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802115279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页数:274页

怎么爱孩子

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做到了吗?爱是什么?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爱孩子首先意味着不能忽视孩子,爱不是偶尔关心,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偶尔的恨,一种用“打”来发泄的恨,尽管你说这是因为爱他,恨他不争气。得到充分爱的人,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很多大人口中的工作忙,生意忙,现在多赚钱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其实都是借口,是自己的选择。殊不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孩子带给你什么?且行且珍惜!

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这本书前半部分看得很慢,好象所写的,都是我的问题,一开始看得有些难受,断断续续地看,但能坚持做练习。经过11月份的大量交流之后,看书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在12初完成。最后的读者来信,归纳总结很精彩,如何运用,与运用后所出现的效果,写出来分享,相当好。增强信心。写收获吧。最大的收获是接纳感受,这一点不仅运用在孩子身上,运用在大人身上,也相当有用。在任何时候,尝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综合的技巧运用。“等她准备好”。一个万能的短语。

关于自己童年的一点记忆

因为陶吧的关系,会接触到很多小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样。从中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间。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问。买了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书,读完一遍,也有些感慨。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吧。而作为尚未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童年,也能发现书中所列出的或对或错的场景。我对书中关于给孩子贴标签的说法深有感触,小时候,上学比一般的孩子都早,据说有些小聪明。小学,孩子们争双百的时候,我却总与这个荣誉无缘,那个时候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就是粗心,这个标签一直贴到高中,我也总是拿粗心当挡箭牌去面对有时不那么理想的成绩。一旦被贴上标签,自己也会按照标签去做,不用很认真啊,只要说是粗心,总会被原谅的。而父母也会觉得,粗心总会比头脑不行来得好吧,比我更放不下这个标签。其实很多时候跟粗心不粗心没有关系,能力有限而已,从初中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父母的粗心说开始沉默面对,因为自己知道原因,粗心这个理由已经不能挡住自己意识里的真相了。高中时就开始跟父母说,其实不是粗心啊,有一次也借机说明了自己对这个标签的看法。粗心这个标签再也不用去粉饰我的成绩单了。但是这个标签至今还是没有从我身上除掉,生活在继续,面对的场合越来越多,犯了错误的时候,无论是我还是我的父母,都还是习惯找个什么挡箭牌吧……。

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实践的工具书

从来没有哪本书这样具体地教我们与孩子沟通,细小到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比如说,在发现孩子又犯错的时候不要说“你。。。。”,而要描述事实,然后大家一起想法解决。很多说话的技巧我们家长平时根本没注意,太多技巧需要我们反复练习,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平等的心。

其实我们还不懂孩子

虽然我们都是从孩童成长而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懂他们。我们固执地认为成人比孩子有经验,我们为孩子着想,以我们固有的方式对待他们,却没有想到什么是孩子们愿意接受的方式,他们有多少的潜能被压抑了。父母子女平等的概念现在深入人心,我们同时还需要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得更好。

孩子的教育方法—暂停法

初次接触这种方法是在美国育儿片<BIG NANNY>中,BIG NANNY如天神般降临在充满育儿问题的家庭,教给家长一些同孩子沟通的方法,但片中总不免出现暂停法------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方式,让范错误的孩子独自待在一个角落一段时间。这种方法是BIG NANNY面对调皮或者有那么些坚持的孩子的法宝。表面上看来,这是不得不使用的方法,所有的沟通都已经进行过了,情况确没有改善,而孩子在被惩罚后,短期内会不再玩闹,但这是否真的正确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呢?又会怎样地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无从得知,毕竟这么一篇记录片只是持续短短几天的时间。但如果从暂停法的本质来分析会发现,这种方法就如同让孩子站墙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机会同大人沟通,他会那么多种的想法,也许是反省更可能会是抱怨,而这决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未能教育孩子今后如果发生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重点在于多些相处的时间,帮助处理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思考,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既有责任心,又有足够多的办法处理自己问题的人。

任何沟通都可以借鉴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被称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并不为过,此书非常有系统地分析了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这个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个人觉得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有帮助的书,而且它的内容并不深奥,可操作性强,所以我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阅毕都会有很多收获。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用了不少漫画来辅助说明,很有意思,读起来非常轻松明快。那么,是不是只有父母才能阅读此书呢?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人阅读它都会受益。因为书中内容虽然是围绕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展开,它背后所蕴含的沟通原则,却普遍适用于很多其它的场景。譬如它说父母要有同理心,要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并且做出恰当的回应,我想如果把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换成其它任何两个人的沟通,以同理心为出发点,尝试着去认可和接纳对方的感受,都是非常有益的。书中有不少内容,我认为尤其值得国人注意,譬如不要用你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你不应该感到生气”,“你不能够有…..的感觉”;又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孩子一有任何问题,就立马给出答案,而要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不要孩子一有点什么事情,就立刻帮他做完了etc. 我所能列举的只是很小的一些片段,要想知道更多,还是去看这本书吧。

媒体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评论

一本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波斯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一本十分优秀的图书,其理念和方法甚至适用于任何关系的相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这本书会让成人俯下身和孩子一样,然后把孩子上升到成人的水平,一旦成功,这种快乐的交流平台就能真正创造家庭的和睦。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这本书使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大声嚷叫和训斥,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操作性强,非常睿智,思路清晰,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是如此地有逻辑,以致读着读着就会爆炸般地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Family Journal  《如何说…》不是一本空中楼阁一样的理论书,它完完全全基于作者和父母们一起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而且这些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  ——《费城询问报》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作者清晰简洁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美国幼儿协会前主席:罗伯特 M.赫文瑞奇  这本书太可爱了!法伯和玛兹丽施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魔幻般的机会,让父母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是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母性的选择》作者:西尔维亚?费德马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我推荐着本书给几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父母,不论她的孩子多大年龄或是她的孙子孙女多大年龄。  ——美国《女性新方向》  “无论我走到哪,我都向人们推荐《如何说…》这本书,它真正地释放了父母,释放了孩子。”  ——Nathaniel Branden 《自尊心理学》的作者 ·收起全部<<

别忘了孩子和我们的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处理掉需要处理的事情,而孩子则是在学习和感受。我妈就很喜欢直接告诉我事情应该怎样做最好。有时候我会坚持先试试自己的想法,她仿佛感到了拒绝,会生气地说,“你这孩子就是拧!不撞南墙不回头!”然而这仍然是很好的,因为如果换成在我爹面前,我会直接溜溜的按照他说的去做,因为他太吓人了。小时候的感受不记得了,长大以后,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感到十分愤怒,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让愤怒憋在心里,努力快点忘掉它。最糟糕的是,当我第一次孤身一人置身异国文化当中,发现自己学习融合得特别慢,在慌张和挫折感中过了一年又一年,最终意识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没有人能逐一告诉我每件事情该如何处理,而我又从未真正经历过从尝试中学习和建立自信有莫大的关系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委屈。于是现在,每当感到这种愤怒,我得在心里对父母说:“我感谢你们的用心,我也原谅你们的方式。”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们以后在心里对我说同样的话。

