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206043949
作者:皮埃尔·莫内
页数:168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政治反思的核心观念,其出现的理由源于产生无可置疑的服从义务的必然性。可能利维坦的权力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其无可置疑:其“绝对的”或说“无限的”的特征显示出其在原则上是不容反驳的。同时,霍布斯学说的主要困境可以表述如下:我们是否能够界定和建构一种人的权力(力量),并使其能够在原则上和在事实上都能称无懈可击呢?霍布斯认为,基于实在的推理能够克服这一困境——对暴死的恐惧——强过任何推理证明。但是由此他也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霍布斯的推理终点止于起点,即对死亡的恐惧。这就是建构利维坦的动机,同时也保持了其在组成原则上的有效性。最终臣民因惧怕主权而和平相处。当然,从霍布斯观点来看,这种恐惧比原有的恐惧具有无法比拟的约束;这与体面的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并行不悖,这就是其基本条件。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可以遵循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的观点,即恐惧的顺势疗法。因为,如果自保的欲望是自然状态中利维坦合法性的根源,那么利维坦所激发的恐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顺势疗法,都可以成为新的合法性的基础。根据霍布斯自身的理论来看,如果利维坦的秩序将我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我也有权利保存我的生命,即使这种做法要违背利维坦的命令。换句话说,寻求安全建立了利维坦的无限权力,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相应的限制。  但是如果有必要从自然状态出发建构合法的政治制度,霍布斯对这种状态的描述是否正确呢?自然状态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战争状态吗?当然,内战就接近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但是内战是政治生活的真实情况吗?或者说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外的情形,而无法作为推导组织正常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原则呢?人性真的可以化为权力欲吗?这些问题必然将矛盾重新引入原有方法之中加以克服。所有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问题加以总结:什么是真正的“人的自然境遇”,“什么是人身上最自然的呢”?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对于这个问题。洛克和卢梭给出了一个不同于霍布斯的答案。但是首先我们不得不考察一下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解释是如何引发这些反驳的。  在自然状态中,属于所有个人的对所有事物的权利。即jus in ominia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惟一的行为准则就是保存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什么自保的需求就意味着他有权利拥有一切呢?霍布斯说,这是因为它受到其他人在事实和潜在上的威胁,因为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是敌对关系。jus in ominia正是产生于这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观念交叉点上:个人在道德上的绝对独立,以及他与其他个人的敌对关系。在这两个观念中,后者更为重要:正是因为敌对关系普遍存在,所以每个个体存在的人,也就是自我封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德自足的人只会顾及保存自己的生命。在“人的自然境遇”中,最自然的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人,而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促成了个人的产生。换句话说,个人只是通过某种消极的社会性,即战争的社会性而存在的。他所拥有的无限的权利正是这种战争的惟一后果。其后果是,个人并没有真的拥有这种权利;这种权利只是在受到死亡的威胁时才会出现。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一直拥有这种权利,因为致命的威胁始终存在,而当致命的威胁出现时,这种权利就会再次出现在社会状态,甚至对抗利维坦。  由此人们就看到了霍布斯是如何运用超乎寻常的权力阐述新的政治体的观念的:权力是虚弱的个人用以保护他们各自权利而建构的创造性的设置。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地彻底实现这一理念。自然状态中的个人并不是真的拥有内在于个人的权利。而按照这种方式建构的权力事实上并不是这些权利的保护者,而只是在权力对它们产生威胁时才会保护它们。自由主义的计划由此得以设定。也就是通过修正霍布斯政治权力观念的起点和终点使其充分完善。自然状态中的个人将获得内在的权利,权力将局限于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这就是洛克的切人点。洛克遵循霍布斯的起点:第一需求也就是人的基本权利就是对个人生命的保存。但是什么威胁着个人的生命呢?洛克回答道:不是其他个人,而是饥饿。这就是洛克和霍布斯的内在差别。对于后者来说,死亡以敌对形式威胁其他人;而前者以饥恶相威胁。  霍布斯对饥饿在自然状态中的作用有所保留,尽管他也提到人在自然状态中的“贫困”是显而易见的。战争的事实及其后果掩盖了战争的动机,即饥饿。从恐惧产生恐惧那一刻起战争就得到了自足,而战争的“起源”问题就成为了第二位的问题。事实上霍布斯提出了两种起源:首先,对善的占有的竞争(基于“稀缺性”的竞争,即“经济上的竞争”);而后是基于对权力,名望,声誉(源于“道德的”,“政治的”,“精神的”)的欲望产生的纯粹的竞争。在自然状态中,这两种类型的竞争是无法区分的,因为它们都具有同样的后果。如果我占有了邻人的羊群,这可以用来哺育我或者因为我想要占有更大的羊群。这两种不同的竞争方式哪一个对于霍布斯来说更重要呢?很明显是后者:霍布斯明确界定了对权力的欲望,以及作为削弱他人的基本的人的激情被看作是首要的欲望。不过人们如果依据效果而论,前者更为重要一些。如果人们接受了利维坦,霍布斯指出,这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以及“勤勉”的条件。接受利维坦的“保护”,他们就可以避免无休止地追寻权力带来的风险。而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霍布斯的视野在道德上的模棱两可之处,这也正是令人迷惑之处:被明确界定为“贵族”(争夺权力,荣誉,或声望)的人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却像一个“布尔乔亚”(首先确保他们的安全)。  霍布斯的后继者将会努力消除这种模棱两可之处。洛克通过得体的简化,就轻易地化解了竞争,或者至少是消除了其固有的特性。起初,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敌对关系。而对于卢梭来说,他接受了洛克的观点并将其推向深入,他使原始人变成了孤独而又幸福的野兽。但同时他又认真对待了霍布斯的“心理学”。在《社会契约论》中,他描述了个人是如何从最初孤独的野兽变成贪婪财富、权力和声望的人的。为了消除霍布斯“心理学”的模糊之处,他首先求助于历史。这也使得黑格尔得以提出最令人信服的解决办法: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霍布斯所描述的原初情境。自然状态中的两种“道德”之间的相互抗争导致了两种类型的人的分殊:一类人舍安全而取声望,另一类人为了避免获取声望引发的风险而选择安全。这是黑格尔后来所说的“主人和奴隶的辩证法”已然包含在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之中,同时也包含在所有人类历史的辩证法之中。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  译完这本名为《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的小册子,惟一的感触就是行文中显示的以小见大、于精微处见广大的风格。译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研究,却时常有一种门外汉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于自由主义这一西方近代特有的文化现象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浅层次或一般性的教科书式的认识水平上。但同时我又深深体会到;如果不深入到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层,即宗教信仰、精神,以及抽象的哲学思维层面来统摄和观照这一文化现象,就永远不可能理解自由主义。本人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自由主义的同情者,也不同意文化价值多元主义的标签,本人深知对自由主义的了解愈深入,愈能体会到作为西方近代特别是欧洲人特有的审视和观察人与社会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自由主义的困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自由主义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为近代欧洲提供了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吊诡之处正在于自由主义从未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过。我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贴有自由主义标签的形形色色的左翼和右翼分子。这些耐人寻味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反思。  就国内自由主义研究的现状而言,大多数更信于从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即从亚当·斯密、休谟到其当代徒哈耶克一脉,或从洛克到伯林的英国经验主义一脉来研究西方自由主义。孰不知自由主义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产物,决不仅仅局限于英美等英语国家,也决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学或经验主义式的自由主义这一狭小的范围之内。这本论述自由主义的小册子就是一位法国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而他所选择的人物也大多数是法国人,相信读过此书的读者能够对自由主义的认识有所改观。  关于本书的内容介绍,半格的前言已足以说明问题了。译者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的英文译名是Anintellectualhistoryof liberalism,习惯上,学界将inteUeetualhistory其译为思想史,或“智慧史”或“知性史”。对此,译者遵循了钱穆先生的高足陈启云先生的译法,将intelleetual history译为思想文化史。同时,我也发现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陈来教授在其新著《古代人的思想文化世界》里也同意陈启云教授的译法,足见此译法的适当,具体可参见陈启云《钱穆师与“思想文化史学”》(《学术思想评论》第九辑,  “并自明的知识与思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曹海军子吉林大学文苑                            2003年10月28日谨识

