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读本》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读本章节试读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60093017
作者:叶朗
页数:302页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140页 - 创造与交流

这一章很多知识性的内容,懒得做笔记了。
关于故宫的一段话:
紫禁城的设计有一个主题:就是要渲染、强调皇帝一人的绝对权威,有一联故事说:”未观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紫禁城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用建筑的语言,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在皇帝绝对权威前面的震慑感、崇拜感、恐惧感。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173页

毛宗岗:“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37页 - 智慧与信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宗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体验的直接性越来越少,我们几乎是凭借媒介而生活,我们努力地将自己织进世界的网中,在网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媒介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不知不觉中我们感受真实世界的心却迟钝了。禅宗在这方面对我们当代人是有启发的。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18页

“这世界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吵闹不休,而他却走着另外一条路,追求淡泊宁静,面对各种诱惑,心里不起一点波澜。他宁愿做刚出生的婴儿。”———作者说的是老子他老人家。想起「本杰明巴顿」了,看惯世间浮华之后,肉体随时间而退隐,心灵随生命而澈然……然而,身在此山中,唯有追随此心,步履蹒跚,也心甘情愿。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36页 - 智慧与信仰

有一位禅师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解脱呢?”老师反问他:“谁缚你?”是你自己将自己捆缚了起来。禅宗是崇尚“自己”的宗教。禅僧们说,用金子做的佛像,经不住火的冶炼;用泥做的佛像,经不住水的浸湿;真正的佛就在你心头坐。佛在你的心中,没有一个超越于心灵之外的佛。当然崇尚“自己”不是自我迷恋,而是将“自己”从重重束缚中解脱出来。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4页 - 智慧与信仰

孔子以生命创造来解释天,这在他那个时代是一种新的思想。孔子认为,天的言说就是生命创造的自然过程,天的根本意义是“生”,这就是“天道”。所以后来的《易传》说“生生之谓易”《易传》是发挥孔子的思想。
天,作为生命创造的自然过程。它是一切价值之源,因而也是一切价值之源,这就是“天德”,所以《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也是发挥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话表明,尽管他十分重视一个人要为社会做贡献,但是在他心目中,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是一种人与人和谐、人与天(自然)和谐的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前和后等都是如此,但老子认为,我们对事物相反相成的看法,并不是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所赋予的。“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自在生长,并没有评说(“不辞”),万物生长只是自然而然,本身没有大和小、尊与卑的区别。
在老子看来,世界的高下美丑,是人的判断, 人给世界作判断、分高下。乃至确定世界的意义,其实是对真实世界的误解。即如美丑而言,当天下人知道追求美的时候,就有了美和丑的区别,就有了分别的见解。老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美,但他认为这种追求美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美。真正的对美的欣赏,是对美和丑的超越。
p21老子哲学并不是弱者的哲学,它的哲学充满了力量感,老子认为,谁在柔弱宁静中,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可以冲破世界上的一切障碍,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柔弱胜刚强的典型,水因为不争,不为利欲所驱动,所以能无往不胜。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意思就是说,知道了刚强,却要立足于柔弱,老子并不是一个喜欢失败的人。但他认为,要使自己变得刚强,不是靠持强凌弱,而是要从弱处做起,像水那样,在低处凝聚力量,放弃逞强的欲望,是获得强盛的根本途径。p22人来到世界上,随着身体渐渐长大,接受社会的习惯,获得外在知识,原来洁净的心灵,渐渐涂上混乱的颜色,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虚假,人被文化所熏陶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失落本性的过程。
在老子看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本色”的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装饰”的过程“:语言是对交流的”装饰“,衣服是对身体的”装饰“,房屋是对居住方式的”装饰“,国家政治是对人类组织方式的”装饰“等等。
这种”装饰“,常常引起欲望的膨胀。在欲望的驱使下,人们互相倾轧,争夺不休,战争也骤然而起。老子打了一个比方说,自然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世正好相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越是贫穷的人群,越失去掠夺他。
这种欲望膨胀,不但破坏了外在的世界,也毒害了人的心灵。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意思是说,漂亮的颜色迷乱了人的眼睛,繁复的音乐损伤了人的耳朵,贪恋于世上的美味,最终破坏了口味,整天纵马打猎,是人心发狂。欲望扰乱人宁静的心灵,人们在欲望的大海中泅渡,最终会被湮没。
老庄的哲学并不是失败者的哲学,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消极无为的哲学,这只是误解,我觉得没有比老庄更喜欢强者的人了。
p26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阴,一为阳。
阴阳这两大势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阴气的作用,光凭阳气是无法化生万物的。p27《周易》从乾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国人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世世代代遵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包容,像天地一样,勇于承担。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用兵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靠的是兵不厌诈。兵不厌诈,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p37”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誓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宗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体验的直接性越来越少,我们几乎是凭借媒介而生活,我们努力地将自己织进世界的网中,在网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媒介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不知不觉中我们感受真实世界的心却迟钝了。禅宗在这方面对我们当代人是有启发的。p51中国人所祭祀的天,与基督教的上帝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一种人格神,被祭祀的天虽然保留着神性,但同时更是大自然的象征。中国人从来没有将天偶像化,与其说中国人将天看做一个神灵,倒不如说中国人更偏重于将天看做一个化生万物的自然力量。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天敬畏的思想一直没有改变,但天神崇拜的宗教性一面日渐淡化,哲学家、思想家更愿意将天看作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源泉。来到天坛,登高一望,满眼绿林,可以看得很远很远,在这雄伟和远大之中,忽然感到人的渺小。其实,天坛并非证明天的伟大和人的渺小的,更不是让人匍匐在苍天之下,诚惶诚恐,天坛是让你感受到融入天地中的乐趣。人虽然是一个微小的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但当你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天地中,就会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生生不息的信心和力量。《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

