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出版社:广西科技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7630319
作者:李跃儿
页数:302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做天使,不做上帝1.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如故事中的杨一凡,起初她的身体里像没有灵魂一样。她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麻木的,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成人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变成这样沉睡的状态。如果由于不懂使孩子成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引领她走出麻木和沉睡的状态。睡着了这是一个5岁的女孩,名字叫杨一凡。她的妈妈因为她显得不够灵活而把她送到了我们的绘画中心。她刚来的时候像睡着了似的,根本不可能动手去画画。我们了解到杨一凡的爷爷奶奶从她出生起一直把她抱在怀里,不让她随便乱跑,也不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动那些她感兴趣的东西,更不让她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原因是怕被其他小孩欺负。这样,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过,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 杨一帆被爷爷奶奶带成了“问题孩子”。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她的妈妈时,她非常生气,以为我说她的孩子是智障。在我讲清智障与不会使用自己的肢体和大脑不一样时,她才舒了口气,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她想,既然孩子因为缺少使用自己的大脑和肢体的机会才这样,那么赶紧让她多使用点弥补起来不就行了吗?由于不懂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能,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孩子拼命地画,一只小鸟要画5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使情况更糟。因为第一,这样造成了孩子对绘画的厌烦感,没有人能将自己讨厌的事情做好,儿童更是这样。由于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掩盖真实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所以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状态一定是他们真正的本质。那就是喜欢的事情一定会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去做。如果一个孩子在成人面前才去做一件事,而成人走了马上就不做这件事了,那说明这件事是成人需要的而不是儿童需要的。如果孩子迫于成人的压力去做成人让他们去做的事,那这个孩子就不能由于做了这件事而获得发展,反倒是由此带来的痛苦会使他们失去身心的健康。杨一凡被妈妈训练后就变成了这样,只要妈妈不在,她就什么都不画了。醒来了我们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我们想唤醒她,使她获得作为一个孩子由于发展而获得的幸福感。在班里,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活跃她的周围气氛,不停地与她周围那些孩子们互动,跟他们一起用绘画来取乐,使杨一凡尽可能多地受到影响。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我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 杨一帆一咧嘴,天哪,她有了反应。我心里一阵喜悦,暗想:我得趁热打铁,不断地寻找机会。为了杨一帆,那天到了评画的时候,我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来评画,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画得最好就用小棍朝画点击一下。哪幅画被点击的次数最多,作者就算优胜者,全班的孩子一起高举起大拇指齐声大喊:“耶——”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已经上来两三次了,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我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她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我。我说杨一帆该你了,小棒子给你。我还想着她八成不会起来。可我的话刚说完,只见她抬了抬屁股,竟然站了起来!尽管磨磨蹭蹭,惶恐不安,但她还是走了上来,接过小棒,转身在一幅画上面点了一下。我笑着对全班说:杨一帆真勇敢,大家为她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这一下,杨一帆像是突然醒来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5次,而且点击同一幅画。 她不是为了点击才上来的,她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使她的精神获得了愉悦,这种愉悦撞击着她的心灵,成为唤醒她的钟声。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愉悦来自于做了点击画这件事情,而孩子为了重复体验愉悦,就需要重复做能够给他愉悦的事。如果这件事情能使孩子获得发展,比如学习,那么孩子学习的动力就势不可当。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去发展自己,怎么还会成为一个麻木而沉睡的人呢?一声鸟鸣有一天我们上故事课,还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让孩子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纽扣》。“三颗纽扣”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木匠,独身一人,有一天为自己造了一所带轱辘的房子,每天拉着房子挣钱糊口。 有天晚上“三颗纽扣”正在睡觉,下起了大雨,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就问:谁啊?屋外的人是一个乞丐,他说:雨太大了,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纽扣”说:实在对不起,我屋子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乞丐说能容下一个就能容下两个,让我进来吧。“三颗纽扣”听了,还是把门打开,那人就进去了。 刚一会儿,又有人敲门,说让我进去吧。“三颗纽扣”说这个屋子只能容下一个人,现在已经挤了两个。那人说:能容下两个就能容下三个,让我进去吧。就这样,一个领着两个孩子的妈妈进来了……最后是一个国王要进来,国王竟然还牵着一匹马领着一个大臣和侍卫。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都挤进了“三颗纽扣”的小房子。 暴雨下了一夜,一声鸟鸣,天光泛白。国王被“三颗纽扣”的行为感动了,心中的爱也被唤醒。他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原因来自于主人的爱心。因为他的爱心没有边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 实际上,宇宙也许是有边际的,房屋再大也是有边际的,但人的爱心完全可以没有边际。如果爱心是一个小屋的话,它完全可以容纳下那些需要进来的人。这个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建设性的,获得了爱的人也会被感染爱,他们也会爱别人。这样,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人类的特质也会得到提升。 在故事里国王被“三颗纽扣”感动了,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了好多好多的钱财,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 我们用凳子在教室中间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纽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往里钻,直到把屋子撑破。杨一凡也在这其中。老师和她自己都早已忘了她曾是站在拐角里目光发呆的那个孩子。

前言

“李跃儿教育感悟”的代表作,是2003年出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早于这本书的17年前,“李跃儿教育”就在宁夏开始探索了。当我们见到李老师时,畅销一时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要再版。《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005年重印时曾召开过一次北京专家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李跃儿到会发言,她说:“‘研究孩子’和‘懂得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抓住了,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的;抓不住,所有方法都是错的……这方面,父母的知识更是近乎空白!”这就给了我们一定要把《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再版好的紧迫感!如今“李跃儿教育”已是国内幼儿教育及儿童艺术教育知名的教育品牌之一,在兼顾中国国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总结出了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机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李跃儿巴学园”和“李跃儿教育网”在国内早已闻名遐迩,得到公众认可。现在读者问得最多的话,是“在哪里能买到李跃儿的书?”“李跃儿还有什么书?”这是我们策划和出版好。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的原动力,我们将按照“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原则把它做好。1.在风格和手法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内容和结构,并且在每一个概念之下增补了一段导语,使读者更容易掌握教育的重点。2.从网络上收集广大家长关心的育儿教子问题,由李跃儿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答和提示,集结出版《福牵三代——李跃儿教育问答精华》。3.出版具有“实体化”功能的系列课程类图书《把幸福还给孩子——李跃儿施教方案》。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李跃儿,感谢她始终致力于高尚灵魂与美好心灵的播种,用行动诠释了“爱心教育”的本质。还要特别感谢“人性教育书丛”的全体策编人员,感谢你们发现了人性教育的闪光,并把人性教育的文字集结成书,才有了我们这一次的再编出版。人类已进入应该重新认识孩子,伴随孩子成长的自我学习和调整的时代。李跃儿教育的根本,正是带着优良的心态面对孩子、认知孩子、尊重孩子,最终成就“人”和“才”。为了孩子的幸福和成长,我们都应该带着李跃儿推崇的“幸福的小篮子”,在憧憬中包容,在交流中完美,借助宽厚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把孩子的幸福找回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的好心情和慈爱,一起放飞“爱育”的天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跃儿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小巫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   ——专家评论

