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807612667
作者:柳诒徵
页数:1065页

章节摘录

中国人种之起原中国人种之起原,盖不可考。其故有二:(一)无文字之证。研究历史,自来皆依据文字。吾人今日所知之文字,仅能及于商周之时世所传夏代文字,多不可信,所读之书,大抵周秦以来之书。周秦之人之去太古,不知若干万年。视吾人之去周秦之年岁,不止十百倍蓰。故虽周秦人相传之说,不能尽信为正确之史料。后世穿凿附会之说,更不足言。(二)无器物之证。仅据文字以考史事,不过能识有史以后之事,其未有文字以前之史事,仍无从考证。故欲推测人种之起原,必须得未有文字以前之器物以为证。近世东西学者,若劳夫尔及鸟居龙藏等研究中国各地所发见之石器,多不能定其时代,且谓其未必为中国民族之石器。盖古器湮沉,仅从浮土中略得数事,不足据以考史也。周秦之人,已知此理。故其推论古初,约有二法:(一)约举其理。《易·系辞》:“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乾凿度》:“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中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亦见《列子·天瑞篇》。盖袭《乾凿度》文。”古无文字,无名号,无年代,故人类起原之时,不可确指,仅能以理想推测其发生次序如此。今人以地质及古物,推人类之年代及进化之次第,亦仅约计,不能如有史以后之事实,可确指其距今若干年,在何地有何事实也。(一)斥言其诬。《列子·杨朱篇》:“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三皇之世,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太古至于今日,年数固不可胜纪,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此论极诋历史为不可信。盖谓吾人于目前之事,亦不能尽得其真相,况欲上考太古乎?其谓“太古灭矣,孰志之哉”,亦可见有史以后,虽不能谓史事完全真确,尚可确知有人志记;有史以前,既无人为之记录,但凭后人推测,则更属渺茫矣。后世治历史者,因亦不复远溯古初,仅自羲、农、黄帝、尧、舜以来言之。而近世学者,以西人称吾国人种来自西方,于是周秦以来所不能确定而质言者。今人转凿凿言之。或谓来自中央亚细亚,或谓来自阿富汗,或谓来自巴比伦,或谓来自于阗,或谓来自马来半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以法人拉克伯里(Lacouperie)所倡“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最为学者所信。丁谦《中国人种从来考》:“中国史书,皆始于盘古,而三皇继之,伏羲、神农、黄帝又继之,并无言他处迁来之事。自光绪二十年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四年法人拉克伯里著《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引据亚洲西方古史,证中西事物法制之多同,而彼间亦实有民族东迁之事。于是中东学者。翕然赞同。初无异词。且搜采古书,以证明其说。如刘光汉之《华夏篇》、《思故国篇》,黄节之《立国篇》,章太炎之《种姓篇》,蒋观云之《中国人种考》及日本人所著之《兴国史谭》等,虽各有主张,要无不以人种西来之说为可信。”而德人夏德(F.Hinh)所著《支那太古史》,力斥拉克伯里之傅会,近日学者亦多驳斥其说。盖中国古书,多不可信,年代对比,亦难正确。如谓巴克民族为盘古,当先确定盘古之有无。丁谦《中国人种从来考》:“西史谓徙中国者为巴克民族,巴克乃盘古转音。中国人谓盘古氏开辟天地。未免失实。而盘古氏之为中国始迁祖,则固确有可考矣。”徐整《五运历年记》:“元气漾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贮。”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灵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柳先生的书列举了无数的参考书籍,使好学的读者,可以依着他的指引,进一步去寻求他引用的原书,更进一步去寻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柳先生的书,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胡适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1932),尽管以前曾在《学衡》杂志上刊载过,而且“国粹”的气味熏人,然而与《学衡》贩卖的假古董有颇大区别,即作者对待史料的态度比较严肃,并以学术文化的陈述见长,因而流传颇广。  ——朱维铮

