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300131160
作者:陈支平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家族作为民间基层社会的一个“群体”组织,不能不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文化生活。但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低下和教化意识的落后,就一般而言,福建各家族的文化生活是贫乏和低层次的,这种低层次的文化生活是以家族祭祀、迎神赛会和地方戏剧的相互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福建地方戏剧的形成是和地方方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汉、唐以来,不断南迁的北方士民,不仅保持了各自聚族而居的特点,而且还带来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征。由于各自祖籍的不同和迁居福建的时间不同,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福建民间社会形成了众多的方言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有福州方言语系、闽南方言语系、兴化方言语系、建州方言语系和客家方言语系。至于各地小范围内的方言差别,更是处处可见,甚至在隔河相望、隔山相闻的邻近乡村之间,出现方言迥异的情景,也不乏其例。可以说,福建地方方言种类的复杂和语音的怪异,堪称全国之最。复杂的福建方言,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福建先民五方杂处的轨迹和聚族而居的传统习俗。延至宋代以降,福建的开发进入了稳步前进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有所增强。于是,在不同的方言区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方小戏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福州语系的闽剧,兴化语系的莆仙戏,闽南语系的高甲戏、梨园戏、歌仔戏、芗剧等,在闽西客家地区,则有山歌调和汉剧等等。同一方言的居民观看用自己方言演唱的戏剧,如痴如醉,其乐无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近年大陆家族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日后中外学者讨论近世华南家族与社会的历史,将必须参考陈著精辟的研究,方能在丰富的民间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家族与其他社区文化活动的关系。  ——(台北)《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13期,1992-03(本书)在同领域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研究和著作中,脱颖而出,立一家之说,成一家之言,不但在材料和结论上有颇多创新之处,而且基本的研究理念也较前人有重要发展。  ——《社会科学战线》,1992(3)

内容概要

陈支平,1952年出生,历史学博士,国家教委首批全国52位“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著作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明史新编》(合著)、《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历史学的困惑》、《透视中国东南》(主编)、《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福建的开发与聚族而居的传统
第二章 明代中叶的社会变迁与福建家族制度的发展
第三章 祠堂与族谱
第四章 族产与义田
第五章 族长与内部管理
第六章 割据与官府统治
第七章 乡族间的联络与冲突
第八章 家族与家庭裂变
第九章 家族与人口变迁
第十章 家族的祭祖活动
第十一章 家族的宗教信仰
第十二章 族学与教化
第十三章 文化娱乐与迎神赛会
第十四章 民居特色与家族土堡
第十五章 结语与思考
附录一 流动的移民社会与松散的宗族组织
——崇安农村社会的一个调查
附录二 松散家族制度下的乡村婚姻形态
——崇安县黄柏村实例调查
附录三 清代泉州福全所的众姓合族
附录四 读史为文廿余载
——陈支平教授访谈录
附录五 陈支平主要著作目录(1988-2010)

编辑推荐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作者简介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福建家族社会与文化的著作。全书以福建地区为个案,结合地方志、族谱、碑文、笔记、小说等多种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社会调查的资料积累,从家族制度的形成、家族的内部管理及运行、家族与封建官府的对抗依存关系、家族的扩张与分裂、家族的祖先祭祀、宗教信仰、家族的规范教育、文化娱乐,直至家族的建筑形式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了福建社会文化变迁的生动画卷。作者力求从本土问题意识和宗族组织运作实况出发,把结论融贯于叙述之中,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体验和启发。

