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自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精神自治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801413178
作者:王开岭
页数:373页

内容概要

王开岭,男,1969年8月生,祖籍山东滕州。曲阜师大政治系87级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在《人民文学》发表诗歌作品。91年毕业后客居济宁,先后创作散文、思想性随笔、文学评论一百五十余万字。近年写作以关注体制文化和国民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文学性思考。主要发表于《方法》《天涯》《随笔》《黄河》《书屋》《东方》《社会科学论坛》《博览群书》《人民文学》《世界文学》《长城》《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等。著有思想随笔集和文学评论集《激动的舌头》(中国电影出版社)《黑暗中的锐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中国工人出版社)《有毒的情人》(云南人民出版社)共五部。早年曾获上海“萌芽文学奖”“山东文学奖”等。作品入录《1949―199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散文卷》、连续多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中国年度最佳杂文》《当代散文精品》和《1979―2001人文随笔》等百余选本。

书籍目录

序言  我们的精神营养
第一辑 饕餮时代 物理人生
精神明亮的人
古典之殇
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
中国的笼和西方的望鸟镜
“恐龙胃”与“物理人生”
鹿的穷途
“人本拉”与“大地伦理”
树,树,树……
声声断断祭雀影
《家乡巨变》与“大寨田”
向儿童学习
从生命到罐头
第二辑 生命的“个”<

作者简介

精神奴役首先来自于自身,个人自由终究要靠自治的心灵和精神保障。王开岭过的是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因为他对生命的真与美充满了崇敬和热爱。他关注生命的“个”,在圣洁的墓地里聆听灵魂的回声,对星空久久地凝视,在他的心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着激情和真诚,内心的冲突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抗拒着卑微和世俗。
王开岭是幸福的,他保持了自己的性情,巩固了自己的“精神自治”。