后记

编完全书最后一段文字,一位慈祥的母亲和敏锐、和蔼的老师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漫游——我还想听下去,还想跟着感悟下去——我想起了那天看到的李跃儿老师在北京“巴学园”默默工作的情形,还有她轻轻地呵护着别家孩子的那张照片……那天我们还在巴学园后院的桃花林下讨论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讨论了后续的写作计划。这又让我想起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李跃儿的教育感悟大力宣传开去,把这簇“爱育”的文化之花“育”好。其实,关于李跃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我们出版者的千言万语,都不及作者的心灵感悟,不及李跃儿自己的话来得深刻。她说:“这些年,我不就想搞这样一种教育吗?我一直想把教育引向一个宽广的领域:作为教育的整体,我向往将人与才融合、人文与科学融合、东方与西方融合;作为艺术的教育,我向往将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我向往我的教育快快成熟,向往这种教育能让更多人知道;向往拥有自己的幼儿园、自己的学校以及真正的培训教师与家长的基地……“我曾经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创造出一种能够使孩子们幸福的学校教育!而不仅仅是业余教育!更不是仅仅局限在美术领域中的教育!让我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我终于完成了从内涵到形式都很独特的、幼儿园模式框架的设计与教材编写。我的幼儿园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国外的幼儿园也不一样。它专门针对中国特殊国情,采用”工作室“制:既能保证孩子充分地享受欢乐,又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毕业之后自然地融入传统教育;既能完整地保护孩子的潜能,完成6岁以前应有的内在建构,为整个一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又能保证学到中国家长希望学到的知识技能,甚至学到传统幼儿园里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我曾为此在孩子中试验,向家长咨询,对专家介绍,得到了极大的认同与肯定。而现在,我在北京的小幼儿园已经办起来了。”还有下面这些最能折射出李跃儿人性化教育光芒的书信,值得向读者推荐——这是李跃儿致孩子们的信,信中的“先生”,都是一些六岁左右的孩子——看完这些书信,你一定会被李老师朴质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感动,也会更予认同,有着更多的期待吧!侯嘉睿先生:您好!我是李跃儿老师,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道歉的。“六一”时,您画的那幅有两朵白云的画,因为当时教室很乱,我一时没看清您表达的那种神秘的美。那座红山的颜色是那样的微妙而高级,您竟敢用整个的红色域里的细微对比来完成您的画,这是连许多大师都不敢做的,因为搞不好就成了一片相同的红色。后来,有一位作家和一位画家来看咱们中心的画展,当他们走到您的画前时一起大叫:“这幅画太棒了!”这时,我眯起眼睛,静下心来,才看懂了您的作品。它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画,真的很棒。但刚下课时我却给您的妈妈和爸爸说那幅画不好。我错了,所以要向您道歉。最后,祝您永远让自己的心灵走在手的前面,用真真实实的心去感受,然后用手去表现。不知我的信中有没有错别字,请帮我找一下。另祝愉快!刘小可先生:您好!看到您又勇敢地来到中心,我真是佩服得不得了。您知道,当一个人能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时,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要悄悄告诉您,其实英雄也会发愁害怕,只不过普通人害怕了、发愁了就退了回去,而英雄却一边害怕一边发愁还一边继续前进,您想想是不是这样?像您的说法,臊,没啥了不起的!对,真是没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个余楠吗?如果这次您后退了,以后再碰着一个张楠、李楠,也像余楠那么烦人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您做得棒极了,不是躲开余楠,而是和他一起前进。您能给我写封信,把它放在中心的信箱里吗?另外还要请您帮我找一找信里有没有错别字。最后祝您天天笑嘻嘻!余楠先生:您好!上次您妈妈为您的作品交来了20元钱和照片,结果由于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没有交,所以这事就没办成,但我把这事给忘了,又忘了告诉您,也忘了给您退钱,所以我得向您说声“对不起”。您在班里一直以勇敢、智慧而使同学们把您当成领导,这是一个人能力的展现,像一棵大树的存在那么自然。但在前一个月,有几位同学竟因为调了班还跟您在一起而发愁,刘小可为此都不来中心学画了。这段时间,他们和老师都发现您变了,变得那么可爱,由于我太忙,竟然没看到您是如何可爱的,这是我的过错。同学们说您不再强迫他们听从您的指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希望您能成长为一个开明的、宽容的领导人。最后,祝您有更多的拥护者!还有,请帮老师找找信中的错别字。

内容概要

李跃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创办“李跃儿巴学园”,开设“李跃儿教育论坛”,著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等。

书籍目录

一定要看的一本书捧给你一朵秋天的云出版前言第一部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  一、做天使,不做上帝   1.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    睡着了    醒来了    一声鸟鸣    雨过花开    此花非彼花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欣赏美丽的心灵   2.天使之爱    感悟童心    在爱的基础上    当婴儿如饥似渴的时候    心中的莲花    天使,还是上帝  二、放下棍棒   1.走出“严教”的误区    柔情如刚    儿子的打工生涯    爸爸,我想对你说   2.棍棒之下出逆子    大案背后    棍棒之下出逆子    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灵魂的逃亡   3.孩子需要真爱    浪子为何不回头    愚昧地爱不如不爱   4.尝试智慧的爱    穿越精神的时空隧道    一只等待爱的小狐狸    驯养儿子  三、竖起爱的里程碑   1.为孩子营造爱的平台    妈妈和女人    男人长的是“鸡鸡”    老师,我有个办法    爱的里程碑   2.引领孩子发现爱    鸡毛掸子    他是英雄    幸福港湾   3.让孩子感悟爱的力量    猴群忽至    你同情谁    回头一瞥的时刻    砸枪    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第二部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  1.先“人”后“才”才是人才    本·拉登是人才吗    人才公式    人格豆芽菜   2.教育的价值在于做人的价值    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    孩子心中的“好时光”    摧残,还是拯救   3.每一个孩子都是“龙”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望子成龙”的挽歌   4.拯救,还是教育    二二为什么得四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5.反思教育的价值观    土村人    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    驴粪蛋飘满天空    漏网之鱼   6.道德形成在道德氛围之中    天职    两难命题    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    走出心灵的峡谷    在仇人与病人之间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7.学习不一定会失去幸福    拿着瓦片走进课堂    急中生愚    请把抢救写成故事    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司马光砸缸    愉快的认字方式  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孩子有孩子的幸福观    老师,我们不幸福    孩子为什么不幸福    在错误中成长    种菜的秘密   2.天才有天才的苦难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六重苦难    围剿与反围剿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托着狗脸欷歔感叹    地下党人走进迷宫  三、孩子幸福的根源   1.改变父母的幸福观    乞丐的启示    幸福的概念    不要做忙碌的鸽子    幸福成了奢侈品    把心带回家   2.用阳光化掉乌云    找来的痛苦    一条河与一缸水    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他人   3.幸福的小篮子    让心装满幸福    我的阿依夏    风景中没有陌生人第三部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一、是教育,不是招数   1.孩子的幸福是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    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    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    上帝安排的音乐    你今天真酷   2.孩子的快乐是教师走出职业的惯性    第19层地狱    说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   3.成人的义务是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氛围    心灵的果冻    用灵魂照耀灵魂   4.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    大海无水    恋爱话题    蜀道之难  二、要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   1.懂得孩子才能帮助孩子    爬台阶的小男孩    背后的军团    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   2.帮助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无法遏止的动力    学会倾听   3.创造是孩子身体里的种子    创造力不能教    国王号令全国    眼泪与冰激凌    多米诺效应  三、真爱能为孩子找到幸福学习之路   1.把教育看作一片天空    天上有个太阳    教育的因陀罗网    教育中的东方和西方    教育中的哲学    教育中的禅意    见仁见智的差别    教育中的难点   2.避免教育走向偏执    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我坐在那儿看着他哭    关键时刻    好朋友是要吵架的第四部  幸福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机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    轻轻地接,轻轻地递    生命中没有“更死”   2.怎样输入道德价值观    视死如归    契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是鹿王  二、怎样提升孩子审美   1.捕捉提升审美力的教机    与大师约会去    凡·高的大皮鞋、房间和大树    改造凡·高   2.从一幅画,进入一道风景    阿尔的太阳    高更,你在撒谎    凡·高,你也撒谎    美丽的陷阱   3.培养孩子欣赏的兴趣    新大陆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光着身子的耶稣   4.走出“扫黄”的误区    人体“扫黄”    谁抱着女人    风动,还是心动    人体是一片彩云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接吻是“黄色”的吗   5.想象是人的生命迹象    谁来评说    孩子眼里的大雪    野兽不是野兽  三、将感受提升到心灵的高度   1.从个体到整体    白云吸住了眼睛    你发现什么    从个体到归纳   2.从整体到心灵    进入故事    实体化的过程    从归纳到心灵  四、怎样让孩子使用形象思维时获得幸福感   1.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一分之外    白象似的群山    大脑中的电影    姑娘犹如阴影   2.把形象思维变成表达的语言    红头发的安妮    胸针在蓝色的湖水中盘旋    我是上帝  五、怎样让孩子快乐地施展创造力   1.提供创造的平台    月亮鸟    哈利·波特的扫帚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天狼星   2.提供想象的平台    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大胡子叔叔    冲出围城   3.人的品质是创造的重要平台    他为何如此紧张    大脑翻江倒海    颤动的神经末梢    满天的星星  六、怎样让孩子愉悦地使用逻辑   1.理性的升华    莫格太太的猫    千难万险    暴雨倾盆   2.情感的升华    人性的光辉    给家长们上孩子的课   3.感觉的升华    伸手抓来的虚空    长着尖角的酸味    咀嚼彩云  七、怎样让孩子沉迷于学习技术   1.让孩子有学习技术的动力    技术的输入    创造的实现    城堡的建造   2.让孩子产生学习技术的需求    禅宗的方式    孩子们喜欢“逃跑的圆球”    转型的窍门  八、怎样让孩子自信地学习知识   1.要赋予探索的精神    要善于发现问题    天是红色的吗   2.兴趣是探索的源头    请抓住你的影子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九、怎样使孩子自然地成长起合作能力   1.使孩子发现对群体的需求    浪子流浪在家中    建立一个家庭   2.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田园牧歌    阳光灿烂的日子编辑后记代跋

