继承者。作家冯唐则十分推崇缪哲、艾丹、骆驼、石涛、狗子、阿坚等人的作品,说那帮作者是他见过的最厉害的一群人。孔庆东教授在《本科岁月》一文里,曾笑谈他们在学校时受到了老生们的“精神污染”,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八二(级)的缪哲、刀尔登、邹玉鉴等等。《读库》主编张立宪谈起真正的北大人,得出的是这样的结论:有一次在三里屯的“老汉字”,北大中文系的一群老战士聚会。我也在其中浸淫半夜,马上得出结论。一间屋子里,如果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对不起,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恨不得让自己自杀的颓废、颓唐之气……其实所列种种的评文或评人,不过是一者之言而已。山有千仞,云开百形,一本值得细细体味的书,实是不需要别家的推荐的。

图书封面


 祸枣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老六多年前受缪哲蛊惑,说什么你一定要读《费马大定理》,害得六哥心神不宁,进书店不找别的。最终在网上买到,连夜读完。缪哲是读书做学问的家伙,六哥虽然不专门做学问,但却是出版家。行家里手之间推荐书籍,除了独乐不如众乐,还有一点坏心眼:甭想睡了您呐。有句唐诗说得好:“好书不过夜,润物细无声”。然则缪哲又言之凿凿,“我所谓的好书,是谁都希望自己读了,又谁都不想读的书。”以我浅陋的推测,缪哲谓之的好,便是与娱乐、功利无涉的好了。想想也是,了解费马定理肯定没有看懂股票走势有用。缪哲视书如砥,磨多了,好歹也能有些收获,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但最要紧的是读书人的思维,不肯动脑,书读得再多,亦是榆木疙瘩,两脚书橱而已。我呢,连两脚书橱都不是,盖因八卦心重,对北大出来的一干人等颇感兴趣,才子们的不在规矩内那些行事一直是我想做而不能、不敢或没有机会做的事。我常有尚未识荆之恨,故到处收罗老那、三七、缪哲、王怜花等人的文字,打牙祭。说到文字,缪哲“着读书十年,再来开笔”的训导犹在眼前,但我读他读出了滋味,不免“技痒”,忍不住瞎咧咧,顾不得是否“读书十年”了。缪哲的这本小集子,其定性为“不可与言而与言,是谓失言。”所以“二十年来,写的全是淡话。”明知失言而言之,明知扯淡而扯之,为何?书中自有蛛丝马迹。他给师兄三七的书作序说他素重其文,堂而皇之“文明堕落的一阻力”。虽有爱屋及乌之嫌,但此乃人之常情,况乎三七担得住这么大的赞誉,以我之短视,北大总算没辱没了三七、缪哲这一批人,他们的见识、学问和文字功夫,原本该有更大的影响,该有而没有,只好扯扯淡。其实闲扯淡的文字最好了,除了能窥见作者的性情,作者的思想或主张也会“不小心”带出来。比如他议论杨绛对贫下中农的怨气,和三七的《为什么不能拿农民开玩笑》一样,说明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从来不是一家人,真正做到杜甫为打栆老妇“鸣不平”,实属不易。知识分子大体相当于《堂吉诃德》中的桑丘,统治者赏脸给个头衔就当真,就像柳亚子想以颐和园为终老之地的打算落空,要赌气还乡。——你咋不去死呢!——杨绛先生未必是忘本的人,开心网上种菜被偷还愤恨不已,何况是干校期间的劳动成果。但“有知识的人,道义上有为无知识者代言的义务。”或许还要加上“有知识的人,有发表意见、指出社会缺陷的义务”一条,现在的人,不是没知识(或曰常识),而是有知识却不行动。大伙都知道该排队上车,该省水省电,保护环境,但偏偏就有一脸严肃的排队日、节电节水日等等。写书著文,差不多相当于小旗、嗓子一块儿扯:大家自觉排队了。