图书封面


 精神自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可惜,只有封面的照片。书的背面有一段王开岭的文字,“是的,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王开岭的文章,最打动我的是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虔敬与忠诚。一些消逝在时间与纷纭中最初的信仰。
  •     他是我们的秘密,我们的罪行,我们的悔恨。——奥克塔维奥·帕斯“是时候播种泪水了。”当我读到王开岭先生的散文时,我才发觉脑海里的那些空白,不是没有存在过,而是在人类文明的重复进程中,一次次被淡化,一次次被洗得苍白。当你听到激动的舌头犹如大醉后的反复吟哦,还有什么比酒醉后一夜摇落的星月更为真实更为坦然了呢?当作者有意地为我们这个时代做下一些真实的笔录时,那一次次抵达灵魂的书写,告诉我们那个属于神的国度曾一度存在过,后来却永远从越来越厚重的化学天空下消失了。倾听一种真实是困难的,用一种真实去直击自己以及人性中的许多阴暗面也同样是困难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而作为我们自身——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在社会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许多进程中,逐渐消失了“人”的许多特性。我们所能歌所能哭的那些大哀,它就在我们的体内,也在我们身外,一切都是不由自主地发生,当你有时还能在黎明前的梦魇中醒来,那些梦无法让我们停止,我们亦无法停止这个世界,虽然在很多时候,我是真的感觉到——它几乎快要放弃我们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记得有年从东北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在华北平原上空无穷尽的烟雾下面,我已懂得最好的活法就是呆在原地,一动也不动。那就是一般人与生俱来的不幸和悲惨。不管是“决不要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透露出来的一种悲壮和滑稽;还是“我失败了,但我更战斗过”从战俘的命运中感受到,一样用来撕裂自己的残酷;乃至“独裁者的性命之忧”和“你有权保持沉默与宁肯错杀一千”中对政治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在王开岭先生的散文中,你还能看到对小人物在时代变迁的遭遇,所寄予的一种愤懑和同情;像在许多其他的对话方式中一样,讲述者也就是聆听者自己,他很清楚地知道它是在对谁,对何处诉说。就在心之深处的每一次颤动中,把所有人的罪和苦难背负起来,去触摸那个更为本真的自己,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冒险和救赎。所这同样也是一种还原和割裂,他想要告诉你的是,执着于普通人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创作,才是面向真正的人生,才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真正的特质,人可贵的自救和互救。一切也正如劳伦斯告诉我们那样,“没有什么永恒的真理,真理是随着时光变迁的,昨日优秀的柏拉图今日就是一个满口胡言者。”或许吧,千古梦一场,醒来纸半张,当我们所处时代沉沉地也快要过去了的时候,王开岭先生就是固守在心灵家园中一个迟迟不肯入睡的守夜人,读他的文字和他文字中的许多故事,是一件诱人而危险的事情,有着一种令人惶惑的清醒和可怖的美,总会为我们唤醒,或是保留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而在我们不幸地所处的这个时代中,这种声音依然需要独自存在。那些人那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渐渐地淡出时间之外。“谁要是活过了那一年,有生之年都会怀念沉没了的极乐岛”,这就是我们每天变来变去的变形记,我们这个时代所感受到的最大谎话还有神话。
  •     首先说明:这是一篇转贴文章.不记得出处在哪了.但是欣赏一本书,也进而欣赏对它的评价,虽非已言,但一样可以代为传达对书的理解与体味.精神自治,是事实而不是虚幻.斯与人言,相看两不厌.被扩展的思想根系――读王开岭《精神自治》作者张杰很巧合,读王开岭先生的新书《精神自治》时,两晚做了同一个梦:在漫漫黑夜里,一群人拉着一列沉重的列车在泥泞的道路――甚至田埂一样泥泞的坡道上艰难上行,空中飘着雨,路似乎没有尽头。  ――它让我想起那些时代的拉纤人!  ……列车怎么能够拉着前进?是什么使它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纤夫们天生就被赋于了拉纤的命运?世界卑污而崎岖,肮脏的世俗风雨从四面八方打来……难道拉着的时代列车艰难行进在时光的旷野,践约几乎不可能的理想和梦,是为了使一个时代得救?因为他们――一群灵魂的自救者,精神的殉难者,思想的圣徒,赋于时代以意义,舔着时代的伤口与黑暗,成为暗夜里的一抹风景?人们眼里为什么充满感激的泪水?梦境意外地与正读着的《精神自治》的精神实质暗合了(丝毫牵强便是亵渎!)。这梦使暗夜里思想者的影子渐渐清晰,仿佛一尾深水鱼,渐渐浮出水面,带着水底水草摇曳的风姿和气息,以及思想者于前夜的闪烁,连同书里镭射一般的光,仿佛一棵树渐渐生长起来的细节。灵魂被照亮了。  