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者图像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出版 > 传者图像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309048346
作者:黄旦
页数:351页

书籍目录

总序
绪论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思想及研究历史的解读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 职业或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之形成
一、便士报的产生
二、独立报业的形成
三、职业或专业观念的出现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闻自由: 传播者独立社会地位的确定
一、言论自由: 从天赋人权到公民权利
二、个人言论自由与报刊新闻自由
三、新闻自由: 报刊成为社会独立体制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闻客观性: 专业化职业组织的标志
一、从报道事实到新闻客观性
二、客观性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客观性的诘难与辩解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负责任的公共传播者: 事业化和商业化冲突中的大众媒介
一、难以兼顾的事业与商业
二、报刊自由的危机
三、对策: 社会责任论
四、对“社会责任论”的批评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编辑部与媒介组织的冲突: 内部新闻自由
一、新闻组织与媒介组织
二、内部新闻自由的兴起
三、内部新闻自由的主要内容
四、内部新闻自由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把关人”: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公开挑战
一、“关”及“把关人”
二、怀特的研究: 新闻传播“把关人”的首次发现
三、个体与“把关”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关隘重重: 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多种控制
一、新闻编辑部里的社会控制
二、组织中的传播仪式
三、新闻生产中的外在社会压力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为社会定调: 议程设置与现实建构
一、议程设置
二、框架(framing)理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 文化工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视野
一、大众媒介: 文化工业
二、文化工业: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三、文化工业: 技术理性的集中体现
四、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性思考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 权力的工具: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取向
一、生产中的关系与关系中的生产: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考察基点
二、大众媒介: 权力支配的工具
三、文化帝国主义
本章参考文献
结语 未定的将来: 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公共新闻业
本章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我国对西方传播或大众传播研究的了解,基本是从"受众"和"效果"开始。关于传播者研究虽然也有一些零星介绍,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成果尚付阙如。《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为作者历经多年而成,不仅弥补了这一空缺,而且堪称是一本力作。《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全书文献资料扎实,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吸取众家之长而不乏自己见解,忠实解读原意而又常能给人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我国对西方传播或大众传播研究的了解,基本是从“受众”和“效果”开始。关于传播者研究虽然也有一些零星介绍,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成果尚付阙如。本书为作者历经多年而成,不仅弥补了这一空缺,而且堪称是一本力作。
该书通过对西方新闻和传播实践以及其研究的深入思考,选择新闻专业主义为一个统一视角,来透视有关传播者的研究及其思想,从而使原本散落在不同层面上的东西,有了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纵向上贯通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揭示了西方传播者研究的基本取向和趋势;在横向上,则展示了传播者研究的多样化维度和广度。这是作者对西方传播者研究历史的独特理解,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新意。
全书文献资料扎实,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吸取众家之长而不乏自己见解,忠实解读原意而又常能给人新的启发。

图书封面