内容概要

作者:(法国)皮埃尔·莫内 译者:曹海军

书籍目录

原序
英文版序言
第一章 欧洲和神学政治问题
第二章 马基雅维利和恶的创造性
第三章 霍布斯和新政治艺术
第四章 洛克,劳动和财产
第五章 孟德斯鸠与权力分立
第六章 卢梭,自由主义的批评者
第七章 法国大革命后的自由主义
第八章 邦雅曼·贡斯当与作为反对派的自由主义
第九章 佛朗索瓦·基佐:统治的自由主义
第十章 托克维尔:自由主义遭遇民主
结语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大多立意集中、文简、篇幅不长,而在思想界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东西方文化互动是人类精神传递的常效主题,而这套丛书正是输送了来自西方的宝贵信息,为我们——这一东方文明大国传递来交融的资源,我们当然感到欣喜。   本书是法国皮埃尔·莫内关于《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的一本小册子,用“小册子”展示大主题,正是莫内作品的一贯风格。我们或许常见那种巨著,教科书般繁杂的资料堆积,表面看很全面,但总缺乏对其内在联系的全局性把握。莫内的作品,却独具那种大家的通透性。

作者简介

本套丛书大多立意集中、文简、篇幅不长,而在思想界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东西方文化互动是人类精神传递的常效主题,而这套丛书正是输送了来自西方的宝贵信息,为我们——这一东方文明大国传递来交融的资源,我们当然感到欣喜。
  本书是法国皮埃尔·莫内关于《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的一本小册子,用“小册子”展示大主题,正是莫内作品的一贯风格。我们或许常见那种巨著,教科书般繁杂的资料堆积,表面看很全面,但总缺乏对其内在联系的全局性把握。莫内的作品,却独具那种大家的通透性。

