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一九七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龙年一九七六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7536850
作者:林道远
页数:38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四章四月“雪” 1.亮相 3月30日上午,以曹志杰为首的北京市总工会工人理论组27名成员,抬着亲手制作的花圈,从天安门广场的北面,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把花圈摆放在纪念碑前,把悼词贴在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下面,然后举行悼念仪式。他们的悼词发出了“披荆斩棘、与党内外资产阶级血战到底”的呐喊,引起了轰动。周围的群众和他们一起默哀、致敬、宣誓、唱《国际歌》,群情激昂。 此举,被认为是工人阶级的亮相。 自从19日纪念碑上出现了第一个花圈以后,每天都有单位和个人前来敬献花圈,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很快汇成一股洪流。 “四人帮”急忙调兵遣将,企图阻止这股洪流。北京公安部门派出便衣,跟踪人群,记录送花圈的单位、人数,关闭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甚至下令纸店不向机关团体供应祭奠用的纸张。30日当天,王洪文给“南京事件”定了性,向北京报界心腹打招呼说:“南京事件的性质是对着中央的。那些贴大字报的,是为反革命复辟制造舆论。”下令一律取缔。 觉醒的人们无所畏惧。为了捍卫周恩来,为了与“四人帮”做坚决的斗争,北京人民再一次涌向天安门广场,以战斗的姿态集合在悼念周恩来的旗帜之下。 北京市总工会工人理论组成立于1973年秋天。原本是学习上海经验,按上海工人讲师团模式组建的,任务是宣传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成员来自全市工矿企业文化程度较高的优秀工人。他们觉得讲师团牌子太大,改为理论组。 工人理论组的同志在参加首都一些政治活动中,目睹种种反常现象,逐步对“四人帮”产生不满。在江青私自召开的中央直属机关“批林批孔”万人大会上,江青一伙公开点名攻击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江青以写信、送书和派人到部队、农村和中央机关煽动“批林批孔”,大搞非组织活动;周恩来逝世以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这些,使理论组的同志看到了“四人帮”的丑恶面目。 在理论组的活动中,他们更是处处受到“教育”。理论组的成员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看大字报、听批判会。“取经”回来后,有的说:“大字报铺天盖地,千篇一律。”有的说:“会上的发言稿都是从报纸上剪下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搞运动的。”他们违心地按照当局的要求写讲稿,在厂矿进行“理论辅导”时遭到工人的批驳。在辅导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大会上,工人上台质问他们:你们说,“现在全国的形势一片大好,到处‘莺歌燕舞’、‘潺潺流水’,这符合实际情况吗?”他们听了无言以对,狼狈不堪。有的工人指责他们:“你们自己搞清楚没有,就跟着上纲上线扣帽子,搞四个现代化怎么是搞阶级斗争熄灭论?这两者有什么必然联系?”有些老工人说:“你们看看眼下的生产和工作,样样稀拉二五眼,你们应该讲讲,五几年那种建设的劲头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 理论组的同志觉醒了。他们终于打破了沉默,决定趁清明节以敬献花圈的形式表达工人阶级的感情和意志。考虑到清明节“四人帮”会有禁令,必须提前行动,他们便采来松柏枝,找来木支柱和铅丝,连夜绑扎花圈。有的同志看白花太素,提出周恩来一生光辉,花圈上应该有光辉的体现,两位同志当即从厂里拿来金粉和银粉,星星点点,精心喷洒在花朵上。当晚,孙惠把起草的悼词拿给理论组副组长曹志杰过目,经商量,加上了“披荆斩棘”、“血战到底”等话语,公开落款“北京市总工会工人理论组部分成员”,27位成员一一签了名。赶在3月30日理论组活动时间把花圈送到了纪念碑前。他们的悼念活动刚刚结束,北京市限制悼念活动的禁令正好传达到理论组。

内容概要

  林道远:原名林道源,广东潮州人。曾任《人民海军》报社宣传文化处处长、海潮出版社总编辑,海军大校军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海角神秘处》、《太阳帽上的日记》、《祭海》,长篇纪实文学《海岸巍巍》、《断柱》(与阎受鹏合作)、《杜义德传》等。

