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806966877
作者:黃樓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会昌六年(846)三月唐宣宗即位至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驾崩这十四年间唐代政治局势的演变及其相关问题。并力图在此基础上,上溯宪宗、武宗,下延懿宗、僖宗等朝,进而探讨中晚唐历史演进之轨迹。
全书由上篇、下篇、后论及附录四部分组成:上篇运用新出墓志材料,揭示出会昌末宣宗借助宦官势力登基之宫廷内幕,以及宣宗为谋取“正统性”,将穆宗一房四帝打成“元和逆党”等宫廷政治问题;下篇对宣宗朝的宰相、宦官、翰林学士以及地方政治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后论对宣宗大中朝的经济形势、科举与士族、牛李党争等问题进行综合性概括;附录由六篇附文及五个附表组成,从不同侧面对宣宗遁迹为僧等问题做出补充考证。

图书封面


 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黄楼的这部著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武、宣之际的宫廷政治,以宫廷政治为中心,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会昌六年(846)宣宗是如何通过宦官夺取帝位的,一是宣宗夺位成功后又如何运用阴谋手段来谋求政治的合法性,后一问题实质上为前一问题的延续。作者认为,会昌末的宫廷政变是宣宗一房对穆宗一房的“革命”。为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大中初期宣宗穷治“元和逆党”以及在礼制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动。武、宣之际的宫闱之变是大中之政的起点,由于宣宗“善自韬匿”,兼之史料的残缺,这场宫廷政变长期以来鲜为人知。通过对宫廷政治的考察,对宣宗的身世、性格有了相对清楚的了解,因此在下编中,作者通过宰相问题、宦官问题、翰林学士问题等将大中之政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出来。最终,作者认为宣宗朝是一个国家赋税收入走向崩溃、中央集权急剧衰落、官僚腐化、朋党猖獗、上下欺瞒、充满阴谋权诈的时期。此书对宣宗之政持消极否决态度,但由于史料的匮乏,部分事件的定性及其理由存在主观揣测成分。.......... .......... .......... ..........对于宣宗欲证明其皇位正统性的问题,黄楼认为宣宗在皇室中出身卑贱,并且在皇位上叔继侄位具有非正统性,必然会对宣宗的心态乃至思考方式产生某种作用,而这种有别于一般帝王的心态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执政方针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摆脱其皇室庶出的身份以及叔继侄位所造成的阴影,宣宗在大中初年的“至孝”行为以及竭力拉近自己同30年前就己驾崩的宪宗的关系均是为其证明身份正统性的借口与手段,肯定地说种种“孝行”也完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表演。但在笔者看来,黄楼的这种观点较为偏激,他是从人性的劣根性方面做猜想,其根据有失公允,过于绝对。笔者认为,宣宗是宪宗的皇子,其正统地位的确立需要借助宪宗的名号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宣宗祭天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围绕宪宗进行也是可以理解的。站在宣宗的立场上考虑其祭祖祭父活动,无疑对其亲政有着声望上的帮助,而对于李唐王朝的威信重振也十分必要,因此其登基初期的一系列祭祀活动是有效而势在必行的。在提高宣宗声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地位有所稳固而合法,同时更加彰显了宣宗至孝的品德。如此一来,宣宗所要强调的正统地位从祭天开始就得到了无形之中的确认,为其将来长达十三年的政治生活提供了舆论上的保障,也使得朝政的运转更加平稳有序。.......... .......... .......... ..........岑仲勉对于宣宗朝初期李德裕的贬谪问题同样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先前武宗曾对宣宗无礼,怠慢于宣宗,待武宗崩逝之后宣宗又无法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武宗,便将愤怒发泄于其柄国六年之元臣。另外,借由李德裕改修实录和吴湘之狱两事将李德裕远贬。但是,黄楼则认为,李德裕在宣宗朝的命运是宣宗阴谋所得的皇位所致,凡预宣宗事者皆飞黄腾达,不预宣宗事者则横遭猜忌,出于自身心虚的原因,不得不要除掉李德裕这个武宗最为信赖的宰相,以免其以宰相身份突然发难危及帝位。而笔者以为,黄楼的论述显然是站在武宗角度考虑的,而对于李德裕的命运结局也是出于立场的不同进行的评论,但终究要承认的一点是宣宗的这种做法是为其政局的稳固而做出的。.......... .......... .......... ..........