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饭局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皇帝的饭局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06042079
作者:于左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樊哙选择的位置十分有趣,他闯进帐中时手里可是带着兵器,如果他径直奔向项羽,或者距离项羽太近,势必激起事端,项羽的剑一定会拔出来,他的卫士们当然更不能容忍,一场混战不可避免。这可是在楚军的营中,厮杀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樊哙站到刘邦的身后,做出护卫的架势,一来会把卫士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刘邦这边,果真打起来,单凭一个樊哙又怎么能护住刘邦?樊哙身形高大魁梧,随便站在哪里都很醒目,他选择站在项羽的对面,能让项羽最大限度地看出他的威武,看出他誓死护主的决心。他要让项羽明白,一旦发生激变,他不会跑过去护卫刘邦,他会径直扑到对面,与项羽同归于尽一一势力相差悬殊的时候,威胁拼命,比真正去拼命,效果更好。樊哙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樊哙的想法是正确的,项羽一看见他,果然有些紧张,按剑问他是哪一个。听说是刘邦的参乘,便夸他是壮士,命令赏酒赏肉。侍从们送上来一个生猪肘,樊哙毫不含糊,把一大杯酒一饮而尽,盾牌放到地上做案板,就用手里的一柄利剑切猪肘,边切边吃。樊哙安放盾牌切肉,必定选择席中间的空地,如此就把项庄、项伯两个人分隔开,同时自己更向项羽靠近一些。樊哙一边吃肉,一边为刘邦辩解。项羽看他吃得豪爽,连连赞叹,再赏酒喝,紧张的气氛因此缓和下来。对樊哙的话,项羽没有回应,只是请他坐下,希望他离自己远一些。

前言

《战国策》记载:有一次,中山君设宴,请国中的权贵们吃饭,席间吃的是羊羹。当时,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不知道是因为侍者的疏忽,还是食物准备得不够,反正送上来的羊羹单单没有司马子期的一份。司马子期大怒,转而投奔楚国,并且劝说楚王发兵,讨伐中山国。    中山国战败,中山君仓皇奔逃。慌乱之中,他发现身后追来两个人,手里都拿着兵器,一直紧紧跟随自己。中山君心中绝望,索性停下脚步,问那二人:“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    两个人解释说:“很久以前,我们的父亲没有饭吃,饿得要死,是您送给他食物,救了他的性命。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如果哪一天中山君有难,我们一定要以死救助。”    中山君听了二人的话,心中感慨,仰天叹息道:“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山君所在的战国时代,食物简陋,不过,因为一份鲜美的羊羹而亡国,放在任何时代都有些不可思议。    司马子期因为一碗羊羹而大动干戈,让他感到愤怒的原因,恐怕不是他没有吃饱,而是中山君对他的忽视,这种忽视类同羞辱——热闹的宴会中,众目睽睽之下,单单自己的面前没有送来饮食,其中的尴尬与屈辱,任何一个有自尊的人都无法忍受。    中山君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如此感慨,说明他很清楚自己哪里得罪了司马子期。幸亏中山君也曾有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他的无意的慷慨,让他在生死关头得到两个忠诚卫士。    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    当然,紧要的事情通常不会在饭桌上直接来谈,一个成功饭局的成效,是可以拉近双方的关系,在彼此之间达成某种默契,培养感情。大多时候,从饭桌上无法看清楚态度,只能大略看出一点情感,但态度由情感来决定。饭局之后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环节,那不过是履行必要的手续,走一走过场。    也因此,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可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尤其马虎不得。    历史上这一类的饭局数量不少,可惜,剔除小说演绎,载于正史的饭局其实并不多见。这些饭局,有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有的充满了戏剧性,配上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欣赏性很强。    依照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上那些有名的饭局,无论对刘邦还是对项羽来说,鸿门宴都算得上一次成功的宴会——刘邦成功化解了巨大的危机,项羽兵不血刃,把刘邦的胜利成果攫为已有。其他的,隋炀帝杨广宴请突厥的启民可汗,场面宏大热闹,事后却杀了几个大臣,总是有些扫兴。唐中宗李显、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等人的饭局都还称得上圆满。而唐玄宗委托高力士张罗的饭局及明武宗请大太监刘瑾、张永喝酒等,都是失败的案例。    当然,如果一个皇帝需要像唐玄宗、宋徽宗、崇祯皇帝那样,用饭局来宣示态度,来笼络臣心,说明他的统治出了大问题,或许危机就在眼前。    这些事例间接验证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写作历史,要想避开那些皇帝,绝非易事。皇上的饮食起居,都有史官专门的记述。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顿饭,因为与皇帝相关,才有机会被记载下来,留传后世。像我们还能看到的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宋代张俊宴请宋高宗的菜单,而隋代谢讽的《食经》能够见于记载,和他的宫廷尚食直长的身份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皇帝的食物通常是那个时代最精致、最讲究的。人类饮食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尝试与淘汰的过程,食中珍味也在变化,从早期的熊掌、猩唇、驼蹄,到晚近的燕窝、鱼翅。曾经的美食珍馐,到后来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后从餐桌上完全消失,从中却也能看出中国文化、疆域的拓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它们曾经的风光,只能到皇帝们的食单上去寻找踪迹。    历史总是真真假假,精彩曼妙。一份食单、一道美食,或许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材料,因为有心人不必或者不屑费心为它修饰。从此出发,考察历史细节,自然能得到一种别样而可信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会与许多有趣的问题不期而遇,比如隋炀帝喜欢的糖蟹和鲈鱼脍如何制作?唐朝以前究竟有没有糖蟹?熊掌怎么样才能炖烂?饆饠到底是什么样的面点?汤饼是面条吗?燕窝、鱼翅什么时候开始被当成佳肴珍馐?最早的满汉全席都有什么菜?    如此生发联想,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测一下,鸿门宴上,项羽会拿什么酒菜来招待刘邦?唐玄宗为什么送给安禄山一道热洛河?宋徽宗在蔡京府里究竟吃到了什么……    其实,单是这些问题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引人入胜,不是吗?

