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代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以戏代药

出版社:上海远东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807064534
作者:蒋星煜
页数:460页

内容概要

  蒋星煜(1920- ),戏曲理论家。溧阳人。复旦大学肄业。1949年上海解放初期,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任职。先后在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艺术从事戏曲研究工作。1984年起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及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先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研究生和进修生讲学、或作戏曲专题讲座。并先后应江西、湖南、安徽、云南等省之邀,对各省之戏剧编导作系统学术报告。现任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暨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1991年,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4年国务院为表彰其为文化事业所做之贡献,授予证书。 蒋星煜一生研究戏曲史,其主要成就:一、关于戏剧的渊源,纠正了王国维认为戏曲传达室自北宋的错误。二、考证了明初顾坚、顾仲瑛对昆山腔的贡献,理清了昆腔之起源与发展,纠正了钱南扬之源于唐戏弄说。三、研究国内与日本现存各种明刻善本、孤本《西厢记》,比较异同,分析原因,理清了演变脉络。四、研究《桃花扇》之题材取舍,对作者孔尚任生平事迹、交游有重大发现。 已出版的主要论著有《以戏代药》、《中国戏曲史钩沉》、《中国戏曲史探微》、《西厢记考证》、《中国戏曲索引》、《中国戏曲史拾遗》(台湾出版)、《西厢记新考》(台湾出版)等十种,其中《明刊本西厢记研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获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届戏剧理论著作奖。《西厢记罕见版本考》由日本东京不二株式会社以原稿手迹影印。在《袖珍本中国平民文化》(《Handbook of Chinese Popular Culture》)一书中,承担撰写《传统的中国戏剧》)(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专章,此书由英国格林坞出版社(Greenwood Press)1992年出版。 其他著述,尚有《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此书于1942年由世界书局出版。《颜鲁公之书学》于194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 主编的戏曲理论著作与辞书有:《辞海》(分科主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分科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十大名伶》等。 此外还时作短篇小说,选辑成单行本7种出版。其中《南包公海瑞》由周信芳改编成京剧《海瑞上疏》演出。