编辑推荐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作序推荐不懂得教育,就不懂得孩子,一部历炼22年的幼教感悟和心灵寄语,家长和老师不可不知的儿童幸福观专家评价李跃儿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小巫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专家评论

作者简介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或者只想看其中一本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它能让你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这四大范畴的至理心法与技巧,让你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

图书封面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关于李跃儿的教育,好像不管专家还是非专家,都谈得相当多了。    她在教育中关注的许多问题,以及进行的一些针对性的变革,无疑是为僵直的教育进程带来的一道春风。整个阅读过程不由得每每感受到心灵的震憾。     整本书的叙述方式的确娓娓道来,涉及的都是教育里一些很细的环节,回答的亦是很具体的问题。丰富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李跃儿扎扎实实地实践着的每一个脚印。但是,也确实仅是一本谈感悟的书而已。     整本书并没有形成特别鲜明的理论框架,更简单一点说,我并没能从中提炼出其派别所属。所以,如果要称之为"李跃儿教育",未免有些牵强,我想我更愿意称之为"李跃儿感悟".也许她在整个实行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是已经将之凝炼成一种新理论指导的实践,但如果光从本书来看的话,细节的汇聚还是主要的组成。     PS:看到后面读了李跃儿老公徐小平写的跋。我觉得就写作能力来讲徐比李更强大。^_^
  •     这本书名气很大,说是看李跃儿,这一本足矣。可能期待太高,看完感觉没有传说中的好。特别是整体结构混乱,小标题莫名其妙,再次看的时候,翻看目录就不知道看到哪了,看过的内容在哪一章节。李跃儿在教育实践中的很多实例看了很有感悟,特别是第一个杨一帆的例子,看得我眼泪哗哗的,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觉得这样有耐心、了解孩子、能解决家长问题的老师太难得了。最后很大一部分在讲绘画,很多观点比较认同。最近朋友也开了绘画班,讲究教孩子技法,先示范然后孩子跟着画,隐隐觉得这样教有点不妥,但现在家长急功近利,要看到孩子在这段时间学到的成果,画不出像样的画就很难说服家长。说到底,不管作者名气有多大,书的名气有多大,不能盲目照搬,都是一个原则,好的为我所用。
  •     人最大的特点是生来就爱探索爱学习,不爱学习是因为学习方法没有。与孩子精神愉悦的需求相对应,放手学会更好。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知识不是教会而是自己发明自己找到,知识转化为经验和智慧。道德判断能力决定道德实施能力,6岁前的儿童教育是给他们发展的自由。培养关爱,诚信,大胆,探索,参与,自主自立,创造。认字:用字代替圈的需求,认字的需求,字的由来和象形字。课本:先让学生讨论,写作,把学生写的作文宣读,然后展示课本,与自己写的文章进行比较,知道课本好在哪,就会如饥似渴。课堂作用不在传授,而在激发产生兴趣有了动力,将所学变成经验完成实体化的过程。好老师是顺着孩子的思路,课堂是学生推动的。成长中的烦恼和痛苦会被人们自己所吸纳,变成反思中的幸福,是有意义的。人的成长过程也是试验错误的过程,错误是有价值的,从失败中成功,心智用错误作养料促进成长,从错误中走向正确。帮助孩子自己做事才是真正的帮助,示弱是一种很好的赏识方法,使用正确的赏识,注意每个细节找到帮助的点,合格的教师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方式,把知识化为智慧,把品格渗进心灵才行。真正对孩子起作用的是营造氛围的能力,氛围的力量大于教育者的力量,老师是种植孩子内心美好感觉的土壤,老师要关爱孩子,让纪律进入内心。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修养是灵魂的建构,懂得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敏感力产生内心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的需求或敏感力减弱,动力才消逝即敏感期。孩子刚出生第一敏感期是嘴,经过一年嘴的工作后,注意力转向手,接着是腿,为大脑收集事物的信息,使心理走向成熟,儿童的行为是发展和创造自己,给予尊重和观察了解,刚会说话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孩子需要被倾听。创造是孩子身体里的种子,创造能力只能培养,好的老师教和说很少,主要让孩子自己去悟。思维侵犯:先教跟着画与口述的画会一样,思维被教的东西控制了。要引导孩子感受和思考,寻找机会使他们产生知识与技术的需求,提供平台放飞想象思维等。只有创造和探索才能极大地愉悦人的精神,创造是我们需要怎样才能活得幸福,培养孩子的灵魂需要长时间,创造能力每个人天生俱有,我们做的只不过让这种能力展露出来。教育是用前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晶作为刺激,提供给孩子,使他们接受刺激后产生认知的时间过程,最后由孩子产生自己的结晶,再将结晶进行比较,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从故事入手把孩子引进孩子的殿堂,引起兴趣,在积极接纳中走下去,感受提升到心灵的高度,观察从吃玩入手,引导进行归纳,说错让孩子认识特征的重要,如果直接灌输就没有孩子的参与和探索,从心灵上感悟事物,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仍从事物开始,氛围只能心灵才能捕捉,孩子更喜欢氛围的营造。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只是被隐藏着,成人的义务在于激发出这种能力,提供刺激与可能创造的平台,使思路变成现实,让孩子发现她天生有创造能力,精神得到愉悦不断去创造。第一步让孩子发现自己具有创造的潜能 第二步提供创造的平台 第三步挖掘与滋养创造精神。先进入提出孩子感兴趣的主题营造迷的氛围,再表达出想法发现创造的愉悦,进而提升,老师激发孩子的刺激,正话反说的方式解释。艺术:艺为心灵术为技术,没有心灵技术成不了艺术,让孩子具有创造表达心灵的能力。用童话故事作为逻辑思维的原料,寻找故事发展的因素,故事要没听过的,先自己编,在和原著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原著的好。培养:捕捉心灵感受的能力,从五感-视听味触嗅觉,体味生活的细微处,品调味料画,触摸各物品画,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手触摸的感觉是直达心灵的。先讲了塑造人性和人格的教育,接着讲绘画技术的输入:制造需求与对技术的渴望,如装了马力强大的内驱力,在渴望下想方设法获取创造所需的技术,能力被闲置就会消失,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好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探索真理。认知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放手自由探索才能面对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知识技术的需求,等待靠自己从无到有的路,通过认知得来的形成智慧的结晶,制造技术的需求。用吸收性心智先让摸索,从思考到观察再思考,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感动,快乐,享受,启迪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看完《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让我特别渴望孩子能进入像巴学园一样的学校学习,可是它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李跃儿这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老师太少了,这样的书看了越多对现在的教育体制越是不满,但作为父母应该多了解多关心孩子不要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而逼迫孩子去做些什么,大家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但最终因为各界对孩子过于完美的要求让他们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幸福。家长们要先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才能重拾孩子幸福的未来。
