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08624181
作者:汐见稔幸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亲子沟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努力、持续与孩子沟通“我实在是搞不懂我们家的孩子,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有时候我跟他说话,他也完全不回应我。”有这种苦恼的父母还真是不少,尤其是家里有青春期前(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就更能体会这种感觉。孩子从这个时期开始,会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当然偶尔也有相反的情形出现,也就是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反而开始变得很爱说话,不过无论如何,这个年龄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分歧点)。在这之前,原本每天从学校里回来时,总是会兴高采烈地不断说着学校发生了什么事,甚至让人觉得很聒噪的孩子,竟然摇身变得非常沉默寡言!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即使再亲密的家人,如果没有任何沟通的话,也没办法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尤其是孩子正好进入前青春期,爸妈恐怕就更难理解孩子了。亲子不交谈,就无法互相理解对方的心理,孩子若不愿将心里的烦恼说出来,或与父母更进一步探讨较为深刻的问题,父母就完全无法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时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就算单方面耐心地等待孩子主动开口说话,恐怕也等不到好结果,所以需要父母主动努力,改善现状。或许有些人会认为,为什么身为父母,还非得战战兢兢地察言观色、主动找孩子说话?问题是若亲子之间缺少沟通的话,恐怕很难继续一起生活下去,所以,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当然有必要设法努力改善现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妈妈,××今天学会了在单杠上翻一圈喔!”“好棒喔!那你呢?你也学会了吗?”看到好同学学会了一样东西,开心得像是自己的事一样,赶紧向妈妈报告后,却听到妈妈这么问,孩子的心不但凉了一半,甚至还会浮现出“早知道就不要跟妈妈说”的想法。如果此时妈妈更进一步地说:“你自己都还没学会,干吗替别人这么开心啊?”恐怕孩子心里会产生一股反感:“算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我都不要跟妈妈说了!”事情说不定没有这么简单就结束。妈妈的一句话,不但压抑了孩子原本对同学感到“佩服”的心情,甚至让孩子产生一股“可恶”的相反情绪,严重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股类似报复的情绪,在大家都已经学会的项目上,刻意放弃或拒绝学习。过度竞争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语言中有着所谓“赢家”与“输家”的定义,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当中。表面上,虽然没有人会对孩子说:“你不能输给班上的 ××!”“你一定得比他们厉害才行!”但实际上,孩子们置身的整个社会氛围,却在无形中促使孩子们将所有的同学都当成是竞争的对象,甚至排挤不喜欢的同学。请仔细回想一下,从前的时代是一个大家若不互相帮忙,就无法一起生存的时代,当时大家都很能关怀彼此、互相帮忙、彼此依赖。这种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为,人们原本就是在互相协助下绵延繁衍的,所以,这种生存方式也早已被烙印在人类的基因里。勉强压抑这种互相帮忙的本能,当然会造成人心的扭曲。对孩子而言,同学应是和他分享成果、互相帮忙、互相理解的好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但是,偏偏今日的整个社会环境,竟逼迫孩子为了得到比别人还好的东西、好吃的食物,而不得不设法挤掉别人,好让自己进入赢家的行列。在这种情形下,孩子的心灵当然会越来越扭曲,同时,他们的情绪也会因此而越来越焦躁,所以,校园中才会层出不穷地出现所谓的欺侮事件。现代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一点都不像过去那样快乐,他们承担了比过去大得多的压力与期待。这一点,父母一定要多加体会与谅解。父母的一句话,具有神奇的治疗力!父母们应该要确认孩子是否能够好好地爱惜自己,也就是孩子是否拥有“自爱”、“自尊”或“自我肯定”等特质。有这种特质的孩子,才会认为“我其实还蛮行的嘛”或是“我很喜欢自己”。要培养孩子拥有这种能力,就必须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使孩子产生“自己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的感觉。如此一来,父母才有办法提高孩子的自爱、自尊与自我肯定感,并让孩子懂得理解他人的痛苦、懂得与他人共享喜悦、懂得与他人彼此理解,以及产生与他人互相帮助的意愿。听到别人说“人应该要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事物”时,一般人或许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假道学”,但事实上,这原本就是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也是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让人可以适度忽略“过度竞争、排挤他人以显示自己伟大”的意识,这也是人们之所以有办法一路互相扶持地生存下来的原因。现代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拥有这种美好的能力才对,因为父母关键的一句话,不但能帮孩子打气、治疗孩子扭曲的心灵,有时也能帮助孩子发愤图强。唯有通过亲子间的对话,才能教导孩子学会在现实社会里如何与人沟通。只要通过对话,培养出亲子之间的健全关系,就能利用这种健全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们与他人也建立正常而良好的互动。别再埋怨孩子都不跟你说话了!只要你愿意多下点功夫,相信孩子一定会愿意跟你聊天的,而亲子之间若能展开更多交流,父母就能帮助孩子得到幸福。……

前言

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最近好像很少和孩子说话!”你也有这种感觉吗?如果是,也许表示你的孩子已经快要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期的大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的意见与想法,他们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无邪,什么都跟你说,反而像是害怕“言多必失”似的,什么都不肯讲,甚至只要觉得没必要,就宁可沉默不语地待在一旁,好像根本不想跟父母多相处。只是亲子之间如果不交谈、不聊天,即使是孩子最亲密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更何况亲子之间若缺少了沟通,恐怕连日常生活都会出问题。为此,本书以“亲子沟通四步骤”为基础,设法探讨在各种情境下,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顺畅沟通,应该要怎么说比较好。顺畅的沟通才能确保亲子间的良好关系,请爸妈采取“亲子沟通四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只有当父母先拥有“倾听之耳”后,孩子才有办法打开自己的心扉,主动跟爸妈诉说心里的话。这个过程将是发展亲子关系的关键。在拥有“倾听之耳”的同时,若还能成为一个“擅长听孩子诉说的人”,就能成为一个“擅长与孩子交谈的人”,这种心态并不是以自己为本位,而是随时“以对方为本位”的沟通之道。只要有意识地执行这“亲子沟通四步骤”,不但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也能让夫妻关系、人际关系等变得越来越顺利。本书虽然是针对亲子所整理出的沟通技巧,不过只要仔细阅读本书,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些技巧,相信你一定能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上都有所收获。本书的内容,会让你体验到值得期待的效果。今后在看到孩子的脸庞时,请务必想一想本书所提出的有效技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只要掌握了这些与人顺利沟通的技巧,相信你一定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好,甚至连生活都变得更完美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和孩子的沟通随时都在发生,细心的父母每天都在为亲子关系做加法。而粗心的父母总会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为亲子关系蒙上阴影,久而久之,孩子只能关上心门以保护自尊。我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这样的家长,通过书里的技巧,让自己成为“会说话”、“受欢迎”的父母,你就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从教20年的资深教师  两个女孩的母亲

内容概要

汐见稔幸,日本育儿教父  1947年生。儿童教育专家。白梅学园大学副校长,专攻教育人类学。负责主持临床育儿暨保育研究会。他是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父亲。著作包括《第一次体验的育儿百科》、《父亲力鉴定》等书。

