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中国人的精神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7332800
作者:辜鸿铭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中国人的精神  首先,请允许我对今天下午所讨论的主题作一点解释。我所说的“中国人的精神”,并不仅仅是指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关于中国人的特性,已经有许多人作过描述。但是,诸位一定会同意我这样一个看法,即迄今为止,尚没有人能够勾画出中国人的内在本质。此外,当我们谈及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时,是很难简单概括、笼统言之的。因为众所周知,中国北方人的性格与南方人不同,正如德国人不同于意大利人一样。  我所指的中国人的精神,是那种中国人赖以生存之物,是该民族在心、性和情(mind,temper and sentiment)方面的独特之处。这种精神使之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特别是有别于现代的欧美人。将我们的论题定为中国型的人(Chinese type ofhumanity),或简明扼要地称之为“真正的中国人”(the real Chinaman),这样或许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所要说的含义。  那么,何为真正的中国人?我相信诸位一定会同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典型的中国人——即真正的中国人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乃是一种新型的中国人——即进步的或者说是现代的中国人。事实上在我看来,往日那种典型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正趋于消亡。所以,我们应该仔细地看上最后一眼,看看究竟是何物使真正的中国人本质地区别于其他民族,并且区别于正在形成的新型的中国人。  首先,我想诸位感触最深的,一定是在旧式的典型的中国人身上,没有丝毫的蛮横、粗野或暴虐。借用一个动物学的术语来说,我们或许可以将真正的中国人称之为被驯化了的生物。我认为一位最下层的中国人与一个同阶层的欧洲人相比,他身上的动物性(即德国人所说的蛮性)也要少得多。事实上在我看来,用一个英文词可以把典型的中国人所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归纳出来,这就是“gen-tle”(温良或文雅),我所谓的温良或文雅,绝不意味着懦弱或是软弱的服从。正如前不久麦嘉温博士所言:中国人的温良,不是精神颓废的、被阉割的驯良。这种温良意味着没有冷酷、过激、粗野和暴力,即没有任何使诸位感到不快的东西。在真正的中国型的人之中,你能发现一种温和平静、稳重节制、从容练达的品质,正如你在一块冶炼适度的金属制品中所能看到的那样。尽管真正的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其不足都能受到温良文雅之性的消弭和补救,或至少被其所淡化。真正的中国人或不免于粗coarse),但粗而不臃、粗而不劣;或不免于丑(ugly),但丑而不恶,不至令人恐怖;或不免于俗(vulgar),但俗而不嚣,不会侵凌他人;或不免于愚(stupid),但愚而不谬,不至荒唐可笑;或不免于猾(cunning),但猾而不奸、猾而不毒。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就其身心、性格的缺点和瑕疵而言,真正的中国人没有使你感到厌恶的东四。在中国老派人物那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令你讨厌的人,即便在社会最下层亦然。  我曾提到典型的中国人给诸位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是他那种难以言喻的文雅。当你分析这种温文尔雅的特性时,就会发现,此种温良或文雅乃是同情(sympathy)与智能(intelligence)这两样东西相结合的产物。我曾把典型的中国人与已被驯化的动物作比较,那么是什么使得驯化的动物如此不同于野生动物的呢?我们都承认驯化的动物已经具有了某些人类的属性。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就在于智能。驯化动物的智能不是一种思想型的智能,它不是由推理而来,也不是来源于它的本能——就像狐狸那种狡猾的本能,知道在何处可以找到美味的小鸡。来源于本能的智能不仅狐狸,甚至所有的动物都有。但我们所说的驯化的动物所具有的某些人类的智能,与狐狸或其他任何动物的智能是有根本不同之处的。它既不源于推理,也不发自本能,而是起自人类的爱心和一种依恋之情。一匹纯种的阿拉伯骏马之所以能够明白其英国主人的意图,既不是因为它学过英语语法,也不是因为它对英语有本能的感应,而是因为它热爱并依恋它的主人。这就是我所说的区别于狐狸或其他动物的人类的智能。人的这种智能使其有别于动物,同样,我认为也正是这种同情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难以言表的温良或文雅。  我曾听说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得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或文雅。