  •     由于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便是每位做家长的期望。我作为一名2岁宝宝的家长也不例外,总是希望尽最大努力给予宝宝更好的教育,所以在如何教育宝宝的问题上,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同时也在当当网上购买了许多教育小孩的书籍,希望能够有所启发。自从阅读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我感觉到许多问题突然间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而这些痛苦同时也造成了孩子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中或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总是打骂和体罚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体贴,从小在孩子的心灵中培养幸福的种子,那么孩子将来回馈给社会的也必然会是幸福。我希望这样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能够带给很多年轻的父母们一点启迪,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     这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教子书。之前看了很多教子书,喜欢的不是很多,应为太功利。我比较喜欢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非常有高度和深度。这本是尹建莉推荐的,我也在网站上看了看李跃儿的情况,看了一点就很喜欢,买回来之后,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爱不释手,确实好极了。说出了很多实话,指出了很多传统根源,分析的很到位,很有指导性,让人边看边反思,学会很多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知道李跃儿,是因为小豆豆,那天想看《窗边的小豆豆》,可怎么也找不到书了,估计是借出去了,想看的不行,想起书中的巴学园,真想自己也建一个巴学园,于是就到百度去查关于小林先生和巴学园,希望得到更多的细节,没想到却查出了李跃儿的巴学园,还有《夏山学校》,(也买了,还行吧,感觉没有多少可操作性。)看了网站上的东西,又看了纪录片《小人国》,就很欣赏李跃儿了,感觉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带给我想要的东西,就买书了。
    一看之下,真是非常好,许多话,都说到我心里去了,里面不仅有李跃儿自己教子的真实经历,还有许多教育实录,很能说明现在我国存在的教育问题,并指出了明确的道路。我想,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国的教子圣经,每位家长父母都应该好好学习,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孩子,达到双赢。
    年轻的妈妈们,赶快看看这本书吧,它会想灯塔一样指引你,让你走上光明之路。
  •     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但是你是在用智慧的方式爱他吗?
  •     脑袋空空,有了娃,完全不知道如何教育,只有广看书,不生搬硬套,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育儿理念,李老师的许多观点还是很有触动,但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还需要动点脑子
  •     里面其实还是有些东西小小地触动了我,比如对孩子的尊重等。不过总体来说,由于李跃儿本身的艺术和文学素养的限制,这本书的结构和语言组织比较混乱,对艺术品的一些看法过于粗浅。而且由于李跃儿居住在西部,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了解比较少,把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广泛接受的看法重复地灌输,令人有
  •     看了同事的后,对李跃儿很认同,于是又买了这本书,从中我学习到很多,也更新了自己的育儿理念,后悔看晚了,遗憾李跃儿的学校不在我所在的城市.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位为孩子苦恼的朋友,刚才又买了一本送他.对孩子教育问题有困惑的人不妨看看,会有不同程度启示的.
  •     教美术,也教其他;教孩子,也教成人。教孩子其实是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
  •     从画家到育儿专家,她的育儿经验值得一学。
  •     学习作父母。
  •     写得不错,但读了小巫的书后就没必要读这本了,如果你不打算做幼师的话。
  •     比较深刻的一本书。
  •     值得收藏的一本书。许多案例的解决方法值得借鉴。
  •     我在北京做幼教的时候李跃儿为我们幼儿园讲过课,很有亲和力很专业的印象,当时还萌生了去宁夏她的学校做老师的念头,那应该就是理想中的学校和教育,理想中的领导如果你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视孩子的感受,希望孩子幸福,那么,此书是必读书目之一!作者说"我不是专业写书的”,她用谈话一样浅显的语言讲述一件件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巧妙又科学的随机处理,不禁让人叫绝,也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这样的事可以这样处理……重要的是注重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遵循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让孩子体会到许多道理……更推荐所有教师来读这本书,学习怎样真正在教育中尊重孩子
  •     文笔很一般,说教多过其他。不是特别喜欢。
  •     给深受传统教育的我们当头棒喝。对于传统教育,我们如何去粗取精?如何开展适合当下的儿童教育?这是个好的开头。
  •     李跃儿演习的“巴学园”教育理念或许目前真的很适合教育学龄前的孩子,真的很不错。
    已经全力推荐给身边所有的亲人朋友同事了,陆陆续续为人代买了十多本了,自己的和同事的书也被用来周转借阅了,并推荐到儿子的幼儿园了,真的很棒,应该学习。
  •     新版更好一些
  •     无法形容读了这本书的心情,作者李跃儿是伟大的,在她身上散发的光芒不能用一个词来简单概括。我儿子现在七个多月,已经将小巫的书整套收买,另外看到小巫强力推荐的这本书,我想肯定不错,就一并收买,果然如此。强烈向各位妈妈推荐,为了我们下一代爱育(不能再叫教育了,书里有提到),我们真的要反思我们一概用在孩子身上经常犯的错误,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用我们最博大的爱去驯养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心智都能健康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的。
  •     希望中國有更多像李躍兒這樣的優秀啓蒙教育者。
  •     以前听朋友说起过李跃儿的教育,所以才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半多,觉得很失望,实在看不下去了。一、里面的案例很极端,而且叙述很没条理。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写的一本书,给孩子讲的很多故事我都觉得不适合讲给学生听,因为没有太多意义,甚至有些故事太过阴暗。三,我想很多买教育孩子的书籍的家长肯定看过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再来写书,对家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觉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威特的教育》等等这些书籍比这个要好得多,这些书籍我都是一口气就想读完,读完后又要 重新读几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收获。我看了很多教育书籍,只有这本书我看到一半没有再看下去的兴趣和想法。
  •     谢谢李老师的分享~
  •     非常享受李跃儿书写的艺术课堂,文字认识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灵活,生动又不失理性。
  •     读后很想有机会去看看她的巴学园
  •     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错误,有时很是迷茫,李跃儿的书帮我看清了自己的孩子,大力推荐
  •     这本书是看了书评和听说李跃儿教育才买的。内容很实用。有总结性的文字,也有大量的实例。很多人觉得举例说明很浪费纸张和时间。但个人觉得,这些例子很生动直接。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许多的经历和做法都是相似的。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明白该怎么做。李跃儿真是一位耐心细心明智的教育者。她指导我们更多的走入孩子的内心,更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先要为人才能成才!多么好的警示。她让我们这些日益浮躁功利的父母换一个角度欣赏孩子,从而发现自己的孩子或许不会弹琴,或许英文不好,或许不是数学天才。。。但他(她)仍是我们最优秀的宝贝!
  •     素质教育难敌应试教育,也应该是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压力造成的。
  •     李跃儿的书,第一次看。看后很有收获。现在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感叹像李跃儿这样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真是太少了。建议家长朋友们也要多了解孩子,更多的给孩子幸福感。
  •     看到一位家长博客里谈到这本书,于是就买回来学习,一起还买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没想到这本书竟也是小巫老师推荐的好书,看后我真的太喜欢李跃儿老师了,真希望在武汉也有一所她的学校,我也得把我的儿子送去,在她的教育理念下受教该多幸福啊!
