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08624181
作者:汐见稔幸
页数:208页

找一个自己和孩子们沟通的窍门

江山/文人与人的沟通从说话开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适当的沟通方式会打开孩子们藏在心中的不解或者好奇。所以,语言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我们沟涌的桥梁,轻松快乐或换位思考的交流模式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童年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最纯粹的心灵状态,所以,与孩子们沟通要做到四点:1、仔细聆听,2、产生共鸣,3、引导思考,4、鼓励孩子。做为一个家庭,与孩子沟通是维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最为平常和普通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们聊天?也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用心来回答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因为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首先要通过交谈,来互相明白对方的状况或者心情,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地培养孩子们与家长聊天的意愿的同时,来加深孩子的好人缘,因为只有更多的交谈才会获得除学习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和交涉能力,有助于改变自闭的性格,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试着去倾听别人的能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在家长的眼中是可笑的,但有必要耐心地去解答,给孩子们发现自我和举一反三的机会。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工作已忙到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说彼此的沟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要如何平衡这架天平呢?第一是不要把工作情绪随便带到生活中,尤其是孩子;第二是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交谈,不管他多大,那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空间的人所提出来的问题,只是想法不同而以;第三是工作之外的生活交流要认真要真诚,不管回到家多么地累,一点点时间的聊天不仅会让孩子们了解家长,家长也会感到工作之外的乐趣,那就是天伦之乐。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非常简单的生活态度和交流方式,比如早晚的问候语、孩子开心时、帮家长做完家事后、当孩子看电视不做作业时、当孩子一脸落寞时等等,只是普通的一句话而以,只要家长们用心,就一定会给孩子们无形地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其实,与孩子的沟通很简单,只要真诚地去和孩子们聊天,真实地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动,真正地把他们当做好朋友,去聆听,我相信所有的思想代沟都会踏平,毕竟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最简单不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沟通的窍门。

Lste互动,其乐无穷

说起与孩子的交流,在我们家里,我还真的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今天看了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亲子教育信心,作者所推崇的LSTE亲子教育模式,也是我正在实施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模式。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与一些理论巧合了,在比对分析之后,我发觉了自己平日的一点小瑕疵,也看到了很多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很值得各位家长们去读一下,体会一下。 亲子教育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确实很难找出一套绝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模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实际上并非太具体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平等交流又充满爱意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是我一直渴望的,如今我有了孩子自然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当初我是这么大的孩子时需要的是什么?别说,我需要的的确就是父母亲非家长式的平等对待,以及淡定而持续的关心(而非严厉的教导)。 L:Listen——倾听——指的是善于把舞台留给孩子,让她自由的发挥,而非不断打断她,把自己的评价插入到她的表述中而影响她的积极意愿和表达自由,只有做一个好听众,才有机会听到孩子更多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融入并理解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加密不可分。S:Sympathize——产生共鸣——对于孩子表述的事情,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框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尽量感同身受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而非长辈,在我们认同孩子的同时也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T:Think——思考——是直接告诉她应该如何?还是问她应该如何?前者缺乏创意,也限制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无异于拔苗助长。后者虽路漫漫其修远,却会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并尽量符合逻辑和现实的轨迹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作为家长都能领会这句话的含意。 E:Empower——鼓励——虽然说骄傲使人后退,但打击却也绝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坚信鼓励带给孩子的动力是无限的,是潜移默化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体会,如今也毫不犹豫的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然,我们所说的鼓励是有技巧有限度有张有弛的。 除了这套我深为认可的教育模式,作者还例举了很多实例来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感觉,展开一个良心的沟通。实际上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逻辑和语气去表述,确实会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似乎还是有一些心理学的因素在内。我想说的是,在表达时不要本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作为父母亲,亲子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这个过程虽不能照本宣科,但用心去实践就一定能够有好的效果。亲子教育,其乐无穷。