书籍目录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章 “ 不须放屁!”
  1.“不须放屁!”
  2. 过年
  3.“小道消息”
  4.“政治笑话”
  5. 知 音
  6.“评报栏”揭秘
  7. 戏剧性的“批判”
  8.“无米之炊”
 第二章 泪洒长安街
  1. 最后的“声明”
  2. 永远的《长征组歌》
  3. 演员的泪水
  4. 我家的小灵堂
  5. 泪洒长安街
 第三章 列车上的标语
  1. 意外的“人选”
  2. 追查“总理遗言”
  3.“批邓联万”
  4. 办公楼里的“闹剧”
  5.“报人”的嗅觉
  6. 地火
  7. 列车上的标语
 第四章 四月“雪”
  1. 亮相
  2. 四月“雪”
  3. 悄悄走出军营
  4. 智 斗
  5.“革命的士兵们……”
  6. 遭遇“便衣”
  7. 真正的舞台
  8. 镜头里的“清明”
 第五章 怒火终于燃烧
  1. 点名声讨江青
  2. 买《宪法》
  3. 怒火终于燃烧
  4. 高层“秘闻”
  5.《告别》
  6. 两位“首都民兵”
  7.“被抓者”说
 第六章 “ 003号”大案
  1. 牵挂天安门
  2. 剧场里收听广播
  3. 一样游行别样情
  4.“003 号”大案
  5. 无奈的“曝光”
  6.“我没有错!”
 第七章 最后的军礼
  1. 兰花?山
  2. 最后的军礼
  3. 正气凛然
  4. 水兵的怀念
 第八章 写在废墟上
  1. 我家的灯被震亮
  2. 唐山没有哭声
  3.“英雄妹妹”
  4. 平安人家
  5. 写在废墟上
 第九章 记者的特殊记忆
  1. 地震局忙于“批邓”
  2. 政治“余震”
  3. 记者的特殊记忆
  4. 意外相逢
  5. 特别“照片”
  6. 非常“枪声”
  7. 戴草帽的江青
 第十章 巨星陨落
  1. 巨星陨落
  2.“三忠于”标准照
  3. 全球同悲
  4. 红樱草鞋
  5. 一首诗的“风波”
  6.“神化”种种
  7.“感情问题”
 第十一章 “ 逼宫”
  1. 梦
  2.“逼宫”
  3. 国庆之忧
  4.“快看今天的《光明日报》!”
  5. 沮丧的“聊天”
  4 .龙年一九七六
 第十二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
  1. 无限风光在险峰
  2. 大快人心事
  3.“不速之客”
  4. 上海人在抢购火柴
  5. 海军有三个人突然“失踪”
 第十三章 吃螃蟹的日子
  1.“研究”《人民日报》
  2. 保不了的密
  3. 监狱里的欢呼
  4. 告慰忠魂
  5. 吃螃蟹的日子
  6. 心 声
  7. 海军大院那几天……
  8. 飘扬吧,水兵飘带
 第十四章 留“尾巴”
  1. 批“反动日记”
  2. 清查第十项:“选美”
  3.“华主席,党中央”
  4.《春苗》的争论
  5.《剑出鞘》卡壳
  6. 留“尾巴”
 后话
  1.“童怀周”在行动
  2. 看“审判”
  3. 真理的胜利
 后 记

编辑推荐

《龙年一九七六》编辑推荐:1976年,中国的又一个龙年,但这个龙年带给中国的却是多灾多难、天崩地裂……时为新闻工作者,《龙年一九七六》的作者亲历了一生当中最令人难忘又最不可思议的365个日夜。北京城的普通百姓,文工团的新老演员,军营里的机关干部……在新中国历史出现重大转折的龙年,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从巨星的陨落到唐山的毁灭,从高层的斗争到百姓的生活,从历史的推演到现实中的细节……这些,在记者、作家的笔下变得细腻、鲜活、真实,富有悬念和戏剧性。1976年,那个大悲大喜、大彻大悟的龙年。中老年的怀旧、青少年的不解,在书中释怀。

作者简介

《龙年一九七六》内容简介:还记得不可思议的1976年是怎么度过的吗?记录民间生存细节,填补1976历史空白。不同读者耳目一新,长者可以看到自己,后来人会更珍惜今天……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领导人去世,“四五”运动,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提出类似两个“凡是”……中国经历了沉痛的一月,壮烈的四月,恐怖的五月,悲惨的七月,彷徨的九月,狂欢的十月,观望的十一月。历史不能只有宏观叙述。
作者用记者的眼睛、编辑的思维、作家的文笔,以自己、同事、亲友的亲历,反映了这些重大事件以及他们的感受,记录了基层群众那种不可思议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国家命运对作者的影响,以自己熟悉的角落,填补了这方面的历史空白。书中,后来人可以看到父辈,发现自己的无知;亲历者可以看到自己,深深撞击心灵;对“文化大革命”误读留恋的,会有所触动;史学家与底层零距离接触,可以扩大视野。
因为年度敏感,此书等待了五年。

图书封面


 龙年一九七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和预想的差不多,很值得,在亚马逊很成功的一次购物体验,其实是给朋友代买的,之前给别人买东西都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套西服买得一点问题都没有,朋友说很实用,上班、聚会啥的都可以穿,他说他总算是有一套正式的西装了,哈哈,很赞!!
  •     因为本人1976生人,所以特地买了这本书,内容上讲还是披露了一些当年真实的现象,但全书思路,思想深度和文字个人认为属普通报纸编辑水平。。。
  •     一本好书,从老百姓的角度回顾了1976年的全过程,描述了动荡和深刻变化的一年。笔者不是简单的纪实文学,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去观察高层的变化。拿给家里的老者看,都很有感触。只是这段历史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太久远了,所以这本书不会引起太多的共鸣。
  •     1976年,那个大悲大喜、大彻大悟的龙年。我们从此书中能读到:从巨星的陨落到唐山的毁灭,从高层的斗争到百姓的生活,从历史的推演到现实中的细节……非常值得细读的一本书!
  •     基本没有脱离主流话语方式,没有历史的细节的真实,有兴趣的,翻翻也能而已。
  •     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通道。
  •     值得买。可以了解那个时代。推荐购买,值得收藏!
  •     的确是少见的纪实。
  •     太水了。无论东拼西凑抄来的大事还是个人经历的小事都毫无新意。
  •     此书文笔一般,但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由于是个人亲历,有些描述具有个人史的价值。
  •     很喜欢。一些文革资料慢慢显现。我是在《读书文摘》上看到该书简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