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食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写食主义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1
ISBN:9787541119156
作者:沈宏非
页数:238页

章节摘录

插图:据报道,广州市饮食集团公司属下的十一家老字号酒楼当中,有三家严重亏损,两家已经停业,两家保本或微利,剩下四家效益相对较好的,营业额和利润额,近三年来也在快速下滑。当地主管部门把老字号倒掉的原因归纳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弊端”:一,缺乏自主权,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二,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经营机制不灵活,竞争意识不强,跟不上消费潮流的变化;四,负担重,支出大,企业积累、发展能力弱。其出路,乃在于产权制度的创新,并、联、售、合资、股份制,可给老字号减压、解困。以制度创新助国企扭亏为赢,不乏成功先例。只是这卖吃卖喝的老字号国企,与那炼钢铁的、造拖拉机的、制药丸的相比,毕竟有其特殊性,国有企业的通病,能否用上述“通药”来医,我还是有些怀疑的。说老字号“竞争意识不强,跟不上消费潮流的变化”,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事实上,老字号也“一直在努力”。我们看到,近十五年来,广州的老字号们,一直都与“新字号”在装潢上比豪华以及在旗袍的开叉处比高。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炮制的“新派鸭菜”,更拿来了粤菜“雀巢海鲜”的做法,只是带子、虾仁被换成了鸭肉和鸭杂。和平门的那一家,到晚上还“潮流”地经营卡拉OK,霓虹灯招牌上,众鸭持麦克风引吭高歌。广州的老字号不能与人家比,尽管北京的烤鸭已经贱卖到三十六元一只,不会比半打汉堡包更贵,但是全聚德依然巨火,开饭的钟点,门口必为旅游车挤满,不坐那种车的就要向隅。其实,全聚德已经与长城、景山并列,即使不雀巢不卡拉,相信也一样照火不误。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家禀承传统,珍惜声誉的老字号的倒掉,也算是正常。设若一个十岁的西关小姐,一九三九年于百年老店陶陶居(Since1880/濒临倒闭)迷上了薛觉先的同时,也迷上了“陶陶居上月”,如今却已是古稀之年;即使是一个在一九六○年夏季自北方某饥荒地区随父偶然南下广州、又偶然在复业不到半年的长堤大三元(严重亏损)初尝了半个猪油包的五岁男童,今天也年近半百——我们常常抱怨现在吃到的东西不比小时候的好吃,这其实是记忆的骗局。一代羊城食圣江太史的后人,在美国教授烹饪的江献珠女士尝言:“人体的味蕾约有九千个。

前言

我叫沈宏菲,男,媒体工作者。沈宏非是沈宏菲的笔名。“宏”字是湘西沈家的辈分,“菲”是我爷爷的创意。这个词语带双关:第一,志记六十年代初期的食物贫瘠;第二,憧憬着食品供应定有繁荣的一天。有一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意思。当然,上海是一个很少挨过真饿的城市。即使是六十年代初期,对我来说饭总是吃得饱的,也不缺基本的营养,惟饥馑的空气,最适宜在人的生理机制里培育出垂涎欲滴的活跃因子,养成一种很容易进入馋的状态的习惯,进而逐步发展成性格的一部分。许多年以后,我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凡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好男好女,胃口总是比其他年份的人要好。三十多年之后,食品供应不仅富足,而且堪称鼎盛,甚至也发生了“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一类当年我们打死都不肯相信的事件,甚至更发生了吃饱之后还能写一写吃后感这样的事件。在“新生活”写吃,系时任《南方周末》副刊编辑的蔡菁小姐之邀。子曰“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因此,盛情之下,遂尽力而为,援翰而写吃。我不是美食家,也不善烹饪,惟一的一点自信,就是我一向馋得紧要——饥饿年代馈赠的天赋异禀。一位诗人写道:“我是一个怕死的人,我是一个死了以后依然怕死的人。”我大概有资格这样说:“我是一个很馋的人,我是一个吃饱了以后依然很馋的人”。另外,我吃得繁杂,爱吃的东西太多,中西韩日东南亚,没有我不喜欢的。当然,我只爱也只能吃在任何文化中都算是正常的东西。与此同时,我无意且无力于关心读者的吃饭导向,只想用单词和句子对食物滋味和饮食行为进行煽情及解构。如果饮食是一幕幕人间大戏,那么“写食主义”的角色,充其量也就是布莱希特戏剧里的幕间说书人。吃喝实在是一件很没有原则的事。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都是极其私人的,情绪化的。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写食主义”基本上是个人感受,与读者诸君的私人体验之间如有不符,当系自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祈望大家海涵。曾有热心读者致函,对见诸于“写食主义”的我之种种吃喝行状,质疑于是否有公款吃喝之嫌。在此,我愿意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作出说明:“写食主义”绝无一字一句来之于公款。更何况,把个人感受公诸同好,不仅与公款私吃无涉,简直就是私款公吃。若有半句假话,罚我被绑在椅子上,三天三夜里,面对这一桌桌未经简化的满汉全席,活活饿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写食主义》唤起我们对食物的感恩激活我们的脑力和记忆是一部用散文写就的关于美食的百科全书  ——《南方日报》

