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柏杨曰章节试读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7
ISBN:9787544319461
作者:柏杨
页数:921页

《柏杨曰》的笔记-第81页 - 猕猴与蠢驴

史记载:项羽在秦王朝陷落后,屠城,劫掠金银财宝,焚烧宫殿。有人建议他利用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在那里建都便可称霸天下。而项羽则认为应该衣锦还乡,让老家的人看到自己的荣耀。该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肤浅暴躁,虽然带着人的帽子,却仍是一只猕猴,果然不错。"结果被项羽将他投入大锅煮死。
柏杨曰:对于人际关系,价值标准跟厉害判断,以及智慧的和知识的层面,必须相差无几,才容易契合。如果悬殊太大,就成了鸡同鸭讲,世界固然因此erduoziduocai,但也因此产生悲剧。向蠢驴提出只有龙驹才可以了解的建议,一定碰壁;如果愤而指出它真是蠢驴,结果一定严重。
我在想:思想上的契合对于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也很重要。有一期非诚勿扰,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看上了足迹踏遍世界七大洲的,现任大学法律讲师的女博士,可被女博士拒绝了。外表固然吸引人,可教育和经历上的巨大差距是最大的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想要成为能听懂高人建议的龙驹,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历,还要谦虚。

《柏杨曰》的笔记-第16页 - 公叔痤的话

史记里记载:魏国宰相公叔痤临死前向魏王推荐公孙鞅,如果不能委以重任,就要把他杀掉,以绝后患。结果魏王以为宰相临终前胡言乱语,对他的话不以为意。最终被商鞅率领的秦军击败。
柏杨曰: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而政府领导人又决定人才的命运。妒贤嫉能的政治人物会毁掉一个国家。
我在想:当初的钱学森是不是也有点象公孙鞅?美国人不用他,但又要防止他回国。结果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后,对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柏杨曰》的笔记-第84页

上帝永远站在大炮最多的一边

《柏杨曰》的笔记-第101页

只重视口供,不重视证据,更不重视程序,是中国司法的传统特色。到了近代,受人权观念影响,虽然也称进步到“证据主义”、“程序主义”,实质上仍口供第一。酷刑之下取得口供之后,在制造证据坐实。于是冤案累累。
按:直到现在,法治还是一句空话,社会总是偏向于弱势的一方,不管其在法制中扮演什么角色,被告或原告,将人情社会的特点暴露无疑,由此也就引发了社会人际关系冷漠之极的状况,人人在法律关系中但求自保,人人自危

《柏杨曰》的笔记-第74页

在儒家系统中,秦王朝和嬴政成为罪恶箭靶,一有机会,不经过大脑,随手就是一箭
按:在我看来,秦王朝的国家机器运行机制才是相对完善的,虽然有皇权,虽然也有法外之人,但是在坚定如铁的法家治国思想面前,国家机器会一丝不苟的运行下去,要不是出了搅屎棍,楚王汉王未必推得到咸阳。
秦之后为了方便,将儒教推上了神坛,从此中国就像脱缰的野马,背离着法治的方向,一头扎过去,至今没能调转车头。

《柏杨曰》的笔记-第203页

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样继续读历史,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人类存在。我们有时形容一个人坏,用禽兽不如,这个词要是用到刘去和阳城昭信身上,对禽兽都是一种污蔑。这两页看得我心惊肉跳,不能入眠。

《柏杨曰》的笔记-第47页 - 魏齐

不知道是史记记载的太简单,还是柏杨节选了重要的部分,很多地方都交代不清楚。比如说,为什么赵国宰相会辞职,陪着魏齐逃到魏国求助?为什么载"杜邮之祸"中,白起已经被贬为士兵了,因病无法出征会有什么影响么?又不是统帅。结果因为他发牢骚,还没去战场,就被国王赐死了。

《柏杨曰》的笔记-第107页

悲剧就发生在韩信并没有谋反之心,如果有的话就好了,刘邦自己都承认不堪韩信一击。韩信被削成侯爵,国土既小而有没有兵权,却企图谋反,明显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彼一逼,焉有此一反
按:两点,
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二、不管有没有色心,一定要有色胆,很难讲什么时候会被迫做色狼

《柏杨曰》的笔记-第71页

谥法是儒家系统中最无聊的专门给死亡贵族起绰号的一种文字游戏
按:很奇怪为什么西方历史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如此有意思的玩法,个人认为这和东西方价值取向有一定关系

《柏杨曰》的笔记-第56页 - 魏无忌死于内斗

史记载:秦王国想要铲除魏国统帅魏无忌,花重金在魏国王面前制造耀眼,说魏无忌位高权重,被其他国家的人所敬重,大家只知道魏无忌而不知道国王。国王最终抵不过谣言的力量,免了无忌的职务。魏无忌沉湎于酒色,只求速死。
柏杨曰:魏无忌忠义震天,万众钦佩,为何国王听到的都是谗言。固然秦国的银子厉害,魏无忌自己也有错,错在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国王的亲兄弟,不可以待以机心。仅只忠心没有用,必须使主子相信你忠心才有用。而如何使主子相信你的忠心,那要看官场的手段。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全部投入工作以后,已没有时间供他逢迎。
我在想:两件事:第一是别人比自己强的妒忌心理,如庞涓之于孙膑,如魏齐须贾之于范雎;第二是功高盖主时如何自保。一位客户曾经说,他以前会做一些不是他份内事的事以方便公司重要部门的人完成任务。比如说,市面上分析数据的软件不好,他会自己写个程序去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是他的工作,但写软件不是。这样就有点让他的老板不高兴。因为他的价值会让他的老板难管他。我经常出去培训客户,有些客户会写了表扬信说我培训的好之类。也因为我目前是最有经验的,有一次销售部的人点名只要我作演示。这样会不会让我老板很难堪。因为我只是个小喽喽,她要有掌控权,分配她手下的小兵去干什么。这样她会花心思去培养新的力量,而相对给我较少的机会。

《柏杨曰》的笔记-第138页

在此(独尊儒术)之前,中国学术界跟古希腊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此之后,中国人开始被儒家学派控制,随着岁月的增加,控制也越严密,终于几乎丧失想象的空间,奄奄一息。而儒家是祖先崇拜、厚古薄今的,遂造成中国的停滞,并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凡是促使中国进步的任何改革措施,儒家系统几乎全都反对,是现代化工作,进展至为缓慢。

《柏杨曰》的笔记-第56页

有两句话“人们只知道他,不知道有你!”这是知他不知你模式,魏无忌能保全性命,真是奇迹,因为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两句话越来越有杀伤力
按: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想起“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这段古文

《柏杨曰》的笔记-第133页

周王朝因分封使得王国分裂;秦王朝因为郡县制,因为地方与中央没有血缘关系,一旦动乱立刻游离。西汉建立后,两者的流弊记忆犹新。于是王国和中央直属郡平行,大幅扩大王翳面积使中央郡县面积超过封国总和。
七国之乱是一个转折点,如果七国胜利,中国回到战国时期,可能上演罗马帝国瓦解后各国林立永不复合的局面。七国失败,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凝固深入人心。

《柏杨曰》的笔记-第30页 - 第一个饿死的君王

史记载:开展胡服骑射的赵王赵雍最后是饿死在行宫中的。因为曾经的忠臣们为了铲除赵雍的大儿子赵章,包围了赵雍的行宫,因为怕此事会给自己引来杀生之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曾经自己敬重的国王赵雍一个人困在行宫中,三个月后饿死在那里。
柏杨曰:忠心不能孤立,它含有太多变数。形势逼面,猪忠难以持久,霎那间,猪化为狼。
我在想:薄熙来的命运就毁在了他认为对他忠心的王立军手里。当王立军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为求自保,就出卖了薄。当然,更重要的是,薄自乱章法,罪型太多太大。

《柏杨曰》的笔记-第105页

你买吊死资本家的绳子,资本家仍然会卖给你
按:马克思一句话就将资本家说死了

《柏杨曰》的笔记-第79页

人际之间的关系,亲密易,信任难,谅解尤难。相爱越深,一旦不信不谅时,谴责也越烈
按:这是不是“情深不寿”的另外一种解释,付出的感情越是深重,所期待的回报亦是俞高,当不能达到预期时,感情的裂缝就会出现,这估计就是“不寿”的原因。

《柏杨曰》的笔记-第11页 - 吴起

柏杨曰:吴起是一

《柏杨曰》的笔记-第72页

秦王朝停止封建,设立郡县,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使人惊骇的一种新政治结构。当时没有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竟会和平民一样,没有土地,没有封国。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因为这简直就是敲了他们的饭碗。
按:儒教将其批判的无所是处,于是乎汉初恢复分封建国,但还不是让刘濞钻了空子,搞的生灵涂炭,还不是得刘彻给恢复过来,这么说来汉武时期的大汉是复合型的政治结构了,既独尊儒术,有郡县管理,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国家暴力?

《柏杨曰》的笔记-第64页 - 司马光诬陷韩非

史记载,韩非因为对自己国家失望,痛心,在代表韩王果出使秦国时,请求拜见嬴政,并说他有方法能破坏合纵同盟,帮助秦王实现统一。后因李斯的嫉妒,被毒死在狱中。司马光曰:韩非向秦王国献策,第一就是要覆灭他的祖国,目的旨在证实他的学问和才能。他的罪恶不是一死就可了的,不必怜悯他的遭遇。
柏杨曰:其他史书记载,秦王因为想要见到韩非,对韩王国发起战争。而韩非是不会哀求着见嬴政,更不可能说出史记离写的那些话。司马光的行为,只是为了丑化法家,丑化他的对手王安石罢了。
我在想:人们总说,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读书。我原以为司马光是尽可能做到尊重历史来写资治通鉴的,如果柏杨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他还是参杂了很多的个人感情在里面。另一方面,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只能从各种史书中寻找线索,进行分析和猜测,那每本书都有可能有个人因素,这是不是就是说,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后人们从中能够借鉴到什么?