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被丰富?这是一部像森林一样丰富的书,构造出一个思想探险般的神秘世界,灵魂的“诗意地栖居”地遍布它的每个角落。如果把王开岭先生以前的书称为精神“点射”作品的话,《精神自治》无疑是一种集中更先进思想武器和火力的精神爆破组――难怪此书的出版几经周折辗转。它不止像大地上一株呼吸自如的树,更像是一个系统,一片森林或热带雨林。经年的生长,自己的性格、绿荫和生态,根深叶茂、枝柯相接、根脉相通,在一个自己的体系世界里,独立于大地风景而自成“气候”。但又与整个大地脉络相连,组成大地共同的壮观生态――大地因有这样的森林而丰饶,生命因有这样的丰饶而完整。(站在这片思想森林前,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灵魂愉悦而神清气爽,顿感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王开岭的作品素以“人”为基本点、发出自己认为应该发出的声音著称――人们以为这样便足够了。但他却认为人不仅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且要拥有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面对黑压压的、不住地压过来的黑云,以及持久的呼叫和射击,或许他觉得自己像一个迅速“搂卡了弹匣的战士”。令人惊愕的现实。一场持久的战斗,丑恶、严峻、尴尬和紧张,会使战士的姿势迅速变得僵硬、变形、嗓音喑哑。他体验到了最深刻而无声的暗夜悲哀――在这种世界里人已不复为人。他知道,靠“点射”的威力,已经几乎对这个世界不起任何作用――像面对一个已经下达了病危死亡报告的患者或一个刁钻而不可救药的世界,预先准备好的诊治报告或拯救方案已无能为力,必须重新思考一切,以更高级的科技手段应对――包括手中拿着的手术刀或冲锋武器的科技含量等等――让人欣慰的是他在这部书里做到了。他知道,精神家园――这一涉及灵魂的工程,必须首先让人完全告别过去的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变成真正的直立行走、完整的“人”,变成大地上的从容行走或诗意散步。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被他以非常漂亮的姿势做了出来――在被污染的“温室效应室”甚至毒气室里,想像大自然空气的清新;在一个颓败、丑陋的世界里,想像胜利后的美好、喜悦和辉煌――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做支撑!如何做到的呢?简单说就像书名一样――精神自治,这意味着一个主动的、俯瞰的精神姿态、灵魂的清洁和有力――自治后的灵魂可以直面一切,也是这部书具有超常的精神想像和思想力度的原因。它几乎触及到一个正常的生命和灵魂应该触及到的所有领域。其涵盖之广、触及之深、力度之大,不只呈现出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被丰富这一事实,而且确立了一种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被丰富的精神自治的生命理念:《向儿童学习》、《我失败了,但我更战斗过》、《请想一想华盛顿……》、《武器的纯洁性》、《“宗教感”:来自太空的伟大爱意》、《枯树新绿:从“宗教原旨”到“宗教感”》、《谈谈生命,谈谈墓地》、《“人类夫人”》等;“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一个人无论面皮多么红润白皙,其生命都谈不上鲜活与健康;无论肉体的居住环境多么轩敞耀眼,其生态都是黯淡、阴郁和低垂的,灵魂都无法真正明快起来。”(王开岭《我们为什么不快乐》);“是的,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挪开,从狭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王开岭《“宗教感”:来自太空的伟大爱意》);树、动物、生物、国家、社会、大地、伦理、生命、孩子、人生、快乐、自然、星空、宗教、信仰、灵魂、墓地、女性、情欲、爱情……一个完美、理想而使灵魂自由的世界诞生了。人的自治,整个世界的自治,世界借此找到自己的根,根系们也因此被扩展,呈现出一片生命的原生态,一切以它本应存在的方式而存在――我仿佛在一棵参天大树前,瞬间明白了根深叶茂的道理;在一座精神森林面前,意识到思想根系一旦被扩展意味着什么――这个多么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却可以蕴涵那么多。他创造的这个纯粹而美好的理想世界,也正是他一直钟情、盼望和向往的世界――一个世界必须首先是自治的、独立的、有力的、自由的、自给的。  人一旦像高山一样站立,便会与原来匍匐的视野大有不同。像最初的直立行走,人类开始用“人”的眼睛看世界一样,世界转眼由仰望变成俯察,眼界由原来的地面延伸到更加高且阔的视域。这时世界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变成迥乎不同的两个世界,俨然一片新大陆了。这种首先的“体内的革命”,不只帮助作者丰富自己,而且可以使他更加得心应手地拓展自己的思想精神空间,这无疑于一场尼采的“道德和价值重估”。扩展思想根系同时,可以使一个人站在另一个至高点,更理性地审视和分析这个世界,变得目光如炬、思想如燧。这时,它们往往会具有激光、核或铀元素的属性,精神威慑力和思想杀伤力已由一个普通级别上升到一个非同一般的超级层次,可以使一种思想趋向“无边”的意境,思想者借此完美自身。