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煤渣胡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消失的煤渣胡同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06829205
作者:李炳华
页数:349页

章节摘录

  我于1956年上小学,进入香山慈幼院,那时就是群楼房大操场的现代化校园,其地既不在香山,也与抚孤恤贫的孤儿院无涉。我曾很长时期对这个校名迷惑不解。前不久连续看到多篇文章,叙述民国初期国务总理熊希龄的风云人生,其中提到他创办香山慈幼院的有关情况,勾起我的一些回忆,更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翻找资料,详作探究,看到更多有关它历史的描述,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宦海倦游,还山小试慈幼院;鞠躬尽瘁,救世惜无童子军。”这是1937年熊希龄逝世之后,蔡元培为悼念他而撰写的挽联,非常凝练而形象地概括了熊希龄由“从政”到“从善”,再由“从善”到“救亡”的人生之路。熊希龄于1870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从小就有才子之名,幼年颖慧好学,于光绪十年(1884年)年方14岁进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成进士,遂被点为庶吉士,并很快在湖南的维新运动中崭露头角。后来发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扼杀变法的“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罹难,熊希龄也被指为康梁党徒,受到“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当时年仅27岁。入于民国,熊希龄先后出任民国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平政院院长等要职。但短短几年时间,几度宦海浮沉,历经世态炎凉,难抒心胸抱负,终致无所作为,他不由得产生了“归隐深山,奉母终养,不再与闻世事”的想法,甚至还表示要“皈依佛教,以出世间”,那是1917年,熊希龄才47岁。也就是1917年夏末秋初,河北境内阴雨连绵,致使山洪暴涨,引发洪水泛滥,全省受灾计达103县,25万余顷田地被淹,灾民逾600万人,在畿辅地区“为五十年来所未有”之浩劫。面对一片泽国的贫瘠土地,流离失所的逃灾难民,熊希龄大声疾呼,要求政府救灾办赈,并于1917年10月勉为其难地受命就任京畿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处督办,在北京、天津两地设立治水救灾办事机构,在各县设留养所170处,收留无家可归的灾民和老人,又专门在北京设立慈幼局两所,收养儿童千余名,这就是以后出现的香山慈幼院的前身。京畿水患平后,慈幼局中收留的儿童,大部分被其家人陆续认领回籍,但仍有200多名无人认领,成了孤儿,又无以遣散,于是熊希龄请求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与前清皇室内务府商洽,指拨已废弃不用的行宫香山静宜园为基址,建造慈幼院,收留上述无人认领的孤儿,同时还另外接收北京的贫苦旗、汉儿童500余人,于1920年10月,正式成立了香山慈幼院,熊希龄亲自出任院长。香山慈幼院办理一年时问后,熊希龄发现这里的贫苦儿童不仅吃苦耐劳,易于教养,而且不乏天资聪颖者,于是决定从侧重抚孤养生改为以培养教育人才为主。香山慈幼院从幼稚园起,次第设立小学、中学、师范。凡在香山慈幼院收留的儿童,从襁褓时起即施以不同的教育,由婴儿园升幼稚园,再在小学学习,满12岁即安排到农工实习场从事农作或手工,实行现在习称的半工半读制度。儿童高小毕业以后,大多分发到农工各场当徒工,计工授食,满3年后技艺精熟之时,大多数人毕业出院独立谋生,少部分人人中等职业班和幼稚师范,而学业明显优异者,再送往普通中学学习。无论院内院外的孤贫学生,只要可堪造就,均给以贷款资助升人大学,让他们毕业后分期偿还,不计利息。熊希龄倾注心力。亲手操办,长达10年时间,把香山慈幼院办成了当时京城最为成功的抚孤恤贫、教育人才的所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熊希龄即会见张学良,吁请他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他同时宣布香山慈幼院中学全体男学生停止文化课的学习。集中到北平青龙桥三校进行军事训练,准备将其中达到年龄、具备条件的学生.输送给冯玉祥将军统帅的抗日部队作后备军。这个学生军事训练团的团长、教官都由冯玉祥部派出军官担任,班主任则由熊希龄的大女婿朱霖担任。熊希龄专门将冯玉祥将军请到香山慈幼院,对学生进行坚决抵抗日军入侵的爱国主义教育。冯玉祥将军在风雨操场向全院师生发表讲演,慷慨激昂地痛骂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野蛮罪行,声泪俱下地痛斥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他大声问道:“我们能不抵抗,甘当亡国奴吗?”熊希龄和全院师生振臂回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表达了香山慈幼院全体师生同仇敌忾、誓挽国耻的心声。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起,熊希龄再次以实际行动投入抗13,组织了“卫国阵亡将士遗族抚育会”等。2月12日,他发表《香山慈幼院院长通告》,开展全院抗日救亡总动员,昭告天下:“本院平日既以爱国主义教育诸生,值此危时岂能坐视!故于全国人民总动员之前,先为本院师生救国之总动员;于本院师生救国总动员之前,先为余一家救国总动员。”这个《通告》在京沪两地各大报纸刊出后,引起极大反响,香山慈幼院师生纷纷向熊希龄递交请愿书,要求到前线支援十九路军。熊希龄立即组织了有30多名师生参加的红十字会战地救护队,在北平石驸马大街自己的家中举办短期救护训练班。以后又组织了院内200多名男学生为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组织女学生参加红十字救护队,前往战区医院帮助看护伤兵及难民。为表达自己抗日救亡、共赴国难的决心,熊希龄在香山为自己建了生圹,并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充慈善教育事业。熊希龄于1937年12月25日在香港突发脑溢血病逝,时年67岁,当时暂葬于香港华人永远坟地,直至1992年5月,灵骨才由香港移葬其生前在北京香山营造的墓茔。上述史实,我以前闻所未闻,读来自有耳目一新之感,才知道这所迄今已有80多年历史的学校,其前期有着独特的抚孤恤贫、教育人才的优良传统,全院师生更有救亡图存、坚决抵御外侮、不作亡国之奴的高远气节,令人可敬可佩、可叹可感。香山慈幼院中期的历程如何走过,我至今还是不甚清楚。新中国成立后,我1956年上小学,进的就是这个学校,校名仍是香山慈幼院,当时我的父亲就告诉我,这所学校颇有历史,系民国初年的国务总理创办。以我那时的简单头脑和从小就接受的党的教育,对熊希龄其人当然一无所知,对民国总理的官位自然直觉地认定非我族类,对这个校名则感觉不伦不类,不像个小学校的名字。  ……