书籍目录

序章 亲子沟通是孩子的动力
第一章 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聊天?
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将来还喜欢跟父母聊天的意愿!
培养孩子的好人缘!
三、培养孩子拥有表达自己的能力!
四、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的人!
五、培养孩子的交涉能力
八、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令人不悦的说话方式
九、培养孩子懂得寻找话题及发挥幽默感的能力
十、让孩子总是受人欢迎!
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培养孩子懂得倾听的能力
第二章 亲子沟通的四步骤.
步骤1先听听孩子要说什么(Listen)
步骤2与孩子产生共鸣(Sympathize)
步骤3一起思考、让孩子思考(Think)
步骤4适时地鼓励孩子(Empower)
第三章 用一句话安抚孩子的心
与孩子沟通就是要找到彼此的交集
早晚的问候语
要叫孩子起床时
家人们一起吃饭时
孩子要出门上学时
孩子放学回来时
孩子要外出玩耍时
要去上补习班,或从补习班回来时
孩子开心时
赞美孩子时
希望孩子帮忙时
想试试孩子是否可以依赖时
当孩子帮忙做完家事后
想对孩子表达爱意时
想对孩子表达感谢时
要向孩子道歉时
希望孩子跟兄弟姊妹相处得更好时
考试前、比赛前要对孩子说话时
当孩子开始问起两性的事情时
专栏1压抑情绪也是重要的技巧
第四章 关键的一句话
发生问题是让孩子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当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
当孩子不念书时
当孩子不想去上学时
当孩子说老师的坏话时
当孩子犹豫是否要担任班级干部时
当孩子惹出麻烦时
当孩子不断犯同样的错误时
当孩子不遵守时间约定时
当孩子一脸落寞时
当孩子被排挤时
当孩子表示自己被同学取笑时
当孩子很懒散时
当孩子顶撞父母时
当孩子嫌父母土里土气时
当孩子开始观看色情书籍或影片时
当孩子要求要买和同学一样的东西时
当家里发生问题时
专栏2不要让孩子左右为难
专栏3笨蛋爸爸的启示
专栏4请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离婚
第五章 跟孩子找话题
和孩子一起做菜
帮孩子掏耳朵
跟孩子玩扑克牌或打电动
一起看书或读报
招待朋友来家里玩
跟孩子一起去散步
培养共同的喜好
跟孩子一起选择礼物
让孩子教你
带孩子一起去户外活动.
专栏5珍惜一家和乐的珍贵时光
第六章亲子沟通时要注意哪些事?
培养孩子打招呼的习惯
共同体验生活的种种活动
先放下手边的工作
设法引导出孩子的意见
以第一人称来说真心话
不将负面流言当作与孩子聊天的题材
不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不过度追求完美
尽量正面思考、给予正面评价!
不必以十全十美来期许自己
第七章当孩子不肯说时怎么办?
后记

编辑推荐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具有以下看点:★ 亚洲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日本、台湾地区亲子沟通类长销大热门;★ 给上班族父母的每日沟通提案;★ 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谈,优化亲子关系,每天都用得到的沟通技巧;★ 如何用1句话,就能安抚孩子的心?★ 如何跟孩子找话题?★ 当孩子不肯说时怎么办?★ 如何用关键的1句话,让挫折的孩子勇敢走出阴霾?★ 如何将不想读书、成绩不好、生活懒散……的孩子心中的小黑点驱散?

作者简介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简介:孩子的成长是一去不回的人生电影,里面的桥段也许是你曾经错过或想再重来一次的情节。《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中设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状况,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间会产生的互动列举详尽。并且提供了多种可参考的情景模式,让家长能够视环境情况用最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帮助家长用一句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好好地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用简单的语言跨越亲子间的代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其实,无论是90后、00后还是未来的10后,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都需要被了解、被关爱,体会到幸福感的孩子会比你想象中的更乖巧、可爱、主动、积极。
因为情绪会传染,好话能动人!

图书封面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江山/文人与人的沟通从说话开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适当的沟通方式会打开孩子们藏在心中的不解或者好奇。所以,语言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我们沟涌的桥梁,轻松快乐或换位思考的交流模式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童年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最纯粹的心灵状态,所以,与孩子们沟通要做到四点:1、仔细聆听,2、产生共鸣,3、引导思考,4、鼓励孩子。做为一个家庭,与孩子沟通是维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最为平常和普通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们聊天?也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用心来回答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因为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首先要通过交谈,来互相明白对方的状况或者心情,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地培养孩子们与家长聊天的意愿的同时,来加深孩子的好人缘,因为只有更多的交谈才会获得除学习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和交涉能力,有助于改变自闭的性格,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试着去倾听别人的能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在家长的眼中是可笑的,但有必要耐心地去解答,给孩子们发现自我和举一反三的机会。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工作已忙到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说彼此的沟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要如何平衡这架天平呢?第一是不要把工作情绪随便带到生活中,尤其是孩子;第二是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交谈,不管他多大,那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空间的人所提出来的问题,只是想法不同而以;第三是工作之外的生活交流要认真要真诚,不管回到家多么地累,一点点时间的聊天不仅会让孩子们了解家长,家长也会感到工作之外的乐趣,那就是天伦之乐。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非常简单的生活态度和交流方式,比如早晚的问候语、孩子开心时、帮家长做完家事后、当孩子看电视不做作业时、当孩子一脸落寞时等等,只是普通的一句话而以,只要家长们用心,就一定会给孩子们无形地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其实,与孩子的沟通很简单,只要真诚地去和孩子们聊天,真实地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动,真正地把他们当做好朋友,去聆听,我相信所有的思想代沟都会踏平,毕竟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最简单不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沟通的窍门。
  •     说起与孩子的交流,在我们家里,我还真的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今天看了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亲子教育信心,作者所推崇的LSTE亲子教育模式,也是我正在实施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模式。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与一些理论巧合了,在比对分析之后,我发觉了自己平日的一点小瑕疵,也看到了很多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很值得各位家长们去读一下,体会一下。 亲子教育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确实很难找出一套绝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模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实际上并非太具体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平等交流又充满爱意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是我一直渴望的,如今我有了孩子自然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当初我是这么大的孩子时需要的是什么?别说,我需要的的确就是父母亲非家长式的平等对待,以及淡定而持续的关心(而非严厉的教导)。 L:Listen——倾听——指的是善于把舞台留给孩子,让她自由的发挥,而非不断打断她,把自己的评价插入到她的表述中而影响她的积极意愿和表达自由,只有做一个好听众,才有机会听到孩子更多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融入并理解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加密不可分。S:Sympathize——产生共鸣——对于孩子表述的事情,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框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尽量感同身受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而非长辈,在我们认同孩子的同时也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T:Think——思考——是直接告诉她应该如何?还是问她应该如何?前者缺乏创意,也限制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无异于拔苗助长。后者虽路漫漫其修远,却会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并尽量符合逻辑和现实的轨迹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作为家长都能领会这句话的含意。 E:Empower——鼓励——虽然说骄傲使人后退,但打击却也绝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坚信鼓励带给孩子的动力是无限的,是潜移默化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体会,如今也毫不犹豫的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然,我们所说的鼓励是有技巧有限度有张有弛的。 除了这套我深为认可的教育模式,作者还例举了很多实例来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感觉,展开一个良心的沟通。实际上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逻辑和语气去表述,确实会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似乎还是有一些心理学的因素在内。我想说的是,在表达时不要本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作为父母亲,亲子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这个过程虽不能照本宣科,但用心去实践就一定能够有好的效果。亲子教育,其乐无穷。
  •     有人说人生中唯一不用努力就得到的东西是年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人生更充实。如果拿人生比作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是这个一去不回的人生大片里最宝贵的部分,为人子女同时也为人父母得我们,对里面的“对白”或许感触很多,同样是一句话,有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低谷,鼓舞了一生;有的却带给我们痛苦、耻辱和伤害,成为灵魂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可见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话好好说,不要让自己的乌鸦嘴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当然有心未必力足,习惯的力量、遗传的性格、生存的压力和孩子的顽皮都会让我们对孩子“发飙”,说一些难听的、生硬的、挖苦的、痛斥的话,所以我们对于如何说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就是这样的指导书,书中设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状况,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间会产生的互动列举详尽。并且提供了多种可参考的情景模式,让家长能够视环境情况用最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是一本教你有话好好说并说得好的实用手册。用简单的语言跨越亲子间的代沟,即如何有效的说话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具体说就是四项原则: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与孩子一起思考和分析、恰到好处的鼓励。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和睦,但是父母却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苦恼。孩子不听话有许多的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孩子的心坎儿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我们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提倡倾听,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本书作者把倾听放在最重要的第一环,是良好沟通的开始,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普遍缺乏的。要做到倾听孩子,就要有平等观念,说起平等,有人就不同意了,父母跟孩子怎么能平等呢?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监护人,一个是被监护人;一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一个是被抚养的对象;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困难重重,苦恼多多,权利也多多,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当然是不平等的。这里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通过《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我们猛然发现,所谓平等不是角色上的平等,而是在沟通当中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能有“心理优势”或“伦理优势”,必须高高在上、必须以上示下,而是要当做平等的个体,一听二想三开口,有话好好说,最好是说到心坎里,其实我们与好友挚友无不是因为能畅谈而惺惺相惜的,而我们心爱的孩子迟早也要长大成人,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跟他们成为能聊的来的朋友呢?亲情是我们最珍爱的一种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最至高无上的情感。但亲情是一把“双刃剑”。就拿孩子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去塑造一个成功的孩子,也可能会用我们的爱去毁掉一个孩子,而语言就是这个“刃”,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用最锋利的部分为孩子打造未来,而不是伤害。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昨天刚收到,还没细读,粗略翻了下,插图多、行间距很大,现在只希望内容是充实有效的,不然真是枉费了时间和金钱!出版社的编辑们,请少点华而不实的排版和宣传,殊不知即使被你成功骗一回,消费者损失几块钱,你们损失的信誉!
  •     书很好,还会继续光顾。希望能买到更多便宜正版的图书
  •     看了几本相关的书,技巧太多了,如果自己做的不好,技巧能玩多久呢?
  •     孩子的成长是一去不回的人生电影,里面的桥段也许是你曾经错过或想再重来一次的情节。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都需要被了解、被关爱,体会到幸福感的孩子会比你想象中的更乖巧、可爱、主动、积极。