没有掌握这门非常神奇的语言,还怎么当父母

1.经常听到初为父母的家长感叹,没想到当爹妈这么难,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拿到关于这个孩子的任何说明书,所以不知道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该怎么解决。美国六十年代时候,有教育研究人员对大量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做了一项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的家庭关系可以总结为四个类型:独裁型,溺爱型,忽视型,积极引导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场景来解释:妈妈不让孩子看动画片,孩子非常生气,一边哭一边拿起身边的小海马扔到地上,扔坏了,这恰恰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这一刻孩子更难过了,哭地更响了。2.这时候不同类型家长会怎么做呢?独裁型的妈妈会喝斥孩子:“不许哭了,你自己扔坏的,还哭?”然后就是惩罚孩子,以后不许再玩了。孩子的思维是非黑即白的,在独裁型妈妈的压力下,孩子是不会准确理解生气是可以的,扔东西是不被接受的。孩子会理解妈妈不喜欢我生气,结果不是学会顺应讨好,就是情绪化反抗。显然这两种都不是健康的心理。溺爱型的爸爸会怎么做呢?宝宝别哭了,我会给你再买个小海马,但是以后不可以哦这时候孩子会学到,当我一生气,爸爸就会想各种方法来哄我,希望我不要生气,原来他不喜欢我生气。这两种类型虽然在对待孩子方法是两个极端,但本质上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允许孩子发泄负面情绪。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个问题,很容易情绪化。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情绪从来都没有被接纳、认可或者允许发泄出来。我们身边有很多由爷爷奶奶祖辈带的孩子,动不动就用哭来威胁大人达到目的,其实孩子并不是为了威胁,是情绪一直没有得到疏导,而隔代教育经常不是太严厉就是太溺爱,都会导致孩子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和宣泄。忽视型,这个我就不解释了,我相信能点开这篇文章的家长都不会是忽视型。3.积极引导型,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正确答案,一点反转和意外的效果都没有。引导型的妈妈会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刚才很生气,所以把喜欢的小海马都扔了。”然后等孩子平静一些后,会告诉孩子刚刚发生的过程,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并且尝试用语言表达情绪,甚至可以把情绪用图画出来,这样就成功的转化了情绪。孩子从这样的妈妈身上学到:“我生气的情绪是可以被接纳的,生气是自然的。并且我是有方法可以调整好情绪的。我还得到了比玩具更有安全感的东西,就是妈妈无条件的爱。最后妈妈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个玩具被扔坏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引导型的妈妈不仅可以 接纳孩子情绪,还能引导孩子行为。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已经深有感触了。在积极引导的原则下,书中又说了哪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方法呢?

学会尊重孩子

这本书是我在怀孕的时候买回来的,2年多时间一直没有细心的阅读,现在终于有机会阅读完了。受益匪浅很多我们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都是受到上辈的教育模式和对待方式,我们已经受到了伤害,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还是受到了影响,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给孩子带来一样的伤害。在我看这本书的同时,我运用了里面的方法来和孩子对话、沟通,真的发现孩子给我带来好的反馈。其实小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样子来学习的,我们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我们平时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在面对有些时候,自己的情绪会没有收到控制,说出伤害到孩子的话,但是说出来就后悔了,然后赶紧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方法重新来和孩子沟通。庆幸的是我的孩子给了我机会。与其说这本书是为了教育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不如说这本书是在教给我们如何当一名合格的父母,当父母的如何去学会与孩子沟通。当父母的如何去运用技巧和智慧来当一名好的父母。尊重孩子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懂得让自己转变,让自己学会把这些沟通方式和技巧变为自己生活中会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话。这就是让自己学会修炼变化。很好的书,我觉得看一遍是不够的,需要每隔一个月看一次,这样才会成为顺其自然的变化。

学会如何和孩子交流的行为准则

喜欢老外的这种工具书,step by step的讲述风格,无论是技术性的编程书还是这种指导性的生活操作书。自己是第一次看这种有关生活、交流、人生的书,之前看的书无非是技术、小说一类的。对我来说,这是阅读的一个新领域。之所以把这本书作为进入阅读新领域的第一本书,无非是这本书良好的口碑。看过之后,也感叹,这本书堪称“经典”。书中有大量可操作性的指导性准则,同时也配合了大量的案例,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读者清晰的知道这些经验如何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码子是弱项,先写这么多了。其实看完书后,还有很多体会,如何融会贯通书中的准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准备以后把这本书放在家里面最容易拿的位置,长期回顾和体会!

可以不断读下去的一本书

一本书,长长的14个字书名,表达的是最简单直白的一个意思。一本书,反反复复的内容,描述的是最容易执行的一个方式。可是,不被这样碎碎念,做父母的又怎会记在心上?面对孩子,不训斥、不挖苦、不威胁、利诱,仅仅心平气和的陈述眼前的事实,或自然冷静的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其实是多么难得一件事。所以我们的心上需要这样一本书的位置,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让孩子知道大人与他在一起感同身受。

如何沟通呢

如何沟通,其实很简单,要倾听,要关心,要共情,不仅有爱,还要会用正确的技巧和方式来表达爱。这是困扰父辈和我们的难题,希望今天从我开始改变。

受启发,实用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成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再好的方法也要有取舍

书中的很多观点,方法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老外的思维和我们的区别之处。没一章中都会有一些小问题让你做,我也试着回答,这种方式很新颖。图文并茂的插图方法,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着累反倒是乐趣无穷了。但是,再好的方法,也要有取舍,不见得都会适合自己,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受过的教育方式不一样,所以未必在国外很实用的方法拿到我们这里就也完全受用。不过,我想,很多时候,我愿意试试看书中的这些做好。

约定——写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早安!结束了连日来的阴霾天气,太阳公公从东南方冉冉升起,今天风和日丽的,注定是个充满美好快乐的日子。爸爸虽然至今没有缘分遇见您年轻的妈妈,但是爸爸现在刚起床、牙没刷、脸没洗就忍不住给未来的您写一封信,急迫的心情不言而语。这封信不是要求您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或知荣辱明是非的好孩子,而是爸爸对您的约定,对自己的自我要求。爸爸现在还不是一名排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令人称羡的企业家,也不是一名教书育人的青年教师,更不是一名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爸爸想啊…想啊…,不管是企业家也好,青年教师也好,还是国家总理也罢,总之人们迟早具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就是“父亲”或“母亲”,爸爸幸运地揽得其一,嘿嘿。爸爸认为,能够为您创造最好的条件,不是金钱、名望和权力,而是爸爸为您当一名称职的父亲,一生珍爱的朋友。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爸爸从快乐如戏的孩提时代迈进风云变幻的成人世界,回想过去,爸爸的爸爸、妈妈(您的爷爷和奶奶,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教育爸爸的场景,有很多感慨,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爸爸深知孩子和大人语言沟通和言语理解的异同,昨晚,爸爸又重新翻阅了《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中的一幅幅漫画图解,就是为了和您畅快地沟通,学习掌握将来的技巧,并把这些技巧抄在了百事贴里,贴在书架的横梁上,以时时警示之意。在可爱乖巧的您哇哇地降临在这个世界之前,爸爸会和您的妈妈相互探讨学习,那时就能和您顺畅地沟通交流,一同快乐的成长,与时代同行。在这里,爸爸还想和您在互联网上正在恋爱的可爱的哥哥姐姐们、即将迈入婚姻殿堂亲爱的叔叔阿姨们共同分享这本书的精华,这也是爸爸为履行对您的约定必须掌握的技巧:。。。。。。 PS:爸爸好想早点见到您,my baby! :)您的父亲2008年11月19日早上

实用

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日子了,此前一直听宝妈们推荐。书名听来即是典型的畅销书,不过倒也实在地说清了主题。书中观点不能称之为理论,不过结合实例总结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既能为家长所用,又能服务于老师,甚至提高自己与人相处时的语言技巧。对它得总结观点,反复阅读,才能在生活中有效利用。

不仅仅用于孩子,也可以用在平时的人际沟通中

儿子现在刚刚一岁出头,他现在还不会说话,只会用手势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觉得他的想法不合理,我会坚定的拒绝。但是也很焦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会不会伤害到他。毕竟初为人父,很多都需要练习。所以找各种书来看,本书算是看的第一本。这本书最好的一点是有各种练习和实际用例。看完原则性技巧后,可以自己尝试,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跟孩子对话。这比单纯的理论书籍好太多。看完后发现,其实这本书并不只适用于和孩子的沟通。其实,和家人,和同事,都是同样的方法。如何听人讲话,如何安抚人心,如何解决问题,都可以用到里面的方法。