后记

柳诒徵(1880-1956),江苏镇江人。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儒学宗师。生著述颇丰,尤以本书及《国史要义》影响为甚。柳氏自幼家贫、寄食外家,然其母出身书香门第,尤重教育,因无力延师,遂亲督柳氏诵习经史子集,使其国学素养极为深厚。柳氏治学之方法及学术特点概言之有三:一乃注重证实,贵在会通,即汉宋兼采.无门户之见;二乃承续浙东经世史学之传统,讲究经世致用;三乃史学与哲学相结合。柳氏之《中国文化史》,成稿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为教学讲义,后在《学衡》杂志上陆续刊载,继有书局以著作形式印行出版。主要版本流变情况如下:民国间铅印本,六册;1932年、1935年钟山书局本,全二册;1948年上海正中书局本,全三册;至80年代后又由台北正中书局、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上海书店、三联书店等多家出版社再版。本次再版以1935年南京钟山书局版为底稿,参阅其他精善版本编校而成。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编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原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原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  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俗 第十节  乐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子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教匪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下册)》: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中国人种之起原,盖不可考。其故有二:(一)无文字之证。研究历史,自来皆依据文字。吾人今日所知之文字,仅能及于商周之时世所传夏代文字,多不可信……(二)无器物之证。仅据文字以考史事,不过能识有史以后之事……欲推测人种之起原,必须得未有文字以前之器物以为证……盖占器湮沉,仅从浮土中略得数事,不足据以考史也。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廣徵博引,功力之深,令人折服,無愧中央部聘教授之名,“學衡派”代表,樸學扎實。嶽麓之書,與上海古籍相較之下,略有不足,但在上海三聯之上,且不說版本訛誤之處,民國大家之書,宜繁體豎排,算是一種對作者的尊重吧,就像陳寅恪生前對其書遺願一樣,校對也方便。本書還可以參讀他的學生陳登原的《中國文化史》,呂思勉的《中國制度史》和鄭先興的《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等,如果僅是入門的話,本書並非首選,可選袁行霈的《中華文明史》。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好,正版,经典,包装印刷都好!
  •     学衡派的功力是最强的。可惜被鲁迅们搞臭了!
  •     好,好,好, 好,很好!
  •     书不错啦,快递很快
  •     错误较多,不够严谨
  •     一代大家,精品力作
  •     上册书的裁剪有点小瑕疵
  •     引文多,讲得实,是文言,基本只讲文化,对政治讲得少。很厚实,拿着舒服。
  •     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
  •     喜欢只是对书内容
  •     刚开始翻两页就头晕了……没个几年看不完吧(技术问题)……但很好,内容很全,顶!
  •     本书可说传授最广,解放前各种中国文化史无不滥觞于此,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全书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得六百余种之多。本书阐述了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抉择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勖勉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     难得买到好书,虽然还么有认真开始读,但是已经很期待假期了,希望能花时间好好读。
  •     作者详尽而深入的研究了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从制度、礼仪、文学、饮食、交通等各方面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及演变。
  •     《中国文化史》内容详尽,包装精美,对学习历史十分有益,专业性较强。
  •     妙妙妙妙妙.......大师之作!妙妙!
  •     一代历史大家的文化史名著,对当今的文化建设不无意义。
  •     书为文言文,很难读
  •     很喜欢岳麓这套书
  •     以前只看到过其他国家的文化史,没想到咱们也有这么一本,内容虽然有些庞杂,但着实丰富,概括了很多方面,可读性强
  •     有一类学者,会在被遗忘多年之后再次被发现价值。
  •     不错不错,岳麓的书确实是质优价廉啊
  •     不被重视的大师
  •     李山老师在上课经常提到这本书,所以就买了。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真正做学问的人才写得出的书。
  •     budanengkandong
  •     上古:洪水的毁灭与洪水后的秩序
  •     中国文化的一次巡礼。作者的观点鲜明,有一些和我们平常所知道的不大相同,一家之言,不妨一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这是一本煌煌大作,柳诒征先生是下足功夫的一本书。在关于文化史的作品里,这本书绝对是必读的权威之作。推荐
  •     书不错 但是文字太深奥 都是文言文 才识学潜有些地方看不懂
  •     柳怡徵先生的这本可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照而读,里面许多观点可看到传承之处。优点是史料远比《大纲》丰富,每一论点都引用史料来作证,只是宏大的历史视角上有所不如。
  •     盛哉!惜哉!
  •     排版和装帧设计一般,但内容很赞!推荐文言基础过得去的书友读读。
  •     在图书馆看的是黄色的那套馆藏拂尘,但价格好像是最贵的
    根据网友们的评论,选了这个版本
    读柳老的史书,旁征博引,仿佛看了N套史书,太过瘾了
  •     设计简洁,字体较小,有厚度。还没有看。封面有折痕,内页有些字体沾有黄色印子小点。整体不错,平价。
  •     这本书超级的好
  •     大师级人物,大部头著作
  •     柳诒徵先生的学问,自然不用多说,岳麓版的书从来不马虎,是好书。
  •     旁征博引。
  •     柳诒徵先生的作品实现了古代以经证史的理想和学术路径,尤其是稳重的引用更是可以作为基本的史料,大家的水平可见一斑。
  •     宝贝我很喜欢,正版,内容不错。
  •     内容是文言文!读起有一定难度!但是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