他的这次拓展,一定会在其作为思想者的精神道路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可以说由此进入了一个另一个级别的思想阶段。(也是一个思想者不可缺少的一个里程。)书中蕴含一种让人极不舒服的思想个性,像大海中的沙砾一样,我知道,那是思想与精神的利刃,在折磨、切割着我倦怠、朽钝的神经惯性――对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这让我想起苏联作曲家肖斯塔克维奇先生,时代给了他许多灾难、痛苦和压抑,他却借此成全了音乐――十五部交响曲、十五部弦乐四重奏、二十首前奏曲与赋格等,夹缝中的生存使音乐掺进的粗砺的岁月风沙,却能够使人崩紧了神经,每听一次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严峻考验。我经常不听它们,但它们在那儿,我就很安心。因为我知道,它们在那儿――《精神自治》便让我产生了一种“它们在那儿”的踏实和放心。  我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个洞穴人,或史前人,仿佛几万年没有与这个世界打过交道,而且丧失了和它交道的能力。有时,甚至需要一些手段才能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使劲掐疼自己或意外发现留在纸片上自己的痕迹。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甚至让我怀疑存在的意义。《精神自治》这束思想强光,却将我逼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中来,像对膏肓病人的一剂猛药或对一个颓败世界的集中爆破,让我似乎找到自己。虽然我有点不能适应,但它的确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原来可以有美好和未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依然不习惯将王开岭称为一个战士,因为这样至少承认了一个我不愿面对的现实:世界依然缺少美好与和平,存在“战争”。我倒更愿意把叫做一个大地诗人或思想者――哪怕是战地诗人或思想者,因为他骨子里是崇尚美的,惟美的本质使他的思想和精神上升到一种高度和境界――《精神自治》更能证明这一点。  是惟美成就了思想还是思想拯救了惟美?不禁又一次想到时代的拉纤人。当一个时代枯竭时,他们正是这样成全或拯救时代,正是这样丰富繁茂着人类的精神森林――当一个时代失去前进动力时,成为一种必须。他们即动力。  时代拉纤人,我习惯上又把他们叫做时代的输氧者。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抒情太多
  •     人总该用声音去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
  •     王开岭的书很难买到啊
  •     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 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他字里行间流露的对生命的虔诚。
  •     这么真诚的袒露
  •     一般~偶尔有点思想的火花
  •     人应该诗意的活在这大地上
  •     书里的文章大部分写于2000零几年,十年前的这些些民主与法制应该是比较新颖的,但现在由于微博的存在书中的内容已经不显得新鲜了。
  •     追昔抚今几篇不能再棒!
  •     一个令人尊敬的写作者,所言所写,关乎精神,关乎灵魂。。。。
  •     作者的幸运在于有平台可供自由发声,悲哀在于当今中国对于“普世价值”的评判尺度已经完全偏移,再重的拳打进一团棉絮都消弭于无形。对牛弹琴,错不在牛,在弹琴的人。
  •     某学者说当代最值得读的几个随笔作家之一,其言不诬。
  •     偶然在多看上发现的,非常值得一看,至少没有哪种给天朝舔菊的感觉~
  •     姐姐家;借给杨静 080527
  •     喜欢当年王开岭笔下的文字。可惜后来他的文字锐气骤减。
  •     很久以前读的,印象最深的一篇是《一个人的遭遇》
  •     唉~
  •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04年 很多缘分是很奇怪的 就像这本书忽然进入你的世界时周围人都埋头于背教材和数学题……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和解的 就像你觉得他们功利世俗他们认为你天真乖戾 ……
  •     道理都懂,但是很多人选择懂装不懂
  •     改变了我一生的书,王先生是少有的一位追求自由,民主,却也付诸于实践的文化人。
  •     道理在那里,只是人生揭不揭发的问题。价值和解,“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已经有点落伍了,这点不算什么独立,我也能。但是作者文笔不错,有点余杰的感觉。
  •     很是不错,只是,再也没有从图书馆借书的日子了。。
  •     零星读过他的文章,文笔优美
  •     评分高得离谱,顶多算“优秀高考作文”
  •     高中看的时候还是的确很开眼界的。
  •     启蒙读物
  •     书的质量挺好的。但是不太喜欢这本书的内容。极尽发牢骚之能事,而怎么解决问题,怎么继续生活却半句不说。不喜欢这种风格,实在看不下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