殊途同归——试试看用爱孩子的方式去爱大人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而看这本书,没想到拿起来就放不下,很多章节让我非常感动。这本书不光适用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们何曾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去对待其他我们爱的人?曾经有个很困扰我的问题。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AG跟我聊一会儿,我的心情就能很快平复、恢复自信和快乐心态。可是如果他情绪不好了,我仿佛很难对他有什么作用,往往会让事情更糟,结果就是我们俩一起闷闷不乐很多天。这让我很沮丧,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有一次,AG实在忍不住了,说,我来教你:第一你要认真听我说;你要肯定我的感受,不要简单说不要难过之类的话;等等,等等。尤其是,不能趁机“反攻倒算”,将自己的情绪又反射到我身上。与书中所说的方法如出一辙。AG从来没有读过类似的书,但他天生似乎就有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找他倾诉的人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大妈。每个人跟他聊完都很高兴,仿佛有心理治疗的效果。我也曾经问他,秘诀在哪里,他说,其实只是认真的倾听,让人把话说完,就已经好了大半了。我要做的功课主要是如何抚慰人,看了书才发现,简单说“不要难过”,真是最没用的话;还有我比较着急做评论、提很多问题,这都是在别人倾诉的时候的大忌。还有,逻辑上的解释也是没用的,“幻想解决”反而是专家推荐的一招。现在想想我每次都试图很快提出理性建议,即便对AG这样理性的人,也觉得我太不能共情了。怪不得每次都越抚慰越失败。(尤其是我心情也变糟之后还要他反过来抚慰我。)马上做实验。AG假装说,唉,我好苦闷。我说,呃,众人皆醉你独醒,当然会很苦闷。AG大惊,半天没说话,终于憋不住扑哧一下笑出来了:你进步还真神速。书的好处在于富于细节(我真是太喜欢富于细节的书啦!)这样听和那样听,只有细微差别,效果却完全不同。比如很多家长会反馈,这样做了也不管用。那么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这些都是要练习的,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容易忘掉,又变得简单粗暴了。当然,如果能不断试图去做,相信对方,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感觉到那种努力。不光如此,一个在读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读这些书,也能够找到自己何以成为自己的童年往事,梳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而也能更好的“安放”自己,找到心理的平衡。这两年因为对父母更多了解,我与父母的沟通已经改善了很多,但仍然不尽如人意。每每看这些教育孩子的书,也会回想自己小时候,对照爸爸妈妈都做错了哪些。还好他们也做对了很多!下一次我想试试用对孩子说话般的耐心跟他们说话,并且不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想应该会有不同。如果所有我们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那么这些细节就值得我去练习。我正打算这么做。

术而优则道

本书被称作「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圣经」是宣传的噱头,不过本书确实讲了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就是「术」。比如:如何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1、安静专心地倾听。2、用简单的语言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2、提示。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5、写便条。每一点都有漫画来形象地演示,还有大量的应用实例。说起来,「术」只是表面的,形式的,要想能够与孩子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要在内心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这与我们同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是一样的。只有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他人(也包括孩子)才愿意与我们交流,跟我们合作。所以说,尊重才是「道」。不过,要实现「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我们作为孩子时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当我们为人父母之后,就很难在内心中、在潜意识层面视孩子为平等的人。所以,「术」还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努力和意愿;另一方面,经常运用,「术」就会逐渐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无意识。这时,我们就「悟道」了,也就是所谓的「术而优则道」。那么,第一步,先从安静专心地倾听开始,了解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我们对之的反应。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大人

一直以来都习惯隐藏自己的感情,不管心里再怎么难过,也会装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忍住不在别人面前落泪。可是,这样的时刻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有那么一个时间,没有任何预兆地,忽然间泪落如雨,好像那些被忍住的泪再也挡不住理智的堤坝如洪水般汹涌而下。在读到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时候,第四页的一段话让我明白了自己为何会这样。“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想起自己小时候,每次掉泪都会被大人说:“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把泪擦干!”那时的我当然不知道,但是却在大人的要求下开始忽视自己的感觉了。现在仍然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在《爸爸去哪儿》中Cindy大哭不止的时候,田亮的反应也是“别哭了别哭了”。大人并不理解孩子的感受,想要通过否认孩子的感受来安抚他们——在孩子哭的时候对他们说“其实你没那么伤心”或者孩子要玩具的时候说“其实你没那么喜欢这个玩具了”,结果导致孩子哭得更厉害,更加无理地要求得到这个东西。相信每个人的身边也都有相似的情况发生。孩子说:“我不喜欢弟弟。”家长回应:“怎么会呢?你当然喜欢他了,这是你的弟弟呀。”孩子抱怨:“老师布置那么多的作业,根本就写不完,讨厌死了。”而家长却说:“那你就不该出去玩儿,知道作业多还不早点回来写。”大人是世界上最迟钝的生物,可是孩子很敏感。如果不是很用心地对待孩子,很难真正走近他们。而想要走近他们,只有爱并不够,还需要技巧和细心,耐心。有时候,明明就看着他们在眼前,实际上已经处在了不同的世界里。可悲的是,很多大人从来意识不到这一点。

很厚坚持读完了

很厚坚持读完了.........................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写的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1年3月_《评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1980年第一版, 距今30年却依然是经典。读了这本书,感悟到如何才是和孩子正确的沟通。 我承认读的有点早, 可乐现在才2个多月呢! 一) 第一章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程序 1)全神贯注聆听孩子说话 2)用哦,嗯,我知道等词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那一定令人感到沮丧". 4) 借助形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真希望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做香蕉船". 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知道你很生你弟弟的气,请用语言告诉他你想要什么,不能用拳头". 二) 如何引导孩子和父母合作 1) 把你可能到的问题描述出来。 "湿毛巾放在床上了". 2) 给孩子提供信息。 "毛巾把我的床单弄湿了". "毛巾应该挂在卫生间里". 3) 用一个词表述。 "毛巾” 4) 说出你的感受。 “我可不想睡湿床". 5) 使用字条。 "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晾干”。 三) 如何使用其它方法取代惩罚。 1)表示强烈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我很生气我的锯子被扔在外面淋雨生锈。" 2) 阐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你用完我的工具马上还回来". 3)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这把锯现在要磨一磨了" . 4) 让孩子做出选择。 "你要么用完后放好,要么失去使用的权利。 你来决定". 5) 采取行动。 孩子"工具箱为什么锁上了" . 父亲"你说为什么". 6) 解决问题。"有什么方法能保证你需要时可以用我的工具,而我需要的时候工具一定会放回原处". 四)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1)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你今天是想穿灰裤子呢,还想相穿红裤子". 2) 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瓶盖有时很难打开, 用汤勺在盖子边上撬一撬也许有帮助". 3) 不要问太多问题。"你去干吗了?和谁在一起?都干什么了?" . " 欢迎你回来". 4) 不要着急回答孩子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有趣, 那你是怎么想的". 5) 鼓励孩子在家庭之外寻求帮助。 "也许宠物店老板会有些好建议". 6) 不要扼杀希望。 "你想去试演那个角色!非常难得的经历". 五) 如何夸奖孩子。 不要评价, 要描述你的所见与感受。 1) 描述你所见的事情。 "地板很干净,床也很平整,书都整齐的放好了". 2) 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个屋子让人感到很舒服". 3) 用一个词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 "你把铅笔,蜡笔,钢笔都分门别类的装在文具盒了, 这叫管理才能". 六) 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新形象。"你三岁时买的玩具,到现在看上去还跟新的一样". 2) 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自己的看法。 "用螺丝刀把那个抽屉把手修一修,好吗?". 3) 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今天他打针的时候胳膊一动不动,很勇敢啊!". 4) 为孩子树立榜样。 5) 与孩子共同回忆他的突出事例。"我记得那次....". 6) 如果孩子按老样子行事,阐述你的感受和期望。

尊重孩子的天性

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沟通的方法,说服孩子认真吃饭。因为孩子不爱吃饭,我老是批评他,惩罚他,可越这样他越不爱吃饭,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读完这本书,我想我找到方法了。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1全神贯注的倾听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2提示3用简单的语言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苏5写便条三代替惩罚的方式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对负责的问题:5步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统一的解决方案4吧所有想法都写出来5跳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四、鼓励孩子自立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2尊重孩子的能力3不要问太多问题4别急着告诉答案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代替说不得方法1提示,摆事实2接纳感受3描述问题4用是代替不5给自己时间想想五、学会赞赏孩子1描述你所看见的。2描述你的感受3吧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让孩子无意中体检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4以身作则5记住孩子们哪些特别时刻6让孩子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期望。七、融会贯通