效果嘛……我忽然想到诸多名家当初的弃医从文和投笔从戎,总之抛弃一样选择一样,从当时、从他们本身来看,绝对正确。以深度报道和杂文见长的李海鹏辞职回家写小说,此为个人志向,不议。但我等深爱其文的人,亦深以为憾,若鲁迅先生作杂文与作小说颠个个儿,不会影响他老人家在文学史、思想史的地位,但我们却少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杂文。像三七、缪哲者,连杂文都懒得作,“二十年煮字,仅得这薄薄一册”,读者难免“当奈公何”了。缪哲两次引用霍尔姆斯论伊丽莎白时期的语言:“语言腐坏了。臭气还熏染了英国的良心。”他说:“这是以语言的腐败,为文明腐败的祸首。”是不是祸首,尚无定论,但缪哲赞同奥威尔,语言的愚蠢源于思想的愚蠢。他写了很多关于学生与作文的文章,我也有同感。犬女写千字网文,立马可待,写学校留的作文,往往拖到最后,敷衍一篇了事。二十年仅得一薄册,话题杂七杂八,编辑强分五辑;文章长短不一,其实长的也没多长。我们称之为文化随笔、文化批判,缪哲想必不愿担当,饭余谈倒是恰当,很适合这样“两个博士模样的人,站在尿池上,手里掂着老二,讨论螺纹钢的,新的、迄今犹未见终点的时代。”书末压轴的谈艺论学的文字并不如缪哲自谦所言“是与书画界朋友的应酬,没什么意思”,他主攻美术史,又不惮在谈艺里夹带自家见识,比如他议论名士的野与雅士的伪;探微宋人书画里的党争,颇有见地。只是他好像守着电话写文章,那边朋友的酒局牌局催得紧,这边只好点到为止,止于大叩小发,不扣不发了。北大盛产诗人,尤其是早夭的诗人,也盛产流氓与名士。缪哲先是做了一阵子诗人,避开天妒英才的厄运,然后慢慢地“名”起来,中间兼着好睡懒觉的流氓、拱猪种子选手。现在奔着翻译家去了,业余给媒体“补白、添报屁股”,但我总觉得他在杂文上下的功夫还不如在练字上下得大。丫北大时期的主要光荣事迹见于老那《城市蜿蜒》,可惜这本《祸枣集》说他自己的事少之又少,仅可从他写别人的故事中猜测一二。按说诗人流氓名士啥的泾渭并不分明,整好了可臻“三位一体”的化境,为人可交、可艳羡、可以其行事做派为谈资笑料;为文则可观、可捧腹、然不可效仿。诗人得“愤怒”,为芝麻大的屁事、不认识的路人、毫不关己的某政策法规“愤怒”,外饶感时花溅泪的小心脏。合格的流氓首先得无甚多财产,会骂娘、敢骂娘,该出手时就出手。流氓气表现在文字里,便是瞪着眼珠子说“歪理”,狡黠、诡辩、兜着兜着圈子忽然耍横,若整篇气韵清脱、用辞用典古雅的文字猛地这么来一下子,真有“意想不到的好”。比如前面引用缪哲写回母校的公厕奇遇,“掂着”某物件,夹于“尿池”和“螺纹钢”之间,前冠以博士,观者莫不喷饭;后缀以时代,闻者皆默然。缪哲当然是“熟读离骚”,看他作古文古诗就知道,“读离骚”与“熟读离骚”真不一样;“痛饮酒”是打发生而为人的无聊,或曰浇花浇块垒亦可,总之以名士、隐士收尾,可谓大满贯,没辜负在传统文化里打过滚。但缪哲、三七之徒中西学通贯,西学对他们的影响,似乎更多一些,所以还在时不时地饶舌。比如他就着陈丹青先生辞职一事,谈论做学问与搞艺术的关系;比如他厘清国学的来龙去脉,用的多是西洋鬼子的逻辑和标准。将缪哲的文字拿去和陈寅恪比,悬鹄标高,也是读者爱意颇浓的表扬,然我读来读去,觉得缪哲还是倾向西学。我不懂任何学问,也不知道究竟哪儿种主义好,但讲清某些社会问题,找到解决的好法子,还是鬼子比较有经验。不过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一结合,鬼子就懵了。缪哲与洋朋友去吃饭,看到诗情画意的菜单,外国友人对服务员说,“不要书,请把菜单拿来。”缪哲以为,就是把菜名整出花来,也未必延长传统文化的寿命。张充和先生诗书画皆佳,“视为文人传统的绝唱则可,若视为传统文化可嬗变于现代的一证据”便有些自欺欺人了。更何况这样的老人不说硕果仅存,差不多也是寥寥无几了。