  •     这是一本值得家长用“心”去读的好书。我看了后真的是非常佩服李跃儿,她能如此理解孩子,并把它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相比之下,我们也爱孩子,但是我们没有平等地对待孩子,我们没有真正地理解孩子,所以也没法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建议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很满意的家长们都去读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非常幸运能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我心中最大的感受是做父母的、教师的都应该好好的读读此书。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还想以后好好学习。书中李跃儿老师教育小孩子的一套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懂得孩子的心理,这种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洗礼。如果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能有这样的一种尊重孩子的心理,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强。强烈推荐大家阅存此书。
  •     最近几天苦读大李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一次拿到这本书,那是因为我是“巫丝”,偶像喜欢的书,我当然要拜读了。可是没有读几页,怎么就读不下去了呢,现在想想,一是,那时候自己对育儿知识学习的太少,知道的太少,认识的不深;第二,那时候咿呀太小,没有太多的问题表现出来。记得当时我给一个搞教育的朋友说,李跃儿的书是写给问题儿童的,我不需要。她当时只是告诉我,你应该好好看看,写的真的很好。我笑笑,这件事情就过去了,那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就开始在我的书柜里睡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咿呀长大了,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嘴上总挂一句,咿呀越来越难带了。不论谁问我,俩孩子你怎么带的时候,我都会说上一句,哎,越大越难带啊。直到三个月前,辞职在家,开始我的新生活,每天泡李网,在李网寻求帮助,在各种书籍里寻找答案的时候,才意识到,《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时隔两年,再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真的是大不相同啊,偶像就是偶像,喜欢的书就是好啊,现在才真正的知道了,我的偶像为什么会一夜读完这本书,可是我的功力不够啊,一本书一读就是几天,读了后面,再返回去读前面,一点一点的读,一点一点的理解。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来看看这本书吧,强烈推荐哈。
  •     谁拿走了我的幸福。。。
  •     有些好东西,但她真的不合适写书。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赠VCD)(小巫强力推荐)
  •     实践出真理
  •     了解李跃儿,是因为看了小巫的书才知道有这个一个人,也就慢慢了解了原来还有儿童之家这样一个机构。但李跃儿的教育理念我还认同了,就像书中他描写的孩子的经历。很不错的一本书。
  •     说实话,李跃儿的这本书有点像阳光点亮我和儿子的生活,正苦于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如获至宝,看过以后受益匪浅。强烈推荐给那些真心希望自己孩子幸福的家长们!谢谢跃儿!
  •     我是孩子的爸爸,以前经常打儿子,现在不打了。也慢慢变得站到儿子的立场去理解他,懂得了用温和的爱去爱护他,比如看到他贪玩了,我现在不在呵斥他,而是知道他这样只是在工作,比较认真而已,就如我有时工作时比较卖力一样。这些观念都是读这些书后得到的体会,真心希望更多的人来读这本书,真心希望更多的小孩能有一个合格的、懂教育的父母!对书的作者(李跃儿)赞一个,致敬!
  •     前面鸡肋,后面很精彩
  •     相见恨晚的一本好书,拿到后爱不释手,一口气看完了它,作者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与我们以前所收到的教育完全不同的全新视角,李跃儿老师以博大的爱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使我们跟接近孩子的心灵世界,用心跟孩子对话,并带着感恩的心与孩子一起成长。
  •     最近接连买回五、六本家庭教育图书,因为前段自己和8岁的儿子之间出现了问题,使我心情常陷入低谷。每本书都有帮助,从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王金战的《学习哪有那么难》,张杰的《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墙角的小婷婷》以及《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这些书就像压力释缓剂一般,让我慢慢改变了看待儿子的角度,不再步步为营,对孩子紧紧相逼,还空间给孩子,以前的很多问题已经淡化了很多,最近和儿子处得好多了。
    张跃儿老师的书,真的是最优秀的!书中的许多话被我抄了下来,几乎是不自主地(其实,我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她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分析细致到了极致,道理被描述得易懂易操作,这样的智慧与大爱传递给所有的为人父母者,我们真是幸运极了!
    曾以为,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谁知当你真正开始研究对孩子的教育时,首先你会去追求自己心态中的幸福感,因为只有有了成人的幸福做保障,孩子才会拥有幸福的成长经历。一本书,一种理念,换来一家人的幸福,为什么不拼力试试?
  •     昨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买这本书前主要是抱着博采众家之长的角度来看的。但是看着看着,还是被感动了,还差点流泪。具体的感受说不好,也说不全,但李跃儿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理性的大爱,确实深深的打动了我。她让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自身素养不够的父母,是无法培养出高素养的下一代的;不懂得耐心去解读孩子的父母,也无法好好的引领孩子。正如李跃儿对教师的要求一样,要爱孩子,爱到看到孩子眼睛都拔不出来的那种,但是应该要有理性,教师自身要有素养,要懂得把孩子的心灵往高尚的一面去引导,让他们的心灵接受美好的东西,让他们充分的去体验成功、挫折,体会融入群体、体会被孤立。。。。让孩子们在这种充分的体验中得到成长。让孩子们从一个个高尚的故事中去感受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在孩子面前坦诚作为老师自己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既尊重孩子,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孩子。很少这么夸奖一个育儿书籍的作者,她确实充分表现出了《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校长的素养,我认为同时还超越了他。也正如小巫在这本书的序中所说,如果只能推荐一本育儿书,那么我推荐这本,如果要推荐先看哪本书,那么我也推荐先看这本书。
  •     谈一段真实的感受,我家姑娘二岁五个月了,一直由LP独自一人带着,小家伙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爱哭,而LP最最忍受不了了的就是她的哭,经常是在我下班回家时突然遭到LP的一通无名火搞的我非常郁闷,最后发现都是之前姑娘的哭闹造成的。有一天LP对我说看到邻居家小孩的妈妈在看这本书感觉不错让我上网买一本。自从这本书到了LP手中后我觉得自己的天空一直阳光普照,再也没有经历过阴天。虽然我没有仔细去翻看这本书,但从LP看书后的感悟中了解到家长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其举动行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不被孩子的反常行为所影响。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出LP思想上的顿悟,也许并不是每家长看后都能有这样的感受,但我还是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女士,希望她的幼教思想能被更多的家长所接受!
  •     好书 八零后做父母的tx看看。
  •     看过李跃儿的书,都不错,非常值得现在的父母看,现在中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可现实当中大家都用自己以为对的方法去养育孩子,却没有关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中国父母再苦都能为孩子提供物质的一切,却没有认真考虑孩子心灵精神的需要,看了李跃儿的书让我反思了不少,真后悔以前对儿子做出那么多事情,现在看书之后我试着用大李老师的方法去关心儿子的精神需要,现在儿子高兴不少了,真是太感觉了,另外让我羡慕能到李跃儿巴学园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啊。真恨不得我也在北京。可惜花都这边估计找不到这么好的中心可以让我儿子去了。如果你们想做一个好父母的话,请看看这本书吧