内容概要

这是出生于饥饿年代的沈宏非,“写给美食的情书”。

书籍目录

赶赴美味的约会
蛋变
臭美
菜谱的读图时代
最不好吃的电视剧
论老字号的倒掉
汤汤水水
厨房长谈
点人
吃吃地等
就这样被你蒸熟
鱼翅社会学
鸡蛋炒鸡
大块吃肉
桑拿虾
海外游蟹
吃鱼的民族更兴旺
亲爱的大闸蟹
浓油赤酱
飞一般吃吃喝喝
堡之野训
吃进肚子里的江湖
握手言欢
绵羊大尾巴的幸福生活
玩鸭
铁板烧的音量
鲑鱼色的天空
爱狗吃狗
甜点
个别的肉
过年的幸福感受
神乎其技
美食家的生涯
食蛇者说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辣
广州驴年
绝对乱吃
待我一本本吃将来
鸡蛋与少年
浓情白米饭
皮薄馅大
馒头与包子的战争
广州在吃
今晚有人请吃药
吃饭时不肯吃饭
弹牙
把你吃了
样板鸡汤
甜蜜蜜
爱在餐桌的日子
牛奶X档案
饮茶状态
把夜吃掉
方便,但是煞有介事
早餐之梦
可抵十年尘梦
跋:写给食物的情书

编辑推荐

《写食主义》:味觉、文字、性灵,写给美食的情书杰出专栏作家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

如书中篇名所言,阅读本书中的文章犹如“赶赴美味的约会”。作者以散文为容器,为读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或清蒸,或红烧,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饮,妙在醉与不醉间;或特立独行,或呼朋唤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现。作者用调侃而智慧的语言,信手拈来,把读者带到饮食文化的云里雾里:钩沉食海,展现食技,回味食趣,抨击食弊,“饮食”二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自字词间涸散、蒸腾。作者也正像一位求变的厨师,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样,让读者尝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类味道。