书籍目录

辑一 剧中人的原型和传说楚霸王与虞姬蔡伯喈之死及其遗文关羽和曹操的妻女诸葛亮的羽扇吴梅村笔下的冼夫人董其昌轻信《郑崔墓志》刘三姐的传说刘三姐的哥哥悟空姓车不姓孙杨贵妃吃荔枝《飘然太白》与杨贵妃古典戏曲中的杜甫杜甫古迹和孔尚任《刘海戏金蟾》和刘元英宗太君的年纪从佘太君的拐杖说起萧太后的政绩与军功《荆钗记》与《王十朋评传》武松和武松墓辽伶官赵惟一与粤剧《辽宫月》《皇帝与妓女》出现的登闻鼓院与陈东《风波亭》的岳飞与道悦“疯”僧与济“癫”僧《三夫人》中的岳飞夫人岳坟铁像的历史演变赵翼对秦桧的美化《孔雀胆》的押不芦花况公祠和“十五贯”事件况钟的文字功夫《两香丸》、《秋虎丘》与徐文长《四进士》之一的毛朋《高文襄公全集》与海瑞罢官事件《海南丛书》与海瑞史料从《徐龙打朝》到《孙安动本》红颜薄命李吞君《寒灯夜话》与蒲松龄胭脂疑案与施愚山宋景诗与马永真张文祥刺马案窦尔墩故事琐谈《智斩安得海》秋瑾·夏瑜·血馒头《一个明星的遭遇》和周璇辑二 戏剧史外缩鲁迅先生所说的“目连瞎头”鲁迅先生所说的“隋民”与戏曲鲁迅先生与乱弹、调腔、目连戏剧种名和艺人名奇谈土芭蕾—跷功戏曲的唱和念白书法与戏曲反对放爆竹的戏曲打仗和演戏服装与戏装再谈服装与戏装陈妙常是道姑还是尼姑舞台上服装的裙子、袖子川剧的魅力从虞姬舞剑谈宝剑元代已有“桃花扇”陕西蒲城张氏藏的明代脸谱明代的独脚戏以戏代药脚色研究资料的新发现传统的戏曲曲谱明末清初的上海剧坛乾隆时北京的曲艺和杂技李文茂以前的广州剧坛高拨子的流传与演变潮剧历史发展的探索婺剧的“乱弹”和“滩簧”唱春滑稽与幽默话剧的民族化与方言辑三 戏剧家轶事陶宗仪与夏庭芝的深厚友谊马致远有了《全集》校注本珠帘秀的作品和她的知心朋友高则诚的墓碑周全的指挥棒魏良辅寄寓的“娄东”在何处汤显祖的玉茗堂汤显祖谈“梦”《临川梦》和汤显祖戏曲大师皆爱茶《玉簪记》作者高濂高濂之前就有曝背取暖法两个活严嵩深谙生活艺术的张岱余怀被摈弃于《明遗民录》演秦桧的角色经常被打扬州的猫王清初广东戏曲家廖燕“铁员外”李调元南来内幕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蒋士铨与雪莱焦循与魏长生焦循及其《花部农谈》焦循《剧说》新探杨恩寿亦擅长灯谜汤贻汾与花鼓戏刘赶三痛斥李鸿章再谈刘赶三徐鄂与《诵荻斋曲》关于汪派戏梅兰芳、周信芳主考记黄佐临的往事点滴杜宣剧作的情节与结构谈梁伟平的表演多才多艺的蔡金萍日本相扑力士的传记辑四 剧目所反映的众生万象《目连救母》与儒释道《慈悲愿》之谜《柳毅传书》·《牛郎织女》·《洞庭缘》《山亭乎》?《醉打山门》乎?《木兰诗》与《雌木兰》《金瓶梅》传奇并非佳作南山逸史为曹操翻案的戏剧《长生殿》与李白的《清平调》《长生殿》与《天宝曲史》——对杨贵妃“秽事”的截然不同的处理《桃花扇》的三种注释本大忽雷和小忽雷《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形形色色的《大红袍》、《小红袍》广东、福建的海瑞戏《昭代箫韶》与《忠义璇图》两百年前的《刘三姐》清中叶宜黄戏演《邯郸梦》《天仙配》故事的历史地理背景《赛琵琶》的下落——关于《秦香莲征番》妗·妗婆·《妗婆打》《管府送》与台湾风物锡剧的《珍珠塔》越剧的《珍珠塔》方言话剧的《珍珠塔》《黑奴吁天录》在中国《沈清传》在中国鼠年谈《鼠疫》《金大班》与百乐门舞厅浓墨重彩演经典——越剧《家》的感染力《廉吏于成龙》剧名小议辑五 岁时佳节的文娱活动桃符和春联上元节灯会灯市合镜和骂曹——上元节的故事花朝、花神和劝农上巳节与兰亭修禊寒食节和介之推端午节和屈原浴佛节的来历和佛事活动七夕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盂兰盆节的古代风俗中秋赏月杂谈钱塘观潮登高·赏菊·插茱萸腊月·腊味·腊八粥辑六 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舞台档案刀美兰嬉《水》阿拉伯世界的风情画《雨中情》与《学步》巴歌渝舞观不足《画皮》的双人舞《丝路花雨》与唐代风貌民族舞剧《倾国倾城》杨晓敏的伤逝《胭脂扣》扣我心弦给胡嘉禄的一封公开信歌剧《张骞》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蝴蝶夫人》曹禺的《王昭君》观《北京人在纽约》《美国来的妻子》剖视——汪文君的性心理之奥秘我听《闹钟》昆剧《唐太宗》《琵琶行》与古典剧目“唐镜”可鉴——《贞观盛事》观赏札记黄梅戏艺术片《龙女》先睹记后记