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或文雅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成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或文雅,就是我曾给诸位展示过的源于同情心、或真正人类智能的温良或文雅,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何以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我在这里将冒昧地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说是一个假设。诸位愿意的话,或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乃是因为他们完全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feeling)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身体器官感觉意义上的,也不是来源于你们会说的那种神经系统奔流的情欲意义上的,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或灵魂的激情或人类之爱那种意义上的情感。实际上,正是由于真正的中国人太过注重心灵或情感的生活,以至于可以说他有时是过多地忽视了生活在这个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世界上人所应该的、甚至是一些必不可少的需要。中国人之所以对缺乏优美和不甚清洁的生活环境不甚在意,原因正在于此。这才是正确合理的解释。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中国人具有同情的力量——因为他们完全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种情感的生活。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加以证明。我的第一个例子是:在座的诸位或许有人知道我在武昌的一位好朋友和同僚,曾任外务部尚书的梁敦彦。梁先生告诉我,当他最早被任命为汉口道台时,心中充满了希望,并且发誓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达官贯人,享有顶戴花翎。他得到这个职务时很快乐并不是因为他多么任乎这顶戴花翎,也不是他从此可以发财,那时我们在武昌都很穷。他快乐的原因,乃是他的升迁能够讨他在广东的老母亲之欢心。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人所过的心灵的生活——种情感的生活、一种人类之爱的生活。  另一个例子是在海关的苏格兰朋友告诉我的。他说他曾经有过一个中国仆人,那是一个十足的流氓,不但说谎、敲诈,而且还经常去赌博。但当我的这位朋友在一个偏僻的口岸染上伤寒,且身边无一个朋友能照料他时,他的仆人,那个十足的流氓却来精心地侍候他,使他获得了从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属那里都无法得到的照顾。《圣经》中谈到一位妇女时曾说:“多给一些他们宽恕吧,因为他们爱得是那样深。”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那位中国仆人,而且适用于一般的中国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习惯和性格上的缺陷与不足,但仍然乐意与中国人相处,就是因为中国人有着一颗爱心。这也就是我曾说过的,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情感的或人类之爱生活的缘故。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解开中国人同情心之谜的线索——同情的力量给予了真正的中国人以同情感和人类的智慧,造就了他那难以言表的温良或文雅。下面让我们对这根线索或假设进行一下检验。看看顺着这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线索,能否不仅可以解释前面我曾提到过的两个例子那一类孤立的事实,而且还可以解释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语言。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所以,我说中国的语言也就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力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事实上,外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感到中国的语言如此难学,正是由于他们受过太多的教育,受到过多的理性与科学的熏陶。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既柔且粘,如胶似漆,远胜于用既干且硬的大脑或理解力去记。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要强过成年,原因就在于儿童就像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讲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感。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性。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周全,但它是令人愉快的。正如法语所绝妙表达的,它是La politesse du coeur:一种发自内心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尽管周全,却令人不快。