是该改改了

书中所描述的不该说的话我都说过。没想到地球上这么多的妈妈,听这样的话长大,又用这样的话带大自己的孩子。以前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妈妈唠叨,外国的妈妈民主,中国的教育压制孩子,外国的教育开启心智,看来,可怜天下妈妈心啊!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很实用的书。余下来的是看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了。

看起来很简单 其实真的很难

这本书一拿到手觉得写的有点可笑,还有作业,完全不像中国人充满说教和高尚论调的书,真正静下心来读,并且一定要作那些作业,才发现有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却能带来很大的不同。希望妈妈爸爸们能真正看进去的一本书,如果这本书能看进去,你会发现,沟通原来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典范

这又是一本读着越读越兴奋的书,读到好书的感觉就是这么奇妙,我认为,这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经典之作。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思想理念最重要,所以像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之类的书我觉得超棒,但是思想理念又得落实到具体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而这本书,我想就是方法和技巧的典范。六个章节内容,我很愿意把其中的技巧重述一遍,当是加深我的印象。第一,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四个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第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五个技巧: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2.提示3.简单的词语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5.写便条第三,代替惩罚的方法七个技巧: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第四,鼓励孩子自立六个技巧: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2.尊重孩子的努力3.不要问太多问题4.别急着告诉答案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第五,学会赞赏孩子三个技巧:1.描述你所看见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第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六个技巧: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4.以身作则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的期望。最后是融会贯通,就是在与孩子相处中把以上所有的技巧都用上。我以为,这个境界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练功,拥有尊重、平等对待孩子的理念就像内功,这些所有技巧就像是招式,我们父母就应该练好内功,面对孩子时随时出招,见招拆招。迫不及待要去实践了。

如何让他/她信任你——我接纳你的一切

书中的沟通原则其实并不局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吧。一、关于沟通感受1、所有的感受都该是被接纳的,行为则不然。2、说出他们的感受,或者给予简单回应。3、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要简短清晰。4、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自己已经在想答案了。他只是想让成人做为一个回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探索他们的想法。二、有哪些说话方式让人不舒服5、用反语说话会激怒孩子。6、讲述事情时要避免使用“你”怎样怎样,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7、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8、谨防说太多的“不”,可以用其他委婉甚至是先赞同的方式表达。 三、过分关心也可能是种施压——很多家长、伴侣都会面临的吧9、 “今天开心吗?”这种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10、如果不狂轰滥炸地问孩子问题,而是在他想说的时候认真听,他就会愿意和你说。四、当对方犯错时——短暂地剥离了安全感之后要还给对方11、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表达了不同意的立场后,要告诉孩子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12、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会比较敏感。五、当对方难过时——倾听、安抚足矣13、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视、否定、说教等方式。14、当孩子难过时,我们说“看起来你好象很难过”对孩子会有帮助。而不是“怎么了”。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解释。如当孩子处于极度难过时,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找些东西给他们发泄,如打沙袋,或者注意力转移。15、我们不要附和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只需要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16、“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2012-4-14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你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最著名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最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  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  另外,《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

用心爱是本质

这本书是技巧性很强的,它会提醒我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但所有行为的本质还是用心去爱。对待孩子,对待朋友,对待家人用心去爱,必然会尊重,必然注重聆听,必然会提醒风险......本质是根本,技巧锦上添花。当然,这些技巧也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行为是否真正表达了爱,同时,适当的方式,带来更好的结果;方式更好,表达更好。多练习,更好表达,让我们言为心声,言行一致,一切都会很好!

最适合间断来读,然后不断实践!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而我们14个妈妈却共享了一本来自西方育儿的经典《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已经是第三次读书会了,第一次来了12人,第二次因为学校的家长会时间有些冲突,来了9人,而这次突增至14人。居住在太阳园的10人,从世纪城、万柳以及华清嘉园还有亚运村居然还来了4个家长。这14人中又有5人是台湾的妈妈。孩子的年龄从2岁半到8岁不等,又有2个孩子的家庭。真是热闹啊。这本书从去年11月出版以来一直是比较畅销的,在各大育儿论坛都有介绍。而我们的读书会呢,则提纲挈领把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互相探讨。首先我总结了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是:接纳孩子,无论他们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最为有效的沟通技巧:用“我”开头,而不是你,因为说“你”的时候,往往是手指向对方,开始指责了。比如:你怎么回事,老是这么不小心。如果换成:“我希望你下次小心些。”语气就缓和很多。还有一个就是留便条。这是非常好的技巧。很多时候人们之间的言语冲突往往是瞬间发生的,而便条则延缓了回应的时间,从而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冲突。最后我们都感觉到,虽然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但是未必能够达到书中的效果,还是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讨论非常热烈,连男生女生的差异,还有2个孩子的矛盾如何解决,以及全托对孩子的影响等话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个活动每2周举办一次,地点在太阳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参加!

育儿百科

这本书很好!对我很大的帮助,当我儿子一生下来我就是看这本书的,儿子多大我就看多大的内容,在带宝宝的日子里会遇到很多都不懂的问题,我都是看了这本书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对的,现在还在看,现在儿子有一周岁多了,我又买了一本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一定要培养好下一代,做妈妈的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多看看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你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最著名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最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  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  另外,《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