《柏杨曰》的笔记-第149页

侠义精神就是道德勇气,是一个民族的防腐剂。抽去了他,这个民族就成了一堆烂泥。
按:国家需要秩序,也需要游离于秩序之外的法外执法者,以补缺秩序的漏洞

《柏杨曰》的笔记-第6页

"...人类发明了文字,能够把自己的生活记载下来,成为历史。使后代的人,可以凭借这些记载,寻觅自己的归属..."记得好像是Mi'ersi也说过类似的话:人们穷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认识自我,对自己的生命解惑。

《柏杨曰》的笔记-第7页 - 君子和小人

司马光说:才能和品德是两码事。德才兼备者是圣人,德才兼不备者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
柏杨曰:因为人心复杂,二分法是很天真的。一个人既有高贵的一面,又有邪恶的一面。只有通过民主制度和法律才能控制人的邪恶,激发人的高贵。
我在想:我所生活的圈子,接触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不能给谁贴一个君子或小人的标签,只有和自己合得来合不来之分吧。至于政治精英,商界名流,离我太过遥远,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柏杨曰》的笔记-第1页 - 全本

0所谓「读不下去」,一是司马光所述的那个史事本身,其次是司马光之「所述」或隐或显表达的褒贬议论,最后是「臣光曰」的史论所存有的价值。而司马光所代表的正是传统的儒家,因此柏杨通过「柏杨曰」除了和历史对话,和司马光对话,也和众多的儒家菁英对话。柏杨所标举的是现代的民主 —— 柏杨曰
0结果改革失败,腐烂加速,半个中国丧失在北方新崛起的金帝国之手。在〈司马光曰〉中,可以充份看出司马光的意识形态,他有一种崇古的狂热,和一种维持现状的固执。他关心的是官僚群和大地主群的利益,远超过关心人民的利益。我们了解他的基本立场后,才能了解他苦口婆心以赴的目的何在。 —— 柏杨曰
0司马光最服膺的是孔丘的正名主义,现代人对正名的认知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当选总统还没有就职,是「总统当选人」;就职之后,则是「总统」;下台摆地摊,则是「小贩」。而孔丘的正名认知,却恰恰相反:「是什么偏不是什么。」具体的说:「曾经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 —— 柏杨曰
0依照礼教的规定,国君见国君,不过作揖,国君只有见国王时才叩头,你们怎么连这都不懂?」齐国确实不懂,不过不久就懂了。四年后的纪元前四七四年,两国国君在顾邑再度会盟,齐国早就准备妥当,届时一声令下跳出几个壮士,抓住姬蒋,强迫他向姜骜叩头。这时礼教派不上用场,姬蒋只好叩头 —— 柏杨曰
0赵顼曾经问他:「纪元前二世纪的西汉王朝,如果一直守着它第一任宰相萧何制定的法律规章,不加改变,你以为可以吗?」司马光回答说「当然可以,岂止守着西汉王朝可以,即令纪元前二十四世纪的那些君王,和夏、商、周王朝所制定的法律规章,一直用到今天(十一世纪)的话,也都十分适当。 —— 柏杨曰
0司马光还犯了举证的错误。周王国所以残存,不是因为他们国王遵守名份──仅只遵守名份,便可保持政权不坠,天下没有这回事。而是它太弱太小,不构成力量,而又有残余的利用价值。卫国比周王国生存更久,难道卫国比周王国更为美妙? —— 柏杨曰
0司马光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没有民主观念,更没有人权观念,只有强烈的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奴性。他要求的是,平民必须安于被统治的现状。等级不可改变,名份不可改变;君王永远是君王,平民永远是平民,夹在当中的司马光所属的以做官为唯一职业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层,永远是士大夫。 —— 柏杨曰
0赵无恤的才干,无庸置疑。但立刻从袖子里掏出竹简,却有点蹊跷。竹简是笨重之物,放在袖子里长达三年之久,天下岂有这种怪事。似乎只有一项可能,赵无恤在老爹身旁埋有暗探,早就得到消息。只能证明他的狡狯,不能证明所预期的他一定能忍辱负重。 —— 柏杨曰
0我是君子,你是小人 互相指控。几个著名的王朝,如宋王朝和明王朝,就是在这种互相指控中,使中央政府陷于瘫痪,终于灭亡。而且,纯理论上,「愚人」比「小人」更糟,俗话说:「昏官之害,胜于贪官。」贪官在无赃可贪,或刀架到脖子上不敢贪的时候,他的才能还足以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 —— 柏杨曰
0吴起何负于鲁国(首府曲阜「山东省曲阜市」)?被疑逃亡。何负于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又被疑逃亡。何负于楚王国(首都郢城)?更遭杀身之祸。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却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份子的悲剧。 —— 柏杨曰
0杨凯 但也更可能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杀了公孙鞅。历史上这种叹息,不绝如缕,显示错误的决策,必然付出错误决策的代价。问题只在于反省的内涵,智慧型的,检讨错误后承认自己不够智慧:「我该重用他!」顽劣型的,检讨错误后显示自己更为顽劣:「我该杀了他!」 —— 柏杨曰
0苏秦、张仪的身价,比孟轲低得多,苏秦和张仪不过一介贫苦的知识份子,孟轲却是大富之辈。但苏秦和张仪提出的是一项可以执行的方案,而孟轲只能诉诸原则。燕王国人民高兴不高兴,如何分辨?人民虽然高兴,手握杀人大权的统治集团却不高兴,又该怎么处理? —— 柏杨曰
0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傻子才相信儒家那一套 ──偏偏就出了一个傻子:燕王国(首都蓟城「北京市」)二任王姬哙,他照葫芦画瓢,效法禅让童话,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结果带来千万人死亡。大家不但不同情他、不支持他,反而因为他搞砸了锅,破坏了「禅让」美好的形象,纷纷大骂。 —— 柏杨曰
0教他爬,他就爬;教他跳,他就跳。这种浆糊罐政治领袖,历史上车载斗量,十个巴掌都数不完。他阁下的所有遭遇,都咎由自取。可是,死伤的那些军民,却又何辜?他们唯一的罪状只是因为有一个昏庸的浆糊领袖。槐的灵柩回国,人民悲不自胜,这是人民的厚道,忘了所有苦难,都来自他一人。 —— 柏杨曰
0记载淖齿数落田地:「你可知道?」田地的回答,一律是:「知道。」但在战国策上,田地的回答,却一律是:「不知道。」司马光把「不知道」改作「知道」,原因不明,但却削弱了田地的暴戾气焰。当他回答「不知道」时,显然没有料到淖齿会那样对付他,所以一问三不知,看你又奈我何 —— 柏杨曰
0假如骑劫不是一条猪,而是一条龙,竟然夺取了即墨,甚至更进一步夺取了莒城(山东省莒县),乐毅恐怕无法为他的缓攻辩解。他之不敢回燕王国(首都蓟城),而迳行逃往赵王国(首都邯郸),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骑劫惨败,使乐毅更增光采。陷害他的人,反而成全他。人生命运,有时如此。 —— 柏杨曰
0但赵胜的反应,更使人起敬,他不但没有暴怒不息,反而提拔冒犯他的人升迁。不要以为高位的人都头脑清晰,会向理性低头。事实上,高位的人往往昏庸的可观。换了另外一人,赵王国(首都邯郸)亡了没有关系,我的财富要紧;何况我不缴那几个钱,赵王国并亡不了 —— 柏杨曰
0凡是残暴的人,没有一个不胆小如鼠,想当年他巍坐高堂,下令对范睢苦刑拷打,何等檩然,再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胆小如鼠之辈,因为坚信对手不能翻身,才忽然胆大包天。魏齐直到临死,都没有一句话对自己过去诬陷忠良的行为,表示歉意,反而愤怒的斥责别人不够朋友 —— 柏杨曰
0重点应在管城(河南省郑州市),可是,原文却全力描述缩高和安陵君的对话。管城是否攻陷,或是解围而去,却没有交代。中国传统的史学家,习惯于这种僵硬的机会教育。于是,事实不重要,意识形态才重要。管城不重要,缩高、安陵君的言论才重要,历史不成为历史,而成了儒家学派的传道书。 —— 柏杨曰
0亡后,秦王国(首都咸阳)发现:郭开制造冤狱之多,打击民心士气之重,挖政府墙基之努力,其他卖国贼给他提鞋都不配,论功行赏,封他当高级国务官(上卿)。历史上,郭开这类人物不少。他们唯一的危险不是被人唾骂,而是新主子万一不领这份情。剧辛与庞煖 —— 柏杨曰
0茅焦每一句话都在刺激嬴政发疯,而嬴政竟没有发疯,简直不可思议。可能嬴政正在寻觅一个下台阶梯,而茅焦适逢其会。无论怎么吧,茅焦的言论并没有说服力量,而只有激怒力量,竟然发生说服效果,以致使我们怀疑事件经过的真实性,假定是真的,我们则怀疑是不是出于嬴政的安排 —— 柏杨曰
0吕不韦不过灵活得像条蛇而已,他并没有伤天害理。一介平民到掌握国家权柄,古时候并没有固定的管道。吕不韦深谋远虑,节节衔扣,智慧过人,无疑问的是一代豪杰。他唯一不能掌握的,是他的旧情人赵姬是那么淫荡,索取没有止境,而嬉戏在他怀中肩上的嬴政小娃,又是如此彻底的翻脸无情。 —— 柏杨曰
0史记不载这封信,战国策不但不载这封信,还指出另一桩公案(被姚贾陷害)。司马光所以如此,只是一桩政治上的小把戏。因为在现实政治上司马光的对手王安石,是一位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而韩非却是法家学派始祖。正好利用这封卖国上书,把法家丑化,使人们产生「法家就是卖国贼」的印象。 —— 柏杨曰