图书封面


 写食主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南方周末》本来是一份实打实的“时政”周报,最初改革出《新生活》专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反对,而我可以说至今对南方周末仍留着好感的,就是《新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写食主义》专栏,它让我认识了沈宏非,一个肥头大耳的湘西人,生在上海,活在广州。从小就对散文随笔没什么好感,一个老大不小的人在那哼哼唧唧的发感慨,感觉很奇怪。“议论文”虽然喜欢写,但也不喜欢读,而且是越来越不喜欢读,现在觉得,隔行如隔山,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少说为妙。沈宏非的文章按照他发行的书的序言所称,应该算是“随笔”。他发行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全是各个报纸杂志的专栏文章精选。所以,他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专栏写手”。虽然我这几年吨位大了很多,但我仍然不觉得我是一个热衷饮食的人。之所以喜欢上了《写食主义》,完全是因为从中看到的沈宏非对待饮食的态度,那种随意随兴的态度,很让我认同,甚至有些着迷。包括《写食主义》在内,沈宏非的所有的文字可以从立意上概括为“随兴最好”,是一种比较隐晦的“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在文风上,他惯用典故,但用法比较特殊:真正的旁征博引,雅到各位德国先哲的经典著作,俗到黄色小段子,他都用,而且不分场合、总是能惟妙惟肖的用。大体来说,就是把无论什么大道理都化解在嬉笑怒骂之中。他的《写食主义》,名为写食,实际上饮食仅仅是个引子,他写的是饮食之人、写的是饮食文化,读来饶有兴趣。写随笔的人,虽然名曰“随笔”,很随便的样子,但实际上大多数想“教化”人,要么就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两种都让我觉得太沉重,沈宏非自信得不需要教化他人,也过得滋润得没有什么情绪需要歇斯底里地发泄。就算是有不满,从他笔下出来的也是调侃,是那种没有多少敌意的调侃,让人读后觉得你不按他说的做会后悔的。这就是自信,平和也来自于自信。对生活方式的自信。相比之下,余秋雨就浮躁多了。其他人的文章没怎么看过。鲁迅的,生于那个年代,文笔犀利激烈,处处透着沧桑感,不可同日而语。看过三毛的随笔,哀怨,虽然看起来轻松,但可以感觉得到那是装出来的轻松;张爱玲的也一样,比三毛的更明显、更张扬。自从不再欣赏《南方周末》的“愤青”角色以后,就没怎么买了,《写食主义》完了,听说他还在写另一个专栏。重新在《三联生活周刊》上见到他的专栏《思想工作》,一样的文风。至今为止,我录入过三本书,一本是罗素的《权力论》,让我看到人性的真实和丑恶;一本是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让我明白外行之于内行的区别;还有一本就是沈胖子的《写食主义》,我知道了有思想的生活完全也可以这样过。
  •     许多年前,上学的我每周五的最大乐趣是捧着南方周末的报纸躺在床上阅读。那个时候沈宏非还在南方周末写有关美食的专栏,专栏中每一段文字,就如同鱼香肉丝、水煮鱼、灌汤包一样吸引着我,甚至文字通过视觉使我流出的口水比真的食物还要丰富。沈老的文字是我最愉悦的阅读体验。黄色小说跟真实美女之间我选择美女,但是。。。。。。。。。。。。美食跟沈老的文字之间,我选择沈老的文字!就这样
  •     如今这个世道,名人越来越多,可我景仰的人却越来越少——不过,有一类人一直是我的最爱,那就是:写食作家。我从不胡乱景仰人,之所以景仰,不是因为他们会写,也不是因为他们会吃,而是由于他们既会写又会吃。会吃乃雕虫小技,会写亦雕虫小技,既会吃又会写才是天才巨匠神乎其技。借用宋丹丹大娘今年春晚刚出炉的名言来说,他们“真太有才了!”我可不是瞎夸奖,我是肺腑之言。我也会吃,但只会把美食化为腐朽,一拉了之;而写食作家则技高一筹,既能化美食为腐朽,又能化腐朽为神奇——在消化排泄之余还有锦绣文章这样的副产品。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和纯粹的饕餮之徒有了高下之分,同时也赢得了我的景仰。写食作家是一伙人。