内容概要

于左:

自由写作者,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出版过《玩在唐朝》(中华书局)、《新画皮》(广西人民出版社)、《玩在宋朝》(商务印书馆、将出版),另有《五行师》系列小说在台湾出版。在国内文学期刊发表过《战桃林》、《你们上去找什么》、《飞碟姻缘》等小说。

书籍目录

前言
政治宴
刘邦:鸿门宴
1.野地宴会
2.美器粗食
3.伟大的酒徒
唐玄宗:皇帝的饭局
1.热洛河
2.鹿尾和三辰酒
3.不欢而散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交易
2.蛤蜊和江瑶柱l
3.老饕
宋高宗:政治宴席
1.极品菜单
2.亲与疏
3.权力的收益
奢华宴
隋炀帝:糖蟹与鲈鱼脍
1.糖蟹l
2.宫廷菜单
3.失败的笼络
唐中宗:奢华烧尾宴
1.如何烧尾
2.镡馔或者毕罗
3.汤饼
明武宗:清太监喝酒
1.阉党之乱
2.宣府黄鼠
3.鲥鱼味道
清乾隆帝:去扬州吃满汉席
1.燕窝之祸
2.鱼翅
3.满汉席
怡情宴
高洋:细环饼和乳猪炙
1.遥远的面点
2.酿造酒
3.生熟酒肴
宋孝宗:小枣羊眩金酒杯
1.前朝遗味
2.浅饮小酌
3.糟蟹和黄雀鲜
明熹宗:离不开“老太家膳”
1.灵露饮
2.老太家膳
3.疑似佛跳墙
清康熙帝:八宝豆腐
1.几款豆腐
2.宴请使者
3.熊掌与素菜
败亡宴
陈后主:消愁的驴肉
1.酒犹兵也
2.江南佳味
3.沉醉
宋徽宗:人间有味俱尝遍
1.鸣銮堂之宴
2.保和殿之宴
3.露宿野餐
崇祯皇帝:无奈的推毂礼
1.代朕亲征
2.烧鹅
3.最早的燕窝羹
清光绪帝:给皇太后办寿宴
1.昂贵的食物
2.饮食贵贱
3.筵席等级

编辑推荐

《皇帝的饭局》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皇帝的饭局》内容简介: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可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就更耐人寻味了。

