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经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茶酒饮料 > 中国茶经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
ISBN:9787805114996
作者:陈宗懋
页数:853页

内容概要

  陈宗懋 Chen Zongmao (1933.10.1 -) 茶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海盐县人。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  60年代开创茶叶农残研究,提出各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规律和预测模型、18项国标和5项部标。首次探明空气漂移是茶叶农残徘徊不降的原因,研究居国际前沿水平。其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出口唯一认可检验机构。近年对降低我国茶叶农残有突出贡献,三年全国超标率由80%降至20%。90年代开拓昆虫化学生态学新领域,从茶树-害虫-天敌化学通讯机制着手,明确害虫和天敌定位的化学生态机制,具创新性。论文在《J. Chem. Ecol. 》,《J. Agricul. Food. Chem.》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管理人才,对我国茶业起到推动作用。  [编辑本段]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元月5日,中国工程院举行通报会,公布工程院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名单。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称号。  陈宗懋研究员当选为院士,开创茶叶界先河。他的当选 是茶叶界的光荣。  陈宗懋研究员是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已从事科学研究50年。他是我国茶园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并为此作出突出的贡献。曾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专著6本,其中“中国茶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茶叶大辞典”获第四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提名奖。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培养了4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生,他们中有的已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科研骨干。1997年中国科协授予陈宗懋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又获中华农业科教奖。1997年和2001年两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称号。  他从60年代起在国内外率先开创茶叶农残研究领域,揭示了不同类型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在他主持下,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2个新兴茶学领域,。先后论证了世界茶树病虫区系的组成及演替规律,提出了主要茶树病虫害防治指标,茶园适用农药、农药安全间隔期、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合理施药技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原理和方法等,构建了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先后制定了多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在全国推广实施。据测算,茶树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从80年代起,陈宗懋研究员开始从事农药残留预测研究,建立各类农药在茶树和茶叶中降解的预测模型技术。其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具国际先进水平。他领导建立的实验室还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欧洲唯一认可检验实验室。90年代后期起,他还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茶树—害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化学通讯联系研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陈宗懋研究员知识面广,善于把握世界茶业科技动态。根据我国茶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在宏观上提出我国茶业发展的对策。80年代来,他一直关注国内外有关茶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撰写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不仅推动了我国茶学和医学界有关人员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还扩大了国际间同行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对促进茶叶的消费,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绿茶的消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4~1994年,陈宗懋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10年中,茶叶所科研与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29个研究课题和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创办联办了一些科技型经济实体,对茶叶所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国际茶叶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的召开,对提高我国茶叶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加强我国茶叶科研人员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三次被农业部派遣作为我国首席代表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政府间茶叶工作会议。多次赴国外参加国际性茶叶科学研讨会。在此期间,茶叶所领导班子两次被中国农科院授予“优秀领导班子”称号。1993年和1994年茶叶所连续两年被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科委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陈宗懋在担任行政管理、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兼任大量社会工作。曾任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农业部第四、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陈宗懋研究员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有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是我国茶叶科研战线的楷模。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凡例
茶史篇
茶性篇
茶类篇
茶技篇
饮茶篇
茶文化篇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涉及茶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入、观点之鲜明,都是目前所仅见的,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茶叶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中国茶经》140余万字,主要阐述了我国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介绍六大茶类的形成和演变,尤其是名优茶、特种茶的历史背景和品质特点,作了详尽的说明;通过对茶的属性、品种、栽培、加工、贮运、饮茶,以及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叙述,表明了中国对茶叶科学的认识和利用过程;并对各种茶的饮用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饮茶方法和礼仪,以及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了剖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丰富多采的茶叶文化风貌。

图书封面


 中国茶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太棒了~写到很全面,我喜欢,有这样一本,就胜过要去买好多茶书了~滴`253页````(一一五)云雾茶云雾茶产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为恢复历史名茶,该茶早在八百多年前就著称于世,清代以后中断生产,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生产。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丛林密布,山高雾浓,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八百多年前花果山就产茶。云雾茶主要产区在宿城的法起寺。悟正庵《顾志》:在宿城山顶,庵多茶树,东海茶以此地为最,风味不减武彝也,其名曰云雾茶《海州直隶州志》,唐仲冕、江梅鼎1811)。明末清初,由于寒流侵袭和清王朝的“裁海”政策,云台山的茶树几乎绝迹。直至1899年,海州盐运分司徐绍垣投资不白银八万两,建立“东海树艺公司”,开封云台山,种植了大片茶树,并于1924年,云雾茶以色绿味甘的特色,获南洋劝业会奖。不久,茶园又趋荒芜。1966年,开始恢复茶叶生产。云雾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以细嫩的一芽一叶为主要原料,不采紫芽叶、病虫叶、不带鱼叶。云雾茶的加工工艺为: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摊放:采回的鲜叶及时摊放阴凉、通风的地方,厚度3厘米左右,时间约3小时,如遇雨水时,摊放时间应适当延长。杀青:锅温掌握着160°C~180°C左右,投叶量500克左右,杀青时间4~5分钟。要求杀透杀匀,“嫩而不生,老而不焦”。杀青叶起锅摊凉5分钟左右后进行手工揉捻。揉捻:将杀青叶放于竹扁上,两手抱茶,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按顺时钟方向揉转。中途每隔2分钟左右解块抖散一次,这样反复惊喜,待茶叶初步卷成条索,茶汁溢出即可,揉捻时间一般8~·10分钟。整形干燥:整形干燥是决定云雾茶外形特征的关键工序,分理条、搓条、抓条三部分。理条的锅温为80°C~100°C左右,将揉捻叶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中国茶文化太令人震撼了!
  •     中国茶的大百科全书,权威制作,作者是中国唯一一名茶方面的院士
  •     虽然写的内容不够深入,而且部分观点与现在的主流观点有分歧。但是内容范围非常广,作为一本工具书来查找资料,非常方便,值得爱茶人士购买。
  •     茶友必备 经典书!!!
  •     很全面,值得深入研究
  •     入门必读,陈老师填补了一项空间,是第一茶院士所为。
  •     全面介绍中国茶叶的各项资料
  •     很多话看着不舒服 就不能用谦逊平和的口气去叙述嘛
  •     中国茶最权威的著作,大而全,读来有些吃力。
  •     此书还没有把中国所有茶的品种囊括完全,不过字太小,内容太多,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早日拜读完,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研究
  •     853页的精装本,经典!可是不见讲老茶。这是地方小传统,逐步遍布全中国?
  •     一本活字典。好书
  •     工具书
  •     茶叶字典
  •     很好的茶学基础书籍。
  •     一本好书
  •     专业必备的
  •     虽然不是很深刻,但比较全,是值得拥有的一部书。
  •     茶人入门必读的一款百科全书,陈宗懋老师的著作,非常全面系统,即便时隔多年,依然权威严谨!
  •     实用的一本书,非常值了,我想!!!!!!
  •     只有专业人士或许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