我虽孤陋寡闻,但也知道不少,老的不说,现在还奋斗在一线的就有李碧华、蔡澜、殳俏……他们的美食专栏一直是各家时尚媒体的招牌产品。这一伙人都是我的最爱,不过,就口味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沈大才子沈宏非。最近,我就购得他的美食专著《写食主义》,读得如痴如醉,读得口水横流。按沈宏非的说法,这是一本“写给美食的情书”。把美食风卷残云地消灭之后,再情意绵绵地写封致美食的情书,确实是只有才子才能干得出来的浪漫之事。然而,美食看不懂情书,美食早已化为美食家的排泄物了。我只好代替美食来看情书。看别人的情书本来就感觉怪怪的,更何况读美食家的文字还有另一种折磨。读得满口生津,馋涎欲滴,但美食却在别人的胃里消化。没有一点定力,是难以卒读的。好在我爱美食,但更爱智慧,过屠门而大嚼的事我干得胜任愉快。对满眼美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册在手,满嘴余香。字字珠玑虽不一定,但句句生香却是无疑的——空说无凭,举个例子吧。比如,吃肉这件事。古人云,三代富贵方知饮食。我祖宗三代都是布衣。所以,我对美食没有那么多鬼讲究,一言以蔽之:大块吃肉。不管什么肉,有食无类。这件事,我说出来就有点蠢巴巴,但到了美食作家笔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沈才子对大块吃肉就有一段绝妙的写照,不妨照抄如下:“当上山已成往事,落草已付笑谈,好在还有大块吃肉的禁忌,令人可偶尝破戒之快,一逞轻狂。好肉不宜独食,最好将一位正处在减肥疗程之关键时期的玉女携上楼外楼,著肉齐眉,继而作入口状,待她花容失色、肝肠寸断之际,犹(原文有误,尤)自豪迈地大喝一声:啊呀,今番罢了!便一口吞了。”呜呼,能把吃肉这件俗事描绘得如此活色生香,令人神往,不愧才子文章!对我而言,只是惜哉,到哪里去找玉女在侧?除了这些灵性智慧的大块文章,书里面还有很多碎金散玉,不妨摘出来与你妙语共欣赏:清蒸是给予一条好鱼的最高礼遇。包子是馒头的豪华版。宵夜即是以饮食的方式把夜吃掉。尘世间没有庸俗的饮食,只有庸俗的饮食者。中餐馆里的吵闹一向与中国美食齐名。不包面饼的鸭肉就像与美人裸裎相见,我们会深感于双方的没有文化。末鸡(洋鸡)若是行尸,本鸡就是走肉。蛇一身都是宝,活脱脱就是一根会咬人的人参。有的鸡虽活着,但它已经死了。结束于甜点的晚餐,犹如长叹声中之掩卷,都是完美无缺的幸福。家庭里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味觉来凝聚的。恋爱中的男女同桌而饭,是生米对熟饭的憧憬,是未来共同生活的一次安全的彩排。广东人的社会关系,用滚水以冲,阖上盖,全都总和在茶壶之中……这些奇句妙语在书中俯拾即是。也许,这些沈记语录比不上伟人语录那么深邃、博大,但要知道这是在饱餐之后说出来的话,格外来之不易。我也喜欢码字,但我必须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才能挤出几行字,一旦酒足饭饱,就除了打嗝放屁之外就别无所长了。而美食作家不是。他们吃的越饱就越文思如涌,就越下笔如有神,咳唾成珠。沈宏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你说,我除了景仰之外还能说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写食作家与另外两种人对比一下,就更能体会写食作家的劳苦功高。当今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我们食欲的蓄意破坏者。一种是某些狼心狗肺的饮食提供者,一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营养专家。前者恨不得我们什么都吃,有毒有害的也来者不拒;后者恨不得我们什么都不吃,要吃也只能像兔子一样吃素。这两种情况都很极端,像我一样的凡夫俗子一样也做不到。惟有写食作家不偏不倚,持论公允,富有人情味。他们把每一种饮食都当成老天的恩赐隆重推介,从“午夜的猪下水”到“亲爱的大闸蟹”都渲染得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无法抗拒!沈才子甚至考证过北京周口店猿人的饮食的合理性,简直“比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更令人心驰神往”——早点,是一只野山鸡;午饭,是一顿剑齿虎会餐;连夜宵也是弄一条野狼来烧烤。呵呵,太奢侈啦!当然还有文化。