编辑推荐

  明代,上海有个名医秦景明,一生不求功名,他的诊断和用药都十分别致,往往能把绝症挽回过来。松江知府方谷城家人生病,也总是请他来医治。这位医生到中年以后,对戏曲特别有兴趣,每逢到病家去,就把女演员带去演唱戏曲,借以使病人心情欢畅,病也真的往往因此而容易好转起来。本书的书名就由此而来。本书其实是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 收著名学者、作家、戏剧家蒋星煜同志所作随笔109篇,都是以“戏”为中心而写下的散文随笔。

作者简介

本书稿经过删削并增补较多与戏剧有关的长文、短文之后,篇幅大约在350000字左右。共分6个部分,计“剧中人的原型和传说”43篇、“戏剧史外编”30篇、“戏剧家轶事”36篇、“剧目所反映的众生万象”30篇、“岁时佳节的文娱活动”14篇,以及“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舞台档案”20篇,共173篇。这些文章发表在报刊时大都有较好的效果,有的反应还相当热烈,因为我下笔时认真考虑了要力求通俗而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在谈古说今之际,尽量避免繁琐的考证,而且不一定处处注出引文原著的版本与页数,因为这是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不是学术论著。
明代,上海有个名医秦景明,一生不求功名,他的诊断和用药都十分别致,往往能把绝症挽回过来。松江知府方谷城家人生病,也总是请他来医治。这位医生到中年以后,对戏曲特别有兴趣,每逢到病家去,就把女演员带去演唱戏曲,借以使病人心情欢畅,病也真的往往因此而容易好转起来。本书的书名就由此而来。本书其实是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 收著名学者、作家、戏剧家蒋星煜同志所作随笔109篇,都是以“戏”为中心而写下的散文随笔。