  •     本来是看了别人的评论,也知道大李是小巫的好友,这才买了这本书。没想到,她出我意料的好!给我很多的帮助。最出我意料,让我大吃一惊的,居然是儿子的画画。大李是美术老师,所以她的书中很多以美术为例,来讲教育。开始看的时候,能明白那种道理,也感受了很多艺术的学习,但心里还在遗憾,可惜我不懂绘画,无法给孩子这样的指导。儿子在幼儿园,是一直被老师评为画画不行的孩子,我们家长也不懂,何况也认为孩子画得并不好。看了大李的书,那天儿子无意地在画画,按照大李的讲法,我还真看出了孩子画中的表现力,那小小人儿俏皮、自信的神态栩栩如生。原来,儿子一直这样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是我们忽视了。强力推荐,真的值得一读。
  •     李跃儿老师的教学方式真是太生动了,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肯定会很幸福,很开心的去学习和成长!
  •     素质教育就应该按李跃儿这样搞,可惜咱中国也就北京才有个巴学园,要能有一批能李跃儿这样思路清晰,关爱孩子的老师,中国的教育就有希望了。强烈推荐所有父母和老师都来读读这本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千万别以爱的名义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只匆忙看了一下标题,就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有问题。 我们只能有机会养育一个孩子,却又在自我与孩子之间矛盾 需要能帮助我们的力量 要好好看看
  •     胜在无数个真实案例
  •     刚读了第一部分,写得很好,喜欢李跃儿,喜欢她的教育理念。
  •     这是一本好书,看了这本书与碟片,深深触动我的心灵,发现了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许多不对的地方,本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造成了伤害,自己既然浑然不知,感谢李跃儿的书,感谢她的言语一语打醒了我,真心希望天下父母看看这书,把孩子的幸福还给他们,童年人生只有一次,正确的教育才能给孩子快乐,错误的教育只能给他们带来伤害,教育是门学问,当父母不是件简单的事,李老师的书会给我们指点迷津,希望李老师多出点书,教育我们如何为人父母
  •     李跃儿的教育理论很早我就有了解过,但是一直没有买,在网上看过她的书,也上她的博客去看过,这本书非常值得做老师的和家长阅读,做老师的阅读即可提升自已的教学水平,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按照孩子的需要来设计课程,这是我心目中向往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国内能做到这样的教育机构太少了,真希望李跃儿老师也能在深圳开办一个这样的学校,让深圳的宝宝们也能受益,接受这样先进的教育模式.我发现多看家教类的书有很大好处,就是父母也能跟着孩子完成一次内心的成长,这样我们大人的心态也就好了,因为孩子的心态也就好了,这样便是在无形之中让孩子受益了,就像尹建莉老师的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名一样,我深信这句话.所以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因为我们都是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值得一看
  •     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李跃儿这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另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他们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李跃儿在书中所提到的教育,说白了就是“爱”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根基,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教育。回想我的教育生涯,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和不安。在我刚当老师时,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热情。曾经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而让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背诵,背不过就以告诉家长为由来威胁孩子。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缺乏真爱。如果一个真爱学生的老师,不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灵。因为孩子在没有背过以后,肯定已经非常害怕,而我又说要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要担心父母的质问和责骂,这些,对于一个5、6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而我却全然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何等的残忍呀?后来,我对教育少了往日的热情,多了一份任性,反正这只是谋生的饭碗,干好干坏还不是凭心情,今天心情好,就多干点,今天心情不好,随便敷衍一下就过去了。再后来,逐渐在教育里找到一些乐趣,才又慢慢重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恢复了最早的热情,少了过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责任,少了过去的焦躁,多了一份爱心。原以为现在的自己成熟了,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因而沉浸在骄傲自满中。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老师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我读到了她。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从现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就要向着“爱——无私的爱自己的学生,爱——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的方向努力了。她的爱育观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灯,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努力着,我相信,我们教育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     读李跃儿的书总是这样,恨不得不眠不休,真是如饥似渴,育儿的书以前也不少看,可是都没有她的书让我如此爱不释手。这本书其实不单纯是本育儿书,其受益的群体还应该加进教师、教委会成员,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有老师、教育风气,是整个社会!父母是微弱的,看了这本书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家里享受他们该有的幸福,来减弱整个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剥夺、压抑、损失。这本书里有很多很美的课堂,很生动让人动容的课堂,看了书我最深的感触是:我好想从新来过去当李跃儿的学生,跟她学画画,学艺术,我还冲动的想辞去工作去参加她的培训,去当一名受她培训的老师。
  •     爱与自由
  •     值得一读
  •     一开始看着不觉得怎么样,看到后来才发现作者的艺术课堂教育的精华之处,颇有中国巴学园的感觉。教育果然是于细微处见功夫。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它能让你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这四大范畴的至理心法与技巧,让你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
  •     本书它能让你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这四大范畴的至理心法与技巧,让你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
  •     尽管理论欠缺,但因为李跃儿丰富的实践,这本书还是很丰满的,对于妈妈,对于教师,严肃说教的面孔都是让人厌恶的,平等的心态,探究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鼓励他们,放手给予他们更多自由。
  •     我宝宝现在还小,但了解了李跃儿的教育理念后,首先反省自己之前为人处事的问题,比如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李跃儿的理念很具操作性,好庆幸能提前接受先进的育儿观念。用真爱对待孩子,用平常心看待一切,尊重孩子。让我们和孩子同样得到幸福。
  •     如果你还没看李跃儿和孙瑞雪的书,那么你买李跃儿的三本书就行了。如果你已经看过孙瑞雪的书了,那么你还得买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     李躍兒是個情感細膩、擁有真愛之心的人,她用真心感動著我們、用情滋潤著我們、用愛教育著我們,讓無知的家長和所謂的教育者倍受心靈的煎熬與折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催化劑般“催化”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沉思、反醒、領悟、覺醒。