图书封面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版了陈支平教授的著作《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此举堪称广大学人的福音,因为本书初版于1991年,印数有限,坊间已难寻觅。对于学术著作而言,时间是披沙拣金的最好筛子,陈先生的书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被称为“经典”实至名归。说到“经典”,人们常会想到“古”、“旧”。其实不然,认真读完陈先生的这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经典的标准、价值与作用恰恰表现在“新”。首先,经典的标准在于常读常新。宗族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非“显学”,当时的学人多半热衷于宏大叙事,对于“小传统”相关题材不甚关心。但陈先生敏锐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家族复兴这一脉动,对福建家族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做了平实而细致的考察,写出了这部专著。20年过去了,书中提到的家庭裂变、迎神赛会、家族祭祖、族商等问题,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感,感受不到丝毫隔膜。这无疑体现了作者对于研究对象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而书中关于“割据与官府统治”的论述,以及陈先生在“结语与思考”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家族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于当今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其次,经典的价值在于提供新方法。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展现新的方法。对于中国宗族的研究,自弗里德曼始,西方学术界形成了若干范式。新时期以来,国内学者的相关工作大多是对这些范式的套用和诠释,为了满足已有的所谓“理论框架”而寻找论据,人云亦云的结果往往是不知所云。而陈先生在研究中则展现了从本土问题意识出发的学术自觉,摒弃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框架与术语,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大量文献和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述,得出诸多创见,比如“乡族”概念的采用,家族的“多元”结构,家族“平衡器”、“调节器”的作用,等等。他的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是对学界的重要贡献。细观这20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宗族制度的学术成果,在研究史回顾和参考文献中几乎都会提到这本书。最后,经典的作用在于启迪创新。对于有志于中国家族制度研究的青年学子而言,《近五百年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是很好的入门读物。事实上,我也曾在不少硕博士生的案头看到过这本书的复印件。但遗憾的是也有不少学位论文完全因袭陈先生书中的结构甚至具体结论。事实上,这些年来陈先生本人在这个领域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他出版了《福建族谱》、《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等著作,另一方面他指导博士生将宗族与宗教等问题进行交叉研究,获得了全国百篇论文的荣誉。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将陈先生的这本经典之作当成“指南针”而非“百宝箱”,掌握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在陈先生开拓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我想,这也是陈先生的希望。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蔽省,封建堡垒
  •     厦大社会经济史第二代代表人物,代表作。
  •     本土研究
  •     从内容到装帧都不错,需要好好消化里面的内涵了
  •     参考书目。
  •     结合『江西宗族问题凸显』现实,书中描述让人感触很深,时代在变,宗族问题依然存在。
  •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版了陈支平教授的著作《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此举堪称广大学人的福音,因为本书初版于1991年,印数有限,坊间已难寻觅。对于学术著作而言,时间是披沙拣金的最好筛子,陈先生的书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被称为“经典”实至名归。说到“经典”,人们常会想到“古”、“旧”。其实不然,认真读完陈先生的这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经典的标准、价值与作用恰恰表现在“新”。 首先,经典的标准在于常读常新。宗族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非“显学”,当时的学人多半热衷于宏大叙事,对于“小传统”相关题材不甚关心。但陈先生敏锐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家族复兴这一脉动,对福建家族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做了平实而细致的考察,写出了这部专著。20年过去了,书中提到的家庭裂变、迎神赛会、家族祭祖、族商等问题,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感,感受不到丝毫隔膜。这无疑体现了作者对于研究对象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而书中关于“割据与官府统治”的论述,以及陈先生在“结语与思考”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家族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于当今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其次,经典的价值在于提供新方法。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展现新的方法。对于中国宗族的研究,自弗里德曼始,西方学术界形成了若干范式。新时期以来,国内学者的相关工作大多是对这些范...式的套用和诠释,为了满足已有的所谓“理论框架”而寻找论据,人云亦云的结果往往是不知所云。而陈先生在研究中则展现了从本土问题意识出发的学术自觉,摒弃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框架与术语,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大量文献和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述,得出诸多创见,比如“乡族”概念的采用,家族的“多元”结构,家族“平衡器”、“调节器”的作用,等等。他的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是对学界的重要贡献。细观这20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宗族制度的学术成果,在研究史回顾和参考文献中几乎都会提到这本书。 最后,经典的作用在于启迪创新。对于有志于中国家族制度研究的青年学子而言,《近五百年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是很好的入门读物。事实上,我也曾在不少硕博士生的案头看到过这本书的复印件。但遗憾的是也有不少学位论文完全因袭陈先生书中的结构甚至具体结论。事实上,这些年来陈先生本人在这个领域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他出版了《福建族谱》、《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等著作,另一方面他指导博士生将宗族与宗教等问题进行交叉研究,获得了全国百篇论文的荣誉。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将陈先生的这本经典之作当成“指南针”而非“百宝箱”,掌握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在陈先生开拓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我想,这也是陈先生的希望。 阅读更多 ›
  •     介绍独特的福建家族社会文化在商品经济冲击,社会混乱下的应对,家族文化的基本介绍和构造。家族,土堡,械斗,抗粮,流寇,溺婴,是当时的明显特征,有些落后习俗影响至今,糟粕应该被取缔
  •     首先是抓住了福建社会最紧要的特点(家族社会),然后以此为中心扩展开来;其次,福建人写福建,却并不避讳福建的负面,突破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模式。可谓了解福建的第一书。
  •     25年前的书,建立了家族研究的范式,思考区域社会规律,制度史的色彩很重。制度史是看清历史的骨架,思想史则是复原血肉。
  •     福建家族社会的由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