“拆书帮”职场沟通力之主动倾听能力

@拆书帮 赵周【片段一】R 原文片段:《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5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感受。举例来说, 以下不都是我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吗?"你不可能真的那么想。""你是在故意说反话,你一定是累了。“"那么一点小事儿,值得这么伤心吗?"长期否认孩子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与愤怒,也会让他们变得不体会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还记得刚上完研讨班时我心里在想:“也许别的家长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可没这个问题。”但后来我开始留意了。下面这些对话是一天之内在我自己家中发生的:孩子:妈妈,我累了。我:你刚刚睡过觉,不可能累。孩子:(更大声地)但我累了。我:你不是累,你只是还有点儿没睡醒。起来穿上衣服吧。孩子:(大嚎起来)不要,我累了。孩子:妈妈,我好热。我:天冷,别把毛衣脱下来。孩子:我要脱,我热!我:我跟你说了,别把毛衣脱下来!孩子:我要脱,我热!孩子:这个节目真没劲我:别瞎说,这个节目挺有意思。孩子:这个节目蠢透了。我:这个节目很有教育意义。孩子:这个节目好恶心。……I 拆解指要: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一直到大学,其实是很美好的时间——因为有考试。考试一方面是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提供一个标准,会清楚地给我们反馈,告诉我们哪里有问题。然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弥补和解决。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再没有明确的标准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本来也没什么,但人类还有一个天性:最恨承认自己有问题。于是,有人工作不如意,你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公司有问题、客户有问题、领导有问题、市场环境今非昔比,哦,自己当然说不上完美,但主要是外在的问题。于是,有人婚姻不幸福,你问她什么原因,她说老公有问题、婆婆有问题、房价有问题、客观情况不如人意,哦,自己可能多少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但主要是他们的问题。于是,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精彩,失败的人却总是相似的——他们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正如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任何技能在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之前,都要你先发现自己是个不够好的人。具体到沟通,到倾听能力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呢!在特定的方向上留意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确实有问题。在这个片段中,需要你留意的特定方向就是: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当有人带着情绪跟你沟通(无论这个人是孩子、伴侣、朋友、同事还是老板,无论他的情绪与你有没有关系),你有没有做到让他感受到你承认并接纳他的情绪了。A 拆为己用:请像作者一样,留意自己生活中类似的场景——不仅是面对孩子,也包括其他有情绪的人——观察一下自己是如何与这些人交流的。暂时不必反思应该怎样做(后面的片段会拆解),只要尽量忠实地记录对话。A 拆为己用案例示范:16岁的学生A在周记里写道:我时时刻刻感到一种痛苦,这痛苦令我窒息。语文老师读过之后,在课堂上对大家说:你们这些孩子,生活这么幸福,从小什么苦也没吃过,怎么一天到晚无病呻吟说自己痛苦?!【片段二】R 原文片段:《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1当我感到伤心或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种谈话只会让我感觉更糟。怜悯只会使我感到自己可怜,追问只会使我为自己辩护,而最令人气愤的是听到说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所以,对于上述各种说话方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算了吧!还有什么好谈的?”但是,如果有人真正在聆听,如果有人认同我内心的伤痛并给我一个机会来聊一聊我的困扰,那么我会感到我的伤痛在减轻,我的困惑在消除,我会更有能力面对我的感受和问题。……然而,这种富有同情心的话语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感受通常都是遭到否定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与练习,熟练地掌握这一接纳性的新语言。1.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2.用“噢”、“嗯”、“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I 拆解指南:人有情绪时都像孩子。所以,所有这些对孩子和对成年人一样适用。在这里,最重要不是知道“要怎样做”,而是知道“不要怎样做”。因为几乎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面对有情绪的人却没有很好地做到主动倾听的时候,不仅浑然不觉自己做得不妥,甚至还觉得自己很善解人意呢。面对情绪,糟糕的回应方式有七种。举例而言,刘拉拉发现前老板在背后说她坏话,非常气愤,在电话中跟我表达。而我可能会做出以下七种糟糕的回应:1、提供建议。“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或者,给他写一封邮件吧,客观地说一下这事情。”2、讲大道理。“清者自清,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够了。”3、心理分析。“你可能是过于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了。”4、他人立场。“其实他这样评价你,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你的离职让那个项目延期了三个多月。”5、过度怜悯。“他怎么能这么阴损呢,碰上这样的人真倒霉。”6、不当追问。“他说什么了?跟谁说的?你怎么知道的?那个人为什么跟你转述这些?”7、否定情绪。“不要生气啦,跟这种人生气不值得!”有没有在其中发现你熟悉的回应模式?或者,有没有觉得你想为其中某种模式辩护——“我觉得这样挺好啊”?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原文片段提供了清晰的建议,前两条不用解释,后两条也给一下案例就明白了:1.全神贯注。2.简要回应。3.意译后重述。“所以你觉得生气,又没办法找他去对质。”4.借助幻想。“要是当时有人站出来帮你说话就好了。“A 拆为己用:看一下你在片段一的拆为己用部分列出的对话记录,你的反应属于以上七种中的哪一种?在这个片段的提醒之后,你能想到自己平时还有哪些类似的反应吗?请把自己常见的不当回应都补充一个实例,以此来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要对处在情绪中的人做类似的回应。然后,依照片段二最后的建议,在头脑中想象你列出的那些情境,想想你会怎样做到“主动倾听”,让对方感受到你认同他的情绪。(四条建议中,前三条较重要,第四条如果想不好可以先不应用。)

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像孩子一样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具体详细的举例分析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对于大人可能一时很难让自己站在儿子或女儿的角色来倾听他们的想法,但是能做的一点是耐心,需要有耐心和有时间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好好述说他们的想法,父母有责任引导他们把内心的想法向你述说,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方面父母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能更好的启发和教育他们。我从小是走: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这样的理论我不会再我孩子身上发生,因为没有必要,孩子有权利去享受他们应该享受那个阶段孩子应该有的快乐。父母应该做的是让他们发挥更多自己的想像、个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他们可爱之处,父母敞开胸怀接受他们,让他们自由飞翔吧。我会买一本放在家中,让自己深入学习其中的精华。

笔记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1.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2.接受孩子的负面感受,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越想要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他们会越沉浸其中,越接受不好的感受越容易摆脱烦恼;如果要有幸福的家庭,就要允许家人表达不满-不用逼着他们解释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即可,这样能让孩子积极思考问题。3.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4.其他方法:-父母的态度: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地关注,把孩子心理的负面感受想象成身体伤痛来对待。-允许孩子的行为:砸枕头、大吼大叫、 画出感受,让孩子知道 最极端的感受也是被接纳的-如果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想说话陪在他们身边即可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1.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去掉“你”字2. 提示:理由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4. 说出你的感受5. 写便条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1、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2、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3、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先倾听共情2)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简短清晰,不要不停的说自己担心3)一起讨论找出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先说4)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评论):让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尊重5)挑出要付出行动的方法:不用贬低的言语(愚蠢);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重新调整6)跟踪执行4、不要把孩子当成问题来纠正;放弃“成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2.尊重孩子的努力:让孩子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给一些提示“有时候怎么样会好些”,“这不太容易”3.不要问太多问题:问太多问题会让人觉得私生活受侵犯4.别急着告诉答案:孩子提问时先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孩子提问的时候已经在想答案了,想让大人帮他们更深入的探索他们的想法 “你是怎么想的”或重复问题,不必急于回答,寻找答案的过程和问题本身一样有价值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鼓励孩子向父母以外的人寻求帮助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7.其他: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让别人直接问孩子问题代替直接说“不”的方法:1、摆事实2、接纳感受3、用肯定的表达方式代替“不”:先做完就可以怎样4、给自己时间想想给建议的方法:1、帮助孩子整理思路2、把问题重新叙述一遍3、提供外部可利用的资源第5章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1. 描述你所看见的2. 描述你的感受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这叫做有耐心、守时、有毅力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1、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2、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4)以身作则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杂练功法,小心走火入魔

如果我的妈妈有幸在原书首版发行时读过这本书,或许我会拥有一个更完备的性格。遗憾的是,《如何说》时隔近30年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当年的小婴儿如今都已步入妈妈的行列。而这些小婴儿,恰恰是身处夹缝的独生子女一代。怀揣着上一辈人的过度关心和过高期望,他们在渺小的人格中奋力挣扎。特殊的成长环境不经意间赋予了这一代人为人父母的天赋,他们小心翼翼地在上一辈的教育雷区中绕道而行,竭力避免那些不愿忆起的过往在自己的宝贝身上重蹈覆辙。作为独生女,除了选老公之外,我所经历的重大人生选择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是的,我就是那种一边被母亲鄙视不能像谁谁家的孩子一样独自旅行,一边又被责骂天黑还不回家的孩子。如今身为人母,我凡事都要给女儿留有充足的思考和选择空间,借此抵消儿时遭遇的心理伤痛。小到酸奶的品牌和袜子的样式,大到周末的日程安排和幼儿园的选择,凡事女儿有能力自己做主的,我和老公绝不插手阻挠。于我而言,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失败案例已经足够多,自己都可以作为育儿畅销书的典型范本了。何况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随便便逛个论坛加个公众号,了解的育儿知识就足以匹敌三十年前的专家。拿书中第五章谈到的夸奖孩子的方法来说,大概目前十个家长中有九个都知道夸奖孩子应该具体,而不是泛泛地说几句“真好”、“真棒”。我真的觉得,以现在年轻父母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开放程度,实在不需要再读更多的育儿畅销书了。《如何说》虽然在新颖性上不占优势,却符合了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无论是初为父母的零经验新手,还是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的老将,只要想学习求改变,翻开书就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说》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或懒人手册。每章后面都附有整章内容的简短提示,可供读者复印后贴在家中醒目位置随时提醒自己。为了帮助愚钝的家长改善亲子关系,作者也真是操碎了心。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关于惩罚的章节。记得有一次我帮女儿洗漱,为了阻止她边洗边玩,我便“威胁”道:“如果再不好好洗……”话音还没落,女儿便脱口而出:“就要受到惩罚。”我一边惊讶于她对惩罚二字的领会程度,一边暗自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是否欠妥。惩罚大概是每个家长都用过的手段,我们总是过于关注惩罚所产生的即刻效果,却忽略了它的负面影响。与“承担不良后果”的方法相比,惩罚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扰乱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不听话就不给买好吃的”、“考不好就不能去旅游”这样的说辞,表面上似乎能“拉孩子一把”,实际上却是一种干扰,剥夺了孩子自我反省这一重要的内在心理过程。孩子本应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遗憾,本应考虑如何补救,但惩罚却使复仇的渴望充斥孩子的心。更可怕的是,孩子可能因此摆脱内疚感,学会以惩罚“抵消”罪行。读育儿书不仅能改善亲子关系,更能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平庸到老师总是没有评语可写。但第六章“乖乖女”的例子却使我意识到,“听话”本身也是一个标签。不知有多少“好孩子”为此放弃了自我,只为换取妈妈的一句称赞。现在,我要做的不光是停止叫女儿“小胖猪儿”,更是时候扯下自己背后的标签,重新和女儿一起成长。纵观全书,漫画部分似乎比全章总结更具指导意义。以第一章为例,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作者其中一条建议是用“哦”、“嗯”等表示肯定的词语认同孩子的感受。看到这一条,恐怕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自己做的没问题。但如果翻看漫画中的反例,才知道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提问与建议。其实家长从来都不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要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就足够了。知道得再多,不去做也是枉然。《如何说》提供的方法虽然可操作性极高,但适用面也相对较窄。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屡试不爽,孩子也在思考,会根据家长变化的行为和态度做出相应的反馈。比如在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一章中,作者建议家长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为孩子创造自己探索的机会。我之前的做法与作者的建议不谋而合,但通过观察女儿的反应,我现在反倒不太愿意每次都为孩子设置“障碍”。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简洁明了的答案,如果家长施压太大,反而会压制孩子的求知欲。何况,大人还有偶尔犯懒的时候,又何必强迫孩子时时刻刻做到完美呢。谈育儿归根到底就是谈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权变。只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善于表达爱与回应,所有的育儿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相反,试图以不变的方法应对多变的儿童,即使再灵验的方法也会有失效的一天。尹建莉曾在《好妈妈》一书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方法搬到别人家孩子身上往往失了效。问题并非出在方法上,反倒是家长一味照猫画虎不求甚解造成的。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正确系统的育儿理念,读书多了反倒是坏事。《如何说》只适合在短期解决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下足力气修炼内功心法才是正经事。