 传者图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黄先生的严谨、幽默和学者风范,始终让我敬佩不已。最喜欢的,是他在《新闻大学》上的美国新闻思想史札记,叙述不急不徐,逻辑丝丝入扣。尝记一个细节,课上,他抛出一个问题,台下我们交头接耳,他则在台上仰望天花板,然后若有所思娓娓道来,真真大师也。
  •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绪论:P.7:“新闻自由”思想,就其理论基础,似乎发源于“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但最终能落到实处的,则是对媒介的外部关系,即对一个新闻职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做了基本界定,以获取职业自主性。发生于20世纪初的“真实、公正”等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后来蔓延并至今诉讼纷纭的“客观性”原则,无非是对大众传播者的行为作出规范,使之更像一个“专业”或能向“专业”的方向发展。P.8:直到1940年代的“社会责任论”,所遵循的思路仍然是“职业化”或“专业主义”,其目的就是在原来主要为调整政府和报刊关系的“新闻自由”思想基础进行添加和补充,试图对报刊的另一个外部关系——与经济利益集团的关系作出调整或界定。P.9:所谓的“自由”,所谓的“责任”,就变成对各自不越界、不违规的要求,或是对越界和违规的抗议。P.10.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发生在1949年怀特发表了传播学研究中第一篇关于“把关人”的文章。也许他本来是想通过对新闻选择的调查来确认新闻学和新闻专业主义中那些金科玉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等等。就是从他的“吃惊”开始,他们所一直信奉的且根深蒂固的专业主义或职业化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某种不正常并遭到了怀疑。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技术和道德)P.30.独立报业的确立,使得报纸在社会中成了一种正式并且得到人们认同的职业。新闻业正朝着团体或“组织”的方向发展。P.32.关于独立报刊的概括和认识,就成为新闻专业主义或职业化报刊的理念。P.64.经济上取得独立的大众化报刊,恰恰以新闻自由为旗号,在社会中争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为提升报刊的社会政治地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P.68.新闻客观性:专业化职业组织的标识。恰如李普曼说的,在客观新闻被成功地建立起来之前,新闻业不可能开始成为一个专业。从报道事实到新闻客观性:1830年代产生的便士报开始追求不偏不倚、事实与意见分开,以区别于党派报纸,从而初具职业理念;在19世纪后期,则相信事实就是真相,新闻记者俨然就是新闻界的科学家;到1920年代,形成了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专业新年和道德准则——客观性。P.83.客观性产生的原因:技术上对新闻文本的改变(电报):1、费用昂贵,必须简练;2、被通讯社所采用,迫使其采用一种不带地方性或区域性而且通俗化的语言形式。认识论上的改变:启蒙运动的遗产——理性。P.91.事实与价值分开——作为职业道德准则的新闻客观性概念终于在1920年代粉墨登场。到了1930年代中期,“一战”前几乎无人知晓的客观性,成为了通常的说法。P.95.对客观性的诘难:(新媒体下可以逐条反驳)政府或社会权势阶层才是主要的消息来源。受托人模式遭到怀疑。“在政府、公众、媒介的三维关系中,唯独公众落下了被动“看客”的身份,虽然整个“演出”都是以他们的名义。”不可能看到真相,认知虚妄。P.98.“新闻记者及其机构既不是天外来客,更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本来就是这“相对主义”中的一员。他们怎么可能卸去自己的价值,从而客观记录并反映外界的事实?”P.97.除了在对“事实就是真相”的怀疑声浪中与新闻客观性几乎同时出现的“主观性报道”,如解释性新闻稳稳站住了脚跟,得到了普通认同之外,两种与新闻客观性相对的传统——文学和“扒粪”,在1960年代又重获新生,并演化出新新闻学和调查性新闻。结语P.346.未定的将来: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公共新闻业:每个人都会而且也能够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未来命运作出自己的判断。
  •     恩师写的书。黄旦老师国内研究传播学理论和新闻思想史的翘楚,中青代新闻传播学届的中间力量,是一个博学,思想有深度的人,在学院更有活图书馆之称。黄老师和蔼,笑眯眯,说话轻声细语,但言辞犀利,跟他聊天,如探及学术问题,三两回合,交谈者就鼻尖冒汗了。惭愧得是,当初在学院的时候不读,毕业后才捡起来。现在有问题也很难向黄老师请教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把关、议程设置、框架
  •     各种理论的介绍,很多都在课堂上听说过,但是还是觉得空洞。 纸张的印刷很烂,感觉是那些需要学传播学论文的人比较喜欢的说。。。各种罗列
  •     z96年的项目。我爱的人们一直有合作这种感觉好奇妙。
  •     让零散的知识点连结起来
  •     黄老师的措辞用句的分寸感,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云里雾里的,不过还是找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     将5W中的WHO的研究做了梳理,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从新闻生产与制作切入,对我等很有启发
  •     对各种传播学理论通过新闻前后生产顺序做了一个串联解释,只能起到基本的概念解释的作用,应该还是一本教程性的东西,而非研究性。视角挺好的,专注传播者,有些观点还是比较到位的。不过2005年的书了,不打算写本更深入更有建设性的新著作吗,黄老师?
  •     专业主义 传播者
  •     多么美好的词,新闻专业主义,可惜。。。
  •     第八九章 读起来让我十分痛苦!强烈推荐找相关主题的论文来加深理解!