    亲子不交谈,就无法互相理解对方的心理,孩子若不愿将心里的烦恼说出来,或与父母更进一步探讨较为深刻的问题,父母就完全无法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时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就算单方面耐心地等待孩子主动开口说话,恐怕也等不到好结果,所以需要父母主动努力,改善现状。

    现在每个家庭的小孩都是家庭的中心,小朋友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家庭的大部分目光,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包括很多小朋友的父母也都是独生子女,在育儿经验这一块相对缺乏,也很少有比较如意的参照。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让初为父母的年轻人疲于应付,所以在教育小孩这方面往往会出现:1、没有详细的系统教育规划;2、有一定的规划也被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冲击的七零八落,最后真正落实的只是其中相当少的一部分。没有在工作、生活和教育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没有好的方法,只能慢慢摸索,觉得对小朋友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缺少了耐心,缺少了让其自由发挥的空间,缺少了对小孩子潜力的信任感,习惯用成人思维看待小孩的成长,以成人的标准衡量小孩的进步。抽出必要的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小孩不是“放羊”的教育得来的,更不是父母包办一切得来的。细致周到的教育规划,耐心全面的认真执行,放于行而收于心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小天使,当我们的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同的事情能够从容应对,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别人劳动果实,习惯于自我思考的“小大人”。


  •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又一次成长! 值得一读。
  •     教到父母具体的教子办法
  •       有人说人生中唯一不用努力就得到的东西是年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人生更充实。如果拿人生比作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是这个一去不回的人生大片里最宝贵的部分,为人子女同时也为人父母得我们,对里面的“对白”或许感触很多,同样是一句话,有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低谷,鼓舞了一生;有的却带给我们痛苦、耻辱和伤害,成为灵魂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可见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话好好说,不要让自己的乌鸦嘴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当然有心未必力足,习惯的力量、遗传的性格、生存的压力和孩子的顽皮都会让我们对孩子“发飙”,说一些难听的、生硬的、挖苦的、痛斥的话,所以我们对于如何说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就是这样的指导书,书中设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状况,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间会产生的互动列举详尽。并且提供了多种可参考的情景模式,让家长能够视环境情况用最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是一本教你有话好好说并说得好的实用手册。
      
      用简单的语言跨越亲子间的代沟,即如何有效的说话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具体说就是四项原则: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与孩子一起思考和分析、恰到好处的鼓励。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和睦,但是父母却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苦恼。孩子不听话有许多的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孩子的心坎儿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我们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提倡倾听,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本书作者把倾听放在最重要的第一环,是良好沟通的开始,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普遍缺乏的。
      
      要做到倾听孩子,就要有平等观念,说起平等,有人就不同意了,父母跟孩子怎么能平等呢?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监护人,一个是被监护人;一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一个是被抚养的对象;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困难重重,苦恼多多,权利也多多,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当然是不平等的。这里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通过《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我们猛然发现,所谓平等不是角色上的平等,而是在沟通当中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能有“心理优势”或“伦理优势”,必须高高在上、必须以上示下,而是要当做平等的个体,一听二想三开口,有话好好说,最好是说到心坎里,其实我们与好友挚友无不是因为能畅谈而惺惺相惜的,而我们心爱的孩子迟早也要长大成人,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跟他们成为能聊的来的朋友呢?
      
      亲情是我们最珍爱的一种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最至高无上的情感。但亲情是一把“双刃剑”。就拿孩子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去塑造一个成功的孩子,也可能会用我们的爱去毁掉一个孩子,而语言就是这个“刃”,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用最锋利的部分为孩子打造未来,而不是伤害。
  •     目前还未拆开来看,但是总体的感觉都不错,在购买前有试读的部分,就觉得应该很实用,比较适合父母去参考参考的
  •     我正在认真学习,希望有效果!
  •     其中如何回应孩子的话方面,写得很具有实用性。
  •     和孩子说话确实需要技巧,但这个技巧确实自己难以掌握,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
  •     看看,也许对以后有帮助
  •     也许父母各自的性格使然,我家在教育孩子方面似乎形成了两种格局,爸爸对女儿更多时候行使强硬权威的指令,而妈妈则是一副商量协商的口吻,这样,便促成了孩子有些怕爸爸而亲妈妈的亲子关系情况。

    我挺反对孩子爸爸那种以威仪压人的教育模式。当同一件事情两人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时,威严的爸爸使女儿乖乖地服从执行;随意的妈妈却让女儿有了更多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孩子随时可以和妈妈讨价还价表达对某事的“是”或“否”或“不想做”“不做”的意愿,往往这个时候,孩子的爸爸就会批评我,这是娇纵孩子的一种现象!但我对孩子爸的批评并不尽然,我不认同他对待孩子强硬的态度,他也不认同我过份民主柔软的方式,这样,大家在亲子教育方式上的分歧,使我俩在教育孩子这事情上经常产生一些摩擦。

    我俩与孩子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究竟孰好孰不好?归根究底都是交流沟通的技巧问题。而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的书,恰宜地解决了我亲子交流沟通中的迷惘。原来,亲子交流沟通最佳四步骤是:1、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2、与孩子产生共鸣;3、引导孩子思考;4、鼓励孩子(即是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给予鼓励,各取第一个英文字母就是“LSTE方式”)。从四步骤的阐述来看,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站在对孩子尊重平等友爱的角度上与孩子交流,这样一种朋友式的平等交流方式,是亲子交流至完美的沟通。那种父母对孩子过于强硬或过于迁就的交流态度,都是亲子交流中的糟粕。这本书的观点对我和孩子爸爸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是一种警醒。

    这本书还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如果你想要要求孩子怎么做,那么你自己必须先身体力行去做好。非常简单的一个例子,你希望孩子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但是平时你与孩子一起楼里楼外进进出出之间,你自己对周围的人都是一副缄默的样子,却眼巴巴地希望着孩子嘴甜乖巧,而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孩子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习过来的,父母自己没有做好,一味要求孩子做好,无疑是站不稳脚的。所以为人父母者,假若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做好,这比你花费无数的口舌教导来得更达目的!