    李躍兒說過“要是不懂什麼是兒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許會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屬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塑造,本質上就是一種嚴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喪失了作為人的基礎,最後只能成為“非人”。例如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母親給10歲的儿子洗腳,儿子把腳盆打翻了,母親大發雷霆罵了一番;一個10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洗腳,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卻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煩意亂的結果。然而,在孩子眼中,几分之前是慈母,給儿子洗腳;而几分鐘后就變成了凶神,愛与恨的瞬間轉換肯定會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顯而易見了!




    李躍兒歸納了三類家長: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為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又有責任心,他們占據絕大多數,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我凝重的思考,我屬於哪一類?請你也靜下心來,思索一下,你又是哪一類呢?普天下的教育者們,你們又是哪一類呢?




    李躍兒的書,讓許多人覺醒,可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能革新嗎?傳統教育能夠被顛覆嗎?強烈推薦幼兒教師來讀讀這本書,不要用你們的“威嚴”來扭曲孩子幸福的童年。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必須要清楚“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引用周弘老師的一句話:“用心賞識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幸福。




    讀到書的最後,讓我想到自己和周遭的朋友,想到許多人性格的缺陷與人格的不完美,或許,這都是因為童年的不幸福而導致的,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就是失敗教育下的產物,難道還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如同一轍嗎(當然也有許多優秀的人才)?要使孩子幸福,我們不僅要對孩子有愛心、責任感,更要使這份愛心充滿智慧。所以我們要糾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和行為,學會“等待孩子”。李躍兒發現自己的錯誤教育行為時,不惜花幾年時間等待孩子自然發展,還孩子童真。




    其實道理我們閉上眼也能說得天花亂墜,要做到真的很難很難,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難免有不如意或心煩的時候,再看到孩子哭哭鬧鬧、調皮搗蛋、不守規矩,自然就會發火,情緒不受控制的走向憤怒的極點。就我自己而言,我就是一個沒有耐心的媽媽,每當我兒子玩皮、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控制不住情緒,就會發脾氣、凶他打他,事後又特別懊惱與後悔,這是一個弊端,我們每個人都要改,孩子的任性、玩皮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只有學著改變自己,才能讓孩子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時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雖然我的教育觀點與之相比相差甚遠,但是,我會向著“愛育”方向努力。


  •     我是一个一岁三个月的男孩子的妈妈。从我儿子出生起那天我就在不断学习,有关育儿的好的书报杂志我都买来看,我认真的执行,除了希望能够科学地教育孩子,我更希望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盲点而耽误了孩子。我自己本科的时候学的就是教育,研究生学的是和二语习得有关,所以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是有些底子的。之前我买过很多早教专家的书,都是很有名的了。当时看了都觉得很佩服,觉得那些早教专家(同时也是些成功妈妈)真是太有想法和创意了。我就天天在那儿思考我又可以怎么发挥我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来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应该怎样给他创造条件,怎么样更好地对他进行技能培训呢?的确我儿子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在智力测评中的成绩相当优秀。但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拷问我自己,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每天给自己安排好训练的计划,然后下班好就按计划好好的教他。但是我总是隐隐觉得这样不妥,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从我看了李跃儿的两本书,我的想法变了。我觉得她的做法更质朴更贴近日常生活。我们为人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不光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且同时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在他们的每个敏感期好好地给予充分的支持,让他们充分体验,使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除此以外,教的最关键不是怎么特意的去创作机会,而是敏感的抓住每个机会,好好的去引导。有了这个根本思想,我觉得我心头的包袱卸下了,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制定计划总是要按照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或者有必要就抛开计划,高高兴兴地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体验。我觉得这样,我儿子的情绪更好,学东西也更快,每天高高行行的,这才是我最愿意见到的。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当然是大人,在我们越来越强调教育的时候,我们甚至根本不明白什么事教育。本书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如何从小处教育孩子,如何给孩子幸福,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何把握教机。。。。。。。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同的是,本书在要求大人的地方比较多,对于孩子更多的是爱,而不是教技能。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根本不关心这些,非常喜欢。书中很多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希望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好好细心阅读。
  •     全书近三十万字的篇幅,由于语言轻松,大多由故事组成,读来也颇轻松愉快。 李跃儿的可贵也在于她不仅能从自己失败的教育经验中借鉴反思,还能以宏大的目光和心胸,向历史的先行者学习,面对社会问题,切实构建和实施针对中国现行教育弊端和适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方式方法。
    这本书用了最温柔的语言来解毒对孩子的教育,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学会用温柔的心对待孩子。
    不只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自身的反省也有深刻的意义。