《中国文化读本》的笔记-第143页 - 艺术与美感

中国人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华美的青铜器,淡雅的江南园林,空灵的水墨画,纯净的瓷器,千古传诵的唐诗,气韵流畅的书法,以微笑面对世间的佛像,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京剧,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呈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美感,成为展示中国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窗口,具有永恒的魅力。中国人将艺术当做提升人生境界、慰藉心灵的媒介,艺术是中国人人生哲学的延伸。中国的艺术传统,是一部记载中国人生活品味和美感世界的图画。反映出中国人”用美的方式活着“的优雅心态。
这一段概括力太强了,噗,后面部分都是知识性的了。说到底中国的艺术就是人生的艺术啊。
孔子又一次在城门外看到一个婴儿,他看见这个婴儿的眼睛是天真圣洁,有神一般的境界,非常感动,赶紧走近这个婴儿,并且说最美妙的音乐升起来了。这一段有些感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是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
琴,又叫古琴,七弦琴。
中国人有”君子不撤琴瑟“的说法,将琴作为修养心性的工具,琴的美妙的声音,能够帮助人去除躁动,当地杂虑,达到心灵的平衡。一张琴,可以营造一个安顿心灵的空间。p170 疾涩互动,笔有飞动之势,又有顿挫之功,如骏马从高山飞奔而下,突然打住,马首高昂,嘶鸣不已,有如大河中疾流直下,忽然前面有巨石拦住去路,湍急的河水冲击巨石,浊浪滔天,声震百里。书法就要有骏马飞奔、激水漂石的气势。书法我是不懂,嗷呜。
水墨画的p189 这虽是黑白世界,却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郭熙论画重”三远“,一是平远,目光向旷远处投去,将人带到遥远的世界。一是高远,目光由下往上看,突出山的高耸气势。一是深远,目光由山前向善后看,突出山的深厚。三远的方法并不合科学透视的要求,却能突出山水的气势和境界。元四家:倪云林。吴镇。黄公望和王蒙。
杜甫诗的美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沉郁。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
道家的”游“有两个内容,一是精神的自由超脱,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
”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力的感性现象中,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宇宙本体。这就是禅宗的悟。一旦有了这种领悟和体验,就会得到一种喜悦。这种禅悟和禅悦,表现在诗歌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就是空灵。感到自己有点学业不精TTT...李白的美更接近某种崇高?王维吧,一直不太了解。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说,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这也是我读红楼梦时的体验,细细品味开头的几章,就会发现曹雪芹似乎故意将有情的世界和无情的世界区分开来,在那个事事讲究留一手、互相利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淡漠而庸俗,而到了有情的世界,一切情都被渲染,其中最美的就是林黛玉,我几乎觉得她立于中心,至纯至美。
瓷器在宋朝达到最高水平,钧、定、官、哥、汝五大名窑。景德镇是在元代开始成为瓷器的中心,有最好的青花瓷。青花何以在中国瓷坛独占鳌头,主要因为它与中国人长期追求的文化和美学精神相契合,这就是平淡天真、自然从容。瓷器我就更不懂了,在国博我觉得青花好难看,就是出口的那些花里胡哨好看。
京剧表演最基本的手段,唱念做打。


 中国文化读本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