为了孩子,有话好好说

有人说人生中唯一不用努力就得到的东西是年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人生更充实。如果拿人生比作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是这个一去不回的人生大片里最宝贵的部分,为人子女同时也为人父母得我们,对里面的“对白”或许感触很多,同样是一句话,有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低谷,鼓舞了一生;有的却带给我们痛苦、耻辱和伤害,成为灵魂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可见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话好好说,不要让自己的乌鸦嘴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当然有心未必力足,习惯的力量、遗传的性格、生存的压力和孩子的顽皮都会让我们对孩子“发飙”,说一些难听的、生硬的、挖苦的、痛斥的话,所以我们对于如何说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就是这样的指导书,书中设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状况,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间会产生的互动列举详尽。并且提供了多种可参考的情景模式,让家长能够视环境情况用最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是一本教你有话好好说并说得好的实用手册。用简单的语言跨越亲子间的代沟,即如何有效的说话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具体说就是四项原则: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与孩子一起思考和分析、恰到好处的鼓励。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和睦,但是父母却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苦恼。孩子不听话有许多的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孩子的心坎儿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我们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提倡倾听,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本书作者把倾听放在最重要的第一环,是良好沟通的开始,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普遍缺乏的。要做到倾听孩子,就要有平等观念,说起平等,有人就不同意了,父母跟孩子怎么能平等呢?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监护人,一个是被监护人;一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一个是被抚养的对象;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困难重重,苦恼多多,权利也多多,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当然是不平等的。这里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通过《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我们猛然发现,所谓平等不是角色上的平等,而是在沟通当中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能有“心理优势”或“伦理优势”,必须高高在上、必须以上示下,而是要当做平等的个体,一听二想三开口,有话好好说,最好是说到心坎里,其实我们与好友挚友无不是因为能畅谈而惺惺相惜的,而我们心爱的孩子迟早也要长大成人,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跟他们成为能聊的来的朋友呢?亲情是我们最珍爱的一种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最至高无上的情感。但亲情是一把“双刃剑”。就拿孩子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去塑造一个成功的孩子,也可能会用我们的爱去毁掉一个孩子,而语言就是这个“刃”,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用最锋利的部分为孩子打造未来,而不是伤害。

平等、宽容、鼓励

2011年的春节,可能是我目前为止度过的最不平凡的春节,搬了新家,地方大了,邀请了双方的父母兄嫂一起来过春节,九口人热热闹闹的温了居,过了年,幸福满满。时光就在欢快的气氛中飞速流逝,过了初五,大家纷纷搭上回程的列车,而家里也变得空落落了起来。最舍不得的是我不到两岁的小侄子,现在回想起他牙牙学语,跌跌撞撞的样子,还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爱归可爱,几天的相处,也让我看到了哥哥嫂子带孩子的不易,也体会到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成长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哥哥嫂子临走的时候,我向他们推荐了汐见稔幸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因为我觉得书里提出的亲子沟通LSTE四步骤,简单实用又切实有效,再加上后附的60个亲子对话的实景,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LSTE,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四个单词、四个步骤和四个意义,分别是L(listen)——倾听;S(sympathize)——共鸣;T(think)——思考;E(empower)——鼓励。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遵循先认真倾听孩子要说什么,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与孩子产生共鸣,接受孩子所说内容的同时,重复孩子们所说的话,传达“你与他拥有同样的感受”;然后与孩子一起思考或者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思考;最后适时地鼓励孩子向前跨出一步,真正找出解决办法。在实行这四个步骤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不仅进行了良好愉悦的沟通,也找到了很好解决事情的钥匙,两全其美。《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所谓的沟通,就是要创造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是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我上大学离开家之前,和父母的沟通畅通无阻,小的时候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和妈妈聊天了吧。住校一两年后,再回到家,突然发现找不到和父母聊天的最佳切入点了,有的时候经常感觉到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而有了转换话题的想法,这就是长期不在一起,迷失了沟通的“第三地盘”的缘故吧《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内附了60个亲自对话的实景,告诉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出相关问题时,沟通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强。比如孩子开心时,要与孩子一起由衷地感到开心,而不是打击的说:“这种程度你就开心成这样啦?”,或者当孩子不爱读书时,应该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指出孩子擅长的科目,而不是说:“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这些对话,对于孩子信心的树立没有丝毫的帮助,却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热情,摧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确实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在我看来,成年人也可以从中学会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平等、宽容、鼓励,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希望的态度吧。