    当父母把孩子放在朋友式的地位上交流的时候,很自然的,父母便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说话,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看重的感觉,自然地愿意将心里话和盘托出。这时候,亲子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父母用平和的心态和方式与孩子一起交流,讨论和思考,从而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作为父母,除了倾听,共鸣,思考,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而不是代替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孩子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将在困难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态度决定着说话方式。只要真正掌握了去实践作者所提出的“LSTE”沟通技巧,无论是亲子关系或是社会关系,一定都将得到良好的改善,于是一切都可向你的预期发展。
  •     以前总以为“严师出高徒”,小孩一错就打骂,后发现没用,我打他他的头更晕,该错还是错,他累我也累,看了这本书觉得鼓励、关心可能更重要,要小孩怕不如让小孩从心里接受,交流、鼓励对小孩作用更大。
  •     拿到这本书,初觉没有必要,当翻开观看几页之后,顿觉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此书。因为童年时期的生活给我留下太多的孤寂和落寞;父母的忙碌造成的语言开化较晚;父母不善言语给我带来的总是羞愧,觉得谁都是生人。当看到《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中给家长提出的众多建议,与我童年的期待不谋而合时,我感到的是心灵的震颤和慰藉。

    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健康的生命、温馨的衣食、上学的资本、生活的信心,但是性格的缺陷让我永远忘不了那份心灵的痛苦。但我更庆幸,在我苦苦寻找之时,这本书来到我的手中。新年伊始,我即将成为一名父亲,期待孩子的快乐成长,成为每一个父母的最大愿望。本书的主旨就是教导如何去和孩子营造一个氛围,在这个环境中,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心灵的默契。本书借鉴爱尔兰朋友的LSTN方法,吸取我们中国父母存在的缺点,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个合适并合理的方法。然后,用这些点滴积累起来的宝典,向我们述说,父母交流的场景和相应的方式。比如当孩子心情郁闷时,作为孩子期待如何被对待,作为父母该如何去实现沟通;比如当孩子高兴时,作为孩子期待如何被夸奖,作为父母又是该如何把握夸奖的分寸。我们曾经身为儿女,我们即将身为父母,当我们出现身份的变更时,该如何去做好一个转变,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试着找找答案。作者的态度谦恭,不是纯粹的说教,建议式的推出方法,使得我们更善于去思考。

    读此书,有一种先看戏后搭台的感觉。比如与孩子共处,首先要营造氛围,其次再考虑如何使用关键的一句话安慰孩子的心灵。而作者首先给了父母许多的法宝,如果仅仅到此,那么父母朋友将会遇到无力可使、好心办不了好事的尴尬境遇。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先给工具,再给场合,既迎合了父母的急切心情,又使得父母可以寻得合适的场合。都说亲自沟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本书的用心良苦,则是对父母最殷切的期待。

    曾经伟人说过,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栋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带领和引导,更需要父母耳濡目染。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期待天下的父母借鉴古人的思想宝典,开拓创新,也许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不如书中的关键一句。孩子的未来,有他,也有你们的身影。
  •     内容少,再多些例子就好了。
  •     希望对自己有效,不过买到才发现适合8岁以上
  •     易懂,对妈妈非常有用,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好书。值得一看。
  •     想要通过此书,让我跟即将青春期的孩子更好的沟通。今天书刚拿到手,如果可以的话,读完后会再来追加评论的!
  •     这书特有效!
  •     一直学着做父母,一同与孩子成长,该书的指导性强。
  •     试读的内容还是不多,读后觉得内容很好,很实用,也符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是本好书,有电子版就好了。
  •       说起与孩子的交流,在我们家里,我还真的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今天看了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亲子教育信心,作者所推崇的LSTE亲子教育模式,也是我正在实施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模式。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与一些理论巧合了,在比对分析之后,我发觉了自己平日的一点小瑕疵,也看到了很多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很值得各位家长们去读一下,体会一下。
      
      亲子教育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确实很难找出一套绝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模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实际上并非太具体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平等交流又充满爱意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是我一直渴望的,如今我有了孩子自然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当初我是这么大的孩子时需要的是什么?别说,我需要的的确就是父母亲非家长式的平等对待,以及淡定而持续的关心(而非严厉的教导)。
      
      L:Listen——倾听——指的是善于把舞台留给孩子,让她自由的发挥,而非不断打断她,把自己的评价插入到她的表述中而影响她的积极意愿和表达自由,只有做一个好听众,才有机会听到孩子更多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融入并理解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加密不可分。S:Sympathize——产生共鸣——对于孩子表述的事情,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框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尽量感同身受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而非长辈,在我们认同孩子的同时也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T:Think——思考——是直接告诉她应该如何?还是问她应该如何?前者缺乏创意,也限制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无异于拔苗助长。后者虽路漫漫其修远,却会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并尽量符合逻辑和现实的轨迹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作为家长都能领会这句话的含意。
      
      E:Empower——鼓励——虽然说骄傲使人后退,但打击却也绝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坚信鼓励带给孩子的动力是无限的,是潜移默化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体会,如今也毫不犹豫的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然,我们所说的鼓励是有技巧有限度有张有弛的。
      
      除了这套我深为认可的教育模式,作者还例举了很多实例来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感觉,展开一个良心的沟通。实际上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逻辑和语气去表述,确实会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似乎还是有一些心理学的因素在内。我想说的是,在表达时不要本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作为父母亲,亲子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这个过程虽不能照本宣科,但用心去实践就一定能够有好的效果。亲子教育,其乐无穷。
      
  •     也许是日本人写的吧,语言习惯的不同,看上去有点别扭。内容值得借鉴,学习效果一般,给人的印象不深刻。
  •     沟通的话题其实说过许多许多,所谓沟而不通,或者怎么沟都不通,其实也都是沟通出现了问题。有沟就有通,这是理想状态。当我们在职场上感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么难?为什么就是怎么沟都不通时,这本进入视线的《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似乎让我心底的疑问有了一点解开的苗子。让沟通从亲子沟通开始,从亲子沟通开始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长大之后才会有沟有通。

    作者是日本育儿教父汐见稔幸,怎么样的教父,怎么样的头衔其实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或者那些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谈,优化亲子关系,每天都用得到的沟通技巧才最为重要。这本书也不是职场的沟通术,针对的是家庭内与8-15岁孩子的沟通技巧。作者总结了四步沟通:Listen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Sympathize与孩子产生共鸣, Think引导孩子思考, Empower鼓励孩子。这四步简称LSTE法。

    在介绍LSTE法时,作者的行文顺序符合我们的认知:为什么要跟孩子聊天?怎样沟通?如何沟通?注意什么问题?孩子不肯说话时怎么办?最后总结:有效沟通才能了解孩子们的心。

    金韵蓉在《左手是爱,右手是管教》里也提出了一个与孩子聊天的方法。不过,我最先看的是孩子不肯说话怎么办这一章。8-15岁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有自我意识,有点自己的想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代沟问题产生最大的群体。孩子不说话,要注意:不能辟头盖脸说一通否定的话,不能否定孩子的人格,平时要多夸夸孩子。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做一个小大人,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他们交流才会有正面的效果。沟通是双向的,良好的沟通效果也是双方向上向着快乐努力的结果。如果希望孩子们变得美好而幸福,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用语言创造这种环境呢?无论如何,那些与人顺利沟通的技巧,都受着从小而来的亲子沟通模式的影响。不注重孩子成绩,只顾着父母意愿,家长权威的父母们不能不认真反思一下。