  •     学渣眼中:新闻专业主义文献综述的救星。
  •     黄旦老师太厉害啦,把各种理论厘得特别清
  •     国内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的专著太少,黄旦老师的这本书视角和观点都很独特,纵横捭阖,值得推荐。
  •     pku
  •     逻辑清晰
  •     难免掉书袋……
  •     2015年第68本。随便说两句,具体的都在笔记中。资料扎实,论证有力,博采众长,独树一帜,这些都担得起。或许真的要十年磨一剑,七年写就的书感觉从第七章向后和“新闻专业主义”有些两张皮了。尤其是最后两章,几乎未有呼应。但作为梳理文献、培养知识社会学思维的佳作,值得五星。
  •     喜欢黄旦老师,大一时上过他的课,一个博学厚实的学者。
  •     洞见和论证还是有力的。
  •     七年写的书,七天就想啃下来?理论性极强的一本论著。需要强大的知识基础,要不然怎么读都很费解。建构的新闻专业主义知识框架还是挺符合现实的
  •     真的不敢说我读懂了多少
  •     学渣还需二刷三刷……
  •     重要的一篇论文,值得一看,前几天在帮同学找美国新闻史资料,给他看了看这个。
  •     断断续续啃了一年...黄旦老师为弄懂一个问题按图索骥、追根溯源、博览群书,令人敬服。问题是语言比较个人化,时而是中文风格时而是英文风格,意思简单表明即可却要绕圈子;前面几章是紧紧围绕新闻专业主义说,后几章却发散了,看起来像是新闻学概论;有些基本概念大概黄老师自己很清楚就一语带过直接批判了,似乎缺乏”逻辑渐进”,一般的读者读起来却容易云里雾里——一章谈一个问题,读者毕竟不会每一个问题都是专家啊
  •     从散落一堆的资料里找到了自己的逻辑,脉络清晰,国内难得的一本好专著。只是文化工业一章又落入了文献堆砌的窠臼,梳理和解读的不太清晰,也或许是我太弱了吧,这章着实让我费力。
  •     思路清晰 难得不散乱的新传类书
  •     那么多参考书和教材,终究还是这本最实用。黄旦老师太可爱。
  •     经典
  •     国内书里少有的大气
  •     恨不相逢未考时。
  •     看完基本上就能对西方近代新闻史有条大概的脉络了,资料很全,梳理地细心且有耐性,文字简洁。
  •     看了一个学期,最后看不懂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那章写的很好,但是也只看了这一章,时间太紧了。[南开大学图书馆藏书]
  •     如果我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把它啃下来的话,我会送自己一个大红花外加一个洋娃娃。
  •     我真心觉得大一没有好好听旦哥的课是一个错误选择,真心的学术好人! 这本书的弁言非常nice!!
  •     发现或需要客观并非出于人类以为自己能够客观的天真想法,而是由于认识到他们自己不能客观。
  •     整体来讲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缺点就是...太学术太烧脑了,每章都堆积了大量的专著、材料,智商全程被碾压。借图书馆的藏书看的,看大家勾划的笔记基本都是读到第二章就再没下文了,确实是一本非常难啃的书。书籍前部分写的比后部分要好,批判学派的内容,文化工业和传播全球化写的不如传播政治经济学精彩。作者作为业界大牛,大概是不能懂我们这些凡人看不懂领悟不到的尴尬吧……
  •     个人觉得前半本写的比较出彩吧。
  •     非常喜欢。有点难度。要深读
  •     就此一书,真心想亲身见见黄旦!亲身听听他的课!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我读到的最好的国内学者的新闻传播学著作~
  •     值得一读
  •     引进门。
  •     超五星,黄旦靠谱。
  •     被称为这是一本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讨论比较全面,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书。
  •     作者从传播者的角度切入,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并详述了几大研究重点,如内外部的新闻自由、把关人、议程设置、框架理论等,全书框架的搭建很有逻辑性。不过,这似乎是一本文献综述类专著,因此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说人话”、引文逻辑无法厘清等缺憾。一刷似懂非懂,需要二刷,甚至N刷,并且最好是在大量阅读并熟悉传播各大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去刷。
  •     重点读的六七八九十章,新闻跟我没啥关系没太看,黄老师是胡老师的博导,文风超级可爱,写传政经法兰克福文化帝国平易近人又有笔记量,写席勒马特拉脉络清晰,很好读的一本
  •     从传播学(本书从传播主体考察)看新闻专业主义而非新闻学,写得再好,其本身也还是个很。。奇怪的事物。
  •     特别棒的一本书,以至于我今天还是印象深刻……
  •     具科普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