反倒是字写得不咋地,却满街题字;古诗背不出几首,但踊跃改菜名之辈多得抬头不见低头见,躲都躲不开。缪哲最早给《读库》补白的一篇妙文,叫做《荷塘月色》,也收在这本集子里。再读仍妙。妙的是“荷塘月色”宛如前些日子网上流行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百搭诗句,可任意置换。兹录如下:……其中就有这“荷塘月色”汤。什么东西呢?一坛子带汤的莲藕。我心里一恼,就叫了服务生来。“这玩意,”我用勺敲一敲坛子,“我就当是荷塘了。可你妈的月光在哪儿?”他一言未发,用手指了指我的头顶。上面有一只新月形的吊灯。我居心叵测地将关键词换成叉叉主义优越性,之后,真是妙不可言,妙不敢言。
  •     读《祸枣集》,时时拍案叫好。又是一本不忍心快些读完的书!珍贵。有着老派文人的风范和眼光,小小的文章,有趣味也有智慧,多么难得!大赞!一样在雷鸣时代生活过的人,有人选择的是愤然,有人选择的是默然,更有人选择深思后作负责之言。不矫情、不渲染、不误导、不媚俗,真可谓少见了。“但我想咱们缺的,并不是自由,而是约身自束:如今学者之以文淫,如娼女之以色媚;教育与学术的大害,是我们内心的浮薄,不在自由的多少。”真令我击掌称好。望而今多少人以寻求自由为幌子,“以浮议扰愚民”,求的无非还是自己的利,在思想和道德层面上都不约束自己,只妄谈“自由”二字,连自由的真正意义都体察不到,却还纷纷扰扰挟一己之私试图扰乱整个时代的进程,岂非可笑,岂非可恶。站在低处,能看到苦难的细部,却忘了须站高些,才能看到历史的面貌和真正的自由。非常喜欢也非常受益。作者用了个及其自谦的书名,在我看来,今天的年代能有这样积淀而自然形成的小书,而不是追名逐利之泛泛之作,多么难得,岂止不是灾梨祸枣,简直是梨枣之幸!
  •     讀來可知,作者繆哲先生年長我許多,學養才情更是高我許多。故而作者這本《禍棗集》雖然薄薄一本,卻令某佩服。然而幸虧只是薄薄一本,於某未開蒙之人已是羞赧無以自顧。倘篇幅更著,心力必不逮而難以為繼矣。此書開卷“犬甥”、“小女”等數篇文字,可見孩童真性情,尤甚喜愛,此記之一。繆哲先生讀書、筆耕多年,可見閱得好書無數,豔羨無盡,此記之二。敲打錄入這百數文字,一非金文甲骨,二非巫語經咒;用字未見得冷僻、詰聱。奈何所用“搜狗”輸入法粗鄙頑劣、未經開化,所列之言去意甚遠、取義低下。嗚呼,可見蠢鈍至極,此記之三。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作者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的文集,只是这份积淀就让全书充满了深沉的厚重感。这份做学问的定力着实让小生汗颜不已
  •     背书要早,作文宜迟。缪先生二十年煮字为祸枣,字里行间透着股清流气,看得出是直奔文人去的。小品文处处的插科打诨和卖弄颇有意思,只是文风略不友善,实在让中文系出身汗颜。
  •     惊现刀兄尔登
  •     缪哲是个妙人!七窍玲珑心。
  •     以“祸枣灾梨”自谦,美术笔下的闲逸文风,话淡有益。
  •     油腔滑调,无涉幽默,读之生厌
  •     文字组织能力在现代中国作家里好得难得
  •     像一篇篇升级版的高考作文。有才气且心胸豁达的人作家少之又少,可惜本书作者只有一些文人才气。
  •     新月形吊灯下的藕汤-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麻砂本” a corrupt version,警策wit, The Golden Treasury开篇之四种鸟叫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布谷),economy拉丁原义“理家”(说“经济”),正定城内“蕉林书屋”(说雕桥),the nine men's morris 即联棋,knuckle-bone即tra骨子,我知道叫羊拐子(游戏二则),“时样语”。吕叔湘的“未晚斋”,斋名为外孙吕大年袭用;陈传席有“悔晚斋”。(读《悔晚斋臆语》)