语言是一门艺术

有好多朋友对我抱怨: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可真困难。当那个曾经温软可爱的小婴儿在时光的流逝中悄然成长为叛逆的青春期男孩/少女,他们不再喜欢依偎在父母身边欢笑,不再一放学回家就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父母感觉疏远的沉默和戒备,就连写日记,也是锁上房门悄悄地进行,让一扇小小的门挡住与父母交流的所有可能和希望。这样的场景或许对很多家庭而言都很熟悉,是的,孩子已经一天天地长大了,他们将天真可爱的童年静静地沉淀为往事,迈着坚定的步伐勇敢地迈向自己的世界,他们已经不再是整日围着父母打转的小淘气,而是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生活和享受,更是理解和尊重。可惜的是,对大多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说,沟通似乎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人们在感叹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的同时,并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或许我们都应该摒弃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再把沟通的困难归罪于日益长大的孩子性格的孤僻古怪。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伴随着他们身体的变化、心智的成熟及对精神世界的高度渴求,他们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细腻的关爱,当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烦恼时,他们渴望倾诉,但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所以不懂得该如何跟家长交流,更不懂得怎样去解决内心的烦恼。如果父母在这段时期内无法跟上孩子思想的发展而对孩子的烦恼视而不见或加以责难的话,孩子们只会消极地认为“我的父母完全不理解我,没有必要跟他们说太多”,而不会想到主动和父母谈及自己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中,因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带来的焦躁和烦恼。看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的时候,也想起以前看过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应该说,这本书中所提出的方法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还是有些类似的。书中最精华的沟通技巧在于提炼出一套完整的LSTE方法,即Listen(倾听)——Sympathize(产生共鸣)——Think(思考)——Empower(鼓励)。1.倾听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如果想做擅于沟通的父母,那么首先应该学习的自然是倾听,只有安静且富于理解的倾听,才能让对方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如果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断地被打断或被教育,那么孩子很可能会产生“父母并不理解我,所以根本就不用跟他们浪费口舌”的感觉。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不管孩子是对还是错,好的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要急着去评论,那些待事情了解清楚之后再慢慢进行也不为迟。在孩子倾诉期间,父母可以用一些“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后来呢?”之类的引导词,帮助孩子说完整件事情的经过。2.产生共鸣仅仅是沉默的倾听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他们的人生遭遇困难时,倾听只是为了让他们发泄,但真正令他们感到欣慰的却是父母与自己之间的那份共鸣。所以不管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首先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极为明智的做法,如果在孩子刚一说完父母就粗暴地回答你这样做就是不对,然后再洋洋洒洒咄咄逼人地讲一番大道理,即使这道理是正确的,孩子也会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难以接受。成年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都很难理性地思考,更别说是孩子了,聪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正确地思考问题,必须在这关键的第二步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可以对孩子说:“经历了这件事情,你一定很难过”。这句话的神奇功效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所有的戒备都会放松,被理解的感动会让他们迅速遗忘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先不管这痛苦的原因是自己还是他人吧!)3.思考其实前面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为第三步做的铺垫,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孩子必定会和家长之间建立起非常友好的谈话氛围,一种平等、理解和尊重。在第三步中,父母可以引导较小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思考,也可让稍大的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非常有益,当然,父母也需要及时地为孩子指引迷津,比如给孩子合理的建议:“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因为……”或是“如果那样做的话,是不是会导致某些不好的后果呢?”用这种温和的对话方式和孩子对话时不会给他们带来威逼感,孩子们也会在得到帮助的同时,将父母视为自己的朋友。4.鼓励当孩子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最好的解决方式,剩下的就只有对他们的认同和鼓励了,这一步算得上是整个沟通过程的收尾工作,如果鼓励得恰当,便大功告成;反之,若是在这最后一步没把握好言辞,对孩子大加批评,那么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说这最后的一步,还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设想了很多种实际的模式,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出了正确的说话方式和典型的错误说话方式,我在看的时候有一阵也在冒冷汗,尽管书中所说都非常有道理,但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所以书中总结的错误的说话方式事实上正是我们普通人在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情绪失控时常会脱口而出的话。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忘记书中的至理名言,用不负责任的语言去抱怨和发泄,或许这种抱怨可以换得一时的痛快,但痛快之后却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那么为什么不多给自己敲敲警钟,让自己牢记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伤口不能揭呢?作为父母,我想我们需要学习并教给孩子的,不是发泄和抱怨,而是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选择更好的方式呢?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很多技巧也适合于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都需要这种沟通的技巧,有些人说的话总是对的,但别人就是不喜欢听,或许问题就出在他说话的方式上吧!总之呢!看完这本书,感觉语言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在这门艺术面前,我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啦……

构筑沟通的“通天塔”