  •     必须看的书!
  •     首先,它带来的是教育理念的冲击,让每一个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度茫然的父母突然醒悟,于是,所有你曾经不解的孩子的行为都找到了原因,同时,你会惊讶于自己多么不懂孩子的心。其次,这里没有死板的教条与道理,只有笔者亲身的经历与她所感知、解读、沟通、疏导、改变孩子的心的事例与过程,如果你也有心,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留住孩子幸福的好父母。个人心得: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但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辛苦的生、养,而应该在于教!如何教?不是用你的观念,你的方法教,那是上帝做的事,你应该是一位天使,让孩子可能与你交心与交流……以何教?只有学习,否则你不懂你的孩子,或者是你误解了你的孩子,一段时间可以,如何太久了,孩子的心门就会关闭了,你再去了解与沟通就更加的困难。所以,你需要读书,需要一本好书。这是母亲的责任。当你读懂,你还要带领你的老公去读,甚至孩子的奶奶、爷爷、姥姥……所有与孩子可能接触的人,然后达成共识,形成氛围,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下成长,与他(她)们的幸福同在!
  •     父母必备的好书之一。很受启发,推荐!
    我一直对认为,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无法预知孩子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再加上孩子天生个性的差异,所以我们只有努力让孩子成长为乐观、自信、勇敢、坚强的人,那么,孩子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我很喜欢李跃儿老师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她的书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读过很多本,推荐!
  •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
    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或者只想看其中一本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这个老师有一套!有爱的智慧才是好教育的基础。
  •     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我看了不少,发现这部书写的很符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李跃儿的书,和小巫的书,我都看了不少,受益匪浅啊,,希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这个有配上光盘,可是电脑是播放不了的。我再换其它的试试。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赠VCD)(小巫强力推荐)
  •     育儿思维模式以西方早期教育理念为主,加上了禅宗理论,自己的升华,很多生动的故事。
  •     这本书是李跃儿自己的亲身经验,也正是由于作者本人的痛苦经历,成就了一个教育家,从而造福了许多家庭。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紧张,不妨读读这本书。相信会受益匪浅的。当然,书里面还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提倡的。如果教育部的官员们都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这么痛苦的活着了。
  •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李跃儿教育论坛上看“大胡子老爹”的贴子,他讲到了驯养儿子这一段,看得我心惊胆战,令我深刻反思了自己教育儿子的不当行为。好几次很想买这本书,可是当当和**都缺货,就只好放弃了。这一放就是一年多,直到前些天听说外甥被大姑姐暴揍,都快揍傻了(婆婆语)。我马上想到了这本书,赶紧上网一搜,很庆幸居然有货,为了一睹跃儿风采,我买了新版的书,想送给大姑姐看。新版的内容和结构有所调整,不过不影响阅读。后面附的碟子应该是李跃儿在银川教学时拍摄的,虽然不如跃儿的文字生动,但是可以让我们这些跃儿的fans一睹偶像夫妇的“芳容”,也是很超值的呢。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每一个教育理念和方法,跃儿都是用来自于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来演绎的。小巫说李跃儿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此言不虚,看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位见多识广而且风趣幽默的老友讲故事,她娓娓道来,让我们在入迷的听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小巫语)李跃儿是“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曾有一度,我真的想辞了职带儿子去北京投奔跃儿的“巴学园”,但是瘪瘪的钱包反复提醒我,就当那是个梦想吧。不过现实中还真有实践这个梦想的人,去巴学园留学的妈妈们回去后在坛子里发了留学心得贴子,让人看得真是艳羡不已。母爱真是法力无边哦!在此向那些伟大的母亲致敬!天下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不对头了还不如不爱,就像本书的编辑说的“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本书的第一部,讲的就是关于爱孩子的一些道理。里面的很多事例,看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李跃儿说她自己都曾是“柔情如钢”,怀着满腔的爱却用恨的方式对待孩子。不懂得感悟孩子的成人用“上帝”之爱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些颗脆弱而幼小的心灵,在上帝的阴影里瑟瑟发抖,也许只有天使才会蹲下来,用温暖的爱来包裹和滋养他们。所以,李跃儿说,作为一位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地相处。那我们当父母的岂不更应该做天使,不做上帝?
  •     李跃儿是我很敬佩的人。
  •     每位父母都自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建议每位家长(包括祖辈)好好读读这本书.我是揪着一颗心读完它的.好好反省一下我们是怎么爱孩子的吧!谢谢,李跃儿!你让我认识到:1.有时我是如何无意识地去伤害我的孩子的;2.不光孩子的言需要我去倾听,还有孩子的行为需要我们去"倾听";3.我对孩子的缺乏耐心和感到的挫折感,归根到底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设计的标准,是没有令我满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另我受益匪浅.
  •     早就听说李跃儿其人,但最近才看她的这本书。很感动她对儿童的理解,尊重和热爱,而且将人格教育,创造力教育,智慧教育贯穿在她的美术教学之中。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一看的好书,同时她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子的理念应该让所有的做教师职业的人反思和借鉴。非常认同她的其中一个观点,中国教育的未来关键在于要提高老师的素养。
  •     读过不少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想引用书中小巫的话,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这几天赶着看完了这本书,李跃儿的书好多人推荐给我,果然名不虚传,看了很有感触,如果家长对孩子教育上不注重心灵感受,孩子会有多痛苦呀,要给孩子幸福生活不是一句空话,看李跃儿的书,能学到很多东西。
  •     很不错的书。。。 若是每个教育者都这样,那新一代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李跃儿老师说:要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用心灵去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爱,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认同孩子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爱,要用心爱孩子,也要感受孩子对你的爱。从这本书里,我知道还有个李跃儿教育论坛,上去注册了,还不错,里面有李老师和小巫的专栏,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孩子的幸福
  •     每个家长都该看的书 真的很好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了开头就知道是一本教育书里不可多得的好书,开头的几个案例都当成故事读给孩子听,她也特别喜欢。读了好几天,读完以后的感觉是还应该再读一遍,应该好好思考好好消化消化。

    我也是美术老师出身,教了十年年的美术课,无论是上课还是美术教育的思想,自己感觉挺不一般,至少在辽宁的中小学美术老师里能排在前列,没想到一个宁夏少年宫的美术老师竟然能够在教育上达到这个境界和层次,不得不让我佩服。很多很多案例都可以拿来就上,就是一堂堂精彩的优秀课啊!她处理得是那么巧妙和自然,让每个美术老师只要看了就能感觉到,对就应该这么上,美术课就应该这样,这就是我们想找却没有找到的方式!

    其实李跃儿完全不是一个美术老师了,她的课不仅是“艺术教育,而是教育艺术”。不知不觉间就把书后面那些人的评论给借用了。我平时是从来不信这些评论的,虽然他们都出自专家,但是看完了书,我感觉这些评论是那么的贴切。都是我想说的话,干脆再抄几句吧:

    “但愿中国教育从《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开始步入正确的轨道!”

    “每次都看得我热血沸腾!”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

    “恨不得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看一看这本好书!”

    “孩子有救了!大人们有救了!”

    ……

    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你能想象这是对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书的做出的评论吗?!

    正像里面的一个教育专家所说的,这本书真的这么好吗?不是这本书太好了,而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太失败了!!

    诚然!
  •     育儿书看了很多,李跃儿也是受益于蒙氏教育,然后自己再研究出具体教育的方式,对家长很有启发性。这本书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引导我如何给予孩子艺术的熏陶。大李是美术专业出身,对这方面描述得比较多,让我学习了很多培养孩子艺术和美术的方法。非常感谢!
  •     如果教学也分“神圣工巧”的话,我认为李跃儿应该进入“神”的范围了。
  •     李跃儿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的确与众不同,幼教一线能多一些李老师这样的老师就好了,真正了解孩子,爱孩子,遵循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
  •     虽然内容有些杂乱,但如散落四处的星星,总能时不时地捡到金子,达成共鸣!
  •     李跃儿确实是像小巫讲的那样,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她的故事能让你像个如饥似渴的海绵愿意不短地吸收水分一样.她的教育思想太宝贵了,这种启发孩子潜能的教育是我们国家多么珍贵的宝藏啊!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真的好希望国家的教育能彻底改变那种死板的应试教育,为了分数来学习知识.也真心希望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打开一扇幸福的门!
  •     我是从网友们的评论中了解到此书的,后来也有身边的朋友极力推荐,就在线看了一些书中的内容,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有了收藏此书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次买书经历。
    书是刚拿到书,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是李跃儿老师的教育理念真的令我这个做妈妈的信服,想实践书中的教育理念,也想以后的孩子们能有机会到巴学园接收教育。
    妈妈们真的需要人手一本哦!
  •     儿童敏感期时要无条件支持
  •     李跃儿的书看过不少了,对于她对孩子深深地爱深切体会!如果今天的家庭教育能在科学、智慧的指引下进行,孩子会多么幸福、家庭会多么的和谐。仅以此共勉。
  •     李跃儿真的是天生就适合搞教育的,那种对孩子的用心和教育手法的出神入化就犹如一个武林高手,已经到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为为有为,太神奇了,书中的很多案例都看得人荡气回肠,昂首长叹,又让人如沐春风,痛快淋漓,要是小孩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实在是孩子的幸运呀,可惜这样的老师全国都寥寥无几吧,有一个就有希望,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真正的灵魂的工程师来构建我们孩子的天空!
  •     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与现行的幼儿教育理念有着极大地反差。李跃儿不是一个中庸的人,她言语犀利,敢想敢说,很明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个性让人赞叹。书中常有让人感动的故事,让人感动的理论,她让每个父母都在看书的同时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了那个拿走孩子幸福的家长呢?这本书不仅仅是父母必读,我想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更应该看看,想想,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但是至少要先有意识,毕竟,让孩子生活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已经买了李跃儿的另一本书,真的是太喜欢她了。
  •     贵贱;
  •     不错
  •     可以说是我的育儿启蒙书,没有李跃儿,我可能跟传统的父母一样的对待孩子,给孩子伤害,更不可能接触华德福教育,孩子也不可能在现在家庭园里快乐的成长,感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