  •     这样的文字也是灾梨祸枣,那市面上的大部分所谓散文家杂文家就都该本着为国为民的心态,从此封笔了。
  •     风趣幽默,人文气十足
  •     原来好多人读过啊
  •     我看的时候在思考,怎么控制文字的湿度?比如上一本,我就飞速的瞟,一分钟就可以看完一篇而且知道他丫想干什么。这本就不行了,缪哲把架构拧起来,把句子的水分全滤干了,逼得读者慢下来,不然完全连不上。我喜欢这种博弈,必须要有这种博弈。
  •     2012-01-30 每览其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     老男人之文,谋局部篇看似漫不经心,纵横捭阖又显游刃有余,理趣兼备。盖文如其人,是真名士自风流,隐于幽谷亦不以无人而不芳。
  •     再读还是很漂亮。真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高中的时候看过。忽然想起来,追记一下。老先生的语气非常好玩,有点倚老卖老又为老不尊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喜欢引用本·琼生的话,“语言腐坏了,社会堕落了”,等等等等……现在才会明白得多一点,其中的春秋笔意。小时候是不懂的。单单是喜欢闹着玩的那种文字游戏,也可以说,阴阳怪气。
  •     据说他的文风很像陈寅恪。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思想,语言妙不可言
  •     略装B。"无话则长,有话则短",实在道出了人生的深意。以及,毛姆真是无处不在。
  •     三月的心头好
  •     有几篇还不错。
  •     里头好些生字,一边翻着字典看完的。看完后心里忍不住暗骂:这些文绉绉的学究净喜欢不好好说大白话。好吧,也必须承认是自己才疏学浅,读不出精妙,但还是要承认一点:先生用字确实精当。
  •     鱼之大幸,固是相忘于江海,但陆处于涸辙,也不得不欣喜有相濡以沫者。
  •     缪老师大妙人一个,好多片段都不禁莞尔。一个时代有一批人,他们那代人经历的太多,涉及到同学的那几篇,看得人莫名心酸。
  •     好书;但好薄、每篇也短,我都舍不得读快了。我头一次读缪miao哲,作者“妙”得很,口吻谦虚,而其实识见颇为犀利高明,诙谐妙语迭出,出之于文却委婉、蕴藉,煞是典雅、而与白话融如水乳,古文底子扎实得很;或有时对什么现象气急了、对什么人不屑透了,冷不丁冒出几句很毒的比喻,生动得令人拊掌!他追忆北大中文系那些故交往事时,时而闪烁其词的提及89年和被迫离散的人。原来他和“刀兄尔登”是老友,可惜他自己为什么不像刀尔登那样多写些文章呢。他毕业后曾任“某”报编辑(他在书中多次提及这段经历、却未多写,更未明说到底是哪份报纸),现在驻石家庄(河北师大美术系),怪可惜的,他也常自嘲“庄里”,也是个散淡的人罢。
  •     有旧朝风气的文化和品德,问心无愧,美。大概是自己写文章想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     缪哲。艺术史学者,译作颇丰。煮字为生。为文是五四白话文的笔调——对,与现代、文言文都不同——然先生才高学问深,文字精妙得到,实在不能太棒。 书名祸枣,典出纪昀“祸枣灾梨”一词,嘲喻滥刻无用之书(这句于我当然是复制的);书中又尝有云,诗画皆劣,固然自谦,亦可见顾盼之豪态。 书里多引经据典,常有读了一段忘却上文之尴尬。只好说一句,今而得见此样文字,在我亦难。本书我不尽懂,但想必总有该懂的。用缪哲的话来结尾。人间的事,我偶有感兴,但胆小,逡巡避席,有时又觉得不可与言而与言,是谓失言。故二十年来,写的全是淡话。 (妈蛋这种半文不白的腔调虽然迷人但写不惯写起来真累)(明明是力有未逮还找什么借口啊摔)