谈美食不谈文化,就像谈婚姻不谈爱情一样不可想象。美食——特别是中华美食是一种文化,对这个常识不仅写食作家烂熟于胸,我也早就知道;然而,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还是惊叹不已:美食文化竟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对每一种美食,沈才子都旁征博引,如数家珍,涉笔成趣,熔科学、艺术、哲学于一炉,比电视上的那些光知道狼吞虎咽的美食家不知要高出几个层次。我在掩卷之余,口腹之欲虽付阙如,但求知欲却得到极大的满足。在《狸猫换尊严》这篇妙文里,围绕果子狸的前世今生,作者妙用传统京剧《狸猫换太子》来破题,从博尔赫斯的“动物分类学”起兴,论证了果子狸与狐狸精的异曲同工,叙述了果子狸与SARS冠状病毒的恩恩怨怨,一直谈到袁枚《随园食单》中果子狸的烹调法,其间还穿插《红楼梦》七十五回贾母布菜的趣闻,最后以纪伯伦的诗句作结,可谓一唱三叹,曲终奏雅。这哪里是美食小品?分明是文化大餐呵!当然,此书虽是余香满口、才华横溢的才子书,但绝非完美无缺绝非句句是真理。沈宏非曾说“吃喝实在是一件很没有原则的事”,这一句就不是真理。事实是,吃喝是一件很有原则的事情。遥想孔夫子当年“割不正不食”——拿白话文来说就是肉切的不规则就不吃;还有告子曰“食色性也”;还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还有宋儒说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无一不是强调吃喝的原则性;现在制止公款吃喝,更是把大吃大喝上升到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作者自己就作过申辩。他说自己虽大腹便便,但绝不是被公款喂肥的,并在本书序言中发毒誓说“写食主义绝无一字一句来之于公款”云云。此外,还有一个瑕疵就是,字里行间过于以人为本,毫无恻隐之心。在作者笔下,所有的动物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显然和 “天下动物是一家” 现代绿色理念相悖(这方面女人就要仁慈一些,美女美食作家殳俏的美食文集书名就叫《人和食物是平等的》)。我不是苛求美食作家都应该成为动物保护分子,但,至少,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一边狂饮滥嚼一边做胸怀慈悲状还是起码的道德。可我在书里丝毫看不到这样的情怀,通篇洋溢着大块朵颐的欢乐与兴奋。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一个败笔。不过,这虽可恶,但还不是最大的缺点。该书最大的缺点是粉饰太平。谁都知道,美食界绝不是世外桃源,和许多领域一样也是黑幕重重。什么肮脏的地沟油、有毒的防腐剂、致癌的添加剂……触目惊心。但写食作家们对此却视若无睹,绝口不提。从积极的方面看是弘扬了主旋律,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文艺方针;但从消极的方面看,有麻痹人民群众的嫌疑,让广大食客放松警惕,忘记了筷子头上有阶级斗争,以为天下美食都欢乐祥和、风平浪静。在此,我要郑重地提醒读者,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读美食作家的书,千万不能让猪油蒙了心,忘记了美食的B面。美食家是饭店酒楼的贵客,店老板巴结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喂他们吃地沟油,但不代表不会喂我们吃地沟油。各位看官,可不慎欤?然而,瑕不掩瑜。我应该重申:沈宏非的这本书依然是我最爱读的书,写食作家依然是我最景仰的人。最后,我以《写给美食的情书》为题,集该书的各篇题目为句,赋诗一首,以表达对此人此书的爱慕之情并博看官一哂。在《广州驴年》在《菜谱的读图时代》我《赶赴美味的约会》翻开《牛奶X档案》那真是《爱在餐桌的日子》想起《早餐之梦》《可抵十年尘梦》当你和我在《鲑鱼的天空》下《握手言欢》我有一种《过年的幸福感受》我知道自己是一块《个别的肉》愿意《就这样被你蒸熟》我知道你《爱狗吃狗》但还是为你点《本鸡》《玩鸭》《桑拿虾》《海外游蟹》以及《午夜的猪下水》你说《待我一本本吃将来》你告诉我《鸡蛋炒鸡》《绝对乱吃》最爱《浓情白米饭》可你《吃饭时不肯吃饭》我发誓要《把你吃了》因为《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辣》(读《写食主义》沈宏非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四版)2007-2-11(2007-3-3)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多年以前在南方周末读到连载,文字鲜活,印象深刻,到手后就想翻找记忆中的新加坡大螃蟹却没有找到,还得再读.
