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苦旅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新学苦旅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
ISBN:9787563341900
作者:刘大椿,吴向红
页数:277页

内容概要

刘大棒,籍贯江西于都,1944年5月生贵州安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吴向红,籍贯安徽,1969年12月生于安徽枞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驻美大使馆科技秘书。

书籍目录

导言 中国科学文化近代体制化的轨迹
从“李约瑟难题”谈起
传教士偕科学文化东来
西学东渐第一波的涌动和沉落
天朝大门被“船坚炮利”打开之后
走向近代体制化的肇始
与国际体制接轨
第一章 三棱镜、自鸣钟及其他
三棱镜唤起的赞叹
对异文化的排斥反应
西洋器物的妙用
第二章 耶稣会士与士大夫
利玛窦定居北京
李之藻和徐光启
士大夫热衷西学之缘由
传教士对传统儒学的迎合
第三章 会通与教案
在近代化、中国化和教化之间
南京教案
会通以求超胜
《崇祯历书》
第四章 汤若望、钦天监及历讼
光禄大夫汤若望
杨光先弹劾汤氏
历讼终于水落石出
传教士与哥白尼天文学
第五章 康熙与西学
第六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
第七章 乾嘉汉学与西学式微
第八章 鸦片撞开国门
第九章 师夷长技
第十章 出洋求学
第十一章 世纪之交的躁动
第十二章 现代学术的端倪
第十三章 留学运动与科技精英
第十四章 科学体制化的初创
第十五章 科学文化冲击全社会
第十六章 作为开始的结局
后记

作者简介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与满足人的需求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中国发生呢?”
近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外诸多学者,包括李约瑟博士,至今没人能给出满意答案,遂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16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重大科学文化事件,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入、发展、艰难前行和最后兴起的历程。其中一些观点,不失为对J“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回答。这样的历史难题,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闲来读读,一定能让你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收获。

图书封面


 新学苦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新学苦旅》,刘大椿、吴向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世界科学史上素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有关此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言封建专制,或言小农经济,或言科举弊端,乃至中国人的直觉思维、缺少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表意性的文字系统等等。这些说法可以说都不无道理,但也有的失之偏颇。本书梳理了16世纪至20世纪的中国科技与西方渐渐接触、融合的发展历程,可为公正客观地看待和解析“李约瑟难题”提供重要参考。西学东渐始于16世纪的西方传教士东来,而明朝晚期的中土人士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明显大于对西方宗教的兴趣。由明及清,西方传教士依靠得到实证的先进科技奠定了他们在中国的地位,并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作为开明君王的康熙皇帝即对科学颇有造诣。然而乾嘉以降,西学东源之说盛行,士人学者多埋首故纸堆,而逐渐失去了对科学本身进一步钻研的兴趣。鸦片役时,举国上下对于西方的了解和认识甚至还不如明朝晚期的水平。此后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有留洋求学,有师夷长技,有兴办洋务,有百日维新,有辛亥革命,有五四运动,中国现代科学之序幕终于拉开。在中国科学文化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既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一批大家,也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艰辛。时至今日,我国科技基础整体上依然薄弱,相比于不断提升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仍然较低,正视差距、取长补短仍是目前当务之急。(蔡舰 2011年3月20日)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此书偏重叙述,比较好读,有许多资料线索,叙述脉络清晰,是一本不错的书
  •     中国近代科学文化兴起的旅程
  •     发人深省,用史实对当下各种伪科学、伪思想很有打击。伪科学、伪思想是长不了的,注定失败的。
  •     后面有部分排版错误
  •     本是如此,来去、去来,便成一家了…
  •     文笔风趣 流畅 插图也比较多 不过大部分貌似在中学历史书里头见过比较遗憾的是书中有处文字排版错误 还有少许笔误但总的来说 品质当属上乘 纸张也很不错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