前言

  这个平淡无奇的书名中说的煤渣胡同,是北京市东城区紧邻王府井大街的一条长有几百年历史、短仅几百米的小胡同。1949年北平获得解放,我的父母随大军进城后,就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居住在这里。现在它面目全非了,或者快消失了吧。本书辑录的百来篇稿件,绝大多数已在不同的报刊先后发表过,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我个人经历有关的一些事情;第二部分,是对北京胡同街巷故居老宅的寻访记述;第三部分,是我在香港《大公报》北京办事处工作时采写的部分稿件。本书的第一部分,篇幅不多,都是与个人经历有关的事情,如我的父亲母亲,我幼时居住的胡同院落,我曾经就读的几个学校,我上山下乡期间的留影,我有幸参与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东鳞西爪,零碎杂乱,但自认有点意义或有点意思,充其量属敝帚自珍,所以形诸笔墨,只为存留记忆,陆续写出来后,也都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寻访、浏览、感悟新老北京的文字。以前写的同类题材的百多篇稿件,先在深圳《晶报》的“皇城根下”专栏刊发,后由东方出版社于2009年6月结集出版了《皇城根随想》一书,那以后仍继续写了一些,还是想对改革开放以后首都的巨大变化起一点记录和见证的作用,也有几篇的视线越出了北京城,多数也已经见诸京城内外的报纸。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我在香港《大公报》北京办事处工作期间所写的部分稿件。我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那里工作,几年间采写了大量稿件,现在挑选一些通讯、特写或特稿,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不限于北京的范畴,但稿件内容没作任何删改或文字变动,仍是当时发表的原貌原样,只是为了编这本书体例上的规范,不少稿件新拟了标题。我的妹妹李东东帮忙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这本小书题写书名,欧阳先生不嫌弃,不挑剔,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真正让我感戴莫名。其实,早在25年前,我曾与欧阳中石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是1985年12月8日,我与人民日报社的一个朋友前往欧阳先生家里晤谈,回来后写了一篇访谈稿件,刊登在1986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上。为感谢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书的题字,我把那篇访谈也收录到书里,只改了标题,内容仍是25年前的原样。再看一二十年前的记述性文字,如果读者不仅能从中寻访北京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巨变,还能体味到普通百姓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某种演化变迁,感悟到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又明显深刻的蜕变进步,也可算作本书的一点价值吧。李炳华2012年7月于北京