    书封面太脏,用橡皮擦了好久,希望当当要注意,改善保管条件.
  •     “当上山已成往事,落草已付笑谈,好在还有大块吃肉的禁忌,令人可偶尝破戒之快,一逞轻狂。"
  •     随便看看。
  •     从标题开始就在玩文字游戏!要不是短我早就不看了
  •     挺有意思,对于吃,自有一番精妙看法
  •     同样是写吃,跟汪老先生比起来确实从见识到文采都差得远。
  •     每晚睡觉前用手机阅读了许久终于读完,沈爷写美食水准超赞,唯一不爽的是看到兴起不能起床穿衣马上去吃,梦中又很少梦见自己大快朵颐,遗憾啊
  •     感觉读他的书,第一本时清新可口,第二本时仍可圈点,到第三本,已是味如嚼蜡。
  •     酣畅淋漓
  •     与“食物”关系不大,冷幽默倒是看的咧嘴笑
  •     回忆若有气味,应是“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
  •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但是一直缺货,好不容易买到了,从美食写人生,很好
  •     据说 女人开始做饭的原因细分有几个关键点: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父母将老 总之都不是为了自己 而男人做饭 只有一个原因:吃货一枚!
  •     文笔非常差劲,沈宏非属于被严重过誉的一列。文字俗烂,还不如张公子。
  •     在我读罢此书的14年后,吃货这词泛滥市井。究其原因,不过是理想主义湮灭、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人人似乎都自诩吃货,仿佛凭借这词的魔力一下可爱许多。可又几人知道,早在14年前,一个叫沈宏非的胖子能把吃描绘得如此精致、优雅、文艺。
  •     漂亮的食品
  •     最后来个TMD做题,总觉把原本的情书当愤青疾书了~拖拖拉拉,终于一鼓作气看完,偶有收获吧~
  •     对饮茶状态,已经情侣吃饭约会小动作无比痴迷,写生活胜过写美食!
  •     沈宏非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戏仿得自然,比如“黄了回忆,白了鸡汤”;另一个是是人都有的小算计,比如搭台时候点菜的心理活动。
  •     为什么过去因吃糖而快乐,现在却因不快乐而吃糖
  •     写包子那一篇真的惊艳呀
  •     第一次知道沈宏非是在央视10台的人物专访。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胖胖的家伙还蛮有趣的。于是,决定买本他的书来看看。呵呵!一看就把我逗乐了,很有意思的文字。喜欢这种感觉。
    对于书的质量,我有点意见。不知什么原因,书刚拿到手就感觉脏脏的,而且书脊很容易就毛边了。这让我觉得非常不爽。
  •     感谢卓越亚马逊,嘿嘿
  •     2012.12.25始 12.29止
  •     真幽默
  •     吃分三六九等,写吃也一样。这本就是中下等,文笔通顺,但是味如嚼蜡。写吃写的泛泛,没有固定的菜色,议论多,荡开一笔又俗套地讲人性国民性,然后就收不回来了。写起来没有一点清新的感觉,跟油大的炒饭似的腻歪歪招人烦。PS:我本想说油大的包子,但我觉得油大的包子还挺好的一一
  •     要做有文化有底蕴的高大上的吃货,生活乐趣由此而生
  •     感觉早年间饮食界要出名也是容易
  •     到手的书封面不一样,品相一般,仔细看下2000年一版一印的,罢了。
  •     蛮有趣的 真的是小时候看过的书了 不过当时先看了梁实秋 才看了沈宏非 就觉得字里行间有点梁写美食的意思 不过两位都是爱生活爱美食的男子 都很赞
  •     有些掉书袋,不过作者的细腻和冷幽默很动人。
  •     抖机灵,玩游戏,专栏文。
  •     嗯看起来挺好吃的 但是又和一般的散文不一样
  •     质性分析 一星 可用于美食节目的解说词 一星 沈宏非开了淘宝店 一星