0在扬雄眼目中新王朝是一个叛逆集团。可是面对叛逆集团,他不但没有荆轲的勇气,挺身而起,反而为了保护他的家族,接受叛逆集团的官位。而就在叛逆集团的官位上,诋毁荆轲是一个强盗。自己没有道德勇气,反而讥讽有道德勇气的人,这种正人君子,布满官场,促使中国文化,一天比一天堕落。 —— 柏杨曰
0杨凯 垂青法家学派,以致失势的儒家系统,把他恨入骨髓,诟骂、诽谤,最后更索性昧尽天良,诬陷栽赃,一口咬定嬴政和他的部属蒙恬,共同兴建万里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扬雄这个酸腐兼备的可怜秀才,大笔一挥,轻松的「西起临洮,东接辽水」,把两千四百公里的账,全部扣到蒙恬头上 —— 柏杨曰
0在儒家系统中,秦王朝和嬴政成为罪恶箭靶,一有机会,不经过大脑,随手就是一箭。 —— 柏杨曰
0而他的儿子张敖,也率军在外,同样一动都不敢动,置老爹的生死不顾,张耳对儿子为什么不发一言?如果说陈余背叛老友,张敖岂不是背叛老爹?形势犹如山崩,张黶、陈泽之事,不过火上加油。司马迁称二人是势利朋友,那么,张耳、张敖,难道是势利父子? —— 柏杨曰
0所以必须一直等到夺取元帅印信,重新调整军官职务之后,才敢确信自己的安全,这是一种别人教导不出来的应变能力,反应疾如闪电。接着仍授权张耳负责赵军,并擢升韩信当宰相,使他们虽然军权被夺,却不以为意,而仍死心塌地。无疑的,刘邦是一个政治天才。 —— 柏杨曰
0杨凯 到了明清,宰相连站也不可能,跟平民一样,也得跪到皇帝面前(而且还得准备随时被揪翻在地,苦刑拷打)。中国人所陷入的,就是这种畸形的,官越小,尊严越少,平民根本就更没有尊严的传统。  对专制政体而言,叔孙通先生制定的朝仪,是一种屈辱剂。严重的使人权、民主,受到践踏。 —— 柏杨曰
0胡三省说:「秘计者,以其失中国之礼,故秘而不传。」更属匪夷所思,史书上斑斑可考的诡诈血腥,诸如刘邦要喝他爹的肉汤,难道不失中国之「礼」?虽然我们不知道秘计内容,但可以肯定,该秘计一定严重的伤害刘邦的尊严,使子孙和中国人蒙羞。否则,匈奴不会平空网开一面。 —— 柏杨曰
0「和亲」是一种能力,西汉王朝开始尝到和亲的美妙滋味,唐王朝简直几乎全靠和亲,才使边疆蛮族顺服。到了清王朝,和亲更成为一种秘密武器,使内外蒙古心甘情愿、俯首帖耳的作中国藩属。满洲人完全执行娄敬的策略,把大批皇女嫁给蒙古王子,生下的儿子,从小就随母亲住在皇宫 —— 柏杨曰
0野蛮人跟文明人一样的爱护他们的儿女,尊敬他们的父兄,爱和敬不是某一个阶层人士的专利,司马光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故意抹杀事实。娄敬已讲的明明白白:嫁出皇女,不是改造栾提冒顿,而是把效果放在栾提冒顿的子子孙孙,这正是可贵的远见。司马光却缠住栾提冒顿本人不放。 —— 柏杨曰
0只重视口供,不重视证据,更不重视程序,是中国司法的传统特色。到了二十世纪,受西方人权观念的影响,虽然也宣称进步到「证据主义」和「程序正义」,实质上仍口供第一。苦刑之下取得口供后,再制造证据坐实。于是,冤狱累累。张敖幸而是皇帝(刘邦)的女婿,有丈母娘皇后吕雉暗中保护 —— 柏杨曰
0贯高贫贱不能移,他不在乎刘邦。富贵不能淫,他不在乎宰相高位。威武不能屈,他不在乎苦刑拷打。当刘邦破口大骂,百般侮辱张敖时,不会仅限于张敖,所有赵国臣僚,恐怕都难逃诟詈,这正是典型的「不把人当人」场面,一个有自尊、有人性的人,自然不能忍受。 —— 柏杨曰
0刘邦对韩信一直有一种自卑性的恐惧。韩信不死,刘邦睡不着觉。消灭对手的法宝,只有「诬以谋反」。重读蒯彻的言论,使人敬佩交集。然而,与其说韩信死于吕雉、刘邦,毋宁说死于专制封建政治。一个伟大的英雄惨遭屠灭三族 —— 柏杨曰
0彭越更根本没有叛变的意图,他所遭遇的,不过一个比韩信更明显的「诬以谋反」的冤狱而已。传统历史学家总在责备被诬杀的千万冤魂,而不敢碰凶手一根毫毛,如果是恐惧当权派,不敢出此,其情可悯,如果真的内心认为如此,就不可原谅。 —— 柏杨曰
0樊哙跟刘邦是连襟姻亲,从小玩伴,情同骨肉,为刘邦「大哥」出生入死,忠心耿耿。鸿门宴上,强闯项羽先生军营的镜头(参考前二○六年十二月),仍历历在目。而刘邦却只听一句风言风语,便下毒手,当年恩义,霎时勾销,所谓「亲密的战友」,使人心冷。 —— 柏杨曰
0吕雉如果把戚姬一刀斩首,我们可以谅解她的积恨。但用「人猪」残酷手段,是禽兽不如。我们绝不反对报复,报复是一种激发人类奋斗进取的最大动力之一。没有报复之心,便成了一滩泥奴才。而「以德报怨」,更是一种狡狯诈术。连儒家系统开山老祖孔丘都强烈反对,认为应该「以直报怨」 —— 柏杨曰
0吕雉最大的愿望不过把她娘家人封王,风光风光而已。封王引起激烈的反应之后,才不得不更坚持封王政策,来保护她的家人,和她的弱孙安全。看她饿死刘友,只是为娘家女儿出气。毒死刘肥,只是为了他坐在她儿子的上席,都非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的作为。 —— 柏杨曰
0以陈平、周勃为首发动的政变,事实上是一场夺权斗争,所以必须使用「诬以谋反」法宝。郦寄当时就被人指责,可见即令在吕家班被肯定为叛逆的恐怖气氛下,公道仍在人心。班固为他辩解的理由:一、老爹是功臣,二、老爹被挟持。 —— 柏杨曰
0不过,柏杨先生积六十年的经验,可以预测:魏勃回到齐国后,向齐王刘襄提出报告,或向他的部下训话时,准把这场「荥阳之会」,描绘成据理力争,灌婴终于被他说服,对他充满敬意,待若上宾。说不定魏勃还会在媒体上发表一篇回忆录之类,说灌婴还向他下跪,请他宽恕。 —— 柏杨曰
0季布忿怒他被遣返,而向上质问领袖,他之有足够的能力担任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至为明显。所谓「逞一时之快」,是王夫之千年后的判断,不知有什么根据?「领袖」这玩艺,是何等的厉害角色,胆敢顶撞,轻者丢官,重者丧命。而季布却无畏的提出抗议,这种胆量,足以把奴才活活吓死 —— 柏杨曰
0了和平而牺牲晁错,可以理解。但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教他死得那么悲惨?砍头也行,何至腰斩?腰斩之人,因没有伤及心脏,上体仍然在活,清王朝一位官员在腰斩之后,用手沾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惨惨惨惨惨惨惨」七字,闻者垂泪。晁错在刘启还是孩提时,便在身旁陪伴 —— 柏杨曰
0周亚夫虽然跟老爹同命,但是老爹还有薄太后投掷帽巾。周亚夫遇到的窦太后,投出的却是勾魂索。老爹还有「公主作证」,周亚夫遇到的长公主刘嫖,虽然也在作证,却是证明他谋反。周亚夫已把足可以致他于死命的权贵,得罪了净光 —— 柏杨曰
0有人认为周亚夫儿子如果不乱买就好了,那可是儿童之见。当权派已经锁定对象,锁定的对象就一定在劫难逃,最后「有人告发」,结局还是一样。不过在周亚夫冤狱历程中,最有价值的贡献,还是狱吏的两句话:「你活着不在地上叛乱,死后也会在地下叛乱。」无罪不能无刑,再提供一次重要证据。 —— 柏杨曰
0不到一代英雄人物如李广者,嘴里虽甜言蜜语,心里却暗藏杀机。史书虽没有明言,我们可以推断的是,警察官定有道歉赔罪之事,李广也定有接受道歉,并表示原谅之事。否则,警察官何至欣然上道。何况势利眼固然可厌,但不犯死罪。即令不谈国法,也不是一个宏伟的胸襟气质。 —— 柏杨曰
0班固还指出侠义之士使人动容的特质:「平日为人,温和善良,仁孝慈爱,帮助别人困难,救济别人穷苦,谦让恭谨,从不自夸,确实具有绝世的天资。」侠义之士之获得人们膜拜者在此,荀悦却一手遮天,诟骂侠义之士:「以强梁的姿态立于世上,作威作福。」 —— 柏杨曰
0公孙弘不久前坚持杀郭解,现在又坚持杀主父偃。此公可是典型的阴险人物。  平常日子一团和气,不与人争,却在节骨眼上,施出恶毒一击。  有一件事使人震惊,晁错之死,是全族屠灭。主父偃之死,又是全族屠灭。 —— 柏杨曰
0不过,要不是汲黯这么忠心,陛下又怎么能够知道?」刘彻认为公孙弘谦让,更加尊重。  公孙弘是官场中第一流的天纵奇才,在可以扳倒对方时,毫不留情。发现扳不倒对方时,则使出低姿势软功,首先声明对方是他最好的朋友,比起横眉怒目,咬定对方是仇人,手段可是高竿。 —— 柏杨曰
0周霸主张处决苏建,目的不是执行军法,而是要展示统帅的威权,轻轻道来,不过用别人的生命和鲜血,成就他的马屁奇功,使统帅产生一种「他是为我着想」  印象,就可指日高升。幸亏卫青宽厚,否则,苏建必然丧生。  有时候,这就是命运,遇上周霸?或是遇上卫青? —— 柏杨曰
0何以竟没有向导?向导误导有可能,无向导则绝不可能。卫青宣称是接受刘彻的秘密指令,才把李广调为右卫。如果刘彻这么肯定自己的判断,他一开始就应该任命李广当右卫,甚至任命李广当后卫,难道李广敢不接受,就在金銮宝殿上顶撞?当时刘彻却是任命李广当先锋的,又何必多一番折腾? —— 柏杨曰
0对这些,我们无法解释。一定要解释的话,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官场上互斗的阴谋。向导如果不是被杀,便是被仓卒调走,使李广没有时间去寻人接替。司马迁满腔悲愤,迫于政治压力,不敢明言,而只强调「无导」,供后人深思。至于秘书长态度之严峻,不过是周霸之流,但也可能就是卫青授意。 —— 柏杨曰
0显示一种现象:有些当主人的,也乐意于他属下的群狗互相n牙,只偶尔发出一声大喝,用来提醒互斗中的官崽,谁是老大!而另一个节目──摇尾帖耳的谄媚功夫,也更突出层面。官场的无耻和不确定性,更使人眼花撩乱,叹为观止。 —— 柏杨曰
0可能这种马被过度的夸张,刘彻到手之后,发现跟中国原有的马,并没有太大分别,但又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是个冤大头,只好闭口不提,使人们日久淡忘。也可能大宛王国监于汗血马是灾祸之源,为了避免无穷的后患,早就把他杀光,像传说中的大象在危急时,自动把长牙折断一样。 —— 柏杨曰
0李夫人虽阅历不多,可是这几句话,却击中天下男人的要害。果然,刘彻擢升李延年当部长级的音乐总监(二千石)。然而,当花容月貌在印象中也消失的时候,前情同样捐弃。李延年显然不了解宫廷之中,只有权势,没有道义,只有肉欲,没有爱情,仍然放肆如初。最后跟他的弟兄,仍被刘彻处死。 —— 柏杨曰