图书封面


 以戏代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鱼丽天太热,总让我说大话。编《以戏代药》时,电话里,我对蒋星煜老先生说,我要给你写篇书评。没料,这一大话延宕下来,已经两月余,宛若唱戏起腔太高,气不足,便一直没法落实。我不知蒋老先生那边怎么想,但实际,自己却被这句高腔拖得难受。我是不能心里存事的,没奈何,只好自敲锣鼓一番,双手叉腰,扭起花旦脚步,勒着细嗓,搬弄一番蒋老先生的夫子手段,卖弄点小女子口才。戏曲界有句俗话,“唱戏全凭精气神”。气,对于唱念尤为重要。蒋星煜老先生,其实是位文史大家,平时,他卯足了气力,多在戏曲史上花功夫,用的是“钩沉”、“探微”、“考证”、“索引”等方法,写了不少专著。有如此储备,因而他介绍戏曲知识可谓“丹田气”足。而忙里偷闲写的这本《以戏代药》大家小书,宛若他长期治学戏曲史时的换气,而且因为他的熟稔,则显出“气足腔也甜”之韵味。我平时看戏,多从电视屏幕上,仿若隔着古典帘栊,多是一知半解,而且品味这种点滴得来的知识,像是依着一个点画圆,圆切面和外界的接触面越大,反自感戏曲知识的匮乏。现蒋老先生摇着诸葛羽扇缓慢讲来,指点其中意,让我一时间遮蔽了平乏的自己,竟也可以如梅兰芳扮虞姬般,抱剑摆个“虞美人”造型。且举两例。一是关于李香君事。小时候看《桃花扇》,血点染桃花扇后,一直以为李香君最后是遁入了空门。香君后来如何?《桃花扇》里没有续笔,蒋老先生读书多,眼底厚,他透露的实情是:实际上,李香君于栖霞山出家之后,又和侯朝宗回了老家生活。李香君的这一水袖甩出去,原本以为可以过平稳生活了。却不料,红颜确实薄命,侯父外出回家,对李香君青楼女子的身份极为不满,一个云手推来,又将李香君打入不复之境——趁侯朝宗外出之际,将李香君逐出家门,迫得香君一介弱女子只得避居侯家庄园鸡园,最后因困顿郁闷而垂危,30岁时即告别了人世。另有一则,关于明代戏曲大师高濂的故事。这位《玉簪记》的作者,生活趣味相当广泛,对弹琴、种花、焚香、饮酒、喝茶等等,都有所研究。他对于饮食烹饪的造诣特别深,精通腌制,曾广为收集丹药秘方,喜谈按摩和针灸。高濂晚年隐居西湖边上,一年四季都消磨在湖光山色之中。按照节气,他的游览日程有固定的顺序,端午最宜游览何处?中秋最宜游览何处?他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在专著《遵生八笺》中,有一章为《四时调摄》,从今天来看,简直可以说是明代的《西湖游览指南》。蒋老先生对高濂可谓情深,书中连着三篇谈及此人,显得心眼实沉。高濂的这一古典享受情调,让人想起李渔的《闲情偶寄》,实际上,两者确实有所关联。只是,李渔的行腔吐字并不字正腔圆,仿佛他的入声字没能唱得短促有力,出现了“拗句难好”的尴尬局面。因为,作者以为,李渔的《闲情偶寄》有抄袭高濂的《遵生八笺》之嫌。而两书其中,确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读至此,我上网查了若干资料,发觉网上也有类似说法。在众小资捧读李渔《闲情偶记》的情形下,其实,去读读《遵生八笺》,倒或许可以见出另一番风云月色。仅此两则,就让我仿佛有步入清代戏剧大家蒋士铨家的“藏园”、碰巧“拾玉镯”之感,是可以喜孜孜到处拿以炫耀的。实际上,全书涉及戏曲知识共有173篇,谈剧中人的原型和传说、戏曲史、剧目所反映的众生万象、戏剧家轶事、各类文娱活动、上世纪20年代的舞台档案;谈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锡剧、话剧、潮剧、高拨子;谈楚霸王与虞姬、杨贵妃吃荔枝、诸葛亮的羽扇、武松和武松墓、蒋士铨与雪莱、扬州的猫王,博杂,繁复,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耐心的读者,不妨各取所需,像我一样慢慢“拾玉镯”。蒋老先生浸润戏曲界近60年,算是老生。老生这行,白口很重要。荀慧生认为,戏剧中的念比唱更重要——“四两唱,千金白”。在我看来,此书正如蒋老先生的念白,他把枯燥的戏曲史料,讲解得通俗生动,可谓“气口用得当,阴阳顿挫准”。蒋老先生如此不缓气地边念边走圆场,近60年之久,身姿依然潇洒挺拔,大不容易。另外,此书原属老书新做,时隔27年,丝毫没有给人“乱弹”之感,全因戏曲这一行当原本就如“飘然思不群”,可以存之久远的。还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戏能代药吗?我家有《千金翼方》,却也没发现记载有某出戏方。蒋老先生也说,戏代不了药——虽然当年“文革”时,他这位台下的工作看客,“有幸”被“提拔”到台上当了演出被“横扫”的一员重要脚色,却因“看戏多”“看戏的经验多”,以至对“闹戏、丑戏、悲剧、惨剧”都能“看出一点门道来”而活了下来——这当然都是实心话。但是,若从现实生活来看,戏确能代药。原因在于,都市人原本对于戏曲的不敏感,漠视——比如我——常陷入一种盲区,以为戏曲的可有可无——而它确也无助于功利,可却最终因忙碌于琐事而无为,转而去听戏、看戏,和剧中人一起悲欣交集,坐在那儿“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仿佛一剂清凉药,敷面贴上,发觉反可以让时间慢下来,心态静下来,任由自己“桃花依旧笑春风”。薄言至此,还是以一曲《清平调》煞尾吧:有日下午,在蒋凡师家,独听他二胡拉奏,西皮二六转流水。那时我心性浮躁,听二胡苍劲之味,观蒋师学者沉凝之气,颇有安神之效。如今,读《以戏代药》,也仿若当年那种心境。(《以戏代药》 蒋星煜/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定价:33.00元)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有些篇章里提到的戏曲史料确实比较有价值,但似乎总觉得字里行间少了那么点儿味道。也许就是作者自己说的,原本对此并不感兴趣的缘故吧。
  •     有意思
  •     剔除掉一些带有明显时代痕迹的陈词滥调,还是非常有知识性趣味性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