试着去做

很好的一本育儿书,当你面对着让你发狂的小孩,你肯定已经暴跳如雷怒不可竭了,也许3天前你刚刚读了一本书,书中告诉你不可以这样,你刚刚洗完脑,但是你的孩子却重新再给你洗一次脑。你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3天前我发誓不再怒吼不再焦急,可是仅仅过了3天,当孩子再次顽皮起来的时候,我的发誓又被抛在了脑后。这本书太具有指导性了,书中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法,都是你可以实际试着去做的,作者也许并不想先给你洗脑,让你接受她的观点或看法,但是当有一天你照着上面的方法去做并达成了你的目标后,你会不自然的就接受了她全部的观点。也许一次不行,试着去做第二次,对你或者是你的孩子,都是一个恩赐。

我要做好妈妈

这本书不错,操作性很强.我现在想说的是我心里有疑惑的地方:本书第二章里写着:"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里面的第一条技巧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比直接批评孩子还更伤孩子的自尊心.不知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别人冷静地描绘出我们的失败的时候,我们心里除了愤怒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就象那个人直接给了我们一个耳光一样.至少对我个人来讲,我恨这样讲话的人.如果是我的父母这样对待我的错误,我会认为他们已经对我彻底失望了.如何才能让孩子和我们合作?真的很难很难啊.各位有什么好建议吗?

你是会对孩子大喊的糟糕父母么

我妹妹还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书,然后还有给我妈妈买书,就是各种育儿型的书,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妈从来没有一本从头看到尾的,于是这些书都是新灿灿的,~~~~(>_<)~~~~ ,最近想,身边结婚生小孩的朋友好几位,不如把书送掉好了,发挥书的价值么,不过请过来的书,白住了这些年都没看又不觉有点过分,于是我最近自己看了,然后整理笔记,~~~~(>_<)~~~~ 我这是为哪般?为哪般!这本书的主旨是在讲,家长和小孩相处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倾听和沟通等方面都要充分的理解小孩,强调了惩罚在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积极效果的,需要和小孩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里面有很多小技巧,比如描述你看到的问题,昨天晚上在胡小朋友身上试验了下,感觉效果不错啊。事实证明长歪了的小孩背后有一对失败的家长。别不承认了,你有钱去给小孩报班,不如买点书多学学如何教小孩的艺术。我妈这样看书困觉的扶啊扶不起来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你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最著名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最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  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  另外,《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

不防一读

学会沟通,尤其是如何与孩子沟通,首先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你希望将来怎么对待你,现在起就要怎么对待你身边的人及你的孩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现在起就要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与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变化。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摘

中央编译出版社【美】Adele Faber、Elaine Mazlish Kimberly Ann Coe插图 安燕玲 译 ISBN:978-7-80211-527-9 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P.28-29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的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P.29 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P.30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P.33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建议或者立刻见效的解决方法时,其实,我们也就剥夺了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33 如果你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要允许家人在家里表达不满。P.42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P.98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第五步:跳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P.106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同时,也要放弃“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不要担心我们不够严厉的话语会被孩子们利用。P.112 当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我们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同时,我们也在教导孩子,他们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们的仇敌。我们在交给他们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现在,还是身处困境,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将来复杂的社会中,这个方法都能让孩子受用。P.113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曾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我们希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P.141 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之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P.143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1.描述你所看见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P.190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批评很快,表扬很慢。做家长有责任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孩子的自尊非常宝贵,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也不要把它转交给陌生人。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从外部世界也并不容易得到赞赏,希望我们在家里能有所不同。除了衣食住行外,我们对孩子还有一项义务就是肯定他们“做对”的事情。外界会经常告诉孩子他们做错的地方,而我们的工作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们做对的地方。P.1932010-4-1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帮你学会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最著名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最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如何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  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  另外,《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感激。超级实用。超强可操作性

所谓超级实用,在于每一章节后有各位父母实践中的难题。鉴于技巧的不纯熟和理解的不透彻。这样也就给了后面的读者宝贵的操作经验。。。所谓感动,就在最后本书揭示一些例子述说孩子们也在父母感染和身教下也开始用本书的技巧来对待父母,对待身边的人。传道,授业,解惑都全了。。。是谁说父母是世界上最差劲的老师的?好象读之恨晚的感觉。二十年前的作品阿。读完之后有一种想加入传播这种实用技巧的团队/机构的强烈冲动。如果中国有这种团队/机构,实在是中国人的福气。这种技巧,实在不应当理解为仅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之处,公司的员工和主管,老板,实在很需要。可是这种团队,绝对不应该是赢利性的。另一种想法,所谓沟通理解的关键,就是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的缺失就在于技巧的欠示。人间的语言只要通过些小技巧进行分择就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是多么迷人的,被二十多年来无数人证实的现实。。。如果中国有人想做这样的工作,请告诉我。

值得书不离手认真消化

这本美国的两位妈妈的书作为美国家庭的沟通圣经,无疑也适用于当今中国家庭,其实延伸地看,此书适用于任何沟通,四格漫画和繁多的案例让我们有充足的应用之处,我已经读了两年,至今仍然在做笔记,要保持沟通的原则和对孩子独立个体的尊重,实在不是我们的本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控制自己,但是非常管用,尤其是解决技巧,给五颗星。