前言

  早在五四时期,辜鸿铭那副由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所构成的遗老形象,就已使他成为北京街头和北大校园的一大景观。人们既以围观他为乐,他也乐得以“京城一景”自嘲。  1921年,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隆之介来华游历时,有一位西方友人握着他的手特别提醒他:“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去见辜鸿铭啊!”见过辜氏之后,这位日本作家欣然承认,其友人此言“真不我欺  在近代中西冲突、古今交汇的历史时代,辜鸿铭的确不愧为一道充满魅力的人文风景。其可观之处,不仅在于他有怪诞的外表、奇异的行为,机智灼人、滑稽诙谐的名士个性,也不仅在于其对人生、文明和东西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更在于他那独特的人生经历、风格和思想倾向等诸多因素综合汇聚而成的深厚的文化蕴涵。  这位名震中外的文化人,本名汤生,以字行世,原籍福建同安,1857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他少年出洋,游学欧洲十余载,通晓英、德、法、拉丁和希腊等近十门语言,曾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年近而立之时,正式返归中土。回国后,他先是在张之洞幕府做了十七年的洋文案,后又督办过黄浦浚治局,清末时曾官至外务部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二岁。

内容概要

辜鸿铭(1857~1928)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而在新文化运动另一位领袖陈独秀眼中,却是位“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以“老顽固”、“老古董”、“腐儒”等相称者也不乏其人。如此褒贬相反的头衔,细数下来,竟有二三十个之多,集于一人之身,足见其受重视之程度。由是,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温源宁谓:“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了。

书籍目录

序言导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一)中国学(二)附录一  群氓崇拜教或战争与战争的出路附录二  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中的道德难题辜鸿铭著译年表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精神》告诉世人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作者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辜鸿铭用他令人仰止的完美英语力阐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著就了这部当时轰动西方名作。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人的精神》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店搞特价,随手放进购书篮。看完以后,深深为此书的沦落抱不平,也为老辜在历史书中的形象抱不平。撇开书中的观点不论,下面这些绝对值得我们高山仰止:1.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2.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3.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看完书,再来对照这些词条,我的敬仰之心更加如滔滔江水。特别是词条3中的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光我手头这本《中国人的精神》就可管中窥豹。西方的思想、观点绝不向现在有些作者一样是被用来装点门面的、夹生的、感觉居高临下的,辜老用来,有吸收、更有消化,他的应用是自然而然的、是信手拈来的。所谓精通语言可以到如此程度,又不得不拜服了,中英文版的书,我偶尔前后对照着看,看一次叹一次,怎么能做到都跟自家话一样的啊?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双语图文版,可读大师,亦可提升英文水平。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书籍的排版有些紧,字相对小一些,还有这个封面设计很一般的。呵呵
  •     辜氏之所以这么推崇华人文化,主要在于其生活的年代,支那国依然处于封建而男尊女卑的发展态势之中(虽然现在多少也是这样,但起码比那个封建时期好多了去了),而西欧、北美等西方国家的女人早就在他生活的同一时期揭竿起义搞女权运动了——也因为那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你让他怎么受得鸟。如果是我,也务必推崇中国文化啦。源自于性别造成的既得利益问题罢嘞,跟辜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太大太大关系
  •     本人历史不太好,有的地方看着费劲。。
  •     在读书中找寻民族的脊梁和存在的意义
  •     中国人哪有那么好。。。。。
  •     中国人的精神,翻译最好的本子好,还是中英文,很棒。王阳明传,文笔风趣俏皮,却不油滑,很好。
  •     辜鸿铭,千古之奇才也
  •     文化怪杰辜鸿铭从自己的认知发现中国宗教的另一面,很不错。
  •     MARK
  •     读时需要思考
  •     辜鸿铭大爷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远奇葩。
  •     买的时候没注意,书拿到后才发现是英汉合刊的,自以为赚大了………………书的装订、印刷,排版都较为不错。
  •     西方有物质而没有精神,中国的良民宗教是西方的救世主,分析太独到了
  •     辜老的英文造诣膜拜佩服。有点大汉族主义的味道,昔日的华夏文化的确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被西方文化大幅度渗透同化的今天
  •     有的现在看来已不合时宜,但是能在那时坚守着一颗心,仍可贵,钦佩
  •     书无疑是极佳的作品,理论充分合理,语言简洁易懂,但翻译的真是不怎么样,尤其是有关圣经部分,许多理解错误,其实查查圣经原本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就非要自己胡乱翻译呢?
  •     运费有点不适应
  •     也是朋友推荐的!!听说不错!
  •     我对辜老充满敬意,但不能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与分析。
  •     这是本经典之作,很不错的一本书!
  •     本来凑单,两本书同购,只邮过来一本。《中国人的精神》为何没邮寄过来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