0霍光跟傅介子共同策画的这项对外国君王的谋杀行动,是中国外交史上最卑鄙、最无耻的下流行为之一。司马光已从道德、法理、政治三方面,发出严正的抨击。然而,王夫之在他的读通监论中,却狠狠掴了司马光一个耳光,认为司马光的主张,不切实际。 —— 柏杨曰
0王夫之对人类用的是二分法,一类是人,一类是非人。中国人──而且是狭义的中原人,连楚王国都排斥在外,是人;而其他芸芸众生,全是非人。仁义道德是中原人的专利,只可以专门对内使用,对外就要发挥兽性,肆意诈欺残忍,无所不用其极。听起来好像是希特勒在那里发表讲演,使人发抖。 —— 柏杨曰
0这条大河开始一渣一汁的沉淀,千百年下来,由于沉淀太多,而停滞、而腐朽、而缺氧,而终于成为一个庞大的酱缸。中国人的视界、担当、气魄,以及高贵的情操,逐渐萎缩,像渡过淮河的橘子变成的枳子一样,司马光已被酱得不能望司马迁的项背,王夫之更像一条虫蛆,不能望司马光的项背 —— 柏杨曰
0于是丙吉深具想像力的新颖构想,成为最切实际的建议。第一,刘病已赤裸一身,没有类似昌邑帮的楔入,也没有旧关系的瓜葛。第二,以常情推想,刘病已对霍光会充满感激。第三,刘病已即令背叛,也没有对抗霍光的力量,因为他没有班底。一句话说完,霍光自信可以把新皇帝完全置于控制之下。 —— 柏杨曰
00这正是酷吏的心情,他的职业尊严不允许被侵犯,他要你自动自发、亲口供出你从没有犯过的罪行。  每一件冤狱的判决书,都是一项杰作,不但皋陶先生看了,认为死有余辜,纵是上帝看了,也会认为死有余辜。即令柏杨先生撰写的你谋杀林肯的判决书,也会有此奇效。 —— 柏杨曰
0五千年历史,始终绕在「一治一乱」打转,主要原因之一是:官逼民反。民为什么反?当法律不但不能保护人民,反而陷害人民时,人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死亡,一是反抗。 —— 柏杨曰
0资治通监记载的每一次民变,包括已经叙述过的陈胜和吴广,以及将来不断出现的无数次,都跟严重的蹂躏人权有关。拿破仑曾形容当时的法国法庭:「除了正义外,什么都有。」中国迄今都使人有此沉痛伤感。不仅为那些在苦刑之下辗转哀号的同胞落泪,更为国家的前途落泪。 —— 柏杨曰
0权力大到可以更换君王,使君王觉得如同芒刺在背的人,他除非发动政变,使自己的屁股也坐上宝座,否则只有被杀被屠,横尸旷野的份。像班固跟司马光所盼望的那条路,根本不通。权力迷人,没有尝过权力滋味的人,永不知道权力的诱惑是如何强烈。 —— 柏杨曰
0教一个功高震主的人返朴归真,去过没有权力的闲淡生活,那比凌迟还要难受。当然,灾难发生后,他们都宁愿去过平民生活。但在灾难发生前,他们却宁愿凌迟也不愿放弃权力。而且,即令放弃权力,又怎能使君王相信你是真的?君王又怎敢确定你辞职不是一种试探? —— 柏杨曰
0发现其中另有恐怖情节。刘病已的原诏是:「听说,古代天子的名字,人民很难知道,所以很容易避开。而今,人民上书时,很多因为冒犯忌讳,受到惩罚,我很怜悯。因此,我改名刘询。」透露出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在奏章上不小心用了「病」字「已」字,而被处刑。至于处了什么刑? —— 柏杨曰
0唐王朝政府有明文规定,由于过失而冒犯政府官员忌讳的,打五十藤鞭。一个普通官员的名字,还有这么大威力,冒犯了皇上御名,可以了解它的严重程度。  古代官场上有两大文字游戏,一是绰号──包括諡号、庙号、尊号,另一则是避讳,是儒家知识份子对权势的一种卑屈谄媚 —— 柏杨曰
0人不平则鸣,有委屈才有诉讼;诉讼,是弱者信赖政府的行为。法庭主持正义,打击迫害,保护弱小。然而,黑暗的司法却成为弱小的陷阱。中国传统是,一旦开始诉讼,没有人敢担保吉凶,仅资治通监就提供无数例证,在「无罪不能无刑」的原则下,说不准学油然问世,不但被告如此 —— 柏杨曰
0说不准学油然问世,不但被告如此,连原告的命运,自己也不能掌握。于是,中国人遂有一种「屈死不告状」的悲怆心理。明知道告状有这么严重的危险,而两位兄弟仍去告状,其中之一所受的委屈,一定超过所能忍受的程度,想不到法官先生却用诈术逼使和解。和解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由谁仲裁 —— 柏杨曰
0刘病已刚刚指出儒家的缺点:「不切实际,崇拜古人古事,总认为今不如古。」  司马光立即出马辩护,可是辩护的论据仍是一连串的古人古事,一连串的今不如古。好像不是为儒家辩护,而是挺身为刘病已作证:「儒家果然不切实际,崇拜古人古事,总认为今不如古。」 —— 柏杨曰
0法国拿破仑复活,这位军事天才岂能指挥现代化战事?蒙古铁木真复活,他岂能再打到波兰?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有新的头脑。邱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竞选失败,曾说:「一个对首领恩德容易忘记的民族,是一个充满活力,不可轻侮的民族。」 —— 柏杨曰
0单于来朝,中国协防兵团驻匈奴,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下,把英雄血汗换来的成就,轻松抹杀,一味在纸上做着五帝三王的大梦。使我这个从事翻译现代语文的作者,都感到满面羞惭。这么一个空前的盛典,如果由司马迁执笔,恐怕字都会从纸上跳起来。现在,不但笔调平庸而已,连词句都根本不通。 —— 柏杨曰
0匈奴单于敬慕中国仁义,低头称臣。」匈奴单于只因兵弱将寡,走投无路,才向中国投降,完全由于现实利害,跟仁义何干?中国皇帝中也有几位向蛮族低头称臣的,难道是敬慕蛮族的仁义?  这种信口开河的无知和无耻,一定导致错误的决策。虚骄之气不改,中国人就永远看不到面对的真相 —— 柏杨曰
0杨凯 诛杀少正卯这桩历史上有名的冤狱,当时就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弹。正主持对上帝大祭的鲁国国君姬宋,在分祭肉的时候,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是礼教社会中表示最严重的一种厌恶,孔丘只好逃亡,出奔卫国。 —— 柏杨曰
0她就更没有理由幽怨,而且恰恰相反她反而更有理由为自己明智的抉择欢呼。从她主动要求出宫的举动,可看出她是一位罕见的有性格、有胆识的漂亮姑娘。两千年来,在庸俗文化人的笔下,王昭君的高贵品质,被曲解诬蔑,竟成为一个贪图眼前富贵,念念不忘主子恩典的奴性入骨的人物,使人扼腕。 —— 柏杨曰
0宰相匡衡固是一个「大儒」,同时也是一个官场「大混」,最初跟宦官石显结合,死缠活缠的打击陈汤。等到石显调职,立刻反咬一口,目的只在保护自己的官职爵位。这种人脑子里没有人民。所以拒绝疏浚屯氏河,声称没有经费。那么,决口之后,经费从哪里来?不是没有经费,而是不愿尽责。 —— 柏杨曰
0这些工人为什么暴动?原因不明。传统史书最大的特点是,只写民变,却很少写为什么民变?一百余工人如果生活过得去,在那个叛变必死的形势下,不可能犯上作乱。而竟然犯上作乱,必然是活不下去。如不是生活已绝,则一定是冤苦难伸。官方史书之不记载,是不敢记载。 —— 柏杨曰
0杨凯 男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似乎天生的是性的奴隶。一个民间幽默故事,可帮助我们加强印象。老头娶了一位少妻,终于一病不起,医生警告他:「你骨髓已尽,只剩下脑髓了。」老头大喜说:「脑髓还可供我战上几次?」中国君王们的寿命,大都十分短促 —— 柏杨曰
0历史上几个重要的王朝,都设有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堤防保持和修护工作。可是,这个专门机构,反而成了最大浪费,和最大贪污场所。为了维持这项最大浪费和最大贪污,官员们甚至还窃窃盼望黄河溃决。因溃决之后,一定合龙,开支一百万元,便可报销一千万元。 —— 柏杨曰
0虎毒不食子,畜牲还爱自己的儿女,刘骜连毙两个亲生骨肉,而最后一子,恐怕还是亲手扼死,这个比畜牲都不如的杂种,在班彪笔下,却是「尊严如神」「穆穆天子容」。  把刘骜弄得人性全失的动力,是赵合德的美色。赵合德临死前,愤慨的说:「我把刘骜当成一个婴儿,玩弄股掌之上!」 —— 柏杨曰
0人民的悲苦,和官吏的暴虐,叙述得历历如绘。且听鲍宣的呼吁:「陛下,你如果不救你的子民,教他们向谁哀求?」两千年之后捧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可是唯一的反应,只因为建言的人有相当知名度,不贬谪他、不逮捕他、不诛杀他而已。这种皇恩浩荡,已使儒家学派沾沾自喜,感激涕零。 —— 柏杨曰
0官场人物,只会想到官,不会想到民。只会想到上级,不会想到下级。颍川郡的大乱原因不明,但有一件事却是十分清楚的:受害的是民,而不是官。严诩所谓的颍川「人」,实际上指的是颍川「官」。他想的只是「官」的人头将来可能落地,而看不见「民」的人头早已落地 —— 柏杨曰
0王莽连杀子侄,被认为他故意用骨肉的鲜血,显示他的公正,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恶毒抨击。只因他的篡夺行为受到谴责,遂连对的也被诬蔑成错的。公正就是公正,不管他为什么公正,更不管他心怀什么动机。王莽的次子王获,诛杀奴仆,事情发生在纪元前二年,董贤正在当权 —— 柏杨曰
0王莽是去年(八)登极,并下令改变历法(正朔),恢复秦王朝制度,以十二月一日,作为元旦,所以本年(九)的元旦不是正月一日,而是去年(八)的十二月一日。可是,在资治通监上,却一点也看不出痕迹,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一样。胡三省指出:「资治通监所以不予理会,是否认这项改变。」 —— 柏杨曰
0政治挂帅下的史学家谋杀历史真相,连眼都不眨。元旦的位置都可随自己的意识形态乱搬,证明信史的难求。  我们可以抨击事实,可以赞扬事实,但不可以为了政治立场或自己利益,去抹杀或歪曲事实。 —— 柏杨曰