把孩子视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P184“所有的原则及技巧都有助于孩子把自己视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每当我们尊重他们的情感,给他们机会自己做出选择或自己去解决问题,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都在增长。”如果说这本书提供给读者许多与孩子沟通合作的方法论或是行动指南,那么以上这句摘自书中的话则精辟地总结了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该问题上所持有的世界观或叫核心思想。全书探讨的也就是,如何让他人在与我的相处过程中感到“被尊重”、感到“有价值”?这适用于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适用于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相处,适用于朋友,适用于爱人……可以说,这是一本人际相处指南,或称人际沟通的“心灵鸡汤”也不为过。它长销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主题的经典性。之二是它的可用性及有用性。谈“尊重”孩子,谁不认可?可就老吃方法的亏。尊重的方法不是溺爱,不是回避问题,而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就事论事的协商与探讨。基于这个立场,书中提出了相当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大人合作、如何夸奖和惩罚孩子,不一一赘述。方法一旦被细化,就有了相当的可操作性。关键是,这些方法可用并且应该有用。阅读该书的过程基本就是不断从A跳到B角色转换的过程,不断锻炼自己同理心的过程,因此读者阅读的体验也是检验这些方法是否有效的一种尝试。种种方法尚未有机会开始施行,但自觉如果自己是小孩,真是巴不得自己的妈妈研读过此书并付诸行动!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把它定位在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向上的。可是越往后看,我就越觉得很多的案例,可是用在成人的培训中,尤其是沟通技巧方面,Interpersonal Skill or Communication Skill。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在最初定的基调就是,把孩子作为跟你是平等的人对待,而不应该是你的附属品,所以你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的身上,就好象你不能简单地对另一个成人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你不会随意对另一个成人进行惩罚,仅仅因为他没有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你也不会帮另一个成人包办所有的事情,你会认为他应该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负责;有新的问题产生时,你会和这个成人商量解决的方法和计划,等等等等。所以,如果你一旦把你的角度换成了,你在跟一个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进行互动时,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尊重他、理解他,从而跟他的沟通也会容易很多,他也会更加尊重你。We can make our life easy。当然,即使你成功地转换了角度,把你的孩子当成是另一个成人了,你可能也会随时随地遇见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就像每天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同样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沟通问题一样。于是在这本书里,有不少的技巧是针对于沟通的,即使放到成人社会中也同样有用的技巧。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里面不少的案例,可以用到我们日常的培训课程之中。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再次翻翻这本书。因为理论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东西内化,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变有形为无形。

两个真实应用案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db9f70102ees3.html这个案例综合应用了第一、二、五章的技巧。http://www.douban.com/note/267741315/?start=0&post=ok#last采用了第三章中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学会“听”,善于“说”

当《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1980年首次出版的时候,谁都不曾预料到,它不仅是最畅销的书之一,而且成为20多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谁也没有想到,经过这么多年,这本书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在出版第一本书《释放家长 释放孩子》后,她们辗转于美国各地,为家长、教师、学校负责人、医疗机构、青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等一些相关人员和机构举办讲座,分享她们自己使用这些技巧的亲身经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许多家长高兴地告诉她们,通过学习她们的经验,他们已经能够在家庭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但是,更多的家长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想看到这样一本书:最好能包含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原则、小贴示之类的内容,能帮助家长们循序渐进地学习。于是有了这本帮助很多家长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好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在纷繁多样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被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根据书中的每个章节制作了一套六集的系列节目。然而对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来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那些不计其数的家长来信,它们来自美国各地、加拿大,以及全球范围的许多国家,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需要到地图上才能找到它们。在所有的来信中,多数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许多读者详细描述了这本书是怎样触动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希望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了解到他们做了哪些改变、哪些技巧对孩子有用、哪些没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育儿方面,都面对相似的问题,也都在寻找着解决方法。现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被翻译成了中文,对中国的广大父母以及育儿专家来说是件好事,它使更多的中国父母学会了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有一点必须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把大家联系在了一起。无论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家长都对孩子拥有同样的爱,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都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们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这也正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为大家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作为妈妈,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曾经和其他的父母坐在一起,探讨分享彼此的育儿经验,努力寻找一种既尊重孩子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来自孩子们的挑战。她们深切地体会到集体的经验非常宝贵,所以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还编写了可以自行操作的一系列讲座资料。她们相信如果能为家长们提供一种简单易学、步骤清晰的操作方案,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在一起学习并实践那些技巧,而不需要一个专业的老师去带领他们。她们的这个“自主”计划果然见效了。家长们自行组织起来,按照她们所提供的讲座资料去操作,结果成功地运作起来了。目前,全球有超过20多万个组织和团体已经使用或者正在使用这套音像讲座资料。虽然20多年过去了,虽然社会的家庭结构正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继父继母的现象出现,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非传统型家庭、双职工父母、被送到托儿所的孩子们。但是,在这个更复杂、更困难、生活节奏更快的社会中,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所提倡的沟通方法依然适用,甚至比过去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因为不管哪种类型的家庭,今天的父母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中,他们必须强迫自己一天干两天的活,在家里,他们又要努力满足家人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家长们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新的消费理念、色情电视节目、网上交友、暴力游戏、凶杀电影。所有这一切,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父母比以往更感到恐慌和困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有些问题单凭沟通技巧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相信这本书会为父母们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以各种策略来应对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用明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设立界限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技巧来维系亲情,面对外部的负面影响,让父母用充满爱心的语言来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每一门艺术或者科学都有它自己的工具书,为什么不能有一本书告诉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呢?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辅导书

这本书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操作手册,据作者说卖了200万本。可见,《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多么的经典,连它的注解都如此热卖。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完全follow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思想,明确列出了可操作的6个方面,并逐一给出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教材的话,这本书就是辅导书和习题册,而且属于比较好的一类。但只看辅导书还是有问题的,建议还是读一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它的作者是“承认孩子感受”思想的首创者,虽然是60年代成书,现在读仍然觉得清风扑面......

