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中的上海市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转变中的上海市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807452362
作者:卢汉龙 编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二、上海若干人群的就业问题  1.上海女性就业问题  在经济结构剧变的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女性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总体上低于男性,使得女性的就业相对比较困难。在工业结构升级中,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退化行业原先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很高,这些行业的萎缩释放出了大量技能相对偏低的女性职工,造成了一定数量的女性失业。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蓬勃发展的行业对体力和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难以大量吸收女性就业,因此女性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要相对更为严重。1992年,上海在岗女职工人数为214.54万,占在岗职工41.9%;而2(304年在岗女职工人数为101.21万,占在岗职工30.2%,12年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  2.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失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上海市青年失业人数呈递增趋势,从1998年的6.91万人上升到2001年的10.2万人,2005年的11.07万人。目前,青年失业人数占本市总失业人数的比重为40%左右。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从供求总量来看,高校扩招速度过快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的扩招有利于缓解由于青年人较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带来的就业压力,但却可能加大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虽然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由于大学毕业生总体上能够正确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加上近年来经济增长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上海没有明显的恶化。  第二,从供求结构来看,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是造成青年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上海市经济结构的剧变,要求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也相应地进行转变,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了低技能职业学校毕业生过剩与高技能蓝领工人短缺并存。

前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正在致力于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进一步增强我院科研人员对国家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智库建设才能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国情市情调查活动,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开展国情市情调研是新智库建设的需要。智库就是要对中央和市委所关心的问题,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提供情况,发表意见,提出决策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反馈。而要从事这样的工作,就离不开国情和市情的调研。不掌握国情和市情,就没有办法取得发言权。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诉我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如此,在现在的改革开放发展时期更是如此。调查研究是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面临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任务。我们所走的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在这样一个时空背景下,要取得对中国的和对上海的问题的发言权,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没有其他任何的出路。只有了解基本的国情、市情,我们才能深刻地了解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理解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出台这样和那样的政策,才能理解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才能作为智库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就是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带成见地深入实际,了解第一手的情况,加以分析,对现行的政策和规定进行检验,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加以归纳,最后形成决策建议,提供给党和政府作为参考。这是一个智库,特别是一个努力要做一流智库所应该、也必须要做的工作。

书籍目录

总序/王荣华
《转型社会研究文库》总序/卢汉龙
导论:从市民构成看社会变迁
第一章 户籍“上海人”
第二章 上海郊区的农村居民
第三章 内地在上海的经商人员
第四章 各地知识精英到上海
第五章 外来务工者在上海
第六章 在上海的香港人
第七章 台湾人融入上海经济与社会
第八章 全球化时代的上海外籍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如此,在现在的改革开放发展时期更是如此。调查研究是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面临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任务。我们所走的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

作者简介

《转变中的上海市民》选用市民的角度来分析上海在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经济与社会这种内在的变迁关系,力图将西方主流的社会经济结构理论和关于中国具有身份社会特征的经验解释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身份族群的生存状态和市民情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社会变迁,探求其保持持续发展的可能性。198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吸引着各种学科理论的关注。总的看来,不同的理论兴趣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二是如何从中国的发展中生成不同的理论发现。上海历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现代化的钥匙,她的题材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

图书封面


 转变中的上海市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沪港一章访谈很好
  •     全球性的研究表明,一旦增长机制已经启动,那么为维持继续增长的需求就成为进一步实现制度改革的诱因与条件,从而形成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的良性循环。 书本所展现的人口结构分析法将人作为一种客观的要素,就像土地、技术一样。在私底下用时,还可以更进一步将2000万上海人就看作一个上海人,13亿中国人就看成一个中国人,11亿印度人。。。这样就能感觉城市不再是硬邦邦的组织,而是活生生的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对于理解这个城市很有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