0烈妇易,节妇难,中国传统社会中,知识份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官,试看迎接龚胜的场面,可说新政府已抛出最鲜美的钓饵,而且很有把握的预测对手定会上钩。看惯了太多的大言不惭,声震屋瓦的高风亮节之徒,一旦富贵逼面,立刻改变立场的节目。深感龚胜为我们立下千古尊严的榜样。 —— 柏杨曰
0新政府的制度,就是如此繁杂琐碎。因丰收的等级无法确定,计算的方法无法精确,以致官吏始终领不到薪俸。因而各人在各人的岗位上,利用职权,贪赃枉法,收取贿赂,自己供养自己。  传统政治上最严重的两大致命污点,一是刑求,一是贪污。连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清王朝玄烨大帝 —— 柏杨曰
0然而,吕母是一个奇女,她选择了反击之路。把家产散尽,秘密结交贫苦少年,在集合到百余人时,突击县政府,诛杀县长,用县长的人头,祭祀儿子的坟墓。假使「有大汉天声」的话,这正是「大汉天声」。可是,这种「大汉天声」,却由善良的人民和着血泪唱出,使人悲痛。 —— 柏杨曰
0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转移,都要发生一次改朝换代型的全国混战,野心家或英雄豪杰,各自掌握武力,互相争夺吞噬,人民死伤千万,白骨遍地,孤儿寡妇遍地。最后,只剩下一个头目,这个头目遂成为儒家学派所称颂的:「得国最正」的圣君,在血海哭声中建立他的王朝政权 —— 柏杨曰
00王莽创造的权臣夺取宝座的分解动作,却为后世定下模式,很多同样情形下的权臣,都照葫芦画瓢。  以一个学者而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中国所有王朝的开创帝王,如果不是地痞流氓、恶棍无赖,便准是拥兵的武夫 —— 柏杨曰
0千余年来,「人心思汉」四字,成为一种指标,表示人心所归。却不知道还有「人心思新」,较之「人心思汉」,更值得深思。试读鲍宣的奏章,纪元前一世纪太平盛世时,人民面对的有七项灾难,和七项死亡,凄凉悲惨的情景,使人惊悸,于是人心思变。 —— 柏杨曰
0然而,他们对人民的暴行,所有史书,包括资治通监在内,都轻轻一笔带过。千千万万被这些仁义之师杀死、奸死、烧死的冤魂,死不瞑目。尤其是,吴汉的暴行,连他的同僚都不忍卒睹,不惜叛变,就可了解他罪恶的沉重。然而通监只温柔敦厚的一句:「多有侵暴行为」。 —— 柏杨曰
0对子密等三人的冷血凶残,东汉政府陷于两难。不能不封侯履行承诺,以鼓励叛徒内部再生叛徒;又不得不标出「不义」,使人引以为戒。权德舆认为应该分别办理,意思是对子密之弑主,加以论罪。果真如此,东汉政府的承诺便等于一屁。孔丘曾说:「民无信不立。」而权德舆显然鼓励背信。 —— 柏杨曰
0当千万妇女儿童饿死,或是被格杀烹煮,哀号连天之时,班彪独坐在一旁,一面喝着老酒,一面安抚说:「不要吵好不好,这是命中注定的呀。」  耿育不过无耻,班彪除了无耻,还更残忍。我们为悲惨的中国人痛哭,除了主凶外,还有摇尾系统的文妖,为主凶发明杀人的神圣理论基础。 —— 柏杨曰
0儒家学派知识份子看到的永远是遥远的「古」,对跳跃在眼前的现实人生,既瞧不清,也听不清。  荆邯是韩信,可惜公孙述不是刘邦,再加上刘邦左右没有那么多可以插上嘴的儒家学派的专家学人,这是韩信之幸,荆邯的不幸。 —— 柏杨曰
0却发生在接收成都三天之后,在这三天中,吴汉露出的是满面笑容,直等到布置妥当,男女老幼,在对吴汉充满感恩图报之时,他却突然翻脸。暴君暴官迫害人民,一向勇敢。但对于没有自卫能力,而又已经屈服的俘虏,跟妇女和孩童,竟公然无惧的大规模下此毒手,只有专制封建政府才做得出。 —— 柏杨曰
0根据纪元二年的统计,全国户数一千三百二十三万,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  而纪元一○四年统计,全国户数九百九十九万,人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户数减少三百余万,人口减少一千余万。一百年间,都不能恢复,则本年(三七)的户数和人口,当然更少。 —— 柏杨曰
0丧尽天良的赃官,竟有那么多知识份子,为他求情,甚至一个十七岁还未成年的学生,竟要替他伏诛。这件事暴露了传统教育的秘密: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培养个人崇拜,把盲目的对个人的效忠,当做最高的追求目标。于是,学生门徒也者,遂成为一种「护师」动物,好像屎克螂保卫他的屎团 —— 柏杨曰
0如果不是董宣的道德勇气,那个被豪门家奴白昼杀死的冤魂,还不是白白丧生?如果不是刘秀最后醒悟,顶天立地的正直法官董宣,岂不白白死于乱棍之下?  在这个流传千年的「强项令(硬脖子县长)」佳话之中,步步埋伏杀机。一个环节瓦解,便成悲剧。 —— 柏杨曰
0「人治」之必然失败的原因在此,董宣之流的官员,不可多见,刘秀之流的首领,更不可多见。而刘黄这种不识大体的泼妇,以及狗仗人势的家奴,却比驴毛都多。 —— 柏杨曰
0马援夫人六次上书苦苦辩解,哀哀求情的报告,他都无动于衷。说明他愤怒之深,跟刺激他愤怒的谗言,是如何强烈。如果仅是进军的错误,和把薏苡当作珠宝这两项罪状,不足以引起如此严重而持久的反应。我们认为,这两项罪状只是可以拿到桌面上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却说不出口,不可告人。 —— 柏杨曰
0当世无匹,他不但跟当正式皇帝的公孙述是好友,而跟非正式皇帝的隗嚣,感情更笃,所以他们同榻而眠,密谈天下大事。而马援不但叛离而去,而且反过来攻击公孙述和隗嚣父子,这在当时,已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负义。公孙述和隗嚣父子虽死,门客宾朋转移到洛阳,可能形成一种反马援舆论 —— 柏杨曰
0东汉帝刘肇命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曹大姑),继续完成。仲仲班固先生之死于非命,我们惋惜。  可是,他手下的一个奴仆,竟敢侮辱洛阳县长,洛阳县长只有忍气吞声,可看出班固跟他笔下歌颂的「君子」形象,恐怕不符。  最有趣的是,班固竟然讥刺司马迁不知道明哲保身 —— 柏杨曰
0我们不晓得原因何在,但晓得必有原因。最直觉的解释是,迷唐祖母在这次亲善之旅中,受到羌人无法忍受的羞侮,这羞侮可能来自聂尚,更可能来自田汜等五位护送的差役。所以迷唐在暴怒之下,用最残酷的手段,剖腹挖心。而其他部落,也都慷慨追随。他只是为了雪耻泄愤,不是为了叛变 —— 柏杨曰
0一八五年,东汉政府以讨伐黄巾首领张角有功的名义,封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侯爵。  千万在沙场上流血流汗的战士,身体残废的伤兵,以及已入幽冥的忠魂,听到宦官竟然讨伐张角有功,恐怕都会同声一哭。 —— 柏杨曰
0不过,我们特别注意到,所有宦官的罪行,多来自知识份子士大夫的一面之词。而宦官滥杀无辜,也不过只有三件:一六○年杀赵岐全家,一六六年射杀民女,一七九年杀人悬尸。  相形之下,知识份子士大夫事实上却更残忍:一六○年,连宦官的宾客都杀。一六六年,连宦官的朋友也杀 —— 柏杨曰
0一是王允妒忌蔡邕史学上的成就。另一是王允本属于董卓的摇尾系统,他如不马屁拍得舒舒服服,董卓焉能把大权托付,其中一些丑态毕露的行为,蔡邕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王允不得不预防蔡邕泄漏他的底细。他抨击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谤书」,充份显示出他恐惧什么──恐惧蔡邕的「谤书」。 —— 柏杨曰.
0田畴制定的法条中,诉讼告状的行为,竟成为一种罪行,可看出穷苦小民所处的地位。咦,君王从不告状,告状的都是臣僚;奴隶主从不告状,告状的都是奴隶;手握权柄的人从不告状,告状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小民。财产被吞并,妻子女儿被掳去当婢女小老婆,儿子或老爹被乱棒打死…… —— 柏杨曰
0赵韪背叛刘璋,就史书上只看出他是为了反抗东州兵团的暴行。当他目睹小民的房屋被烧、妇女被奸被杀,屡屡要求刘璋制止,刘璋却一推二拖三和稀泥时,试问,赵韪应怎么办?难道把所有跪在他面前诉苦的小民,逐出大门,从此不闻不问,以求「明哲保身」,这样做当然受到传统知识份子的赞扬 —— 柏杨曰
0成则王侯败则贼。成功了,大家掌声雷动,高叫:「这是天命。」失败了,大家讥讽他贪图富贵。  赵韪选择了正义之怒,而又不幸失败。受到诬蔑,在意料之中。中华人什么时候不再用邪恶的成见去解释别人,中华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高贵的民族。 —— 柏杨曰
0配斥责辛毗:「正因为你们这些东西,才使冀州破碎!」似乎理直气壮;可是,史书记载分明,使冀州破碎的,并不是辛毗,而恰恰是审配那批东西。审配以智囊闻名于世,却向主子袁绍层出不穷的贡献一连串最馊的主意,打击唯一可以拯救冀州的沮授,而又违背当时长子继承的宗法 —— 柏杨曰
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君王,他只苦战七年便取得全国统治权。刘秀则苦战十五年(二二至三六),才统一天下。曹操是一位最艰难的创业英雄之一,他苦战了三十年之久(一九○至二一九),不过使北中国粗定而已,政权并不稳固,仍需要他南征北讨。纵是钢铁好汉,经过三十年艰辛 —— 柏杨曰
0的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已鼓不起兴趣,留下「得陇望蜀」一句著名成语,为自己遮羞(参考二一五年七月)。  樊城之围,竟使他考虑到迁都,可看出情势严重,然而他虽不断派出援军,自己却迟迟的没有积极行动,救兵如救火,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十年之前,不可能如此反应。 —— 柏杨曰.