让我们做的更好一些

(一)中国历来有句古话,叫:黄金棍下出好人。意思是:人的教育主要是靠打,或者是训出来的。我们这一代,在家调皮或读书不认真,挨打是家常便饭。再上一辈,过去的私塾和学堂里面,老师叫背书,背不上来。或者学生调皮捣乱。老师就拿条子打手板。如果是在家里犯了错,不管多大的人,脱了裤子打屁股,也是常有的事情。自古天地君亲师,打人的自己都觉得这事是天经地义的: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挨打,怎么能长记性。挨打的人开始的时候,嘴里还犟着呢:老子就是不服,就是不服。还想申辩两句,结果挨的更多。打得越痛,恨得越深,越久。不过,过不了多久,他就不这么干了:切肤之痛呢,惹不起,躲得起。再犯错,他就思索:怎么才能逃脱。能逃脱最好,实在不行。就咬牙坚持住,也不罗嗦了,打死也不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也没用。再后来,他就习惯了。然后,时间过去。挨打的人长大了,变得成熟,好像过去的所有毛病都消失了。小时候挨打的经历,逐渐在心目中演变出一种难忘的成长经历。“要是没有父母、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不会有今天。”然后,大家都认同:“挨打,都是为我们好啊!”多年之后,很多在挨打中成长的家长,还是会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用这种方法镇压比较管用,而且不需要任何道德和心理上的负担。(二)对每个人来说,接受惩罚,是人生的必修课。小孩子的世界是没有规矩的,杂乱的。会让大人抓狂的。而且,小孩从来都是不按规矩办事。也不想被人控制。而大人的世界是讲求秩序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才是合适的。这些对于小孩来说通通不懂,也不感兴趣。对于大人的任务来说,就是要教育小孩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则。当然,给小孩讲了,如果不听的话,通过皮肉之苦来引导,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经济、实用高效的做法。棍子是建立秩序的有效武器。处罚是有效的:它一定会让受罚者把某种规则和施教者的偏好联系起来。会使受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听话。虽然,这个做法,根本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大人的眼里看,我才不管你是天性,还是为了吸引注意故意捣乱。我才懒得去想你为何会这样去做。难道我不是比你更有经验,更有智慧吗,难道我不可以随时指点你一下吗。我会帮助你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不要对我的解决方法进行质疑。所以说,对于家长和老师,惩罚学生而言,普遍上都是广有市场的:我是对你好,所以,不管我对你做了什么,你先忍着吧。可能没有用,也不会有太大的坏处。显然,这可能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方案,但一定是一个简单的方案,没有太多心理负担的方案。既然那么多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就是做错了,也是容易得到理解和原谅的。在这样的行为模式下,大多数人都会屈从于一个勉强的方案,而非比较好的方案。因为,在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被教育者是弱势群体。他们就如同孙猴子,脑袋上套了一个紧箍咒,教育者就是唐僧。被教育者明白了:别跟自己的领导理论。理论是没用的。如果跟领导的看法不一致,也是没用的。领导给你选出的路,就是你的范围。越界是要被处罚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达到正确。结果,多半被用来作为管教的工具,最后变成了剥夺思想的工具,导致对目标的偏离。惩罚变成了一种噤声的工具。而且,对所有的人带来的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负面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三)什么是负面思维方式?【1】说“不可能”有一天,孩子说:长大了,要到火星上去。你立马给他一盆冷水:就凭你,数学才考80分,哼!别做你的春秋大梦了!快去写作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否定的词语去表态:“不可能”“没希望”“就凭你......”【2】指责他人有家软件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想出了一个方法:给测试人员定了一个指标,每天要测试出多少个bug,检查的数量越多越好。而对开发人员则进行相反的检查。开始的时候,错误很快地被检测出来,大家都相安无事。到了后期,错误越来越少。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矛盾就出来了:把一个小错,放大成多个错误。开发人员是按错误来扣奖金的。大家都急红了眼。两边都是热锅上的蚂蚁。公司的本意是好的,只是这样的利用人性弱点的博弈,是值得商榷的。忘记了自己管理目标是什么?如果行动的结果,使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处罚上面,就没有人会去想更好地办法去改进工作的流程。因为面对处罚,人的天性就是为自己拼命开脱,指责他人。同样,如果处罚只是为了听话,受教育者只考虑教育者的选择,不会去选择应该可能的最佳选择。教育是树立人的自信,还是让你感觉自己是个笨蛋?!【3】猜疑在不平等的层级中,人跟人缺乏的是耐心和信任的心态。猜疑是潜台词是这样的:凡事都是故意的。对孩子的粗心,大人们气急败坏: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笨蛋?你是不是故意的?两个成年人闹别扭,也是这样想:你以前不是对我挺好的吗?怎么现在这样了?你是不是变心了,故意这样的了?如果你不相信别人,你对人的方式,肯定也是不信任的。彼此彼此。【4】焦虑和急就没有控制感的人,就会焦虑。而且很多事情,一旦发生,总是希望马上回到正确的轨道。唯一遗憾的是,急就的人希望没有过程,或者过程很快。当天的事情,要当天解决。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当天能解决的。积累下来那么多的东西,当天是解决不了的。对很多人来说,解决焦虑的方法就是急就,就是强制转换:你不听我的,我就把你修理成听我的。这招对小孩可能管用,因为小孩太弱势了。但是,大人们相互之间会怎样呢?多半鸡飞蛋打,各奔一方!(四)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笼罩在一些对我们自己并不有利的选择中:负面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妥协的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前仆后继的习惯方式。就如同我们可以选择不用棍棒来教育孩子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选择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1】调节心理预期,主动接受现实结果孩子粗心是天性,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是的,孩子考试考得差,那说明有问题了,好的,暴露问题是好事。所有的结果都接受下来:这不是妥协,而是接受现实,马上开始下一步。人会被最初的情绪所控制,但不要为这种情绪一直左右。因为发泄是容易的,但不是你要的结果。如果拿起棍棒就能解决的话,教育倒成了最简单的事情。【2】寻找问题或替代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相信受教育者,或需要帮助的人,和他们一起去发现问题,找到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去试验它,验证其有效性。寻找的过程,就是不要放弃。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这需要善良和勇气。没有人会故意跟自己为难。【3】延迟你的决定人和人的冲突是难免的。但是,事实证明,没有人是你的敌人,真正的敌人在于自己:如果只是充满了征服的欲望,那么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延迟你的决定,思考别人的立场,或改变一些方法。你可以说服别人,也可能被别人说服。认为自己不可改变或别人不可改变,往往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要去追求你自己心目中的最完美的答案,而是去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有效的答案。用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多元化的思维,你的视野和影响会更宽更广。【4】尊重人的天性什么是人的天性?就是每个人都会犯错、粗心。做错事。对人苛责,要有的放矢。如果所有人都犯的错,就是常态。反过来,你就不能要求大家改变,而是你自己去改变思路:去找到一种不让大家出错的方式。改变自己,总是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五)在我所接触到的很多优秀的教育著作中,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看法,那就是:孩子本身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大都是出在教育者本身思维及其行为方式上。我们看见一个问题,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灭火队员。或者更甚的是:把问题当成了一个炸药包。如果我们有少许的思索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好的,即便是这样,又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问题到底在哪儿?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我们是否需要外界的帮助。是的,我们的问题,不是证明老师或家长比孩子更聪明。而是,希望孩子有独立的那一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做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举动。他在天空下,自由地成长。难道,还有什么目标比这个目标更基本,更实在?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该如何利用生活中每次的负面经历,把这些都经过调节,尽可能转换为正面的经验?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不用棍棒,或恐吓,也可以引导一个人的成长。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想想我们自己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中生存或者挣扎。我们就知道,生活的选择不完全是偶然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给了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是一部极佳的家庭教育手册,也是一次心智认知之旅:孩子其实有时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曾经的过去。让我们看到需要改进和积极弥补的地方。在那些学校教育不能覆盖到的地方,家长的确需要新的智慧:从这一代开始,让我们把教育中那些粗糙、暴力、迂腐而又于事无补的东西隔断吧!我们可以做的再好一些,更好一些。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未雨绸缪,早看早好

这本书是针对青春期孩子而写的。当孩子步入青春期,自尊心强,打不得、骂不得、宠不得,怎么做?虽然我女儿还不够岁数,但是在育儿上我总觉得临时抱佛脚不如未雨绸缪早看早好。所以,选了这本书预习一下,以迎接未来严峻的挑战。我看过这两个作者所写的很多本同系列的育儿书了,因此一见到“如何说……,怎么听……”这一固定格式的书名,首先就有种亲切感,想看,愿意借鉴书中的经验。常言道“有其母必有其女”,女儿受我言传身教的影响越来越像小时候的我,脾气秉性一样,以至于孩儿他爸惊呼,闺女的叛逆期提前了!其实我觉得孩子没问题,问题在沟通不良。没有掌握让孩子听话的技巧,没说让孩子觉得可以接受的话,甚至还在言行上不尊重孩子,以暴力压制,肯定会令早慧的孩子心生不快,甚至故意无视。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够成功,做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这一点是多么的必要,言传身教又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仔细想想,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犯过的,被孩子看到了记住了做出来了,大人反而受不了了。女儿越长越像我,虽然脾气暴发的时候让我很生气也很无语有自尝苦果的感觉,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我都对此沾沾自喜,何况还有书中的沟通技巧教我及时降住女儿的戾气,不怕不怕,一物降一物。我试过用不同的态度处理相似的事情,得到不同的结果,显然女儿很吃书里这一套,不能揭她逆鳞,顺毛驴子哄着来效果反而好。实践证明了书中的这句话:“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回应的方式决定了是增加他的痛苦还是有助于他去解决问题”。总之,沟通是关键,沟通很重要,沟通有诀窍。这本书就向处于亲子沟通危机中的家长们提供了技术指导,书中含有大量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配以幽默的漫画和生动的实例,引领家长轻松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成功结束亲子双方的对立,让家庭重归和谐。虽然本书是特别针对青春期孩子而写的,但是临时抱佛脚往往效果不好,而现在的小孩子思想发育都超早,还是早筹谋早学习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家里捧在心尖尖上的那个宝真的出现了状况,作家长的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解除警报。“如何说”系列育儿书,是一套能够和谐解决亲子沟通的指导书,感谢这套书让我知道了很多育儿理论和技巧,让我陪着女儿健康快乐成长。

操作性很强的一本书

这本书从实际出发,比较有针对性,而且还有一些参与性的练习,我觉得很不错,虽然我的孩子才两岁,但是从小做起,而且很有借鉴性,让我不走弯路

真相给我们力量

貌似书中是在教授一些沟通技巧,其实通篇只是教我们“面对真实”“接纳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能给我们彼此力量。再高明的技巧如果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都注定早晚坍塌。我们生活在“真实”中,我们却并没有“看到”真实,“倾听”真实。所以我们的沟通永远是鸭对鸡说。一代一代父母沿用着错误的方式教育着他们的子女,我们也不例外。不过我们今天多了一个选项:改变!面对真实给予我们改变的力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