书籍目录

煤渣胡同二号院消失的煤渣胡同香山慈幼院忆述柬埔寨王子同学北大附中的记忆云南的知青生活一张珍贵的贺卡父亲的最后岁月迟浩田书赠李庄耀邦就职中宣部迎取刘少奇骨灰散撒刘主席灵骨班禅创办佛学院朱厚泽到任离职英灵常勉共青城新华门前世今生丰泽园前演耕礼国宾馆里古钓台帽儿胡同访可园古玉河重见天日怀念莫斯科餐厅北京的朝鲜餐厅北京的台湾会馆拈花寺火灾示警金融街里城隍庙重振隆福寺商圈花市火神庙新生三眼井又现文物别崇文门菜市场怎么保护孚王府从高考想起贡院谈崇文宣武消失通州重现芦苇荡北京的鲁迅中学观览直隶总督署谒许世友将军墓万民欢聚国旗升危房改造换新貌天桥现故都风情河北旅游新去处周日的议价市场春节晚会求创新京华兴旺迎金鸡泰女按摩现京城北京现“国际红娘”北京商业大发展旅游胜地炎帝陵海陵岛上建新城仿膳广场店开业燕山脉上看土星蓟县长城二碑林北京的“世界之门”期待着再度辉煌应提倡死不占地京华爆竹声绝响京华文化《天桥梦》雅俗共赏的春晚北京艺术博物馆京城春节“吃”为先吉祥号名酒拍卖新世纪的新北京炎黄子孙祭轩辕常书鸿守望敦煌塞上风光在京门张家界的大旅游民间艺展开眼界京刹迎古佛归宗徽学与黄山交辉使节夫人学川菜祝萧乾八五大寿北京春节前杂写春节团拜会侧记北京市春节即景人间自有真情在第12亿人诞生记恭王府遐迩名传请呵护濒危动物时逢盛世续修书故宫地下文物库张家界市长访谈得天独厚话庐山最大毛皮集散地菜香不怕小巷深京华圣诞新潮流景山学校的特色京华文化气息浓京西游趣数房山人大会堂澳门厅巨型宫灯迎回归“双喜临门”话京华廿万人观看升旗为孩子献出爱心惊世骇俗的婚礼新年音乐会追记情感聚焦在香江京城年味更浓郁108响钟声迎牛年正定重修赵云庙京建国耻纪念地香港厅巨型屏风世纪庆典的颂歌香港土撒社稷坛黄海又添一明珠摩警巡逻天安门爱北京捐城墙砖香港上海采火种圣诞礼品受欢迎访欧阳中石先生

作者简介

《消失的煤渣胡同》辑录的百来篇稿件,绝大多数已在不同的报刊先后发表过,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作者个人经历有关的一些事情;第二部分,是对北京胡同街巷故居老宅的寻访记述;第三部分,是作者在香港《大公报》北京办事处工作时采写的部分稿件。

图书封面


 消失的煤渣胡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