图书封面


 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邦雅曼·贡斯当在《政治的诸原则》中写道:“理论的胜利在它的运用中就可能会成为灾难。”理论像一个“中山狼”,一旦得志便会“猖狂”,它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在现实中实施。不过我想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不会赞同这个看法,在他们一向的坚持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是胜利的,它在历史上的实施也是胜利的,如果它最后如苏联般倒台了,那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腐蚀或某一领导人的素质太差,决不是理论本身出了问题。如果要排不会反思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当排在第一位,在这个理论中,是没有反省的地位的。但这并不是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吊诡的,而是说明:所有的政治哲学都会吊诡地碰到悖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中,将“无产阶级”设想为“善”,它种理论的起点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阶级(注定个人会在它的实施中被抹杀,成为性质相同的为了历史目的的手段与工具),将一个阶级的本性设想为善,将一个阶级赋予历史掘墓人、历史推动者与创造者的角色,这种想像力与向善的力量让人赞叹。在众多政治哲学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是最诗意的,也是最善良和最道德的,这种学问第一次强大地将善的油漆刷在了一个最卑下最无知识最眼光短浅的阶级身上,这种对比之上,显出这种理论的良善。但是,马/克/思/主义最后带来的,却绝对与善无关,最善的理论在实施时,带来的是绝对的恶。这就是理论与现实的悖谬、理论自身的吊诡。而自由主义呢?自由主义将人本性设想为恶。自由主义在宗教的暗夜中发现了“个人”,并按自然状态将个人的本性设想为“恶”。在马基雅维里那里,他教导我们什么是恶:如何通过狡计和暴力获得并维持权力,如何通过密谋获得成功的结局。但他认为:从政治上说,“恶”比“善”更重要,更具根本性,也更加“真实”。他并不相信善在政治中会有好处,宗教许诺的“善”会扰乱城市国家的自然功能,公共善也只有通过暴戾和恐惧的力量才能实现。在霍布斯那里,个人是互相憎恨、互相侵害的,有着暴死的危险,因此才需要“绝对主权”利维坦,虽然霍布斯的理论可能会导向绝对主权的专制,但他发明了“个人”,以此对抗主权与暴政。他认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种善:对善的占有的竞争;基于对权力名望专声誉等的欲望产生的竞争。在洛克那里,个人是受到饥饿的威胁而趋向于死亡的,所以个人才需要交易。从霍布斯,导向的是自由政治,从洛克,导向的是自由经济。自由主义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源头在这里。自由主义在其基础中,将个人的本质设想为恶,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成为自由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将一个阶级的本质设想为善,结果……谁都到了。这就是“理论的胜利在它的运用中就可能会成为灾难”。这个灾难并不仅偏爱马克思主义,也并不放过自由主义:从法国大革命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式的政治秩序充满了对自由权的致命威胁。在中国先秦时期,性善论性恶论开始PK,数千年的历史中它们并没有一个定性,但总体而言偏向于性恶论,马/克/思/主义最终在中国的实现,本质上与它是性善论的有关系,中国人因此第一次尝到性善论带来的普遍恶果。自由主义事实上在历史上并没有严格地存在过,就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也并没有“严格意义”地存在过,自由主义需要强大的独立的内心,需要非“利他性”的个人主义。但人类的内心总是太软弱,“自私”还不够。所以自由主义只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经济境界,这个世界与历史所实现过的,不过是半心半意的自由主义和试图吞噬自由的种种基于善意的专制与极权主义。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虽然不长,但是个人认为不太好懂
  •     精彩迸发,虽是短章,犹胜大部。
  •     艰涩
  •     我的一万字读书笔记!
  •     简洁是美德,末章托克维尔,反而较《民主的本性》(莫内即马南)通透有力
  •     书是好书,值得推荐,不过翻译的质量不行
  •     这个翻译啊,摔! 弄得看个中文还划分半天句子结构…………拉出去考研!
  •     难道的人的正当权利只能从人的自然状态中衍生?
  •     言简意赅,最浓缩的政治思想史。
  •     这翻译,让我这种水平的人都有冲动重翻
  •     看样子,译者曹应该是毁书高手了,满满的翻译槽点。把拉丁文、法文的句子删掉也就算了,还一堆漏译和错译,甚至有些完全把意思翻译反了。time has come to listen to Rousseau(接下来我们谈谈卢梭)翻译成“时代开始倾听卢梭的声音”,你们感受一下……
  •     小而精
  •     英译本的序言值得一读,这位法国学者虽散文笔法却掩藏不了智识卓见~ 直接看英文或法文版应该更好的
  •     通透,但后面越来越艰涩。
  •     翻译差。
  •     书给四星,翻译给一星
  •     D095.65/7740
  •     力荐。微言大义,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挖掘得非常深,新颖的观点层出不穷。
  •     书是好书,但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其他什么鬼让人越读越读不下去。。。
  •     简单而复杂的自由主义
  •     写得太精简,一句是一句,直接给结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