黄楼对于宣宗兴佛的行为,认为是其为了证明身份的正统性而“务反会昌之政”的重要表现,且指出复佛运动造成了中央财政的紧张。对此看法,笔者以为,宣宗登基之初迅速恢复佛教事务有其政治方面巩固政权的考虑,当然从会昌五年(845)七月武宗开始灭佛到会昌六年(846)五月宣宗复佛期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武宗灭佛的时间相对来说短暂,并且在某些方面的措施还未完全实施,整个灭佛事件尚未完成,宣宗迅速复佛的考虑也跟还未完全彻底的灭佛相关联,在武宗时期没收的寺院田产还未落到实处时就可以利用复佛活动将其回归到武宗灭佛之前的状态,这对于宣宗缓和社会矛盾是有利的,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复佛所需的成本。宣宗登基初期迅速复佛的举动,不仅对新政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而且减少了部分财政支出,这样既保证了宣宗即位之初政局动荡时期正常的财政运转,同时也有利于稳定朝纲。——王晶 唐代宣宗朝政局研究(导师:俞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     作者不知是和宣宗有仇还是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似乎他写这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骂宣宗。我对宣宗没什么研究更谈不上什么感情,只是最近对唐史感兴趣随便翻到此书,仅从理性和常识出发都能感到作者那近乎病态的刻薄和刁钻,这几乎不象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行文语气更象是文革大字报,我只能庆幸自己没有买这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还可以
  •     其实对宣宗的评价还好啊,没一些人说的那么黑——陆扬的博论如果真难产不如直接出中译本呗
  •     一个非常精彩的研究!上编主要考证会昌六年宫廷革命史事,其出发点为孟秀荣墓志,牵发出宦官、后宫和翰林诸关系,并以此解释了大中初年在皇权、佛教和李德裕问题上“务反会昌之政”内因。此部分环环相扣,叙事有悬念,极其精彩,为下编奠定了基础。下编书写相对平缓,分别探讨宰相、宦官、翰林与地方四问题,结合后论的经济、科举与党争,实质是对大中政治面貌的平面展开,并尝试给宣宗十四年政治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本研究力图将会昌六年作为唐代后期政治的转折点,批驳对宣宗的美化,还原出宣宗自身的统治弊病,以大中为切入口,表现出安史后唐朝由粗安转向崩溃的变化。作者于宣宗并不赞赏,将其分别与太宗、德宗、玄宗比较,得出其刚愎自用、政识庸下等评语。作者立足一较短区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内廷到外廷,以反映时局之变迁,极有启发。
  •     原来宣宗并不是所谓的“小太宗”
  •     一开始看这本书,觉得作者很厉害,资料挖的这么细,推出的结论真的很新鲜。师姐说他把宣宗写的太坏了,写成阴谋分子,老颜说黄的一篇文章里分析很大胆。想想这个倒还真跟这本书的性格有点像。
  •     虽然有些主观判断但逻辑较强,毕竟历史是已经趟过的河,要百分之百还原不可能
  •     附录里面 唐代宪宗朝储位之争与宪宗之死——兼论穆宗“元和逆党”说之不能成立 对黄永年先生以改元“永新”佐证穆宗弑逆说进行了考辨 http://tieba.baidu.com/p/2800762387
  •     鄙意最好的一篇是驳黄永年先生的,虽然我还没拿来原文对比,感觉上不错。感觉稍差的一篇是李德裕归葬新解那篇,说服力没有驳永新年号那篇强。
  •     我开始读此书时以为是个教授的作品,原来是武汉大学一篇硕士论文,作者2005年毕业,不容易啊
  •     大方向上的观点也许可以说得通,但材料的使用、论证的方法实在是脑洞大开、连猜带蒙。由于观点先导太强烈,人物也严重脸谱化,只剩下好皇帝、坏皇帝、奸臣、忠臣了。
  •     极赞!
  •     我猜作者一定是李党!另:附录中的几篇论文尤其见功力。
  •     新年读书之72。中古史学界的史论,总体做的比明清史好,这也应该是史料有限逼出来的结果。不过比起姚念慈先生,作者的论述还是稍显稚嫩。政局之中,的确帝王心术压倒亲情,但是也不能将所有事情,全部化约为政治利益计算。另外书中有些推论略显粗疏,整体有些单薄。不过总体来说,视角和推论方法,是明清史可以借鉴的。
  •     考证相当精彩!非常扎实的一本书
  •     深挖变天账
  •     附录中的几篇论文尤其见功力,宪宗的评价与宣宗朝的政局密切相关。
  •     这大概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唐史书,故事好精彩。武大学派还有希望!顺便指望陆扬的宪宗研究早日翻译出版。。。
  •     为了李滋读一读。大唐三皇子多戏份诶。
  •     读唐史类书不多,不敢置评。然行文流畅且有古风,论证亦有说服力,故虽是外在评价,仍不明觉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