    此外,书中还附带了许多可爱的小漫画,一些精心设计的场景对白。我想父母们有心按着书上教的方法训练自己,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演练沟通技巧,相信不久,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有生活都会变得越来越顺利。
  •     还不错。帮同事买的。她用来教育7岁的孩子。
  •     书的内容好,但书太脏了,
  •     2011年的春节,可能是我目前为止度过的最不平凡的春节,搬了新家,地方大了,邀请了双方的父母兄嫂一起来过春节,九口人热热闹闹的温了居,过了年,幸福满满。时光就在欢快的气氛中飞速流逝,过了初五,大家纷纷搭上回程的列车,而家里也变得空落落了起来。最舍不得的是我不到两岁的小侄子,现在回想起他牙牙学语,跌跌撞撞的样子,还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爱归可爱,几天的相处,也让我看到了哥哥嫂子带孩子的不易,也体会到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成长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哥哥嫂子临走的时候,我向他们推荐了汐见稔幸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因为我觉得书里提出的亲子沟通LSTE四步骤,简单实用又切实有效,再加上后附的60个亲子对话的实景,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LSTE,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四个单词、四个步骤和四个意义,分别是L(listen)——倾听;S(sympathize)——共鸣;T(think)——思考;E(empower)——鼓励。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遵循先认真倾听孩子要说什么,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与孩子产生共鸣,接受孩子所说内容的同时,重复孩子们所说的话,传达“你与他拥有同样的感受”;然后与孩子一起思考或者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思考;最后适时地鼓励孩子向前跨出一步,真正找出解决办法。在实行这四个步骤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不仅进行了良好愉悦的沟通,也找到了很好解决事情的钥匙,两全其美。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所谓的沟通,就是要创造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是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我上大学离开家之前,和父母的沟通畅通无阻,小的时候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和妈妈聊天了吧。住校一两年后,再回到家,突然发现找不到和父母聊天的最佳切入点了,有的时候经常感觉到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而有了转换话题的想法,这就是长期不在一起,迷失了沟通的“第三地盘”的缘故吧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内附了60个亲自对话的实景,告诉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出相关问题时,沟通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强。比如孩子开心时,要与孩子一起由衷地感到开心,而不是打击的说:“这种程度你就开心成这样啦?”,或者当孩子不爱读书时,应该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指出孩子擅长的科目,而不是说:“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这些对话,对于孩子信心的树立没有丝毫的帮助,却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热情,摧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确实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在我看来,成年人也可以从中学会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平等、宽容、鼓励,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希望的态度吧。
  •     写得很具体,不是泛泛而论,的确是生活中都会碰到的问题!还没看完,就已经被周围的同事预借了。。。
  •     说起与孩子的交流,在我们家里,我还真的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今天看了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亲子教育信心,作者所推崇的LSTE亲子教育模式,也是我正在实施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模式。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与一些理论巧合了,在比对分析之后,我发觉了自己平日的一点小瑕疵,也看到了很多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的方法,因此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很值得各位家长们去读一下,体会一下。

    亲子教育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确实很难找出一套绝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的模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实际上并非太具体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平等交流又充满爱意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是我一直渴望的,如今我有了孩子自然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当初我是这么大的孩子时需要的是什么?别说,我需要的的确就是父母亲非家长式的平等对待,以及淡定而持续的关心(而非严厉的教导)。

    L:Listen——倾听——指的是善于把舞台留给孩子,让她自由的发挥,而非不断打断她,把自己的评价插入到她的表述中而影响她的积极意愿和表达自由,只有做一个好听众,才有机会听到孩子更多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融入并理解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加密不可分。S:Sympathize——产生共鸣——对于孩子表述的事情,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框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尽量感同身受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而非长辈,在我们认同孩子的同时也会得到孩子的认同。


    T:Think——思考——是直接告诉她应该如何?还是问她应该如何?前者缺乏创意,也限制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无异于拔苗助长。后者虽路漫漫其修远,却会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并尽量符合逻辑和现实的轨迹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作为家长都能领会这句话的含意。

    E:Empower——鼓励——虽然说骄傲使人后退,但打击却也绝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坚信鼓励带给孩子的动力是无限的,是潜移默化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体会,如今也毫不犹豫的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然,我们所说的鼓励是有技巧有限度有张有弛的。

    除了这套我深为认可的教育模式,作者还例举了很多实例来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措辞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感觉,展开一个良心的沟通。实际上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逻辑和语气去表述,确实会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似乎还是有一些心理学的因素在内。我想说的是,在表达时不要本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作为父母亲,亲子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这个过程虽不能照本宣科,但用心去实践就一定能够有好的效果。亲子教育,其乐无穷。
  •     有一定的借鉴性、操作性
  •     好像买的早了一点,呵呵,看了会忘记的,以后再学习
  •     替同事买的,她说看完后很有收获
  •     很实用赞一下
  •       有好多朋友对我抱怨: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可真困难。当那个曾经温软可爱的小婴儿在时光的流逝中悄然成长为叛逆的青春期男孩/少女,他们不再喜欢依偎在父母身边欢笑,不再一放学回家就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父母感觉疏远的沉默和戒备,就连写日记,也是锁上房门悄悄地进行,让一扇小小的门挡住与父母交流的所有可能和希望。
      
      这样的场景或许对很多家庭而言都很熟悉,是的,孩子已经一天天地长大了,他们将天真可爱的童年静静地沉淀为往事,迈着坚定的步伐勇敢地迈向自己的世界,他们已经不再是整日围着父母打转的小淘气,而是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生活和享受,更是理解和尊重。可惜的是,对大多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说,沟通似乎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人们在感叹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的同时,并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
      
      或许我们都应该摒弃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再把沟通的困难归罪于日益长大的孩子性格的孤僻古怪。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伴随着他们身体的变化、心智的成熟及对精神世界的高度渴求,他们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细腻的关爱,当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烦恼时,他们渴望倾诉,但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所以不懂得该如何跟家长交流,更不懂得怎样去解决内心的烦恼。如果父母在这段时期内无法跟上孩子思想的发展而对孩子的烦恼视而不见或加以责难的话,孩子们只会消极地认为“我的父母完全不理解我,没有必要跟他们说太多”,而不会想到主动和父母谈及自己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中,因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带来的焦躁和烦恼。
      
      看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的时候,也想起以前看过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应该说,这本书中所提出的方法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还是有些类似的。书中最精华的沟通技巧在于提炼出一套完整的LSTE方法,即Listen(倾听)——Sympathize(产生共鸣)——Think(思考)——Empower(鼓励)。
      
      1.倾听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如果想做擅于沟通的父母,那么首先应该学习的自然是倾听,只有安静且富于理解的倾听,才能让对方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如果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断地被打断或被教育,那么孩子很可能会产生“父母并不理解我,所以根本就不用跟他们浪费口舌”的感觉。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不管孩子是对还是错,好的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要急着去评论,那些待事情了解清楚之后再慢慢进行也不为迟。在孩子倾诉期间,父母可以用一些“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后来呢?”之类的引导词,帮助孩子说完整件事情的经过。
      
      2.产生共鸣
      仅仅是沉默的倾听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他们的人生遭遇困难时,倾听只是为了让他们发泄,但真正令他们感到欣慰的却是父母与自己之间的那份共鸣。所以不管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首先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极为明智的做法,如果在孩子刚一说完父母就粗暴地回答你这样做就是不对,然后再洋洋洒洒咄咄逼人地讲一番大道理,即使这道理是正确的,孩子也会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难以接受。成年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都很难理性地思考,更别说是孩子了,聪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正确地思考问题,必须在这关键的第二步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可以对孩子说:“经历了这件事情,你一定很难过”。这句话的神奇功效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所有的戒备都会放松,被理解的感动会让他们迅速遗忘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先不管这痛苦的原因是自己还是他人吧!)
      
      3.思考
      其实前面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为第三步做的铺垫,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孩子必定会和家长之间建立起非常友好的谈话氛围,一种平等、理解和尊重。在第三步中,父母可以引导较小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思考,也可让稍大的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非常有益,当然,父母也需要及时地为孩子指引迷津,比如给孩子合理的建议:“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因为……”或是“如果那样做的话,是不是会导致某些不好的后果呢?”用这种温和的对话方式和孩子对话时不会给他们带来威逼感,孩子们也会在得到帮助的同时,将父母视为自己的朋友。
      
      4.鼓励
      当孩子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最好的解决方式,剩下的就只有对他们的认同和鼓励了,这一步算得上是整个沟通过程的收尾工作,如果鼓励得恰当,便大功告成;反之,若是在这最后一步没把握好言辞,对孩子大加批评,那么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说这最后的一步,还是至关重要的。
      
      书中设想了很多种实际的模式,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出了正确的说话方式和典型的错误说话方式,我在看的时候有一阵也在冒冷汗,尽管书中所说都非常有道理,但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所以书中总结的错误的说话方式事实上正是我们普通人在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情绪失控时常会脱口而出的话。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忘记书中的至理名言,用不负责任的语言去抱怨和发泄,或许这种抱怨可以换得一时的痛快,但痛快之后却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那么为什么不多给自己敲敲警钟,让自己牢记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伤口不能揭呢?
      