  •     就不说那篇因为用手执点菜机就坏了人家美食家的兴致了,单挑鸡汤那篇来论吃货的基本素养。喝不到黄澄澄的鸡汤只能怪自己。分明是不识货被人骗了还推到了鸡或是记忆身上——这种不靠谱的美食家的文章,少读两篇绝对错不了。再读第三本某就是深井冰。
  •     果然矫情,唐鲁孙甩他几条街。
  •     以为是和唐鲁孙汪曾祺一挂,没想到是和梁文道一伙。
  •     十几年前的惊艳之书,现在看来很一般了。
  •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沈先生妙笔生花,妙趣横生,把“食”写得天花乱坠。时常翻翻,有意思的很。
  •     对书没意见,对卓越的订货方式很有意见。这本书明明很好卖,能不能多进几本呢?每次被骗进来就没有了,郁闷
  •     吃货和美学的完美融合。
  •       沈宏非在他的《甜蜜蜜》曾经有这样一段文字:“说吧,记忆,就像嗜甜软的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回忆若有气味,应是‘甜而稳妥,像记忆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
      沈宏非的确是个妙人。一本《写食主义》,曾经让我的整个火车之旅兴味盎然。平常人的吃吃喝喝,到了他的生花妙笔之下,幻化得无比新奇有趣,同时又那样的细腻贴切。
      这短短的一段关于甜的描述,最近却总萦绕在脑海里,触动着某些不安分的神经。作者开篇时就已经提到,当一些人意识到自己老了的时候,不是忘了赴约的时间,而是在某个冬季的夜晚,突然情不自禁的勾起对甜食的回忆。昨天晚上,正是这样的一个冬夜——放在桌子上那块榛仁巧克力,被我一口一口消灭殆尽。那稳妥而惆怅的甜,随着最后一口的融化,沁入心脾。或者,这是老之降至的先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抵制忧郁的良方。
      http://sophia-starrr-0.spaces.live.com/
  •     南臭和北臭那一段难以忘怀。
  •     毕竟书太老,显得太旧。另,这10年沈宏非的写作功力还是长进很多……
  •     真的是专栏文,属于写的不错的专栏文
  •     沈宏非写美食还是颇有趣味,旁征博引,东拉西扯,没有他这本书,此夜怎能将息
  •     虽然沈爷也是美食大家可惜他的书实在是爱不起来,文艺范儿太多,咬文嚼字,反而读起来不如蔡澜的书顺畅痛快
  •     我读的版本是本社2000版,是2001年暑假在西大上英语夏令营时,在三联书店买的书。那个版本的封面比这本版本的好看多了。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写食书,当时真是觉得耳目一新。作者的写作也很有新意、有特点,特别擅长比喻、拟人、通感,读起来很愉悦。
  •     不知道几世修来的内容和才情。。实在的内容 不俗的文笔,恐怕是吃出来的才华。
  •     我对这本书每意见,但对卓越的行为感到恶心,明明书没有到货,却发邮件说到货了,故意引别人来网站上看,真不知道发邮件的人怎么想的
  •     随遇而食,不时不食。我想吃螃蟹。
  •     沈爷的经典之作之一!一读再读!幽默风趣!
  •     在陪床的医院,一气读完。很久没有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文笔了。第一篇即提到上海的沧浪亭面馆。
  •     13.01.02 沈宏非的美食文如同他写的两性文一般,总是活色生香,叫人看着眼红心跳。只是美食给予人们的诱惑力更大,谁叫民以食为天。美食在馋宗的笔下总是充满了生命力,读来鲜活灵动,很有欲罢不能的冲动。害我看完总会不自禁的馋虫作祟,好的美食文这就是衡量标准了吧。
  •     还不错吧。
  •     不止写食
  •     原来老说这本书好,看了很失望,远远不如他写的上海老记忆的那本。
  •     略扯
  •     非常喜欢他的文字。功底老练厚实,犹如冷面笑匠。
  •     当年南方周末上看到沈宏非,惊为天人。他完全是我想象中的专栏作家,博古通今信手拈来,灵气洋溢纵横四海。后来我也勉强算写起了专栏,可再看他,大大泄气。这通感的八面玲珑,这见识的渊渊杂驳,根本比不上。
  •     很久没看到过有内容又有趣的美食文了,非爷虽是上海人写广州的篇幅也不少啊!只有一句不同意他非说江浙的物产比南方丰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