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801093974
作者:[英] 安吉拉·默克罗比
页数:255页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结果是绝对的相对性取代了相对的绝对性。于是,在许多人眼里,相对客在的真理观消释了,就连起码的善恶观也不复存在了。于是,过去的“一里不同俗,十里言语殊”成了如今的言人人殊。于是,众生喧哗,且言必称狂欢,言必称多元,言必称虚拟。这对谁最有利呢?也许是跨国资本吧。无论解构主义者初衷何如,解构风潮的实际效果是:不仅相当程度上消解 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甚至对国家意识形态,至少是某些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都构成了威胁。然而,所谓的“文明冲突”归根结底是利益冲突,而“人 权高于主权”这样的时鲜谬论也只有在跨国公司时代才可能产生。众所周知,外国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向来重视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家在反映和揭示社会本质方面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英国社会 时就曾指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也说,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 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列宁则干脆地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说只有文学 才能揭示真理,而是说伟大作家所描绘的生活、所表现的情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不同于一般抽象的概括、数据的统计。文学更加具体、更加逼真,因而也更加感 人、更加传神。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载道与传道功能更不待言。站在世纪的高度和民族立场上重新审视外国文学,梳理其经典,展开研究之研究,将不仅有助于 我们把握世界文明的律动和不同民族的个性,而且有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从而为我们借鉴和吸收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他山之石 ”。

只读了最后一章的最后一篇

写道德恐慌 写得非常棒!媒体,代表们某个团体的机构,以及政党,他们都把亚文化作为各自的战场,都试图从自己的利益去赋予亚文化解释。政党主要在于想利用道德恐慌,来达到人民团结的目的,增加社会凝聚力。

触摸后现代主义的碎片——思想者的声音

安吉拉·默克罗比声称:在阐释后现代主义时,既不要像鲍德里亚那样视其为洪水猛兽,也不要像詹姆逊那样一心想恢复现代性的正面价值。我认为生活在后现代景况这一断层线边缘,即意味着会遭遇到一些问题、困境和差异,它们已经浮现出来,而不再‘隐藏在历史之中’(Rowbotham,1973)。”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状况,正如她所说,已然显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力量正在悄然地不断改变文化的公共空间,在恶搞、鄙视、垃圾这样的青年流行语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悄然改变,随意解构文化名人、大片、经典的时候,在80后随意臧否人和事的时候,不断有人惊呼这一代人怎么了?批评也是愤激的,比如这是垮掉的一代,这一代人自己还不怎么样,就已经开始藐视一切。是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和以前的60、70出生的人是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比他们更有勇气去鄙视金钱的庸俗和权势的龌龊,在必要的时刻,我们会选择拒不合作的方式,而不是一言不发,低头进入一个被收编的体制。即使进入,我们也不会轻易去认同前辈们的价值和判断。这诸多现象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拒绝经典和权威,随意解构一切,拿自己也不当回事。这种行为方式带有很大的非理性特点,安吉拉表示,这种方式并不向左翼政治家和学者认为的那样有害,它有可能为改革政治和革新文化带来某种新的契机。安吉拉提出:“我认为表层的东西并不必然意味着文化会跌落到无意义、无价值的地步。对所谓的琐碎小事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符号学阅读的层面上。在此意义上,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就仿佛是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文化批评家们的目光从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转向物象之间以及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运作。”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在观察和评论流行音乐、电影、肥皂剧时似乎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按照常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来进行。而在过去,我们讨论文化现象,或者文艺作品时,我们很容易使用这样一些词汇:艺术品位、思想性、内涵,或者好作品应该向经典看齐这样一些陈词滥调。如果你想弄清自己所处在一个怎么样的文化进程之中,在这个进程中自己可能会有什么作为,我真诚地给你推荐这本书。因为,对于我来讲,如果打算做好一件事情,我会先去弄清楚外在的大前提,然后再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该书的第三章,安吉拉或许会给你提供一些启示,当让它有可能不是经典式的,但一定会对我们有启发,第三章的标题是:青年、媒体、后现代性。如果你是从事媒体行业的人,这本书就更应该去阅读了,我现在正在愉快地阅读这本书,不过很奇怪,豆瓣上的封面和我手上的这本06年9月印刷的这个版本不一样,应该内容是一样的吧。

她说文化研究是后现代的事儿

要说这本书的作者英国人,英国女性,在大学教社会学,从事大众文化和青年文化研究。她有两个突出的视角: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她极力为后现代辩护,说:后现代主义允许以前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学问题重新出现在知识议程表上,把媒体看作一种隐喻,并以此来诘问生活经验的每一个活生生的方面。在对待理论谈到大众文化时,她有个看法值得注意:在谈到大众文化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多数理论家还是会站在精英立场,或者想要在大众文化中区分高下,建立大众文化的经典。“现在后现代主义批评家面临的危险是:在他们挑战传统高雅艺术的定义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落入另外一个陷阱,“偏爱一个文本胜过另一个文本,”评选出通俗文化的新经典——“高雅的通俗文化”或者“精英的通俗文化”。”她还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路径在文化研究中的危机。谈到了大众的焦虑和对身份确定的认同方式,在其中一篇中谈了消费文化对确立新身份认同的方式,并举了IKEA的例子。人们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确立身份的方式,是拉入与区别的方式。这本书是论文集,所以和其他以论文集凑成的书一样,体系不明显,并没有像题名那样讲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她怎么界定社会已经是一种后现代的。书里举得例子除了几部电影都有文化局限,比较零散~对电影的分析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的视角。可以翻翻~祝大家周末愉快~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