0尤其可注意的是两位智囊的高论,劝阻向益州进军的刘晔,最初竭力坚持,认为刘备不堪一击;然而七天之后,却忽然又认为刘备安如泰山,不可动摇,何以转变得如此之快?而桓阶更是奇妙,竟肯定不必往救。这些怪诞的言论,只有一个解释是合理的,那就是,他们看出曹操对战争的厌倦和畏惧 —— 柏杨曰
0心胸狭窄、不识大体。他眼睛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圈。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继而排斥黄忠,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道,谁都不能逆料它的演变:那将是,刘备如果不支持关羽,关羽可能生出二心;如果支持关羽,黄忠可能背叛,麋芳、傅士仁就是例证。 —— 柏杨曰
0杨凯 吴王吴夫差在黄池,探马驰报首都姑苏陷落,吴夫差立即诛杀探马灭口,为的是怕走漏消息,军心动摇。关羽如果稍有头脑,封锁都来不及,何至使节往返?而且不断往返?不知他希望获得什么?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跟当年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 —— 柏杨曰
0居于绝对安全地位,义愤填膺,正颜严色,在主子面前指控别人的「过失」,态度激烈得甚至痛哭流涕,咆哮如雷,用别人的眼泪或鲜血,换取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这是官场文化的特有产品,名之为一脸忠贞学。  虞翻愤怒的要鞭打于禁,正是一脸忠贞学中精彩的一页,孙权虽然喝止他,但对他 —— 柏杨曰
0中国人史纲首创此例,柏杨版通监继进。并不是我们聪明睿智,而是司马光、梁启超给我们的启示,至为深刻;古史书带给我们的困扰,沉重而繁琐,必须解决,而我们庆幸已经解决,后人会失笑作这件事有什么了不起,但只有突破桎梏的当事人──包括司马光在内,才知道桎梏的僵硬性和杀伤威力。 —— 柏杨曰
0曹丕也恰当的援引荀林父、孟明视例证,并不是不明事理,也不是不知道用人之道,可是却用绘画小动作,逼人于死,证明一项事实:说得明白并不就是真正明白,理智明白并不保证他一定有能力实践他的理智判断,观察一个人,绝对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了解他想什么和看他做什么。 —— 柏杨曰
0军事行动,有赖冒险。在已知的史料上,看不出子午谷设有伏兵,夏侯楙的智谋,还不到这种水准。而且,从稍后的报导,却看出不仅子午谷一线而已,而且是曹魏全国,都没有戒备。所以乍听到一向静悄悄的西南边陲,忽然大军压境,全国立刻震动。 —— 柏杨曰
0人,应尽其才。如果赦免他,而留在身旁,再经历练,将来辅佐姜维,可能又是一个局面。  法治是理想的秩序,但法治不能僵化,不能违背现实形势。我们为马谡悲,为诸葛亮惜! —— 柏杨曰
0数千琉球居民,正在欢乐的家园,拥妻抱子,忽然间中国军队登陆,我们不知道当时发生什么,琉球人是立即武装反抗?或是盛大欢迎传说中可敬的王师?  但我们知道结局,数千人被强迫上船,这里面有屠杀、有眼泪、有哀号,惨绝人寰。 —— 柏杨曰
0但也可能使战局改观。可惜,我们无法验证。唯一可以验证的是,杨仪不久就露出原形,不过一脸忠贞学上的人物,一旦没有了官做,立刻改变立场。而魏延在没有了官做时,不过夺官而已,并没有反叛,但他却身负反叛恶名,三族被屠。 —— 柏杨曰
0李严窃弄权威,一纸命令便告解决。而曹爽却是把司马懿整个排除,司马懿对曹爽固然不满,但一直到二四四年,曹爽攻击蜀汉帝国,三军被大雨困在峡谷,司马懿仍忧虑他会失败,劝告退军,假使他那时就心怀不轨,满可闭口不言,等曹爽覆没之后,由他出面收拾残局。 —— 柏杨曰
0陆喜这评论充份暴露出来传统知识份子神经质的卑怯。不管国家危机如何严重,不管人民灾难如何普遍,而只求明哲保身,所以才把冷血的下流动物,列为第一等,而把官场混混,列为第二等。认为立身正直,无畏无惧的英雄豪杰,以及不断促使政治改革,不谄媚、不拍马屁的人,不过是一群大小傻瓜 —— 柏杨曰
0江统的徙戎论,是历史上考虑最周密,计画最详尽,又最切实可行的一项伟大方案。晋王朝政府如果能够执行,将呈现划时代的民族大迁移的景观。以当时种种条件,一定可以完成。可是,晋政府的权力,这时握在以皇后贾南风为首的贾家班之手 —— 柏杨曰
0不过,江统把灾难全部归罪于蛮族,根本没有触及问题核心;只看见疯子杀人,而没有看见是谁把致疯的毒药放到对方碗里;强迫蛮族喝下致疯的毒药,而痛责他们发疯,诟骂他们性情贪婪、凶悍残忍,是把事情本末倒置。恰恰相反,蛮族比中华民族朴实得多、纯洁得多,没有暴君暴官 —— 柏杨曰
0在澄清误会后,立刻服从。而且,司马睿一听说蔡豹战败,不分青红皂白,便立即下令逮捕!  晋帝国自开国以来,临阵脱逃,全军覆没,丢城失土的将军,多如驴毛,有谁受过诛杀?蔡豹不过一败之罪,何至严厉至此!  观察司马睿反应的迅速,可以察觉到他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复仇心情 —— 柏杨曰
0我们觉得根本没有王允之小子呕吐这一回事,从头到尾是一场骗局。王导和王舒在小子回京(首都建康)之后,教导小家伙一番说词,用来向皇家展示忠心。王敦如果成功,他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件事就不会再提,反正奏报是秘密性质,了无痕迹可寻。而王敦万一失败,先布一个棋子安置 —— 柏杨曰
0王导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官场巨混之一,在攫取自己利益的私欲中,坚持使用亡国的方法治国。他追求的只是表面安定,对内脏的溃烂,视若无睹,因为他就是使内脏溃烂的主凶。他反对改革,并且用儒家恐惧改革的心理,对所有的事,都大和稀泥。 —— 柏杨曰
0面对国家和水深火热中的小民,他已没有余力关心。不过,历史书上,对他却留下不少好评,原因何在?似乎很简单,历史是由知识份子动笔记载的,而当时的知识份子,一旦当了官,立刻就凶狠贪污,用小民卖儿卖女的钱,过豪华生活。饮水思源,想到全是王导的好处,自然笔下生花。 —— 柏杨曰
0或者家有美女牛马,奇异珍宝,而被诬指碰了他一下,灾难可是急如闪电。  帝王、礼教、军阀,是古代的兽;党、领袖、主义,是现代的兽。名词虽然不同,被犯后所爆发的杀伤力,却同样可怕。「江山代有野兽出,各蹲路口数十年。」什么时候,「犯兽」不成为罪行,中国人才有尊严。 —— 柏杨曰
0褚裒没有光复中原的能力,所以驯顺;一旦他有光复中原的能力,恐怕谁都挡不住他坐上宝座,这是封建专制社会根本无法解开的一个结。因之晋帝国掌握中央政府权柄的人,拚命阻挠桓温北伐,而北伐却是全国上下每天义愤填膺,嚷嚷呐喊的。实在是一项伟大讽刺。 —— 柏杨曰
0殷浩封闭学校、遣散学生,军费浩繁不过是一个藉口,真正的理由,恐怕是,他这个平民出身的高官,好不容易挤到贵族阶层,实在不愿再受新生代知识份子的冲击,所以他在自己幸运的成功之后,还要防止别人幸运,他不是要消灭世家豪门,反而是要使包括他在内的世家豪门的地位,更为稳固 —— 柏杨曰
0桓温拉下脸来,严肃的说:「从前,刘表有一千斤重的大牛,吃的粮草比平常的牛多十倍,可是驮东西,走远路,还不如一头瘦弱的老母牛。曹操到了荆州(当时荆州州政府设襄阳「湖北省襄樊市」),杀掉他慰劳将士。」  世界上假使有「混淆视听」这种事,袁宏就提供一个样版 —— 柏杨曰
0王猛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然而,杰出的人物也是人,人有人的软弱,对于慕容垂的栽赃诬陷,是王猛人格上的一项污点,幸亏苻坚是一位累世难寻的英明君王,没有跳进圈套,使王猛的罪恶,减到最低。 —— 柏杨曰
0这是一个难以公开宣扬的秘密谋略,所以苻坚对任何反对,都一笑置之,智者的寂寞,往往如此。问题在于这个大战略实施得略略嫌早,在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提前执行。提前并不是不可以,如果没有肥水之败(参考三八三年十一月),这个大战略将产生八旗驻防制度的功能 —— 柏杨曰
0但无论事前或事后,在晋帝国内部,却找不到必胜的原因,反而找到必败的原因。谢安的装腔做势,不过是殷浩、谢万等人物。然而,晋帝国终于胜了,使人叹息即令是国家巨变,或者在致千万人于死的战争中,都受命运的影响。至少,晋帝国靠命运女神的青睐,得以不亡。 —— 柏杨曰
0冷酷无情的美女人肉市场,主顾只有一个,就是帝王。几乎全世界的美女,都集中在这个大院,而她们唯一的盼望就是帝王恩准她爬上御床。如果她没有这种福气,或虽有这种福气,而终于又被抛到脑后,她只敢哀怨,不敢绝望,更不准愤怒──这就是圣人最欣赏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德 —— 柏杨曰
0公孙鞅逃亡旅馆拒绝他投宿,他叹息说:「作法自毙,一至于此」现在,刘毅失败逃亡,庙宇拒绝他投宿,他也叹息说:「作法自毙,一至于此!」我们不知道这两句话是不是真的出于二人之口,还是儒家学派为了证明法治的弊端,故意捏造出来,作为恐吓!而只知道,这两句话,对读者有误导作用。 —— 柏杨曰
0后来,刘义隆对张邵说:「你所以能死里逃生,谢述出了很大力。」  谢述真是官场高手,他既逢迎皇帝(刘义隆),又施恩贪官(张邵,他可是钱多如山),又得到「温柔敦厚」的美誉。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起雍州人民在苦刑拷打下,用卖儿卖女钱行贿的断肠哭声! —— 柏杨曰
0偏偏北魏帝国认为官员既可以没有俸禄,而又必须不贪污。北魏帝国和明王朝,民变发生的次数最多,场面也最大(北魏帝国是无待遇政策,明王朝是低待遇政策)。他们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最后,马儿变成怪兽,不但吃草,连皇帝都吃下肚。只治枝节,不治根源,越治越糟。 —— 柏杨曰