      作为父母,我想我们需要学习并教给孩子的,不是发泄和抱怨,而是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选择更好的方式呢?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很多技巧也适合于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都需要这种沟通的技巧,有些人说的话总是对的,但别人就是不喜欢听,或许问题就出在他说话的方式上吧!
      
      总之呢!看完这本书,感觉语言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在这门艺术面前,我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啦……
      
  •     看了还是比较好
  •     书里有很详细的讲解,
  •     有好多朋友对我抱怨: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可真困难。当那个曾经温软可爱的小婴儿在时光的流逝中悄然成长为叛逆的青春期男孩/少女,他们不再喜欢依偎在父母身边欢笑,不再一放学回家就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父母感觉疏远的沉默和戒备,就连写日记,也是锁上房门悄悄地进行,让一扇小小的门挡住与父母交流的所有可能和希望。

    这样的场景或许对很多家庭而言都很熟悉,是的,孩子已经一天天地长大了,他们将天真可爱的童年静静地沉淀为往事,迈着坚定的步伐勇敢地迈向自己的世界,他们已经不再是整日围着父母打转的小淘气,而是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生活和享受,更是理解和尊重。可惜的是,对大多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说,沟通似乎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人们在感叹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的同时,并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

    或许我们都应该摒弃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再把沟通的困难归罪于日益长大的孩子性格的孤僻古怪。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伴随着他们身体的变化、心智的成熟及对精神世界的高度渴求,他们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细腻的关爱,当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烦恼时,他们渴望倾诉,但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所以不懂得该如何跟家长交流,更不懂得怎样去解决内心的烦恼。如果父母在这段时期内无法跟上孩子思想的发展而对孩子的烦恼视而不见或加以责难的话,孩子们只会消极地认为“我的父母完全不理解我,没有必要跟他们说太多”,而不会想到主动和父母谈及自己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中,因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带来的焦躁和烦恼。

    看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的时候,也想起以前看过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应该说,这本书中所提出的方法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还是有些类似的。书中最精华的沟通技巧在于提炼出一套完整的LSTE方法,即Listen(倾听)——Sympathize(产生共鸣)——Think(思考)——Empower(鼓励)。

    1*倾听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如果想做擅于沟通的父母,那么首先应该学习的自然是倾听,只有安静且富于理解的倾听,才能让对方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如果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断地被打断或被教育,那么孩子很可能会产生“父母并不理解我,所以根本就不用跟他们浪费口舌”的感觉。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不管孩子是对还是错,好的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要急着去评论,那些待事情了解清楚之后再慢慢进行也不为迟。在孩子倾诉期间,父母可以用一些“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后来呢?”之类的引导词,帮助孩子说完整件事情的经过。

    2*产生共鸣
    仅仅是沉默的倾听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他们的人生遭遇困难时,倾听只是为了让他们发泄,但真正令他们感到欣慰的却是父母与自己之间的那份共鸣。所以不管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首先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极为明智的做法,如果在孩子刚一说完父母就粗暴地回答你这样做就是不对,然后再洋洋洒洒咄咄逼人地讲一番大道理,即使这道理是正确的,孩子也会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难以接受。成年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都很难理性地思考,更别说是孩子了,聪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正确地思考问题,必须在这关键的第二步对他们的感受表示理解。可以对孩子说:“经历了这件事情,你一定很难过”。这句话的神奇功效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所有的戒备都会放松,被理解的感动会让他们迅速遗忘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先不管这痛苦的原因是自己还是他人吧!)

    3*思考
    其实前面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为第三步做的铺垫,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孩子必定会和家长之间建立起非常友好的谈话氛围,一种平等、理解和尊重。在第三步中,父母可以引导较小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思考,也可让稍大的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非常有益,当然,父母也需要及时地为孩子指引迷津,比如给孩子合理的建议:“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因为……”或是“如果那样做的话,是不是会导致某些不好的后果呢?”用这种温和的对话方式和孩子对话时不会给他们带来威逼感,孩子们也会在得到帮助的同时,将父母视为自己的朋友。

    4*鼓励
    当孩子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最好的解决方式,剩下的就只有对他们的认同和鼓励了,这一步算得上是整个沟通过程的收尾工作,如果鼓励得恰当,便大功告成;反之,若是在这最后一步没把握好言辞,对孩子大加批评,那么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说这最后的一步,还是至关重要的。

    书中设想了很多种实际的模式,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出了正确的说话方式和典型的错误说话方式,我在看的时候有一阵也在冒冷汗,尽管书中所说都非常有道理,但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所以书中总结的错误的说话方式事实上正是我们普通人在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情绪失控时常会脱口而出的话。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忘记书中的至理名言,用不负责任的语言去抱怨和发泄,或许这种抱怨可以换得一时的痛快,但痛快之后却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那么为什么不多给自己敲敲警钟,让自己牢记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伤口不能揭呢?

    作为父母,我想我们需要学习并教给孩子的,不是发泄和抱怨,而是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选择更好的方式呢?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很多技巧也适合于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都需要这种沟通的技巧,有些人说的话总是对的,但别人就是不喜欢听,或许问题就出在他说话的方式上吧!

    总之呢!看完这本书,感觉语言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在这门艺术面前,我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啦……
  •     等孩子大点才用得上,
  •     和孩子说话很有学问。
  •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孩童时代,不出意外的话,也都将为人父母。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无疑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无论是欢喜的,还是苦痛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希望他们过的比我们好。于是,许多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让孩子有一点不高兴。别家的孩子有什么,自家的孩子也得有什么,还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不再有自己童年的缺憾,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学舞蹈,完全摆出一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架势。可是,试问一下,这样培养的孩子将来真的能够走向成功吗?真的能达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吗?恐怕未必。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厢情愿的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一些欲求罢了,实质上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内心的舒坦。说白了,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
      
      汐见稔幸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为我们打开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路。说到培养,第一要务是沟通,而且是积极沟通,因为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没有沟通,我们将看不懂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谈不上为他们的人生出谋划策了。那么怎样的沟通才能更有效呢?汐见稔幸在书上提出了“亲子沟通四步骤”:一,要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Listen);二,与孩子产生共鸣(Sympathize);三,引导孩子思考(Think);四,鼓励孩子(Empower)。我们称这项原则为“LSTE方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LSTE方式”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为我们勾画出了培养孩子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原则,那就是“积极沟通,耐心引导”。
      
      沟通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何为“耐心引导”呢?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放任,让孩子自然成长;一种是全方位服务,直接为孩子做好一切。这两种极端无疑都是错误的。第一种情况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必管,自然会长大成人,其部分原因是一些家长性格使然,部分是因一些家长工作太忙,他们根本无暇照看孩子。这种情况的家长都忽略了孩子本身脆弱的一面,特别是社会上各种风气盛行,极易使孩子走进误区,跟其它人“学坏”。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这些家长把孩子像宝贝一样看护,见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头,总想让孩子一切顺风顺水,所以干脆为孩子设计好一切,直接替他们遮风挡雨,并以为这样就能够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正是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成长的根源。在他们的溺爱下,孩子缺乏锻炼,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愿,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这看似爱护的行为却最终会害了孩子。
      
      因此,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耐心引导”了。“引导”是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起把握方向的作用,即不是放任,也不是管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避免让孩子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耐心”则是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作好“持久战”的准备,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孩子出生到成人,近二十年的时间,占据了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光。既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优秀,我们就必须做好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好的坏的,高兴的悲伤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必须对孩子有耐心。哪怕是孩子犯了很大的错,我们也应该冷静的和孩子共面对,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勇敢的面对各种情境,时刻保持着自信的心态。“积极沟通,耐心引导”,说起来容易,也不难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却绝非易事,还需要家长们在各方面做足功课。
      