图书封面


 皇帝的饭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吃饭从来都是与政治的密切关联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一场厮杀下来,敌首落地,杯酒尚温,展现了英雄的豪气;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借酒至半酣,不动声色,拿下了重臣的军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项羽设下鸿门宴,却因优柔寡断而将江山拱手让人;乾隆摆起千叟宴,那是为展示国运兴盛、四海承平、天下归心,按如今的话说叫作秀。多少事,假吃饭名义以行;又有多少交易,在饭桌上悄悄达成。所以,筷箸里有深意,酒杯里有政治,那些没来由的吃饭或喝茶可不敢胡乱赴约,不小心“被吃饭”是要付出不菲的代价的。吃饭还跟前途大有关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吃饭,说明身体不错,还能再干几年;官职也跟吃喝有关,国子监祭酒,那可是相当于社科院院长职位的。我的朋友于左写了本《皇帝的饭局》,内分“政治宴”、“奢华宴”、“怡情宴”、“败亡宴”四章,遍数了历代皇帝摆下的饭局,山珍海味、秘制珍馐,歌舞相伴、极尽奢华,可是,那些饭大都吃得各怀心思、同桌异梦,有时甚至吃得兵戈相向、凶险毕露。可见这皇帝的饭辄尤其乱吃不得。对皇帝来说,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餐桌上岂能容得他人争食?天下是朕的,朕吃的就是这个“独食”。朕赏你吃一口,是你的福分;想觊觎朕的江山,那就没有好果子吃。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江山你坐得,别人却坐不得?一顿饭吃不好,就会被人抓住弱点,吃得丢掉江山。春秋时吴国的吴王僚就死在这个馋字上。给于左同学补上这个例子:《史记•刺客列传》载,吴王僚继位后,公子光极为不满,就与大臣伍子胥商议对策。他们发现吴王僚爱吃烤鱼,就让勇士专诸去跟太湖名厨师学做烤鱼,伺机行刺。一次公子光宴请吴王僚,而吴王僚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派侍卫严加盘查,每道菜还要详细检查,连送菜人都只能穿内衣半裸着跪地而行。而专诸先用各色作料腌制鳜鱼,再在鱼肚子里裹上馅料,用木炭烤制。这样烤制的鳜鱼大老远就鱼香扑鼻,专诸则在鱼肚子里藏了把匕首。在吴王僚看到烤鳜鱼而大快朵颐之时,专诸抽出鱼腹中的匕首,刺死吴王僚,自己因而也被身后的侍卫刺死。公子光由此夺得王位,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因一条鱼而丢掉一座江山,教训可谓惨烈。对古代帝王来说,饮馔绝非小事。《周礼》载:“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光是厨师及打杂的就要一百五十二个人,专职伺候帝王。“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每天的美味佳肴就要有一百二十种,还要奏乐以助天子多进餐。至于那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更是极尽奢侈,摆出了一副吃天下的劲头。知道帝王们爱吃,所以在屈原政治失意时,为楚怀王招魂,都不忘以食物相诱。他在《大招》中写道:五谷堆了十几丈高啊,桌上摆满了食物。鼎中满是煮熟的肉食,香味扑鼻又诱人。肥嫩的黄莺鹁鸠天鹅肉,伴着鲜美的豺狗肉汤。魂啊,回来吧!美馔佳肴任品尝。鲜美的大龟和肥鸡,再加上楚国的乳浆。剁碎的猪肉、苦味的狗肉,再加点切细的香菜。吴国做的酸菜,浓淡正恰当。魂啊,回来吧!任你选择哪样。烤乌鸦、蒸野鸭,汆好的鹌鹑放案头。炸鲫鱼、煨山雀,如此佳肴爽人口。魂啊,回来吧! 美味请你先品尝。四重酿制酒已醇,味道纯正不涩口,酒味清香宜冷饮,不能让奴仆偷饮。吴国的白谷酒,再掺入楚国的清酒。魂啊,回来吧!不要害怕和慌张。这菜单,活人看了都会垂涎三尺,相信鬼魂也会顺着香味再到人世间走一遭的。餐桌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吃饭来搞政治,而对百姓来说最大的政治就是吃饱饭。管好自己的事,免得“咸吃萝卜淡操心”;把事办成,先要“生米做成熟饭”;不该问的别问,省的被斥为“吃饱了撑的”;而把事情搞砸,肯定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