0北魏帝国和南宋帝国,皇家通婚不成,受害最深的是中国平民。皇家通婚不可能阻止战争,但可以减少战争。最低,也可以使当前这一次的南北大战,中国人受到的灾难减轻。当明年(四五一)北魏军撤退时,可能免去一场恐怖浩劫。  北魏军把江淮一带居民,用最残酷的手段杀光,血流千里。 —— 柏杨曰
0狗是人类唯一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可以相依为命,然而人类对他,却像暴君一样,随时随地都会翻脸无情,狗对人已付出忠心,人对狗付出什么,付出一把利刃?  吃狗肉的社会,是一个以出卖朋友为美德的社会。 —— 柏杨曰
0王僧虔上疏,说:「郡县监狱中,世代相传一种谋杀:看守员把有毒的汤药,端给有病的囚犯下肚;名义上治他的病,救他的命,实际上是强迫灌下毒药,制造残酷冤狱。生死大事,岂可以由卑微低贱的衙役控制?我愚昧的认为:囚犯害病,一定要报告郡政府,而由有关官员 —— 柏杨曰
0中国人苦,中国女人更苦,中国囚犯尤其悲惨。观察一个国家是文明或是野蛮,只要看他们的监狱,足够 —— 柏杨曰
0「让我治理中国十年,当使黄金跟泥土同等价钱。」有这种抱负的人,少之又少,萧道成不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只是被暴政推动,遂坐上宝座,世代荒淫奢侈的政风之下,他能念及苍生,还更确实的一步一步实践施行,尚不愧是一位英明之主,是南北朝时代百余年中,少数值得尊敬的君王之一 —— 柏杨曰
0拓拔英严禁将士奸淫烧杀,不准抢夺凶暴,人民不分远近,都心悦诚服,争相供应军队粮食。中国人真是可怜,永无尽期的处于暴政之下,偶尔遇到一个不贪污不凶暴的官员,或一支不奸淫不烧杀的军队,便感恩戴德,主动的送酒肉、送粮秣,不管你是中华人、鲜卑人,或其他任何人,任何民族! —— 柏杨曰
0而礼教对人们思想上的限制,更演进成对人性尊严的摧残,随着门第的建立,纷纷毒发,西汉王朝董仲舒播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种子,在元宏手中结出果实。  中华文化中两项最受人诟病的部份,元宏却当作活宝,不久,他的帝国就付出这种错误选择的代价。 —— 柏杨曰
0西方文化精髓最早表现在柏拉图的一句话:「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酱缸文化则恰恰相反:「我爱我师,因为我师就是真理!」实际情形是:「我师就是饭碗!」真理一旦和饭碗结合,事态就十分严重,不但自己不敢批判教师的见解,也不准别人批判,如果有人批判,立刻奋不顾身,群起猛攻 —— 柏杨曰
0司马光及胡三省明知道高澄秘不发丧,仍忍不住露出大儒嘴脸,来一个「有见识的人,就知道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教训,颠倒是非,混淆真相,不但自己远离道德规范,而且还沦为恶毒诅咒。难道要高澄号啕大哭,露出马脚,天下暴动四起,才算大孝?到那时候,恐怕又该责备他装得不像、哭得太早! —— 柏杨曰
0还有什么武器?邢祖信说:「还有枣木军棍二十捆,凡斛律家奴仆跟外人打架,不管错在何方,先打一百军棍!」祖珽大为惭愧,压低声调说:「政府已经判处重刑,你竭力替他昭雪,有什么用?」有人责怪邢祖信太正直,邢祖信感慨万千,说:「贤明的宰相已被诛杀,我何必珍惜残生。」 —— 柏杨曰
0民间一片哭声,远听像是响雷。有一个老汉提着一壶酒和一块乾肉到屍体旁祭奠,放声大哭,哀痛欲绝,把流在地上的血刮起来带走。田野间农夫或乡村父老,不论见过王琳没有,听到王琳被杀,没有人不流泪哭泣。  王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英雄人物,因为民间对他敬爱! —— 柏杨曰
0却痛恨那些未被他诛杀的朋友,当初为什么不肯劝他一句,或拉他一把;尤其痛恨他们竟然不肯跟自己一同摔死。于是,陈叔宝诟骂江东知识份子丧尽道义,朱由检诟骂「臣都是亡国之臣」,希特勒更诟骂德国人堕落,竟拒绝为他阁下一个人而全体送命! —— 柏杨曰
0中国人活得竟是如此的屈辱!九十余位有奶水的年轻母亲,固然返回子女身旁,可是,剩下的处女,和没有奶水的少妇,以及男性丁壮,他们的遭遇将是什么?却一字不提。只因释放了十分之一女性,强盗头目便成了「仁人」。在暴政长期凌虐摧残下,「仁」「义」二字,竟被蹧蹋成这个样子! —— 柏杨曰
0水之战则不然,李世民的命令,没有提到敌人「半渡」,而是明确的说:「等我跟盗贼会战,你就破坏堤防!」两军会战时凿堤,大水没有眼睛,岂能分辨敌我!很明显的,李世民在这场战役中,採取的是敌我同归於尽的战术,李世民和高级将领没有危险,因为他们早就脱离战场。 —— 柏杨曰
0可能是,王小胡得到了李世民要两军同归於尽的消息,才劝告刘黑闼迅速走避,史书上不敢大胆记载!李世民决心要牺牲那些效忠他的政府军士卒,用以消灭刘黑闼这个突然崛起的劲敌。否则,不会在两军杀成一团的会战时毁堤。这场在历史上并没有名气的水淹三军,恐怕是一个残酷的集体谋杀。 —— 柏杨曰
0「尘沙一入成灰烬,断金千锤色益红。」只有英雄豪傑,才能保持本色,只有胸襟开阔,才能保持一贯;只有仁慈宽厚,才能保持童心;只有自我肯定,才能不在乎贫贱,尤其是过去的贫贱。 —— 柏杨曰
0然而,就在李世民死前的这项试探事件中,所有美好镜头,全部拆穿,焚鬚咬指,不过是一件官场舞台上演出的两齣野台戏。  李世民对李世勣(徐世勣)并不信任,因为他太能干,太无懈可击;而李世勣事实上也同样不信任李世民,因为政治领袖人物,本质上就浑身是假 —— 柏杨曰
0以证明裴行俭官场理论的正确。杨炯病死盈川,岂因他们是作家之故?卢照邻患的只是重病,司马光却一口咬定患的竟是恶疾,「重病」「恶疾」,相差太远,为什么对一个穷困的文化人如此丑化?骆宾王只不过起义失败,竟被斥为是一个叛徒,充份露出不分是非、只问官运,「想官狂」的错乱心态。 —— 柏杨曰
0中国历史上的人物, 很少为了坚持理念被杀头的,大多数都是为了站错边而丧生,站对了边就有荣华富贵,站错了边就成了盗匪奸邪,与贤愚忠奸无关。越到近代,越是如此,使人浩叹! —— 柏杨曰
0杨国忠(杨钊)一身竟兼那么多机关首长,教人头昏目眩。四年后的七五二年,他终於当上宰相,兼职更多达四十余个。可以考察的有:最高监察官(御史大夫)、主管全国财政事务(判度支)、暂代皇家库藏部长(权知太府卿事 —— 柏杨曰
0下诏亲征之日,也正是他决定脚底抹油之时。摇尾系统总是灌输小民一种思想:英明领袖集诚信智慧於一身,永远正确,永远不背弃他的部下和人民;他从不欺骗,从不说谎;所作的承诺,无不一一履行。五千年历史和五千年的政治舞台,可以证明:谁要是相信这些鬼话,谁就注定的要痛哭到肝肠寸断 —— 柏杨曰
0他爱长安小民,而只是害怕长安洗劫之后,洛阳小民势将誓死抵抗;延后履行,足使洛阳小民误认为王师真的是为了解救他们而来,张开欢迎的双臂!洛阳人难道不是子民?难道没有华蛮两大民族?通鉴上看不到收复洛阳后的记载,但旧新唐书上有,我们无法回答他们哭号的询问:「为什么这样?」 —— 柏杨曰
0我们肯定郭子仪的功劳,以及对国家所作的努力,但史论家认为他:「权势倾盖天下,中央并不猜忌;功劳超过当世,皇帝毫不怀疑;穷奢极侈,舆论却不抨击。」对读者简直是存心诈欺,郭子仪受猜忌、受怀疑,史不绝书,事实俱在,黑字印在白纸上 —— 柏杨曰
0姚崇也不过维持现状。只有李泌,不仅是王猛之后第一人,在中国宰相群中,也居高位。  但是,他信仰道家和道教,跟儒家学派发生严重的牴触,遂被大儒之类指为怪诞。他没有身段、却有幽默,以端嘴脸为第一要务的大儒之类,对他当然越看越不顺眼。 —— 柏杨曰
0政治家或政客,除非他犯了刑案,所谓政治责任,不过辞职,牛僧孺已经辞职,司马光还谴责不已,难道要牛僧孺从不曾出生?司马光也曾经辞职过,为什么就不是罪大恶极!  至少在这件攻击牛僧孺的评论上,司马光故意捏造证据,欺骗国家元首,诬陷无辜,使人震骇! —— 柏杨曰
0黄巢在历史上得到两种极端的评价,一派称他为盗匪,一派称他为义军,事实上,他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在那个时代,无论政府军和变民军,无一不是盗匪,所以他不能单独承担盗匪的责任;至於义军,如果靠几句话、几份文件,几桩善行,就可证明好人好事,则政府军恐怕更像正义之师。 —— 柏杨曰
0因为彻底消灭宦官,唐王朝才亡,孔丘曾警告过,对恶人如太过严厉,会激起大乱。纵是铁石心肠,我们对这两项结论,也无法同意。宦官和妇女缠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大邪恶。妇女缠脚属另一范围,而宦官这种违反人格尊严的制度,司马光竟宣称它是圣人允许的,绝不可以废除,使人失声尖叫。 —— 柏杨曰
0所有传统史书,包括通鑑在内,从来只记死亡人数,不记受伤人数。死者已无知觉,善后工作不过埋葬,而伤者怎么抢救?怎么治疗?医生何在?药品是否有备?所有史册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一场战役下来,死人一千,伤者当有一万。哀号声遍佈战场,可是对救护组织和行动,却找不到任何资料。 —— 柏杨曰
0实际上他唯一的目的只是要对方公开丢丑,或预期对方酒醉后闯下一点什么大祸。我一向不能喝酒,所以每逢这种场面,宁可翻脸绝交,也决不沾唇。有人担心这样会丧失很多友情,不然,凡逼迫别人喝酒的人,只不过酒肉之交,其中找不出英雄豪傑,绝对不是朋友,朋友决不让朋友丢丑,甚至丢命。 —— 柏杨曰
0而最后一次在跟现任皇帝郭荣(柴荣)一番对话中,他似乎忘了刘守光所给他的教训,再度直言顶撞,企图阻止战争。然而,这些救国救民的事蹟,在欧阳修、司马光眼中,不过一些「小善」而已,不值得一顾,只因为他失去了「大节」,曾经效忠过五个政权的皇帝,和八个异姓的君王。 —— 柏杨曰
0宰相王安石认为儒家学派一向提倡尊师重道,皇家教师最好有个座位,这建议立刻引起酱缸蛆刘邠、吕诲等奴性大发,认为王安石竟敢轻视皇帝的尊贵,不知道上下之礼及君臣之分,应该严惩。到了元明,越发堕落,宰相不但没有座位,不但要站着奏事,还要跪着奏事,更还要当廷被扒下裤子棍打屁股 —— 柏杨曰