  •     邮寄非常快,书的内容也不错。
  •       有人说人生中唯一不用努力就得到的东西是年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人生更充实。如果拿人生比作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是这个一去不回的人生大片里最宝贵的部分,为人子女同时也为人父母得我们,对里面的“对白”或许感触很多,同样是一句话,有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低谷,鼓舞了一生;有的却带给我们痛苦、耻辱和伤害,成为灵魂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可见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话好好说,不要让自己的乌鸦嘴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当然有心未必力足,习惯的力量、遗传的性格、生存的压力和孩子的顽皮都会让我们对孩子“发飙”,说一些难听的、生硬的、挖苦的、痛斥的话,所以我们对于如何说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就是这样的指导书,书中设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状况,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间会产生的互动列举详尽。并且提供了多种可参考的情景模式,让家长能够视环境情况用最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是一本教你有话好好说并说得好的实用手册。
      
      用简单的语言跨越亲子间的代沟,即如何有效的说话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具体说就是四项原则: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产生共鸣、与孩子一起思考和分析、恰到好处的鼓励。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和睦,但是父母却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苦恼。孩子不听话有许多的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孩子的心坎儿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我们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我们之所以提倡倾听,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本书作者把倾听放在最重要的第一环,是良好沟通的开始,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普遍缺乏的。
      
      要做到倾听孩子,就要有平等观念,说起平等,有人就不同意了,父母跟孩子怎么能平等呢?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监护人,一个是被监护人;一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命脉,一个是被抚养的对象;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困难重重,苦恼多多,权利也多多,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当然是不平等的。这里有一个理解上的误区,通过《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我们猛然发现,所谓平等不是角色上的平等,而是在沟通当中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能有“心理优势”或“伦理优势”,必须高高在上、必须以上示下,而是要当做平等的个体,一听二想三开口,有话好好说,最好是说到心坎里,其实我们与好友挚友无不是因为能畅谈而惺惺相惜的,而我们心爱的孩子迟早也要长大成人,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跟他们成为能聊的来的朋友呢?
      
      亲情是我们最珍爱的一种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最至高无上的情感。但亲情是一把“双刃剑”。就拿孩子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去塑造一个成功的孩子,也可能会用我们的爱去毁掉一个孩子,而语言就是这个“刃”,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用最锋利的部分为孩子打造未来,而不是伤害。
      
  •     还是有些篇章可参考的,换位思考更重要
  •     还可以,给了四星。正在看,觉得说的挺有道理的。
  •     简单,实用,但要做到很难,
  •     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总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孩子总坚持己见,固执的令人无奈。尤其是就某件事情意见相左的时候,我说她一句,她反驳我十句,振振有词,听起来虽然有些道理,却常常让我头疼。管教孩子不能用强制的手段,也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孩子的成长一生只有一次,不存在重来的可能,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做父母的付出多大辛苦都是应该的。但是有时候付出与收获未必成正比。

    孩子需要被了解、被关爱,认真地陪孩子一起成长吧。情绪会传染,好话最动人,亲子沟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聊天,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还能促进感情,为孩子日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会详细的告诉你如何通过亲子交谈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交涉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倾听的能力、受欢迎的能力等。

    亲子沟通的步骤:先听孩子说什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用语言与孩子产生共鸣,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理解信任,感到你是站在她的立场上和他沟通;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或者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适度的鼓励孩子,给他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乖巧、可爱、积极、主动。年轻的父母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用真诚高效的语言跨越亲子代沟,用心体会孩子成长过程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吧!

    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沟通是关键。一样话百样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方法很重要。最有效的亲子沟通跟父母的讲话方式有关,孩子能否更容易的接受,关键看父母怎么说。只要用对了方法,一句话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沟通效果。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和孩子沟通?我们可以从本书提到的几个方面做起,用语言的魅力叩开孩子的心门。

    教育孩子从沟通开始,有效沟通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心。本书介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从孩子的情绪问题到人际问题,从学校发生的小事到与父母的互动,列举详尽,供家长参考。发生问题的同时也是让孩子成长的机会,关键是父母如何圆满解决问题。孩子有共性也有个性,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父母们多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但愿年轻的父母们可以从本书中悟出适合自家孩子的育儿良方。

    祝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拥有大智慧,得到大收获,感到大快乐!
  •     Listen, sympathize, encourage, think
  •     还没有来得及看呢,不过适合父母看,学习了
  •     对于如何养儿育女,我相信所有的为人父母者,应该皆略可胜任。但是在碰到必须与子女沟通时,可能就没辙了。读读这本书,你会受益的,值得推荐!
  •       构筑沟通的“通天塔”
      评《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通天塔也最终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会发现沟通的力量多么强大,它甚至可以“通天”。
      
      现在我们对孩子可以说越来越重视了,而对于父母来说,抚养、教育的任务中,沟通这一个关键的环节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可能不需要你喂食物、穿衣服、看书、写字,但是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课:通过沟通,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了解孩子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状态,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劝导,使得孩子健康、顺理成长,在这个基础上享受亲情的快乐、家庭的温馨。
      
      怎样才能和孩子保持有效沟通,特别是当孩子逐渐注重自己的隐私的时候?《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里面讲述了“沟通的四步骤”(LSTE方法):第一是倾听,让孩子自然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自己聆听孩子说的话。第二是共鸣,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同情感,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认同,并最大程度地在情感上和孩子共鸣,让孩子觉得“我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认可”。第三是思考,在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思考,我的想法对么?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下一步我应该怎么办?面对问题最重要的是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第四就是鼓励,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正确的原则去做事情,用鼓励的方法让孩子真正去面对、去实践。
      
      而在日常生活中,按照LSTE方法去和孩子沟通,或者用一句话安抚孩子的心,或者和孩子共同寻找感兴趣的话题,在孩子高兴、欢喜、悲伤、寂寞的时候都能进行共鸣,进行生活中的帮助,这样的沟通就是有效的了。LSTE方法根本上是对孩子的尊重,在尊重基础上的一种技巧与方法。
      
      大家可能都会注意到这个现象:为人父母后,很多大人也变得细心、体贴了,这一方面是责任使然,另一方面其实应该也是自我修为的结果。作为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示范,还要在时时刻刻为孩子解决各样问题,各方面考虑地更周到一些,是阅历的积累,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沟通上,按照LSTE方法和孩子沟通必然是有效的,如果我们在和同事、朋友沟通中也采取其中的精华,势必也会增进我们的沟通能力。首先是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并从自己的角度引发相应的共鸣,然后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分析,而这些步骤也基本上属于LSTE方法的范畴。对于小孩都如此,何况是已经很明白事理、更注重面子的大人们呢?
      
  •       江山/文
      
      人与人的沟通从说话开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适当的沟通方式会打开孩子们藏在心中的不解或者好奇。所以,语言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我们沟涌的桥梁,轻松快乐或换位思考的交流模式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童年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最纯粹的心灵状态,所以,与孩子们沟通要做到四点:1、仔细聆听,2、产生共鸣,3、引导思考,4、鼓励孩子。
      
      做为一个家庭,与孩子沟通是维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最为平常和普通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们聊天?也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用心来回答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因为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首先要通过交谈,来互相明白对方的状况或者心情,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地培养孩子们与家长聊天的意愿的同时,来加深孩子的好人缘,因为只有更多的交谈才会获得除学习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和交涉能力,有助于改变自闭的性格,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试着去倾听别人的能力。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在家长的眼中是可笑的,但有必要耐心地去解答,给孩子们发现自我和举一反三的机会。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工作已忙到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说彼此的沟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要如何平衡这架天平呢?第一是不要把工作情绪随便带到生活中,尤其是孩子;第二是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交谈,不管他多大,那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空间的人所提出来的问题,只是想法不同而以;第三是工作之外的生活交流要认真要真诚,不管回到家多么地累,一点点时间的聊天不仅会让孩子们了解家长,家长也会感到工作之外的乐趣,那就是天伦之乐。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非常简单的生活态度和交流方式,比如早晚的问候语、孩子开心时、帮家长做完家事后、当孩子看电视不做作业时、当孩子一脸落寞时等等,只是普通的一句话而以,只要家长们用心,就一定会给孩子们无形地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其实,与孩子的沟通很简单,只要真诚地去和孩子们聊天,真实地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动,真正地把他们当做好朋友,去聆听,我相信所有的思想代沟都会踏平,毕竟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最简单不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沟通的窍门。
  •     还没看呢,不知道好不?
  •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孩童时代,不出意外的话,也都将为人父母。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无疑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无论是欢喜的,还是苦痛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希望他们过的比我们好。于是,许多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让孩子有一点不高兴。别家的孩子有什么,自家的孩子也得有什么,还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不再有自己童年的缺憾,我们让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学舞蹈,完全摆出一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架势。可是,试问一下,这样培养的孩子将来真的能够走向成功吗?真的能达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吗?恐怕未必。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厢情愿的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一些欲求罢了,实质上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内心的舒坦。说白了,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