构筑沟通的“通天塔” 评《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通天塔也最终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会发现沟通的力量多么强大,它甚至可以“通天”。 现在我们对孩子可以说越来越重视了,而对于父母来说,抚养、教育的任务中,沟通这一个关键的环节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可能不需要你喂食物、穿衣服、看书、写字,但是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课:通过沟通,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了解孩子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状态,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劝导,使得孩子健康、顺理成长,在这个基础上享受亲情的快乐、家庭的温馨。 怎样才能和孩子保持有效沟通,特别是当孩子逐渐注重自己的隐私的时候?《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里面讲述了“沟通的四步骤”(LSTE方法):第一是倾听,让孩子自然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自己聆听孩子说的话。第二是共鸣,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同情感,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认同,并最大程度地在情感上和孩子共鸣,让孩子觉得“我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认可”。第三是思考,在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思考,我的想法对么?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下一步我应该怎么办?面对问题最重要的是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第四就是鼓励,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正确的原则去做事情,用鼓励的方法让孩子真正去面对、去实践。 而在日常生活中,按照LSTE方法去和孩子沟通,或者用一句话安抚孩子的心,或者和孩子共同寻找感兴趣的话题,在孩子高兴、欢喜、悲伤、寂寞的时候都能进行共鸣,进行生活中的帮助,这样的沟通就是有效的了。LSTE方法根本上是对孩子的尊重,在尊重基础上的一种技巧与方法。 大家可能都会注意到这个现象:为人父母后,很多大人也变得细心、体贴了,这一方面是责任使然,另一方面其实应该也是自我修为的结果。作为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示范,还要在时时刻刻为孩子解决各样问题,各方面考虑地更周到一些,是阅历的积累,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沟通上,按照LSTE方法和孩子沟通必然是有效的,如果我们在和同事、朋友沟通中也采取其中的精华,势必也会增进我们的沟通能力。首先是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并从自己的角度引发相应的共鸣,然后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分析,而这些步骤也基本上属于LSTE方法的范畴。对于小孩都如此,何况是已经很明白事理、更注重面子的大人们呢?

积极沟通,耐心引导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孩童时代,不出意外的话,也都将为人父母。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无疑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无论是欢喜的,还是苦痛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希望他们过的比我们好。于是,许多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让孩子有一点不高兴。别家的孩子有什么,自家的孩子也得有什么,还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不再有自己童年的缺憾,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学舞蹈,完全摆出一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架势。可是,试问一下,这样培养的孩子将来真的能够走向成功吗?真的能达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吗?恐怕未必。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厢情愿的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一些欲求罢了,实质上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内心的舒坦。说白了,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 汐见稔幸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为我们打开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路。说到培养,第一要务是沟通,而且是积极沟通,因为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没有沟通,我们将看不懂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谈不上为他们的人生出谋划策了。那么怎样的沟通才能更有效呢?汐见稔幸在书上提出了“亲子沟通四步骤”:一,要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Listen);二,与孩子产生共鸣(Sympathize);三,引导孩子思考(Think);四,鼓励孩子(Empower)。我们称这项原则为“LSTE方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LSTE方式”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为我们勾画出了培养孩子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原则,那就是“积极沟通,耐心引导”。 沟通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何为“耐心引导”呢?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放任,让孩子自然成长;一种是全方位服务,直接为孩子做好一切。这两种极端无疑都是错误的。第一种情况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必管,自然会长大成人,其部分原因是一些家长性格使然,部分是因一些家长工作太忙,他们根本无暇照看孩子。这种情况的家长都忽略了孩子本身脆弱的一面,特别是社会上各种风气盛行,极易使孩子走进误区,跟其它人“学坏”。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这些家长把孩子像宝贝一样看护,见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头,总想让孩子一切顺风顺水,所以干脆为孩子设计好一切,直接替他们遮风挡雨,并以为这样就能够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正是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成长的根源。在他们的溺爱下,孩子缺乏锻炼,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愿,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这看似爱护的行为却最终会害了孩子。 因此,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耐心引导”了。“引导”是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起把握方向的作用,即不是放任,也不是管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避免让孩子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耐心”则是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作好“持久战”的准备,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孩子出生到成人,近二十年的时间,占据了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光。既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优秀,我们就必须做好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好的坏的,高兴的悲伤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必须对孩子有耐心。哪怕是孩子犯了很大的错,我们也应该冷静的和孩子共面对,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勇敢的面对各种情境,时刻保持着自信的心态。“积极沟通,耐心引导”,说起来容易,也不难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却绝非易事,还需要家长们在各方面做足功课。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