《柏杨曰》的笔记-第78页 - 张耳于陈馀

柏杨曰:人际之间的关系,亲密易,信任难,谅解尤难。而相爱越深,一旦不信不谅时,遣责也越强烈。

《柏杨曰》的笔记-第113页

我们绝对不反对报复,报复是一种激发人类奋斗进取的最大原动力之一,没有报复之心,便成了一滩泥奴才。而「以德报怨」更是一种狡狯诈术。连孔子都反对,认为应该「以直报怨」,就是报复不应该超过对方应得的
按:从某种角度讲,以德报怨是一种恶意的纵容

《柏杨曰》的笔记-第77页

从发生冤狱的多寡大小,可以衡量一个政权的品质

《柏杨曰》的笔记-第24页 - 张仪苏秦的贡献

史记载:张仪跟秦王说让他去魏国,这样会引发齐国对魏国的战争。而秦国可以趁虚而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现统一大业。秦王准许。张仪到魏国后,齐国确实发起战争,而张仪派楚国人担任使节,告诉齐王他都计划。齐王遂收兵。张仪在魏国当宰相一年后病逝。
柏杨曰:张仪和苏秦没有立场,没有理想,只不过是官场上靠条陈过日子的两大政客。但他们仅凭自己的能力,安中国者,各十余年,并突破封建礼教所推崇的"贵者恒贵,贱者横贱"。柏杨不是想要表扬他俩,重点好像是要批判孟轲的儒家思想。
我在想:张仪去魏国得目的只是为了高官厚禄么?这些他在秦国得不到么?不然他为什么把自己的计划告诉齐国,而失信于秦国呢?

《柏杨曰》的笔记-第75页

无罪不能无刑
按:其意思与“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相反,乃是封建时代人治而非法制的集中缩影

《柏杨曰》的笔记-第90页

威权政治本质上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政体,钢铁般坚固的外貌,强有力的野心家随时都有可能把他摧毁,不象民主政治那么富有弹性,掌握权柄的人,不得不全副精力用来防止叛变

《柏杨曰》的笔记-第139页

儒家学派没有能力单独存在,他必须跟权势结合,并且付出结合的代价,不久就沦为既得利益当权派的打手
按:儒教在历史的车轮中扮演的一直是这个角色,愚民政策的执行者,排除进步思想的屠夫,生产车间的生产线生产出程序化的工具,供决策层驱使


 柏杨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