    汐见稔幸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为我们打开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路。说到培养,第一要务是沟通,而且是积极沟通,因为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没有沟通,我们将看不懂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谈不上为他们的人生出谋划策了。那么怎样的沟通才能更有效呢?汐见稔幸在书上提出了“亲子沟通四步骤”:一,要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Listen);二,与孩子产生共鸣(Sympathize);三,引导孩子思考(Think);四,鼓励孩子(Empower)。我们称这项原则为“LSTE方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LSTE方式”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为我们勾画出了培养孩子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原则,那就是“积极沟通,耐心引导”。

    沟通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何为“耐心引导”呢?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放任,让孩子自然成长;一种是全方位服务,直接为孩子做好一切。这两种极端无疑都是错误的。第一种情况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必管,自然会长大成人,其部分原因是一些家长性格使然,部分是因一些家长工作太忙,他们根本无暇照看孩子。这种情况的家长都忽略了孩子本身脆弱的一面,特别是社会上各种风气盛行,极易使孩子走进误区,跟其它人“学坏”。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这些家长把孩子像宝贝一样看护,见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头,总想让孩子一切顺风顺水,所以干脆为孩子设计好一切,直接替他们遮风挡雨,并以为这样就能够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正是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成长的根源。在他们的溺爱下,孩子缺乏锻炼,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愿,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这看似爱护的行为却最终会害了孩子。

    因此,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耐心引导”了。“引导”是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起把握方向的作用,即不是放任,也不是管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避免让孩子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耐心”则是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作好“持久战”的准备,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孩子出生到成人,近二十年的时间,占据了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光。既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优秀,我们就必须做好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好的坏的,高兴的悲伤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必须对孩子有耐心。哪怕是孩子犯了很大的错,我们也应该冷静的和孩子共面对,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勇敢的面对各种情境,时刻保持着自信的心态。“积极沟通,耐心引导”,说起来容易,也不难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却绝非易事,还需要家长们在各方面做足功课。
  •     全5分,非常实用的书。
  •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只能说书是不错的,但不知道适不适合你家的宝宝
  •     适合上了小学以上的孩子用,买早了放着吧
  •     江山/文

    人与人的沟通从说话开始,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适当的沟通方式会打开孩子们藏在心中的不解或者好奇。所以,语言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我们沟涌的桥梁,轻松快乐或换位思考的交流模式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童年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最纯粹的心灵状态,所以,与孩子们沟通要做到四点:1、仔细聆听,2、产生共鸣,3、引导思考,4、鼓励孩子。

    做为一个家庭,与孩子沟通是维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最为平常和普通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们聊天?也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用心来回答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因为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首先要通过交谈,来互相明白对方的状况或者心情,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地培养孩子们与家长聊天的意愿的同时,来加深孩子的好人缘,因为只有更多的交谈才会获得除学习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和交涉能力,有助于改变自闭的性格,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试着去倾听别人的能力。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在家长的眼中是可笑的,但有必要耐心地去解答,给孩子们发现自我和举一反三的机会。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工作已忙到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说彼此的沟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要如何平衡这架天平呢?第一是不要把工作情绪随便带到生活中,尤其是孩子;第二是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交谈,不管他多大,那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空间的人所提出来的问题,只是想法不同而以;第三是工作之外的生活交流要认真要真诚,不管回到家多么地累,一点点时间的聊天不仅会让孩子们了解家长,家长也会感到工作之外的乐趣,那就是天伦之乐。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非常简单的生活态度和交流方式,比如早晚的问候语、孩子开心时、帮家长做完家事后、当孩子看电视不做作业时、当孩子一脸落寞时等等,只是普通的一句话而以,只要家长们用心,就一定会给孩子们无形地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其实,与孩子的沟通很简单,只要真诚地去和孩子们聊天,真实地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动,真正地把他们当做好朋友,去聆听,我相信所有的思想代沟都会踏平,毕竟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最简单不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沟通的窍门。
  •     生动、形象,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沟通的场景都鲜活的呈现出来了,像看电影一样看到自己的问题。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回想起来有些说话的习惯就是从我的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小时候很讨厌听到的话,现在也不自觉地会对孩子说,难怪孩子越来越不爱跟我说话聊天了。非常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其实每个父母都有机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就看我们是不是珍... 阅读更多
  •       2011年的春节,可能是我目前为止度过的最不平凡的春节,搬了新家,地方大了,邀请了双方的父母兄嫂一起来过春节,九口人热热闹闹的温了居,过了年,幸福满满。时光就在欢快的气氛中飞速流逝,过了初五,大家纷纷搭上回程的列车,而家里也变得空落落了起来。最舍不得的是我不到两岁的小侄子,现在回想起他牙牙学语,跌跌撞撞的样子,还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爱归可爱,几天的相处,也让我看到了哥哥嫂子带孩子的不易,也体会到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在成长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哥哥嫂子临走的时候,我向他们推荐了汐见稔幸这本《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因为我觉得书里提出的亲子沟通LSTE四步骤,简单实用又切实有效,再加上后附的60个亲子对话的实景,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LSTE,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四个单词、四个步骤和四个意义,分别是L(listen)——倾听;S(sympathize)——共鸣;T(think)——思考;E(empower)——鼓励。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遵循先认真倾听孩子要说什么,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与孩子产生共鸣,接受孩子所说内容的同时,重复孩子们所说的话,传达“你与他拥有同样的感受”;然后与孩子一起思考或者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思考;最后适时地鼓励孩子向前跨出一步,真正找出解决办法。在实行这四个步骤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不仅进行了良好愉悦的沟通,也找到了很好解决事情的钥匙,两全其美。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所谓的沟通,就是要创造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是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我上大学离开家之前,和父母的沟通畅通无阻,小的时候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和妈妈聊天了吧。住校一两年后,再回到家,突然发现找不到和父母聊天的最佳切入点了,有的时候经常感觉到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而有了转换话题的想法,这就是长期不在一起,迷失了沟通的“第三地盘”的缘故吧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内附了60个亲自对话的实景,告诉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出相关问题时,沟通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强。比如孩子开心时,要与孩子一起由衷地感到开心,而不是打击的说:“这种程度你就开心成这样啦?”,或者当孩子不爱读书时,应该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指出孩子擅长的科目,而不是说:“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这些对话,对于孩子信心的树立没有丝毫的帮助,却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热情,摧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确实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在我看来,成年人也可以从中学会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平等、宽容、鼓励,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希望的态度吧。
      
  •     很受启发,重点内容给孩子也看了
  •     非常好的一本书,所有生活中可能与孩子产生沟通问题的场景都有提到,教给父母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其实有时候稍微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可能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只是我们当父母的很少会花时间去仔细想一想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容易接纳,也最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想有很多父母也像我一样,把一句话的机会变成了伤害亲子关系的利器。“当孩子不想去上学时”“当孩子犹豫是否要担任班级干部是”“当孩子不断犯同样的错误时”“当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当孩子一脸落寞时”“希望孩子帮忙时”“想对孩子表达爱意时”“想对孩子表达感谢时”“考试前或比赛前要对孩子说的话”“当孩子开始问起两性的事情时”……最关键的一句话,值得所有父母参考。
  •     爸爸妈妈应该看看这本书。有帮助!
  •     书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