  •     文/龙女那伽中国人好吃,吃得好,已经世界闻名。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公司聚餐……各种名堂不断,吃饭一旦成为“局”,内容就不单单是吃饭了。而在古代,皇帝的饭局,无疑是最高级别的饭局。就算是现在,有人能参加国宴,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古代如果能上了皇家饭桌,大体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你能想到的顶级美味,有哪些?燕窝、鱼翅、熊掌……皇帝宴请大臣或者外国使臣,会不会把国内最好的食物端上来?一场宴会,有多少道菜?这些,都在本书里有体现。饭局,虽然首先是吃,但吃饭之前,局内人已定,餐桌上的内容,也因为饭局的性质不同而略有差别。皇帝请吃饭,当然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大多数时候,都含有政治目的,所谓政治宴。最容易想到的政治宴当属“鸿门宴”,也是“宴无好宴”的典型。这样的饭局中,吃什么、谁来吃、坐席怎么安排都会影响整个饭局的结果。中国那么多人争着做皇帝,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穷奢极欲”,这本书里“奢华宴”部分,就介绍了隋炀帝、唐中宗、明武宗和乾隆皇帝享用过的奢华宫廷菜。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鱼翅燕窝、“满汉全席”。那些皇帝的近臣,也是经常吃到这种奢华宴的人,比如乾隆年间的大贪官王禀望家里,吃燕窝吃到腻,被抄家那天,桌子上许多碗燕窝都没动过,让抄家的兵丁饱了口福。奢华宴吃到最后,往往不是败家就是亡国,而且,这些东西,未必好吃,不过是因为珍贵难得,面子上有光而已。最舒服的吃饭,大约是“怡情宴”。几个人小酌,菜可能不多,也很简单,却因为吃饭环境轻松,而别有一番滋味。比如宋孝宗和周必大,君臣二人浅饮小酌,菜只有一碟小枣,一碟羊肚丝,夜半对饮聊天,第二天,周必大就被委以重任。让皇帝吃得好不叫本事,让皇帝吃得舒心,那才是本事。所以,客氏和魏忠贤,瞅准了明熹宗的喜好,用“老太家膳”牢牢抓住了明熹宗的胃,同时,也抓住了权力和地位。最凄凉的饭局,大概就是“败亡宴”。陈后主亡国后,整日饮酒,借驴肉消愁,也不知他吃下去能消化多少。宋徽宗宠幸蔡京,在蔡京府上吃饭既奢华又随意,他的宠幸,使蔡京权倾朝野,然而,一朝被俘,只能露宿野餐,,与宋钦宗见面后,两人不得不穿上“胡虏”的衣服,吃下粗糙的食物,落魄悲凉。而同时期的百姓则更惨,到处吃人肉。还把人叫“两脚羊”,又老又瘦的男人叫“饶把火”,年轻女人被称为“不羡羊”,小孩子则称为“和骨烂”,说起来都觉得毛骨悚然。清朝的败亡宴,提到了慈禧太后。今年读了高阳先生的《慈禧全传》里面写到慈禧逃亡的路上,多少能吃一点东西,都觉得庆幸。怀来县的县令在一片荒芜中,张罗出一点粥,弄来几个鸡蛋,之后被慈禧重用。而之前慈安太后的暴亡,书中也隐晦地暗示,是因为慈禧太后给她吃了“加料”的克食。作为一个吃货,书中的历史,我倒不是太关心,那些诱人的菜单,才是最让人嘴馋的内容。多少皇家盛宴,如今普通人也能吃到了,这才是吃货们的福音。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还是喜欢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写的书,读起来不犯困,挺乐呵,还能知道写东西。虽然刚开始不喜欢他给一些没有菜谱传下来的皇帝加菜品的“大概、不妨”法,但是慢慢发现是有道理的推测,不错。小说、笔记、传奇、杂说等才是长姿势的途径
  •     这是当当买书第二次书这么脏了,还有褶皱,我那抹布擦拭书封皮,结果还掉毛了,皱巴巴的。但是书得内容我很期待
  •     历朝一些著名皇帝时期的有名吃食。文字部分还不错,不掉书袋很易懂,有一定的内涵深度及历史事件大串联。配图基本可以无视,帮文字内容不搭嘎的。
  •     读书是讲究缘分的,遇上一本书更是如此。一日午饭毕,打算回办公室小憩,忽觉久坐久卧均于健康无益,因此起身,翻看连日来累积下的书报。于是看到了该书在报纸上一段小小的连载,甚觉兴趣。书到即迫不及待的读来,其中典故小言,如手中石子,可堪细细把玩。书读如此,幸甚!
  •     一部不错的美食史随笔,不乏真知灼见,读来轻松惬意
  •     写作不错,既长美食方面的知识,也长政治上的见识
  •     看完这本书,顿觉那些站在权力高峰的人很可怜,即使能坐拥整桌佳肴,却不一定真得有享受的闲心。而,人若有一份闲情,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吃出无上滋味
  •     其实不坏,对吃饭和故事都是正经的研究路数,但谈不上喜欢
  •     于左老师的这本【皇帝的饭局】除了给人带来一顿顿读来唇齿留香的历史大餐,更多地是引发人的延伸性思考: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关于自身。。。喜欢他的审慎和视觉!
  •     饭局是中国人都经历过的基本活动,就像呼吸睡觉一样平常,作为最高档次的饭局,由皇帝做东请客吃饭,其中包含的内容真的复杂多样,承载的含义也多种多样,这本书让我们从中窥探其中一二
  •     挺好玩的书〜
  •     学习了
  •     借吃饭讲政治,有点意思。看到菜单就觉得自己好没文化,老有菜名不认识。
  •     总体而言趣味性比较高,看起来不乏味,是睡前好伴侣……
  •     简单说吧,这本书风雅趣味,是一本饱满细腻的吃的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