  •     好棒
  •     果然是跟刀尔登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行文笔调措辞题材,都是奔着名士的调调去的,尤其是书名,挡不住骨子里散发出的那股书生气。不错的书
  •     理解一个人,要引他为自己的智力与品格的同辈,然后才好有共鸣,有理解。
  •     真正北大出身的作家,总似有一种无形的烙印。看似谈艺说文,闲论生活,但却总是冷不丁地爆出一句蕴涵思想回味的话语,令人扼手叹惋。看似白话,贯通文言,语言方面冷峻扑面。
  •     这两天看了缪哲的《祸枣集》,作者算是有文化,有点深度,但是太喜欢掉书袋,行文上故弄玄虚,不喜欢这种“低调的炫耀自己”的书…他这种文风,我这种喜欢古典文学的人都喜欢不起来,不知道什么样的读者会喜欢这种书
  •     好玩
  •     哈哈,黑得漂亮
  •     嘲完北岛嘲陈丹青
  •     借过两遍,有空买一本《美洲三书》原文对照缪哲的译本读,想来一定妙极。 终于还是买了。
  •     几年前开始沉迷散文随笔,就是因为这货- -
  •     已购。
  •     终于看了祸枣集,觉得这哥们比刀同学意见还多。果然事儿的人只跟事儿事儿的人做朋友
  •     缪哲的文字有股文人特有的静气,三言两语间总能拨云见月。文人的调侃不知道其他人能不能习惯喔~
  •     文字与见解都颇合我意。
  •     读缪哲此书所最受触动的地方是一种小民立场,虽则其人自视公知,但只此一点境界已足以令人眼青。今日文人,其实古时文人亦然,不免有自私自恋的毛病,又每每囿于一己所学所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真是不知北海之大了,所以要在能自省,能尝试越过自己所设的局限以扩胸襟。所以,读此书时有不意重见斯人的感慨。至于遣词造句上的讲究,反倒在其次了。不过也值得一说。白话文运动所导致的实则是人为加速白话取代文言的进程,以致于没有能对文言进行很好的转化吸收,所以今天写东西不时有词穷或者不能达意之感,反而不及文言能曲尽精微,是令人感慨的。这也就是缪哲一再提到的语言的腐坏。而建国文革以后此风益胜,以致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了。所以从被弃之如敝屣的文言中汲取养料,化腐朽为神奇,实在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至于运用之妙,又在于个人了。
  •     文章好屌,作者又极聪明,笔力雄浑,深得吾心!
  •     文笔甚好,虽并未像《南方周末》吹捧那般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影子,然如此时代,当代中国还是需要像这样有理性思考的散文集的。
  •     祸枣集三个字是白谦慎先生题的。“说书”部有几篇很喜欢,高一时买的书,现在大学快毕业了才看完,也仅仅是“看”完,缪哲不负才子之名,书袋抖得肆意自然,“腹笥空空”如我者只能乖乖查字典。
  •     行间有不平气。
  •     才子之书
  •     所谓“灾梨祸枣”,作者实在谦虚。想给六星的书。
  •     很有那么一点意思
  •     文不及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